骆驼祥子 —阅读指导课
- 格式:ppt
- 大小:1.29 MB
- 文档页数:7
整本阅读指导课《骆驼祥子》教案骆驼祥子》名著导读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祥子买车”的心酸故事。
2.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祥子买车”的心酸故事。
三、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教学方法:批注式阅读法、人称互换法、表演法、探究法。
五、教学课例:名著导读课型。
六、教学过程:一)欣赏引入名著1.播放《骆驼祥子》的片尾曲《四季风》,请学生留意画面和歌词,从中传递出了哪些信息。
2.介绍作家XXX及其代表作《骆驼祥子》的影响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批注了解祥子(买车)1.引导学生通过批注式阅读法,关注细节和描写方法,理解XXX买车后的心情和心理描写。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质疑,促进思考和探究。
师小结:1.批注式阅读法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可以从字词、内容、描写方法等方面进行批注。
2.通过欣赏和批注,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XXX被骗了钱,他感到非常愤怒和痛苦。
他站起来,握紧了拳头,准备动手。
但XXX警告他不要动手,否则会有麻烦。
XXX感到委屈,他说自己并没有得罪任何人。
XXX告诉他,这只是碰巧被骗了而已,人生就是这样,有时候会碰到不幸的事情。
XXX颤抖着,拿出了自己的钱罐子,XXX看了看,笑了笑,把钱罐子摔在了地上。
XXX看着钱散落在地上,心痛不已。
XXX问他这些钱够不够,XXX没有回答,只是颤抖着。
XXX告诉他,这些钱买一条命都不够,他不会对他下手的。
XXX想要把自己的被褥拿出来,但XXX警告他不要动。
XXX咬紧嘴唇,咽下口水,最终推开门离开了。
设计意图:本课旨在介绍表演法作为一种愉快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激发研究热情和阅读兴趣。
通过视频欣赏和猜结局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小说中的人物情感和复杂命运。
学情分析:在表演活动中,学生通过评价同学的演技,认识到细节描写对于理解人物情感的重要性。
在视频欣赏中,学生猜测XXX的命运,发现小说中的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命运多变。
老舍《骆驼祥子》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梳理本文情节,厘清主要人物及其特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赏析小说中的人物群像;梳理祥子这一主要人物的前后变化,以原版与英译版的结局差异为切入点,初步探讨老舍创作此小说的主旨思想;教学重难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赏析小说中的人物群像;梳理祥子这一主要人物的前后变化,以原版与英译版的结局差异为切入点,初步探讨老舍创作此小说的主旨思想及小说三要素的关联;教学用时:1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用具教学过程:一、导入在课文《济南的冬天》中,我们曾感受到过身为京派作家的老舍先生那活泼温情、信手拈来的语言风格,感受到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由衷热爱。
今天这节《骆驼祥子》阅读指导课,我们将以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为切入点,感受老舍作为大作家的悲天悯人之心。
二、整体感知1,学生交流与老舍有关的作者信息(教师通过PPT向学生们明确: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
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也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
1966年,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2,齐答小说三要素:情节、人物、环境3,设问:祥子的梦想是什么?(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4,为了这个梦想,他做过几次努力?分别是怎样的努力?努力最终的结果又是什么?5,祥子是本篇小说贯穿始终的核心人物。
在故事的初始,祥子是怎样一个人物?你从哪些情节当中看出来的?6,而在小说结尾,祥子又变成了怎样一个人呢?结合情节来谈一谈。
7,你觉得,祥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转变?,三、深入感知除了祥子这一命途多舛的拉车夫形象之外,小说还为我们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
他们与祥子存在着各自千丝万缕的关联,他们的命运与祥子的命运相互交织着。
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阅读,了解《骆驼祥子》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理解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和历史环境。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小说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关系,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文学作品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1. 掌握《骆驼祥子》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 理解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和历史环境。
3. 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1. 领悟小说所表现的人性悲剧和社会悲剧。
2. 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教法学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理解和领悟小说的主题。
3. 使用讨论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激发学生对《骆驼祥子》的兴趣,让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知识,如作者老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引导学生关注《骆驼祥子》的题目,思考题目中的“骆驼”和“祥子”分别代表了什么含义。
1. 简介老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简介《骆驼祥子》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三、回顾指导1. 让学生复述故事梗概,以检验学生对小说情节的掌握程度。
2. 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四、问题研讨1. 作者通过祥子的形象表现了什么主题?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2. 小说中的祥子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对他的命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 在小说中,祥子与虎妞、小福子的关系有何象征意义?第二课时一、圈点与批注1. 指导学生对小说中的重要段落进行圈点与批注,如对祥子的心理描写、对社会环境的描写等。
2. 引导学生通过圈点与批注,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和人物形象。
二、活动展示1. 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角度,如人物关系、情节发展等,进行展示。
2.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进行批判性思考。
三、拓展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骆驼祥子》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名著《骆驼祥子》教案名著《骆驼祥子》教案「篇一」教学创意:一、通过“第一现场”新闻报导与采访的活动形式,活跃课堂气氛,贴近学生生活,引起学生对祥子命运的关注与思考。
二、通过问题的设置与引导,让学生三次静心阅读,感受文本的魅力。
三、在作业布置方面,导入整本书具体的阅读规划,并在活动安排中设置了制作目录卡片、观赏电影并于朋友圈发表影评、撰写研究性小论文等一系列创新活动。
教学重难点:1、三次精读文本并从中感受祥子人物形象及其命运变化;2、结合背景,探索祥子命运变化的多方面原因;3、通过名著阅读规划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教学方法:猜读法、提要法、合作交流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活动一以“第一现场”新闻采访形式,通过阅读、访谈,填写户籍信息卡,初识祥子。
记者:经过多日调查,发现农民工祥子的个人信息严重缺失。
此外,我们需要对祥子的能力进行评估,看其有无可能实现最终梦想。
请同学们翻开《骆驼祥子》第一节(1-10页),静心阅读(时间:6分钟),思考并完成:1、祥子的户籍信息卡;2、刚到北平时,祥子是一个怎样的人?活动目的:1、巧设情境,通过“第一现场”新闻报导与采访的活动形式,活跃课堂气氛,贴近生活,激发阅读兴趣。
2、指导学生填写户籍信息卡,并关注与思考祥子的命运。
活动二“第一现场”栏目组再次回访,进行跟踪报道。
请同学们翻开《骆驼祥子》第23节(207-215页),阅读并思考以下问题。
记者:祥子梦想是否已经实现?他现在成为了一个怎样的人?学生仔细阅读文本,回答问题。
注明:此环节角色变换,学生成为记者,由学生采访学生。
活动目的:1、通过问题的设置与引导,让学生静心阅读,进行思考,回答问题。
2、通过角色变化,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活动三深圳市“第一现场”栏目的报道总结。
记者:梦想破灭!祥子从一个“五好”青年几经辗转沦为社会混混,原因是什么?请大家快速阅读《骆驼祥子》导读1-4页、知识链接1-4页,寻找答案。
注明:此环节仍为角色变换,学生成为记者,由学生采访学生。
教案名称:初中名著导读微型课《骆驼祥子》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了解《骆驼祥子》的作者老舍及其作品背景。
2. 把握小说的主人公祥子的形象特点及其命运。
3. 分析小说中的社会现实和人物命运之间的联系。
4.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 祥子形象的分析。
2. 小说社会现实的把握。
教学难点:1. 小说深刻内涵的理解。
2. 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作者简介、作品背景、人物关系等。
2. 学生预习《骆驼祥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老舍及其作品《骆驼祥子》。
2. 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社会现实和人物命运。
二、课堂讲解(20分钟)1. 分析祥子形象特点:勤劳、朴实、善良、坚韧,有梦想。
2. 探讨祥子命运的悲惨原因:社会现实、人际关系的冷漠、命运的无常。
3. 引导学生思考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旧社会的黑暗、人性的扭曲、底层人民的苦难。
三、互动环节(10分钟)1. 学生分享阅读《骆驼祥子》的心得体会。
2. 教师引导学生从小说中的人物、情节、主题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骆驼祥子》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物命运。
2.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老舍的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骆驼祥子》,使学生了解了作者老舍及其作品背景,分析了小说中主人公祥子的形象特点及其命运,探讨了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仍有部分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阅读指导和思维训练。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最新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骆驼祥子》名著导读课教学设计《骆驼祥子》名著导读课教学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骆驼祥子》名著导读课教学设计(通用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骆驼祥子》名著导读课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祥子买车”的心酸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培养概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祥子买车”的心酸故事三、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四、教学方法批注式阅读法、人称互换法、表演法、探究法五、教学课例名著导读课型六、教学过程(一)欣赏引入名著(1)播放《骆驼祥子》的片尾曲《四季风》,请大家留意画面和歌词,从中传递出了哪些信息?这部电视剧,是由哪部作品改编而来的?读了的同学,能跟大家说一说,这本书的影响力吗?(2)欣赏二,了解作家及作品的影响:老舍,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骆驼祥子》是其代表作。
俗语云:“点铁成金”,有所谓“化腐朽为神奇”,唯有《骆驼祥子》才当得起。
——司马长风据不完全统计,《骆驼祥子》有31个版本,光人民文学出版社,就再版了14次,还曾被翻译成十几种外文。
设计意图:片尾曲的播放,学生一下子就能从画面和歌词中,找到关键信息点,比如老北京、车夫、贫穷等,自然而然地引入名著《骆驼祥子》。
欣赏二,更是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老舍先生及其《骆驼祥子》影响力之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批注了解祥子(买车)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着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
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些不尽合自己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
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
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
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
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
阅读指导课《骆驼祥子》教学设计授课教师:陈艳华开发区一中教师,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爱好读书,对学生的阅读指导颇有研究。
授课年级:七年级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名著导读:《骆驼祥子》学生分析:十三、四岁的初一学生,对整本书阅读有畏难情绪,他们的阅读,往往是流于形式或是浅尝辄止;即使了解几个人物,也是一知半解,不能走进名著的深处。
这些都影响初中生在阅读中难以形成科学系统的方法,因此教师进行名著导读的方法引导至关重要。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初步了解《骆驼祥子》这部名著的一些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思想主题。
(2)学会整本书阅读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思维导图(教师自创诗歌)以及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交流展示等方法掌握整本书阅读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阅读《骆驼祥子》及其他文学名著的兴趣,体验文学作品的魅力,逐步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艺术欣赏力。
4.教学重点、难点(1)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
(2)初步了解《骆驼祥子》这部名著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
(3)通过思维导图(教师自创诗歌)、以及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交流展示等方法掌握整本书阅读的方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名言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喜欢读书吗你都读过哪些书籍(学生回答)师:请齐读关于书籍的名言。
生齐读:二、师生互动,方法指导。
(一)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第一种读书方法:资料搜集法。
同时通过自创诗歌让学生了解资料搜集法的作用。
1.出示自创诗歌。
2.学生齐读诗歌,领会资料搜集法的作用,之后畅所欲言,谈自己在读书中曾经搜集过哪些资料。
3.引导学生概括在《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之前搜集了哪些信息资料。
4.教师小结:资料搜集法是我们在读整本书之前必做的准备工作,我们读前的工作做得越好,越有利于我们饶有兴趣地深入整本书的阅读。
(二)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第二种读书方法:圈点批注法。
同时通过自创诗歌让学生了解圈点批注法的作用。
骆驼祥子的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骆驼祥子》的作者老舍及其作品背景;2.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3.分析小说中的社会现象和人性问题;4.培养学生阅读和解读小说的能力;5.通过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价值观等问题。
二、教学内容《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由著名作家老舍所著。
小说以清末民初北京市井人物的命运为背景,通过描写主人公骆驼祥子的生活经历,展现了社会环境对人性的残酷磨砺和腐蚀,以及个体命运的无奈和反抗。
三、教学步骤1.导入:引导学生了解作家老舍及其作品背景,介绍《骆驼祥子》的创作背景,提出本课要解读作品中的社会现象和人性问题,激发学生对小说的兴趣。
2.阅读:让学生阅读小说的选段,理解和回答相关问题,掌握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可以进行小组合作或独立阅读。
3.讨论:引导学生展开深入讨论,分析小说中的社会现象和人性问题。
可以提出以下问题进行引导:- 作者通过骆驼祥子的命运揭示了哪些社会现象和人性问题?- 骆驼祥子为什么最终选择走上不归路?- 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对骆驼祥子有何影响?- 骆驼祥子的命运是否可以避免?为什么?4.解读:引导学生理解小说中的隐喻和象征,深入剖析骆驼祥子的形象和内心世界。
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解读:- 骆驼的象征意义:坚韧、承受痛苦;- 灰尘的象征意义:社会污浊、阻碍;- 红衣的象征意义:激情、欲望等。
5.扩展:通过小组或个人写作的形式,让学生发表对小说的见解。
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个场景或一个人物,以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方式,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后续”或“补充”小说片段,让学生自由发挥想像力,探索各种可能性。
6.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思考小说对于现实和生活的启示。
四、教学评价1.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2.学生的写作作业表现;3.课后小测验。
通过以上的教学步骤,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骆驼祥子》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主要内容,理解其中的社会现象和人性问题。
名著导读《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个部分——名著导读。
在这个部分的教学中重点之一就是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圈点与批注;其次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分析作品的深意,品味作品的语言,感受作品中人物的形象以及产生悲剧的最根本原因。
并且由此激发学生热爱阅读的兴趣。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作品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主要情节;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作品的人物形象,领悟祥子的人生悲剧及社会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文学作品的魅力,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力。
教学重点:1.通过还原故事背景和共读选文片段,激发阅读《骆驼祥子》的兴趣。
2.揣摩经典细节,指导圈点勾画、批注点评,并能够在阅读时加以运用。
3.结合背景知识,分析祥子的人生悲剧产生的原因,探讨祥子的悲剧对我们当下的启示。
4.根据任务要求进行专题探究。
教学难点:1、领悟祥子的人生悲剧及社会意义;2、根据任务要求进行专题探究。
教法学法:导读法,引导法,合作讨论法等。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被嫌弃的祥子的一生”--《骆驼祥子》导读激趣课一、导入提问:请同学们根据以下关键信息猜与《骆驼祥子》有关的一个人物:这个人出身贫寒,他的性格可以用“老实”“隐忍”“骄傲”这三个关键词来概括。
预设:很多同学都猜到,这个人是祥子。
明确:但其实,根据这些信息也可以说这个人是老舍。
“老实”“隐忍”“骄傲”这三个关键词,正是老舍在他的自传中对己的评价。
南非小说家库切说:“所有的自传,都是在讲故事;而所有创作都是一种自传。
”在小说创作的过程中,虚构的故事和作者的个人经验是不可能完全区分的,我们将来读更多的书,或者自己也开始真正的文学创作时,就会有更深的感触。
祥子的性格,明显有老舍自己的影子。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老舍写骆驼祥子其实也是在写自己,所以才能“笔尖上便能滴出血与泪来”。
二、知人论世——幽默的老舍1、提问:“老实”“隐忍”“骄傲”这三个词都是性格特点,为什么老舍会有这样的性格?我们对老舎了解吗?我们在七年级上学期学过老舍的《济南的冬大》,能不能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老舍。
教案标题:初中名著阅读教学——《骆驼祥子》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老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掌握《骆驼祥子》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3)分析小说中的社会现实和人物命运。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小说主题。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劳动人民的艰辛生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认识社会现实,增强社会责任感。
(3)学会关爱他人,弘扬正能量。
二、教学内容1. 作品简介:《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创作的一部现实主义小说,讲述了主人公祥子在北京城里挣扎求生的故事,通过祥子的命运折射出旧社会的黑暗和对人性的摧残。
2. 人物形象:祥子、虎妞、刘四、小福子等。
3. 情节梳理:祥子买车、失车、再买车、再失车的故事。
4. 主题探讨:作品反映的社会现实、人性光辉与悲剧命运。
三、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1)掌握小说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2)理解小说主题和社会现实意义。
2. 难点:(1)分析人物性格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2)探讨作品中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悲剧色彩。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老舍先生及其作品《骆驼祥子》。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小说,了解故事情节,认识人物。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挖掘作品主题。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梳理小说情节,剖析人物性格。
5. 情感体验:学生分享阅读感悟,体会作品中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悲剧色彩。
6.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思考如何面对困境。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名著阅读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完成《骆驼祥子》的阅读,了解小说背景及相关评价。
2. 撰写读书笔记,分析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及原因。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小说主题的认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掌握程度。
《骆驼祥子》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课标分析】《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
提倡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整本书阅读培养的是一种宏阔、复杂的思维方式。
“部编版”教材更是建议以激发兴趣、传授方法、专题探究、师生共读等为主要策略,构建“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的立体的阅读体系。
【学情分析】《骆驼祥子》这部小说语言浅显易懂,结构清晰,但篇幅长,阅读花费的时间多,要落实阅读效果难度相对较大。
七年级的学生缺乏那个年代的生活体验和丰富的阅历,本节导读课旨在激发兴趣、传授方法、帮助学生理顺情节、分析人物形象以及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祥子悲剧产生的原因。
【教学目标】1.梳理故事情节,感知祥子形象;2.探究眼泪成因,理清人生轨迹;3.探寻悲剧原因,理解悲剧主题。
【教学重难点】探寻悲剧原因,理解悲剧主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播放“祥子堕落”的视频片段,导入课题二、世事无常,初心何以觅归处(一)学生谈读书所获(二)感知祥子人物形象出示两幅图片,让学生结合图片与文本畅谈祥子的变化。
思考:祥子由一个的人变成一个的人明确:从年轻力壮到衰老颓唐从充满希望到希望全无从积极向上到得过且过从自食其力到游手好闲从自尊自爱到自轻自贱感知对比阅读方法三、烈日暴雨,乱世北漂苦追梦过渡:短短几年祥子为什么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接下来让我们整合祥子的三次眼泪,缓缓拉开祥子的人生序幕。
明确:专题探究法.整合三次流泪,拉开人生序幕小组合作,跳读文本,思考祥子为什么流泪?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会这样?章节推荐:[遭遇匪兵][祥子在曹宅拉包月][虎妞的死]【第一幕】奋斗!梦想自己有辆车【第一次流泪】祥子落了泪!他不但恨那些兵,而且恨世上的一切了。
凭什么把人欺负到这个地步呢?凭什么?“凭什么?”他喊了出来。
【揭秘】战乱时期,祥子拉车出城,被大兵抢了车【归因】祥子要强好面【第二幕】再来!梦想没人能阻挡【第二次流泪】“我招谁惹谁了?!”祥子带着哭腔,说完又坐在床沿上。
初中语文《骆驼祥子》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骆驼祥子》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对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和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作品背景介绍:《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所著,反映的是20世纪20年代北京城市贫民的生活。
2. 主要情节概括:祥子是一个勤劳、善良、淳朴的农民,来到城市想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
但在旧社会的压迫和剥削下,他的理想一次又一次地破灭,最终变成了一个懒惰、消极、狡猾的人。
3. 人物形象分析:祥子、虎妞、刘四爷等。
4. 作品主题探讨:通过祥子的悲剧命运,反映旧社会的黑暗和对人性的摧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老舍及其作品《骆驼祥子》。
2. 阅读指导: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的内容。
3. 分组讨论:让学生针对作品中的某一情节或人物进行深入讨论。
4. 分享讨论成果:请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同学可进行补充或发表自己的看法。
5. 总结:对本次阅读指导课进行总结,强调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和现实意义。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骆驼祥子》的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和鉴赏能力。
3. 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如观点阐述、团队合作等。
五、教学资源1. 《骆驼祥子》原著或简化版。
2. 老舍作品相关资料。
3. 现实主义文学作品阅读指导资料。
4. 讨论分组所需材料。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前准备:请学生提前阅读《骆驼祥子》原著或简化版,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 课堂导入: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作品的预习情况,简要回顾作品的主要情节。
3. 情节分析: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重要情节,如祥子的三次失败、他与虎妞的关系等,分析这些情节对人物命运的影响。
4. 人物探讨:分组讨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每组选择一个或多个人物进行深入分析,关注人物的性格特点、动机和行为。
初中必读名著阅读导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作者老舍及作品《骆驼祥子》的背景,把握作品的基本内容。
2. 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感受其命运的悲剧性。
3. 深入剖析作品所反映的旧北京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认识造成祥子悲剧的社会原因。
4.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作者简介及作品背景2. 人物形象分析3. 故事情节梳理4. 作品主题探讨5. 阅读方法指导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作者老舍及作品《骆驼祥子》的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人物形象分析:(1)祥子:老实、健壮、坚忍、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等特点,梦想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但在现实中却屡遭挫折,最终走向堕落。
(2)虎妞:祥子的妻子,性格豪放,有点儿男性化,对祥子有着复杂的感情,最终因难产而死。
(3)刘四:祥子的雇主,是个残忍、自私的人,对祥子等进行剥削和压迫。
3. 故事情节梳理:祥子来到北京,立志成为一名拉车夫,经过艰辛的努力,终于买了一辆自己的车。
然而,在战乱中,他的车被没收,梦想破灭。
后来,他娶了虎妞,生活稍有好转,但虎妞因难产而死,祥子再次陷入困境。
最后,祥子卖掉了车,沉迷于赌博和嫖娼,彻底堕落。
4. 作品主题探讨:《骆驼祥子》揭示了旧北京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作品通过祥子的悲剧,批判了封建社会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关爱。
5. 阅读方法指导:(1)了解作品背景,掌握作品的基本内容。
(2)关注人物形象,分析其性格特点和命运。
(3)梳理故事情节,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4)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描写、对话等,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简要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
2. 学生能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3. 学生能概括作品的主要情节,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4. 学生能运用阅读方法,独立阅读并欣赏文学作品。
五、教学建议1. 课前让学生预习作品,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
《骆驼祥子》名著导读课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骆驼祥子》中的人物、情节、主题;2、引导学生从文本到生活有所感受;3、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养成课外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把握小说人物、情节、主题。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从文本到生活感受主题。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2、合作探究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小品用具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前置性作业:要求学生课外观看《骆驼祥子》电影,并且写读后感。
一、导入新课:有人说,如果你想赏一副旧社会风情画,你可以去看《骆驼祥子》;如果你想品一杯人生百味酒,你也可以去看《骆驼祥子》;如果你想听一折老北京方言戏,你还是可以去看《骆驼祥子》。
昨天我们一起观赏了《骆驼祥子》,想必大家对祥子已经不陌生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骆驼祥子》,与祥子来个亲密接触。
(出示课题:《骆驼祥子》名著导读)(一)重温经典:(播放视频)4分钟看完《骆驼祥子》(二)观影有感:看完短片,结合昨天的电影,说说让你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或情节是什么呢?请各组派代表谈谈自己的感受。
1、刚才几位同学给我们介绍了他们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我发现大家对这篇小说的人物都很熟悉,老师也谈谈自己的感受。
记得最感人的地方就是小福子带着俩个弟弟给虎妞下跪。
大家还记得吗?小福子是一个美丽、要强、勤俭的女子,后因生活所迫沦为娼妓。
一个善良的、可悲的人物,留给我们的只有深深的同情和思考。
这部小说里所讲述的故事,虽然离我们现在有几十年了,但它却来源于最真实的生活,是千千万万百姓生活中的一曲。
通过它,我们至少可以知道:社会曾是那么的黑暗,希望曾是那么的渺茫。
(附:老师写的《观影感》)(三)走进大家是谁讲述了旧社会芸芸众生的缩影?(学生介绍,多个,可补充)作者简介:一个伟大的人民艺术家,一个让后人永远敬仰的文学巨匠,一座永恒的丰碑。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
现代著名作家,老舍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如《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茶馆》、《龙须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