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名著导读骆驼祥子教案 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93.50 KB
- 文档页数:5
名著导读《骆驼祥子》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骆驼祥子》的作者老舍以及其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地位。
2. 引导学生了解小说的背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介绍老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概述《骆驼祥子》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引导法:引导学生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特点。
四、教学步骤1. 介绍老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概述《骆驼祥子》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3. 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五、课后作业1. 预习《骆驼祥子》第一章。
2. 简要介绍自己了解的老舍及其作品。
第二章:小说情节梳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骆驼祥子》的故事情节,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
2. 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结构特点。
二、教学内容1. 详细讲解《骆驼祥子》的故事情节。
2. 分析小说的结构特点。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故事情节和结构特点。
2. 引导法: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关系。
四、教学步骤1. 详细讲解《骆驼祥子》的故事情节。
2. 分析小说的结构特点。
3. 引导学生关注人物之间的关系。
五、课后作业1. 阅读《骆驼祥子》第二章。
2. 分析小说的人物关系。
第三章:人物形象分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深入了解《骆驼祥子》中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对人物的刻画。
2.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二、教学内容1. 分析《骆驼祥子》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2. 探讨人物性格特点。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2. 引导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人物。
四、教学步骤1. 分析《骆驼祥子》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2. 探讨人物性格特点。
3. 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心理变化。
五、课后作业1. 阅读《骆驼祥子》第三章。
2. 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第四章:小说主题探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骆驼祥子》的主题思想。
2. 引导学生从小说中思考现实社会问题。
课题《骆驼祥子》导读课时累计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识作品的作者和主要内容,感知人物形象。
2、检查阅读情况,交流课外阅读心得。
授课 3 、培养初读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1、教师课内引导。
2、学生进行优秀描述的朗读和议论交流。
3、学生合作研究问题以及进行争论。
感情与态度目标:经过阅读小说,初读感觉人物形象,激起对祥子悲剧命运的同情,加深对当时黑暗现实社会的认识;关注基层人民的命运和出路。
整体感知:《骆驼祥子》是鲁教版七年级下册名著导读中介绍的第一本:《骆驼祥子》——北京黄包车夫的辛酸故事。
这是老舍先生写的一本长篇小说。
是老舍三十年代的优秀代表作,它标志著老舍小说的成熟,也是老舍小说的最巅峰,是五教材四以来小说中颇受读者喜欢的,拥有世界影响的出名长篇之—。
是老舍的长篇解析小说代表作。
对学生进行本小说的阅读指导,由于小说所写的时代距离现在社会较远,学生对于当时的社会现实缺乏足够的认识和认识,因此帮助学生认识当时的社会现实,对理解祥子的悲惨命运特别重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
同时,老舍是语言大师,必然要引导学生赏析老舍的语言,去领会那独到的语言魅力。
重点:解析小说人物形象,学生对片段精读的交流。
难点:概括推断出祥子悲剧的原因及意义。
初中学生都喜欢看小说,但对待长篇小说就比较没有耐心去读,而且初中生读完了书,他们囫囵吞枣,能再次跟别人讲出故事情节,能用简单的语言对人物进行解析就已经不错了。
其他的知识学生不会去深入的思虑概括。
别的八年级的学生的欣赏阅读能力和一些读书方法能够运用,但在交流上还有所欠缺,学情需要加强交流指导。
解析因此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及能力上,懂得概括故事情节,懂得解析人物,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议论;对作品中动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同时发挥初中爱表现的特色,让学生利用课内学到的阅读知识,课外对优秀片段议论标明,在课上交流,让学生的能力获得更长足的发展。
名著《骆驼祥子》教案范文(精选3篇)名著《骆驼祥子》教案范文(精选3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名著《骆驼祥子》教案范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分享。
名著《骆驼祥子》教案1一、教学目标:1、应掌握的基础知识:作者、作品的主要内容、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艺术特色。
2、应培养的能力: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作品的主要内容、人物形象的刻画。
2、作品的主题。
三、教学理念:1、传授知识重精,不在多。
2、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3、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创新精神。
四、教学过程:(一)前置性作业:要求学生课外阅读《骆驼祥子》一书,并且做好:1、上网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品。
2、在阅读中用笔画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在旁边写批注。
批注可以从人物刻画的方法、词语的使用、修辞方法的使用、语言上的特点等方面去考虑,也可从自己在读中产生的感想去写。
3、全书共有十五章,每天读一章,争取两个星期读完。
各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做好督促检查工作。
(二)引入:欣赏电影《骆驼祥子》片段,激趣。
(三)明确学习内容。
(四)进行新课:1、了解作者:学生根据自己完成“前置性作业1”的情况来谈,教师进行必要的补充。
2、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骆驼祥子》的主要内容、所表现的主题、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
(1)小组成员交流。
(2)全班交流,互相补充。
(3)要求学生阅读课本名著导读p234——235的内容,再次加深《骆驼祥子》一书内容的了解。
3、交流完成“前置性作业2”的情况,交流中互相学习:在班里找一个小读者,重点推荐书中的其中一章内容,让小读者阅读与欣赏自己做的批注,并听听小读者给自己的评价。
4、全班一起欣赏《骆驼祥子》的其中一章内容,使学生对作品的人物形象、艺术特色有更深的感受:(1)大家商量推荐欣赏书中其中的一章内容。
(2)全班一起交流阅读体验,结合“前置性作业2”进行,学生畅所欲言,互相补充,教师进行适时的点评。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名著导读《骆驼祥子》阅读与交流教案一、导入这连环画《骆驼祥子》的封面:一个高大的车夫,拉着一辆洋车,他的脸上看起来很是迷茫。
在他的身后,有几匹负重前行的骆驼,再往后,便是暮色中苍茫的北京城。
《骆驼祥子》讲的正是一个叫祥子的人与洋车、骆驼和北平城之间的故事。
让我们进入“印象”环节,去看那人、那车、那骆驼和那城。
二、印象·《骆驼祥子》(一)你能根据印象,围绕祥子和车概括一下小说情节吗?(二)既然祥子是个车夫,为什么小说题目不是《车夫祥子》而是《骆驼祥子》呢?1.因为丢了车却牵回三匹骆驼的奇遇,祥子有了骆驼这个外号。
2.祥子和骆驼一样沉默寡言、吃苦耐劳、不大合群,干活倔强。
3.人们称祥子为骆驼时都是什么态度:(屏显)a.不喝就滚出去;好心好意,不领情是怎着?你个傻骆驼!b.有的就说:祥子,骆驼,你这差事美呀!足吃一天,伺候着老爷小姐!赶明儿你不必拉车了,顶好跟包去!邻桌的人看出便宜来,有的伸着脖子叫:祥子,赶明儿你当了厂主,别忘了哥儿们哪!祥子还没言语,本桌上的人又说了:说话呀,骆驼!c.那穿红衣的锣夫,与拿着绸旗的催押执事,几乎把所有的村话都向他骂去:孙子!我说你呢,骆驼!你他妈的看齐!象征着低下的、得不到尊重的地位4.当祥子成为骆驼祥子后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
(屏显)a.自从一到城里来,他就是祥子,仿佛根本没有个姓;如今,骆驼摆在祥子之上,就更没有人关心他到底姓什么了。
b.一来二去的骆驼祥子的名誉远不及单是祥子的时候了。
一些人有姓,但我们不知道名字,比如曹先生、左先生,一些人有名无姓,表明这类人社会地位地下,可是从他们的名字“祥”、“福”、“强”里表现出那么一些意思,好像寄托了贫穷困苦的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理想。
那么这骆驼摆在祥子之上,可也就象征着祥子的生活状态越来越糟糕了。
5.骆驼对于祥子就是个象征,象征着祥子吃苦耐劳沉默寡言不大合群干活倔强的性格,象征着祥子低下的地位,当祥子成为骆驼祥子后,他的生活也不可逆转地每况愈下了。
课题?骆驼祥子?导读课时累计课型新讲课讲课时间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作品的作者和主要内容,感知人物形象。
、检查阅读状况,沟通课外阅读心得。
教课3、培育初读的文学作品赏识能力,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教师课内指引。
、学生进行出色描绘的朗诵和评论沟通。
、学生合作研究问题以及进行争辩。
感情与态度目标:经过阅读小说,初读感觉人物形象,激起对祥子惨剧命运的怜悯,加深对当时黑暗现实社会的认识;关注基层人民的命运和出路。
整体感知:?骆驼祥子?是鲁教版七年级下册名著导读中介绍的第一本:?骆驼祥子?——北京黄包车夫的酸楚故事。
这是老舍先生写的一本长篇小说。
是老舍三十年月的优异代表作,它标记著老舍小说的成熟,也是老舍小说的最巅峰,是五教材四以来小说中颇受读者喜爱的,拥有世界影响的有名长篇之—。
是老舍的长篇剖析小说代表作。
对学生进行本小说的阅读指导,因为小说所写的时代距离此刻社会较远,学生对于当时的社会现实缺少足够的认识和认识,所以帮助学生认识当时的社会现实,对理解祥子的凄惨命运尤其重要,指引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
同时,老舍是语言大师,必定要指引学生赏析老舍的语言,去体会那独到的语言魅力。
要点:剖析小说人物形象,学生对片段精读的沟通。
难点:归纳推测出祥子惨剧的原由及意义。
初中学生都喜爱看小说,但对待长篇小说就比较没有耐心去读,并且初中生读完了书,他们囫囵吞枣,能再次跟他人讲出故事情节,能用简单的语言对人物进行剖析就已经不错了。
其余的知识学生不会去深入的思虑归纳。
此外八年级的学生的赏识阅读能力和一些念书方法能够运用,但在沟通上还有所短缺,学情需要增强沟通指导。
剖析所以要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原有的根基及能力上,懂得归纳故事情节,懂得剖析人物,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论;对作品中动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同时发挥初中爱表现的特点,让学生利用课内学到的阅读知识,课外对出色片段评论标注,在课上沟通,让学生的能力获取更长足的展开。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骆驼祥子》导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骆驼祥子》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选择了《骆驼祥子》的部分章节进行学习。
本教材通过对主人公祥子的生活经历的描述,展现了旧北京人力车夫的悲惨生活,深刻揭示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和无奈。
本文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较高的文学价值,适合初中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接触过一些现代文阅读,对于小说这一文学体裁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骆驼祥子》所反映的旧北京社会以及人力车夫的生活,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小说的背景,感受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主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骆驼祥子》的作者老舍及其文学地位,掌握小说中的基本情节,理解小说的主旨。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品味语言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旧北京人力车夫的悲惨生活,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人文关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小说情节的把握,人物形象的分析和理解。
2.难点: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主旨的深刻理解。
五. 教学方法1.引导阅读: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小说,了解情节,感受人物。
2.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人物和情节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案例分析:教师通过分析典型情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4.情感体验: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人物的情感。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骆驼祥子》的基本情节,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现代文阅读,激发学生对小说的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老舍及其文学地位,引出本课《骆驼祥子》。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教材中《骆驼祥子》的部分章节,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小说中的重要情节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关注。
名著导读《骆驼祥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老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掌握《骆驼祥子》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3)分析小说中的社会环境和人物命运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感知小说内容。
(2)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小说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塑造。
(3)学会与他人合作,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和阅读热情。
(2)感受小说中的人性光辉,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
(3)认识社会现实,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作者简介和创作背景(1)介绍老舍的生平和创作经历。
(2)讲解《骆驼祥子》创作的背景和社会意义。
2. 第二课时:小说概况和人物介绍(1)概述小说的情节脉络。
(2)介绍主要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3. 第三课时:分析小说开头部分(1)阅读小说开头部分,感受祥子的形象。
(2)分析开头部分在小说中的作用。
4. 第四课时:分析小说中间部分(1)阅读小说中间部分,关注祥子的人生经历。
(2)分析中间部分对主题思想的阐述。
5. 第五课时:分析小说结尾部分(1)阅读小说结尾部分,思考祥子的命运。
(2)分析结尾部分在小说中的意义。
三、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小说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命运。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典型人物和事件为例,剖析小说中的社会现实。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 利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对小说主题思想和人物命运分析的能力。
4.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及合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老舍简介和《骆驼祥子》的相关资料。
2. 小说《骆驼祥子》全文。
3. 教学课件和多媒体素材。
4. 学生阅读记录表和讨论记录表。
名著导读骆驼祥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小说的主要情节,能够梳理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
- 学习小说中通过外貌、动作、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祥子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转变的原因。
- 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学会做读书笔记,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旧中国城市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激发学生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同情。
- 让学生认识到在黑暗的社会环境下,个人奋斗难以实现理想,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把握祥子的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的复杂性。
- 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明确祥子三起三落的过程。
2. 教学难点- 分析祥子性格转变的社会根源,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 探讨个人命运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问题引导法、情境教学法四、教材分析从教材的编排来看,名著导读部分旨在引导学生走进经典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环境描写以及主题思想等方面,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情境教学法)- 教师创设情境:“同学们,假如你生活在20世纪20年代的北京,没有稳定的工作,没有富裕的家庭,你只能靠自己的体力去谋生,你会选择做什么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2. 作者及创作背景介绍(教师讲解)- 讲述创作背景:“这部小说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
城市底层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祥子就是这个群体的典型代表。
老舍先生通过祥子的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
”3. 情节梳理(小组合作探究)- 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请大家快速阅读小说,梳理祥子的三起三落的经历。
”- 学生分组进行阅读和讨论,教师巡视并给予指导。
人教版初中名著阅读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老舍及《骆驼祥子》的相关文学常识,了解小说时代背景,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分析小说主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欣赏小说的人物描写、情节设计、环境描写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祥子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理解小说对社会现实的反映,提高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
教学难点:感受小说所表现的社会现实,体会祥子的精神品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介绍作者老舍及《骆驼祥子》的相关文学常识。
2. 引导学生关注小说时代背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阅读小说,了解故事情节,概括小说主要内容。
2.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对小说人物的初步印象。
三、合作探究1. 分析小说人物形象:(1)祥子:老实、健壮、坚忍、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等。
(2)其他人物:如刘四、虎妞、小福子等,分析他们与祥子的关系,以及他们对祥子命运的影响。
2. 探讨小说主题: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小说对社会现实的反映,探讨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关爱以及对社会公正的渴望。
四、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及对主题的理解。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继续阅读《骆驼祥子》,深入理解小说内容。
2. 撰写一篇关于《骆驼祥子》的读后感,不少于500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对《骆驼祥子》的人物形象有了深入的分析,对小说主题有了理解。
但在课堂过程中,对小说时代背景的解读还不够深入,学生在理解小说对社会现实的反映方面仍有一定难度。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此方面的引导,提高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第一课时还30元钱并叮嘱他去给四爷拜寿。
祥子拉着曹先生被侦探盯上,所有的钱被孙侦探骗走。
(再折)四爷不愿虎妞下嫁祥子。
虎妞和祥子在大杂院里租房成婚,虎妞假孕怒祥子。
祥子执意要出门拉车,虎妞拿出100元给祥子,买下同院二强子的一辆车,他总算是圆了自己的买车梦。
不久,虎妞真的怀孕,因难产而死,祥子不得不卖掉车,为虎妞料理后事。
(三折)后来,他心爱的小福子也因生活所迫上吊自杀了。
这最后的打击使祥子万念俱灰。
2、作品主题作品通过祥子的悲剧,概括了旧中国城市人力车夫的血泪生活和共同命运,表达了对下层劳动者苦难命运的深切同情。
它不仅让人通过这一悲剧看到了下层人民的苦难命运,更让人们去思索造成祥子悲剧的根源。
揭露了吞噬祥子灵魂、将他逼入堕落深渊的社会制度的不合理性以及它吃人的本质。
应该说,这是作品最有思想价值的地方。
3、祥子形象从前有理想,曾经相当执著、顽强。
但是,目光太短浅,他企望的仅仅是想拉上属于自己的车。
从先前热爱拉车,到讨厌拉车,到最后拉不动车;从先前忠实义气,变得厚颜无耻;从先前矢志不移,到自暴自弃,自甘堕落,最后完全蜕变成了一个麻木不仁、没有了魂灵的行尸走肉。
正如作品中的老马在茶馆中对祥子说的:“干苦活儿的打算独自一个人混好,比登天还难。
一个人能有什么蹦儿?看见过蚂蚱吧?独自一个儿也蹦得怪远的,可是教个小孩子逮住,用线儿拴上,连飞也飞不起来。
赶到成了群打成阵,哼,一阵就把整顷的庄稼吃净,谁也没法儿治它们!”作品通过祥子的悲剧,不仅抨击了吃人的旧社会,而且深刻地说明,像祥子这样的劳动者,要改变自己的命运,仅仅靠个人奋斗是根本行不通的。
4、艺术魅力首先,成功地运用了细腻的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
由于祥子性格内向,他的奋斗之路又是仅靠个人的孤军奋战,因此,在整部作品中,祥子常常沉默寡言。
于是,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挖掘与描写来塑造人物,就成了作品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之一。
其次,语言很有特色。
其中最突出的特点是无论是人物语言或叙述语言,都新鲜活泼,而且许多是经过提炼加工的北京口语,它使作品富有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北京地方特色。
名著导读《骆驼祥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小说分析的方法。
2.教会学生运用圈点批注,快速、准确地了解故事内容,赏析精彩的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3.了解作家老舍。
4.理解小说的主旨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1.赏析精彩的情节,把握人物形象2.理解小说的主旨思想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到目前为止,《骆驼祥子》读了几遍了?(设计意图:了解学情)(二)运用小说的文体知识解读小说(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建立小说概念)1.你知道这本书的文体吗?2.小说三要素是什么?人物、情节、环境(三)探究人物3.这本小说的主要人物是谁?你如何判断的?4.小说为什么取名为“骆驼祥子”而不是“祥子”?(设计意图:考察学生相关情节的理解和题目作用的理解)5.小说除了主要人物还有很多次要人物。
请学生们拿出纸笔,写一组句式整齐的排比句。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对小说中大量人物的把握情况,同时加强学生“写”的练习。
)《祥子》中塑造了格式各的小人物,有⋯⋯,有⋯⋯,有⋯⋯(注意在人物前加一个修)朴憨厚的祥子、蛮横精明的刘四、辣丑陋的虎、善良儒雅的曹先生、阴狡的探、精明爽快的高、自私吝的太太、卑鄙无耻的阮明、淳朴善良的老城、孤苦伶仃的老、荒淫无耻的夏太太、善解人意的小福子⋯⋯渡句:写了么多人物,位作者肯定非常有生活。
他是?(四)了解作者老舍 (1899 — 1966) ,原名舒春,字舍予。
族。
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言大,被誉“人民家”。
生于北京一个城市民家庭。
老舍在其作品中塑造了大量的底老百姓,在表《沟》被授予“人民家”。
关注底老百姓的生活百,写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才能被称“人民家”。
(意:帮助学生了解作家,特是理解“人民家”的称号。
培养学生文化承与理解的能力。
)渡句:但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本述了一个什么的故事?(五)探究故事情节1.本述了一个什么的故事?(意:学生概括故事情的能力,着力于培养学生言的建构与运用。
)2.小的故事情什么事物展开的?3. ,虎曾“祥子”一个怎的价?“ 迷”(意:考察学生的致程度。
最新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骆驼祥子》名著导读课教学设计《骆驼祥子》名著导读课教学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骆驼祥子》名著导读课教学设计(通用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骆驼祥子》名著导读课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祥子买车”的心酸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培养概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祥子买车”的心酸故事三、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四、教学方法批注式阅读法、人称互换法、表演法、探究法五、教学课例名著导读课型六、教学过程(一)欣赏引入名著(1)播放《骆驼祥子》的片尾曲《四季风》,请大家留意画面和歌词,从中传递出了哪些信息?这部电视剧,是由哪部作品改编而来的?读了的同学,能跟大家说一说,这本书的影响力吗?(2)欣赏二,了解作家及作品的影响:老舍,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骆驼祥子》是其代表作。
俗语云:“点铁成金”,有所谓“化腐朽为神奇”,唯有《骆驼祥子》才当得起。
——司马长风据不完全统计,《骆驼祥子》有31个版本,光人民文学出版社,就再版了14次,还曾被翻译成十几种外文。
设计意图:片尾曲的播放,学生一下子就能从画面和歌词中,找到关键信息点,比如老北京、车夫、贫穷等,自然而然地引入名著《骆驼祥子》。
欣赏二,更是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老舍先生及其《骆驼祥子》影响力之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批注了解祥子(买车)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着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
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些不尽合自己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
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
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
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
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
初中生名著导读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骆驼祥子》的作者老舍及其文学地位。
2. 掌握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重点:1. 《骆驼祥子》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小说主题思想的探讨。
教学难点:1. 理解小说中的社会背景和人物心理。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骆驼祥子》的课件和相关资料。
2. 学生预习《骆驼祥子》一书,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介绍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品有《骆驼祥子》、《茶馆》等。
2. 引导学生了解《骆驼祥子》的创作背景:北京市民生活和社会矛盾。
二、人物形象分析(15分钟)1. 祥子:小说的主人公,一个勤劳、朴实、善良的农民,为了生活来到城市,经历了种种磨难,最终走向堕落。
2. 其他人物:如虎妞、刘四、小福子等,他们各自代表了不同的社会阶层和人性特点。
三、故事情节概括(15分钟)1. 祥子来到北京,辛勤拉车,攒钱买新车。
2. 祥子新车被抢,陷入困境。
3. 祥子与虎妞相识,感情纠葛。
4. 祥子再次失去新车,心灰意冷。
5. 祥子与小福子相遇,重新燃起希望。
6. 祥子最终堕落,走向毁灭。
四、主题思想探讨(15分钟)1. 社会背景对人物命运的影响:祥子的悲剧是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反映了旧社会的黑暗和残酷。
2. 人性的挣扎与堕落:祥子在困境中不断挣扎,但最终无法摆脱命运的束缚,体现了人性的脆弱和无奈。
3. 对社会现象的批判:通过祥子的故事,作者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丑恶,呼吁人们关注底层人民的命运。
五、学生互动环节(10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阅读《骆驼祥子》的心得体会。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探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骆驼祥子》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2. 引导学生关注老舍的其他作品,拓展阅读面。
初中语文《骆驼祥子》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了解小说背景。
2. 把握小说的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
教学内容:1. 介绍作者老舍及作品背景。
2. 阅读小说的前两章,了解主人公祥子及人物关系。
教学活动:1. 播放《骆驼祥子》电视剧片段,引起学生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老舍及作品背景。
3. 学生阅读小说的前两章,概括主人公祥子及人物关系。
4.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二章:情节分析教学目标:1. 分析小说情节,理解祥子的命运变化。
2. 培养学生对小说情节的概括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小说的情节发展,概括祥子的命运变化。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小说情节的特点。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小说情节,分析祥子的命运变化。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三章:人物形象分析教学目标:1.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概括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概括主人公祥子的性格特点。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其他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祥子的性格特点,理解其代表意义。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其他人物的性格特点。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四章:主题探讨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教学内容:1. 探讨小说的主题思想,如阶级斗争、人性光辉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小说中的社会现象。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小说的主题思想,如阶级斗争、人性光辉等。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教学目标:1. 总结小说《骆驼祥子》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
2.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阅读视野。
教学内容:1. 学生总结小说《骆驼祥子》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
2. 教师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教学活动:1. 学生总结小说《骆驼祥子》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
《骆驼祥子》名著导读课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骆驼祥子》中的人物、情节、主题;2、引导学生从文本到生活有所感受;3、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养成课外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把握小说人物、情节、主题。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从文本到生活感受主题。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2、合作探究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小品用具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前置性作业:要求学生课外观看《骆驼祥子》电影,并且写读后感。
一、导入新课:有人说,如果你想赏一副旧社会风情画,你可以去看《骆驼祥子》;如果你想品一杯人生百味酒,你也可以去看《骆驼祥子》;如果你想听一折老北京方言戏,你还是可以去看《骆驼祥子》。
昨天我们一起观赏了《骆驼祥子》,想必大家对祥子已经不陌生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骆驼祥子》,与祥子来个亲密接触。
(出示课题:《骆驼祥子》名著导读)(一)重温经典:(播放视频)4分钟看完《骆驼祥子》(二)观影有感:看完短片,结合昨天的电影,说说让你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或情节是什么呢?请各组派代表谈谈自己的感受。
1、刚才几位同学给我们介绍了他们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我发现大家对这篇小说的人物都很熟悉,老师也谈谈自己的感受。
记得最感人的地方就是小福子带着俩个弟弟给虎妞下跪。
大家还记得吗?小福子是一个美丽、要强、勤俭的女子,后因生活所迫沦为娼妓。
一个善良的、可悲的人物,留给我们的只有深深的同情和思考。
这部小说里所讲述的故事,虽然离我们现在有几十年了,但它却来源于最真实的生活,是千千万万百姓生活中的一曲。
通过它,我们至少可以知道:社会曾是那么的黑暗,希望曾是那么的渺茫。
(附:老师写的《观影感》)(三)走进大家是谁讲述了旧社会芸芸众生的缩影?(学生介绍,多个,可补充)作者简介:一个伟大的人民艺术家,一个让后人永远敬仰的文学巨匠,一座永恒的丰碑。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
现代著名作家,老舍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如《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茶馆》、《龙须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