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名著阅读指导
- 格式:pptx
- 大小:6.58 MB
- 文档页数:5
名著导读《骆驼祥子》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骆驼祥子》的作者老舍以及其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地位。
2. 引导学生了解小说的背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介绍老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概述《骆驼祥子》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引导法:引导学生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特点。
四、教学步骤1. 介绍老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概述《骆驼祥子》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3. 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五、课后作业1. 预习《骆驼祥子》第一章。
2. 简要介绍自己了解的老舍及其作品。
第二章:小说情节梳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骆驼祥子》的故事情节,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
2. 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结构特点。
二、教学内容1. 详细讲解《骆驼祥子》的故事情节。
2. 分析小说的结构特点。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故事情节和结构特点。
2. 引导法: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关系。
四、教学步骤1. 详细讲解《骆驼祥子》的故事情节。
2. 分析小说的结构特点。
3. 引导学生关注人物之间的关系。
五、课后作业1. 阅读《骆驼祥子》第二章。
2. 分析小说的人物关系。
第三章:人物形象分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深入了解《骆驼祥子》中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对人物的刻画。
2.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二、教学内容1. 分析《骆驼祥子》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2. 探讨人物性格特点。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2. 引导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人物。
四、教学步骤1. 分析《骆驼祥子》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2. 探讨人物性格特点。
3. 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心理变化。
五、课后作业1. 阅读《骆驼祥子》第三章。
2. 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第四章:小说主题探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骆驼祥子》的主题思想。
2. 引导学生从小说中思考现实社会问题。
整本阅读指导课《骆驼祥子》教案骆驼祥子》名著导读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祥子买车”的心酸故事。
2.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祥子买车”的心酸故事。
三、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教学方法:批注式阅读法、人称互换法、表演法、探究法。
五、教学课例:名著导读课型。
六、教学过程:一)欣赏引入名著1.播放《骆驼祥子》的片尾曲《四季风》,请学生留意画面和歌词,从中传递出了哪些信息。
2.介绍作家XXX及其代表作《骆驼祥子》的影响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批注了解祥子(买车)1.引导学生通过批注式阅读法,关注细节和描写方法,理解XXX买车后的心情和心理描写。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质疑,促进思考和探究。
师小结:1.批注式阅读法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可以从字词、内容、描写方法等方面进行批注。
2.通过欣赏和批注,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XXX被骗了钱,他感到非常愤怒和痛苦。
他站起来,握紧了拳头,准备动手。
但XXX警告他不要动手,否则会有麻烦。
XXX感到委屈,他说自己并没有得罪任何人。
XXX告诉他,这只是碰巧被骗了而已,人生就是这样,有时候会碰到不幸的事情。
XXX颤抖着,拿出了自己的钱罐子,XXX看了看,笑了笑,把钱罐子摔在了地上。
XXX看着钱散落在地上,心痛不已。
XXX问他这些钱够不够,XXX没有回答,只是颤抖着。
XXX告诉他,这些钱买一条命都不够,他不会对他下手的。
XXX想要把自己的被褥拿出来,但XXX警告他不要动。
XXX咬紧嘴唇,咽下口水,最终推开门离开了。
设计意图:本课旨在介绍表演法作为一种愉快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激发研究热情和阅读兴趣。
通过视频欣赏和猜结局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小说中的人物情感和复杂命运。
学情分析:在表演活动中,学生通过评价同学的演技,认识到细节描写对于理解人物情感的重要性。
在视频欣赏中,学生猜测XXX的命运,发现小说中的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命运多变。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知识点归纳——《骆驼祥子》【目标导航】1.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生平。
2.结合阅读提示,做好原著阅读,做到精读和泛读相结合。
3.了解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和语言特色,并做一定的圈点和批注。
4.学会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及其塑造手法,了解祥子悲剧的意义。
【自主预习】1.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
1936年发表的《骆驼祥子》是老舍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也是现代长篇小说的一部杰作。
2.故事背景故事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当时正是中国现代史上黑暗、混乱、多灾多难的年代。
军阀混战,城市买办阶级、乡村豪绅阶级对工农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特别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和水旱虫灾的不断发生,迫使大批破产农民为了谋生纷纷涌入城市。
【整体感知】1.内容梗概小说讲述了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祥子的故事。
他原是个破产农民,18岁时只身来到北京谋生。
他为了实现自己最大的梦想——拥有一辆自己的车而努力工作,但是三起三落后,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失败告终。
第一次,他风里来雨里去,从饭里茶里省,攒了三年,终于买了一辆车,但这车很快就被大兵抢走了。
第二次,车还没买上,钱就被孙侦探敲诈去了。
第三次,是他和虎妞结婚后用虎妞的钱买的。
后来虎妞难产而死,祥子又只好把车卖掉去安葬虎妞。
经历了这三起三落,祥子失去了生活的信心。
他变得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以堕落完成了他由人到兽的悲剧一生。
2.逐章介绍第一章:祥子买车。
(1)祥子在乡间成长,失去父母和薄田,十八岁进城拉车。
(2)下定决心,买到属于自己的车。
(3)不怕吃苦,省吃俭用,实现愿望,成了北平城的洋车夫。
第二章:祥子丢车。
(1)冒险拉车到清华。
(2)抓去当壮丁,车不见了。
(3)趁乱逃出军营。
阅读•名著以《骆驼祥子》为例雷冰南宁市第二中学,广西南宁530001摘要: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指导不仅受课时困扰,而且在实际操作中,激趣、监督和反馈环节也与预期有比较大的差距。
针对学生阅读兴趣缺乏、动力不足、观点陈旧等问题,教师可以在阅读指导的过程中引入跨学科思维,借助其他学科的研究角度和工具,为减少学生与名著之间的隔膜、吸引更多不同学科偏好的学生阅读同一文本提供新途径,最终将整本书阅读落到实处。
关键词:跨学科思维;整本书阅读;阅读推进;《骆驼祥子》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材改革以来,名著整本书阅读指导就引发了新的研究热潮。
如何让学生读得进去,读得有滋有味,成为该领域研究的核心问题。
研究者从激趣、监督和交流反馈三方面,提出了许多形式上的革新策略,却少有体现跨学科思维的案例。
在此,笔者以疫情期间线上指导《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的思路为例,探索跨学科思维下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指导的可行性,以抛砖引玉,就教于各位同人。
一、初中名著整本书阅读指导存在的问题(一)消除与名著之间隔阂的方式单一时空上的不在场与知识上的无储备,让不同地域的初中生在面对统编教材推荐的同样的十二本经典名著时,会有不同的隔阂。
为了消除隔阂,教师常用的传统教学思路就是介绍作者背景、播放改编自名著的影视片段或纪录片等。
然而,学生未必会在概述式的介绍、陈旧的影视作品或严肃的纪录片中,对名著作品产生教师期待的那种浓厚的阅读兴致。
因此,统编教材初中阶段第一次名著阅读主题就是“《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并提出“名人也有童年”这样的共情思路。
这种思路虽然贴近学生的心理,却难以适用于初中阶段推荐的所有名著。
比如,对于《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或《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大部分学生是很难与之共情的。
因此,近年来有北京市区的老师带学生走街串巷读《骆驼祥子》,或在北京老舍纪念馆的柿子树下讲《骆驼祥子》。
这种“去现场阅读”的沉浸式阅读指导虽是一种较好的增强学生的代入感以建立其与名著之间心理关联的方式,却因严苛的地域限制使得许多教师望而止步,又不得不回到传统的名著阅读教学中去。
名著导读《骆驼祥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老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掌握《骆驼祥子》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3)分析小说中的社会环境和人物命运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感知小说内容。
(2)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小说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塑造。
(3)学会与他人合作,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和阅读热情。
(2)感受小说中的人性光辉,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
(3)认识社会现实,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作者简介和创作背景(1)介绍老舍的生平和创作经历。
(2)讲解《骆驼祥子》创作的背景和社会意义。
2. 第二课时:小说概况和人物介绍(1)概述小说的情节脉络。
(2)介绍主要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3. 第三课时:分析小说开头部分(1)阅读小说开头部分,感受祥子的形象。
(2)分析开头部分在小说中的作用。
4. 第四课时:分析小说中间部分(1)阅读小说中间部分,关注祥子的人生经历。
(2)分析中间部分对主题思想的阐述。
5. 第五课时:分析小说结尾部分(1)阅读小说结尾部分,思考祥子的命运。
(2)分析结尾部分在小说中的意义。
三、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小说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命运。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典型人物和事件为例,剖析小说中的社会现实。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 利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对小说主题思想和人物命运分析的能力。
4.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及合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老舍简介和《骆驼祥子》的相关资料。
2. 小说《骆驼祥子》全文。
3. 教学课件和多媒体素材。
4. 学生阅读记录表和讨论记录表。
名著阅读《骆驼祥子》(解析版)名著阅读《骆驼祥子》(解析版)专项训练卷计划用时:18分钟题量:3题满分:13分实际用时:测试人:得分:1、(江苏初三期中)这个学期,我们一起阅读了名著《骆驼祥子》,请根据作品内容简述祥子的外号“骆驼祥子”的由来。
(4分)【答案】军阀混战,祥子出城的时候遇上乱兵,车也丢了,人也被抓壮丁。
后来祥子瞅准机会逃了出来,顺手牵了三匹骆驼,卖了三十元。
祥子逃出来就病了,也许在昏迷中人们听见他老是叨叨骆驼,于是送他个外号叫骆驼祥子。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积累能力。
具体是考查对《骆驼祥子》有关要点内容的概括。
此题的考查很深入,如果没有对名著的认真阅读与总结,就无法正确全面地作答。
祥子在服兵役的时候偶然得到了几匹骆驼,很是兴奋,夜里驻店,睡梦中大叫“骆驼”,被人听见,由此他的名字里带上了个“骆驼”。
2、(甘肃初三期中)名著阅读8.《骆驼祥子》写了各色人物,如残忍霸道的车主_______,大胆泼辣有点变态的______。
(2分)【答案】刘四爷虎妞9.小说的题目“骆驼祥子”主要包含哪些含义? (3分)【答案】三层含义:点明小说的主人公——祥子;概括著作的一个主要情节——骆驼祥子称号的得来;揭示主人公的性格——像骆驼一样吃苦耐劳、沉默憨厚。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辨析名著故事情节的能力。
掌握名著中的重要故事情节是应考的基本策略,还要在平时与同学交流时,多关注名著中易记错的故事情节,只要认真、仔细识记,就不会出错。
长期坚持下去,对名著情节的辨析能力一定会提高,要熟悉名著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主要事件。
本文考查对《骆驼祥子》内容的掌握。
3、(江苏初三月考)在《骆驼祥子》中,主人公祥子的绰号“骆驼祥子”的由来是什么?这体现了祥子什么样的性格?(4分)【答案】祥子出城时被乱兵抓了壮丁,后来偷偷逃了出来,并顺手牵了三只骆驼卖了,换了一辆车,他在生病时老是念叨骆驼,被人听到,就送了“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阅读计划表以下是关于名著《骆驼祥子》的阅读计划表:《骆驼祥子》全书共24章,以下引导大家进行阅读规划。
1.第一周阅读计划,内容简介,问题激趣。
第一章:初到北平,攒钱买车农民祥子为何进城拉车?如何攒钱?是个什么样的人?第二章:人车被抓,军营逃跑在什么情况下逃跑?如何逃跑?是个什么样的人?第三章:卖掉骆驼,返回北平祥子如何卖骆驼返回北平?是个什么样的人?第四章:重回车厂,攒钱买车祥子回车厂和刘四爷、虎妞之间分发生什么事情?第五章:拼命拉车,怒辞杨宅祥子拉包月经历了些什么事情?第六章:虎妞诱骗,祥子逃跑虎妞如何诱骗?祥子为何逃跑,又遇到了谁?2.第二周阅读计划,内容简介,问题激趣。
第七章:曹宅拉车,车毁人亡祥子在曹宅如何生活的?第八章:热心高妈,虎妞来访高妈如何帮助祥子攒钱买车?第九章:虎妞假孕,祥子困窘祥子做了些什么事情?第十章:老马爷孙,想到未来为什么要插入“老车夫”、“小马儿”?第十一章:曹宅遇险,祥子被讹谁讹了祥子,如何讹的?第十二章:王家避险,离开曹宅遇到什么险?如何离开的?3.第三周阅读计划,内容简介,问题激趣。
第十三章:四回车厂,筹备寿宴祥子回车厂与刘四爷、虎妞之间发生了什么?第十四章:计划落空,妇女决裂虎妞与刘四爷为何争吵?如何争吵?第十五章:祥子成婚,商量出路虎妞和祥子对婚后的生活各是什么态度?第十六章:贫苦杂院,重新拉车贫苦的大杂院里,人们的生活怎么样?第十七章:虎妞买车,福子回家虎妞为何买二强子的车?第十八章:脏乱杂院,烈日暴雨在烈日和暴雨下,祥子拉车是什么感受?4.第四周阅读计划,内容简介,问题激趣。
第十九章:祥子生病,虎妞难产祥子生病,虎妞怀孕,一家人怎么生活?第二十章:卖车葬妻,夏宅拉车祥子的三落,都什么情形?第二十一章:祥子被诱,染上脏病祥子成了什么人?第二十二章:曹家收留,重燃希望祥子战胜刘四爷指的是什么事情?第二十三章:老马丧孙,福子自尽小福子的死对祥子意味着什么?第二十四章:出卖阮明,行尸走肉梦想破灭,祥子成了什么人?。
初中语文(七下)《名著导读:骆驼祥子》说课稿及反思《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一、说教材《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是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的内容,其主题目标是"圈点与批注"。
本课是现代作家老舍的代表作,小说描写了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一生,反映了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底层劳动人民生存状况的关注和同情。
本课通过对祥子堕落原因的分析,写出了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的生活遭遇,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呼吁学生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二、说学情七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一些读书方法上有所欠缺,需要加强交流指导,学会圈点与批注的阅读方法。
初中学生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大大提高,具备了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但受年龄和阅历的影响对人生缺乏思考。
初中学生爱看小说,但对待长篇小说就比较没有耐心去读,而且初中生读完了书,不求甚解。
三、说教学目标1.识记作品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主要情节。
2.把握作品的人物形象,领悟祥子的人生悲剧及社会意义。
3.体验文学作品的魅力,逐步培养艺术欣赏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圈点批注法"这种精读方法,品味充满京味儿"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书海中精读的习惯,实现语文素养的长期积累五、说教法学法本单元学习主题"圈点批注品经典,领悟人物扬文化"。
部编版教材注重"一书一法",引导学生重点学习某一种读书的方法。
激发兴趣,传授方法,是"名著导读"设置的改革方向。
"学贵为疑",我主要通过以"问"带"思"的方式,让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大胆进行质疑。
让学生们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形式,将过程与方法贯穿于知识与技能和感情态度价值观形成的整个教学过程。
《骆驼祥子》导读,主要是学法的指导。
部编版(2016)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骆驼祥子》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对作者地位及其作品在海内外的流传的介绍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欲望;2、指导读书方法,使学生了解圈点和批注,并能运用到读书过程中;3、运用圈点和批注,初步阅读《骆驼祥子》片段,感知祥子形象,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重难点】1、多角度介绍《骆驼祥子》,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学习圈点和批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作者简介老舍(1899~1066)字舍予,原名舒庆春,北京人,满族人,著名作家,戏剧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骆驼祥子》是老舍三十年代的优秀代表作。
它标志着老舍小说的成熟,也是老舍小说的最高峰,是五四以来小说中颇受读者喜爱的,具有世界影响的著名长篇之一。
2、《骆驼祥子》的创作背景20-30年代正是中国现代史上最黑暗、最混乱的多灾多难的年代。
新旧军阀不断的争权夺势的混战,再加上各种自然灾害的横行,使得中国农村迅速走向破产。
成批破产的农民,为了谋求生路便纷纷涌入城市。
祥子就是这些涌入城市的破产农民中的一个典型。
二、主题思想小说主要讲述的是老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痛斥了压迫人民的无德之人,揭露了黑暗的旧社会对纯朴善良的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同时批判了自私狭隘的个人主义,也揭示了个人奋斗不能使劳动人民摆脱贫困、改变境遇的主题三、主要人物形象1、祥子:老实,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
他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
但经历了人生的“三起三落”后,祥子已经失去了生活的信心。
他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祥子是旧社会贫苦劳动人民的缩影,他身上反映出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苦难与无奈2、虎妞:大胆泼辣、敢作敢为,具有双面性。
一方面有追求幸福的愿望,对祥子有真诚的一面;另一方面剥削者的意识已经渗透到她的灵魂之中,她想控制祥子,是家庭的占有者、支配者3、刘四:旧社会的袍哥人物,性格刚强,残忍霸道,从不肯在外场失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