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名著导读指导
- 格式:ppt
- 大小:198.50 KB
- 文档页数:22
名著导读《骆驼祥子》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骆驼祥子》的作者老舍以及其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地位。
2. 引导学生了解小说的背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介绍老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概述《骆驼祥子》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引导法:引导学生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特点。
四、教学步骤1. 介绍老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概述《骆驼祥子》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3. 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五、课后作业1. 预习《骆驼祥子》第一章。
2. 简要介绍自己了解的老舍及其作品。
第二章:小说情节梳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骆驼祥子》的故事情节,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
2. 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结构特点。
二、教学内容1. 详细讲解《骆驼祥子》的故事情节。
2. 分析小说的结构特点。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故事情节和结构特点。
2. 引导法: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关系。
四、教学步骤1. 详细讲解《骆驼祥子》的故事情节。
2. 分析小说的结构特点。
3. 引导学生关注人物之间的关系。
五、课后作业1. 阅读《骆驼祥子》第二章。
2. 分析小说的人物关系。
第三章:人物形象分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深入了解《骆驼祥子》中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对人物的刻画。
2.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二、教学内容1. 分析《骆驼祥子》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2. 探讨人物性格特点。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2. 引导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人物。
四、教学步骤1. 分析《骆驼祥子》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2. 探讨人物性格特点。
3. 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心理变化。
五、课后作业1. 阅读《骆驼祥子》第三章。
2. 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第四章:小说主题探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骆驼祥子》的主题思想。
2. 引导学生从小说中思考现实社会问题。
整本阅读指导课《骆驼祥子》教案骆驼祥子》名著导读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祥子买车”的心酸故事。
2.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祥子买车”的心酸故事。
三、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教学方法:批注式阅读法、人称互换法、表演法、探究法。
五、教学课例:名著导读课型。
六、教学过程:一)欣赏引入名著1.播放《骆驼祥子》的片尾曲《四季风》,请学生留意画面和歌词,从中传递出了哪些信息。
2.介绍作家XXX及其代表作《骆驼祥子》的影响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批注了解祥子(买车)1.引导学生通过批注式阅读法,关注细节和描写方法,理解XXX买车后的心情和心理描写。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质疑,促进思考和探究。
师小结:1.批注式阅读法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可以从字词、内容、描写方法等方面进行批注。
2.通过欣赏和批注,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XXX被骗了钱,他感到非常愤怒和痛苦。
他站起来,握紧了拳头,准备动手。
但XXX警告他不要动手,否则会有麻烦。
XXX感到委屈,他说自己并没有得罪任何人。
XXX告诉他,这只是碰巧被骗了而已,人生就是这样,有时候会碰到不幸的事情。
XXX颤抖着,拿出了自己的钱罐子,XXX看了看,笑了笑,把钱罐子摔在了地上。
XXX看着钱散落在地上,心痛不已。
XXX问他这些钱够不够,XXX没有回答,只是颤抖着。
XXX告诉他,这些钱买一条命都不够,他不会对他下手的。
XXX想要把自己的被褥拿出来,但XXX警告他不要动。
XXX咬紧嘴唇,咽下口水,最终推开门离开了。
设计意图:本课旨在介绍表演法作为一种愉快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激发研究热情和阅读兴趣。
通过视频欣赏和猜结局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小说中的人物情感和复杂命运。
学情分析:在表演活动中,学生通过评价同学的演技,认识到细节描写对于理解人物情感的重要性。
在视频欣赏中,学生猜测XXX的命运,发现小说中的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命运多变。
名著导读《骆驼祥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老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掌握《骆驼祥子》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3)分析小说中的社会环境和人物命运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感知小说内容。
(2)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小说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塑造。
(3)学会与他人合作,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和阅读热情。
(2)感受小说中的人性光辉,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
(3)认识社会现实,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作者简介和创作背景(1)介绍老舍的生平和创作经历。
(2)讲解《骆驼祥子》创作的背景和社会意义。
2. 第二课时:小说概况和人物介绍(1)概述小说的情节脉络。
(2)介绍主要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3. 第三课时:分析小说开头部分(1)阅读小说开头部分,感受祥子的形象。
(2)分析开头部分在小说中的作用。
4. 第四课时:分析小说中间部分(1)阅读小说中间部分,关注祥子的人生经历。
(2)分析中间部分对主题思想的阐述。
5. 第五课时:分析小说结尾部分(1)阅读小说结尾部分,思考祥子的命运。
(2)分析结尾部分在小说中的意义。
三、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小说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命运。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典型人物和事件为例,剖析小说中的社会现实。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 利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对小说主题思想和人物命运分析的能力。
4.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及合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老舍简介和《骆驼祥子》的相关资料。
2. 小说《骆驼祥子》全文。
3. 教学课件和多媒体素材。
4. 学生阅读记录表和讨论记录表。
名著导读骆驼祥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小说的主要情节,能够梳理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
- 学习小说中通过外貌、动作、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祥子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转变的原因。
- 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学会做读书笔记,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旧中国城市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激发学生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同情。
- 让学生认识到在黑暗的社会环境下,个人奋斗难以实现理想,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把握祥子的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的复杂性。
- 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明确祥子三起三落的过程。
2. 教学难点- 分析祥子性格转变的社会根源,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 探讨个人命运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问题引导法、情境教学法四、教材分析从教材的编排来看,名著导读部分旨在引导学生走进经典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环境描写以及主题思想等方面,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情境教学法)- 教师创设情境:“同学们,假如你生活在20世纪20年代的北京,没有稳定的工作,没有富裕的家庭,你只能靠自己的体力去谋生,你会选择做什么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2. 作者及创作背景介绍(教师讲解)- 讲述创作背景:“这部小说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
城市底层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祥子就是这个群体的典型代表。
老舍先生通过祥子的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
”3. 情节梳理(小组合作探究)- 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请大家快速阅读小说,梳理祥子的三起三落的经历。
”- 学生分组进行阅读和讨论,教师巡视并给予指导。
部编版(2016)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骆驼祥子》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对作者地位及其作品在海内外的流传的介绍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欲望;2、指导读书方法,使学生了解圈点和批注,并能运用到读书过程中;3、运用圈点和批注,初步阅读《骆驼祥子》片段,感知祥子形象,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重难点】1、多角度介绍《骆驼祥子》,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学习圈点和批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作者简介老舍(1899~1066)字舍予,原名舒庆春,北京人,满族人,著名作家,戏剧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骆驼祥子》是老舍三十年代的优秀代表作。
它标志着老舍小说的成熟,也是老舍小说的最高峰,是五四以来小说中颇受读者喜爱的,具有世界影响的著名长篇之一。
2、《骆驼祥子》的创作背景20-30年代正是中国现代史上最黑暗、最混乱的多灾多难的年代。
新旧军阀不断的争权夺势的混战,再加上各种自然灾害的横行,使得中国农村迅速走向破产。
成批破产的农民,为了谋求生路便纷纷涌入城市。
祥子就是这些涌入城市的破产农民中的一个典型。
二、主题思想小说主要讲述的是老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痛斥了压迫人民的无德之人,揭露了黑暗的旧社会对纯朴善良的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同时批判了自私狭隘的个人主义,也揭示了个人奋斗不能使劳动人民摆脱贫困、改变境遇的主题三、主要人物形象1、祥子:老实,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
他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
但经历了人生的“三起三落”后,祥子已经失去了生活的信心。
他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祥子是旧社会贫苦劳动人民的缩影,他身上反映出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苦难与无奈2、虎妞:大胆泼辣、敢作敢为,具有双面性。
一方面有追求幸福的愿望,对祥子有真诚的一面;另一方面剥削者的意识已经渗透到她的灵魂之中,她想控制祥子,是家庭的占有者、支配者3、刘四:旧社会的袍哥人物,性格刚强,残忍霸道,从不肯在外场失面子。
《骆驼祥子》名著导读课教学设计(通用6篇)《骆驼祥子》名著导读课教学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骆驼祥子》名著导读课教学设计(通用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骆驼祥子》名著导读课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祥子买车”的心酸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培养概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祥子买车”的心酸故事三、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四、教学方法批注式阅读法、人称互换法、表演法、探究法五、教学课例名著导读课型六、教学过程(一)欣赏引入名著(1)播放《骆驼祥子》的片尾曲《四季风》,请大家留意画面和歌词,从中传递出了哪些信息?这部电视剧,是由哪部作品改编而来的?读了的同学,能跟大家说一说,这本书的影响力吗?(2)欣赏二,了解作家及作品的影响:老舍,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骆驼祥子》是其代表作。
俗语云:“点铁成金”,有所谓“化腐朽为神奇”,唯有《骆驼祥子》才当得起。
——司马长风据不完全统计,《骆驼祥子》有31个版本,光人民文学出版社,就再版了14次,还曾被翻译成十几种外文。
设计意图:片尾曲的播放,学生一下子就能从画面和歌词中,找到关键信息点,比如老北京、车夫、贫穷等,自然而然地引入名著《骆驼祥子》。
欣赏二,更是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老舍先生及其《骆驼祥子》影响力之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批注了解祥子(买车)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着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
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些不尽合自己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
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
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
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
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
《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通读全书,整体把握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从故事、人物、场景、语言等方面入手,反复阅读品味,深入探究,欣赏语言表达的精彩之处,梳理整体的艺术框架,理清人物关系,感受、欣赏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体会小说的主旨,研究小说的艺术价值。
教学重难点第一阶段初读:重点应该是完成整本书的初次阅读,梳理出小说中的人物关系,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
第二阶段细读:进一步了解祥子的个人经历并能去分析小说中祥子的人物形象,为后面的教师导读做好铺垫。
第三阶段导读: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去研究祥子的命运轨迹,探讨祥子的命运悲剧,理解小说的深刻主题。
第四阶段个性化阅读:通过阅读任务的设计让学生有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的阅读。
教学方法略读(圈点勾画的批注阅读、资料助读)、精读(主题阅读、比较阅读、师生共读)、活动助读(自由回读)教学过程一、阅读内容:《骆驼祥子》整本书二、推荐版本:人教版名著阅读课程化丛书,由温儒敏、王本华先生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三、阅读时间:8-12周四、阅读方法:四读法初读→细读→研读→回读第一阶段:初读阅读时间:寒假4周阅读策略:圈点勾画资料助读阅读任务:1.制定读书计划。
(见附件1)2.结合名著导读按计划完成第一阶段的自主阅读。
3.以祥子为核心人物,按照小说中人物的出场顺序绘制一张人物关系图。
(准备A4纸)4.根据每个章节的主要事件,给各章节拟写小标题。
对祥子人生奋斗历程影响最大的故事情节有哪些?(见附件2)5.活动安排:利用阅读课对任务3、4进行分组展示,并对优秀作品进行收集展示。
第二阶段:细读阅读时间:2周阅读策略:任务助推批注细读阅读任务:1.细读各章节内容,填写祥子个人简历。
《骆驼祥子》名著导读手册骆驼祥子名著导读手册介绍《骆驼祥子》是中国作家老舍创作的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青年人骆驼祥子为了生存和寻找尊严的故事。
本导读手册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帮助读者理解和欣赏这部经典之作。
内容概要1. 背景和时代背景:介绍小说背景,包括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背景和时代背景:介绍小说背景,包括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2. 主要人物:介绍小说的主要人物,包括骆驼祥子及其他重要角色的个性、命运等。
主要人物:介绍小说的主要人物,包括骆驼祥子及其他重要角色的个性、命运等。
3. 故事情节:以简洁的篇章介绍小说的主要情节,包括骆驼祥子的生活经历、遭遇的困境以及他为了生存和尊严而努力的过程。
故事情节:以简洁的篇章介绍小说的主要情节,包括骆驼祥子的生活经历、遭遇的困境以及他为了生存和尊严而努力的过程。
4. 主题和意义:探讨小说的主题和意义,例如对人性的思考、社会问题的反映等。
主题和意义:探讨小说的主题和意义,例如对人性的思考、社会问题的反映等。
5. 文学价值:分析小说的文学价值,包括描写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
文学价值:分析小说的文学价值,包括描写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
6. 阅读建议:提供读者阅读这部作品时的一些建议和注意事项。
阅读建议:提供读者阅读这部作品时的一些建议和注意事项。
使用方法将《骆驼祥子》名著导读手册作为阅读指南,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解读这部文学作品。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参考手册中的背景介绍、人物解读、故事情节等内容,加深对小说的理解。
注意事项请注意,本导读手册旨在帮助读者理解《骆驼祥子》这部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主题,并提供了一些解读和分析的思路。
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一步探究该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阅读过程中,建议读者保持独立思考,不受他人观点的影响。
同时,小说中的具体细节和引用内容应基于确认可靠的资料而非导读手册的陈述。
•作品背景介绍•作品内容解读•艺术特色赏析•作品价值与意义•经典名句选摘与赏析目•作品影响与评价录老舍及其文学地位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杰出代表,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他的作品以现实主义风格为主,以描绘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和命运为特色。
老舍的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骆驼祥子》的创作背景时代背景及社会环境对作品的影响老舍通过祥子的故事,展示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困境和命运不公。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问题,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小说创作于中国近代社会变革时期,当时社会矛盾尖锐,民族危机深重。
主要人物形象分析骆驼祥子01虎妞02刘四爷03故事情节发展及主题探究故事情节《骆驼祥子》以祥子的生活经历为主线,描述了他从贫穷到屈服于命运的过程。
故事中穿插了虎妞、小福子等人物的故事,使整个故事更加丰富和生动。
主题探究《骆驼祥子》的主题是揭示旧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
通过祥子的经历,作品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人性扭曲的深刻反思。
语言风格语言特色语言风格与特色叙事手法与技巧倒叙和闪回通过倒叙的手法,将祥子的成长经历进行回顾,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他的性格和命运。
同时,运用闪回的手法,将过去和现在相互穿插,使故事更加紧凑和有张力。
在故事中设置多个悬念,使读者产生更多的疑问和猜测,增强阅读的兴趣和动力。
通过伏笔和呼应的手法,将故事中的各个情节紧密相连,使整个故事更加完整和连贯。
悬念设置伏笔与呼应细腻的环境描写情感渲染环境描写与情感渲染人物塑造与社会写实饱满的人物形象社会写实对现实社会的揭示与批判批判社会不公和阶级矛盾批判封建礼教的束缚反映封建社会的黑暗与腐朽1对人性的深入剖析与反思23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复杂,一些人物表现出自私、冷酷、虚伪等不良品质,这使得读者对人性进行深入反思。
揭示人性的自私与冷酷作品中的祥子、虎妞、小福子等人物形象各具特色,他们的性格、行为和命运都反映了人性的复杂与多样性。
《骆驼祥子》导读指导一、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正红旗),北京人,生于城市贫民家庭。
2岁时,当旗兵的父亲在与八国联军巷战时阵亡,靠母亲当佣工和为人缝洗度日。
1913年考入免费的北京师范学校,1917年毕业,任小学校长。
“五四”时期开始用白话进行创作。
以后在天津、北京的一些中学任教。
1924年夏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华语教师。
6年中写了三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
这些作品暴露了社会的黑暗,表现了作家的正义感和不满现实的精神,嘻笑唾骂,风趣横生。
1929年夏回国,途经新加坡,在那里的一所中学教了半年书,创作了童话《小坡的生日》。
1930年春回到北京。
同年夏到山东,先后在齐鲁大学、山东大学任教,写有以济南的“五三”惨案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大明湖》,在排印时原稿毁于战火而未能出版。
1932年开始创作短篇小说,生活基础更深厚,艺术技巧也更加成熟。
作品结集为:《赶集》、《樱海集》和《蛤藻集》。
其中有的是描写革命工作者的艰苦斗争和牺牲精神,有的是反映劳苦大众生活的悲惨和旧社会的黑暗。
这时作家的思想是比较复杂的:一方面,对于当时的社会政治产生了失望的情绪;一方面,对于当时的革命斗争还缺乏认识。
1932年写的长篇讽喻小说《猫城记》,就比较突出地表现了作家上述的这种复杂思想。
作品借对火星上猫国上层统治者的讽刺和对猫国民众自私、势利、贪婪、守旧等思想的调侃,表示作家对旧中国反动统治者的憎恶和对落后的“国民性”的不满。
但是书中对马克思主义、共产党、红军、学生运动也作了不正确的描写,对革命工作者也加讽刺,同时流露出对群众的轻蔑和对“超人”式的英雄的赞美。
这种矛盾着的错误的政治态度,在30年代的一部分知识分子中是有代表性的。
1933年,写了长篇小说《离婚》,对北平财政所职员的灰色生活进行嘲讽,对他们的困难处境和所受的磨难表示同情,对黑暗现实作了一定的抨击。
同一时期还写有长篇《牛天赐传》,通过旧商人牛天赐一家20年生活的变化,反映了当时中国民族商业的处境。
《骆驼祥子》名著导读教案《骆驼祥子》名著导读教案教学目标:1、概括名著故事情节,明白主要人物及其特征。
2、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分析概括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3、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的方法和并提出要求。
4、指导学生就自己喜欢的片段做深入探究,完成一篇600字的读书体会。
教学重难点:1、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分析概括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2、概括名著故事情节,明白主要人物及其特征。
3、撰写读书心得。
教学用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骆驼祥子》电影片段,增强学生视听感受。
今天这节《骆驼祥子》名著阅读指导课,我们将以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为切入点,感受老舍作为大作家的悲天悯人之心。
二、介绍作者和创作背景三、整体感知1、重点讨论祥子的性格特点是什么?2、祥子在小说前后又怎样的变化?三、合作交流除了祥子这一命途多舛的拉车夫形象之外,小说还为我们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
他们与祥子存在着各自千丝万缕的关联,思考:除了祥子以外,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位角色是谁?联系他们的情节,说说他们为什么让你印象深刻吧,并概括他们的形象。
讨论交流后,明确有以下次主要人物:虎妞形象:有着追求幸福的愿望,长得虎头虎脑,大胆泼辣,剥削意识极强,想控制祥子,是家中的占有者、支配者。
刘四爷形象:旧社会的袍哥人物,改良办起了车场,为人耿直,性格刚强,从不肯在外场失面子。
封建思想使他忘记了亲情,当他醒悟过时,为时已晚。
曹先生形象:祥子的雇主,一个平凡的教书人。
爱好传统美术,因为信奉社会主义,所以待人宽和,被祥子认为是“圣人”。
老马形象:一个一辈子要强,最后无法拯救自己小孙子的车夫。
小福子形象:一个善良的、可悲的人物。
孙侦探形象:是一个阴险狡诈、尖酸刻薄、用心险恶的人物。
他是黑暗社会权势的代表。
四、问题探究鲁迅曾经说过:“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让我们现在再回想一下,除了祥子、小福子,其他主要人物的结局又是什么?刘四:失去女儿,孤苦终老虎妞:难产而死老马:死在街头小马:死在爷爷怀里二强子:行尸走肉般的活着,就像祥子最后的结局总结:大体看,更多人物的结局是糟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