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经济学-2019年9月-1-
- 格式:ppt
- 大小:258.05 KB
- 文档页数:43
《管理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学时:24学时学分:1.5理论学时:24 实验课时:0面向专业:公共管理专业课程代码:0200035先开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执笔人:杨莉审定人:王伟然修彩波第一部分:理论教学部分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把经济学(主要是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学科。
管理经济学在系统介绍微观经济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它们在企业管理决策中的应用。
该课程最大的特色是基于边际分析方法及其变型增量分析法等经济决策的基本方法对经济现象做了深入浅出、明白透彻的剖析,并将两种方法贯穿全课程的始终,启发学生反思某些传统的、习以为常的决策思维和方法的不科学之处。
2、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通过学习,不仅应把握管理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体系,掌握其分析方法,了解其最新发展,还应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常见企业决策问题。
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课堂讨论的方式(讨论内容主要针对指定的案例)。
在课程进行中,将要求学生完成一至两次课后作业。
课堂讨论和发言,考勤以及课后作业,都将计入学生的平时成绩。
由于课时限制,将不进行期中考试。
期末考试的方式为指定时间的开卷方式,内容为案例分析或论述题(必须独立完成)。
二、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引言第一章经济管理与管理经济的比较分析(2学时)第一节对经济管理的全面认识第二节对管理经济性的理解第三节对管理问题的深层思考本章重点:经济与资源配置管理与效率管理的资源属性管理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本章难点:经济的核心问题管理与效率的关系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建议教学方案:进行一般性讲解,让学生初步了解经济管理与管理经济。
思考题:1、经济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你认为在企业中是否存在着经济与不经济的问题?2、为什么说管理是一种职业?了解管理的职业属性对改革企业管理体制有什么借鉴和启发?3、就你的了解,你认为我国企业在管理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是什么?第二章管理经济学的学科界定(2学时)第一节管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第二节管理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第三节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利润第四节企业的重要决策本章重点:正确决策的条件和准则边际分析法本章难点:边际值建议教学方案:理论讲授与案例讲授相结合思考题:1、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决策条件和准则的理解。
一、课程名称MBA学位课程,管理经济学课程代码:总计48学时;学分:二、授课教师何维达教授,经济学博士,江西财经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通信地址:电话:,3816153E-mail:接待来访时间:星期二下午2:30-5:00地点:办公大楼912房间三、课程简介管理经济学被定义为运用有关经济理论和决策科学的分析工具,使企业能够在一定的经济环境中,在面临的各种约束条件下,最有效地配置资源,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它的研究对象就是解决企业的管理决策最优化问题。
管理经济学是一门交叉性学科,涉及到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其中尤其以微观经济学为其理论基础。
管理经济学的方法论基础包括数理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
但是,管理经济学与这些学科又有不同之处。
管理经济学是站在企业管理者的角度,分析所面临的微观、宏观环境为企业的最优决策提供经济分析工具,可见它是围绕企业的决策问题而进行的,具有很强的应用性。
所以,管理经济学的方法论基础是决策科学,包括数理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并运用这些分析工具,对各种决策的成本与效益进行数量分析。
本课程分为13章,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需求理论分析;二是生产理论分析;三是需求预测;四是成本分析;五是市场结构;六是定价理论与实践;七是长期投资分析。
本课程学时共计48学时,其中案例分析和讨论12学时。
四、教学目的《管理经济学》是一门基础理论课,同时又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
因此,我们要求学员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掌握基本的经济学概念和分析方法,并学会用经济学的头脑思考问题,在进行决策时,能够从众多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从而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五、教材及参考文献1.教材:作者(美)H·克雷格·彼得森、W·克里斯·刘易斯著:《管理经济学》,吴德庆校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10月版。
2.参考书目:(1)陈章武编著:《管理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一、课程名称管理经济学(Managerial Economics)二、学时与学分学时:40 学分:2.5三、授课对象工商管理专业、会计学专业四、先修课程高等数学五、教学目的管理经济学课程是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位课,它是一门把微观经济学原理和分析方法用于企业经济管理决策的学科。
其教学目的,一是为企业的管理决策实践提供经济理论和经济分析的思想框架;二是使学员了解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地位,使企业的决策能够更好地适应于市场体系。
六、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在教学计划中,管理经济学是一门业务理论基础课。
它一方面是为各门专业管理课打下业务理论基础; 另一方面又对各门专业管理课起综合作用, 说明它们如何配合才能实现企业的目标。
1、绪论(第一章)1)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与管理经济学的关系;2)管理经济学和经济体制;3)机会成本的概念与计算;4)管理经济学研究方法:抽象分析法、均衡分析法、边际分析法、数量经济模型。
基本要求:(1)管理经济学。
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把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用于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学科,是一门应用科学。
(2)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如果一项资源既能用于甲用途,又能用于乙用途,那么资源用于甲用途的机会成本,就是资源用于次好的,被放弃的其他用途本来可以得到的净收入。
(3)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
会计利润=销售收入-会计成本经济利润=销售收入-机会成本=销售收入-机会成本-正常利润(4)边际分析法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达到一定水平后,消费者消费某一商品的边际效用随着数量的增加而减少。
学习建议:自主学习和视频课堂3学时,练习1学时。
作业:1、一台设备可用来生产A产品,也可用来生产B产品,但是若生产其中一种,就必须放弃另一种。
与两种产品生产有关的一个计划期的数据如下。
(1)生产A、B两种产品的会计利润为多少?(2)生产A、B两种产品的经济利润为多少?2、某企业今年计划使用钢材10万吨,仓库里面有前年购入的钢材3万吨,单价为1200元/吨;有去年购入的钢材5万吨,单价为1500元/吨;还有今年购入的钢材5万吨,单价为1600元/吨。
《管理经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管理经济学英文名称:Managerial Economics课程编号:二、总学时:36学时三、学分数:2学分四、课程内容简介管理经济学是公共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其所涉及的对象是管理决策。
在各类组织的管理活动中,组织管理者需要了解与掌握各种决策的经济后果。
管理经济学主要以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借助于决策科学的、数理统计学等学科的各种方法和工具,指导企业决策者高效率地配置稀缺资源,制定和实施能使企业目标得以实现的经济决策。
管理经济学自诞生以来,被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商学院和管理学院采用为核心必修课程,表明了它在培养造就高水平经济管理人才过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作为一门基础课程,管理经济学以讨论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为主,如需求-供给分析、消费者效用分析、生产要素投入分析、竞争与垄断分析等,但同时也强调如何将这些原理应用于实际管理决策问题,如企业的价格策略。
五、教材周勤主编:《管理经济学》,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2003.9.六、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达到以下目的:1.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2.掌握经济分析的主要方法;3.能够熟练使用经济学的原理及方法分析各种政策及管理决策。
七、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讨论、作业、模拟练习活动等多种教学形式,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以使学习者在参与教学过程中,掌握相关理论知识,通过作业练习等活动,形成和初步掌握在现代市场经济和政府宏观调控条件下,进行企业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分析的能力。
八、考试方式按照《山东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研究生考试管理办法》的规定,采取闭卷考试,百分制,60分为通过。
课程总成绩(满分100分)由试卷卷面考试成绩、出勤与课堂互动参与成绩、作业成绩等三部分组成。
其中试卷卷面成绩、出勤与课堂互动参与成绩、作业成绩分别占该课总成绩的70%、20%、10%。
其中,试卷按70分(满分)命题,试卷卷面成绩、出勤与课堂互动参与成绩、作业成绩及课程总成绩均由任课教师评定。
管理经济学概述与基础概念【本讲重点】经济学的基本命题管理者的基本任务管理经济学的性质管理经济学的主要理论管理经济学常用的分析方法市场与企业(一)管理经济学概述管理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它为企业决策和管理提供分析工具和方法,其理论主要是围绕需求、生产、成本、市场等几个因素提出的,常用的分析方法有三种:均衡分析方法、边际分析方法和数学模型分析方法。
经济学的基本命题1.经济学的基本命题:有效配置稀缺性的经济资源管理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
在学习管理经济学之前,我们必须先了解经济学的产生机制。
经济学的基本命题是现实经济中产生的一对矛盾:经济资源的稀缺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经济资源都是有限的,而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需求则是无限的。
任何社会或个人都无法得到所想要的一切东西。
怎样使有限的经济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需求?这就是经济学这一门学科产生的前提。
也许有人会对“所有的经济资源都是有限的”这一说法提出质疑——空气、海水不就是大量存在的吗?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了解成为经济资源需要满足的三个条件:2. 经济资源的三个条件(1现在,人类已经探明的地球上的石油、煤炭、铁矿等资源的储量都是有限的。
而且,这些资源都属于非再生资源。
也许经过一段时间,当我们耗尽了这些资源以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需求就会遭遇到很大的难题。
乐观的人认为,不必为这种问题担心,在今天的资源用完之前,人类完全有可能已经发现了新的替代资源。
但是,经济工作必须立足于现实——人类将来的确可能发现新的资源来替代今天的石油、铁矿和煤炭,但这是未知的、不确定的。
我们可以统计到经济资源目录里的是人类今天已经发现的资源,而那些没有被发现或将来可能被发现的资源,都不能列入经济资源的目录。
这是衡量是否属于经济资源的首要条件。
(2)经济资源应具有使用价值,也就是“有用”因为没有使用价值的物质,是没有经济性的,也就不能成为经济资源。
第一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绪论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管理经济学的性质;理解它的研究内容、分析原理与方法;并掌握基本的分析方法和能加以应用。
课程内容第一节管理经济学的性质与内容一、管理经济学的性质与特点二、管理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三、管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主要内容第二节管理经济学的分析原理与方法一、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二、边际分析原理与方法三、最优化原理与方法四、回归分析方法五、风险分析方法考核知识点第三节管理经济学的性质与内容一、了解管理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二、理解和掌握管理经济学的性质与特点三、理解和掌握管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主要内容第四节管理经济学的分析原理与方法一、了解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二、理解和掌握边际分析原理与方法三、理解和掌握最优化原理与方法四、理解和掌握回归分析原理与方法五、理解和掌握风险分析方法考核要求一、识记边际;总值、平均值与边际值二、领会管理经济学的特点;管理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边际分析原理与方法;最优化原理与方法;回归分析原理与方法、风险分析方法。
三、应用掌握并能熟练应用边际分析原理与方法、回归分析原理与方法以及最优化原理与方法与风险分析方法。
第二章企业行为理论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企业行为理论相关知识及微观经济系统模型;理解企业的含义;理解、掌握企业的行为目标与目标约束。
同时结合我国实际分析我国国有企业的行为目标。
课程内容第一节社会经济系统中的企业一、微观经济系统模型二、企业的地位与性质第二节企业行为目标一、利润最大化目标二、非利润最大化目标1、利润满意化2、销售收入最大化3、市场占有率最大化第三节企业行为约束一、三种基本约束1、需求约束2、资源约束3、预算约束二、市场竞争三、政府干预考核知识点第一节社会经济系统中的企业一、微观经济系统模型理解现代微观经济系统中存在的两种循环流二、企业的地位与性质理解企业作为一种替代市场的资源配置方式的含义第二节企业行为目标一、利润最大化目标1、理解利润的功能;2、理解、掌握利润最大化模型二、非利润最大化目标理解利润满意化、销售收入最大化、市场占有率最大化对企业决策行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