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句寻找标志
- 格式:ppt
- 大小:137.50 KB
- 文档页数:18
病句十大标志1一看并列词语小心:属种关系、交叉关系、搭配不当、对应不当、不合逻辑、成分赘余、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并列不当、表意不明〔例1〕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解析:“报刊”与“杂志”为属种关系,“一切出版物” 与“报刊”“杂志”也为属种关系,这两处并列均不恰当。
四看否定词小心:反问句式+否定副词、否定意义词+否定副词如:禁止、忘、终止、否认、否定、推翻、排除、免去、取消、禁令、忽视、忌讳、忌、放弃、难以、拒绝、避免、缺乏〔例9〕睡眠有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解析〕“忌” 和“不”表双重否定,等于肯定,意思相反。
1一看并列词语小心:属种关系、交叉关系、搭配不当、对应不当、不合逻辑、成分赘余、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并列不当、表意不明〔例1〕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解析:“报刊”与“杂志”为属种关系,“一切出版物” 与“报刊”“杂志”也为属种关系,这两处并列均不恰当。
三看介词小心:出现介宾短语的可能是主语淹没、成分残缺、搭配不当、主客颠倒、介词误用、句式杂糅例7〕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和千辛万苦对一位出生入死的长征老干部是非常熟悉的。
〔解析〕主客体颠倒,“长征老干部”是主体,“艰难险阻和千辛万苦”是客体。
五看关联词小心:出现了关联词,可能是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位置不当、强加关系“无论……和还是……都”“不管尽管……都” “在从……中” “无论……以及还是……也都〔例11〕终身教育制度的建立,不仅为那些对知识有着更高需求的人提供了机会,也为那些因这样那样的原因未能完成学业的人打开了一扇门。
〔解析〕关联词意义与句义不符即“不仅……也……”前后的两个分句顺序颠倒一下才对。
六看两面性词语小心:二对一、一对二如:成败、升降、好坏、优劣、能否、是否、有没有等。
病句十大标志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
病句缺十大标志有哪些呢?下面是带你们领略一下的病句十大标志,欢迎阅读病句十大标志1一看并列词语(小心:属种关系、交叉关系、搭配不当、对应不当、不合逻辑、成分赘余、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并列不当、表意不明) 〔例1〕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解析:“报刊”与“杂志”为属种关系,“一切出版物”与“报刊”“杂志”也为属种关系,这两处并列均不恰当。
四看否定词(小心:反问句式+否定副词、否定意义词+否定副词)如:禁止、忘、终止、否认、否定、推翻、排除、免去、取消、禁令、忽视、忌讳、忌、放弃、难以、拒绝、避免、缺乏〔例9〕睡眠有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解析〕“忌”和“不”表双重否定,等于肯定,意思相反。
病句十大标志1一看并列词语(小心:属种关系、交叉关系、搭配不当、对应不当、不合逻辑、成分赘余、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并列不当、表意不明)〔例1〕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解析:“报刊”与“杂志”为属种关系,“一切出版物”与“报刊”“杂志”也为属种关系,这两处并列均不恰当。
三看介词(小心:出现介宾短语的可能是主语淹没、成分残缺、搭配不当、主客颠倒、介词误用、句式杂糅)例7〕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和千辛万苦对一位出生入死的长征老干部是非常熟悉的。
〔解析〕主客体颠倒,“长征老干部”是主体,“艰难险阻和千辛万苦”是客体。
五看关联词(小心:出现了关联词,可能是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位置不当、强加关系)“无论……和(还是)……都”“不管(尽管)……都”“在(从)……中”“无论……以及(还是)……也(都)〔例11〕终身教育制度的建立,不仅为那些对知识有着更高需求的人提供了机会,也为那些因这样那样的原因未能完成学业的人打开了一扇门。
新修订高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辨析病句——寻找词语标志法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Discrimination and analysis of sick sentences——Looking for wordmarking教师:风老师风顺第二中学编订:FoonShion教育辨析病句——寻找词语标志法病句是指不符合语言的组织规律、不符合客观事物的事理、不符合人们的语言习惯的句子。
“辨析并修改病句”是属于纯洁语言一类的考点,一直是语文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这一考点上,题型主要有两种:一是辨析语病,二是修改病句。
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尽管我们讲得不少?熏训练得也很多,但这一考点的出错率却一直居高不下。
怎样才能快捷有效做这类题呢?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具有一定的规律,语言出现错误也有一定的规律。
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语感初判法,结构分析法,造句类比法来辨析,但操作起来不是非常快捷,如果我们掌握一些规律,记住一些标志,便能快捷地发现语病。
一、词语标志(一)否定词如果语句中有否定词出现,要注意以下问题:1.“拒绝”类动词即阻止、防止、否认、怀疑、避免、幸免、难免、切忌等。
这类词本身含有否定意义,用在句中起否定句意的作用,如果忽视这一用法,在句中又用否定词,就会造成语病。
如:为了防止不再发生这类交通事故,交警人员加强了交通监管。
(应把此句中的“不”去掉)2.多重否定注意不要误用三重否定。
如: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句中的“无时无刻”意为“任何时候都”,句子表述刚好相反,可将“忘”改为“在”)3.被动句,把字句的否定这两种句式的否定词应放在被和把字之前。
如:我们把老虎没打死。
(应把否定词“没”放到把之前)4.反问句反问句的特点是运用疑问的形式来表示肯定或否定意思,肯定形式的反问表示否定的内容,否定形式的反问表示肯定的内容。
诊断病句十法1【看否定】有反问句、否定句、指令性词语的句子,就看看其是否有正反颠倒的语病。
(“忌”“戒”“禁止”“避免”“预防”“防止”“缺乏”“杜绝”“忘”……+不→变成可以)2【看判断】有判断词“是”的句子,应检查是否有搭配不当或缺乏宾语的毛病。
(主宾搭配不当或缺乏宾语)3【看并列】有并列短语的句子,检查并列的成分能否并列或语序是否得当或与前后成分是否搭配不当。
“和”“与”“及”“以及”和“顿号”4【看数量】有数量短语的句子,检查是否有歧义。
如,“大约”、“上下”、“左右”、“平均”、“以上”、“至少”等;“倍数”、“增多”、“提高”、“超过”等。
5【看两面】有两面意思的词(胜败、高低、是否、多寡、去不去、“能否”、“是否”、“有没有”、“好坏”、“优劣”、“上下”、“左右”、“轻重”)的句子,应检查是否患一面(要、应该…)与两面不搭配的错误。
6【看介词】使用了介词(为了、由于、通过、经过、对、对于、作为、关于、随着、据…),应检查是否缺少主语或缺少宾语或滥用。
7【看主客】句子中有“对”“对于”的句子应检查是否有主客倒置的毛病。
(“主对宾怎么样”变成“宾对主怎么样”)8【看关联】有关联词语的句子,首先检查关键词语是否使用得当或者是否搭配,然后检查主语位置是否得当。
异前同后9【看多项定语、状语】(1)“数量词+名词”检查是否患句意歧义症。
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工作一定要有新起色。
(2)望见有和(或)连接的成分,检查是否患歧义症。
他背着经理和总经理把这笔钱分别存到了两家银行。
(3)望见多定、多状、多补,检查是否患歧义症10【看动态助词】时间副词“已经”、“将要”等与时态助词“着、了、过”连用,易出现前后矛盾的逻辑错误。
句式杂糅1、被(受)……所修改意见:“被(受)……”或“为……所……”2、原因是……造成(引起、诱发、作怪);修改意见:“原因是……”或“是……造成(引起、诱发、作怪)3、由于……结果;修改意见:“由于……”或“……结果”4、之所以……的原因;修改意见:“之所以……”或“……的原因”5、“关键在于…决定性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修改意见:“关键在于……”或“决定性作用(是十分重要的)”6、“主要原因(起因)是……诱发(所致)”修改意见:“主要原因(起因)是……”或“是……诱发(所致)”7、把……达到;修改意见:“把……”或“使……达到”8、供……之便;修改意见:“供……之用”或“……之便”9、防止……不再……修改意见:“防止…再…或“使……不再……”10、需要……不可;修改意见:“需要……”或“非……不可”11、非……才行;修改意见:“非……不可”或“……才行”12、“根据……状况出发”修改意见:“根据…状况”或“从……状况出发”13、从……为出发点;修改意见:“从……出发”或“以……为出发点”14、本着……为原则;修改意见:“本着……原则”或“以……为原则”15、对象……主要是面向……;修改意见:“对象……主要是……”或“主要是面向……”16、对于(关于)……问题上;修改意见:“对于(关于)……问题”或“在……问题上”17、“同期……相比同比”;修改意见:“同比……”或“同期……相比”18、“围绕……为中心”;修改意见:“围绕……”或“……为中心”19、成分是……配制而成;修改意见:“成分是……”或“由……配制而成”20、分(有)……部分组成;修改意见:“分(有)……部分”或“由……部分组成”21、大多以……为主;修改意见:“大多是……”或“以……为主”22、“以……为宜最好”修改意见“以……为宜”或“……最好”23、分外……多了;修改意见:“分外……”或“……多了”24、大约……左右;修改意见:“大约……”或“……左右”25、高达……之巨;修改意见:“达……之巨”或“高达……”26、靠的是……取得的;修改意见:“靠的是……”或“是……取得的”27、由于……的领导(帮助)下;修改意见:“由于……的领导(帮助)”或“在……的领导(帮助)下”28、借口……为名;修改意见:“以……为名”或“借口……”29、经过……下;修改意见“经过……”或“在……下”30、打着……为幌子;修改意见:“打着……的幌子或“以……为幌子”31、听到……消息传来;修改意见:“听到……消息”或“……消息传来”32、的特点是……独到之处;修改意见:“的特点是……”或“有……独到之处”33、是为了……为目的的;修改意见:“目的是……”或“以……为目的”34、超过……以上;修改意见:“超过……”或“……以上”常见语义重复类病句1 高达530亿元之巨(达即达到,正常表述为“达530亿元之巨”或者“高达530亿元”)2 此个中的奥妙(“此”与个重复)3 得以能够(“得以”即能够)4 正在进行打印(正在:正在那一点上或那一段正中)5 并非是(非:不是)6 为什么……的原因(为什么即原因)7 将近98%以上(将近:数量等快要接近,例中国将近四千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8 不失为是(为:是)9 最高时速200公里小时(时速:即每小时公里)10 悬殊很大(悬殊:相差很大)11 尤其更(尤其:副词,表示更进一步)12 竟出自于(于:介词,自、从)13 有助于对(于:介词,对、对于)14 如果一旦(一旦:用于未然,表示“要是有一天”)15 因为……是……的原因(因为:连词,表示原因)16 至少千元以上(至少;副词,表示最低的限度)17 人民生灵涂炭(生灵:百姓)18 群众民怨沸腾(民怨:即人民群众对反动统治者的怨恨)19 感到自惭形秽(自惭形秽:指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20 寒舍蓬筚生辉(蓬筚生辉:谦词,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持别人给自已题赠的字画而使自己非常光荣)21 沧海桑田的巨变(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很大)22 金钱使他利令智昏(利令智昏:贪利使头脑发昏,忘掉一切)23 历历在目地呈现在眼前(历历在目:即清清楚楚地出现在眼前)24 正方兴未艾(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一时不会终止)25 值得可歌可泣(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26 下地参加割麦(参加割麦当然要下地)27 我的拙作(拙作:谦辞,称自己的文章,见解等)28 您的令爱(令爱:敬辞,称对方的女儿)29 发诸于(诸:是“之于”的合音,兼词)30 相互拥护(拥护:(人或车船等)挤在一起)31 互相钩心斗角(钩心斗角:比喻各用心机,互相排挤)32 终于就(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
辨析病句——寻找词语标志法武汉中学李德宽病句是指不符合语言的组织规律、不符合客观事物的事理、不符合人们的语言习惯的句子。
“辨析并修改病句”是属于纯洁语言一类的考点,一直是语文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这一考点上,题型主要有两种:一是辨析语病,二是修改病句。
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尽管我们讲得不少?熏训练得也很多,但这一考点的出错率却一直居高不下。
怎样才能快捷有效做这类题呢?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具有一定的规律,语言出现错误也有一定的规律。
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语感初判法,结构分析法,造句类比法来辨析,但操作起来不是非常快捷,如果我们掌握一些规律,记住一些标志,便能快捷地发现语病。
一、词语标志(一)否定词如果语句中有否定词出现,要注意以下问题:1.“拒绝”类动词即阻止、防止、否认、怀疑、避免、幸免、难免、切忌等。
这类词本身含有否定意义,用在句中起否定句意的作用,如果忽视这一用法,在句中又用否定词,就会造成语病。
如:为了防止不再发生这类交通事故,交警人员加强了交通监管。
(应把此句中的“不”去掉)2.多重否定注意不要误用三重否定。
如: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句中的“无时无刻”意为“任何时候都”,句子表述刚好相反,可将“忘”改为“在”)3.被动句,把字句的否定这两种句式的否定词应放在被和把字之前。
如:我们把老虎没打死。
(应把否定词“没”放到把之前)4.反问句反问句的特点是运用疑问的形式来表示肯定或否定意思,肯定形式的反问表示否定的内容,否定形式的反问表示肯定的内容。
注意不要误用双重否定。
如:难道能否认改革开放以来没有取得巨大的成就吗?(否定词“否认”和“没有”应去掉一个)(二)并列词或短语如果句中出现并列词或短语,要注意是否有以下错误:1.短语自身顺序是否有错如:学生、领导、老师都参加了开学典礼。
(此句短语顺序有错,应改为:领导、老师、学生都参加了开学典礼)2.短语之间是否存在种属关系,如果存在不能并列如:大厅里陈列着无数件实物,文件和烈士的遗物。
病句(标志词)在写作中,病句是常见的问题,并且会对文章的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为了避免在文章中出现病句,需要学会如何识别并修正这些病句。
一、什么是病句?病句指的是语法不规范、表达不清晰的句子。
病句会影响读者对文章的理解和欣赏。
例如:1.因为天气太冷,所以大家都待在家里,不出门。
2.我的家乡风景优美,有许多山和河,还有人们友善热情。
以上两个句子都存在病句。
第一个句子中有一个因果关系的习惯用语“因为……所以”,但在此处用得不恰当。
句子结构也相对较长,没有很好地表达清晰的含义。
第二个句子中,“优美”和“友善热情”也不是很明确,需要进一步说明。
二、病句的标志词有哪些?病句有一些常见的标志词,通过识别这些标志词可以帮助我们找出病句并进行修正。
以下是常见的病句标志词:1.重复词:在一句话中不停重复相同的词汇。
例如:这个工作是我自己谋生,也是我自己生存的基础。
2.逻辑混乱:所有的句子都义无反顾地接在一起,没有任何连贯性。
例如:有些学生进入大学难,学习也不积极,成绩不好。
3.短语运用不当:在句子中错误使用缩略语、动词或形容词。
例如:这个男孩很智能,每天都上网逛街。
4.词性用错:单词的词性用错,造成句子不通顺。
例如:他躲在门后,他很聪明。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病句标志词,如果能够将这些标志词识别出来,那么就能有效地避免病句出现在文章中。
三、如何纠正病句?纠正病句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看。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修正病句的方法:1.使用多种句子类型。
在文章中使用多种句子类型,如简单句、复合句、并列句和复杂句,可以使文章表达更丰富,同时也可提高文章的可读性。
2.删除不必要的词语。
有时候,多余的词会使句子不好理解或太冗长,这时删掉多余词语会让句子变得更加清晰明了。
例如:很显然地,他不是很喜欢这部电影。
应该改写为:他不喜欢这部电影。
3.让句子表达更加明确。
有时候,句子表达含义不够明确,需要加一些细节或修饰语来让句子更加明确。
例如:我很累,我需要去休息。
病句修改的两大寻找点第一:寻找标志。
一、介宾短语前置:可能会缺少主语例1.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
例2.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呢?例3.特别是关于那些可能阻碍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型的历史因素及其新的历史表现形式,更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二、突然转换话题,可能导致主语残缺1.球队成绩不好,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作为主教练,总是会成为众矢之的,被解职是很正常的事。
三、多重否定:用“负负得正”的方法看它最后的意思,有可能误用(反问也是一重否定)例1.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例2.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例3.看着校史展览馆里的一张张奖状、一座座奖杯和一幅幅成果图片,还有谁会否认我们学校教育改革不是取得了很大成绩呢?例4.谁也不能否认家长的这种做法不能说是对孩子的关爱,但结果也许适得其反。
四、不明词义,乱用否定词,导致语义相反。
例1.不论是远古时代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还是当今为改变阿里地区穷困面貌三次进藏的孔繁森,莫不例外地受到人民的怀念。
例2.如何防备展览会以及珠宝店的贵重品免遭盗窃,这是目前西方国家深感头疼的事。
删“免”五、并列词语,概念不独立例1: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例2:从空中鸟瞰城市,立交桥和公路网络往往便成为了审美中最重要的对象。
例3.他这次访问日本要同日本国会和朝野各界人士共同探讨如何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日睦邻友好关系。
六、并列词语,逻辑不顺例1.“911”是美国本土遭受的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恐怖袭击,不仅造成人员重大伤亡和财产损失,而且给美国公众的心灵带来难以估量的创伤。
例2.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其实并不在于别人对自己如何膜拜、崇敬、羡慕,而在于自己对社会,对历史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何种贡献。
(四).规律标志法。
有些句子本身具有一定的标志,其语病往往就出现在那些有标志的部位。
如:有多个否定词的句子,往往出现否定失当的错误;出现了“忌”“禁止”“防止”“预防”等词的句子,其错误也往往出现在否定失当上;有“能否”“是否”“成败”等词语的句子,往往出现一面与两面不能对应的错误;介词出现在句首的句子,往往出现介词掩盖主语的错误;概念并列时往往出现包容与交叉的关系等等。
做题时,可根据这类句子的特点,准确地找到错误所在,从而快速准确地做出判断。
1、“望”见句中有并列词或并列短语时,要检查这几个概念是否相互包容或各项能否与前后相关成分搭配。
(1).并列短语同有关成分不完全搭配并列短语同有关成分搭配时,很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形,如: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值勤的岗位上。
(1999年高考题)(2).多个并列短语前后照应不当有的句子中会有多个并列短语,稍不注意,这些短语前后可能会不照应,如: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
(1994年高考题)(3).并列短语不能并列从逻辑上来说,两个概念如存在种属关系,是不能并列的;如果疏忽大意违背了这一规律,就会造成语病,如: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2000年高考题)(4).并列短语顺序不当并列短语中的几个短语虽然是并列的,但也有个逻辑上的前后顺序,请看下面句子:制作精良、选料上乘的“葵花牌”动物粉含有强化人体机能的多种营养成分。
(1989年高考题)(5).并列短语造成歧义并列的多个人或物同时出现,可能导致涉及的对象不明确,就使句子有多种理解,产生了歧义,如: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发表存入了两家银行。
(1998年高考题)总之,大凡句子当中出现并列短语,我们要全面考察它是否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语病。
病句做题技巧
病句做题技巧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掌握常见病句类型:在识别病句时,需要掌握常见病句类型,如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句式杂糅、表意不明等。
了解不同类型的病句特点,有助于快速准确地判断。
2. 寻找标志性词语:病句中往往会存在一些标志性词语,如关联词、否定词、并列词等。
通过寻找这些词语,可以快速定位病句并判断其类型。
3. 分析句子结构:了解句子的基本结构,主语、谓语、宾语等,有助于识别病句。
在分析句子时,注意查看主谓是否搭配得当,宾语是否完整等。
4. 关注前后语境:病句的出现往往与语境有关。
在分析句子时,要关注句子的前后语境,看是否存在逻辑矛盾、意义不明等情况。
5. 简化句子:将复杂的长句简化为简单的短句,有助于快速找出问题所在。
通过拆分句子成分,分别检查每个部分是否合理。
6. 语感判断:有时,语感也会成为判断病句的重要依据。
在阅读句子时,如果感觉不通顺或者存在明显的语义问题,那么很可能是病句。
7. 多练习:做题技巧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练习和巩固。
通过大量的练习,可以逐渐提高识别病句的能力和速度。
总之,在做病句题时,需要综合运用以上技巧,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和判断。
同时,要注意总结经验,对不同类型的病句进行归纳整理,以便更好地应对各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