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阴切口感染的护理体会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一、实训背景产褥期是妇女从妊娠到恢复生育功能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会阴部的护理尤为重要。
会阴护理的目的是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预防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产褥期会阴护理的方法和技巧,提高护理质量。
二、实训目的1. 熟悉产褥期会阴护理的理论知识。
2. 掌握会阴部清洁、消毒、观察伤口愈合的方法。
3. 提高临床护理技能,确保产妇会阴部健康。
三、实训内容1. 会阴部清洁(1)用温水冲洗会阴部,每日3次,每次冲洗时间约5分钟。
(2)用无菌棉球擦拭会阴部,由内向外、由上至下进行。
(3)保持会阴部干燥,避免潮湿。
2. 会阴部消毒(1)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或1:2000的苯扎溴铵溶液冲洗会阴部,每日2次。
(2)用无菌棉球擦拭会阴部,由内向外、由上至下进行。
3. 观察伤口愈合情况(1)每日观察会阴部伤口有无红肿、渗出物、异味等。
(2)如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师进行处理。
4. 会阴水肿处理(1)用50%的硫酸镁溶液湿敷会阴部,每次15-20分钟。
(2)必要时可配合远红外线灯照射。
5. 会阴切口拆线后的护理(1)拆线后保持伤口干燥,避免摩擦。
(2)每日用温水冲洗伤口,保持伤口清洁。
(3)拆线后3天内避免做下蹲用力动作,以防伤口裂开。
四、实训过程1. 实训前准备(1)了解产褥期会阴护理的理论知识。
(2)熟悉会阴部清洁、消毒、观察伤口愈合的方法。
(3)准备好实训所需的物品,如无菌棉球、高锰酸钾溶液、硫酸镁溶液、远红外线灯等。
2. 实训操作(1)用温水冲洗会阴部,每日3次。
(2)用无菌棉球擦拭会阴部,由内向外、由上至下进行。
(3)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或1:2000的苯扎溴铵溶液冲洗会阴部,每日2次。
(4)观察会阴部伤口愈合情况,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5)用50%的硫酸镁溶液湿敷会阴部,每次15-20分钟。
(6)拆线后保持伤口干燥,每日用温水冲洗伤口。
3. 实训总结通过本次实训,我掌握了产褥期会阴护理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了临床护理技能。
产后会阴伤口护理产后会阴伤口的护理是产妇康复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正确有效的护理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伤口的愈合,确保产妇的身体健康。
本文将从伤口护理的原则、方法以及常见问题的解决等方面进行论述,以帮助产妇正确进行产后会阴伤口的护理。
一、护理原则1.保持伤口干燥产后会阴伤口在刚开始愈合的阶段会分泌较多的血液和渗液,保持伤口干燥是防止感染的重要措施。
产妇应注意保持外阴部的清洁,避免使用带有刺激性的洗液进行清洗。
2.保持伤口清洁产后会阴伤口的清洁是护理的重要环节。
产妇在每次大小便后,应使用温水清洗外阴部,并用干净的柔软毛巾轻轻擦干。
3.正确更换卫生巾产妇应选择透气性好、吸水性强的卫生巾,并保持每次更换时的手部清洁,减少细菌感染的风险。
更换卫生巾的频率不宜过少,以保持干燥清洁为原则。
4.注意饮食调理产后恢复期间,产妇应均衡饮食,增加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摄入,有助于促进伤口愈合。
避免食用刺激性辛辣食物,防止对伤口产生刺激。
二、护理方法1.热敷适当的热敷有助于促进会阴部血液循环,加速伤口的愈合。
产妇可使用热水袋或温湿毛巾进行局部热敷,每次约15-20分钟。
2.冷敷冷敷可缓解产后会阴肿胀和疼痛的症状。
产妇可使用冰袋或冷湿毛巾轻轻敷在会阴部位,每次约10-15分钟。
3.按摩产妇可以在伤口基本愈合后进行适当的按摩,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组织修复。
按摩时应温柔轻抚,避免过度按压或摩擦,以免损伤伤口。
4.避免用力活动产妇应避免用力提重物或过度活动,以免对会阴伤口造成过大压力,延缓伤口的愈合。
三、常见问题解决1.伤口感染若会阴伤口出现红肿、疼痛、有异味等症状,可能是感染的表现。
产妇应及时就医,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药物治疗,同时加强个人卫生。
2.伤口疼痛会阴伤口在愈合期间可能会出现一定的疼痛感,产妇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服用镇痛药物,同时可以使用冷敷和热敷的方法缓解疼痛。
3.伤口裂开如果会阴伤口裂开并伴有出血或分泌物增多,产妇应就医处理,避免感染和进一步恶化。
产妇会阴侧切术后感染护理对策目的:探究产妇会阴侧切术后感染护理对策的应用效果。
方法:以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行外阴侧切术且发生感染的6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她们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观察组更综合的感染护理,比较2组患者感染恢复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感染恢复时间以及抗生素使用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2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30%,对照组为83.78%,2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会阴侧切伤口感染的患者实行综合的感染护理,可以明显缩短患者感染恢复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标签:感染护理;会阴侧切术;常规护理会阴部位特殊,容易受恶露及粪便污染,因此,会阴侧切术后极易发生切口感染,对会阴侧切术后的患者进行综合性感染护理尤其重要,而且,这种护理模式将成为会阴侧切术患者护理工作的必然发展趋势[1]。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60例在我院进行外阴侧切术后发生感染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6例初产妇,14例经产妇,自然分娩42例,阴道助产分娩18例,年龄24~40岁,平均(30±2.14)岁。
所有患者全部符合炎症的诊断标准:①切口处出现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甚至有化脓现象;②黏膜充血红肿,并附着有坏死组织及脓性分泌物;③发热,体温达到38℃以上;④白细胞计数升高。
现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分组后比较2组患者年龄、病情等基本信息,差异不显著(P>0.05),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抗感染护理,如定时巡视、指导用药、采用抗生素等。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观察组患者综合性更强的抗感染护理。
1.2.1 心理护理术前应耐心细致的对产妇进行宣教,告知其术中可能采用会阴侧切,以及切除的目的,消除产妇顾虑,减少产妇对会阴侧切术的恐惧感。
浅谈会阴切开缝合术及术后护理体会会阴切开缝合术是分娩常用的手术[1],它指的是在分娩第二产程过程中为避免会阴及盆底严重裂伤,减轻盆底组织对胎头的压迫,缩短第二产程,从而加速分娩。
在近几年来的分娩中,初产妇比例不断增多,胎儿体重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为了避免发生并发症,减少母婴不必要的损伤,会阴切开缝合术已广泛应用。
随着近年来围产医学的不断发展,加强会阴切开缝合术的护理是产科工作的重要内容。
1 会阴切开缝合术1.1会阴切开适应症:会阴条件不良(包括:会阴体过长或过短,会阴疤痕弹性差,会阴水肿等)造成的分娩阻滞;阴道分娩或手术助产可能引起会阴损伤时;早产(预防胎儿颅内出血,血肿);巨大儿,臂位助产等。
1.2 会阴切开方式切开的方式有两种:会阴侧斜切及会阴正中切开,目前临床上最常采用會阴侧斜切,它对扩大阴道手术视野有利且不会因切开处延裂而伤及直肠。
缺点是侧切切开组织较多,出血较丰富,术后疼痛较严重。
会阴正中切开损伤组织较少,出血少,易缝合术后恢复快,但有可能损伤肛门约肌或直肠,故目前使用较少。
1.3 会阴切开的时机①正常阴道分娩会阴切开应选择在胎儿双顶着冠,会阴体变薄时。
②手术助产辅助切开时,应估计切开后胎儿可较快娩出时。
过早的切开会阴会使流血过多,切口暴露时间长,增加感染机会。
1.3 操作方法1.3.1 术前准备:会阴侧切剪及直剪、持针器、有齿镊、止血钳2-3把,快薇荞缝线一支,0.1%利多卡因注射液10ml、10ml注射器,9号长针头、皮肤消毒液、纱布数块。
会阴侧切缝合术:1.3.2 体位产妇取膀胱截石位,做好接产准备,用茂康牌皮肤消毒液或洛合碘消毒阴部皮肤。
1.3.3 麻醉用0.1%利多卡因注射液在准备切开处的坐骨结节位置注射形成一皮丘,左手食指与中指伸入阴道内触及坐骨棘以此为指示点,右手持注射器长针头,以水平垂直方向向坐骨棘处穿刺,直至针头尖抵达坐骨棘内下1cm处,抽吸无回血后,将药液匀速推入3-4cm同法可在另一侧行阴部神经阻麻醉,两种方法兼用,可使阴部神经及盆底肌肉松弛,降低胎先露下降阻力)边推边退,以阻滞阴部神经,降低痛感;长针头退回至皮下,在切开处再做扇形皮下注射。
会阴侧切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摘要】目的:对会阴侧切术后引起切口感染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制定护理对策。
方法:将本院产科2018年1月~2021年6月进行会阴侧切术的846例产妇纳入研究,统计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分析原因并制定干预对策。
结果:846名产妇发生会术后感染的几率为4.14%(35/846),具体原因为:产妇自身健康状况31.43%(11/35)、环境因素25.71%(9/35)、医护人员护理质量28.57%(10/35)、分娩因素14.29%(5/35)。
结论:会阴侧切术后感染相关因素较多,产科护理人员要加强注意,杜绝危险因素,降低术后感染率。
会阴侧切为阴道分娩过程中常用的助产方式,但是术后感染几率较高。
感染在增加产妇生理疼痛的同时,也会带来较大的精神压力,影响产后康复进程[1]。
分析会阴侧切术后切口感染原因能够帮助医护人员提高产后护理的针对性,控制感染风险,针对于促进产妇身心健康以及提高产科护理满意度均有良好作用。
1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资料收集时间:2018年1月~2021年6月;样本数量:846例;纳入标准:均行会阴侧切术、足月妊娠、临床资料完整且表示愿意参与研究;一般资料:平均年龄为(28.5±4.3)岁,平均孕周为(39.6±1.2)周。
1.2分析与统计方法在产后加强观察,详细记录产后切口感染的具体表现和数量,并将数据录入EXCEL表格中,统计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分析每一例感染发生的具体原因,对各项原因进行归纳和分析,制定针对性干预对策。
2结果2.1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846名产妇中有35名产妇在术后发生了切口感染的症状,具体表现为低热、切口处硬结与红肿、阴道粘膜充血或者是溃疡,切口感染的发生几率为4.14%(35/846)。
2.2术后切口感染的具体原因通过统计和归纳,表明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可概括为四点:产妇自身健康状况31.43%(11/35)、环境因素25.71%(9/35)、医护人员护理质量28.57%(10/35)、分娩因素14.29%(5/35)。
说说产后会阴护理问题及对策作者:杜娜来源:《大众科学·中旬》2019年第01期对于新手妈妈来说,怀胎10月生下宝宝,人生得以圆满。
但是如果忽略了会阴护理,很容易产生产后恶露、大小便失禁等问题,严重影响产妇的健康。
为此,必须要加强产后会阴护理,否则很有可能导致产后生殖道感染,造成会阴伤口愈合不良,影响今后的正常生活。
一、产后会阴感染的主要原因由于会阴切开术经常会采取正中切开术与辍学切开术两种方法,正中切开术出血少易缝合、术后伤口疼痛较轻,愈合好、瘢痕比较少,非常适用于会阴体比较长的患者。
但是术后容易发生会阴撕裂,不易用于胎儿较大、会阴体短等情况,否则很容易导致切口下延,造成会阴严重撕裂。
斜侧切开手术能够有效避免会阴撕裂,产后切口愈合效果比较良好。
如果在产后没有正确的对会阴部进行护理,很容易造成会阴部感染,因为阴道中会有大量的细菌,正常情况下,这些细菌并不会引发机体疾病,而是保持彼此平衡。
在生产完之后,由于阴道周围会有伤口,如果伤口不大不会造成会阴感染,因为会阴的血液供应充足,血液中含有許多的抗体可以有效的杀死病菌,但是由于会阴伤口四度裂伤,导致肛门以及直肠粘膜出现失恋,该部位会有大量的细菌,容易引起感染。
细菌非常容易在血肿处进行大量繁殖,如果伤口处止血功能不完全或者凝血功能不强,也很容易造成感染,会阴口在缝合时如果血管结扎不彻底。
会阴切开缝合术都有可能造成会阴部感染。
在会阴部位由于分娩的过程中,婴儿头部出现压迫以及助产操作,导致局部充血严重,也会引发感染。
哺乳期间患者因会阴部会有大量的恶露流出,如果没有及时对外阴进行清洁,也会造成会阴部感染。
二、会阴恢复时间通常来说,会阴表皮能够在1-2周内进行自然愈合,而深层次伤口由于包含大量的神经,需要一个月左右才能够完全复原,整个产道必须3-6周左右,才能够恢复产前的弹性与大小。
比如正常产后一周,侧切伤口应该逐步恢复正常,痛觉应该逐渐减轻,因为这个地方血液循环很丰富,一般七天伤口基本愈合。
产后护理中的会阴伤口护理产后是每个女性经历的一个特殊时期,其中会阴伤口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正确的会阴伤口护理可以促进伤口愈合,预防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就产后会阴伤口护理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产后会阴伤口的特点会阴伤口是从阴道口至直肠之间的一段皮肤和粘膜组织,其受到分娩过程中的挤压、撕裂等力量的影响,因此产后会阴伤口具有以下特点:1. 水肿:产后会阴伤口周围常常会有一定程度的水肿,这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应及时缓解。
2. 红肿:伤口周围可能伴有红肿,这是由于组织受损引起的炎症反应。
3. 疼痛:产后会阴伤口一般会伴随不同程度的疼痛,这是因为组织受到损伤,神经末梢受刺激所致。
二、产后会阴伤口护理的重要性产后会阴伤口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其原因如下:1. 伤口愈合:正确的护理能够帮助会阴伤口更快地愈合,避免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2. 减轻疼痛:合理使用药物和护理手段,减轻疼痛症状,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
3. 预防感染:正确的护理能够防止细菌感染伤口,避免伤口感染引起产妇的不适和疾病发展。
三、产后会阴伤口护理的方法正确的会阴伤口护理应包括以下内容:1. 保持伤口清洁:产后每次排尿和大便后,应用温水或温盐水轻柔地清洗会阴伤口,保持伤口清洁。
每次使用纸巾擦拭时,应从阴部前方向后方擦拭,避免感染的发生。
2. 定期更换护垫:产后要定期更换干净的卫生巾,保持会阴干燥。
选择吸湿性好、透气性好的卫生巾,避免堆积细菌和引起感染。
3. 饮食调理:产后饮食应注意清淡易消化,多食用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增加维生素摄入,促进伤口愈合。
4. 休息和锻炼:产后应适时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和过度劳累。
同时,产后适当进行盆底肌肉锻炼,有助于恢复会阴肌肉的张力。
5. 使用药物:根据医生的建议,产妇可适当使用消炎药物或痛经药物,缓解会阴伤口的疼痛和炎症。
四、产后会阴伤口护理的注意事项在进行会阴伤口护理时,还需注意以下事项:1. 避免抓挠:产妇应避免用手抓挠会阴伤口,避免引起感染和伤口裂开。
会阴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和护理体会【摘要】目的:对会阴切口感染原因进行探讨分析,并且采取合理措施进行护理。
方法:选择我院所收治的经阴道分娩并且行会阴切开术产妇1500例,分析这些孕妇的会阴切口愈合情况。
结果:切口愈合情况的相关因素包括以下方面,会阴的切开方式、病理妊娠以及分娩感染因素与产妇全身情况,另外与医护人员的缝合技术以及护理有关。
结论:根据会阴切口的感染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护理,能够使会阴切口感染的发生率降低,将母婴安全提高。
【关键词】会阴切口感染;原因;护理【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4)03-0514-02在妇产科中,会阴切开缝合术是一种常用手术,其目的就是使第二产程缩短,从而使分娩加快,对由于分娩所导致的严重会阴裂伤有一定防止作用。
对于会阴解剖来说,其位置比较特殊,并且产后会阴切口往往会受到污染,容易造成切口感染。
本文选择我院所收治的行会阴切开术产妇1500例,分析产妇的感染原因,并且采取有效措施来对其进行护理,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我院曾收治的15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均经阴道分娩,并均行会阴切开术,产妇年龄在20-35岁之间,产妇平均年龄为26.5岁,产妇孕周在30-40周之间,平均孕周为34.5周,产妇所产新生儿体重为2500g-4500g之间,新生儿平均体重为3200g。
在这些产妇中,有1000例为会阴左侧切开,500例产妇为会阴正中切开。
将这1500例产妇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产妇均属于病理妊娠,即产妇存在妊娠并发症,一共有300例,另外一组产妇为正常妊娠,即不存在妊娠并发症,共有120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存在。
1.2 方法:会阴切口感染诊断方法以及诊断标准产妇产后对其会阴伤口每天行常规观察,若患者有会阴伤口感染情况存在,则其临床表现为伤口局部有疼痛感。
对患者进行检查,可发现其伤口处存在红肿与硬结,有明显触痛感,并且有脓性分泌物于伤口处溢出,患者阴道粘膜充血,并且有溃疡存在,其上有坏死组织覆盖。
浅谈会阴侧切术的有效护理措施和体会目的:探讨会阴侧切术的有效护理措施。
方法:分析我院自2010年—2012年1120例会阴侧切产妇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其护理措施。
结果:所有患者术后5整天拆线,除23例患者发生感染外其余患者均达到甲级愈合。
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控制会阴侧切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促进切口甲级愈合。
标签:会阴侧切术;护理;感染会阴侧切术是产科常用手术,可明显缩短产妇的第二产程,促进产妇分娩且有效避免会阴重度撕裂,保证新生儿生命安全。
会阴部与肛门距离较近,容易发生切口感染,严重影响产妇产后切口愈合。
如果护理措施不当,可明显增加切口感染的机会,影响产妇的健康。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2012年行会阴侧切术112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护理措施。
现具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10年—2012年从阴道分娩1953例,行会阴侧切术1120例,约占57%。
1120例产妇中年龄最大40岁,最小22岁,平均年龄25岁,孕周为36—41周,新生儿体重为3210±750克。
行会阴侧切者,其中会阴体过紧622例,胎儿过大140例,产钳助产术10例,胎头吸引术60例,臀位助产术28例,妊娠合并症胎儿窘迫132例,第二产程过长98例,防止早产儿发生由会阴阻力引起的颅内出血30例。
1.2治疗方法产妇仰卧位,双脚屈曲分开。
行会阴备皮后,臀下置清洁便盆,以消毒纱布堵住阴道外口。
先用肥皂水棉球按顺序擦洗外阴、阴阜、两大腿内侧,由上向下,然后用温水冲洗干净,用消毒纱布球擦干,再用络合碘溶液擦洗消毒。
消毒顺序也是先中间(外阴前庭)后周围,然后取出便盆,按外科手术无菌要求刷手消毒,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站在产妇右侧,铺无菌巾于臀下[1]。
在宫口开全,胎头着冠时,应作出正确判断。
如会阴水肿,会阴过紧缺乏弹性,耻骨弓过低,胎儿过大,胎儿娩出过快,产钳助产术,胎头吸引术,臀位助产术,胎儿宫内窘迫,为尽快结束分娩二产程延长,早产,为防颅内出血等上述任意情况者,都需行会阴左侧后侧切开术阴部神经阻滞及局部浸润麻醉生效后,术者于宫缩间歇时,以左手食、中二指插入阴道与先露部之间,撑起左侧会阴壁,将会阴切开剪或钝头直剪刀在切开部位放好,一般放在会阴后联合中线偏45°位置。
会阴侧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摘要:目的探讨会阴侧切口感染的原因并提出护理措施。
方法:对320例产妇中会阴侧切术干预措施及愈合情况观察、记录。
结果:会阴侧切口感染与产妇本身的键康因素,术前的护理、术中的操作、术后的护理有关。
结论:积极治疗原发病,提高产妇的身体素质,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全面掌握会阴侧切术的适应症、方法、时机及科学的护理。
提高助产护理质量。
加强会阴侧切口的护理力度,及时处理产前合并症及产后并发症,是预防会阴切口感染重要措施。
在产科分娩中,会阴侧切及缝合术是产科最常用的手术。
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优生优育意识的提高,加上产妇分娩时由于某些原因:如胎儿窘迫、早产儿、胎儿过大、会阴条件差、妊娠合并心脏病等。
为了缩短第二产程,加速分娩[6],以确保母婴的安全、提高母婴的生活质量,会阴侧切率将会有明显上升的趋势,我科自2016年01月至2016年12月,分娩中的初产妇会阴侧切率高达53、6%以上,许多原因可导致会阴侧切口的感染。
为了降低侧切口的感染率促进产妇的键康,减轻其产妇的经济负担,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了相应的护理措施。
1、临床资料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头位分娩的初产妇597例中,行会阴侧切术320例,会阴侧切率为53、6%。
产妇年龄在18—39岁,一胎一产312例,两胎一产8例,自然分娩303例,胎吸9例,肩难产5例,臀位助产3例、产前合并症外阴炎及阴道炎6例、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1例,11例胎膜早破的孕妇入院后于产前加用抗菌素,产后并发产后出血6例,会阴侧切合并会阴1度裂伤2例,会阴切口感染28例,切口感染率为8、75%。
25例为皮内缝合,3例为外缝,会阴切口3—5天全层裂开7例,产后第8天排便用力致伤口不全层裂开1例,会阴侧切口血肿致会阴切口感染1例,14例为不全层裂开。
其中20例均为皮肤、皮下组织错位所致。
2 感染判断标准会阴部疼痛,会阴伤口局部红肿,压痛明显,有脓性分泌物流出。
会阴侧切术切口愈合分析及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总结会阴侧切术切口愈合护理。
[方法]对400例会阴侧切患者的护理及治疗,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创口护理、饮食护理,侧切术的切开时机、术后护理、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
[结果]382例术后切口愈合,16例切口愈合不良,这16例产妇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不下床活动,后经多方面给予综合治疗、护理等,创口愈合出院。
[结论]加强会阴侧切病人的心理护理、术前时机、术后护理、饮食护理等,有利于侧切病人创口愈合。
关键词:会阴侧切;切口;愈合情况;护理;体会会阴切开作为分娩时保护会阴、防止裂伤的一种常规措施,是产科最常用的手术,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模式的转变及围产医学的发展,人们的优生优育意识不断提高,为了减少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人口素质,初产妇的会阴切开率大幅度上升,随之伴发的并发症和后遗症也明显增加。
比如会阴切口位于会阴部,产后极易受到阴道、尿道及肛门分泌物的污染,若护理欠佳,就会发生感染,影响伤口愈合,影响产妇身体的康复。
本文对2013年1月-2014年10月在我院阴道分娩产妇会阴侧切术切口愈合400例进行分析,探讨其护理方法,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随机选择我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共收治经阴道分娩的行会阴侧切术产妇400例,其中382例术后切口愈合。
400例中,280例因胎儿窘迫,60例因宫缩乏力,40例为第1胎臀位,18例为巨大儿,2例难产上产钳。
年龄19-36岁,平均年龄27岁,孕周37-41周,均为初产妇。
400例产妇有接受过产科知识宣教,大多数产妇对侧切术能以平常心情对待,其中切口愈合不良的16例产妇则有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抑郁,表现为不敢下床小便怕创口敞开,担心创口愈合不好,影响夫妻正常性生活等。
同时分娩方式与会阴侧切术切口愈合有密切关系。
没有愈合的产妇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红外线照射切口,硫酸镁湿敷侧切口,会阴冲洗、高锰酸钾溶液坐浴等护理及治疗,创口愈合出院。
产后会阴侧切切口感染的治疗体会(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0医院优生优育中心 116000)【摘要】目的:探讨产后会阴侧切切口感染临床特点及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产后会阴侧切切口感染的病例特点及相关治疗方法。
结果:65例于术后1~2周愈合,8例于术后2~3周愈合,3例于术后3~4周愈合。
术后随访4周,无再次感染发生。
结论:会阴侧切切口感染有多个相关危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及时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相应的干预。
【关键词】切口感染;产后;治疗;会阴【中图分类号】R714.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7-0381-01会阴侧切术是常见的产科助产时使用的手术方法,虽然现代医学理念及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会阴侧切术后切口感染仍十分常见。
我院自2007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期间共治疗了76例会阴侧切术后切口感染的产妇,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76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36岁;平均(25.1 ±12.7)岁,孕周37.0 ~40.1 周,平均(37.4 ±1.8)周。
感染标准: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具有下列条件之一即诊断:切口红、肿,热、痛或有脓性分泌;深部切口引出脓液或穿刺抽出脓液;自然裂开或再次手术打开的切口,有脓性分泌物或伴有发热>38℃、组织病理学发现涉及切口脓肿或其它感染证据[1]。
1.2治疗方法:(1)对于已确诊发生切口感染者,尽快使用抗生素,因引起切口感染的细菌主要是厌氧菌、肠球菌、肠杆菌为主要菌[1],首先选择上述菌群敏感的抗生素,并根据切口周围分泌物病原学检查结果调整抗生素。
根据切口愈合情况,调整抗生素应用时间。
(2)51例初始仅有切口红肿热痛,而局部无分泌物,切口内无脓肿。
加强切口换药处置,并配以红外线局部照射、烤灯照射等方法治疗后,46例感染被治愈。
3例切口有脓性分泌物,2例切口内有脓肿形成,均经拆除切口缝线,清除坏死组织,切口充分引流等处理后,感染治愈,切口愈合。
会阴侧切术后伤口的护理体会发表时间:2013-06-24T11:43:23.74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7期供稿作者:陈玲[导读] 侧切是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最常用的一种手术方法,本文重点介绍会阴侧切术后伤口的护理方法。
陈玲(湖北三峡大学仁和医院产科湖北宜昌 443001)【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7-0268-02 【摘要】目的探讨会阴侧切术在产妇分娩过程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会阴侧切缝合术是产科常见的手术,侧切口长约2.5~4.0cm,平均长约3.5cm,均为佳合医材生产的带针“00”号可吸收线包埋缝合,不用拆线。
结果对133例产妇行会阴切开术,仅有1例发生伤口感染。
结论在分娩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及时采用会阴侧切术,可以避免胎儿头部因长时间受压于会阴处而造成新生儿颅内血肿、头皮出血、新生儿窒息,同时也避免母亲由于会阴部受压时间过长而导致尿潴留、感染等,进一步提高了产妇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会阴侧切术产妇伤口护理侧切是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最常用的一种手术方法,本文重点介绍会阴侧切术后伤口的护理方法。
我科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133例会阴切开术的产妇,运用科学的护理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我科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自然分娩产妇151例,其中会阴切开术133例,初产妇120例,经产妇13例,年龄在21~35岁之间。
全部病例会阴侧切术,切开的方法有三种:左侧切、右侧切、正中切,左侧切最多见。
切开后纱布压迫止血,出血活跃时需结扎止血,缝合松紧要适当,避免造成死腔、积血,侧切口长约2.5~4.0cm,平均长约3.5cm,均为佳合医材生产的带针“00”号可吸收线包埋缝合,不用拆线。
2 术前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在行会阴侧切术前,应该对其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告知其会阴侧切术后伤口1周左右一般会痊愈,并会保持阴道良好的弹性,对日后的夫妻生活有益无害,减少产妇的恐惧心理[1]。
会阴切口感染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会阴切口感染患者临床护理方法及其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2010年1~2月在我院产科实施会阴切开术的156例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检查,患者实施会阴切开手术,分析患者会阴切口感染原因及其护理方法。
结果156例患会阴切口患者中共有36例发生感染,21例感染较经者,经过7 d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切口甲级愈合;9例感染较重者,治疗10 d后切口甲级愈合;3例感染较重裂开者,治疗15 d后切口甲级愈合。
结论会阴切开及缝合术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患者手术后应该加强患者会阴切口感染,对于会阴已经发生感染者应该根据患者情况进行细心、专业的临床护理,提高会阴切口感染的患者治疗效果。
标签:会阴切口;感染;护理
会阴切开及缝合术是临床上产科中常见的手术方式,这种手术相对比较交单,风险也比较低,它是为了缩短产妇第二产程,从而能够有效的加速产妇分娩,降低产妇由于自然产、手术产等原因造成会阴裂伤发生率。
但是,部分患者手术后由于护理不当或其他原因造成会阴不发生感染,从而影响患者手术预后[1]。
为了探讨对会阴切口感染患者的护理及效果。
选取2010年1月~2月在我院产科实施会阴切开术的156例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月在我院产科实施会阴切开术的156例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年龄为(21~39)岁,平均年龄为(26.5±0.8)岁,患者中有36例会阴发生感染,其中33例为单一的切口感染,3例伴有会阴切口撕裂伤,患者对其治疗方案、护理方法等完全知情,患者年龄、病程等资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代表性。
1.2临床表现患者中,21例感染较轻,患者入院时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局部红肿、会阴部疼痛,局部有渗液等,且部分产妇日常活动或睡眠受到影响;12例患者产妇感染相对患者,患者阴部出现明显的红肿、疼痛,且3例患者脓液多,并且患者切口开裂并出现恶臭,患者活动和睡眠明显受影响[2]。
1.3细菌培养为了确定患者感染病菌,医师对患者切口分泌物进行培养,其中24例为大肠杆菌,9例金黄色葡萄球菌,3例自身淋菌。
且患者病原菌更多的来自皮肤、阴道及肛门等部位。
1.4 患者会阴发生感染原因①技术操作不当:患者手术过程中不能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要求,手术过程中未冲洗污染切口、医师在手术未能及时更换受体、手术缝合时未能及时更换缝合线等。
②缝合失误:患者手术过程中由于医师专业技能不扎实导致对其生理解剖层次不了解,从而在缝合时容易产生缝合过松留有裂隙等现象,从而造成细菌渗入切口,为细菌繁殖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③会阴保
护不当:手术后部分患者对会阴保护不当造成切口延伸、延长等,导致缝合时间过长,增加了细菌污染机会。
④产妇在分娩前接受相关检查时,如:阴道检查等,对于本身存在妇科疾病患者未加用抗菌药及相应的宣教以及产后护理工作。
1.5护理措施手术后立即进行切口清创处理。
护师在清创同时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并向患者宣传会阴感染的相关原因,清创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原则操作,防治患者切口发生合并外来细菌感染,且患者清创过程中要将切口周围皮肤清除干净。
患者清创后护师要根据个体情况合理使用有效抗生素,并且向患者宣传日常注意事项,让患者注意日常卫生,每次大小便后及时清洗会阴部。
而在饮食方面应该尽可能让患者饮食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帮助患者早日抗毒。
研究中,对产后3例感染重度裂开者,切口仍未愈合者,用①碘伏溶液坐浴,②皂蚤灶,③坐浴后再进行换药理疗[3]。
2结果
本次研究中,156例患会阴切口患者中共有36例发生感染,其中21例感染较经者,经过7 d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切口甲级愈合;9例感染较重者,治疗10 d后切口甲级愈合;3例感染较重裂开者,治疗15 d后切口甲级愈合。
3讨论
3.1患者手术后护师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点进行预防,并且做好产妇分娩前的相关工作,增强产妇无菌操作的观念,降低感染发生率。
3.2产妇产前根据产妇个人情况采用肥皂水灌肠,降低大便污染。
3.3对于自身抵抗能力较弱的患者应该适当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同时,医院加强医师相关专业技能培训,提高接产者专业技能,从而熟练掌握其分娩机制,正确掌握切口长度。
3.4提高缝合技术产妇在手术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本组有3例患者手术后各层组织愈合较差,护理后患者均得到改善。
3.5加强产后护理和卫生宣教保持会阴部清洁,防止恶露及粪便污染切口,勤换纸垫,用碘伏棉球冲洗会阴3次/d,采用毫米波治疗仪,照射会阴切口,加强营养,促进切口愈合。
3.6患者住院期间,护师要加强病房检查,并且密切观察患者切口部分以及患者体温变化等。
对于存在可能感染患者要立即采取积极有效地措施处理。
本次研究中,部分患者出现发热现象,患者采用抗生素后使炎症得到控制[4]。
3.7局部清创是关键护师对患者进行清创是必须保持切口部位良好的环境,从而能够更好地促进伤口愈合。
3.8正确选择局部用药甲硝哇防厌氧菌感染并能扩张血管,增加血液循环;利凡诺尔纱条具有消炎引流作用,本组有3例患者有局部化脓现象,经正确局部换药后,脓性分泌物明显减少,并长出新鲜肉芽组织。
3.9局部理疗红外线不仅能够杀菌,同时还能够有效的促进机体血液循环;同时还能有效的保持创面的干燥、卫生,从而更急有利于患者切口组织再生和修复。
本组36例患者全部给予红外线照射治疗。
综上所述,会阴切开及缝合术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患者手术后应该加强患者会阴切口感染,对于感染的患者应该给予细心、专业的护理提高会阴切口感染的患者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李雪芬,陈拉妮.产后会阴水肿330例临床处理分析[J].海南医学,2006,17(5):134.
[2]周秀荣,李华.会阴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和护理体会[N].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1999,08,4.
[3]许牛英.会阴切口36例感染护理体会[J].北方药学,1998:121.
[4]程曼文.微波治疗不明原因外阴瘙痒48例分析[J].中国医学指南杂志,2011,6(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