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线照射产后会阴侧切口的护理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57.45 KB
- 文档页数:2
产后红外线灯改良照射会阴伤口的效果观察及护理【摘要】产后会阴伤口是产妇术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影响其康复与生活质量。
本研究旨在观察产后红外线灯改良照射会阴伤口的效果,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实验结果显示,红外线灯照射可以促进会阴伤口的愈合,并减轻疼痛感。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愈合情况更好,疗效也更显著。
结论表明,产后红外线灯改良照射会阴伤口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促进会阴伤口愈合和减轻患者疼痛有明显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红外线照射的机制及更优化的护理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产后、红外线灯、会阴伤口、改良照射、效果观察、护理措施、愈合情况、对比实验、疗效评估、结论总结、未来研究、产后恢复、产褥期护理。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产后红外线灯改良照射会阴伤口的效果观察及护理是一项针对产后妇女生殖器官会阴部位的疗法和护理措施。
产后会阴伤口是产妇产后必然会出现的情况,对产妇的康复和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依赖于药物和定期更换伤口敷料,治疗效果有限且易受到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影响。
探索一种有效的、无创伤的治疗方式成为了当前的研究重点。
红外线是一种电磁波,可以穿透皮肤深层肌肉组织,对组织有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促进伤口愈合等作用。
利用红外线灯改良照射会阴伤口,可能能够提高伤口愈合速度,减轻疼痛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目前对于产后红外线灯治疗会阴伤口的疗效和护理措施的研究还较为有限,有待进行深入的探讨和观察。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产后红外线灯改良照射会阴伤口的效果观察及护理实验,探讨其对产妇会阴伤口的影响,为临床实践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产后红外线灯改良照射会阴伤口的效果观察及护理引言:产后会阴伤口是许多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伤口之一,会阴伤口的愈合情况直接影响产妇的恢复和生活质量。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定期更换敷料、用药物促进愈合等,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产后红外线灯改良照射会阴伤口的效果观察及护理【摘要】本研究旨在观察产后红外线灯改良照射会阴伤口的效果及护理。
共有50名产后妇女参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接受红外线灯照射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
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伤口愈合速度显著加快,疼痛程度明显减轻。
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清洁等。
病人反馈表明对红外线灯疗法有较高满意度。
综合分析结果显示红外线灯改良照射在促进会阴伤口愈合方面具有良好效果。
建议进一步研究红外线灯疗法在产后护理中的应用,提高产后妇女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产后、红外线灯、会阴伤口、效果观察、护理措施、观察结果、护理效果、病人反馈、综合分析、随访效果、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产后红外线灯改良照射会阴伤口是一种新型的产后伤口护理方法,通过利用红外线的生物学效应促进伤口愈合和减轻疼痛。
在传统的产后伤口护理中,常规的方法往往需要大量的药物和化疗,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风险。
而红外线疗法则是一种无创的、非药物性的治疗方法,因其疗效显著、副作用小、操作简便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红外线疗法在产后伤口护理中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目前对于产后红外线灯改良照射会阴伤口的效果观察和护理措施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有必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和实践。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产后红外线灯改良照射会阴伤口的效果观察和护理措施的研究,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为产后妇女提供更安全、更有效的伤口护理服务。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产后红外线灯改良照射会阴伤口的效果,并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为产后妇女提供更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方案。
通过观察结果分析和护理效果评估,可以更客观地了解红外线灯照射在会阴伤口愈合中的作用,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收集病人的反馈意见,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他们对这一治疗方案的接受程度和效果感受,从而指导我们在实践中的修正和改进。
179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3年6月中第21卷第17期·医学综合论坛·作者简介:李敏(1979.10—),女,蒙古人,本科学历,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临床医学。
红外线灯改良照射在产后伤口中的应用李敏(大方县传染病医院,贵州 大方 551600)【摘要】目的:研究红外线灯改良照射在产后伤口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从我院随机挑选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60例产妇,并分为常规组(n =30)和研究组(n =30),常规组采用常规处理会阴伤口,研究组采用红外线灯改良照射会阴伤口。
对两组产妇切口愈合、切口充血、切口红肿、切口触痛感、生活质量、满意率进行观察。
结果:研究组中,有28例产妇甲级切口愈合,占比93.33%;有2例产妇乙级切口愈合,占比6.67%;有0例产妇丙级切口愈合,占比0.00%。
常规组中,有24例产妇甲级切口愈合,占比80.00%;有4例产妇乙级切口愈合,占比13.33%;有2例产妇丙级切口愈合,占比6.67%。
研究组产妇切口愈合情况要明显好于常规组(P <0.05)。
研究组产妇切口充血发生率为0.00%、切口红肿发生率为0.00%、切口触痛感发生率为3.33%,常规组产妇切口充血发生率为6.67%、切口红肿发生率为6.67%、切口触痛感发生率为10.00%,研究组产妇切口充血、切口红肿、切口触痛感情况要明显好于常规组(P <0.05)。
研究组产妇生理评分为(12.40±2.10)、心理评分为(13.70±2.94)、社会评分为(15.40±3.48)、环境评分为(14.59±3.85),常规组产妇生理评分为(10.02±1.36)、心理评分为(10.48±3.10)、社会评分为(11.41±3.50)、环境评分为(10.45±1.39),研究组产妇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常规组(P <0.05)。
红外线照射对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的观察与护理(一)【摘要】目的观察红外线照射治疗对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的影响。
方法将2400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成照射组(A=1200)和对照组(B=1200),观察两组病人切口愈合情况。
结果照射组切口红肿感染病例明显少于对照组,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红外线照射对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有明显预防作用。
【关键词】红外线;剖宫产;切口愈合;护理自从手术学开展以来,促进切口愈合,防止切口感染一直是手术医师追求的目标之一。
尽管如此,手术后切口感染率仍保持在2%~30%的较高比例〔1〕。
本项研究为手术病人切口愈合护理提供相关资料。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1年7月~2005年9月间,我院产科收治临产孕妇7358例,对其中2400例有剖宫产指征的孕妇实施剖宫产手术。
手术切口均选择耻骨联合上横切口,长约15cm,用间断缝合三针的方法缝合切口。
病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照射组(A=1200)及对照组(B=1200)。
所有病例无全身感染性疾病及内分泌系统和重要脏器疾患等,局部皮肤无感染性病灶。
1.2设备使用重庆华伦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TDP红外线治疗仪,型号:CQJ-23,波谱范围:2~50微米(μm)±10%,功率:250(W)±10%。
1.3方法照射组采用红外线治疗仪于手术后24h开始对切口进行照射,每12h照射一次,每次照射30min。
照射时完全暴露切口,并用无菌巾覆盖保护切口5cm以外周边皮肤,照射距离30~35cm。
照射结束后予切口清洁换药1次,连续照射3天。
对照组于术后24h给予清洁换药,每24h1次,连续换药3次。
两组病人均按甲、乙、丙三级观察记录切口愈合情况〔2〕。
1.4统计学方法应用Excel统计程序处理。
2结果两组病人的年龄、孕次、产次、孕期、产程、胎儿大小、切口分类,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两组病例切口愈合情况比较照射组甲乙级愈合1192例,达99.3%,丙级愈合(切口感染)8例,切口感染率为0.7%,对照组甲乙级愈合1168例,为97.3%,丙级愈合(切口感染)32例,切口感染率达2.7%(表1)。
红外线照射产后会阴侧切口的护理分析摘要:目的分析红外线照射产后会阴侧切口的护理方式及其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进行阴侧切口治疗产妇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红外线照射会阴侧切口,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结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痛感小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对红外线照射产后会阴侧切口患者进行护理,能够促进患者切口愈合,减轻患者疼痛感,获得良好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红外线照射;产后会阴侧切口;护理分析会阴侧切术是一种产妇进行分娩时常用的手术,能够适当减轻自然分娩对产妇会阴的损伤。
但会阴侧切后,产妇很容易出现产后会阴侧切口感染,因此对产妇会阴侧切口进行护理时产后护理当中十分重要的内容。
常用的会阴侧切口护理主要通过药物护理以及会阴侧切口专门清洁护理等方式,预防切口感染,对产妇进行抗感染治疗[1]。
随着光学技术的发展,不少临床研究表明红外线照射产后会阴侧切口对提高产妇产后会阴侧切口愈合具有良好的效果。
为进一步研究红外线照射产后会阴侧切口的护理效果,本文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进行阴侧切口治疗产妇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其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进行阴侧切口治疗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其中观察组患者34例,年龄20—37岁,平均年龄(26.2±3.1)岁;对照组患者34例,年龄20—36岁,平均年龄(25.3±2.9)岁。
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护理基础上增加红外线照射,具体内容如下。
1.2.1 基础护理护理人员对产妇进行基础性护理①保证患者会阴干净清洁。
芒硝、冰片外敷结合红外线照射预防产后会阴水肿的护理分析目的观察芒硝、冰片外敷结合红外线照射产后会阴伤口预防水肿、减轻疼痛的效果。
方法将160例经阴道分娩会阴侧切术,无妊娠合并症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80例。
产后即用芒硝、冰片外敷结合红外线照射处理者为实验组,传统硫酸镁湿热敷为对照组。
观察比较两组产妇产后3 d会阴切口肿胀疼痛的情况。
结果实验组预防水肿、减轻疼痛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芒硝、冰片外敷结合红外线照射预防产后会阴水肿临床疗效确切。
临床应用效果明显优于硫酸镁湿热敷。
标签:芒硝、冰片外敷;红外线照射;湿敷;阴道分娩;预防;产后会阴水肿会阴水肿[1]包括产道的自然分娩裂伤及会阴侧切口的损伤所致的会阴切口肿胀、疼痛,是产科最常见的不适症状之一,多数的会阴水肿一般经治疗护理后于产后2~3 d消退。
但是,严重的水肿可造成会阴局部血液循环不良,影响伤口的愈合,甚至会造成切口的感染,给产妇带来不适及痛苦,影响母乳喂养效果。
常规的护理方法是采用0.5%的碘伏擦洗会阴伤口,产后24 h再行50%的硫酸镁湿热敷。
虽然此方法对会阴肿胀有一定疗效,但须在产后24 h后才能实施,因此,寻找一种快速、有效、可操作性强的预防会阴水肿,减轻疼痛的方法至关重要,鉴于此,2013年1月~2015年10月我院对阴道分娩会阴侧切的产妇产后采用硝、冰片外敷结合红外线照射预防产后会阴水肿,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0月经阴道分娩会阴侧切的产妇160例,其中80例为实验组,产后常规采用芒硝、冰片外敷结合红外线照射。
另80例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硫酸镁湿敷方法。
两组产妇均无妊娠合并症,且年龄、孕周、孕产次、胎方位、新生儿体重、总产程及会阴侧切方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1.2方法实验组产妇会阴用芒硝、冰片外敷结合红外线照射。
取芒硝120 g,冰片10 g混匀后置于无菌纱布袋内。
产后红外线灯改良照射会阴伤口的效果观察及护理目的:观察会阴照灯方式改良后照射会阴减轻产后会阴部疼痛及肿胀,促进伤口愈合的效果,总结出更有效的会阴护理方法。
方法:将300例自然分娩的产妇按分娩时间顺序随机分为改良照灯组和对照組,每组各150例,其中对照组按常规用0.1%聚维酮碘消毒液擦洗会阴伤口,2~./d,而照灯组在每天会阴擦洗后用红外线灯竖放床基上照射会阴部伤口,然后观察比较两组产妇会阴部伤口疼痛及肿胀情况。
结果:照灯组产妇会阴伤口疼痛和肿胀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被烫伤的几率小。
结论:产后予红外线灯照射会阴伤口是一种有效的热疗护理技术,能使会阴伤口局部消炎、止痛,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
而改良以往横放床基上的方式更能防止产妇烫伤,热疗效果更佳。
标签:红外线灯;改良照射:会阴疼痛;肿胀自然分娩时产妇的会阴损伤,包括产时裂伤和会阴侧切。
临床上,采用红外线灯竖放照射会阴伤口局部的方法进行治疗”1。
对300例自然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1月一2009年11月份之间在本院自然分娩的产妇300例,其中100例为会阴侧切者,200例为会阴裂伤的产妇,随机分为照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包含了5O例会阴侧切产妇和1(J0例裂伤产妇,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孕产次以及新生儿评分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会阴伤口护理方法1.2.1 会阴伤口的处理:所有产妇均由专业助产士严格按照《妇产科临床手册》行会阴侧切术对齐缝合和裂伤缝合,应用2=0可吸收爱惜康线分层缝合黏膜层和肌层达到止血、关闭死腔,恢复解剖位置,并用丝线或3=O爱惜康线间断缝合皮肤,术后每天进行严密观察和伤口消毒护理。
1.2.2会阴伤口护理方法:对照组产妇每天用0.1%聚维酮碘消毒液擦洗会阴2次,并口服头孢类抗菌药物预防感染,及时更换会阴垫,采取健侧卧位,保持伤口局部干燥。
产后红外线灯改良照射会阴伤口89例效果观察及护理发表时间:2012-12-26T11:06:17.0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8期供稿作者:李亚平[导读] 产后对产妇会阴伤口行红外线光灯改良照射是一种有效的热疗护理技术,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李亚平(四川省雅安市医院住院部咨询科 625000)【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8-0070-01【摘要】目的探讨红外线灯改良照射对产后会阴伤口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方法。
方法将2007年5月到2009年5月期间于我院分娩的产妇1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9例。
对照组常规用消毒液擦洗会阴伤口,2次/d;观察组每天擦洗会阴后将红外线灯竖放床基上,照射产妇会阴部伤口;两组其他护理措施均相同,最后观察比较两组产妇会阴部伤口疼痛、肿胀及愈合情况。
结果红外线灯改良照射组患者的疼痛、肿胀及愈合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产后对产妇会阴伤口行红外线灯改良照射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使会阴伤口部消炎、止痛,是一种有效的热疗护理技术,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关键词】红外线灯改良照射会阴疼痛肿胀护理会阴伤口是产妇在顺产时导致的会阴被动撕裂伤或主动侧切术伤。
据报道行会阴切开术可减少胎儿损伤,因此70%以上的产妇选择会阴侧切术[1]。
然而,采用会阴侧切术容易引发水肿、感染等并发症,使产妇疼痛不适,给其带来了很大痛苦。
因此探讨能够使产妇的会阴伤口早日愈合的治疗、护理措施极为重要。
本院于2007年5月到2009年5月期间在原有护理的基础上,亦采用红外线灯改良照射产妇的会阴伤口,疗效甚佳,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7年5月到2009年5月在我院自然分娩的产妇178例,年龄23-33岁,孕36-40周,其中8例为会阴裂伤,170例为会阴侧切伤。
产后红外线灯改良照射会阴伤口的效果观察及护理发表时间:2016-06-08T10:42:35.500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3期作者:高小燕[导读] 采用红外线灯照射处理产妇产后会阴伤口,能够有效减轻产妇的痛苦,缓解产妇的疼痛和肿胀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高小燕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江苏泰州 225599【摘要】目的:探讨产后红外线灯改良照射会阴伤口的效果及护理对策。
方法:选择2014年10月到2015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8例自然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
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0.1%聚维酮碘消毒液常规处理会阴伤口,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采用红外线灯照射会阴伤口,观察两组患者的会阴伤口疼痛及肿胀情况。
结果:观察组产妇会阴伤口疼痛程度和肿胀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红外线灯照射自然分娩产妇中应用,有效改善产妇的疼痛程度和肿胀程度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红外线灯;会阴伤口;疼痛程度【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3-122-02产妇自然生产后会出现会阴损伤,主要是由于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盆底肌肉会有一定的拉伤,有部分肌纤维断裂,导致出现会阴部疼痛和肿胀,严重影响了产妇产后身体的恢复[1]。
为了减缓产妇会阴伤口的疼痛程度和肿胀程度,可以采用红外线灯照射会阴伤口的方式进行处理,能够起到良好的热疗效果,加速伤口愈合[2]。
本次选取了2014年10月到2015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8例自然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结果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于2014年10月到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58例自然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2例为会阴侧切者、36例为会阴裂伤。
随机将5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平均年龄为(28.32±4.31)岁;观察组平均年龄为(27.52±5.72)岁。
应用雷火灸干预法促进初产妇会阴伤口愈合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分析雷火灸干预法对促进初产妇会阴伤口愈合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60例住院分娩初产妇,且在自然分娩过程中并发会阴裂伤,按分娩时间先后顺序编号奇偶数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
观察组采用雷火灸干预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红外线照射法。
观察两组产妇的会阴伤口疼痛,红肿程度和会阴伤口愈合率观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会阴伤口愈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红肿消除程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观察组伤口疼痛减轻程度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用雷火灸干预法能明显缓解产妇会阴水肿疼痛程度,促进产妇会阴伤口愈合。
[关键词]雷火灸;初产妇;会阴伤口;分娩是胎儿脱离母体成为独立存在的个体的这段时期和过程,近年来国外学者以及相关卫生机构[1]不断提倡自然分娩,即无保护会阴接生法。
会阴裂伤是自然分娩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产妇在生产过程中的消耗过大,对细菌的抵抗能力减弱,容易导致伤口出现压痛、红肿,进而对产妇的母乳喂养及产后恢复造成严重影响[2]。
国内外研究者对于如何缓解会阴伤口疼痛,促进伤口愈合,应用了大量的方法,如红外线灯泡照射,神灯照射,威伐光照射,红外频谱照射[3]伤口等。
最近,研究表明[4]雷火灸疗法在促进伤口愈合方面有其积极作用。
雷火灸为重庆赵氏雷火灸传统医药研究所所长赵时碧总结几十年的临床经验,在“雷火神针”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改革配方和用法创新发展出来的灸法。
本研究选取了我院产科60例自然分娩初产妇为研究对象,了解雷火灸干预对于缓解伤口疼痛,促进会阴伤口愈合的效果,以期能为产妇的临床伤口疼痛及伤口愈合管理和科研提供一定的借鉴。
1 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采用便利抽样,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初产妇为研究对象。
解析产后红外线灯改良照射会阴伤口的效果观察及护理【摘要】目的:解析产后红外线灯改良照射会阴伤口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方法:选取自然分娩产妇100例进行临床观察,将产妇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
给予对照组产妇常规方法会阴伤口擦洗消毒液——浓度为0.1%的聚维酮碘进行擦洗;观察组产妇每天擦洗会阴后,给予会阴伤口红外线灯改良照射;观察对比两组产妇会阴伤口的肿胀及疼痛情况。
结果:观察组产妇会阴伤口的肿胀及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产后给予产妇红外线灯改良照射能够起到止痛、消炎的效果,取得更佳的热疗效果。
【关键词】红外线灯;改良照射;会阴伤口;护理自然分娩时产妇会发生会阴侧切或者产时裂伤的会阴损伤,临床治疗时,给予产妇红外线灯改良照射,能够取得良好的热疗效果[1]。
本文选取100例自然分娩发生会阴损伤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观察给予患者红外线灯改良照射,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9月-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自然分娩发生会阴损伤患者100例进行临床观察,其中,会阴裂伤及会阴侧切患者分别有50例;患者年龄在20岁与40岁之间。
将10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有50例患者。
两组患者的年龄及损伤状况对比,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将两组患者进行对比。
1.2 方法1.2.1 处理会阴伤口给予所有会阴损伤患者会阴侧切术裂伤及对齐缝合,采用可吸收爱惜康线进行伤口缝合,将患者的肌层及黏膜层进行分层缝合,从而关闭死腔,达到止血的效果,手术后,要对患者多加观察,并且还要定期给予患者伤口消毒护理,避免发生感染。
1.2.2 处理会阴伤口的护理方法给予对照组产妇常规方法会阴伤口擦洗消毒液——浓度为0.1%的聚维酮碘进行擦洗,每天擦洗两次,同时,还要给予患者头孢类抗菌药物进行服用,并且使患者保持健侧卧位,及时将会阴垫更换,避免患者发生伤口感染;观察组产妇在采取对照组的上述方法的基础上,每天擦洗会阴后,还要给予患者会阴伤口红外线灯改良照射,每天照射两次,红外线灯的功率及频率分别为360W、50Hz,每次照射时间在20分钟与30分钟之间,使患者采取平卧姿势进行护理,取膀胱截石位卧位,在患者两腿间床基上竖放红外线灯,同时,护理人员要采取前臂内侧测试红外线灯的温度,采用被服覆盖红外线灯避免散失热度,护理人员每间隔15分钟就要观察一次患者,避免发生异常状况[2]。
红外线照射产后会阴侧切口的护理分析
发表时间:2018-02-05T13:57:45.323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24期作者:刘欣莲
[导读] 对红外线照射产后会阴侧切口患者进行护理,能够促进患者切口愈合,减轻患者疼痛感,获得良好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永州市妇幼保健院湖南永州 425000)
摘要:目的分析红外线照射产后会阴侧切口的护理方式及其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进行阴侧切口治疗产妇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红外线照射会阴侧切口,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结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痛感小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对红外线照射产后会阴侧切口患者进行护理,能够促进患者切口愈合,减轻患者疼痛感,获得良好的护理满意度,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红外线照射;产后会阴侧切口;护理分析
会阴侧切术是一种产妇进行分娩时常用的手术,能够适当减轻自然分娩对产妇会阴的损伤。
但会阴侧切后,产妇很容易出现产后会阴侧切口感染,因此对产妇会阴侧切口进行护理时产后护理当中十分重要的内容。
常用的会阴侧切口护理主要通过药物护理以及会阴侧切口专门清洁护理等方式,预防切口感染,对产妇进行抗感染治疗[1]。
随着光学技术的发展,不少临床研究表明红外线照射产后会阴侧切口对提高产妇产后会阴侧切口愈合具有良好的效果。
为进一步研究红外线照射产后会阴侧切口的护理效果,本文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进行阴侧切口治疗产妇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其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进行阴侧切口治疗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其中观察组患者34例,年龄20—37岁,平均年龄(26.2±3.1)岁;对照组患者34例,年龄20—36岁,平均年龄(25.3±2.9)岁。
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护理基础上增加红外线照射,具体内容如下。
1.2.1 基础护理
护理人员对产妇进行基础性护理①保证患者会阴干净清洁。
及时的更换患者防恶露卫生巾,在患者排便后注意对患者进行清洁,使用高锰酸钾或者盐水冲洗会阴,保证会阴清洁。
定期用棉球蘸取高锰酸钾溶液或盐水擦拭产妇会阴,进行定期清洁[2]。
②卧位护理。
进行会阴侧切的产妇在修养护理时,应尽量保证其采取屈膝侧卧位,避免恶露流经会阴,从而造成污染[3]。
产妇在拆线后以及产褥期需要缓慢更换体位,避免牵拉切口。
产妇恢复期不宜长时间保持蹲位。
③保健护理。
指导患者做产后保健操,通过简单并且基础的动作,促进切口愈合,在保健过程中格外注意不要进行剧烈拉伸动作,避免切口开裂。
④药物护理。
对进行会阴侧切产妇进行药物护理,常规使用0.02%呋喃西林擦洗切口以及会阴部,保证产妇的卫生[4]。
对于会阴侧切口缝合2针以上的患者,每天用5%的PVP-碘溶液为伤口消毒1次,消毒护理持续三天。
护理过程中注意使用头孢替唑等抗生素药物,配合葡萄糖注射液对产妇进行静脉滴注,避免术后感染。
会阴侧切术后约5d可以进行拆线。
1.2.2 红外线照射
对产妇进行红外线照射促进切口愈合。
红外线照射利用红外线治疗仪对产妇会阴侧切口进行局部照射,护理人员需要调整红外线灯的距离,一般红外线灯距离会阴侧切口距离为20—50cm,根据患者感受到红外线灯光的温热选择具体距离,每日照射持续20—30min,每日进行2次[5]。
护理人员在进行红外线照射护理时,需要格外注意不同产妇的身体状态,照射时间不易维持过长,否则容易灼伤产妇皮肤。
红外线照射时间一般需要进行3—4d,在最后一次照射完毕后可以进行拆线工作。
1.3 观察指标
观察产妇术后切口愈合状况,按照切口愈合的具体情况分为甲级、乙级、丙级三个等级,甲级:产妇切口愈合优良,没有发生不良情况;乙级:护理干预后切口愈合处有炎症存在,但炎症不严重;丙级:护理干预后产妇切口出现化脓,并且需要进行切开引流处理。
观察产妇术后疼痛感,对产妇出痛感发生情况进行统计。
通过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护理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人数×100%[6]。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涉及到的数据均使用SPSS19.0软件来计算、处理,计数资料以χ?进行检验,以n(%)表示,计量资料以t进行检验,以 ±s 表示,当P<0.05时,所得差异显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愈合情况
观察组患者术后护理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情况
2.2 触痛感率
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有明显痛感1例,触痛感发生率2.94%;对照组患者术后切口有明显痛感4例,触痛感发生率11.76%。
观察组患者
触痛感发生率优于对照组,数据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
2.3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25例,基本满意7例,不满意2例,护理满意度94.12%;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18例,基本满意10例,不满意6例,护理满意度82.35%。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产后会阴侧切作为一种妇产科中常见的手术,对减轻产妇自然分娩阴部损伤具有良好的效果,但产后会阴侧切切口十分容易出现感染现象,威胁产妇健康与安全。
在临床护理当中,除了利用传统的药物护理和阴部清洁保证产妇会阴侧切口愈合外,应用红外线照射也能对产妇会阴侧切口愈合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
红外线是一种能够对人体产生热效应的电磁波,可以使人体局部升温,能够通过温度的改变加速血液流动,促进血液循环,具有一定的减少炎性物质和代谢产物堆积的作用。
红外线照射应用于产后会阴侧切口愈合,能够降低组织代谢,抑制会阴水肿,很好的缓解了产妇手术后的不良反应,并且促进了局部血液的循环,有利于促进切口愈合。
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产妇进行红外线照射产后会阴侧切口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痛感小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
综上,对红外线照射产后会阴侧切口患者进行护理,能够促进患者切口愈合,减轻患者疼痛感,获得良好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丽玲. 红外线照射与常规护理对减少产后会阴水肿的效果观察[J]. 当代护士(下旬刊),2017,17(01):75-77.
[2]谢倩,殷勤. 红外线照射结合甲硝唑及碘伏液湿敷对降低会阴切口缝合术后感染率的影响[J]. 激光杂志,2015,36(04):201-203.
[3]陈志芳,罗晓平,孙晓琴. 甲硝唑联合红外线预防会阴切口感染的效果观察[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21):5386-5387+5454.
[4]翟小玲. 红外线照射在产后会阴侧切口治疗中的应用及产后会阴切口处的护理[J]. 实用临床医学,2014,15(03):88-89.
[5]李桂凤,胡晓奕. 应用冷敷垫联合红外线照射会阴侧切伤口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学工程,2014,22(01):173+176.
[6]王蓉蓉. 止痛消炎软膏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会阴切口硬结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06):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