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音乐课件-放纸鹞|花城版
- 格式:ppt
- 大小:3.00 MB
- 文档页数:7
(花城版)音乐六年级上册《放纸鹞》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放纸鹞》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广东民谣,选自花城版音乐六年级上册。
歌曲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孩子们放纸鹞的情景,旋律优美,节奏轻快,富有浓厚的地域特色。
歌曲共两段,第一段描述了纸鹞在蓝天中自由翱翔的景象,第二段则表达了孩子们放纸鹞的快乐心情。
歌曲难度适中,适合六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表现手法和节奏有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可能对广东民谣的特点以及纸鹞的文化背景了解不多,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渗透。
此外,学生对乐曲的分析和欣赏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训练。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广东民谣的特点,感受《放纸鹞》的地域特色。
2.学会演唱《放纸鹞》,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和旋律。
3.通过欣赏和分析乐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4.了解纸鹞的文化背景,传承民间艺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放纸鹞》,掌握乐曲的节奏和旋律。
2.教学难点:对广东民谣的特点和纸鹞文化背景的理解,以及对乐曲的分析和欣赏。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广东民谣的特点。
2.运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放纸鹞》与其它乐曲的异同,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3.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纸鹞的文化背景,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广东民谣的特点,引发学生对《放纸鹞》的兴趣。
2.学唱歌曲:让学生跟唱《放纸鹞》,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节奏和旋律。
3.分析乐曲:引导学生欣赏乐曲,分析乐曲的结构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了解广东民谣的特点。
4.探讨纸鹞文化:让学生了解纸鹞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培养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5.实践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创作关于纸鹞的歌曲或舞蹈,展示团队协作成果。
6.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对音乐和民间艺术的学习。
六年级音乐上册第2课两首不同风格的台湾民谣演唱放纸鹞教学设计(花城版)一. 教材分析《两首不同风格的台湾民谣演唱放纸鹞》是六年级音乐上册第二课的一篇课文,选自花城版教材。
本课主要介绍了两首具有代表性的台湾民谣——《放纸鹞》和《摇摇船》,以及它们的演唱风格和特点。
通过学习这两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台湾民谣的风格,感受台湾民谣的魅力,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课程充满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台湾民谣的了解相对较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台湾民谣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学生们的歌唱能力、音乐欣赏能力和合作能力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台湾民谣的风格和特点,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2.学会演唱《放纸鹞》和《摇摇船》,感受台湾民谣的魅力。
3.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音乐欣赏能力和合作能力。
4.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台湾民谣的风格和特点。
2.学会演唱《放纸鹞》和《摇摇船》。
3.培养学生对台湾民谣的欣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聆听、观看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台湾民谣的魅力。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引导学生模仿。
3.互动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提高歌唱能力和欣赏能力。
4.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台湾民谣的特点,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花城版六年级音乐上册。
2.音频、视频资料:台湾民谣歌曲《放纸鹞》和《摇摇船》。
3.乐器:钢琴、吉他等。
4.教学课件:介绍台湾民谣的相关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介绍台湾民谣的起源、发展及其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播放《放纸鹞》和《摇摇船》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台湾民谣的风格。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演唱《放纸鹞》和《摇摇船》,引导学生模仿。
在模仿过程中,注意纠正学生的歌唱姿势和发音。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演唱,相互观摩、交流,提高歌唱能力。
(花城版)音乐六上第2课歌曲《放纸鹞》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放纸鹞》这首歌曲选自花城版音乐六上第2课,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民歌。
歌曲以放纸鹞为题材,描绘了孩子们在春天放飞纸鹞的欢乐场景,歌词简单易懂,旋律明快,富有节奏感。
通过学唱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民歌有一定的了解,我假设他们的年龄在10-12岁之间。
在这个阶段,学生的好奇心强,善于模仿,对新鲜事物充满热情。
同时,他们也需要更多的引导,以培养良好的音乐审美和音乐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放纸鹞》的歌词和旋律,能够独立演唱。
2.通过学唱歌曲,让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3.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主题,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
4.通过对歌曲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合作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歌曲《放纸鹞》中的节奏变化和音准把握。
2.歌曲中的合唱部分,需要学生熟练掌握。
3.学生对民歌特色的理解和把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让学生跟随学习。
2.使用分组教学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学习。
3.运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春天的音频,引导学生进入春天的美好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2.新课教学:介绍歌曲《放纸鹞》的背景,教唱歌曲,重点讲解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3.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4.合唱部分:分组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5.总结: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歌曲名称《放纸鹞》、歌词、旋律图、教学重点难点等,以简洁明了的文字和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对歌曲《放纸鹞》的歌词和旋律的掌握程度。
花城版音乐六上第2课歌曲《放纸鹞》-教案一. 教材分析《放纸鹞》是一首富有地方特色的广东民谣,歌词描绘了放纸鹞的场景,歌曲节奏欢快,旋律简洁,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广东的民间风俗,感受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模仿和参与实践活动。
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地方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未必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感受音乐的魅力,同时逐步深入地了解广东民间风俗。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放纸鹞》的词曲,能够独立演唱。
2.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了解广东的民间风俗,感受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
3.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词曲记忆和演唱。
2.对广东民间风俗的理解和感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氛围。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比较教学法: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地方的民间风俗,从而更好地理解广东的民间风俗。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放纸鹞》的音频和视频资料。
2.准备相关广东民间风俗的图片和资料。
3.准备教学课件和板书设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音频和视频资料,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放纸鹞》的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简要介绍广东的民间风俗,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5分钟)展示歌曲《放纸鹞》的歌词,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感受歌词的韵律美。
随后,教授歌曲的旋律,让学生初步学会演唱。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演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适时引入广东民间风俗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在演唱中感受地方文化的魅力。
4.巩固(10分钟)采用游戏、接龙等形式,让学生充分巩固所学歌曲。
《放纸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能够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放纸鹞》,引导学生做到吐字清晰,唱准音程。
二、能够用歌曲中典型节奏型为歌曲伴奏,通过演唱对比的方式掌握八分休止符在歌曲中的运用。
三、通过音乐要素的对比,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教学重点:探索构成歌曲风格的音乐要素。
教学难点:正确掌握八分休止符在歌曲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
1、复习歌曲《月亮月光光》。
2、出示列表,总结其音乐风格。
二、新课学习。
1、初听歌曲。
设问:歌曲的节拍、情绪是怎样的?2、复听歌曲,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拍击方式(如:拍手、捻指、拍肩、捻指等动作)表现歌曲的节拍强弱规律。
3、反复聆听歌曲,在感受、对比中不断熟悉歌曲的旋律及节奏特点。
1)提炼、学习歌曲典型节奏型:X X X X X X ∣X X X X O O ∣2)教师拍击典型节奏型,学生听辨并进行模仿。
3)再次聆听歌曲,拍击典型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4)有节奏地读歌词5)学生分组进行二声部练习。
4、聆听歌曲,听辨歌曲的乐句。
1)结合歌曲,教师手拍节拍走出第一乐句,请几位学生接龙形式走出二、三、四、五乐句。
2)巩固乐句的划分,全班学生走出一、三、五乐句,教师走出二、四乐句。
5、学唱歌谱。
1)出示歌谱,引导学生找出相同节奏的乐句。
2)提炼、学习歌中难点节奏型:X X X XX X X ∣X O X X X O O ∣3)教师拍击一、三、五乐句节奏,学生拍击二、四乐句节奏。
交换乐句拍击学习。
4)跟钢琴学习歌曲曲谱。
6、学唱歌词,歌曲处理并完整演唱。
7、音乐风格对比练习六、总结下课微习题一、课后学生用口风琴吹奏《放纸鹞》的旋律二、唱一唱这些小节的旋律,并试着用口风琴吹一吹。
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下《放纸鹞》教案
一、组织教学
二、唱唱做做,学唱歌曲
1.师播放课件《放纸鹤》,并有节奏地朗读歌词,请学生跟随教师的朗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拍出四拍子的拍律感。
2.师播放课件《放纸鹤》,请学生有节奏地朗读歌词,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拍出四拍子的拍律感。
3.师播放课件《放纸鹤》,并范唱歌曲。
4.师播放课件《放纸鹤》,师生共同演唱歌曲。
(歌曲演唱要注意的地方有:1.歌词的咬字吐字要清晰。
2.四度大跳的音高演唱要准确。
3.提醒学生在演唱相同歌词时,其旋律音高是不同的。
4.注意段落反复记号的运用。
)
演唱歌曲的位置稍靠前,音色要清脆、悦耳。
分组合作,表现歌曲《放纸鹤》。
熟唱歌曲后,再演唱几首以前学过的歌曲唱名,请学生比较歌
曲的结束音有什么不同?
5.教材与绘画结合。
教师播放歌曲《放纸鹤》做背景音乐。
请学生根据对《放纸鹤》
歌词的理解,发挥想象力,画一幅图画。
三、拓展。
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祖国环境,怎样爱护大自然,怎样防止我们生存的地球被污染,请学生分组讨论,然后一起总结
四、总结
五、下课
板书设计:
X X X X
(ta ta ta ta)
教学反思:
与绘画相结合的教学,我认为是一种较好的学习方法,特别是低年段的儿童,如果再增加文字的理解(中高年段),就能体会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