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四《逻辑和语文学习》(课堂PPT)
- 格式:ppt
- 大小:2.77 MB
- 文档页数:92
逻辑与语文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梳理探究”第一课时预习课文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概念、命题、推理和逻辑规律的一般知识,培养准确表达的语言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一、将学生分成五组:概念组、命题(判断)组、推理组、规律组、综合评判组。
1、前四组先试做四项子练习,然后再看逻辑理论。
2、前四级划出有关逻辑知识点,再做课文思考练习。
3、综合评判组四项子练习全做。
4、课外延伸练习一。
二、全体学生全面学习逻辑理论,四项子练习同步完成,教师相机点拨1、概念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的本质属性和分布范围的思维形式。
属性包括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
所谓本质属性,是决定该对象之所以成为该对象并区别于其他对象的属性;所谓非本质属性,是对该对象不具有决定意义的属性。
概念有内涵和外延。
内涵是概念对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反映;外延是概念对思维对象分布范围的反映。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两个逻辑特征,二者是相互依存的。
概念的外延之间的关系有以下五种关系(图示):①全同关系。
②包含关系。
③交叉关系。
④矛盾关系。
⑤反对关系。
2、命题命题,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语言形式,是断定或陈述事物情况的思维单位。
语句“人是动物”(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就表达了一个命题。
命题是通过语句来反映事物情况的思维形式,只有陈述句和疑问句中的反问句才表达命题。
性质命题是简单命题的一种,它是断定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一般逻辑书上都称之为直言命题。
性质命题由主项、谓项、联项和量项组成。
主项是表示命题对象的概念;谓项是表示命题对象所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概念;联项是联系主、谓项的概念,也称之为命题的“质”;量项是表示命题对象数量的概念,也称之为命题的“量”。
如:这个(量项)铜器(主项)不是(联项)酒壶(谓项)。
复合命题,是包含了其他命题的一种命题,一般说,它是由若干个(至少一个)简单命题通过一定的逻辑联结词组合而成的。
⑴、联言命题及其推理。
《逻辑与语文学习》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逻辑的一般知识。
培育学生思想的周密性,培育学生正确、严实、清楚地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辨析看法和运用推理的一般方法,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感情、态度、价值观目标:培育学生独立思虑、深入研究的习惯,锻炼学生的思辩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课内容本教课方案的内容是必修 4“梳理研究”部分“逻辑与语文学习”,主假如指引学生掌握看法、命题、推理和逻辑规律的一般知识,培育正确表达的语言能力。
学好这一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质量。
要点与难点组织学生展开研究式学习,梳理感性资料,掌握看法、命题、推理和逻辑规律的一般知识是教课要点。
把自觉形成的思想习惯转变为自觉的符合逻辑的思想方式是教课难点。
教课过程一、课前预习阶段(明确任务)1、通读本课内容,划出相关逻辑的知识点。
思虑课后练习。
2、收集各学科学过的看法或定义。
3、认识逻辑推理规律。
二、讲堂分组研究(把学生疏为小组,由学生和教师一同议论确立深入研究的课题要点)1、看法、命题、推理和逻辑规律的一般知识。
2、运用逻辑知识解决语文学习中碰到的疑难问题。
三、新课导入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残暴的国王,统治着一个奇异的国家。
这个残暴的国王公布了一条奇异的法律,全部以前线抓回来的俘虏都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你来这里做什么?假如答的是实话,就得用火烧死,假如回答的是谎话,就得绞死。
看起来,任何俘虏都难逃噩运。
有一天前线送来了一个俘虏,执法官依据老例问他:你来这里干什么?聪慧的俘虏回答:我来这里是为了被绞死。
听了俘虏的回答,执法官立时傻了眼,不知道怎样是好。
由于假如真的绞死这个俘虏,那么这个俘虏说的是实话,而说了实话是要被烧死的。
但是假如把此人烧死,那他答的就是谎话,而说谎话的是要被绞死的。
执法官不好办理,只能上报国王判决。
国王绞尽脑汁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方法,最后只能把这个俘虏放了。
这个聪慧的俘虏利用实话谎话,绞死烧死之间的逻辑推理关系,救了自己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