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非营利组织概述(王智慧)
- 格式:ppt
- 大小:1.22 MB
- 文档页数:5
非营利组织简介非营利组织(Non-Profit Organization,简称NPO),是指以追求公益为目标,但不以盈利为首要目的的组织形式。
它们通过自愿组织、自愿捐助和自愿服务等方式,从事社会公益事业,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本文将介绍非营利组织的定义、性质、作用及其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1. 定义与性质非营利组织是一种法人实体,旨在通过各种合法的手段和途径,为社会公共利益而奉献。
这些组织通常是由志愿者和捐助者组成,他们的活动范围广泛,包括教育、环保、医疗、扶贫、人权等各个领域。
性质上,非营利组织与商业组织相比,追求的是社会影响力和公共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盈利。
这使得他们的活动往往更加高度关注社会责任和公共利益,注重满足社会弱势群体的需求,提供公共服务,弥补政府的不足。
2. 非营利组织的作用(1)填补社会需求的空白:非营利组织能够灵活应对社会变革和时代需求,迅速提供针对性的服务。
他们通常能在政府无法满足的领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填补公共领域的空白,满足民众的需求。
(2)促进社会发展:非营利组织通过创新的项目和方法,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和社会发展的进步。
他们不受企业盈利的约束,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公益价值。
(3)社会参与与民主发展:非营利组织鼓励公众参与和社会动员,促进民主发展。
他们提供公正的平台和机制,推动社会治理的多元化和民主化。
(4)倡导社会改革:非营利组织能够发出声音,促使政府和社会关注一些被忽视的问题,并推动社会改革。
他们通过舆论引导、研究报告、政策倡导等方式,提出解决方案,引起社会的共鸣。
3. 非营利组织的重要地位非营利组织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地位:(1)社会服务供给者:非营利组织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提供公共服务,弥补政府的不足。
他们通过专业人士和志愿者的努力,满足社会弱势群体的需求,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发展。
(2)社会观念引领者:非营利组织通常致力于推动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的进步,引领公众的社会观念和行为。
非营利组织概述1.1非营利组织的概念和内容非营利组织是指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它的目标通常是支持或处理个人关心或者公众关注的议题或事件。
非营利组织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包括艺术、慈善、教育、政治、宗教、学术、环保等等。
非营利组织的运作并不是为了产生利益,这一点通常被视为这类组织的主要特性。
然而,某些专家认为将非营利组织和企业区分开来的最主要差异是:非营利组织受到法律或道德约束,不能将盈余分配给拥有者或股东。
非营利组织有时亦称为第三部门(thethirdsector),与政府部门(第一部门)和企业界的私部门(第二部门),形成三种影响社会的主要力量。
非营利组织还是必须产生收益,以提供其活动的资金。
但是,其收入和支出都是受到限制的。
非营利组织因此往往由公、私部门捐赠来获得经费,而且经常是免税的状态。
私人对非营利组织的捐款有时还可以扣税。
慈善团体是非营利组织的一种,而非政府组织(NGO)也可能同时是非营利组织。
非营利组织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称谓。
非营利组织是美国广泛采用的概念,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将其定义为:“符合以下特征的实体:①该实体从捐赠者处获得大量的资源,但捐赠者并不因此而要求得到同等或成比例的资金回报;②该实体经营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取利润;③该实体不存在营利组织中的所有者权益问题”。
FASB对非营利组织描述的特征①和③基本上说的是非营利组织的“志愿性”和“公益性”,当然特征①中的捐赠者绝大多数是民间个人和机构,因此FASB 描述的非营利组织也具“民间性”特征,特征②说的即是“非营利性”。
在中国,非营利组织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在正式文件中基本没有出现过。
在研究非营利组织会计时,不少人常常谈到事业单位。
从经营目的来说,中国的事业单位应属于非营利组织的范畴,但其具有国有属性,且多是由财政拨款的。
因此,不宜将事业单位与非营利组织混为一谈。
征求意见稿规范的主要是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会计核算问题,其指出民间非营利组织应符合以下条件:①不以营利为目的;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因为出资而拥有非营利组织的所有权,收支结余不得向出资者分配;③非营利组织一旦进行清算,清算后的剩余财产应按规定继续用于社会公益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