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
- 格式:pptx
- 大小:1.83 MB
- 文档页数:35
弗洛伊德的三大理论:
一、精神分域理论:
①意识是人格的最表层部分,它由人能随意想到、清楚觉察到的主观经验所构成:逻辑性、时空规定性和现实性;
②前意识:位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由那些虽不能即刻回想起来,但经过努力就可以进入意识领域的主观经验所组成:检查功能,不许那些使人产生焦虑的创伤性经验、不良情感以及为社会道德所不容的原始欲望和本能冲动进入意识领域;
③无意识:不曾在意识中出现的心理活动和曾是意识的但已受压抑的心理活动,主要是原始的冲动和各种本能、通过种族遗传得到的人类早期经验以及个人遗忘了的童年时期经验和创伤性经验、不合伦理的各种欲望和情感;
二、人格结构理论:
①本我与无意识:最有力、能量中心利比多;生本能、性本能与死本能;自我遵循快乐原则;
②自我:派生与本我,最理智和符合现实的部分;帮助本我根据现实可能性来满足;
③超我:最文明、最有道德的部分;按照道德原则行事;
本我要满足专横本我的欲求,要应付严酷的现实环境,还要遵从神圣超我的规范;
三、性心理发展时期理论:
1、口腔期出生到一岁左右:前期0-8月——吸吮吞咽;
后期8月-1岁——吞咽咀嚼吞食
产生对养育者的亲密感,把自己与现实环境相分离—自我
2、肛门期两岁至三岁左右:前期——排泄—解除内部压力—快感体验;后期——保
持—痛与性刺激—引起关注
3、性蕾期四岁至五岁之间:恋母恋父性别认同本我与自我冲突激烈
4、潜伏期六岁到12岁左右:学习、活动、性本能受到抑制、种族系统天赋
5、生殖期青春期:青春期开始,异性恋;性快感由口腔、肛门逐渐转移到性器官上;
6、成熟期青春期以后:心理结构平衡不需要多少心理能量来压抑自己的本我冲动;恋亲情结已经完全或几乎完全消除;。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引言概述:弗洛伊德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他提出了许多关于人格发展的理论,深刻影响了心理学领域。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主要包括了个人发展的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对个体的人格形成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一、口腔期(出生至1岁)1.1 原始的满足需求:弗洛伊德认为,在口腔期,婴儿主要通过吮吸来获得满足,这是他们最基本的需求之一。
1.2 儿童的依赖:在口腔期,婴儿对母亲或主要照顾者的依赖非常强烈,他们需要得到充分的关爱和照顾。
1.3 口腔期的心理问题:如果在口腔期得不到足够的满足,可能会导致个体在后续的发展中出现口腔相关的心理问题,如暴食或吸烟等。
二、肛门期(1-3岁)2.1 控制欲望的阶段:在肛门期,儿童开始学会控制排泄,这也是他们第一次体验到自我控制和自我满足的过程。
2.2 父母的教育方式:父母在这个阶段的教育方式对儿童的人格发展至关重要,他们需要在教育中平衡约束和自由。
2.3 肛门期的心理问题:如果在肛门期受到严格的约束或过度的自由,可能导致个体在后续的发展中出现控制欲望相关的心理问题,如强迫症或反叛等。
三、阴茎期(3-6岁)3.1 性别认同的阶段:在阴茎期,儿童开始对自己的性别产生认同感,这也是性别角色形成的关键时期。
3.2 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环境对儿童在阴茎期的性别认同和性别角色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3 阴茎期的心理问题:如果在阴茎期受到性别认同方面的困惑或否定,可能导致个体在后续的发展中出现性别认同相关的心理问题,如性别焦虑或性别认同障碍等。
四、潜意识期(6-12岁)4.1 自我意识的形成:在潜意识期,儿童开始形成自我意识,意识到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4.2 学习社会规范: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学习社会规范和道德价值观,这对他们的人格发展至关重要。
4.3 潜意识期的心理问题:如果在潜意识期受到严厉的批评或缺乏自我意识的培养,可能导致个体在后续的发展中出现自我认同相关的心理问题,如自卑感或自我认同困惑等。
弗洛伊德十种自我防御机制弗洛伊德提出了许多自我防御机制的理论,这些机制是人们在面对不同压力和焦虑时普遍使用的心理防御方式。
以下是弗洛伊德十种自我防御机制的详细解读。
1. 否认(denial):这是最原始的自我防御机制之一,个体拒绝接受现实的存在。
当人们面对令他们感到不安或无法接受的事实时,他们可能否认或忽视这个事实,以避免焦虑和痛苦。
2. 重复(repression):这是另一种常见的自我防御机制,个体将令他们不舒服或不适宜的记忆或想法压抑到潜意识中。
这种机制能暂时减轻焦虑和压力,但也可能导致压抑的情绪和冲突在心理上蓄积了很长时间。
3. 投射(projection):这是一种将自己的不愉快情绪或不适感转嫁给他人的机制。
个体将自己内在的无意识欲望、冲突或恐惧感项目到别人身上,以减轻自己的焦虑和不适。
投射也可能导致人际关系问题和冲突。
4. 合理化(rationalization):个体用合理的解释或借口来掩盖自己的真实动机或行为,以减轻内疚感或羞耻感。
这种机制可以保护个体自尊心,但也可能导致自欺欺人或对现实负责的逃避。
5. 反向(reaction formation):这是一种将令人不安的欲望或冲突转化为相反的行为或情感的机制。
当个体无法接受自己的真实欲望或情感时,他们会采取与之相反的态度、情感或行为来掩饰真实的冲突感。
6. 退隐(withdrawal):这是一种通过逃避现实或退缩来应对压力和焦虑的机制。
个体可能转向幻想、沉迷于幼稚或消极的行为,以逃避现实的困境和冲突。
9. 固着(fixation):这种机制发生在个体在一些发展阶段上停滞不前,无法顺利转移到下一个阶段的情况下。
固定在一些特定的发展阶段上可能是为了满足内心的需求或回避冲突,但也可能导致成长和健康发展上的问题。
10. 离散(displacement):这是一种将情绪或冲突从一个对象或目标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目标上的机制。
个体可能因为一些原因无法面对真正的问题或情感,而将这些情感转移到其他无辜的对象上。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生平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年——1939年),最有影响而有才智的学术开创者之一,精神分析的奠基人。
美国社会学家P.里夫曾说过:“心理人”已取代政治人、宗教人或经济人而成为主导20世纪的自我形象,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弗洛伊德的远见卓识和他留下的几乎无穷尽的智慧遗产。
1856年5月6日,弗洛伊德出生于奥地利帝国摩拉维亚弗赖贝格(今捷克共和国普日博尔)。
父亲雅科布是犹太毛皮商人。
他在和弗洛伊德的母亲阿玛利·内桑森结婚前,曾结过一次婚。
弗洛伊德诞生时,其父40岁,似乎是一个不亲近人而自居权威的人物,而母亲则给他较多的抚育和感情。
弗洛伊德虽然有两个异母哥哥,但他和比他大一岁的侄子约翰的关系似乎更为密切,两人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既是亲密的朋友又是互相痛恨的对手这样的两歧模式,在弗洛伊德的后期著作中时常再现这种模式。
1859年,由于经济原因,弗洛伊德全家迁到莱比锡。
一年后又到维也纳。
到纳粹并吞奥地利为止,弗洛伊德在此居住78年。
弗洛伊德不喜欢这个帝国城市,部分是由于市民们经常反对犹太人。
尽管如此,精神分析在一些重要方面反映了它由之产生的这个都市的文化和政治背景。
例如,在哈布斯堡帝国,弗洛伊德的父辈常常是有自由倾向的理性主义者,他们所遭受的权力衰落可能促使弗洛伊德后来产生精神内部父亲权威易受伤害的感触。
他对女孩们被诱奸这个主题的兴趣,同样也可追溯到维也纳入对妇女性生活的态度。
1873年,弗洛伊德毕业于文科中学,在一次大学文章朗诵会上,他听到歌德论自然一文,可能因此受到鼓舞而转以医学为职业。
在维也纳大学,他和当时有名的生理学家之一布吕克一起工作过。
1882年,弗洛伊德进入维也纳总医院,作为临床助教,受到精神病学家T.梅纳特及内科教授H.诺特纳格尔的教导。
1885年,弗洛伊德完成了他对脑髓的重要研究,被任命为神经病学讲师。
这时他对可卡因的药理作用发生兴趣,对此研究了数年。
弗洛伊德的理论知识总结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1856.05.06-1939.09.23),出生于奥地利摩拉维亚的弗莱堡市,毕业于维也纳大学,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著有《性学三论》、《梦的释义》、《图腾与禁忌》、《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精神分析引论》、《精神分析引论新编》弗洛伊德的理论可分为两个时期,早期理论一般指他在1920年以前的精神分析理论。
主要包括:①意识和无意识。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可分为 3 个部分:意识、潜意识和无意识。
意识指个人目前意识到的一切。
潜意识指虽非目前意识到的但可以通过回忆而变为意识内容的一切。
无意识则指被压抑而不能通过回忆再召唤到意识中的一切;这通常是不为社会规范所容的欲望。
②压抑和抵抗。
人的某些本能欲望常常是不被社会风俗、习惯、道德、法律等所容的。
因此,欲望与规范就产生激烈的斗争,往往是欲望迁就规范受到压抑。
由于压抑的无意识欲望不能闯进意识域里来,患者难以联想起自己的隐私这种现象,弗氏称为抵抗或抗拒。
③泛性论。
一个人从出生到衰老,一切行为动机,都有性的色彩,都受性本能冲动的支配。
神经症的产生,就是由于性本能冲动受到压抑而得不到满足的结果。
精神分析理论指出,在性的后面有一种潜力,这种潜力常驱使人去追求快感。
这种潜力被叫做里比多,又称性力。
里比多的发展分为: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以及生殖期等。
④快乐原则和现实原则。
人的行为受本能的支配,但同时又要受现实的限制。
因此,人的心理也就有两种系统,每种系统各受特殊的原则支配。
第一种系统受快乐原则的支配,形成于婴儿期;第二种系统除受快乐原则支配以外,还受现实原则支配,形成于婴儿期以后。
1920年以后,弗洛伊德对他的理论开始作了一些比较大的修正。
形成了他的后期理论。
主要包括:①生存本能和死亡本能。
弗洛伊德认为性本能和自我本能虽然各有不同的目的,但最后都是指向生命的生长和增进。
弗洛伊德1856年5月6日,弗洛伊德出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摩拉维亚省是小城弗莱堡,也就是今天捷克斯洛伐克的一个小镇。
犹太人。
父亲雅各布•弗洛伊德是以经营羊毛和棉布为生的商人,母亲阿玛利亚生有八个孩子,弗洛伊德是长子,他有两个弟弟,五个妹妹。
幼年家境较好。
1860年,雅各布一家迁至维也纳,(弗洛伊德开始了他几乎长达80年的维也纳生活,直到他临去世的前一年逃避纳粹迫害匆匆离开维也纳前往英国逃难为止.)家境拮据,在一处贫民区安家。
1865年,弗洛伊德九岁,提前一年以有一点成绩考进所在区的斯佩尔中学,一度醉心于人文学科。
17岁中学毕业他最终选择了医学。
弗洛伊德曾在不同的场合几次诉说他并不喜好医学:“不论是彼时,还是此后,我从未对医生这一职业产生过什么特别的兴趣。
”1873年,17岁的弗洛伊德进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开始他的学医生涯。
大学的开头几年,由于在各学科间的游荡和注意力的不时转移,使他比别人迟三年,直到1881年25岁才毕业。
1882年4月的一天弗洛伊德偶遇一位美丽的犹太姑娘玛莎·伯奈斯。
玛莎1861年出生于一个富裕的犹太世家,有良好的教养。
两人相识两个月便定下了秦晋之好。
1883年6月,玛莎举家搬迁至汉堡附近的万自兹贝克居住。
弗洛伊德与玛莎开始了三年的分离生活。
在三年间弗洛伊德写了900多封情书。
他在信中写道:“别忘了,‘美貌'只能驻留几年,而我们将共度终生。
一旦青春的的娇美流逝,则修饰容貌的便惟有善良、理解之美,而这正是你的长处。
”1886年9月14日,两人结婚,弗洛伊德30岁。
1886年4月25日,弗洛伊德的私人诊所开业,主要诊治以癔病患者为主的精神神经症患者。
1895年出版的与布罗伊尔合著《癔病研究》,为精神分析学说的开山之作,但它的销售却惨不忍睹。
这本书初印800册,历时13年尚未售完,仅卖出600余册。
买者不多,批者不少。
自它出版之日起,它在维也纳和德国都遭到严厉的批评和抵制。
弗洛伊德的简介弗洛伊德是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为世界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创立精神分析学说。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弗洛伊德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弗洛伊德的简介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1856.05.06-1939.09.23),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出生于奥地利摩拉维亚的弗莱堡市的一个犹太家庭,因口腔癌逝于伦敦。
父亲是一位心地善良、助人为乐但资本微薄的犹太商人。
父亲的这些性格,对弗洛伊德有很大的影响,弗洛伊德出生时,他已41岁。
母亲是父亲的第二个妻子,当时才21岁,他是同母所生8个兄弟姐妹中的长兄,而他还有两个异母的哥哥。
弗洛伊德对母亲很孝顺。
他在著作中提到他母亲时说,他的自信以及对事业的乐观态度,在很大程度上是来自母亲的影响。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著有《性学三论》、《梦的释义》、《图腾与禁忌》、《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精神分析引论》、《精神分析引论新编》等。
弗洛伊德怎么死的弗洛伊德怎么死的,弗洛伊德死于口腔癌。
弗洛伊德在晚年的时候患上了口腔癌,在1939年的时候,弗洛伊德在英国伦敦去世。
口腔癌成为了弗洛伊德的致命杀手。
弗洛伊德虽然接受了治疗,但是并没有治好。
弗洛伊德的死与他的习惯有关。
弗洛伊德喜欢抽雪茄烟,并且每天的吸烟数量很大。
按照他的说法,雪茄可以让他更加冷静地思考。
但是过量吸食雪茄使得他患上了口腔癌。
口腔癌这种病无法根治,只能控制病情恶化。
但是弗洛伊德在患病期间依然吸食雪茄烟,使得他的病症加剧。
弗洛伊德怎么死的这个问题也要涉及到纳粹德国。
弗洛伊德是奥地利的犹太人。
纳粹德国合并奥地利后,在奥地利迫害犹太人,并且公开烧毁了弗洛伊德的许多著作。
纳粹政府还杀害了弗洛伊德的四个妹妹。
当时的弗洛伊德在英国伦敦,他听到这个消息后,心情非常悲痛,这使得他的病症加剧,病情恶化,接着去世了。
弗洛伊德怎么死的?弗洛伊德的死是其不良习惯造成的。
佛罗伊德的故事
弗洛伊德是一位伟大的奥地利医生,他的思想对今天的心理学研究以及临床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至于他被称为“现代心理学之父”。
弗洛伊德出生于1856年,他曾就读于维也纳大学,在医学领域获得学士学位。
他一开始主要从事生理学,发表了大量研究论文,尤其关心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但后来,他转向心理学研究,以帮助那些长期痛苦不堪的病人。
他提出了许多关于人类心理活动的概念,并确定了催眠疗法,从而成就了治疗历史上最重要的创新。
当弗洛伊德决定研究心理学时,他对人们的心理活动用积极的态度,认为人的行为是有可能改变的,而不是由无可改变的生理因素决定的,而且他认为病人可以用会话来探究自己潜在的心理冲突,而这些冲突可能是病人过去没有充分解决的经历。
他的创新以及研究的高科技治疗方式,极大的帮助了其他的同行,他们也受到他的思想、理论和经验的启发,把他的理论和思想引入其他的治疗中。
他的思想、理论,以及研究想法,仍然定义着我们当今的心理治疗,被普遍理解和广泛应用。
尽管已经去世多年,弗洛伊德仍然是一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心理学家,他的理论给每一位心理学家所出于帮助寻求心理健康的人。
当今,许多难以治疗的精神疾病仍然受到他的共鸣,他的创新成就提醒着人们心的苦难也能被治愈,他的作品将永远留存于历史。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5.6-1939.9.23),犹太人,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及精神分析学家。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他认为被压抑的欲望绝大部分是属于性的,性的扰乱是精神病的根本原因。
著有《性学三论》、《梦的释义》、《图腾与禁忌》、《日常生活精神病理学》、《精神分析引论》、《精神分析引论新编》等。
本我
主要作品
迷墙
英文名称:The Wall
专辑歌手:PinkFloyd平克佛洛依德乐队
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专辑介绍:
每一个时代都有传奇,平克佛洛依德乐队(PinkFloyd)的传奇则是永恒不朽的,PinkFloyd开启摇滚乐的视觉与听觉革命,摇滚史上最具实验概念、最完美录音技术呈现的流行音乐结构,至今仍深深影响各类型领域的音乐人,无论在唱腔诠释与意境铺陈都富戏剧张力,精致体现出旋律的震撼。
曲目所表达的意境在神秘怪异中透出天真和醇厚、富于天才的幻想。
它以对现实生活不安、狂乱、恐惧和无尽的幻想构成了一个恢宏而极富内涵的音乐空间。
创造出前所未有的视听享受!。
弗洛伊德生平及其心理学基本介绍弗洛伊德生平及其心理学基本介绍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是奥地利的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现代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理论和观点对心理学、精神病学以及文化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章节一、早年经历弗洛伊德出生于1856年5月6日,原籍捷克弗里德兰市(Freiberg)的弗洛伊德家族。
他在维也纳长大,在那里接受了基本的教育。
他曾在那里上大学并取得医学学位。
章节二、职业生涯和贡献2.1 精神病学研究弗洛伊德在维也纳大学精神病学系担任教职,并在此期间开始了他的精神分析研究。
他通过与病人的谈话和自由联想,揭示了潜意识在人类行为和心理疾病中的作用。
2.2 精神分析学在精神分析学方面,弗洛伊德提出了一系列核心理论,包括潜意识、性欲动力、防御机制和人格结构等。
他的理论对后来的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产生了深远影响,并成为今天精神分析学派的重要基石。
2.3 网络管理者自焚事件1939年,面对纳粹德国的威胁,弗洛伊德选择了逃亡,并在逃亡途中自焚身亡。
他以这种方式表达了对纳粹迫害下的绝望和抗议。
章节三、心理学基本概念3.1 潜意识弗洛伊德认为,大部分个体的心理活动是在潜意识中进行的,而非意识活动。
潜意识是个体不易察觉和控制的心理过程的总和,包括各种欲望、冲突和压抑的内容。
3.2 性欲动力弗洛伊德将性欲动力视为人类行为和心理疾病的一个重要驱动力。
他认为人类的欲望和冲动主要来自于性方面,并以此解释了许多行为和心理问题。
3.3 防御机制防御机制是潜意识中的心理过程,旨在保护个体免受焦虑和心理压力的影响。
弗洛伊德提出了许多防御机制的概念,如压抑、回退、投射等。
3.4 人格结构弗洛伊德将人格分为三个组成部分: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
本我代表着本能和冲动,自我代表着现实世界的要求和规范,超我代表着道德和理性。
附件:弗洛伊德重要著作列表1:《梦的解析》2:《性学三论》3:《精神分析引论》4:《小孩百科》法律名词及注释:1:纳粹德国:指纳粹党在德国掌权期间的政权。
【名人故事】弗洛伊德的爱情故事弗洛伊德,现代心理学之父,是一位备受尊敬的名人。
而他的爱情故事,同样是一个传奇。
弗洛伊德的感情生活,不仅塑造了他个人的情感轨迹,也对他的学术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弗洛伊德的爱情故事起源于他和玛莎的相遇。
玛莎是弗洛伊德的表妹,他们两人从小就相互了解,相互接触。
在当时的社会风气下,这种近亲结婚并不罕见,弗洛伊德也毫不犹豫地向玛莎求婚。
于是,他们在青年时期就结为了伉俪。
弗洛伊德的婚姻并不幸福。
他和玛莎的感情在婚后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美满和融洽。
弗洛伊德在婚后曾经对朋友透露:“我和玛莎的婚姻并不如我所愿。
”他甚至曾向心理学家朋友弗洛姆倾诉,称自己和玛莎的婚姻已经失去了情感。
弗洛伊德的痛苦感情生活最终导致他的婚姻走向破裂。
在婚后的日子里,他和玛莎的矛盾激化,最终导致他们分道扬镳。
玛莎选择了离开弗洛伊德,两人最终离婚。
对于这段失败的婚姻,弗洛伊德也曾经在日记中写道:“婚姻是我最大的失败。
”弗洛伊德的爱情故事并不止于此。
在婚姻破裂之后,他又遇到了里特嘉。
很快,他们就坠入了爱河。
里特嘉对弗洛伊德的学术事业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也成为了他心灵上的伴侣。
他们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扶持和鼓励。
在里特嘉的影响下,弗洛伊德的学术思想得到了更加广阔的发展。
他也在日记中写道:“我很庆幸我与里特嘉的相遇,她给了我新生。
”弗洛伊德和里特嘉的爱情故事也给了他新的动力。
他在没有成功的婚姻之后,重新感受到了爱情的力量。
他开始以更加宽广的心胸面对自己的感情生活,也开始更加深刻地思考爱情的本质。
里特嘉的陪伴让他变得更加乐观,也使他的学术研究更加充实和深刻。
弗洛伊德的爱情故事无疑是一段传奇。
他的感情经历对他个人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无论是他和玛莎的失败婚姻,还是他和里特嘉的甜蜜相伴,都成为了他学术思想发展的重要支撑。
他在爱情的沉浮中,不断审视着自己的感情生活,并从中获取更多的生活智慧和学术创造。
弗洛伊德的爱情故事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学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