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逆合成分析法
- 格式:ppt
- 大小:6.28 MB
- 文档页数:99
有机合成化学逆合成分析法Retrosynthesis in Organic Chemistry第一节切断与逆合成分析法理想的合成:用简单的、安全的、环境友好的、资源有效的操作,快速、定量的把价廉、易得的起始原料转化为天然或设计的目标分子。
合理的路线设计:逆合成分析法适当的实验技术有机合成,首要的任务都是设计合成路线。
合成路线的设计是合成工作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任何一条合成路线,只要能合成出所需产物,应该说都是合理的。
但是同样被认为是合理的路线之间,却有着有效程度大小的差别。
例如,1915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Willstatter在1896年设计了一条颠茄酮的合成路线,经历21步:OH 2NOHNOHNa/C2H5OHNH21)CH3I2)AgOHN(CH3)21)CH3I2)AgOH Br2quinoline1)2)1)HBr2)(CH3)2NH(CH3)2NNaC2H5OH(CH3)2NBr21)2)1)Br22)(CH3)2NHN(CH3)2BrBr1)NaOH,2)HCl+这条合成路线虽然每一步反应的产率都在80%以上,但是,由于步骤太多,路线太长,总的收率只有0.75%。
21年后,R.Robinsen 于1917年设计成第二条合成路线既合理又简单,仅用三步,总收率高达90%。
合成的关键是巧用Mannich 反应:N(CH 3)2NCH 3NCH 3OCl -130 C MeCl1)HBr 2)NaOH 3)CrO 3R.Robinsen的方法CHO CHOCH2COO-CCH2COO-ONH2CH3pH=5++NCH3COO-O COO-NCH3COOHOCOOHNCH3OH+90%由此可见,首先必须要有一个好的思维路线,才能设计出一条好的合成路线。
Retrosynthesis AnalysisE. J. CoreyABC Dintermediates starting materialtarget moleculeintermediatesDCBAstarting materialtarget moleculeSynthesis of methyl methacrylateO +HCN( NaCN + H2SO4 )dilutedCNOHOOCH3OHH2SO4+ NH4HSO4OOOOHOOHOHOOHOHOOOHHCHO + CH 3CHBrCOOCH 3CN O+HCNCH 3CHBrCOOHSynthesis of 1,5-diphenylpentan-3-olMgBr+OOHTHFBrHBrH2SO41) Mg, ether2) HCO2Et3) H2OOHOHMgBr+H OEtOBrOHMgBr+OOMe NHMe OMeO OAcOMeMe OH HO抗癌抗生素FR901464(1)abO MeAcO OHAN 3MeOMeMe IBMeOMeOTES TMSMeMe OTES B21O TMSH B22OOTESOHICOHOTESOTESC1C21HOTES OOTES C22逆合成分析:在有机合成中,通过分析目标分子原子或基团间的连接方式,在能够较为容易的重新键合的恰当地方“切断”原子间的键连,从而产生较为简单的分子片断。
逆合成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逆合成分析法(inverse gas chromatography)是一种测定物质表面特性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气相色谱仪将某种极性气体(称为探针气体)引入到固体或液体样品表面,测定探针气体与样品表面相互作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从而推断样品表面的化学组成、分子结构、极性、酸碱性、表面能等特性参数。
具体来说,逆合成分析法通常采用静态方法或动态方法。
静态方法是将已知量的某种探针气体置于封闭的装置中,在不同温度下等待一定时间(通常为数小时以上),然后利用气相色谱仪测定装置中残余探针气体的浓度,从而推断样品表面与探针气体的吸附量和相互作用能力。
动态方法是将某种探针气体连续地通过样品表面,在不同的流量和温度条件下,测定探针气体进出样品表面的速率和浓度,从而计算出样品表面的表面积、吸附活性、表面扩散系数、分子吸附热等参数。
逆合成分析法的优点是可以在室温下测定固体表面性质,对样品量要求低,测定结果具有可重复性和准确性;缺点是需要对探针气体的选择和修饰进行较为严格的控制,且在分子量较大、结构复杂或极性小的样品上测定结果可能受到很大影响。
逆合成分析
逆合成分析( Reverse Synthesis Analysis)是一种用于改进、优化已有设计的结构分析方法。
它可以将复杂的系统划分为若干相互独立的子系统,并对每个子系统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改进系统性能的方案。
逆合成分析的步骤如下:
1. 鉴定系统功能:首先要确定系统的功能,根据系统的功能确定被分解的子系统。
2. 分解子系统:将系统分解为一系列相互独立的子系统,每个子系统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彼此之间没有相互依赖关系。
3. 分析子系统:对子系统进行详细的分析,找出每个子系统的优缺点,以及应采取的改进措施。
4. 改进子系统:根据分析结果,对子系统进行改进,使其性能达到最优。
5. 综合子系统:将改进后的各个子系统综合起来,形成一个新的系统,从而达到优化整个系统性能的目的。
试剂与仪器水杨酸、乙酸酐为分析纯,NaHSO4为化学纯试剂,三氯化铁,无水乙醇。
分析天平,冷凝管,25mL 双颈瓶,HJ-6型磁力搅拌电热套,温度计,减压抽滤装置。
1.2 实验方法按一定比例将水杨酸、乙酸酐、硫酸氢钠投入双颈瓶中,固定好冷凝管和温度计,接入冷凝水,开启磁力搅拌器,水浴回流一定时间,回收催化剂硫酸氢钠。
充分自然冷却,加入一定量蒸馏水,转移至冰水浴,充分析晶,抽滤,冷水洗涤2~3次,得水杨酸粗品。
三氯化铁检验后重结晶得到白色结晶产品,干燥称重,计算产率。
肖美添等[ 24] 研究了40 种不同类别( 啤酒酵母、白色念珠菌等) 的微生物, 通过紫外诱变技术筛选出一株高产R-扁桃酸的菌株啤酒酵母FD11b 。
菌株所产生的扁桃酸脱氢酶不对称还原苯乙酮酸合成了R-扁桃酸,徐承天等[ 29] 将聚L-缬氨酸修饰石墨电极用于苯甲酰甲酸不对称还原,S-扁桃酸的光学收率高达601%。
Lu 等[ 30] 将离子液体作为电极反应介质, S-扁桃酸光学收率达到91% O H O H O +S O 0N H O H H O H N O NO HH H N O 加氢氧化重排 在100 mL 三颈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冰乙酸、无水乙醇和催化剂,摇匀后测其酸值.通回流冷凝水,加热,回流并分水,分水过程保持分水器中水层液面低于有机层液面0.5 mm ,以使有机层能返回反应器中,反应充分.一定时间后,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将有机层倒回反应器中,测其酸值,用来确定酯化率[1]29.α-羟基苯乙酸在100 mL 的三颈烧瓶中依次加入5 mL 苯甲醛、10 mL 氯仿、TEBAC 0.68 g ,安装搅拌器、恒压滴液漏斗装置,调节微波功率及时间进行微波加热,当温度升至60℃时,开始滴加40%氢氧化钠溶液15 mL ,滴加完后继续在60℃反应25 min 。
停止反应后,将反应混合物倒人盛有100 mL 蒸馏水的烧杯中,使固体完全溶解,转移到分液漏斗中分去下层氯仿层,然后用乙醚萃取2次(2×15 mL ),合并乙醚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