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遗传育种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79.96 KB
- 文档页数:58
园林遗传育种学的实验教案实验一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一、试验目的学习对植物组织,细胞的固定、离析和压片方法,借以观察有丝分裂过程和染色体动态变化。
二、实验原理各种生长旺盛的植物组织,包括饱原组织、根尖、茎尖等分生组织,愈伤组织及分化的小孢子。
萌发时的花粉粒常进行有丝分裂。
经过适当的取材处理,加以固定、离析、染色、涂抹、压片方法,可以迅速地将细胞分散附着在载片和盖片之间,进行有丝分裂和染色体动态的观察。
这是遗传学上通过细胞分裂,观察研究染色体形态,结构和计数,从而进行核型分析,鉴别杂种最常用的基本方法。
三、试验用具和试剂显微镜、解剖器、载片、盖片、培养皿、量筒、皮头吸管,小滴瓶,烧杯,吸水纸,固定液,水解分离液,改良品红染液四、实验方法和步骤1、材料准备挑选饱满的大蒜去掉外面老皮及老根,置于盛水的烧杯中使其底部接触水,待长根2cm备用。
2、固定借助物理方法或化学试剂的作用,迅速透入组织和细胞,将之杀死。
并将其结构和内含物如蛋白质,脂肪,糖类以及核物质与细胞器等,在形态结构上尽可能保持生活时的完整和真实状态。
同时更易于染色,可以较清楚地显现细胞在生活时不易看清的结构。
固定时,在指管内放入卡诺氏固定液5ml,用刀片或小剪刀切取长约0.5~1cm的根尖10~20条,直接放入指管,用塞塞紧,室温下固定2~24小时。
固定液应为材料体积的15倍以上。
经固定的材料若不及时使用,可经90%酒精~80%酒精中各半小时,再加入70%酒精中保存(0~4℃冰箱可存半年)。
经常时间保存的材料进行观察前,可用固定液再处理一次效果较好。
大蒜根尖的固定时间是上午11点。
洋葱根尖固定时间:中午12:00~13:00,晚上24:00~1:00,下午16:00~17:00洋葱根尖在固定前不要离开水,否则细胞失水。
3、水解分离水解的作用是去除未固定下来的蛋白质,同时使细胞间的果胶类物质解体,细胞壁软化,细胞分散,便于观察。
方法是取材料放入小烧杯中,用蒸馏水洗2~3次,加入水解分离液2~3ml,10~15分钟后用皮头吸管吸出,加蒸馏水冲洗2-3次,存放于蒸馏水中。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教学设计介绍园林植物育种是园林科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包括使用遗传育种方法改良植物的品种、性状和形态等。
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具备基本的遗传育种方法和技能,以从事园林植物育种的实践。
教学目标1.理解园林植物遗传育种的概念、原理和基本方法;2.掌握园林植物遗传育种选育新品种的流程和方法;3.熟悉园林植物生殖系的培育和选育;4.熟悉园林植物遗传育种中的重要指标和评价方法。
教学内容1.园林植物遗传育种的概念和原理–遗传育种的定义及其应用;–遗传与品种形成的关系;–基础遗传学概念;–基础遗传学实践:遗传单元的探究。
2.遗传育种的方法和技术–选择法;–杂交法;–自交系法;–双倍体育种法;–合成品种育种法。
3.园林植物生殖系的培育和选育–园林植物生殖系的性状调查;–生殖体系选育方法;–无性繁殖技术和应用。
4.园林植物遗传育种的重要指标和评价方法–设计实验并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产量指标;–育种指标;–抗病性指标;–适应性指标。
教学方式教学采用理论授课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
理论授课包括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和学生讨论。
实践操作包括实验室实验和田间试验。
实验室实验重点培训学生使用育种工具和设备的技巧,田间试验着重训练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采用闭卷考试、课堂测试、实验报告等方式。
闭卷考试用于测试学生对园林植物遗传育种的理论方面是否掌握。
课堂测试主要测试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综合应用能力。
实验报告则主要检测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实际能力。
总结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是园艺学中重要的一门学科,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理论授课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园林植物遗传育种的基本知识、流程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育种理论素养和操作实践能力。
园艺植物遗传育种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园艺植物遗传育种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园艺植物遗传育种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3. 能够进行园艺植物遗传育种的实验设计和实施。
二、教学内容1. 园艺植物遗传育种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园艺植物遗传育种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3. 园艺植物遗传育种的实验设计和实施。
三、教学重点1. 园艺植物遗传育种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园艺植物遗传育种的实验设计和实施。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介绍园艺植物遗传育种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技术。
2. 实验指导法:指导学生进行园艺植物遗传育种实验的设计和实施。
五、教学过程1. 理论学习(1) 通过课堂讲解,介绍园艺植物遗传育种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技术。
(2) 通过示意图、实例等方式,加深学生对园艺植物遗传育种的理解。
2. 实验设计(1) 分组讨论,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和实验目的,设计园艺植物遗传育种实验的具体方案。
(2) 学生按照所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准备和材料准备。
3. 实验实施(1) 指导学生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的操作和记录。
(2) 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和数据统计,分析实验结果。
4. 实验总结(1) 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总结和讨论。
(2) 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回答学生的问题。
六、实验设备和材料1. 实验设备:显微镜、移液枪等。
2. 实验材料:园艺植物种子或幼苗、培养基、营养液等。
七、教学评价1. 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施是否准确、规范。
2. 学生对园艺植物遗传育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教学计划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是园林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涉及到对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原理、方法和技术的系统学习和掌握。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掌握园林植物遗传育种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他们成为优秀的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者和园林从业者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和要求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和素质:1. 熟练掌握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具备园林植物遗传育种的实际操作技能;3. 能够独立进行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实验设计、实施和结果分析;4. 具备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术研究和实践能力;5.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和方法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的方法和技术;3.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实验的设计和实施;4.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实验的结果分析和报告。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将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课堂讲授、实验操作、案例分析、学术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将围绕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的前沿研究和实际应用展开,引导学生探索和思考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的未来发展方向和挑战。
教学实践和评估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教学的实践环节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阶段,学生将在实验室和园林实践基地进行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的实际操作和实验设计,通过实践操作和实验结果分析,巩固和拓展他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实践的评估将通过实验报告、学术论文、学习笔记、实践操作和学术讨论等多种方式进行,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成果。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教学计划的实施将为园林专业学生提供一个系统学习和掌握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术研究和实践能力,为他们的园林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园林植物育种学教案、实验指导、练习一、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园林植物育种学是研究园林植物遗传变异、选种、育种方法和技术的科学,旨在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园林植物新品种。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园林植物育种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提高学生对园林植物育种的实践操作能力,为园林植物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二、教学内容2.1 园林植物育种的基本原理2.1.1 遗传学基础2.1.2 遗传变异与育种2.1.3 选择与改良2.2 园林植物育种方法2.2.1 传统育种方法2.2.2 现代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2.2.3 分子育种技术2.3 园林植物育种技术2.3.1 杂交育种技术2.3.2 突变育种技术2.3.3 组织培养技术三、教学安排3.1 授课方式采用课堂讲授、实验演示、学生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3.2 学时分配总共32学时,其中理论讲授20学时,实验操作12学时。
四、实验内容4.1 实验目的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园林植物育种的基本技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2 实验内容4.2.1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4.2.2 杂交育种实验4.2.3 突变育种实验五、练习题目5.1 选择题1. 下列哪种方法不属于园林植物育种方法?()A. 传统育种方法B. 现代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C. 动物育种方法2. 园林植物育种技术中,哪一项技术主要是通过诱导植物基因突变来进行育种?()A. 杂交育种技术B. 突变育种技术C. 组织培养技术5.2 简答题1. 简述园林植物育种的基本原理。
2. 列举两种园林植物育种方法及其特点。
3. 描述园林植物育种技术中组织培养技术的具体步骤。
六、教学方法6.1 讲授法通过讲解园林植物育种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使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6.2 实验演示法通过实验演示,使学生了解园林植物育种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技术要点。
6.3 学生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园林植物育种学教案、实验指导、练习一、课程简介1.1 课程定位园林植物育种学是园林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园林植物育种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践技能,为园林植物的遗传改良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园林植物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园林植物遗传变异、选择、杂交和后代鉴定的技术,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2.1 园林植物育种的基本原理2.1.1 遗传学基础2.1.2 遗传变异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2.1.3 遗传多样性与育种策略2.2 园林植物育种方法2.2.1 选择育种2.2.2 杂交育种2.2.3 突变育种2.2.4 分子育种2.3 园林植物育种实践2.3.1 园林植物种质资源调查与评价2.3.2 园林植物育种目标及策略制定2.3.3 园林植物杂交育种技术2.3.4 园林植物后代鉴定与筛选三、教学安排3.1 授课方式采用课堂讲授、实验操作、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3.2 学时分配总共48学时,其中理论讲授32学时,实验操作16学时。
四、实验内容4.1 园林植物遗传变异观察实验4.2 园林植物杂交育种实验4.3 园林植物后代鉴定与筛选实验4.4 园林植物育种案例分析五、练习题5.1 选择题A. 选择育种B. 杂交育种C. 突变育种D. 营养育种A. 叶绿体遗传B. 细胞质遗传C. 环境因素D. 染色体遗传5.2 简答题1. 简述园林植物育种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2. 比较园林植物选择育种和杂交育种的优缺点,并说明在实际应用中如何选择合适的育种方法。
3. 描述园林植物后代鉴定与筛选的主要步骤及其重要性。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6.1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紧密结合。
具体包括:课堂讲授:通过讲解园林植物育种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实践案例,使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实验操作: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技能。
园林植物遗传学教学设计前言园林植物遗传学是园林学科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科学。
通过对园林植物的遗传学研究,可以有效地选择良种、培育新品种、改良现有品种,提高园林植物的生产力和观赏价值。
因此,本文将以园林植物遗传学的相关教学设计为主题,介绍一些关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估的内容。
教学目标1.掌握植物遗传学的基本原理;2.理解遗传变异在植物品种改良中的应用;3.了解现代遗传技术在园林植物育种中的应用;4.能够进行基本的遗传实验操作,如杂交、自交、选育、鉴定等。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授植物遗传学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掌握遗传学的基本原理;2.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遗传变异在植物品种改良中的应用;3.实验操作法:通过实验操作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遗传实验操作技能和能力;4.课堂讨论法: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探讨现代遗传技术在园林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植物遗传学基础知识–染色体与基因–基因型与表现型–遗传变异与品种改良2.植物的繁殖方式–燕麦自交系法–玉米自交系法–小麦改良3.现代遗传技术在园林植物育种中的应用–分子标记技术–基因编辑技术4.实验操作环节–植物杂交–植物自交–选育新品种–鉴定育种效果教学评估1.课堂作业: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文献,了解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研究进展并提交给老师;2.随堂测试:每节课结束后进行随堂测试,考察学生对讲解内容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3.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实验操作并提交实验报告,考察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设计能力;4.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整个课程知识体系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
结语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已经对园林植物遗传学的教学设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通过对园林植物遗传学的学习和讲解,能够培养更多的园林科技人才,为我国的园林植物品种改良和园林建设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园林植物育种学教案、实验指导、练习第一章:园林植物育种学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园林植物育种学的定义、意义和基本原理。
掌握园林植物育种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理解园林植物育种学在园林事业中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园林植物育种学的定义和意义。
园林植物育种学的基本原理。
园林植物育种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园林植物育种学在园林事业中的重要性。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园林植物育种学的定义、意义和基本原理。
案例分析法:分析园林植物育种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讨论法:探讨园林植物育种学在园林事业中的重要性。
1.4 教学练习简述园林植物育种学的定义和意义。
论述园林植物育种学的基本原理。
分析园林植物育种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讨论园林植物育种学在园林事业中的重要性。
第二章:园林植物育种方法2.1 教学目标掌握园林植物育种的主要方法。
了解园林植物育种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理解园林植物育种方法的优缺点。
2.2 教学内容园林植物育种的主要方法。
园林植物育种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园林植物育种方法的优缺点。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园林植物育种的主要方法。
案例分析法:分析园林植物育种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讨论法:讨论园林植物育种方法的优缺点。
2.4 教学练习列举园林植物育种的主要方法。
论述园林植物育种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分析园林植物育种方法的优缺点。
第三章:园林植物育种技术3.1 教学目标掌握园林植物育种的主要技术。
了解园林植物育种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理解园林植物育种技术的优缺点。
3.2 教学内容园林植物育种的主要技术。
园林植物育种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园林植物育种技术的优缺点。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园林植物育种的主要技术。
案例分析法:分析园林植物育种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讨论法:讨论园林植物育种技术的优缺点。
3.4 教学练习列举园林植物育种的主要技术。
论述园林植物育种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分析园林植物育种技术的优缺点。
第四章:园林植物育种实例分析4.1 教学目标了解园林植物育种实例的基本情况。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的最新进展和应用前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从事园林植物遗传育种研究、教学、生产和管理等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概述:介绍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发展历程和前景展望。
2. 园林植物遗传基础:讲解园林植物的遗传物质、基因组结构、遗传变异和遗传规律等基本理论。
3. 园林植物育种技术:介绍园林植物育种的目标、方法、技术和实践,包括选择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
4. 园林植物种质资源:阐述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的概念、分类、评价和利用,介绍国内外重要园林植物种质资源及其特点。
5. 园林植物遗传改良:讲解园林植物遗传改良的原理、方法和实践,包括数量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等方面的知识。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教学: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2.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课程,让学生亲手操作,掌握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加科研项目、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的应用前景和社会价值。
四、课程考核与评价1. 考试评价:通过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形式,评价学生对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 作业评价:通过布置课后作业、实验报告等形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
3. 实践评价:通过科研项目、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等活动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1. 教材:《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第二版),主编:XXX,出版社:XXX。
2. 参考书目:* 《植物遗传学》(第四版),主编:XXX,出版社:XXX。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课程实验指导书园林专业杨泉女邓日烈刘晓辉编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园艺系2008 年5 月目录实验一、园林植物品种性状的描述⋯⋯⋯⋯⋯⋯⋯⋯⋯⋯⋯⋯⋯⋯⋯⋯⋯⋯⋯⋯ 2 实验二、园林植物种质资源调查⋯⋯⋯⋯⋯⋯⋯⋯⋯⋯⋯⋯⋯⋯⋯⋯⋯⋯⋯⋯⋯ 3 实验三、花粉生活力的鉴定⋯⋯⋯⋯⋯⋯⋯⋯⋯⋯⋯⋯⋯⋯⋯⋯⋯⋯⋯⋯⋯⋯⋯ 5 实验四、园林植物开花习性的观察与授粉技术⋯⋯⋯⋯⋯⋯⋯⋯⋯⋯⋯⋯⋯⋯⋯7 实验五、人工诱发植物多倍体⋯⋯⋯⋯⋯⋯⋯⋯⋯⋯⋯⋯⋯⋯⋯⋯⋯⋯⋯⋯⋯⋯9 实验六、植物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11 实验七、园林植物的组织培养⋯⋯⋯⋯⋯⋯⋯⋯⋯⋯⋯⋯⋯⋯⋯⋯⋯⋯⋯⋯⋯⋯13实验一、园林植物品种性状的描述植物表型变异类型的观察植物表型变异的研究是进行表型选择的工作基础,经过表型选择出来的类型r 一般就直接称为优良类型,这些优良类型一方面可直接供生产之需,另一方面可作为该植物种进一步改良的原始材料。
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初步掌握植物表型变异类型划分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用具手持放大镜、铅笔、绘图纸、枝剪、小刀、米尺。
三、实验材料各种树木和花卉品种。
四、实验内容(一)树木形态特征变异的观察(1)叶子形态特征的变化。
许多乔灌木树种叶子的结构和色泽存在一定的变化,并在绿化事业上广泛应用着,如园柏的针叶有刺叶和鳞叶之分;槭树和黄卢的红叶中,存在深红、淡红和黄色三种类型;李子树中还发生了保持全年树叶紫红的变异,这就是红叶李;各种杨树、柳树的叶形和叶片大小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2)果实(球果)形态特征的变异。
果实(球果)是树木重要的繁殖器官,也是划分种、品种和类型的重要的性状特征。
核桃果实按形状可划分为:尖顶、卵果、长果、圆果、方果等五种类型:按种壳光滑程度可分为光、中等光滑和有皱沟三种类型:接种壳厚度及其内壁构造(内壁褶、内壁膜、种壳)可划分为露仁、薄壳、锦仁、夹绵、夹仁、节子等六大类型。
园林植物遗传学教学设计设计目的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园林植物遗传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园林植物的基本遗传学知识和应用技能,了解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为其今后从事园林植物的研究、教学及应用提供基础知识和技能。
设计内容教学重点1.园林植物基因组结构和遗传规律的掌握;2.园林植物杂交育种的理论和实践;3.园林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4.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
教学难点1.园林植物遗传学的复杂性;2.园林植物遗传改良的实践操作难度。
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将遗传学原理及园林植物育种的基本理论传授给学生,激发其学习兴趣;2.实验操作:针对杂交育种等实践难点进行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实验技能;3.学生讨论:通过小组讨论、研讨会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
第一周教学内容:园林植物遗传学概述教学重点:园林植物遗传学的定义、历史及其发展。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第二周教学内容:园林植物基因组结构教学重点:园林植物基因组结构与功能、植物染色体结构、基因型和表型的关系。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第三周教学内容:园林植物杂交育种理论教学重点:花柱拔除法、花粉处理法、胚胎培养法、基因修饰杂交等杂交育种技术。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和实验操作第四周教学内容:园林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教学重点:基因克隆、基因转移、基因编辑、基因敲除等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和学生讨论教学内容: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教学重点:种质资源的分类、鉴定、收集、保存、利用和保护。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和学生讨论设计评价本教学设计通过理论讲授、实验操作和学生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了园林植物遗传学的基本遗传学知识和应用技能,了解了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教学,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发掘潜力,使其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为我国园林植物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铜仁学院Tong ren xue yuan
教案
课程____园林植物遗传育种____ 专业___园林技术_____________ 年级____09级_______________ 教师__吴定军__ _ 职称、学位_ _讲师__________ 部系、教研室_____生化____________
二○一0至二○一一学年度第一学期
铜仁学院教案
注:1、表中()选项内请打“*”; 2、教案按授课次数填写,每次授课均应填写一份;空格大小可根据内容自行调整;重复班授课可不另填写教案;此教案填写并打印后须教研室主任审查、签字;3、教案首页只填写一次,其他内容须按课堂教学次数填写。
铜仁学院教案
铜仁学院教案
铜仁学院教案
铜仁学院教案
铜仁学院教案
铜仁学院教案
铜仁学院教案
铜仁学院教案
铜仁学院教案
铜仁学院教案
铜仁学院教案
铜仁学院教案
铜仁学院教案
铜仁学院教案
铜仁学院教案
铜仁学院教案
铜仁学院教案
铜仁学院教案
铜仁学院教案
铜仁学院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