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 格式:ppt
- 大小:10.09 MB
- 文档页数:12
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病毒的比较特 征细 菌支 原 体立克次氏体衣 原 体
细胞结构有有有有
直径(μm)0.5-0.20.2-0.250.2-0.50.2-0.3
可见性光学显微镜光镜勉强可见光学显微镜光镜勉强可见
过滤性不能过滤能过滤不能过滤能过滤
革兰氏染色阳性或阴性阴性阴性阴性
细胞壁有坚韧的细胞壁缺与细菌相似与细菌相似
繁殖方式二均分裂二均分裂二均分裂二均分裂
培养方法人工培养基人工培养基宿主细胞宿主细胞
核酸种类DNA和RNA DNA和RNA DNA和RNA DNA和RNA
核糖体有有有有
大分子合成能力有有进行进行
产生ATP系统有有有无
增殖过程中结构的完整性保持保持保持保持
入侵方式多样直接昆虫媒介不清楚
对抗生素敏感敏感(青霉素例外)敏感敏感
对干扰素某些菌敏感不敏感有的敏感有的敏感
氧化谷氨酰胺的能力有有有无
毒的比较
病 毒
无
<0.25
电子显微镜
能过滤
无
无细胞结构
复制
宿主细胞
DNA或RNA
无
只利用宿主机器
无
失去
决定宿主细胞性质
不敏感
敏感
无。
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细菌、真菌、原虫的联系和区别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繁殖,只能在细胞中复制)支原体(原核细胞,无细胞壁,对青霉素等效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不灵活,肺炎支原体和解脲脲原体)衣原体(有细胞壁,细胞内寄生,可经过议定除菌滤器,沙眼衣原体和肺炎衣原体,包涵体,抗生素有效)立克次体(立克次体的酶系统不美满,是以不能自力糊口生涯,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滋生)细菌(有细胞器的。
可以繁殖。
分裂增生是依靠自己的细胞结构以二分裂的方式进行无性繁殖)放线菌:真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螺旋体(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原虫(单细胞原生动物、单细胞真核动物)蠕虫病毒和细菌的区别1、细菌:原核生物的一种,主要特点是没有核膜,其遗传物质分散在细胞质内一个相对固定的区域内,称为核区。
细菌的外边包裹着一层细胞壁,一般为多糖聚合而成。
细菌是单细胞生物他是有细胞器的分裂增生是依靠自己的细胞结构抗生素通常是毁坏细菌的细胞结构来杀死细菌的2、病毒:无完整细胞结构,含单一核酸(DNA或RNA)型;构造很简单,外面是一层蛋白质,称为病毒外壳。
蛋白质外壳内部包裹着病毒的遗传物质,可以是DNA,也可以是RNA。
病毒自己不能完成新陈代谢,也不能完成繁殖,需要寄生在其它细胞内完成。
病毒寄生在活细胞中,掠夺别人的营养生存,危害大,如爱滋病毒,生存在人体免疫细胞,破坏人体自身保护。
而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所以很难被抗生素杀死。
小结:细菌是单细胞生物,病毒不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细菌可以繁殖,而病毒不能繁殖,只能通过细胞复制抗生素主要作用于细菌的细胞壁,脂多糖等,病毒没有这些结构的。
只能杀灭细菌。
比方说青霉素,能破坏细菌细胞壁上的多糖,使细菌的表面暴露,失去了应有的保护作用,细菌也就不能生存了。
病毒外部是蛋白质,抗生素对它们是没有作用的。
干扰素可以干扰病毒DNA或RNA的复制,使病毒的数量不再增加,然后依靠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清除剩下的病毒。
细菌和真菌、病毒的区别细菌:是属于原核型细胞的一种单胞生物,形体微小,结构简单,无成形细胞核、也无核仁和核膜,除核蛋白体外无其他细胞器;广义的细菌即为原核生物是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拟核区(nuclear region)(或拟核)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细菌是微小的单细胞植物,在高倍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下才能够观察清楚。
1、细菌的分类(三菌四体一病毒): 细菌、真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氏体、病毒细菌的大小用μm表示,病毒的大小用nm表示细菌的形态比较简单,有球状、螺旋状、杆状三种基形态球菌的排列情况: 链球菌、双球菌、葡萄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细菌细胞基本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拟核2、细胞壁:位于细菌细胞的外围,是一层坚韧而具有一定弹性的膜状结构。
用革兰染色法染色可将细菌分为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两大类。
①革兰阳性菌的细胞壁较厚,15-18nm,其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此外还有磷壁酸,多糖,蛋白质等。
磷壁酸是革兰阳性菌特有的成分,是特异的表面抗原。
②革兰阴性菌的细胞壁较薄,10-15nm,但结构较复杂。
除含有1~2层的肽聚糖结构外,还有外膜和周质间隙。
细胞壁的功能主要是维持细胞外形和提高机械强度,保护细菌耐受低渗环境。
还具有阻挡有害物质进入菌体、维持菌体内外离子平衡、参与菌体的正常分裂等作用。
并与细胞的致病性,抗原性、对噬菌体与药物的敏感性及革兰染色特性的密切相关。
3、原生质体: 革兰阳性菌经溶菌酶和青霉素处理后,可完全除去细胞壁。
形成仅由细胞膜包住细胞质的菌体原生质球: 革兰阴性菌经溶菌酶等作用,仅能去除细胞壁内层的肽聚糖,形成仍有外膜层包裹的菌体细菌L型: 指细菌自发或经诱导剂诱导形成的遗传稳定的细胞壁缺陷菌株4、细菌的特殊结构: 荚膜、鞭毛、菌毛、芽胞、S层①荚膜:某些细菌在其生活过程中可在细胞壁的外周产生一层包围整个菌体、边界清楚的黏液样物质,称为荚膜夹膜具有保护细菌的功能,可抵抗动物体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抗体的作用,也常是营养物质的储藏和废物的排出之处②鞭毛: 多数弧菌、螺菌,许多杆菌,个别球菌的菌体表面长出的一至数十根弯曲的丝状物,称为鞭毛。
是细菌是运动器官,其显微结构由基体、鞭毛钩和鞭毛丝三个部分构成③菌毛:大多数革兰阴性菌,少数革兰阳性菌的菌体上生长的一种比鞭毛短的毛发状细丝,称为菌毛④芽胞:某些革兰阳性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可在菌体内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形的休眠体,称为芽胞。
第十四~十五章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一、单5选11.关于支原体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无细胞壁 B.能通过滤菌器 C.多形态性D。
有独特生活周期 E。
胞膜中胆固醇含量高2.能营自主独立生活的最小微生物是:A。
细菌 B。
支原体 C.衣原体D.立克次体E.病毒3。
常用于螺旋体染色的方法是:A。
革兰染色 B。
抗酸染色 C.瑞氏染色D.镀银染色 E。
吉姆萨染色4。
钩端螺旋体的传播方式是:A。
空气飞沫 B。
皮肤伤口感染 C。
接触疫水D.犬咬伤 E。
性接触5.Korthof培养基用来培养:A。
梅毒螺旋体 B。
钩端螺旋体 C。
立克次体D。
衣原体 E.支原体6.关于梅毒,下述哪项是错误的:A。
病原体是螺旋体 B.梅毒螺旋体的抵抗力强C。
可通过性接触或通过垂直传播 D。
人是唯一传染源E.治疗不及时易成慢性7.衣原体与病毒的相同点是:A。
有DNA和RNA两种核酸 B.严格细胞内寄生C。
以二分撕裂法增殖,有独特发育周期 D.有核糖体E。
对抗生素敏敏感8.下列微生物中,能形成包涵体的是:A.钩端螺旋体B.解脲脲原体C.肺炎支原体D。
放线菌 E。
沙眼衣原体9.衣原体与细菌的不同点是:A。
有细胞壁,可用革兰染色法染色 B。
有核糖体C。
对多种抗生素敏感 D.有独特的发育周期E。
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10。
支原体与细菌的主要区别是:A。
能分枝繁殖 B.无细胞壁C.以DNA为遗传物质D.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繁殖E.可在细胞培养中生长繁殖11。
无细胞壁的微生物是:A。
嗜肺军团菌 B.肺炎衣原体 C。
肺炎支原体 D.梅毒螺旋体 E。
衣氏放线菌12。
支原体与L型性状不同的是:A.细胞多形性B.可通过滤菌器C.对低渗透压敏感 D。
菌落呈"荷包蛋”样 E。
无返祖现象13。
能在无生命的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A.病毒 B。
衣原体 C.立克次体D。
支原体 E。
螺旋体14。
以下细菌中能引发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的病原体是:A.肺炎链球菌B.肺炎支原体 C。
第二十一章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一、名词解释l、支原体2、溶脲脲原体3、冷凝集试验4、立克次体5、外斐反应6、衣原体7、原体8、始体9、螺旋体10、莱姆病ll、显微镜凝集试验12、FTA—ABS 试验二、填空题-l、支原体缺乏——结构,故在形态上呈——。
用——治疗无效。
2、支原体的细胞膜由——结构组成。
中层为——成分。
3、支原体在含有——的培养基上可形成——样菌落。
4、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传播,引起——疾患。
5、溶脲脲原体主要引起——,还可以通过——感染胎儿。
6、普氏立克次体以——为媒介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引起——。
7、莫氏立克次体的天然贮存宿主是——,以——为媒介传染给人,引起———。
8、斑疹伤寒根据病原、传播媒介及流行病学特征可分为——和——。
9、恙虫病的传播媒介是——,患者血清可与变形杆菌——株发生凝集反应。
10、立克次体的致病物质主要有——和——。
ll、培养立克次体的方法有——、——和动物接种。
12、流行性斑疹伤寒的病原体是——,患者血清可与变形杆菌——发生凝集反应。
13、外斐反应是以——作为抗原,与患者血清进行凝集反应,用以辅助诊断——病。
14、沙眼衣原体所致人类疾病主要有——、——、——和——。
15、能引起人类疾病的衣原体有——、——和——。
16、经鸟传播致病的衣原体是——。
17、分离培养衣原体常用——,还可用——和——。
18、衣原体在宿主细胞内有独特的发育周期,存在两种形态:——和——。
具有传染性的是——,无传染性的繁殖体是——。
19、对人有致病性的三个螺旋体属是——、——和——。
20、螺旋体活体镜检常用——,标本染色常用——染色法。
2l、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分型的依据是——,分群的依据是——。
22、钩体病的主要传染源和贮存宿主是——和——。
23、钩体病后,机体产生的免疫以——为主。
24、引起梅毒的螺旋体属于——属,引起莱姆病的螺旋体属于——属。
25、梅毒的梅毒疹是临床——期梅毒的表现,硬下疳是临床——期梅毒的表现。
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知识点一、螺旋体1.概念1)⼀类细长、柔软、弯曲呈螺旋状、利用细胞壁和细胞膜间的轴丝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物2)基本结构与细菌相似,有细胞壁、原始核质,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对抗生素等药物敏感2.螺旋体的科和属3.钩端螺旋体1)钩端螺旋体属⼀属钩端螺旋体科,简称钩体。
2)常⼀的有问号钩端螺旋体、双曲钩端螺旋体、亚历⼀⼀钩端螺旋体及其他13个新种。
3)代表菌种为问号钩端螺旋体4)形态结构a)螺旋盘绕细致⼀规则,形似细⼀珍珠排列的细链。
⼀端或两端呈钩状。
b)电镜下钩端螺旋体为圆柱状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鞘膜、胞壁和浆膜。
鞘膜由脂多糖和蛋⼀质组成。
胞壁与浆膜之间有⼀根由两条轴丝扭成的中轴,位于菌体⼀侧。
钩端螺旋体是以整个圆柱形菌体缠绕中轴而成c)运动活泼,常呈C、S或8字型d)Fontana镀银染色法背景为淡棕色,钩端螺旋体染成棕褐色e)其胞壁成分与革兰阴性杆菌相似,革兰染色为阴性5)培养&抵抗力a)营养要求复杂,常用Korthof培养基b)适宜生长温度28~30°Cc)人工培养基生长缓慢,液体培养基中呈半透明云雾状生长。
d)水或湿土中可存活数周至数月。
e)对干燥、热、日光直射的抵抗力较弱,56 °C10min或60°C1min死亡6)抗原a)与分型有关的抗原存在于螺旋体表⼀的表⼀抗原(P抗原),为蛋⼀质多糖的复合物,具有型特异性,是钩端螺旋体分型的依据。
b)存在于螺旋体内部的内部抗原(S抗原),是类脂多糖复合物,具有属特异性,为钩端螺旋体分群的依据7)致病性a)致病物质●类似细菌内毒素与外毒素、内毒素样物质(ELS)或脂多糖样物质(LLS)●溶血素细胞毒性因子(CTF)●细胞致病作用(CPE)物质b)疾病后可获得抗同型钩体的持久免疫力,细胞免疫为主c)人兽共患:传播途径经破损⼀肤或粘膜进⼀d)进⼀⼀液⼀量繁殖,引起钩体败⼀症,随后钩体侵⼀肝、脾、肾、肺、⼀、淋巴结和中枢神经系统等组织器官,引起相关脏器和组织的损害和体征e)临床上常⼀流感伤寒型、⼀疸出⼀型、肺出⼀型。
原核生物名词解释原核生物是指细胞中没有线粒体,只有核糖体和内质网等细胞器的微生物。
其中包括细菌、蓝细菌、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螺旋体、立克次氏体等等。
原核微生物大多数都是细菌,仅少数例外,例如:疟原虫,和草履虫。
但原核生物也不完全都是细菌,例如:蓝藻、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它们被称为蓝细菌。
还有一些原核生物与细菌之间有亲缘关系,例如:球菌和螺旋体。
原核生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依靠现成有机物生活,其遗传物质是一个环状DNA分子。
原核生物包括细菌和蓝藻两类主要的原核微生物。
细菌是最简单的原核生物,蓝藻是最简单的原核生物,细菌可以根据其DNA和蛋白质形态上的差异将其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种;而蓝藻则可以根据是否具有叶绿素和有无细胞壁将其分为蓝细菌和念珠藻两种。
蓝藻和细菌同属于原核微生物。
细菌和蓝藻对于环境的适应性很强,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形式之一。
蓝藻和细菌在生理特性上非常接近,所以通常把它们统称为原核微生物。
原核微生物包括原生动物和无细胞核的细菌。
后者又包括蓝藻门和原蓝藻门。
原核微生物细胞中没有线粒体和高尔基体,有核糖体和多种核糖核酸( DNA)。
原核生物是单细胞的微生物。
也就是说,每一个细胞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既不需要中间宿主,也不会与人或动物共用相同的细胞器官。
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线粒体和高尔基体,有核糖体和多种核糖核酸( DNA)。
此外,没有染色体,核膜不与细胞质膜融合,故而没有核膜孔,原核细胞具有极性,细胞一般只有一个极性方向。
由于这种特殊的结构,所以原核生物比真核生物更加容易发生基因突变。
某些病毒的复制没有起始点和终止点,其基因组是连续的。
这种基因组也被叫做是环状DNA分子。
因为原核生物是以二分裂方式进行增殖的,所以某些病毒可以在细胞中十分稳定地存在几个月甚至几年。
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线粒体和高尔基体,有核糖体和多种核糖核酸( DNA)。
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线粒体和高尔基体,有核糖体和多种核糖核酸( DNA)。
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它们同属于G—、代谢能力差,主要营细胞内寄生的小型原核生物。
三者寄生性逐渐增强。
它们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类原核生物。
1.支原体是一类无细胞壁、介于独立生活和细胞内寄生生活间的最小型原核生物。
许多种类是人和动物致病菌,如牛胸膜肺炎症等。
植物支原体称为“类支原体”或“植原体”。
特点是①很小,直径150~300nm,光镜下勉强能看到。
②细胞膜含甾醇比其他原核生物膜更坚韧。
③因无细胞壁,呈G—,形态易变,对渗透压敏感,对抑制细胞壁合成的青霉素不敏感。
④菌落小,直径0.1~1.0mm,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呈“油煎蛋”形。
⑤以二分裂和出芽等方式繁殖。
⑥能在含血清、酵母膏和甾醇等营养丰富的基质上生长。
⑦多数以糖做能源,能在有氧或无氧下产能代谢。
⑧对抑制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如四环素、红霉素等)和破坏含甾醇的细胞膜结构的抗生素(如两性霉素、制霉菌素等)很敏感。
2.立克次氏体1909年美国医生H.T.Ricketts(1871~1910)首次发现落基山斑疹伤寒的独特病原体并被夺去生命,故名。
立克次氏体是一类专性寄生于真核细胞内的G—原核生物。
它与支原体区别在于有细胞壁、不能独立生活,与衣原体区别在于细胞较大、无滤过性和存在不完整产能代谢系统。
是人类斑疹伤寒、恙虫热和Q热等严重传染病的病原体。
3.衣原体是一类在真核细胞内营专性能量寄生的小型G—原核生物。
曾长期被误为是“大型病毒”。
直至1956年我国著名微生物学家汤飞凡等从沙眼中首次分离到病原体后才证实它是一种独特的原核生物。
特点是:①有细胞构造。
②细胞内同时含有RNA和DNA两种核酸。
③有细胞壁,但缺肽聚糖。
④有核糖体。
⑤缺乏产生能量酶系,有“能量寄生物”之称。
⑥以二分裂方式繁殖。
⑦对抑制细菌的抗生素和药物敏感。
⑧只能用鸡胚卵黄囊膜、小白鼠腹腔等活体培养。
具感染力的细胞称为原体,呈小球状,直径小于0.4μm,细胞厚壁。
致密,不运动,不生长,抗干旱,有传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