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克次氏体及衣原体
- 格式:ppt
- 大小:1.23 MB
- 文档页数:15
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病毒的比较特 征细 菌支 原 体立克次氏体衣 原 体
细胞结构有有有有
直径(μm)0.5-0.20.2-0.250.2-0.50.2-0.3
可见性光学显微镜光镜勉强可见光学显微镜光镜勉强可见
过滤性不能过滤能过滤不能过滤能过滤
革兰氏染色阳性或阴性阴性阴性阴性
细胞壁有坚韧的细胞壁缺与细菌相似与细菌相似
繁殖方式二均分裂二均分裂二均分裂二均分裂
培养方法人工培养基人工培养基宿主细胞宿主细胞
核酸种类DNA和RNA DNA和RNA DNA和RNA DNA和RNA
核糖体有有有有
大分子合成能力有有进行进行
产生ATP系统有有有无
增殖过程中结构的完整性保持保持保持保持
入侵方式多样直接昆虫媒介不清楚
对抗生素敏感敏感(青霉素例外)敏感敏感
对干扰素某些菌敏感不敏感有的敏感有的敏感
氧化谷氨酰胺的能力有有有无
毒的比较
病 毒
无
<0.25
电子显微镜
能过滤
无
无细胞结构
复制
宿主细胞
DNA或RNA
无
只利用宿主机器
无
失去
决定宿主细胞性质
不敏感
敏感
无。
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细菌、真菌、原虫的联系和区别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繁殖,只能在细胞中复制)支原体(原核细胞,无细胞壁,对青霉素等效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不灵活,肺炎支原体和解脲脲原体)衣原体(有细胞壁,细胞内寄生,可经过议定除菌滤器,沙眼衣原体和肺炎衣原体,包涵体,抗生素有效)立克次体(立克次体的酶系统不美满,是以不能自力糊口生涯,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滋生)细菌(有细胞器的。
可以繁殖。
分裂增生是依靠自己的细胞结构以二分裂的方式进行无性繁殖)放线菌:真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螺旋体(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原虫(单细胞原生动物、单细胞真核动物)蠕虫病毒和细菌的区别1、细菌:原核生物的一种,主要特点是没有核膜,其遗传物质分散在细胞质内一个相对固定的区域内,称为核区。
细菌的外边包裹着一层细胞壁,一般为多糖聚合而成。
细菌是单细胞生物他是有细胞器的分裂增生是依靠自己的细胞结构抗生素通常是毁坏细菌的细胞结构来杀死细菌的2、病毒:无完整细胞结构,含单一核酸(DNA或RNA)型;构造很简单,外面是一层蛋白质,称为病毒外壳。
蛋白质外壳内部包裹着病毒的遗传物质,可以是DNA,也可以是RNA。
病毒自己不能完成新陈代谢,也不能完成繁殖,需要寄生在其它细胞内完成。
病毒寄生在活细胞中,掠夺别人的营养生存,危害大,如爱滋病毒,生存在人体免疫细胞,破坏人体自身保护。
而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所以很难被抗生素杀死。
小结:细菌是单细胞生物,病毒不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细菌可以繁殖,而病毒不能繁殖,只能通过细胞复制抗生素主要作用于细菌的细胞壁,脂多糖等,病毒没有这些结构的。
只能杀灭细菌。
比方说青霉素,能破坏细菌细胞壁上的多糖,使细菌的表面暴露,失去了应有的保护作用,细菌也就不能生存了。
病毒外部是蛋白质,抗生素对它们是没有作用的。
干扰素可以干扰病毒DNA或RNA的复制,使病毒的数量不再增加,然后依靠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清除剩下的病毒。
细菌和真菌、病毒的区别细菌:是属于原核型细胞的一种单胞生物,形体微小,结构简单,无成形细胞核、也无核仁和核膜,除核蛋白体外无其他细胞器;广义的细菌即为原核生物是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拟核区(nuclear region)(或拟核)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细菌是微小的单细胞植物,在高倍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下才能够观察清楚。
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知识点一、螺旋体1.概念1)⼀类细长、柔软、弯曲呈螺旋状、利用细胞壁和细胞膜间的轴丝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物2)基本结构与细菌相似,有细胞壁、原始核质,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对抗生素等药物敏感2.螺旋体的科和属3.钩端螺旋体1)钩端螺旋体属⼀属钩端螺旋体科,简称钩体。
2)常⼀的有问号钩端螺旋体、双曲钩端螺旋体、亚历⼀⼀钩端螺旋体及其他13个新种。
3)代表菌种为问号钩端螺旋体4)形态结构a)螺旋盘绕细致⼀规则,形似细⼀珍珠排列的细链。
⼀端或两端呈钩状。
b)电镜下钩端螺旋体为圆柱状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鞘膜、胞壁和浆膜。
鞘膜由脂多糖和蛋⼀质组成。
胞壁与浆膜之间有⼀根由两条轴丝扭成的中轴,位于菌体⼀侧。
钩端螺旋体是以整个圆柱形菌体缠绕中轴而成c)运动活泼,常呈C、S或8字型d)Fontana镀银染色法背景为淡棕色,钩端螺旋体染成棕褐色e)其胞壁成分与革兰阴性杆菌相似,革兰染色为阴性5)培养&抵抗力a)营养要求复杂,常用Korthof培养基b)适宜生长温度28~30°Cc)人工培养基生长缓慢,液体培养基中呈半透明云雾状生长。
d)水或湿土中可存活数周至数月。
e)对干燥、热、日光直射的抵抗力较弱,56 °C10min或60°C1min死亡6)抗原a)与分型有关的抗原存在于螺旋体表⼀的表⼀抗原(P抗原),为蛋⼀质多糖的复合物,具有型特异性,是钩端螺旋体分型的依据。
b)存在于螺旋体内部的内部抗原(S抗原),是类脂多糖复合物,具有属特异性,为钩端螺旋体分群的依据7)致病性a)致病物质●类似细菌内毒素与外毒素、内毒素样物质(ELS)或脂多糖样物质(LLS)●溶血素细胞毒性因子(CTF)●细胞致病作用(CPE)物质b)疾病后可获得抗同型钩体的持久免疫力,细胞免疫为主c)人兽共患:传播途径经破损⼀肤或粘膜进⼀d)进⼀⼀液⼀量繁殖,引起钩体败⼀症,随后钩体侵⼀肝、脾、肾、肺、⼀、淋巴结和中枢神经系统等组织器官,引起相关脏器和组织的损害和体征e)临床上常⼀流感伤寒型、⼀疸出⼀型、肺出⼀型。
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它们同属于G—、代谢能力差,主要营细胞内寄生的小型原核生物。
三者寄生性逐渐增强。
它们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类原核生物。
1.支原体是一类无细胞壁、介于独立生活和细胞内寄生生活间的最小型原核生物。
许多种类是人和动物致病菌,如牛胸膜肺炎症等。
植物支原体称为“类支原体”或“植原体”。
特点是①很小,直径150~300nm,光镜下勉强能看到。
②细胞膜含甾醇比其他原核生物膜更坚韧。
③因无细胞壁,呈G—,形态易变,对渗透压敏感,对抑制细胞壁合成的青霉素不敏感。
④菌落小,直径0.1~1.0mm,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呈“油煎蛋”形。
⑤以二分裂和出芽等方式繁殖。
⑥能在含血清、酵母膏和甾醇等营养丰富的基质上生长。
⑦多数以糖做能源,能在有氧或无氧下产能代谢。
⑧对抑制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如四环素、红霉素等)和破坏含甾醇的细胞膜结构的抗生素(如两性霉素、制霉菌素等)很敏感。
2.立克次氏体1909年美国医生H.T.Ricketts(1871~1910)首次发现落基山斑疹伤寒的独特病原体并被夺去生命,故名。
立克次氏体是一类专性寄生于真核细胞内的G—原核生物。
它与支原体区别在于有细胞壁、不能独立生活,与衣原体区别在于细胞较大、无滤过性和存在不完整产能代谢系统。
是人类斑疹伤寒、恙虫热和Q热等严重传染病的病原体。
3.衣原体是一类在真核细胞内营专性能量寄生的小型G—原核生物。
曾长期被误为是“大型病毒”。
直至1956年我国著名微生物学家汤飞凡等从沙眼中首次分离到病原体后才证实它是一种独特的原核生物。
特点是:①有细胞构造。
②细胞内同时含有RNA和DNA两种核酸。
③有细胞壁,但缺肽聚糖。
④有核糖体。
⑤缺乏产生能量酶系,有“能量寄生物”之称。
⑥以二分裂方式繁殖。
⑦对抑制细菌的抗生素和药物敏感。
⑧只能用鸡胚卵黄囊膜、小白鼠腹腔等活体培养。
具感染力的细胞称为原体,呈小球状,直径小于0.4μm,细胞厚壁。
致密,不运动,不生长,抗干旱,有传染性。
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支原体H.T.Ricketts1909年,首次发现洛杉矶斑疹伤寒的病原体,并因研究此病而牺牲,1916年人们以他的名字命名这类病原体作为纪念。
立克次氏体是大小介于病毒与一般细菌之间,在许多方面类似普通细菌,是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物。
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二版)把立克次氏体归为α-变形杆菌纲。
1)细胞形态为球状、杆状、丝状,革兰氏阴性菌,没有鞭毛,不能运动;2)细胞大小介于病毒和普通细菌之间,一般不能通过细菌过滤器;一般个体球状体:0.2-0.5 μm;杆状体:0.3-0.5 x 0.3-2 μm;3)是脊椎动物,一般是哺乳动物的活细胞专性寄生物,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引起人和动物的各种疾病,如斑疹伤寒,战壕热和Q热病;4)具有转主寄生的特点,其原始宿主为吸血节肢动物,如虱、蜱、螨等;主要以节肢动物(虱、蜱、螨等)为媒介,寄生在它们的消化道表皮细胞中,然后通过节肢动物叮咬和排泄物传播给人和其他动物。
是一种能通过细菌过滤器、G-、不运动,一般为球状,仅能在脊椎动物细胞质内繁殖并致病、具特殊生长周期的原核微生物。
其特点:1.衣原体在形态、构造、大小、染色等方面都与立克次氏体相似,寄生于脊椎动物的细胞内,离开寄主细胞就不能繁殖。
2.不经过节肢动物,而是在脊椎动物间直接传染,引起疾病。
如沙眼衣原体、淋病肉芽肿衣原体等;在动物体内还可引起肺炎、多发性关节炎、胎盘炎、肠炎等疾病。
二、衣原体(Chlamydia)3.在宿主细胞内生长繁殖具有独特的生活周期,即由细小、细胞壁坚韧的具传染性的原体,变成较大的胞壁薄的非传染型始体,然后再形成致密的具传染性的原体。
原体(elementory body):具有感染力的细胞经空气传播,一旦遇合适的新宿主,就可通过吞噬作用进入细胞,在其中生长,转化成始体(initial body)or 网状体(reticulate body):无感染力的细胞①原体攻击宿主细胞②原体借吞噬侵入⑥细胞裂解后释放原体⑤始体转变成原体④始体繁殖③原体转变成始体三、支原体(Mycoplasma)支原体又称类菌质体,是一类无细胞壁、介于细菌和立克次氏体之间的G-原核微生物,是已知的能独立生活的最小生物,多数为致病菌。
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卜晓心,男,25岁,因腹股沟和阴茎根部红肿,一个月后就医。
检查:尿道口红,有稀薄液体,尿时刺痛,前列腺液细菌培养无菌生长,溶脲脲原体检测阳性。
病人无不良性行为史,喜去澡堂泡浴。
支原体(Mycoplasma)A trabsnussuib electronmicrograph of coccoidmycoplasma cells(×9500)withsingle trilaminar cellmembranes and no cell walls.一类没有细胞壁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溶脲脲原体的多形态(х33500)在形态上呈多形性,且可通过除菌滤器。
Scanning electronmicrograph ofMycoplasma pneumoniae(×6200). Cells like thesethat naturally lack a cellwall exhibit extremepleomorphism.由于支原体能形成有分支的长丝,故今称之为支原体。
形态特点(1)无细胞壁。
抗青霉素等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的攻击。
(2)最外层为细胞膜:膜中脂质来维持渗透压的稳定性,含有胆固醇。
作用于胆固醇的物质能引起支原体细胞膜破坏而死亡。
(两性霉素、毛地黄苷)(3)二分裂繁殖为主,也可见出芽、分枝等方式。
培养特征●无需高渗。
●除无胆甾原体外,培养基中必须加入10-20%人或动物血清。
●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微生物。
Colonies of Mycoplasma withcharacteristic “fried-egg”appearance.在琼脂含量较少的固体培养基上孵育2-3天后出现荷包蛋样菌落。
可在鸡胚绒毛尿囊膜上或细胞培养中生长。
不一定引起细胞病变抵抗力●对渗透压敏感。
●比细菌敏感,容易被清洁剂和消毒剂灭活,但对醋酸铊、结晶紫的抵抗力大于细菌。
●对干扰蛋白质合成的药物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