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 第四节 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
- 格式:ppt
- 大小:1.21 MB
- 文档页数:9
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知识点一、螺旋体1.概念1)⼀类细长、柔软、弯曲呈螺旋状、利用细胞壁和细胞膜间的轴丝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物2)基本结构与细菌相似,有细胞壁、原始核质,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对抗生素等药物敏感2.螺旋体的科和属3.钩端螺旋体1)钩端螺旋体属⼀属钩端螺旋体科,简称钩体。
2)常⼀的有问号钩端螺旋体、双曲钩端螺旋体、亚历⼀⼀钩端螺旋体及其他13个新种。
3)代表菌种为问号钩端螺旋体4)形态结构a)螺旋盘绕细致⼀规则,形似细⼀珍珠排列的细链。
⼀端或两端呈钩状。
b)电镜下钩端螺旋体为圆柱状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鞘膜、胞壁和浆膜。
鞘膜由脂多糖和蛋⼀质组成。
胞壁与浆膜之间有⼀根由两条轴丝扭成的中轴,位于菌体⼀侧。
钩端螺旋体是以整个圆柱形菌体缠绕中轴而成c)运动活泼,常呈C、S或8字型d)Fontana镀银染色法背景为淡棕色,钩端螺旋体染成棕褐色e)其胞壁成分与革兰阴性杆菌相似,革兰染色为阴性5)培养&抵抗力a)营养要求复杂,常用Korthof培养基b)适宜生长温度28~30°Cc)人工培养基生长缓慢,液体培养基中呈半透明云雾状生长。
d)水或湿土中可存活数周至数月。
e)对干燥、热、日光直射的抵抗力较弱,56 °C10min或60°C1min死亡6)抗原a)与分型有关的抗原存在于螺旋体表⼀的表⼀抗原(P抗原),为蛋⼀质多糖的复合物,具有型特异性,是钩端螺旋体分型的依据。
b)存在于螺旋体内部的内部抗原(S抗原),是类脂多糖复合物,具有属特异性,为钩端螺旋体分群的依据7)致病性a)致病物质●类似细菌内毒素与外毒素、内毒素样物质(ELS)或脂多糖样物质(LLS)●溶血素细胞毒性因子(CTF)●细胞致病作用(CPE)物质b)疾病后可获得抗同型钩体的持久免疫力,细胞免疫为主c)人兽共患:传播途径经破损⼀肤或粘膜进⼀d)进⼀⼀液⼀量繁殖,引起钩体败⼀症,随后钩体侵⼀肝、脾、肾、肺、⼀、淋巴结和中枢神经系统等组织器官,引起相关脏器和组织的损害和体征e)临床上常⼀流感伤寒型、⼀疸出⼀型、肺出⼀型。
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它们同属于G—、代谢能力差,主要营细胞内寄生的小型原核生物。
三者寄生性逐渐增强。
它们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类原核生物。
1.支原体是一类无细胞壁、介于独立生活和细胞内寄生生活间的最小型原核生物。
许多种类是人和动物致病菌,如牛胸膜肺炎症等。
植物支原体称为“类支原体”或“植原体”。
特点是①很小,直径150~300nm,光镜下勉强能看到。
②细胞膜含甾醇比其他原核生物膜更坚韧。
③因无细胞壁,呈G—,形态易变,对渗透压敏感,对抑制细胞壁合成的青霉素不敏感。
④菌落小,直径0.1~1.0mm,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呈“油煎蛋”形。
⑤以二分裂和出芽等方式繁殖。
⑥能在含血清、酵母膏和甾醇等营养丰富的基质上生长。
⑦多数以糖做能源,能在有氧或无氧下产能代谢。
⑧对抑制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如四环素、红霉素等)和破坏含甾醇的细胞膜结构的抗生素(如两性霉素、制霉菌素等)很敏感。
2.立克次氏体1909年美国医生H.T.Ricketts(1871~1910)首次发现落基山斑疹伤寒的独特病原体并被夺去生命,故名。
立克次氏体是一类专性寄生于真核细胞内的G—原核生物。
它与支原体区别在于有细胞壁、不能独立生活,与衣原体区别在于细胞较大、无滤过性和存在不完整产能代谢系统。
是人类斑疹伤寒、恙虫热和Q热等严重传染病的病原体。
3.衣原体是一类在真核细胞内营专性能量寄生的小型G—原核生物。
曾长期被误为是“大型病毒”。
直至1956年我国著名微生物学家汤飞凡等从沙眼中首次分离到病原体后才证实它是一种独特的原核生物。
特点是:①有细胞构造。
②细胞内同时含有RNA和DNA两种核酸。
③有细胞壁,但缺肽聚糖。
④有核糖体。
⑤缺乏产生能量酶系,有“能量寄生物”之称。
⑥以二分裂方式繁殖。
⑦对抑制细菌的抗生素和药物敏感。
⑧只能用鸡胚卵黄囊膜、小白鼠腹腔等活体培养。
具感染力的细胞称为原体,呈小球状,直径小于0.4μm,细胞厚壁。
致密,不运动,不生长,抗干旱,有传染性。
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卜晓心,男,25岁,因腹股沟和阴茎根部红肿,一个月后就医。
检查:尿道口红,有稀薄液体,尿时刺痛,前列腺液细菌培养无菌生长,溶脲脲原体检测阳性。
病人无不良性行为史,喜去澡堂泡浴。
支原体(Mycoplasma)A trabsnussuib electronmicrograph of coccoidmycoplasma cells(×9500)withsingle trilaminar cellmembranes and no cell walls.一类没有细胞壁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溶脲脲原体的多形态(х33500)在形态上呈多形性,且可通过除菌滤器。
Scanning electronmicrograph ofMycoplasma pneumoniae(×6200). Cells like thesethat naturally lack a cellwall exhibit extremepleomorphism.由于支原体能形成有分支的长丝,故今称之为支原体。
形态特点(1)无细胞壁。
抗青霉素等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的攻击。
(2)最外层为细胞膜:膜中脂质来维持渗透压的稳定性,含有胆固醇。
作用于胆固醇的物质能引起支原体细胞膜破坏而死亡。
(两性霉素、毛地黄苷)(3)二分裂繁殖为主,也可见出芽、分枝等方式。
培养特征●无需高渗。
●除无胆甾原体外,培养基中必须加入10-20%人或动物血清。
●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微生物。
Colonies of Mycoplasma withcharacteristic “fried-egg”appearance.在琼脂含量较少的固体培养基上孵育2-3天后出现荷包蛋样菌落。
可在鸡胚绒毛尿囊膜上或细胞培养中生长。
不一定引起细胞病变抵抗力●对渗透压敏感。
●比细菌敏感,容易被清洁剂和消毒剂灭活,但对醋酸铊、结晶紫的抵抗力大于细菌。
●对干扰蛋白质合成的药物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