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焦煤基础知识资料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10.41 MB
- 文档页数:7
炼焦用煤技术知识一、煤的分类标准煤的分类是指导煤炭资源合理利用的基础,也是统计资源的依据。
煤分类标准的制定反映了我国在煤炭加工利用方面的科学技术水平。
1958年国家技术委员会推荐的煤分类标准是以华北、东北地区的煤样为依据,以煤的可燃基挥发份产率和胶质层的最大厚度为分类指标而制定的。
该标准把各种工业用途的煤从褐煤到无烟煤之间的所有煤种划分成10个大类,24个小类。
该标准使用近30年。
随着我国煤炭工业和焦化工业的发展,新煤田的发现,炼焦用煤基地的不断增加,以及原分类标准中烟煤部分大类的类别较少,烟煤与褐煤划分界限不清等原因,原分类标准已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所以从1986年起采用新的分类标准。
其中烟煤的分类如表一。
*当烟煤的粘结指数测值GR.I.小于或等于85时,用干燥无灰基挥发份Vdaf和粘结指数GR.I.来划分煤类.当粘结指数测值GR.I.大于85时,则用干燥无灰基挥发份Vdaf和胶质层最大厚度Y,或用干燥无灰基挥发份Vdaf和奥亚膨胀度b来划分煤类.**当GR.I.>85时,用Y和b并列作为分类指标,当Vdaf≤28.0时,b暂定为150%;Vdaf>28.0%时,b暂定为220%.当b值和Y值有矛盾时,以Y值为准划分煤类.分类用的煤样,如原煤灰份小于或等于10%时者,不需减灰.灰份大于10%的煤样需按GB474-83规定的煤样制备方法,用氯化锌重液减灰后再分类.新的分类标准具有以下特点:在半工业和实验室的试验基础上,对无烟煤、烟煤、褐煤进行了全面分类。
烟煤部分分为12大类。
其中新增加了贫瘦煤、1/3焦煤、1/2中粘煤和气肥煤4大类。
采用数码组合与原有牌号相结合的原则构成新的分类系统。
这种编码系统有利于国际上交流和对比。
新分类采用粘结指数为主,胶质层最大厚度或奥亚膨胀度为辅的分类指标,这样可发挥指标各自的优点。
二、单种煤的结焦特性不同牌号的煤,在单独炼焦时所得焦炭的性质是各不相同的。
为合理地选择各种配合煤的配比,必需了解单种煤的结焦性能。
(煤焦化)焦化厂炼焦工艺知识汇总(炼焦生产实用技术)目录1、炼焦工艺流程图 (4)2、炉体的结构 (4)3、装煤和出焦 (4)4、熄焦 (5)5、筛焦 (6)6、焦炉温度制度 (6)6.1 标准温度与直行温度 (6)6.2 橫排温度 (7)6.3 边火道温度 (7)6.4 蓄热室顶部温度 (8)6.5 小烟道温度 (8)6.6 炉顶空间温度 (8)6.7 焦饼中心温度 (9)7、焦炉压力制度 (9)7.1 集气管压力: (9)7.2 看火孔压力: (9)7.3 蓄热室顶部吸力: (9)7.4 分烟道吸力: (9)8、焦炭质量要求 (9)8.1焦炭水分(Mt): (10)8.2焦炭灰分(Ad): (10)8.3焦炭挥发分(Vdaf): (10)8.4焦炭的固定碳(Fc): (11)8.5焦炭的粒度: (11)8.6焦炭的机械强度: (11)8.7焦炭的物理化学性质 (12)9、高炉冶炼对焦炭质量的要求 (14)表:冶金焦炭的质量标准: (15)10、对焦炭的质量控制 (16)10.1影响冶金焦炭质量的因素 (16)10.2焦炭整粒: (19)10.3干熄焦主要技术参数与指标: (19)表:主要技术参数与指标。
(20)10.4配型煤炼焦: (22)1、炼焦工艺流程图2、炉体的结构炼焦炉由炭化室、燃烧室、蓄热室、斜道区和炉顶区组成。
炭化室是煤隔绝空气干馏的地方;燃烧室是煤气燃烧的地方,每一个燃烧室有32个火道组成;斜道区位于蓄热室与燃烧室之间,是连接两者的通道。
蓄热室位于炉体的下部,其上经斜道同燃烧室相连,其下经废气盘分别同烟道、贫煤气管道和大气相同。
蓄热室用来回收焦炉燃烧废气的热量并预热贫煤气和空气。
炉顶区是指炭化室盖顶砖以上的部位,设有装煤孔、上升管孔、看火孔、烘炉孔及拉条沟等。
3、装煤和出焦装煤要求装满、装实、装平和装匀。
装煤不满不仅影响焦炭产量,且使炉顶空间温度升高,加速粗煤气的裂解和沉积炭的形成,易造成推焦困难和堵塞上升管。
《焦煤基础知识综合性概述》一、引言焦煤,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和工业原料,在全球经济和工业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从钢铁生产到化工领域,焦煤的应用广泛而关键。
了解焦煤的基础知识,对于把握能源市场动态、推动工业发展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焦煤的基本概念、核心理论、发展历程、重要实践以及未来趋势等方面进行全面阐述与分析,为读者提供一个对焦煤的清晰、系统且深入的理解框架。
二、焦煤的基本概念(一)定义与特点焦煤,又称主焦煤,是一种中等及低挥发分的中等粘结性及强粘结性的一种烟煤。
焦煤主要用于炼焦,是生产焦炭的主要原料。
其特点包括:1. 粘结性强:能够在高温下与其他煤种混合后形成坚固的焦炭。
2. 挥发分适中:挥发分含量一般在 10% - 37%之间,保证了在炼焦过程中的稳定性。
3. 灰分和硫分较低:灰分和硫分的含量直接影响焦炭的质量,焦煤的灰分和硫分相对较低,有利于提高焦炭的品质。
(二)分类与用途1. 分类根据煤化程度和粘结性等指标,焦煤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
常见的分类方法有:(1)按煤化程度分为气煤、肥煤、焦煤和瘦煤等。
(2)按粘结性分为强粘结性焦煤、中等粘结性焦煤和弱粘结性焦煤。
2. 用途焦煤的主要用途是炼焦,生产出的焦炭广泛应用于钢铁、冶金、化工等行业。
具体用途包括:(1)钢铁生产:焦炭在高炉炼铁中作为还原剂、燃料和支撑剂,对焦炭的质量要求较高。
(2)铸造行业:用于铸造生产中的燃料和还原剂。
(3)化工行业:可以作为生产合成氨、甲醇等化工产品的原料。
三、焦煤的核心理论(一)炼焦原理炼焦是将焦煤等煤种在高温、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干馏的过程。
炼焦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煤的热分解反应,将煤中的挥发分和固定碳分离,同时使煤中的有机物发生缩聚反应,形成焦炭。
炼焦过程中,煤的温度逐渐升高,依次经历干燥、预热、热分解和焦炭形成等阶段。
(二)粘结性与结焦性1. 粘结性粘结性是指煤在干馏过程中能够粘结自身或其他煤种形成焦炭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