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不保留灌肠法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6
大量不保留灌肠法标准资料灌肠法(colonic irrigation)是指通过肛门将温水或其他液体引入结肠,以清洁结肠内积聚物质,并促进消化系统的健康。
大量不保留灌肠法是其中的一种方法,它通过持续灌注大量液体来清洁结肠。
本文将为您介绍有关大量不保留灌肠法的标准资料。
一、引言灌肠法作为一种传统的清洁结肠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和保健领域。
大量不保留灌肠法是其一种变种,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备受质疑。
然而,如果在正确的条件下进行,大量不保留灌肠法仍然可以带来一定的益处。
二、大量不保留灌肠法的原理大量不保留灌肠法是通过持续灌注大量的液体来冲洗结肠。
通常使用的液体是温水,也可以加入其他成分,如盐水、草药汤或益生菌溶液。
通过灌注大量液体,可以刺激结肠蠕动,使积聚在结肠内的废物和毒素排出体外,从而促进身体的排毒和健康。
三、大量不保留灌肠法的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准备好灌肠设备,如灌肠袋、灌肠管等。
确保设备的清洁和消毒。
2. 准备液体:准备好灌肠所需的液体,通常使用温水。
如果需要,可以加入盐水、草药汤或益生菌溶液。
3. 就位准备:找到一个舒适的位置,如躺在床上或躺垫上。
4. 灌入液体:将液体灌入灌肠袋中,确保灌肠袋的连接口紧固,以避免漏液。
5. 插入灌肠管:将灌肠管小心地插入肛门,注意不要造成任何不适或伤害。
6. 开始灌注:慢慢打开灌肠袋上的流量控制器,让液体缓慢进入结肠。
7. 持续灌注:根据个人情况和舒适度,保持灌注的时间和速度。
一般建议持续20-30分钟。
8. 排空结肠:当感到需要排空时,关闭流量控制器,将灌肠管缓慢取出。
9. 处理设备:用温水清洗灌肠设备,确保清洁和消毒,以备下次使用。
四、大量不保留灌肠法的注意事项1. 卫生环境:确保进行灌肠的环境整洁和卫生,以防止感染或交叉感染。
2. 液体选择:在进行大量不保留灌肠法时,建议选择温水或其他医生或保健专家推荐的溶液。
避免使用未经验证的草药或药物溶液。
3. 舒适感觉:在进行灌注过程中,应注意自己的舒适感受,不要强迫自己进行操作。
大量不保留灌肠灌肠法是将一定量的液体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病人清洁肠道、排便、排气或由肠道供给药物,以达到确定诊断和治疗目的的方法。
按目的分为保留灌肠和不保留灌肠。
不保留灌肠又根据灌入的液体量分为大量不保留灌肠和小量不保留灌肠。
如果为了达到清洁肠道的目的,而反复使用大量不保留灌肠,则为清洁灌肠。
大量不保留灌肠的目的:(1)解除便秘、肠胀气(2)清洁肠道。
为肠道手术、检查或分娩作准备(3)稀释并清除肠道内的有害物质,减轻中毒(4)灌入低温液体,为高热病人降温用物准备:速干手消毒液、便盆及便盆巾、医嘱本、盛有灌肠液的量杯、棉签、润滑油、一次性灌肠包、弯盘一次性灌肠包内有:灌肠器、手套、洞巾、治疗巾、卫生纸操作步骤:1.评估:携医嘱本至床旁核对及解释灌肠的目的,病人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排便情况及配合程度2.洗手、戴口罩,携用物至床旁,再次核对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关闭门窗防止受凉,拉下窗帘,围帘遮挡,保护患者隐私,拉起对侧床档,防止坠床3.移床旁椅于同侧床尾,便盆放于床尾椅上,便盆巾搭于椅背上4.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双膝屈曲,将裤子退至膝部,臀部移至床沿,暴露臀部,其余部位辈子遮盖5.洗手,检查并打开棉签袋6.再次检查灌肠包,包装完整且在有效期以内,取出手套带好→将治疗巾铺于臀下,洞巾铺于臀部,暴露肛门→弯盘移至臀部旁,卫生纸放在治疗巾上→取出灌肠器,关闭开关→将灌肠液倒入灌肠袋内并挂于输液架上,液面距肛门40~60cm→取出棉签蘸取润滑油,润滑钢管前端→排气→左手拿卫生纸分开臀部暴露肛门,右手持肛管轻轻插入直肠7~10cm,插好肛管后右手固定,左手打开开关使液体缓缓流入患者肠道内→密切观察袋内液面下降和病人的情况,如果袋内液面停止下降溶液流入受阻,多由于肛管口被小粪块阻塞,可轻轻移动肛管冲开粪块;患者有便意时,应鼓励患者深呼吸放松腹肌减轻负压→剩少量液体时,关闭开关用卫生纸包住肛管缓慢拔出,擦净肛门→取下灌肠袋放于垃圾桶统一处理,移开弯盘放于治疗车下层→取出治疗巾和洞巾放于垃圾桶,盖好被子→脱下手套,协助患者平卧穿好裤子→整理病床→拉下床档→拉开围帘、打开窗户→洗手、记录(记录内容包括灌肠的时间、灌注液的种类、量及患者的情况)→告诉患者尽量保留5~10分钟排便,将卫生纸及呼叫器放于患者方便拿取的地方→确认无其他需要后离开注意事项:(1)注意保护患者,防止受凉(2)掌握灌肠液的量、温度、浓度、流速及压力:常用0.1~0.2%的肥皂液,生理盐水。
大量不保留灌肠法【目的】1.解除便秘、肠胀气。
2.清洁肠道,为肠道手术、检查或分娩做准备。
3.减轻中毒稀释并清除肠道内的有害物质,减轻中毒。
4.降低温度灌入低温液体,为高热患者降温。
【操作前准备】1.评估患者并解释(1)评估:患者的年龄、病情、意识状态、生活自理能力、心理状况和合作程度、排便情况以及肛周皮肤、黏膜情况。
(2)解释: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大量不保留灌肠的目的、操作过程、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2.患者准备(1)了解灌肠的目的、操作过程、注意事项,并配合操作。
(2)排尿。
3. 环境准备:酌情关闭门窗,用围帘或屏风遮挡患者。
保持合适的室温和足够的照明。
4.护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5. 用物准备(1)治疗车上层:放置治疗盘。
内置:灌肠液(遵医嘱),一次性灌肠器包(包内有灌肠简、引流管、肛管一套,垫巾,肥皂冻1包,纸巾数张,手套),弯盘,水温计,医嘱执行本,手消毒液。
(2)治疗车下层:便盆,便盆巾,垃圾桶(内置一次性黄色医用垃圾袋)。
(3) 灌肠溶液:常用0.1%~0.2%的肥皂液,0.9%氯化钠溶液。
成人每次用量为500~1000ml,小儿200~500ml。
溶液温度以39~41℃为宜,降温时用28-32℃,中暑用4℃。
(4)其他:输液架。
【操作步骤】1.核对: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床号、姓名、腕带及灌肠溶液2.准备体位: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双腿屈膝,褪裤至膝部,臀部移至床沿3. 及时盖好被子,暴露臀部,消毒双手4.垫巾:检查灌肠器包并打开。
取出并将垫巾铺于病人臀下,孔巾铺在病人臀部,暴露肛门,将弯盘至于病人臀部旁边,卫生纸(纱布)放治疗巾上5.准备灌肠简:取出灌肠筒,关闭引流管上得开关,将灌肠液倒入灌肠筒内,测量温度,将灌肠筒挂于输液架上,袋内液面高于肛门40-60CM6.戴手套7.润管、排气:润滑管前端、排尽管内气体、关闭开关。
8.插管:一只手垫卫生纸分开臀部、暴露肛门、嘱患者深呼吸,另一只手将肛管轻轻插入直肠7-10m,固定肛管9.灌液:打开开关,使液休缓缓流入10.观察:灌入液体过程中,密切观察筒内液面下降速度和患者的情况。
大量不保留灌肠-护士考试辅导大量不保留灌肠操作方法是护士资格考试的常考点,现为大家搜集整理如下:大量不保留灌肠:(1)目的1)软化和清除粪便,解除便秘及肠胀气。
2)清洁肠道,为某些手术、检查或分娩作准备。
3)稀释并清除肠道内有害物质,以减轻中毒。
4)为高热病人降温。
(2)常用灌肠溶液:0.9%氯化钠溶液,0.1%~0.2%肥皂水。
(3)灌肠溶液的量及温度:成人每次用量约为500~1000ml,小儿用量约为200~500ml。
溶液温度为39~41℃,降温时温度为28~32℃,中暑病人可用4℃的0.9%氯化钠溶液。
操作方法:1)备齐用物携至病人床边,核对病人,作好解释,消除顾虑,以取得合作;协助病人排尿;必要时关闭门窗,用屏风遮挡病人。
2)协助病人取左侧卧位,以顺应肠道解剖位置,使溶液能借助重力作用顺利流入肠腔。
脱裤至膝部,双腿屈膝,臀部移至床边;将橡胶单和治疗巾或一次性尿布垫于臀下,弯盘置臀边。
对不能控制排便的病人,取仰卧位,并将便盆垫于臀下。
盖好被子。
3)挂灌肠筒于输液架上,液面距肛门40~60cm。
4)戴手套,润滑肛管前端,连接肛管与灌肠筒,排出管内气体,夹紧橡胶管。
5)左手垫手纸分开病人臀部,显露肛门,嘱病人做排便动作,使肛门括约肌放松,右手持肛管轻轻插入直肠7~10cm,固定肛管,松开止血钳,使溶液缓缓流入。
6)观察筒内液面下降情况和病人反应,如溶液流入受阻,可稍转动或挤压肛管。
若病人感觉腹胀或有便意,应适当放低灌肠筒,以减慢流速,并嘱病人张口呼吸,以放松腹部肌肉,减轻腹压。
7)当溶液将流尽时,夹住橡胶管,用卫生纸包住肛管轻轻拔出,放入弯盘内,并擦净肛门。
8)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嘱其尽可能保留5~10分钟后排便,使粪便软化。
不能下床的病人,给予便盆,将卫生纸、呼叫器放在病人易取处。
9)排便后,及时协助虚弱病人擦净肛门,取出便盆,撤去橡胶单和治疗巾,安置病人,整理床单位,开窗通风。
10)观察大便性状,必要时留取标本送验。
医院三基操作流程一大量不保留灌肠
注意事项:
1.灌肠禁忌症:急腹症、消化道出血、妊娠、严重心血管疾病。
2.正确选用灌肠液,掌握溶液的温度、浓度、量。
肝昏迷患者禁用肥皂水灌肠;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水钠潴留病人禁用生理盐水灌肠:降温用28~32℃、中暑用4℃等渗盐水灌肠,保留30min后排出,排便后30min测体温并记录。
3.插管动作轻柔,尽量少暴露病人。
4.保持一定的灌注压力和速度。
灌肠中,病人感觉腹胀或有便意,瞩病人张口呼吸并降低灌肠筒的高度或减慢灌注流速;如液面不降,可转动肛管,如出现脉速、面色苍白、出冷汗、剧烈腹痛、心,慌气急等应立即停止灌肠,给予处理。
大批不保存灌肠法1)目的: 1、排除便秘、肠胀气。
2、洁净肠道。
为肠道手术、检查或临盆做准备。
3、稀释并消除肠道内的有害物质,减少中毒。
4、灌入低温液体,为高热患者降温。
2)评估: 1、病区环境:寂静、舒坦、温度适合、合适操作。
(单人间)2、病人:肛周皮肤完满,无损坏。
3、病人一般状况,诊疗,治疗状况,灌肠目的。
4、病人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心理状态,排便自理能力,合作程度,见告灌肠相关知识。
3)用物:托盘、一次性灌肠袋、弯盘、水温计、量杯、卫生纸、一次性中单、洁净手套、输液架、白腊油纱布、卧床病人备便盆。
溶液:0.1 ﹪ -0.2 ﹪肥皂水或生理盐水 500-1000ml溶液温度为 39-41 ℃,脏器造影、摄片可用茶叶水(绿茶 10﹪ -15 ﹪,红茶 6﹪),以利于收敛肠道气体,使造影结果清楚。
4)操作步骤:1、物件准备(在治疗室内达成):洗手、戴口罩。
在量杯内配置好灌肠溶液,(水温计丈量温度)。
协用物至床旁。
2.核对床号、姓名,再次向病人解说操作目的,以获得配合。
3.封闭门窗,遮挡病人。
4.辅助病人取左边卧位:将枕头稍移向操作者侧,解开病人裤带将病人双上肢交错放于胸前(右上肢在上)再将凑近操作者侧病人下肢移至对侧肢体上一手放在病人肩上,另一手放在病人臀下,将病人翻至侧卧位(或先翻肩,再翻臀部)脱裤至膝部,双膝屈曲,臀部移至床沿,被子覆盖病人胸、背、及下肢,裸露臀部。
5.臀下垫中单,弯盘至臀边,备 4 块卫生纸放在中单上。
6.调整输液架高度(病人肛门至灌肠袋内液面高度为40-60cm),将灌肠袋挂于输液架上。
7.操作者戴手套,取肛管涂以白腊油纱布,润滑肛管前端15 cm.8.翻开调理器,排气,夹闭。
9.左手取 1 块卫生纸分开臀部裸露肛门,嘱病人张口深呼吸,右手将肛管轻轻插入直肠7-10 cm.10.左手固定肛管,右手翻开调理器,使溶液慢慢流入。
11.灌肠中注意察看病情:如病人有便意,应将灌肠袋合适降低,嘱病人做深呼吸以减少腹压。
大量不保留灌肠法(一)用物准备:治疗盘内盛:灌肠袋二套、弯盘、大,小量杯、三个碗(一个凉水碗、一个开水碗、一个空碗)、水温计、纱布两块、薄膜手套、一次性中单、便盆、输液架、屏风、皮肤消毒液、告知同意书、笔。
(二)操作流程:告知书与临时医嘱查对→携灌肠告知同意书及输液架至病人床旁,输液架放置于床尾部→查对床头卡、姓名→确认→评估腹部情况→解释目的、征得病人同意后在灌肠同意书上签字,嘱病人排尿→调节输液架高低→反回洗手、戴口罩→准备并检查用物→用小量杯将软皂液倒入大量杯中,(相应的浓度),将凉开水及开水混匀调好温度→水温计测量水温39-41℃→将配制好的灌肠液倒入量杯中,调好温度,倒入大量杯中配制成需要的量)→将配好的灌肠液放在治疗车上→备好用物并检查→擦手去口罩→推车至床旁→查对,评估环境(人少,室温适宜)→关门窗,遮挡屏风→擦手戴口罩→检查打开灌肠袋(使塑料袋完全打开),关闭调节开关→将肛管前端放入袋内,并挂在输液架上→将配制好的灌肠液倒入袋中,调节好液面与肛门的高度(40-60cm)→戴薄膜手套→查对、解释目的→松被尾→评估肛周皮肤情况→协助病人取左侧卧位,褪裤至膝部,双膝屈曲,臀部移至床边→臀下铺一次性中单→弯盘置于臀旁(弯盘小弯对患者的肛门,纱布两块拿在左手中)→盖好被子,暴露臀部→排气、关闭开关→左手持两块纱布分开两臀露出肛门→右手将灌肠管轻轻旋转插入肛门10-15cm,固定肛管→松开调节夹,调节滴速→观察患者情况及液面下降速度→待溶液将要灌完时(留有少许溶液)→关闭调节夹→左手用纱布包裹肛管前端,右手轻轻拔出肛管,并擦净肛门→脱手套与灌肠袋及肛管一并放入污物桶→撤弯盘→根据要求排体位(整理床单位、协助患者穿裤盖被)→放便盆→开门窗、撤屏风→擦手去口罩→解释→感谢患者配合→撤输液架→回处置室→终末处理→医嘱签名→观察大便量、颜色、性质→记录。
(三)目的:1、刺激肠蠕动,软化清除粪便,排除肠内积气,解除便秘、肠胀气,减轻腹胀。
大量不保留灌肠法
【目的】
⑴清除积存粪便,排除肠内积气。
⑵为手术、检查和分娩前准备。
⑶清除肠道内有害物质。
⑷降温。
【评估】
⑴病人年龄、病情、意识状态、肛门部位皮肤黏膜状况(有无肛裂、痔疮)。
⑵灌肠的目的。
⑶病人自理能力,合作、耐受程度及排便习惯。
⑷病人对灌肠的心理反应。
⑸环境的隐蔽程度。
【准备】
护士:按要求着装、洗手、戴口罩、备物、向病人解释灌肠的目的、配合方法、操作。
物品:一次性灌肠袋(或灌肠桶)一套、卫生纸、石蜡油、棉签、弯盘、一次性手套、水温计、一次性尿垫、止血钳、大、小量杯、便器(病人自备)、输液架、灌肠液。
环境:关门窗、挡屏风。
病人:取左侧卧位、臀齐床沿、脱裤至臀下。
【操作程序】
配液:根据医嘱配液(如:1%肥皂液500ml灌肠则先倒温水入量杯475ml测水温为40℃-43℃,灌肠时为39℃-41℃加20%肥皂液25ml 入温水中成1%肥皂液500ml)。
灌肠:携物至床旁→向病人解释→将配置好的溶液倒入灌肠袋中→灌肠袋挂架上→袋底与床的高度为40-60厘米→臀下铺一次性尿垫→弯盘置病人臀旁→连接肛管→戴一次性手套润滑肛管前端10-15厘米→排除管内空气→拧紧灌肠管→分开臀裂暴露肛门→嘱病人肌肉放松,同时插管7-10厘米→松开滑轮或止血钳→固定肛管→观察液体流入直肠、结肠情况,溶液流入受阻时,左右移动肛管或挤压肛管→观察并询问病人反应→灌肠毕→夹紧灌肠管→卫生纸包裹肛管,拔管→分离肛管,脱下一次性手套反折包裹肛管放入弯盘→擦净肛门。
灌肠后:病人平卧,协助穿裤→嘱病人忍耐5-10分钟→给病人便器或自解→撤一次性尿垫→整理床单位→移去屏风→开窗通风→将灌肠袋、肛管、尿垫等一次性用品放入医疗垃圾袋内,弯盘浸泡→用物归位→记录灌肠后排便情况。
【评价】
⑴病人的不适减轻或消失,感觉舒适、安全。
⑵操作顺利,病人无不良反应,达到灌肠的目的。
⑶病人了解灌肠的目的、方法,配合操作。
【注意事项】
⑴环境隐蔽,以免病人心理紧张。
尽量少暴露病人的肢体,防止受凉。
⑵掌握溶液的温度、浓度、量及灌肠时的流速、压力。
⑶伤寒病人要用低压灌肠法,灌肠袋液面距肛门30cm,溶液量300ml-500ml;为降温灌肠可用28℃-32℃水或4℃等渗盐水;为肝昏迷病人禁用肥皂水灌肠,以减少氨的产生和吸收。
⑷灌肠过程中随时注意观察病情,发现脉速、面色苍白、出冷汗、剧烈腹痛、心悸气急时应立即停止灌肠,并报告医生。
⑸对妊娠妇女,急腹症,消化道出血等病人不宜行大量不保留灌肠。
⑹插肛管时动作要轻柔,对有肛门疾病的患者更应小心,以免造成损伤。
理论问答:
1.哪些因素可影响灌肠的效果?
答:灌肠溶液的性质、温度、压力,肛管的粗细和插管的深度,病人的病情、耐受性等因素,可影响灌肠的效果。
2.灌肠时的压力多大为宜?如何调节?
答:大量不保留灌肠的压力以灌肠筒内液面与病人肛门的高度差为40-60厘米为宜,可以用提高或降低灌肠筒的高度来调节压力。
小量不保留灌肠压力应使灌流筒内液面与病人肛门的高度差﹤30厘米,调节方法同上。
保留灌肠压力要低,高度差一般不应超过30厘米,以提高或降低注洗器高度和加快或减慢注药速度来调节压力。
3.哪些病人不宜做大量不保留灌肠?
答:妊娠、急腹症、消化道出血和严重心血管疾病病人不宜行大量不保留灌肠。
4.灌肠过程中,病人诉说有便意腹胀时你如何处理?
答:有便意时嘱做深呼吸,以放松腹肌减轻腹压,同时降低灌肠筒高度,以降低压力。
5.肝昏迷病人为何禁用肥皂水灌肠?
答:对有严重肝病的病人来讲,引起肝昏迷的原因很多,其中氨中毒是诱发肝昏迷的重要因素。
肥皂水灌肠使大量碱性溶液进入肠腔,改变了肠腔酸碱环境,产生的氨失去了转化为铵的条件,氨的吸收随之增加而加重肝昏迷,因此肝昏迷病人禁用肥皂水灌肠以减少氨的产生和吸收。
6.使用便盆时应注意什么?
答:使用便盆时要注意不要用掉瓷的便盆,要轻轻放入病人的臀下,以免擦伤皮肤,在冬天时先将便盆用热水浸一下,以免病人受凉。
7.为病人灌肠时,如何安置其体位?
答:行大量和小量不保留灌肠时病人一般安置为左侧卧位,便失禁或不能侧卧的病人可采用仰卧位。
保留灌肠则应根据病人治疗目的和肠道病变部位安置体位。
如给药镇静、催眠采取左侧卧位;治疗慢性细菌性痢疾因病变多在乙状结肠和直肠,可取左侧卧位;治疗阿米巴痢疾,则取右侧卧位,因病变多在回盲部。
行保留灌肠时还应注意将其臀部垫高10厘米,以利药液保留。
8.为病人进行灌肠时应做哪些护理评估?
答:应评估⑴病人的年龄、病情、意识状态、肛门部位皮肤、粘膜状况,有无肛裂、痔疮等。
⑵灌肠目的。
⑶病人的自理能力、合作的程度、耐受力及排便习惯,有无特殊不适。
⑷环境的隐蔽程度。
⑸病人心理安全的需要。
9.高热病人需降温灌肠如何进行?
答:可用28℃-32℃等渗盐水用4℃等渗盐水灌肠,保留30分钟后再排出,排便后隔半小时再测量体温并记录。
10.如何对肠胀气的病人提供帮助?
答:肠胀气时指胃肠道内有过多的气体不能排出,引起腹胀、腹痛等不适的症状。
对于肠胀气的病人由于腹部胀痛不适常常表现烦躁、紧张、焦虑。
为了能有的放矢的为病人提供帮助,首先要了解、评估病人发生肠胀气的原因,(肠胀气多由于胃肠道功能异常、手术后麻醉药物的影响、饮食不当或因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应而引起),再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提供帮助:
⑴向病人解释发生肠胀气的原因,以缓解病人的焦虑、紧张不安的情绪。
⑵对于因饮食不当所引起的肠胀气,应设法调整饮食,如少食或暂不食豆类、糖类、奶类等产气多的食物,嘱病人少饮碳酸饮料,进食速度不要过快等。
⑶促进排气的措施。
①鼓励或协助病人活动,卧床病人常翻身、更换卧位,在病情允许
的情况下,下床活动。
②腹部给予热敷或按摩。
③必要时行肛管排气,肛管排气时注意动作轻柔,防止损伤肛门部
位皮肤、粘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