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2年食品标识规定
- 格式:ppt
- 大小:1.32 MB
- 文档页数:20
食品标签管理规范准则依据《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11将于2012年4月20日实施)中所涉及的内容要求,制定本准则。
1.食品标签(食品包装上的文字、图形、符号及一切说明物)标示类容: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和规格、生产者和(或)经销商者的名字、地址和联系方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贮存条件、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产品标准代号及其他需要标示的类容。
(食品名称同时使用拼音或外文的,则拼音或外文字号不得大于中文字号)2.各种配料应按制造或加工食品时加入量的递减顺序一一排列;3.净含量字符的大小要求如下表规定:4.包装物或容器最大表面面积(Q)计算方法a.长方体形包装物或长方形包装容器计算方法:长方体形包装物或长方形包装容器的最大一个侧面的高度(cm)乘以宽度(cm)。
b.圆柱形包装物、圆柱形包装容器或近似圆柱形包装物、近似圆柱形包装容器计算方法:包装物或包装容器的高度(cm)乘以圆周长(cm)的40%。
c.其他形状的包装物或包装容器计算方法:①包装物或包装容器的总表面积的40%.②如果包装物或包装容器有明显的主要展示版面,应以主要展示版面的面积为最大表面面积。
③包装袋等计算表面面积应除去封边所占尺寸。
瓶形或灌形包装计算表面面积时部包括肩颈、颈部、顶部和底部的凸缘。
5.单件预包装食品的规格即指净含量6. 生产者和(或)经销商者的名字、地址和联系方式①受其他单位委托加工预包装食品的,应标示委托单位和受委托单位的名称和地址;或仅标示生产者和(或)经销商者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产地(按照行政区划标注到地市级地域)②进口预包装食品应标示原产国国名或地区区名,以及在中国依法登记注册的代理商、进口商或经销商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
7.日期标示形式如下:用“2012年3月28日”举例日期中年、月、日可用空格、斜线、连字符、句点等符号分隔,或不用分隔符。
年代号一般为4为数字,小包装食品也可以标示2为数字。
月、日应标识2位数字。
食品标识管理规定
是指在食品生产、加工、销售和使用过程中,对食品进行标识的管理规定。
这些规定旨在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费者权益。
食品标识管理规定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标识的要求:规定了食品标签应包括的信息,如产品名称、成分表、营养成分、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并对这些信息的显示方式、字体大小、颜色等细节进行了规定。
2. 标签的规范:规定了食品标签的大小、形状、材质等要求,以确保标签能够清晰、稳定地附着在食品包装上。
3. 标识的真实性:要求食品标识上提供的信息必须真实、准确,不得虚假宣传,不得误导消费者。
4. 标签的批准和注册:规定了食品生产企业必须向相关部门提交标签样品并进行审批或注册,才能将其使用在产品上。
5. 标签的追溯和责任追究:要求食品生产企业应建立标签追溯体系,确保食品标签的可追溯性,并对标签不符合规定的行为和食品安全问题进行追责。
6. 标志和认证:规定了食品标签中能够使用的标志和认证,如国家认证、环保认证等,以增加食品的信任度和竞争力。
食品标识管理规定的实施,能够提高消费者对食品的认知度和知情权,帮助消费者选择安全、健康的食品,促进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第 1 页共 1 页。
卫生部公告2012年第14号――关于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蒸馏酒及其配制酒》和《发酵酒及其配制酒》的公告【法规类别】食品卫生国家标准管理【发文字号】卫生部公告2012年第14号【发布部门】卫生部(已撤销)【发布日期】2012.08.06【实施日期】2013.02.0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E0303卫生部公告(2012年第14号)关于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蒸馏酒及其配制酒》和《发酵酒及其配制酒》的公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规定,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通过,现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蒸馏酒及其配制酒》(GB2757-2012)和《发酵酒及其配制酒》(GB2758-2012)。
特此公告。
卫生部2012年8月6日附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2757-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蒸馏酒及其配制酒2012-08-06发布2013-02-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前言本标准代替GB 2757-1981《蒸馏酒及配制酒卫生标准》及第1号、第2号修改单。
本标准与GB 2757-198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修改了标准名称;--修改了氰化物的限量指标;--取消了锰的限量指标;--增加了标签标识的要求。
本标准4.2~4.4于2013年8月1日起实施。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蒸馏酒及其配制酒本标准适用于蒸馏酒及其配制酒。
2.1 蒸馏酒以粮谷、薯类、水果、乳类等为主要原料,经发酵、蒸馏、勾兑而成的饮料酒。
2.2 蒸馏酒的配制酒以蒸馏酒和(或)食用酒精为酒基,加入可食用的辅料或食品添加剂,进行调配、混合或再加工制成的,已改变了其原酒基风格的饮料酒。
3.1 原料要求应符合相应的标准和有关规定。
3.2 感官要求应符合相应产品标准的有关规定。
3.3 理化指标理化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理化指标。
食品标签标识禁止性规定汇总!食品标签标识禁止性规定汇总(一般食品)。
(一)包装设计与材质:GB 4806.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树脂GB 4806.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GB 4806.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纸和纸板材料及制品GB 968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添加剂使用标准GB 11676-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有机硅防粘涂料GBT 10004-2008 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干法复合、挤出复合QBT 1014-2010 食品包装纸GB 23350-2009 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包装用原纸、材料不得使用回收废纸、回收塑料、酚醛树脂,不得使用工业级石蜡,食品包装上油墨、颜料不得印刷在接触食品面。
《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要求食品不得过度包装。
例如:粮食初级加工品的包装空隙率不得大于10%,包装不得超过3层,除初始包装的外包装成本总和不得大于食品售价的20%。
(二)不得标示与驰名商标商品和知名商品商标、名称、包装、装潢相同或相近似的商标、名称、包装、装潢。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规定:不得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不得在不同或相同相近似商品上擅自使用驰名商标商品、知名商品特有的商标、名称、包装、装潢或者相近似的商标、名称、包装、装潢;不得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它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不得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反向假冒);不得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上,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标志作为商品名称或者商品装潢使用,误导公众;不得将“中国驰名商标”用于商品、商品包装或者容器上,或者用于广告宣传、展览以及其他商业活动中。
(三)标示内容不得模糊不清。
GB 7718-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28050-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包装、标签、标识标示内容必须清晰、醒目、持久、易于辨认和识读。
食品标识管理规定
食品标识管理规定是指为了保障食品安全,明确食品标识
的编制、使用和管理的一系列规定。
一般来说,食品标识管理规定包括以下内容:
1. 标签内容:明确标签上应包含的食品信息,如产品名称、规格、生产日期、保质期等。
2. 标签格式:规定标签的格式和规格,如标签的大小、字体、颜色等。
3. 标签语言:规定标签上的文字应使用什么语言编写,以
确保消费者能够理解。
4. 标签设计:对标签的设计要求进行规范,如不能使用虚
假或误导性的图片或文字。
5. 标签使用:明确标签应如何使用,如应粘贴在食品包装
上的位置、如何贴附、如何保证标签的完整性等。
6. 标签审核:规定食品标签的审核程序和标准,以确保标
签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7. 标签管理:明确标签的管理责任和程序,如标签的存档、使用记录、调整、更换等。
8. 违规处罚:规定对违反食品标识管理规定的行为给予的
处罚措施,如罚款、吊销许可证等。
食品标识管理规定的目的是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提供准确、清晰、真实的食品信息,防止虚假宣传和误导性标识,保
障食品安全。
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可以通过阅读标签获得
必要的信息,做出明智的选择。
同时,食品标识管理规定
也有助于企业提高自身的质量管理水平,增强食品安全保
障措施,树立企业形象,提高市场竞争力。
食品标识管理规定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食品标识管理,保障食品安全,维护食品市场秩序,依法规范食品标识行为,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食品标识应当真实、准确、明确,不得误导消费者;食品标识内容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规定。
第三条食品标识应当具备易识别、易辨认、易获取、易理解等特点,为消费者提供明确的产品信息。
第四条食品生产企业应当自觉遵守本规定,切实加强食品标识管理,保证食品标识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第二章食品标识的基本要求第五条食品标识应当包括以下基本要素:(一)食品名称;(二)食品产地;(三)生产日期或者保质期;(四)食品添加剂成分;(五)食品营养成分;(六)食品生产企业名称、地址、联系方式;(七)产品执行标准。
第六条食品标识的字体应当清晰、规范,字号应当合适,不得使消费者难以辨认或者误解。
第七条食品标识的材质应当符合食品安全要求,不得对食品产生污染或者变质。
第八条食品标识上的文字、图案、图标等应当与食品的实际情况相符,不得有虚假、夸张、误导等情形。
第三章食品标识的规范管理第九条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食品标识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健全管理措施,严格按照本规定进行食品标识的设计、印制和使用。
第十条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制定食品标识的技术要求,包括字体、材质、颜色、尺寸等,确保食品标识的质量和可读性。
第十一条食品标识应当与食品相配套,不得与其他产品混淆,不得使用与食品功能无关的附加信息。
第十二条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及时更新食品标识,确保食品标识的信息与实际产品保持一致。
第四章食品标识的监督检查第十三条监督部门应当针对食品标识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并对违法行为依法进行查处。
第十四条监督部门可以对怀疑存在食品标识不合规问题的食品进行抽样检验,确保食品标识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第十五条消费者可以通过举报、投诉等方式,向监督部门反映食品标识问题,监督部门应当及时处理并予以回应。
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十六条违反本规定的,监督部门可以责令食品生产企业立即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相应的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可以吊销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许可证。
食品标识管理规定修订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食品标识管理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保障食品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食品标识管理活动的组织和个人。
第三条食品标识应当真实、准确、完整、明确,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第四条食品标识应当包括必要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一)食品名称;(二)食品配料;(三)净含量;(四)生产日期、保质期、过期日期;(五)生产者名称、地址;(六)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食品流通许可证编号;(七)食品质量标准编号;(八)食品卫生许可证编号;(九)食品营养成分。
第二章食品标签第五条食品标签应当配备在食品包装上,要求清晰、可识别、不易脱落。
第六条食品标签上应当包含以下信息:(一)食品名称;(二)食品配料;(三)净含量;(四)生产日期、保质期、过期日期;(五)生产者名称、地址;(六)食品流通许可证编号;(七)食品质量标准编号;(八)食品卫生许可证编号;(九)食品营养成分。
第七条食品标签上的文字应当用中文书写,同时可以使用其他语言文字,但中文内容应当显著。
第八条食品标签上的文字和图案应当清晰、醒目、不模糊、不含混淆、不误导。
第九条食品标签上的营养成分标示应当真实准确,不得误导消费者。
第三章食品广告第十条食品广告应当真实、准确,不得有以下情形:(一)虚假宣传、夸大产品功效;(二)误导性宣传;(三)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第十一条食品广告应当明示以下信息:(一)食品名称;(二)食品成分;(三)生产者名称、地址;(四)食品质量标准编号;(五)食品卫生许可证编号;(六)食品营养成分。
第十二条食品广告应当不得与医疗、预防、治疗疾病有关联宣传。
第十三条食品广告不得使用与食品无关的人物、场景进行宣传,不得使用虚构、夸张的手法。
第十四条食品广告中的图文应当清晰、醒目、不模糊、不含混淆、不误导。
第四章食品网络销售第十五条食品网络销售应当遵守食品标识管理的相关规定,对食品标签和食品广告的要求也适用于食品网络销售。
食品标识管理规定食品标识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食品标识的监督管理,规范食品标识的标注,防止质量欺诈,保护企业和消费者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含分装)、销售的食品的标识标注和管理,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食品标识是指粘贴、印刷、标记在食品或者其包装上,用以表示食品名称、质量等级、商品量、食用或者使用方法、生产者或者销售者等相关信息的文字、符号、数字、图案以及其它说明的总称。
第四条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在其职权范围内负责组织全国食品标识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其职权范围内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食品标识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食品标识的标注内容第五条食品或者其包装上应当附加标识,可是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能够不附加标识的食品除外。
食品标识的内容应当真实准确、通俗易懂、科学合法。
第六条食品标识应当标注食品名称。
食品名称应当表明食品的真实属性,并符合下列要求:(一)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对食品名称有规定的,应当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定的名称;(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对食品名称没有规定的,应当使用不会引起消费者误解和混淆的常见名称或者俗名;(三)标注“新创名称”、“奇特名称”、“音译名称”、“牌号名称”、“地区俚语名称”或者“商标名称”等易使人误解食品属性的名称时,应当在所示名称的邻近部位使用同一字号标注本条(一)、(二)项规定的一个名称或者分类(类属)名称;(四)由两种或者两种以上食品经过物理混合而成且外观均匀一致难以相互分离的食品,其名称应当反映该食品的混合属性和分类(类属)名称;(五)以动、植物食物为原料,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作,用以模仿其它生物的个体、器官、组织等特征的食品,应当在名称前冠以“人造”、“仿”或者“素”等字样,并标注该食品真实属性的分类(类属)名称。
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2012)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2.07.30•【文号】农业部令2012年第6号•【施行日期】2012.10.01•【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已被修改•【主题分类】农产品质量安全正文农业部令(2012年第6号)《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已经2012年6月13日农业部第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10月1日起施行。
部长:韩长赋2012年7月30日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绿色食品标志使用管理,确保绿色食品信誉,促进绿色食品事业健康发展,维护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绿色食品,是指产自优良生态环境、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并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安全、优质食用农产品及相关产品。
第三条绿色食品标志依法注册为证明商标,受法律保护。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绿色食品及绿色食品标志进行监督管理。
第五条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负责全国绿色食品标志使用申请的审查、颁证和颁证后跟踪检查工作。
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绿色食品工作机构(以下简称省级工作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绿色食品标志使用申请的受理、初审和颁证后跟踪检查工作。
第六条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生产技术、产品质量、包装贮运等标准和规范,由农业部制定并发布。
第七条承担绿色食品产品和产地环境检测工作的技术机构,应当具备相应的检测条件和能力,并依法经过资质认定,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按照公平、公正、竞争的原则择优指定并报农业部备案。
第八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鼓励和扶持绿色食品生产,将其纳入本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支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建设。
第二章标志使用申请与核准第九条申请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在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定的范围内,并具备下列条件:(一)产品或产品原料产地环境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二)农药、肥料、饲料、兽药等投入品使用符合绿色食品投入品使用准则;(三)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质量标准;(四)包装贮运符合绿色食品包装贮运标准。
解读食品标识管理规定
食品标识管理规定是指国家对食品标识进行管理的相关规定。
食品标识是指用于在食品包装上标识食品信息的标签、标牌、说明书等。
食品标识管理规定包括以下内容:
1. 食品标识的基本要求:食品标识必须真实、准确、清晰,标注的内容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包括食品名称、成分、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等。
2. 食品标识的禁止内容:禁止在食品标识上使用虚假、欺诈性的信息,禁止标注误导消费者的内容,禁止使用虚假或模糊的图片和图标。
3. 食品标识的语言要求:食品标识应标注中文,如果需要使用外文,应在中文标注的位置上标注对应外文,并确保外文的准确性。
4. 食品标识的标签尺寸和位置要求:标签的尺寸应适中,字体清晰可读,位置应明显易见,不得涂改、掩盖或遮挡。
5. 食品标识的特殊要求:某些特殊食品,如儿童食品、保健食品等,可能需要特殊标识,需要符合相关的特定规定。
食品标识管理规定的目的是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防止虚假宣传和欺诈行为,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促进消费者健康消费。
企业应严格遵守食品标识管理规定,确保食品标识的合法、准确性。
第 1 页共 1 页。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食品标识的管理,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维护食品市场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在中国境内销售的预包装食品、散装食品的标识管理。
第三条食品标识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安全第一,保障消费者健康;(二)公开透明,便于消费者了解;(三)规范统一,维护市场秩序;(四)简明扼要,便于识别和记忆。
第四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全国食品标识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食品标识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对其生产的食品标识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不得使用虚假、误导性标识。
第二章标识内容第六条食品标识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食品名称;(二)配料表;(三)净含量;(四)生产日期;(五)保质期;(六)生产者名称和地址;(七)产品标准代号;(八)营养标签;(九)其他需要标注的内容。
第七条食品名称应当真实、准确、客观地反映食品的实质属性,不得使用虚假、夸大、诱人的名称。
第八条配料表应当按照下列顺序列出:(一)食品原料名称;(二)食品添加剂名称;(三)非食品原料名称。
第九条净含量应当以重量或者体积表示,单位应当为克(g)、千克(kg)、毫升(mL)、升(L)等。
第十条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方式标注。
第十一条生产者名称和地址应当为实际生产者的名称和地址。
第十二条产品标准代号应当为相应产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地方标准代号。
第十三条营养标签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能量;(二)蛋白质;(三)脂肪;(四)碳水化合物;(五)钠。
营养标签应当根据食品的营养成分含量进行标注,并注明营养成分占每日推荐摄入量的百分比。
第十四条其他需要标注的内容,如生产许可证编号、进口食品的进口商名称和地址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章标识要求第十五条食品标识应当清晰、醒目,易于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