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No.2 美的本质及特征
- 格式:ppt
- 大小:6.20 MB
- 文档页数:10
美学原理是研究美的本质、起源、功能和价值的哲学分支。
它涉及到人类对美的感知、创造和欣赏,以及美在艺术、文化和社会中的作用。
美学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美的本质:美的本质是一个复杂而难以捉摸的概念,因为它涉及到主观和客观的因素。
从客观角度来看,美是一种形式或结构,具有和谐、平衡和秩序等特点。
从主观角度来看,美是一种情感体验,与个体的审美观念、价值观和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因此,美的本质既包括客观的形式特征,也包括主观的情感反应。
2.美的起源:关于美的起源,有多种理论解释。
一种观点认为,美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模仿和再现,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
另一种观点认为,美是人类心灵的表现,源于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美是人类文化的创造,源于人类对艺术和审美的独特理解和实践。
3.美的功能:美具有多种功能,包括认知功能、情感功能、道德功能和社会功能。
认知功能是指美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世界,提高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情感功能是指美可以激发人们的情感反应,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道德功能是指美可以传递道德价值,引导人们追求美好品质和行为。
社会功能是指美可以促进社会交往和文化传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
4.美的价值:美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审美价值,即美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和吸引力;二是实用价值,即美在生活、艺术和科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贡献。
审美价值体现了美的超越性和普遍性,使人们能够在欣赏美的过程中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实用价值体现了美的实用性和创造性,使人们能够通过美的创造和应用来改善生活、发展文明和推动科技进步。
5.美的鉴赏:美的鉴赏是指人们对美的感知、评价和欣赏的过程。
美的鉴赏需要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包括对美的敏感度、辨别力和创造力等。
此外,美的鉴赏还受到个体差异、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美的鉴赏是一个动态的、多元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来提高和完善。
6.美的类型:美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自然美、人造美、形式美、内容美、抽象美、具象美等。
第一章美的本质及特征学习目标:1、了解美的本质的溯源;2、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美的本质的探析;3、理解美的特征。
学习重点:掌握美的本质和特征。
学习难点:美的本质和特征。
学习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一、温故而引新:温习导论的内容,提问:1、什么是美学?2、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3、美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样的地位?提示:上节课讲到,“美学”是研究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一门学科,在现代生活中,美又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我们要按照美的规律和原则来创造我们的生活。
那么,关键问题是,到底什么才是美?美的本质是什么?它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值得我们去学习它、研究它?二、关于美的本质的若干已有的观点美的本质之所以成为一个难解的理论之谜,有二:一是由于美的现象具有广阔性、复杂性,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等,客观世界都有美的现象存在;二是由于审美评价的差异性、可变性,是因人而异的,带主观性的。
(一)西方历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探讨1、唯心主义观点(1)柏拉图:美是理念,是一切美的具体事物的真正源泉。
(2)康德:美是“主观判断力说”,美是普遍的令人愉快的东西。
他颠倒了因果关系,因为东西美才令人愉快,不是因为愉快才美。
所以,美是一种趣味判断,具有无目的而有含目的的形式。
当这种形式符合主观认识功能,引起他们和谐、自由的精神活动,产生了愉快,它才是美的。
(3)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2、唯物主义观点(1)毕达哥拉斯学派:美是和谐与比例。
(2)亚里士多德:美是事物外在形式的“秩序、匀称、明确”。
(3)狄德罗:美在关系——物物关系、物本身各部分的关系、物人关系、人人关系等。
(4)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
(二)中国当代美学家关于美的本质的观点1、主观派吕荧、高尔泰:美是自由的象征。
2、客观派蔡仪:美是典型。
3、主客观统一派朱光潜《琴》诗的评价等。
4、美是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统一三、关于美的本质的思考P26(一)美根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1、美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的。
《美学原理》重点难点解析啊《美学原理新编》重点难点解析第一章绪论 ............................................................... 2 一、美学的对象是什么?在美学中涉及哪些主要内容? ................................................................ 2 二、美学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 2 三、怎样学习美学?...................................................... 2 第二章美的本质及特征 ..................................................... 2 一、美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说劳动创造美?................................. 2 二、什么是自由创造?为什么说自由创造是人类的最珍贵特性? ........................................................ 2 三、什么是真?什么是善?真善美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 2 四、丑的本质是什么?怎样理解美丑的相互转换? .................................................................... 3 第三章美的产生 ........................................................... 3 一、美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说实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 .. (3)二、从实用过度到审美的中间环节是什么?................................... 3 三、怎样理解在美的产生中主体与客体的辨证关系?.................................................................. 3 第四章社会美 ............................................................. 3 一、社会美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人物形象的美侧重于内容? ............................................................ 3 二、什么是审美理想?审美理想对社会美起什么作用? ................................................................ 4 三、怎样理解人物形象的内在品质和形式美之间的关系? .............................................................. 4 第五章自然美 ............................................................. 4 一、自然美的根源是什么?在人类社会出现以前自然美是否已经存在? .................................................. 4 二、未经人类改造的自然是怎样成为美的对象的? .................................................................... 4 三、自然美在审美中有什么积极意义?...................................... 4 第六章艺术美 ............................................................. 4 一、什么是艺术美?艺术美有那些不同于现实美的特点?试比较黑格尔和车尔尼雪夫斯基对艺术美的论述的优缺点。
美学原理复习提纲第一章、美的本质一、美是一个难解的千古之谜1、美的现象的差异性、多样性,掩盖了美的本质的一般性、共同性。
2、人的美感的相对性、变异性掩盖了美的客观性、普遍性。
3、美这个词含义过于广泛,至今仍未统一。
二、西方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主要说法1、客观派:认为美的本质是美的事物固有的客观属性。
2、主观派:认为美不在于物,而在于心,美是主观的产物。
3、主客观结合派:认为美既不全在客观对象,也不都有人的心灵产生,而在于审美主体与客体之间所发生的关系当中。
三、关于美的本质的初步看法1、美起源于劳动,美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2、美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美是一种感性的客观存在(2)人离不开人的主观意识(3)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第二章、美的分类一、千姿百态的自然美1、自然美的审美特征(1)丰富性和天然性(2)变易性和多面性(3)重在形式美2、自然美形成的条件(1)自然经过人类直接的实践、改造,改变了原来不利于人类的方面,成为造福人类的工具,同时也具有审美价值。
(2)人类掌握了自然的规律,对它有了充分的认识,自然物成为人类生活环境中可亲可爱的一部分。
(3)自然物作为人和人类精神生活的某种象征,而被人格化、人情化。
3、自然美的欣赏(1)自然美欣赏的意义A:可以加强人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意识B:可以陶冶人的心灵,培养高雅的道德情操C:以自然为师,可以提高人的审美能力(2)自然美欣赏的方法A:善于选择最佳的自然时空与观景角度,在自然美中发现诗情画意B: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结合起来,把自然美欣赏和艺术美欣赏融为一体。
C:充分展开自由联想和想象,使自然美融进浓郁的情感色彩。
二、切近人生的社会美1、社会美的特征(1)一切以人为中心,充分体现出人的本质力量(2)内容重于形式,美和“真”“善”密切联系(3)突出实用功能,具有明显的功利目的2、社会美的表现(1)劳动美A:劳动环境的美B:劳动过程的美C:劳动产品的美(2)生活美A:服饰美B:居室美C:饮食美(3)人之美A:形体美B:风度美C:情操美三、精粹凝练的艺术美1、艺术美与现实美之长短比较(1)现实美之长A:无比的丰富性、生动性B:直接真实、感染力强C:自由选择性(2)艺术美之长A:艺术美比现实美更精粹、更集中B:艺术美比现实美更典型、更理想C:艺术美比现实美更富于情感色彩和审美评价D:艺术美大于现实美2、艺术美的三种高级审美要素(1)意蕴(2)意境(3)典型第三章、形式美一、形式美及其独立的审美价值1、什么是形式美(1)形式美的概念形式美指的是对象在形式方面所呈现出来的某些具有共同性的美的要素和规律,它是从无数具体的感性的美的事物形式中所抽象概括出来,包括构成事物外形的自然物质属性和它们之间的组合原则。
第一章:美的本质1、难以定义美的原因(1),美的现象的多样性、差异性《掩盖了美的本质一般性、共同性。
我们无法在这些不同的事物中想象出任何一种能称之为美的特质的东西。
(2),人的美感的相对性、变易性掩盖了美的客观性、普遍性。
因为人的美感同人的心境、情绪密切相关,懊丧时看什么都不顺眼,高兴时周围的一切都会美丽的多。
此外,人的美感还要跟随时代的发展、民族的差异和阶级的不同而不断地发展。
(3),美这个词含义过于广泛,至今难以统一。
拉丁语中解释为愉快、善良、礼貌。
《论语》中美主要解释为善。
艺术美的三种高级审美要素:意蕴是指潜伏隐藏在艺术作品内部的深层内涵,是一种哲理或诗情,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神韵、风采、意味。
意境是“意之境”,是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浑融统一的情景、艺术空白等艺术要素与接受者在对话交流中产生的一种美感效应。
大题论述艺术意境的审美特征第一,情景交融。
又可分作两个类型,其一,景中有情,即景生情;其二,情中见景,即“情生景”。
第二,虚实相生。
虚实相生,是人们对于和谐美意境的创造和追求。
意境,应是实境和虚境相互转化和融合的结果。
第三,意与境谐。
即指主体在艺术活动中得以升华的审美精神和生命意识与作品中建构而成的具有浓郁美感氛围的交融与和谐。
第四,韵味无穷。
是指意境中那种使人得到美的感染的韵致、情趣和滋味。
又可具体从空灵、飞动、含蓄等方面来阐述。
典型在艺术作品中,所谓典型是指通过鲜明、独特的个性,集中地概括一定社会生活中某种人或事物的共性,深刻反映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规律并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
第三章形式美一·第四章美的形态(范畴)崇高一·崇高的表现(一)自然界的崇高第一,空间上的占有巨大辽阔的广阔。
第二,饱含力量和气势的显示。
康德,数学的崇高(海洋、沙漠)和力学的崇高(高瀑、火山)题目:文中错误的本质是认为“自然美是客观的”但自然界的崇高并不都是自然界的崇高并不都是自然物的客观形态所构成的是对的。
1、美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力量在社会实践中所赋予客体对象积极、正面、肯定的以及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的品格或特质——对称、协调、统一与和谐2、美的基本形态: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技术美2、美的特征自然美的特征:形式重于内容,具有多样性。
社会美的特征:内容重于形式,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
艺术美的特征:形象性,情感性,时代性,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科学美的特征:理性的内在美,反映宇宙美的规律,真和美的统一,绝对和相对性4、形式美的含义:指社会和自然中构成事物外在形的物质材料属性(色彩、声音、形体等)及其组合规律所呈现出的审美特性。
5、构成形式美的感性因素:色彩、声音、形体6、形式美自身特定的法则:整齐一律、对称均衡、对比协调、多样统一等7、形式美法则的应用:各部分之间的应用法则:单纯齐一、节奏韵律、对称均衡、比例。
整体上的法则应用:多样统一、对比和协调。
8.美感与审美的概念及其特征:(1)美感——概念:是人们对于美的感受和体验(狭义是指审美感受,既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构成审美关系时,审美主体所产生的综合心理反应。
广义的美感是指人类的审美意识,它是在审美感受的基础上,不断积累丰富和提炼审美经验,逐步形成高层次的审美观念。
——特征:直觉性、愉悦性、超越性。
(2)审美——概念:指主体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应是人们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积累起来的审美情感、认知和能力的总和,是人类区别与动物的重要特征之一。
——特征:直觉性、流变性、普遍性、差异性。
9.审美的功能:调节功能、美育功能、激励功能10.医学美学的含义:是一门以医学与美学理论为指导,以医学和美学审美及其规律为对象,遵循医学与美学原则,运用医学手段和美学原理的结合,来研究、维护、修复和再朔人体的健康美,以增进人的生命活力美感和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的医学与美学交叉的新兴学科。
11.医学美的含义:指人体美和人体健美,以及对人类特殊美的维护、修复和再朔的医学实施和医学理论,其核心是体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