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图国际分工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336.50 KB
- 文档页数:11
亚当斯密的理论和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对外贸易的基本观点。
这两个理论是如何发展成为现代贸易理论以及如何对世界经济繁荣作出贡献亚当•斯密认为交换是出于利己心并为达到利己目的而进行的活动,是人类的一种天然倾向。
人类的交换倾向产生分工,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巨大进步是分工的结果。
“各自拥有某种技艺的工匠都具备其他工匠所没有的优势,它们都认为互相交换彼此的产品比自己制造更为有利一样”,参与国际贸易的各国也都具备各自为他国所不具备的特有优势,只要发挥了它们各自的优势,各国就都能够获得贸易利益。
在斯密看来,追逐贸易利益是各国参与贸易的根本动因,因为“对外贸易无论在什么地方进行,它们都有两个明显的利益:动员了闲散、剩余、国内没有需求的土地和劳动力资源,并使这些资源获得比它们所要求的更大收益”。
所以,“无论什么时候,也无论在哪个国家,无论是原料生产,还是制成品生产,剩余的产品,或者是在国内没有需求的产品,的确都必须向外国出口,以换取国内需要的某些产品”。
由此看来,亚当•斯密所以极力主张自由贸易,其基本的出发点就是自由贸易能够动员社会的闲散资源,增加生产和出口,使社会的各类经济资源都能借对外贸易之功,寻找到更为广阔的市场,从而得到最佳的充分利用。
这样,对外贸易就能够使国内的经济活动更为活跃,国内的经济发展水平亦随之提高,起到了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
李嘉图认为,应该按照生产成本相对差距进行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这样,对分工和交换的双方都有好处。
一国即使生产不出成本绝对低的商品,只要能生产出成本相对低的商品,就可以同另一国进行贸易,并使贸易双方都得到好处国际分工与国际交换的利益,只有在政府不干涉对外贸易,实行自由贸易的条件下,才能最有效地实现。
“在一个具有充分商业自由的体制下,每个国家把它的资本和劳动置于对自己最有利的用途”。
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并不限于生产技术的绝对差别,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着生产技术上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进而获得比较利益。
斯密和李嘉图的自由贸易与国际分工理论斯密和李嘉图的自由置易与国际分工理渝黄仲熊的科学说明。
斯密和李嘉图都确认资本主义一财富的具正源泉在于劳动,并奠立了劳动价值学说的最初基础。
他们从分析资本主义射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是英国资产富的具体形式,接触到剩余价植的特殊形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他们的活态动年代正处在英国工业化时期,也就是产业—地租、利润等的产生及其量变的规律性。
但是作为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他们革命从发生到发展的时期。
他们站在新兴的的理论从本质上浸透着阶级利己主义的精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立惕上,主张尽快神。
例如,他们把反映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地增加资本主义的“国家财富”,从而客观上系的范畴看作自然的范畴,把资本主义生产把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任务提到首耍地方式描述为最理想的生产方式,以便于把剥位。
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就要同英国国内还削关系、刹削制度合理化和永恒化。
保持着相当地盘的封建残余势力作斗争,使如果说,古典经济学者们这种阶级本性生产力的发展最后摆脱封建主义生产关系的的表现和他们对国内人与人的生产关系的理束缚。
论表述之间的矛盾,还主要是反映于他们的禺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写道,古典经眼界的局限性,即对待科学的分析很不彻底济学的“使命只是表明在资产阶级生产关系和充满着矛盾,从而使他们的理论产生严重下如何获得财富,只是将这些关系表述为范的缺陷和错误,那么,他们在阐述国与国的经畴和规律并证朋这些规律和范畴比封建社会济关系方面的理论,就更进一步地暴露了英的规律和范畴更便于进行财富的生产”。
国资产阶级民族利己主义的伪善面貌。
他们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焉克思认为资产阶级古的国外贸易和国际分工理论,只不过是为掩典经济学者们探究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盖英国早期殖民主义的既得利益和矛盾的一部联系。
层面纱。
把这种理论同他们关于政治经济学由于从十八世纪下半期到十九世纪初的其他一些理论比较起来,不但显得更加浅叶,英国国内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事薄而缺乏根据,拜且带有很大的欺骗性质。
【国际贸易知识要点】国际分工国际分工(上)一、名词解释:1.国际分工:指生产的国际专业化,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水平型分工:生产力水平相近的发达国家之间的部门内的国际分工,即产品、零部件生产和工艺的专业化。
3.垂直型分工:生产力水平差距较大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补性国际分工,即前者主要从事高资金、高技术含量的制造业生产,后者主要从事农矿及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
4.绝对利益:亚当·斯密(Adam Smith)创立的古典贸易理论。
该理论认为: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一个国家所消耗的劳动成本绝对地与自己的贸易伙伴国,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各国都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继而进行自由交换,则彼此都会获得绝对利益的好处。
5.比较利益: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创立的古典贸易理论。
该理论认为:如果一个国家出口有最大比较利益的产品、进口其最小比较利益产品,则该国就能在贸易中获利。
即使一国在生产任何产品时生产率都处于绝对不利地位,仍有与他国发生贸易的可能,而且可以通过贸易获得好处。
6.机会成本:为获得生产一单位追加的某种产品而必须放弃生产另一种产品的数量或价值。
7.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资源在不同产品生产中的分配所形成的替代关系,即在一定技术和资源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最大限度不同产品组合的产量。
8.社会无差异曲线:表示在既定收入与消费偏好下。
消费者所选择不同商品组合可使其获得同等满足程度的情况。
二、思考题答题要点1.简述影响国际分工产生与发展的因素答: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是由生产力、生产关系和自然条件等三类因素所决定的。
(1)生产力因素,它对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决定着国际分工的形式、广度和深度;在生产力因素中,科学技术进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2)生产关系因素,即参与国际分工国家的内部社会生产关系和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或生产的国际关系);(3)自然条件因素。
3李嘉图的理论贡献时代的产物产业革命时英国实现了由手工工厂业到机器大工业的转变,极大的推动了英国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在此过程中,工业资产阶级一方面迫切需要增加资本积累,以扩大生产规模;另一方面迫切需要实行自由贸易,以便在国际市场上顺利实现商品的价值,获得更多利润和廉价的原材料。
由于谷物法的存在,国外廉价的谷物进不来,致使国内的谷物价格昂贵。
这一方面提高了雇佣工人的货币工资,另一方面提高了地租,致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利减少。
同时,谷物价格的提高必然带来商品成本的上升,这不利于降低英国商品价格,提高英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总之,19世纪初,英国资产阶级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消除封建贵族的影响,取消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废除谷物法,发展自有贸易。
时代的发展,呼唤新理论的出现。
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李嘉图极力主张发展生产力,增加国家财富。
他认为增加资本积累是实现财富增长的必要条件。
由于他认为一个国家的总收入分为工资、利润和地租三个部分,而积累资本来自利润,所以他主张通过降低地租的方式来增加资本积累,实现财富增长。
在他看来,收入的分配状况对财富的增长影响重大。
李嘉图同意斯密使用价值不能成为交换价值尺度的观点,同时纠正了斯密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可以有交换价值的观点,提出了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肯定没有交换价值,并意识到价值与交换价值之间的区别。
李嘉图批判了斯密的二元价值理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只能有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所决定。
李嘉图意识到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新价值的创造与旧价值的转移问题,以及在商品价值决定问题上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间的区别,因而极大的丰富了劳动价值理论的内容。
【李嘉图把劳动价值理论推到古典经济学的最高峰。
由于他把商品生产看成是永恒的,所以无法理解价值所体现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特殊性。
由于解决不了价值规律与劳动和资本的交换规律之间的矛盾,以及价值规律与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规律之间的矛盾,李嘉图的体系最终走向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