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目前商品房价格的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0.50 KB
- 文档页数:1
当前我国商品房价格过高的原因与对策研究工程管理专业062:王飞指导教师:魏黎明内容摘要: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迅速,商品房价格过高问题严重,这必然给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与人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一系列问题。
本文围绕房地产市场的运行机制而展开,从多维视角分析了商品房价格的构成元素,以期了解房地产价格形成机理,分析出商品房价格过高的原因及对策.在方法上,本文通过定性与定量、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以及文献研究法,综合运用经济学和社会心理学等相关知识,对当前房地产市场的基本特征和商品房价格上涨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在内容上,本文描述了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基本态势;指出了造成我国商品房价格上涨的多方面因素,包括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失衡,商品房开发建设成本增加,投资性购房增长过快,以及传统文化、非理性预期等.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若干调控与稳定房地产市场的对策及建议,以期有助于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商品房价格上涨;宏观调控;不平衡供求;投资1 导言2009年初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量价齐升,市场需求得到集中释放.前8个月,全国商品房累计销售面积4.94亿平方米,同比增长42。
85%,而2008年同期是下降近15个百分点;销售额上涨更快,前8个月商品房销售总额达23464。
7亿元,同比增长69.86%,而2008年同期是下降近13个百分点[1]。
在成交量急剧放大的同时,房价同比涨幅由负转正,环比连续6个月正增长.8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2.0%,涨幅比7月份扩大1个百分点,这是自年初以来房屋销售价格连续第2个月同比上涨;环比上涨0。
8%,环比连续6个月正增长[2]。
1.1 写作背景及意义房地产业从复苏到繁荣,在改善居住环境、拉动经济增长以及提升城市面貌方面功不可没。
但与此同时,房价上涨的速度也远远超出了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部分大中城市的房价收入比短短几年内迅速超过10 倍以上,而该指标国际公认的合理区间是3至6倍[3]。
商品房项目价格市场调研及本项目价格定位建议报告一、引言商品房作为房地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格的设定对于开发商和购房者来说都至关重要。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市场调研及价格竞争分析,为本项目提供合理的定位和建议。
二、市场调研结果1. 项目周边房屋价格通过对周边省市的商品房项目价格进行调查发现,价格区间较广,一般在每平方米6000元至15000元之间,具体价格与项目的地理位置和配套设施有关。
2. 目标消费群体收入状况通过调查发现,目标消费群体的收入水平主要集中在月收入1万至2万元之间,较高的收入群体也有,但数量较少。
3. 竞争对手分析在本地区,已有多个房地产开发商投资兴建了商品房项目,其中一些项目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口碑。
三、价格竞争分析1. 定位竞争对手通过对竞争对手的产品及价格进行分析,发现其价格差异较大。
具体而言,一些高档商品房项目价格较高,但市场需求较低,一些中档产品价格相对合理且市场需求较为旺盛。
2. 市场需求分析通过调查发现,购房者对于商品房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居住需求和投资需求两个方面。
具体而言,购房者在选择商品房时,注重购房项目的地理位置、硬件设施、配套设施及周边环境等因素。
3. 定价建议综合考虑目标消费群体收入水平、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情况,本项目价格定位建议为每平方米8000至10000元。
具体价格可根据项目地理位置、项目规模和配套设施进行微调。
四、竞争优势与定位1. 竞争优势本项目具有以下竞争优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周边配套设施完善;建筑设计与施工质量优良。
2. 定位建议根据市场调研结果和竞争分析,本项目可以定位为中档商品房项目,既可满足居住需求,同时也有一定的投资价值。
五、营销策略建议1. 建立品牌形象通过良好的项目形象推广、高质量的施工和服务等方式,为项目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提高项目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2. 合理定价和营销策略根据定位和竞争对手价格,合理定价,并采取适当的促销策略,如首付优惠、分期付款、装修补贴等,以吸引潜在购房者。
我国商品房价格过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1. 我国商品房价格过高的市场现状1.1 从全国情况来看当前,我国商品房的价格,正如中国当前的经济一样,狂飙突进。
大多数的普通家庭都可能或多或少感受到高房价带来的影响。
根据国家统计年鉴每年公布的数据,经过一些计算,我们便可发现近些年商品房的价格部分数据。
我们发现商品房前几年销售价格涨幅维持在10%上下(可能与统计部门本身的所谓价格指数有出入,统计部门的价格指数还参照了物业指数和租赁指数,此处只比较销售价格),从我们的只管感受中我们认为,当前的房价比2008年的时候要高,而且是高得多。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我国的商品房价格在1998年取消福利分房以后,一直处于不正常的增速(超越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只是在政府政策严厉的2008年出现短暂平稳的状态。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并没有出现像一线城市等地的动辄过万的数据,这是因为这里统计的是全国的平均价格。
1.2 从部分大中城市来看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年鉴每年公布的大中城市的平均房屋销售价格,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许多城市的商品房价格持续了多年的增长势头,即使在国家政策的持续压力之下,也并没有哪个城市的商品房价格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所出现的只是一小部分楼盘在特殊时期的营销层面的价格激励政策,而不是整体性的价格普降。
按照中国人的消费习惯肯定是多年积攒的成果,每年的增加额对总数的影响不是很大,而且房价的涨幅似乎比收入增长要快,这两倍的差距可以说一直在夸大,几乎不存在赶上的可能性。
以年均收入说明。
国家统计局的2010年统计年鉴中2009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17174.7元,一套住房以90平方米计算是收入的接近20倍之多,如果以三口之家收入2.5倍的收入计算,也超过8倍。
根据1996年,联合国人居中心的调查数据认为,一套住房价格在人均年收入3—5倍是合理的,我国的现状告诉我们,可以说,绝大多数普通家庭在当前情况下是负担不起房价的。
对我国房价影响因素的计量经济学分析对我国房价影响因素的计量经济学分析摘要:商品房价格增长过快是当前我国城市与社会经济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如何合理控制商品房价格平稳增长值得深入研究。
本文选取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建立起影响商品房价格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进一步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之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字:商品房价格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中国房价持续走高。
尽管国家政策层已经启动了几轮调控,但房价丝毫没有要稳定下来的迹象,房价高涨,一房难求的情况仍在持续。
房地产行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不仅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增长,也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
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商品房价格的增长是必然趋势,但是目前国内商品房价格增长速度却远远超过平均水准,房价如此之高,会对现在与未来产生多大的影响?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
二、理论分析影响房价的因素有:土地购置费: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导致土地购置费不断上涨,而土地购置费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了房屋的售价。
随着开发的商品房不断增加,土地也越来越稀缺,房屋价格也会随着上涨,两者存在正相关性。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代表一个地区的人民的经济实力,人均可支配收入越多,人们提高生活质量和进行投资的欲望和能力就越强。
房屋相对于其他商品来说,具有保值性和增值性,这种特点导致人们用大量的资金进行投资,促使房屋价格上升。
理论上该变量和房价存在正相关性。
商品房销售面积:商品房的销售面积即为购房者所购买的套内或单元内建筑面积(以下简称套内建筑面积)与应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之和。
一个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也能间接反应一个地区商品房的供应热度。
商品房施工面积:报告期内施工的房屋建筑面积商品房竣工面积:报告期内竣工的房屋建筑面积建筑业总产值:建筑业在一定时期内完成的以价值表现的生产总量,是反映建筑业生产成果的综合指标。
通过它可以了解建筑业的生产规模、发展速度、经营成果,并为国家制订经济建设计划提供依据。
商品房销售市场调查与价格分析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购买商品房成为了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在商品房销售市场,价格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因此,对于商品房销售市场的调查和价格分析显得尤为必要。
本文将从市场调查和价格分析两个方面来探讨商品房销售市场的情况。
一、市场调查1.区域分布商品房销售市场的区域分布接近于城市分布。
目前,南方地区如广东、上海、北京、深圳、杭州等城市是商品房销售市场的主要区域。
而东北、西北、西南地区的商品房销售市场明显落后,其中一些区域的房地产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
2.销售方式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开始互联网销售。
目前,大部分商品房销售市场为组合销售,即组合各种售楼方式,如线上、线下、预售、现房等多种形式销售。
3.购房者属性根据统计数据,目前购房者年龄主要集中在25岁至40岁之间,95%以上为首套购房者。
大多数购房者是已婚家庭,有一定的经济实力。
此外,投资房地产的中老年人和外来人口也是商品房销售市场的重要人群。
4.客户需求购房者的需求主要包括地理位置、楼盘品质及服务、房屋面积及布局、配套设施、物业管理等。
其中,地理位置是购房者最为关注的需求。
购房者更多的是看重房屋品质及服务和配套设施,而不是物业管理服务。
二、价格分析目前,商品房销售市场价格波动较为明显,很多消费者对不同区域、不同品质的房屋价格差异不了解。
1.城市内各区域房价差异在同一城市内,不同区域的房价相差较大。
例如,北京的房价在东城、西城等市中心区域最高,而海淀、朝阳、丰台等城郊或新城区域房价则相对较低。
因此,购房者在比较不同城市的房价时应注意不同区域、不同位置带来的价格差异。
2.楼盘品质和服务对价格的影响在同一区域、同一位置的情况下,不同楼盘的品质、服务等影响房价的因素也很大。
例如,同区域内的豪华公寓房价可能会比普通住宅贵出很多,或者同一品质、大小的楼盘,其周边的高档商业和交通设施会导致其房价上涨。
中国房产价格的走向及趋势摘要:当今房产价格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房产价格的走向也就成为了每个国民所关注各种社会问题当中的重点。
所以此篇文章将解决中国房产价格的走向及趋势问题。
本文通过对各地一线城市以及影响房产价格的各方面因素举例的方法,阐述了中国房产价格在近期的发展情况,论证了中国房产价格的走向及趋势,得出了中国房产价格在未来将要跳水的一个趋势。
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目前的总体发展态势在最近的报道与统计中,全国性布局的一线房企在11月份出现合约销售额集体跳水的现象。
销售额排名前20的房企中,绝大多数销售金额同比环比均出现下滑;中海地产、保利地产等11月销售金额同比跌幅逾20%。
业内专家认为,商品房价格全面下行拐点已经确立,明年商品房销售额、新开工面积、土地购置面积、开发投资额等一系列指标都有可能出现负增长。
也就是说中国房地产现在的开发总量仍然很高,而增长率却有下降的趋势,同样销售总量也因为一线房企的集体跳水现象呈现出了下降的趋势。
同样,中国房地产总体来看仍然存在下面的一些状况:1、销售增长速度放缓,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端倪 2、存量住房市场仍旧火爆。
就销售价格的变动状况而言,中国房产的价格近期在小部分地区呈现出了下降的趋势,尽管在大中城市的房产价格仍旧居高不下,但就总体态势而言还是呈现出了下降的趋势。
中国房产价格存在的一些问题一、中国房产价格长期以来居高不下一般来说,在房价非理性狂飙过程中,支持房价走高的有两种力量:一是居民的自住性需求,二是富人的投机需求。
事实上,市场有效运作的一个基本条件是信息完善和对称,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那些拥有信息这就可能通过种种的虚假信息而误导人们的预期;显然,房产是一个信息极不完善和对称的市场,那些掌握信息的房地产大鳄以及中介们就会利用人们的恐慌心理人为地制造住房供不应求的紧张氛围以牟取超额利润。
特别是,由于在住房的供给受到制约的情况下,有关住房紧张之类虚假信息比较容易误导人们的房价预期,从而人为地引起房价的不正常上涨,这是近来年房地产市场的基本现状。
对南宁市房产价格的初步剖析2021年12月以来,为抵当我国局部城市房价飞涨的形势,国家持续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房产价格的各个层面的调控政策。
2 021年以来,国内的经济大事多以房地产行业为主。
但我们却不克不及不看到,房地财产是国民经济的先导财产,也是现代效劳业的重要组成局部。
一方面连着投资,一方面连着消费,房地财产能否保持平稳健康运行,对于扩大最终消费需求至关重要。
从查询拜访中了解到,随着当局宏不雅调控效果的进一步显现及市场自身的调节,南宁市房地产投资保持平稳增长,市场需求旺盛,发卖形势喜人,资金到位良好,市场运行呈健康开展态势。
一、南宁市房地财产的现状1、地盘供应情况。
从我市的地盘供应情况来看,我市本年半年共拍卖地盘XX万亩,比去年全年仅仅相差XXXX亩,可说是半年的时间达到了去年一年的XX%。
纵不雅近年以来的地盘供应情况,我们发现从2001年以来,除2005年投入总量同比有所萎缩以外,其余各年投放总量都是在逐步上升。
而南宁市的房价也恰恰是从2005年开始猛烈飙升的。
2、商品房建设情况。
2007年,经济适用住房完成开工10 1.27万平方米,此中,经济适用住房86.28万平方米,全额集资建房14.99万平方米;竣工84.43万平方米,此中,经济适用住房65.44万平方米,全额集资建房18.99万平方米;2021年我市经济适用住房施工面积61万平方米,竣工面积59万平方米。
2021年保障性〔政策性〕住房11600套,建筑面积74.29万平方米,建设用地约30.02公顷。
除保障性住房外,南宁市还加大了对廉租房的建设,目前在建的廉租住房约3592套,总建筑面积179632平方米,能解决近万人的居住问题,较大地改善了城市低收入家庭人民的居住环境。
与此同时,商品房开发规模明显扩大。
2021年度,建设各类住房约5.23万套,总建筑面积约460.00万平方米,此中商品住房3.81万套,建筑面积363. 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1.35%。
龙源期刊网
对我国目前商品房价格的分析
作者:王红娜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08期
[摘要]文章认为,我国的房价是否增长过快,要以一定的标准加以判断,目前较为通用的标准是房价增长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或GDP的增长对比。
如果房价过快增长会造成一系列的不良影响。
因此,国家应该从全局、长远出发,针对这一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保证国民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关键词]判断标准;供给;需求;负面影响;政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