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者-游戏,五年级上册四单元复习游戏
- 格式:pptx
- 大小:640.72 KB
- 文档页数:3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第四单元基础复习【知识梳理】第四单元基础知识梳理一、易读错的字音1. 含关联词(1)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西洋景观。
(2)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2. 运用修辞(1)少年智则国智慧,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排比)(2)无边无际的大海上,有一座小岛,远远望去,像一片云在天边浮着。
(比喻)课文知识梳理本单元以“爱国情怀”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
第12课:《古诗三首》1.《古诗三首》中,《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临终前写给儿子的绝笔诗,表达了诗人至死不忘收复失地、渴望统一祖国的热切心情。
《题临安邸》是宋代诗人林升写在临安一家旅馆墙壁上的诗,全诗讽刺了南宋权贵们忘记了自己的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被淫靡之风熏得纸醉金迷,醉生梦死,苟且偷安。
《己亥杂诗》表达了诗人期待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潮、涤荡旧势力的决心和抱负,抒发了诗人强烈的爱国热情。
2.重点句子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主题:《示儿》是诗人临终前写给儿子的一首诗,诗人痛惜自己无法亲眼看到国家统一,希望儿子以后家祭的时候能将这一好消息告诉自己,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怀。
[注解]①示儿:给儿子看。
②元:同“原”,本来。
③但:只是。
④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个州这里代指中国。
⑤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⑥乃翁:你们的父亲。
鉴赏:①人死之后万事皆空,诗人早已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唯一悲愤的就是山河破碎,不能亲眼看到祖国统一。
从中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悲哀凄凉的心境。
②诗人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嘱咐儿孙不要忘记把喜讯告诉自己。
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收复失地。
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主题:《题临安邸》描写了诗人对苟且偏安、一味寻欢作乐的达官贵人们的讽刺和愤慨,以乐景写哀情,表达了诗人的愤激之情。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实践活动:掷一掷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掷骰子的基本原理,了解骰子的结构及其点数分布。
2. 培养学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骰子的结构及其点数分布2. 掷骰子的基本原理3. 掷骰子实验的设计与实施4.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5. 概率的基本概念与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骰子的结构及其点数分布,掷骰子的基本原理,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
2. 教学难点:概率的基本概念与应用,实验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骰子的结构、点数分布及掷骰子的基本原理。
2. 实践法:设计掷骰子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实验过程。
3. 讨论法:针对实验结果,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概率知识分析问题。
4. 练习法: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骰子实物,引导学生观察骰子的结构,提问:骰子有几个面?每个面有几个点?2. 讲解骰子的结构及其点数分布讲解骰子的六个面及其点数分布,强调每个面的点数是等可能的。
3. 讲解掷骰子的基本原理掷骰子时,每个面朝上的概率是相等的。
通过大量实验,可以验证这个原理。
4. 设计掷骰子实验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进行掷骰子实验。
实验过程中,记录每个面朝上的次数。
5. 实验实施学生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掷骰子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6.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将实验数据进行整理,计算每个面朝上的频率,并与理论概率进行比较。
7. 讨论与分析针对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运用概率知识进行分析,讨论实验数据与理论概率之间的差异。
8.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概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后作业设计掷骰子游戏,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智慧大闯关学校班级姓名成绩书写第一关:梅苑雅趣品字韵1.请你将听到的词语写下来,努力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按要求用“”圈出与其他三组不同的词语。
(1)请圈出字音不同的词语:踌躇.储.藏处.理清楚.(2)请圈出同音不同字的词语:锻liàn liàn 习熟liàn 演liàn (3)请圈出同字不同义的词语:马革.裹尸变革.洗心革.面革.命(4)请圈出情感色彩不同的词语: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奢侈浪费肃然起敬3.读一读句子,选择与下列语段表达意思相近的词语,填写到括号里(填序号)。
①久别重逢②期望落空③喜极而泣(1)我默默地站在窗前,望着窗外的枯枝,眼泪在眼眶里打着转转。
今天是我的生日,爸爸早就答应陪我一起吃蛋糕。
可他却临时有事,今天一早就出差了。
()(2)等在出口的我忍不住踮起脚尖,伸长了脖子,往前眺望。
终于,我看到了妈妈的身影。
支援武汉三个月的妈妈回来了!我跑过去扑到她的怀里,眼中早已盈满泪水。
()(3)初听到家乡收复消息的一瞬,杜甫愣在了那里。
他那睁大的双眼,从迷蒙居家学习期间,你肯定有不少收获吧!那就将你的收获展示出来吧!一定要注意写字姿势,把字写工整呀!渐渐清明,折射出喜悦的光芒。
嘴角控制不住的咧开,哈哈地笑了起来。
眼角却有一滴泪顺着脸颊滑了下来。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恐吓.”和“吓.唬”两个词的加点字读音不同。
()(2)“情不自禁”的“禁”是多音字,在这里读四声,意思是“不能”。
()(3)“筹(chóu )集、绷(b ēng )带、蓟(jí)北”这三个词语的字音和字形都没有错误。
()(4)小杰在作文里写:“护士抽血的技术很纯熟,简直是一针见血....。
”这句话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是恰当的。
()第二关:廊前迎春诵诗情1.下面的图片让你联想到了哪些诗句呢,认真看图,完成填空。
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考试同步练习及答案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得分一、看拼音,写词语。
fán suǒhuǎng hūlǐn liètuí bàixián yìxiāo qiǎn qīn lüèxiá zhǎi二、给下列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1.小明看到哥哥挨(āi ái)打了,紧紧地挨(āi ái)着姐姐。
2.我家门口有一个菜场,我们不但买菜很方便(biàn pián),而且菜场蔬菜价格也很便(biàn pián)宜。
3.他已经待(dāi dài)了一会儿了,但还得等待(dāi dài)一段时间。
三、比一比,再组词。
疗(_______)玲(_______)氏(_______)编(_______)滑(_______)辽(_______)铃(_______)纸(_______)遍(_______)猾(_______)四、先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填序号。
①(______)(______)十足②(______)(______)声色③美中(______)(______)④(______)飘(______)里1.教练虽然看到场上的形势对自己的队员不利,但他仍_____地站在场边,注视着场上的一切。
2.八月的桂花_____,令人陶醉其中。
3.虽然山上的枫叶已经变得通红,但___的是天气有点冷,因此游人不是很多。
4.这只大公鸡走起路来昂首挺胸,_____。
五、选词填空。
惊疑惊讶惊吓惊恐1.孩子受到(____),哭了起来。
2.他愣住了,蓝色的眼睛里闪出(____)的神情。
3.老师发试卷时,我不知道成绩,(____)万分,生怕考得不好。
4.看见雄伟的万里长城我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感到(____)。
1.看图片,说出方位。
a. b. c.
2. 播放录音,学生按小组分角色跟读或朗读人物对话。
教师扮演魔术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方位词和重点句型。
3、让学生在小组中分角色朗读或表演,可以几个人扮演同一个角色,合作表演。
二、课堂小结
哪个小组愿意来分享一下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板书
设计
教后
反思
课题Unit 4 Position
课时第二课时
二次备课:Step2、解疑合探
1.小组合探:
1.生看插图,自己说说图中兔子的位置。
2.全班一起核对答案。
2.师生共探:
1. What are they looking for?
(1)播放课件:女孩是否找到了帽子?帽子在哪?
T:Where is the cap?
(2)学生带着问题自己读对话。
(3)学生说说女孩都到哪些地方找了帽子。
2.呈现故事主要情节图,在小组中分角色表演故事内容。
Step3、质疑再探
1、让学生找出故事中所有询问和说明位置或处所的语句。
2、What else do you want to know?
Step4、运用拓展
小组内询问并说明图中的位置。
a.b c.
? ? ?
. . .
小结: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内容?
板书
设计。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掷一掷》人教新课标一. 教材分析《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数学》第4单元《掷一掷》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概率现象,感受随机事件的发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游戏规则的讲解,二是对游戏结果的分析。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概率观念,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可能性的大小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如何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概率,以及如何用数学语言来描述随机事件,仍然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概率现象,感受随机事件的发生。
2.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来描述随机事件,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概率现象,感受随机事件的发生。
2.教学难点:如何用数学语言来描述随机事件,以及如何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概率。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骰子、记录表、彩色粉笔。
2.学具:骰子、记录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游戏规则,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骰子,让学生观察骰子的特点,然后提问:“我们能不能通过掷骰子来预测结果呢?”引发学生的思考。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记录掷骰子的结果,然后进行小组交流,发现规律。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你们发现了吗?有什么规律?”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来描述随机事件。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能不能通过这个游戏来验证概率呢?”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验证概率。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对概率现象的理解。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课后进行思考和练习。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第4单元可能性一. 教材分析《可能性》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4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事件的可能性,学会用概率的知识来描述和比较事件的随机性。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验和活动,引导学生体验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感知随机现象,为后续学习概率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但在概率方面,学生还未接触过相关概念,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概率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事件的可能性,感受和理解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学会用概率的知识来描述和比较事件的随机性。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事件的可能性,学会用概率的知识来描述和比较事件的随机性。
2.难点:让学生感受和理解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以及概率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分析,自主探索和发现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以及概率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课件、实物、卡片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的骰子、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游戏引入新课。
例如,教师手持一个袋子,里面有红球和白球,让学生猜猜教师从中摸出一个球的可能性是红球还是白球。
让学生体会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几个简单的事件,如抛硬币、掷骰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同时,让学生尝试用概率的知识来描述这些事件。
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分析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例如,让学生抛硬币、掷骰子,并记录结果,然后分析这些事件的概率。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概率知识解决问题。
如给出一个事件,让学生计算其发生的概率等。
4 可能性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学会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不同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推测。
为了体现课标的要求,本套教科书从第二学段开始安排“概率”的学习,并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第二学段称为“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第三学段称为“事件的概率”。
因此,本单元知识内容的学习对学生后续概率知识的学习有很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中要注意: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对随机现象“初步体验”和“感受”,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感受“确定事件”“不确定事件”以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时,只要让学生能够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用“一定(肯定)”“不可能”“可能”“经常”“偶尔”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就可以了,不必要求学生使用有关术语进行解释,也不必要求学生求出可能性的具体大小。
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对于纷繁的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中的确定与不确定现象有了一些体会。
例如,抛一个石块,可预知它必然要下落;在标准大气压下温度低于0℃时,可预知冰不可能融化;掷一枚硬币,我们无法事先确定它落地时将出现正面还是出现反面。
在这些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可能性”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感受统计与概率的联系,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
对于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第二学段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和体验。
在教学中,不管是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还是感兴趣的游戏活动(如掷硬币、玩转盘、摸卡片等)中,教师都应注意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亲自动手试验,在试验中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主动与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在观察、猜测、试验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充分感受和体验不确定现象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2.组织开展简单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可能性掷一掷人教新课标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可能性掷一掷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的第三课时,主要讲述掷骰子游戏中的可能性问题。
本节课通过掷骰子游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学会计算和比较不同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掷骰子游戏,理解可能性是指事件发生的概率,并掌握计算可能性大小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如何计算和比较不同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2. 教学重点:通过掷骰子游戏,让学生学会计算和比较不同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骰子、白板、黑板、粉笔。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骰子,用于课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每人拿一个骰子,掷一次,记录下掷出的点数。
然后让学生分享自己掷出的点数,并讨论不同点数出现的可能性。
2. 讲解概念:通过掷骰子游戏,引导学生理解可能性是指事件发生的概率。
然后讲解如何计算事件的可能性大小,如掷出1点的可能性是1/6,掷出2点的可能性也是1/6,以此类推。
3.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如掷两个骰子,求掷出两个3点的可能性。
通过讲解,让学生学会计算两个事件同时发生的可能性,即两个事件的概率相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每组掷两个骰子,记录下掷出的点数,然后计算出每组掷出两个相同点数(如两个1点)的可能性,并把结果写在黑板上。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可能性 = 事件发生的次数 / 总的可能次数七、作业设计1. 请用骰子做5次实验,记录下每次掷出的点数。
2. 计算出掷出每个点数(16)的次数,并计算出每个点数出现的可能性。
3. 完成练习题:掷两个骰子,求掷出两个相同点数的可能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掷骰子游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可能性概念,以及如何计算和比较不同事件的可能性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