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樟木头镇干部、职工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尿酸调查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08.12 KB
- 文档页数:1
高血压调查报告高血压调查报告引言:高血压,也被称为动脉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它对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更好地了解高血压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
本报告将总结我们的研究结果,并探讨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1. 调查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有500名参与者参与了调查。
我们的问卷包括了与高血压相关的各个方面,例如生活习惯、饮食偏好、运动情况等。
参与者的年龄范围从18岁到60岁不等,涵盖了不同性别和职业的人群。
2. 调查结果:(1)高血压患病率: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高血压的患病率较高,约有30%的参与者被诊断为高血压患者。
这一结果表明高血压在现代社会中已成为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
(2)影响因素:我们发现,高龄、家族遗传、高盐饮食、缺乏运动等因素与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
此外,压力大、肥胖、吸烟和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3)意识水平: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参与者对高血压的认识不足。
仅有少数人能正确描述高血压的症状和并发症。
这表明,加强高血压的健康教育宣传是非常必要的。
3. 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1)饮食调整:限制高盐饮食是预防高血压的重要措施之一。
我们建议人们减少食用加工食品和咸菜,并增加新鲜水果、蔬菜和全谷物的摄入。
(2)运动锻炼:适度的体育锻炼对降低血压起到积极作用。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可以有效减轻高血压的风险。
(3)压力管理:长期的压力会导致血压升高。
通过学习放松技巧、良好的时间管理和寻求心理支持等方式,可以有效减轻压力,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4)药物治疗:对于已经被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药物治疗是必要的。
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规律服药,并定期复诊,以监测血压变化。
4. 结论: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了解到高血压的患病率较高,与高龄、家族遗传、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密切相关。
加强高血压的健康教育宣传,鼓励人们改善生活方式,如饮食调整、适度运动和压力管理等,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关键。
健康调研报告范文3篇为全面加强公安队伍建设,充分体现从优待警方针,深入了解公安民警的身体健康状况,不断提高公安机关民警队伍的战斗力,在医院为全局民警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的体检。
此次体检,对一些积劳成疾、带病坚持工作的民警做到了早发现、早治疗,有效地保护了民警的身心健康。
但是通过这次体检也暴露出许多深层次的问题,我们的民警队伍身体状况堪忧,许多同志正为重重疾病所困扰。
一、体检结果这次体检共有243名在岗在职民警参加。
体检结论健康或基本健康的48人,(占总人数20%;其中有28人年龄在30岁以下);其余195名同志不同程度的患有这样或那样的疾病。
我们区别不同的人群作进一步的分析:(一)从年龄角度来看,30岁(含)以下的民警共70人,健康状况正常或基本正常的28人,占40%,患病比例60%。
这一人群是各个人群中健康比例最高的,但情况也不容乐观,在患病的民警中,常见的是两种病:过早复极综合症和存在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尤以交、刑、巡警及派出所等一线民警为甚。
经咨询医护人员,过早复极综合症属心电图变异,成人发生率为1%-1.5%。
在30岁以下的民警中,参加工作3年以上的患病者居多。
中青年民警,无论从年龄、体力、精力还是工作经验上,这一人群都是相对较高的,而患病比例也是遥遥领先,较30岁以下民警高出了5个百分点。
全局中层一把手的情况也较严峻。
共有23名中层一把手参加了体检,有2人体验结论为健康,患病比例高达90%。
所患疾病大同小异,典型的就是,高血压、心肌缺血、心律不齐、心电图变异等疾病。
(二)从工作环境上看,长期战斗在一线的基层民警患病率高于机关民警,患有两种以上疾病的民警中,63%为刑警、交警等一线民警。
不过,机关民警由于长期的伏案工作,患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眼病的情况较多。
(三)从病症的种类看,大部病症与职业特点有关,有的颇具代表性。
从总体来看,存在动脉粥样硬化危险的共23人;非特异性室内传导阻滞(含心肌缺血、心律不齐)的64人;患过早复极综合症的29人;诊断患有高血压的最多,共有74人。
高血压规范管理效果评估报告秀山县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效果评估报告 一前言根据公共卫生服务要求,经在辖区内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工作以来,调查发现辖区内高血压患病率为28.0%,至2011年底高血压建档率达到11.09%,管理率为23.39%,其中规范管理率达到95.77%,经过对管理人群的健康知识宣教,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达到93.62%。
二 研究对象和方法1 研究对象:辖区2011年新发现的18岁及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研究对象来源。
2 研究内容:采用设计统一的调查表,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生活方式、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等,同时测量身高、体重、血压等指标。
完成基线调查后,由医务人员对研究对象进行每季度一次的健康强化干预,共4次,干预内容包括药物指导、生活方式指导等。
4次干预结束后,再次进行问卷调查及身体指标测定。
3 评估方法:对比分析基线调查及干预4次后各项身体测量指标、生活方式及慢性病防治知识变化情况,从而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
4 质量控制:调查人员及干预人员经过统一集中培训,考核合格方可参与该项评估工作。
体重、血压等身体测量指标严格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进行操作。
干预前后调查工作由同一批调查员完成,并在调查过程中设置质控人员,保证调查质量。
5 统计方法:建立Epi3.1数据库,所有信息进行双盲录入,以确保资料录入的准确性。
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干预效果分析用X2检验及配对t检验。
三 结果(一)一般情况本次共收集389分调查表,有效调查表388分。
调查对象中男性199人,占51.3%,女性189人,占48.7%;其中年龄65.72±10.901,各年龄段分布情况见表1;本次调查对象文化程度及职业情况见表1-1。
调查对象中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的有219人,占56.4%,其病程3.59±5.518;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只有1人;其他既往病史详见表2;患病人群中使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有371人,占95.6%;其他医疗支付方式构成情况见表 2 ;对调查人群高血压分级发现2及高血压和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占的比例很高,具体分布情况见表1-2。
干部身体健康调研报告干部身体健康调研报告为了了解干部的身体健康状况,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并对其中一些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以下是我们的报告:一、调研概况:我们对100名干部进行了调研,调查了他们的身体状况、生活习惯以及健康意识等方面的情况。
二、调研结果及分析:1. 干部的体质:通过体质指数(BMI)的测量,我们发现大约有35%的干部属于超重或肥胖的范围,其中超过10%的干部属于肥胖范畴。
这说明干部普遍存在体重过高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2. 生活习惯:在饮食方面,大多数干部均有规律的饮食,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控制饮食中的盐、油、糖等成分的摄入。
在运动方面,大多数干部都存在缺乏运动的情况,只有少数人能保持每天一定的锻炼量。
这些现象与干部的忙碌工作、缺乏时间和运动意识有关。
3. 健康意识:虽然干部对健康问题比较关注,但在知识普及和实际行动上存在一定的差距。
大部分干部都知道应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但实际行动上却存在较大的困难。
这也可能与工作压力大、时间紧、注意力集中在工作上等因素有关。
三、问题分析:1. 超重和肥胖问题:干部中存在较高的超重和肥胖问题,这可能与高压、长时间久坐的工作方式有关。
需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干部的健康意识,推动他们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并保持适量的运动量。
2. 缺乏运动问题:干部由于工作繁忙,常常缺乏时间进行运动,长期以来导致缺乏体育锻炼。
应鼓励干部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可以采取定期组织体育比赛、锻炼训练等方式,提高干部的体育锻炼水平,并在工作时间内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时间。
3. 健康意识落实问题:虽然干部对健康问题关注度较高,但在实际行动上存在较大的差距。
应从加强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入手,帮助干部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并提供更便利的健康促进环境。
四、建议:1. 加强健康教育宣传,提高干部的健康意识,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 组织适合干部的体育运动,增加运动机会,提高干部的体育锻炼水平。
三高人群调研报告标题:三高人群调研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调研三高人群,即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人群的现状,以了解其健康状况、生活习惯和应对方式。
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我们收集了有效的数据和观察结果,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调研结果显示,这一特定人群面临着许多健康问题和困境,需要更加重视个人健康管理和预防措施的推广。
一、调研背景: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是当代社会常见的三种慢性病,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这一人群的数量不断增加。
因此,了解三高人群的实际情况对于提供相应的健康干预和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二、调研方法:1. 问卷调查:我们制定了一份问卷,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进行调查。
问卷主要涉及个人信息、生活方式、就医情况和健康管理措施等方面。
2. 个别访谈:我们对一些三高人群进行了深入访谈,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饮食习惯、药物使用情况和心理状态等。
三、调研结果:1. 人群特征:三高人群以中老年人为主,男性稍多于女性。
大部分人在45-65岁之间,其中有一定比例已患有2种或以上的三高疾病。
2. 健康状况:调研结果显示,绝大多数三高人群存在血压、血糖和血脂三个方面的异常。
其中,有一部分人未意识到自己患有三高,存在较大的健康风险。
3. 生活习惯:很多三高人群存在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如饮食不规律、缺乏体育锻炼和熬夜等。
此外,高油脂、高盐分和高糖分的食品摄入也十分普遍。
4. 就医情况:大部分三高人群已经就医并处方药物治疗。
但相当一部分人没有持续用药,或在医生建议下减药或停药,加剧了病情的风险。
5. 健康管理:调研结果显示,仅有少数三高人群进行了系统的健康管理,如定期体检、合理营养和药物管理。
很多人对于健康管理的认知和需求较低。
四、调研结论:1. 三高人群存在普遍的健康问题,需要加强健康教育和宣传,提高其健康意识和知识水平。
2. 强化生活习惯的管理,减少高油脂、高盐分和高糖分食品的摄入,适量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等有助于改善健康状况。
高血脂调研报告高血脂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高血脂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特指血浆中脂蛋白异常增多或其成分紊乱所致的血脂异常状态。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高血脂对世界人口健康的影响越来越严重。
因此,本次调研旨在了解高血脂的现状、危害以及预防和治疗措施,以提供给人们有关高血脂的科学知识,切实有效地防治高血脂。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收集到500份有效问卷,调查对象涵盖不同年龄、性别和职业的人群,以全面了解高血脂的现状。
三、调研结果1. 高血脂的认识程度:调查发现,超过80%的受访者对高血脂有一定了解,但只有不到30%的受访者真正了解高血脂的危害。
2. 高血脂的危害:调查显示,受访者对高血脂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认识较高,但对高血脂与肥胖、糖尿病等疾病的关联认知较低。
3. 高血脂的预防和治疗:大部分受访者认为饮食调节是预防和治疗高血脂的有效方式,但很少有人能够坚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合理的饮食。
四、调研总结高血脂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不可忽视的。
然而,社会大众对高血脂的认知程度还有待提高。
为防治高血脂,个人需要加强对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的重视,适当减少高脂肪、高糖和高盐食物的摄入,增加体育锻炼和运动的时间。
同时,政府也应加强对高血脂的宣传和教育,建立健康饮食的监管制度,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健康食品和生活方式指导。
五、建议1. 提高公众对高血脂的认知,加强高血脂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
2. 加强学校教育,将高血脂知识纳入健康教育课程,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
3. 政府加强对饮食市场的监管,提供更多健康食品的选择,降低高脂肪、高糖和高盐食物的流行度。
4. 加强体育锻炼和运动的宣传,鼓励人们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增加身体活动量。
5. 加强科学研究,深入探索高血脂的病因和治疗方法,提供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六、参考文献1. 世界卫生组织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9). Global Health Observatory (GHO) data. Retrieved from [链接]2. García-Ríos, A., Pérez-Jiménez, F., Mairal-Macaret, J. R., et al. (2014). Understanding dyslipidemia in the critically ill patient.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 (BBA)-Molecular and Cell Biology of Lipids, 1841(6), 1569-1578.3. Estruch, R., Ros, E., et al. (2013). Primary prevention ofcardiovascular disease with a Mediterranean diet.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68(14), 1279-1290.。
高血压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希望通过本次调查活动使自身及社区人员能对这种疾病有所了解,提早控制,积极治疗。
二.调查对象:社区相熟人员三.调查内容:高血压的病因和防治的根本知识,社区人员对高血压的了解程度和其自身的血压状况等。
四.调查时间:十一假期五.调查方式:通过网络和图书馆查资料,与社区相熟人员访谈。
六.调查结果:高血压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140/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以器官重塑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
休息5分钟以上,2次以上非同日测得的血压>=140/90mmHg可以诊断为高血压。
1、高血压的病因:〔1〕、性别与年龄女性在更年期以前,患高血压的比例较男性略低,但更年期后那么与男性患病率无明显差异,甚至高于男性。
〔2〕、不良生活习惯大量调查结果说明饮食结构对高血压、中风的发生和开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过多的钠盐、大量饮酒、膳食中过多脂肪的摄入,均可使血压升高。
另有研究说明有经常熬夜习惯的人易患高血压病,甚至发生中风,而生活井然有序,平时早睡早起者患高血压比例低。
〔3〕、工作压力过重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竞争也越来越剧烈,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各方面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随之,人体将产生一系列的变化,其中,体内的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它们会引起血管的收缩,血压的升高,心脏负荷加重。
〔4〕、性格性格与血压也密切相关,性格、情绪的变化都会引起人体内产生很多微妙的变化,比方说一些促使血管收缩的激素在发怒、急躁时分泌旺盛,而血管收缩便会引起血压的升高,长期如此,将会导致血压升高。
〔5〕、遗传大量的临床资料证明高血压与遗传因素有关。
如父母均患高血压,其子女的高血压发生率可达46%;父母中一人患高血压,子女高血压发生率为28%;父母血压正常,子女高血压发生率仅为3%。
〔6〕、超重或肥胖体重与血压有高度的相关性。
有关资料显示,超重、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较体重正常者要高2~3倍。
高血压调研报告调研背景: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是指在安静状态下,动脉血压持续升高的一种状况。
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调研目的:本调研旨在了解高血压患者的基本情况、自我管理情况、就医情况以及对现有高血压治疗措施的认知和满意程度,为制定更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调研对象:本次调研共调查了1000名高血压患者,其中男性500人,女性500人,调研对象的年龄从25到80岁不等。
调研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面对面的访谈,收集相关数据。
调研结果:1.高血压患者的基本情况: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中高血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6岁,大部分患者有高血压病史超过5年以上,且多数患者同时伴有其他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脂等。
2.自我管理情况:调查显示,近70%的高血压患者每天都会测量血压,但只有30%的患者能够坚持每天锻炼30分钟以上。
此外,大部分患者在饮食控制、戒烟限酒等方面存在不足。
3.就医情况: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高血压患者每个月都定时去医院复诊,但仍有一部分患者存在就医不规律的情况。
此外,调查对象中有一部分患者并未向医生告知自己的全面用药情况。
4.对现有治疗措施的认知和满意程度: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高血压患者对于目前的治疗措施存在较高的认知度,但对治疗效果的满意程度较低。
其中,对药物副作用的担忧是导致满意程度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结论:高血压患者对于自身病情有一定的认识,但在自我管理方面还存在改进空间。
提升患者对治疗措施的满意程度,需要加强对治疗效果的宣传和解释,减少患者对药物副作用的担忧。
同时,为了更好地控制高血压病情,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是关键。
一、前言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了解社区高血压的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我们开展了此次社区高血压调查。
现将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二、调查方法1.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XX社区15岁以上居民,共计XXX人。
2. 调查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调查对象进行入户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
3. 调查内容:包括居民的基本信息、生活习惯、血压测量、高血压家族史、慢性疾病史等。
三、调查结果1. 高血压患病率:本次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XXX份,其中高血压患者XXX人,患病率为XX%。
2. 高血压患者分布情况:不同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存在显著差异。
3. 高血压相关因素分析:(1)家族史: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显著高于无家族史的人群。
(2)慢性疾病史: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等)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显著高于无慢性疾病史的人群。
(3)生活方式:超重及肥胖、吸烟、饮酒、口味偏咸、经常失眠等不良生活习惯,与高血压患病率呈正相关。
4. 高血压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高龄、超重及肥胖、睡眠时间过少和过多、高血压家族史、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脑血管病、慢性肾病等可能是社区居民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
四、结论与建议1. 结论:本次调查结果显示,XX社区高血压患病率较高,且存在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高血压的防治应结合本地特点,开展针对性的社区综合管理与干预。
2. 建议:(1)加强高血压健康教育,提高居民对高血压的认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2)开展高血压筛查,对高危人群进行早期干预,降低高血压患病率。
(3)建立健全高血压患者档案,实施个体化治疗和管理。
(4)加强社区医疗机构建设,提高高血压诊疗水平。
(5)加强政策支持,为高血压防治提供保障。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深刻认识到高血压防治工作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为社区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以“三高”为例浅谈干部健康体检后的健康管理【摘要】目的:探索谋市干部健康体检后符合身心保健需求、社会文化、地域特点、经济状况的保健跟踪服务模式。
方法:以2009- 2011年干部体检“三高”结果为研究资料,每年修正健康干预措施。
结果:高血压检率20o9年、2010年、2011年分别为:21.38%、14.36%和13.29%,呈明显下降;高血糖检率2009年、2010年、2011年分别为13.28%、11.13%、10.07%,发病率有下降趋势;高血脂检率2009年、2010年、2011年分别为38.64%、29.07%、和24.27%,呈下降趋势。
结论:建立完善、符合某市干部身心保健需求、社会文化、地域特点、经济状况的健康体检保健模式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干部;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健康管理【中图分类号】r 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7484(2012)05- 0521- 01书,帮助服务对象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增强健康自我管理意识,主动改善生活方式,实现从“有病治病”到“没病防病、健康保健”观念的转变。
2.2保持健康体检的连续性是最好的健康投资“健康体检是指通过医学手段和方法对受检者进行身体检查,了解受检者健康状况、早期发现疾病线索和健康隐患的诊疗行为。
”[8]定期做健康检查在于致病危险因子或疾病潜伏人体,但尚未有症状显现出来时,可以先检查出来,期望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增加医疗效果,减少疾病继续恶化,以期保持身体的健康。
体检不但可以检查身体,还可得到健康的咨询。
当身体处于健康与非健康的“临界”状态时,及时体检能够抓住调整心理、生理的好时机。
让服务对象充分认识到健康投资是一种注重科学性、现实性、合理性、多层次、全方位的投资,而保持健康体检的连续性是健康投资的最好方式。
笔者通过向市财政申请和协调各机关单位出资保证每年一次为服务对象健康体检后,根据保健对象身心需求,制定针对性较强健康干预措施,并通过短信平台跟踪干预结果,再根据结果修定进一步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