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四章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四章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四章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六节核能利用

第七节小粒子与大宇宙

[学习目标] 1.了解裂变反应堆的工作原理.2.了解核电站和核能利用的优缺点.3.了解小粒子和大宇宙间的空间跨度和时间跨度.

一、核反应堆及核电站

1.核电站是利用核能发电,它的核心设施是反应堆,核反应堆是人工控制链式反应的装置,它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燃料:铀棒.

(2)减速剂:铀235容易捕获慢中子发生反应,采用石墨、重水作减速剂;

(3)控制棒:采用在反应堆中插入镉棒的方法,利用镉吸收中子的能力很强的特性,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

2.工作原理

核燃料裂变释放能量,使反应区温度升高.

3.能量输出

利用水或液态的金属钠等流体在反应堆内外循环流动,把反应堆内的热量传输出去,用于发电,同时也使反应堆冷却.

4.核污染的防护与处理

在反应堆的外面需要修建很厚的水泥层,用来屏蔽裂变产物放出的各种射线.核废料具有很强的放射性,需要装入特制的容器,埋入深地层来处理.

[即学即用]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核反应堆是通过调节中子数目以控制反应速度.(√)

(2)核反应堆用过的核废料无毒无害.(×)

二、小粒子和大宇宙

1.从小粒子到大宇宙——空间跨度

(1)对宇宙的时空结构、运动形态和物质演化的理论描述,称为宇宙模型.

(2)大爆炸宇宙模型:大约150亿年前突然发生一次大爆炸,其后逐渐诞生出恒星、星团、脉冲星、超新星、黑洞以及被称作类星体的遥远发光体等,经历150亿年演化成今天的宇宙世界.

(3)人类所能研究的物质世界的空间尺度:约从10-15 m到1027m,共跨越了约42个数量级.

2.从粒子寿命到宇宙年龄——时间跨度

(1)宇宙的年龄的数量级:1018s.

(2)微观粒子的最短寿命:10-25s.

(3)物质世界的时间尺度:约从10-25s到1018s,跨越了将近43个数量级.

一、核反应堆与核电站

1.核反应堆的主要部件及作用如下表:

(1)消耗的核燃料少.

(2)作为核燃料的铀在地球上可采储量大,所能提供的能量大.

(3)对环境的污染要比火力发电小.

1如图1是慢中子反应堆的示意图,对该反应堆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1

A.铀235容易吸收快中子后发生裂变反应

B.快中子跟减速剂的原子核碰撞后的能量减少,变成慢中子,慢中子容易被铀235俘获而引起裂变反应

C.控制棒由镉做成,当反应过于激烈时,使控制棒插入浅一些,让它少吸收一些中子,链式反应的速度就会慢一些

D.要使裂变反应更激烈一些,应使控制棒插入深一些,使大量快中子碰撞控制棒后变成慢中子,链式反应的速度就会快一些

答案B

解析快中子容易与铀235擦肩而过,快中子跟减速剂的原子核碰撞后能量减少,变成慢中子,慢中子容易被铀235俘获而引起裂变反应,选项B正确,A错误;控制棒由镉做成,镉吸收中子的能力很强,当反应过于激烈时,使控制棒插入深一些,让它多吸收一些中子,链式反应的速度就会慢一些,选项C、D都错误.

二、粒子的分类和夸克模型

1.粒子的分类

(1)夸克的提出:1964年美国物理学家盖尔曼提出了强子的夸克模型,认为强子是由夸克构成的.

(2)夸克的种类:上夸克(u)、下夸克(d)、奇异夸克(s)、粲夸克(c)、底夸克(b)和顶夸克(t). (3)夸克所带电荷:夸克所带的电荷量是分数电荷量,即其电荷量为元电荷的+23或-1

3.例如,

上夸克带的电荷量为+2e 3,下夸克带的电荷量为-e

3.

(4)意义:电子电荷不再是电荷的最小单位,即存在分数电荷.

2 目前普遍认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

u 夸克和d 夸克的两类夸克组成的.u 夸克带电荷量为23e ,d 夸克带电荷量为-1

3e ,e 为元电荷,

下列论断中可能正确的是( )

A.质子由1个u 夸克和2个d 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 夸克和2个d 夸克组成

B.质子由2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 夸克和2个d 夸克组成

C.质子由1个u 夸克和2个d 夸克组成,中子由2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组成

D.质子由2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组成,中子由2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组成 答案 B

解析 质子11H 带电荷量为2×23e +(-13e )=e ,中子1

0n 带电荷量为23e +2×(-13e )=0.可见B 正确. 1.(核反应堆的理解)(多选)关于核反应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铀棒是核燃料,裂变时释放核能 B.镉棒的作用是控制反应堆的功率 C.石墨的作用是吸收中子 D.冷却剂的作用是控制反应堆的温度和输出热能

答案 ABD

解析 铀棒是核燃料,裂变时可放出能量,故A 正确;镉棒吸收中子的能力很强,作用是调节中子数目以控制反应速度,即控制反应堆功率,故B 正确;慢中子最容易引发核裂变,所以在快中子碰到铀棒前要进行减速,石墨的作用是使中子减速,故C 错误;水或液态金属钠等流体在反应堆内外循环流动,把反应堆内的热量传输出去,用于发电,同时也使反应堆冷却,控制温度,故D 正确.

2.(链式反应的认识)链式反应中,重核裂变时放出的可使裂变不断进行下去的粒子是( ) A.质子 B.中子 C.β粒子 D.α粒子 答案 B

解析 在重核的裂变中,铀235需要吸收一个慢中子后才可以发生裂变,所以重核裂变时放出的可使裂变反应不断进行下去的粒子是中子.

3.(基本粒子的理解)若π+

介子、π-

介子都是由一个夸克(夸克u 或夸克d)和一个反夸克(反夸克u 或反夸克d )组成的,它们的带电荷量如表所示,表中e 为元电荷.

(1)(2)按最简单的组成,π-

介子由谁和谁组成? 答案 (1)π+

介子是由夸克u 和反夸克d 组成的

(2)π-

介子由夸克d 和反夸克u 组成

解析 (1)π+介子带有+e 的电荷量,且是由一个夸克和一个反夸克组成的,夸克u 带+2

3e 和

反夸克d 带+1

3

e 合成电荷量为e .

(2)π-介子带有-e 的电荷量,是由一个夸克和一个反夸克组成的,夸克d 带-1

3e 和反夸克u

带-2

3

e 合成电荷量为-e .

4.(核能的计算)裂变反应是目前核能利用中常用的反应,以原子核235 92U 为燃料的反应堆中,当235

92U

俘获一个慢中子后发生的裂变反应可以有多种方式,其中一种可表示为

235

92U

+ 10n → 139 54Xe + 9438Sr + 31

0n

235.043 9 1.008 7 138.917 8 93.915 4

反应方程下方的数字是中子及有关原子的静止质量(以原子质量单位u 为单位),已知1 u 的质量对应的能量为931.5 MeV ,此裂变反应释放出的能量是 MeV . 答案 180

解析 此裂变反应的质量亏损为:

(235.043 9+1.008 7) u -(138.917 8+93.915 4+3×1.008 7) u =0.193 3 u , 由于1 u 的质量对应的能量为931.5 MeV , ΔE =931.5×0.193 3 MeV ≈180 MeV.

一、选择题(1~5题为单选题,6~7题为多选题) 1.关于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质子和中子是组成物质的不可再分的最基本的粒子

B.强子都是带电的粒子

C.夸克模型是探究三大类粒子结构的理论

D.夸克模型说明电子电荷不再是电荷的最小单位 答案 D

解析 由于质子、中子是由不同夸克组成的,它们不是最基本的粒子,不同夸克构成强子,有的强子带电,有的强子不带电,故A 、B 错误;夸克模型是研究强子结构的理论,不同夸克带电不同,分别为+23e 和-e

3,说明电子电荷不再是电荷的最小单位,C 错误,D 正确.

2.中国承诺到2020年碳排放量下降40%~45%,为了实现负责任大国的承诺,我们将新建核电站项目.目前关于核电站获取核能的基本核反应方程可能是( )

A.235 92U +10n →9038Sr +136 54Xe +1010

n

B.2411Na ―→2412Mg +

0-1e C.14 7N +42He ―→17 8O +11H D.238 92U ―→234 90Th +42He

答案 A

解析 重核的裂变是指质量数较大的原子核分裂成两个中等质量的原子核,A 是裂变反应,A 正确;B 为β衰变,C 是发现质子的反应,D 是α衰变. 3.关于轻核聚变释放核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次聚变反应一定比一次裂变反应释放的能量多 B.聚变反应每个核子释放的平均能量一定比裂变反应大 C.聚变反应中粒子的平均结合能变小

D.聚变反应中由于形成质量较大的核,故反应后质量增大 答案 B

4.现在科学家们正在设法探寻“反物质”,所谓“反物质”是由“反粒子”构成的,“反粒子”与其对应的正粒子有相同的质量和相同的电荷量,但电荷符号相反.据此,若有反α粒子,它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分别为( ) A.-4,-2 B.4,-2 C.-4,2 D.4,2

答案 B

解析 因“反粒子”与其对应的正粒子具有相同的质量、相同的电荷量,但电荷的符号相反.所以,反α粒子质量数为4,电荷数为-2.

5.K -

介子衰变的方程为K -

―→π-

+π0.其中K -

介子和π-

介子是带负电的基元电荷,π0介子不带电.如图1所示的1个K -

介子沿垂直于磁场的方向射入匀强磁场中,其轨迹为圆弧AP ,衰变后产生的π-

介子的轨迹为圆弧PB ,两轨迹在P 点相切,它们的半径K R -与πR -之比为

2∶1.π0介子的轨迹未画出.由此可知π-

的动量大小与π0的动量的大小之比为( )

图1

A.1∶1

B.1∶2

C.1∶3

D.1∶6

答案 C 解析 带电粒子

K -与

π-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

Bq v =m v 2R 得R =

m v

Bq

=p

Bq

,K -介子与π-介子带电量相同,故运动的半径之比等于动量之比K p -∶πp -=K R -∶πR -

=2∶1,在衰变后π-介子与π0介子动量方向相反,设K -介子的动量为正,则π-介子动量为

负值,由动量守恒K p -=-πp -+0πp ,则πp -∶0πp =1∶3故A 、B 、D 错,C 对. 6.在某次核反应中,1个氘核和1个氚核结合生成1个氦核,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这是一个聚变反应

B.核反应方程式为21H +31H →42He +1

0n

C.目前核电站都采用上述核反应发电

D.该核反应没有质量亏损 答案 AB

解析 1个氘核和1个氚核结合生成1个氦核,反应方程为21H +31H →42He +10n ,

这是聚变反应,故A 、B 正确;目前核电站采用核裂变发电,故C 错误;该反应放出热量,所以一定有质量亏损,故D 错误.

7.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在地震后,数秒内就将控制棒插入核反应堆芯,终止了铀的裂变链式反应.但海啸摧毁了机组的冷却系统,因裂变遗留的产物铯、钡等继续衰变不断释放能量,核燃料棒温度不断上升,对周边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危害.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控制棒通过吸收中子来实现对核反应的控制

B.日本后来向反应堆灌注海水,可以降温,但大量的被污染的海水外泄,对周边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危害

C.核裂变遗留物铯、钡等原子的质量可能比铀原子质量大

D.核泄漏中放射性物质对人类是有害的 答案 ABD

解析 控制棒通过吸收中子来实现对核反应速度的控制,选项A 正确;日本后来向反应堆灌注海水,大量的被污染的海水外泄,泄漏中放射性物质对周边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危害,选项B 、D 正确;因为核反应有能量释放,可知铯、钡等原子的质量比铀原子质量小,故C 错误. 二、非选择题

8.一个原来静止的锂核(63Li)俘获一个速度为7.7×104 m/s 的中子后,生成一个氚核和一个氦

核,已知氚核的速度大小为1.0×103 m/s ,方向与中子的运动方向相反. (1)试写出核反应方程; (2)求出氦核的速度大小.

答案 (1)63Li +10n ―→31H +42He (2)2.0×104 m/s 解析 (1)63Li +10n ―→31H +42He.

(2)取中子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 n v 0=-m T v 1+m He v 2

v 2=m n v 0+m T v 1m He

=2.0×104 m/s.

9.在所有能源中核能具有能量密度大、区域适应性强的优势,在核电站中,核反应堆释放的核能被转化为电能.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中子轰击重核发生裂变反应,释放出大量核能.

(1)核反应方程式235 92U +10n ―→141 56Ba +9236Kr +310n 是反应堆中发生的许多核反应中的一种,以m U 、m Ba 、m Kr 分别表示235 92U 、141 56Ba 、9236Kr 的质量,m n 、m p 分别表示中子、质子的质量,c 为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则在上述核反应过程中放出的核能ΔE = .

(2)有一座发电能力为P =1.00×106 kW 的核电站,核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η=40%.假定反应堆中发生的裂变反应全是本题(1)中的核反应,已知每次核反应过程中放出的核能ΔE =2.78×10

-11

J ,铀核的质量m U =390×10

-27

kg ,求每年(1年=3.15×107 s)消耗的235 92

U 的质量. 答案 (1)(m U -m Ba -m Kr -2m n )c 2 (2)1 104 kg 解析 (1)释放的能量为 ΔE =(m U -m Ba -m Kr -2m n )c 2. (2)因核电站发电效率为40%,

故核电站消耗235 92

U 的功率为 P ′=P 40%=1.00×10640% kW =2.5×106 kW.

核电站每年消耗235 92U 的能量为

W =P ′t =2.5×109×3.15×107 J =7.875×1016 J 产生这些能量消耗的铀核的数目: n =W ΔE =7.875×1016 J 2.78×10-11 J

≈2.83×1027(个) 每年消耗235 92

U 的质量为 M =nm U =2.83×1027×390×10-27 kg ≈1 104 kg.

第四章第六节互感和自感

第六节 互感和自感 [学习目标] 1.了解互感现象及其应用. 2.能够通过电磁感应的有关规律分析通电自 感和断电自感现象. 3.了解自感电动势的表达式E =L ΔI Δt ,知道自感系数的决定因素. 4.了解自感现象中的能量转化. [学生用书P 29] 一、互感现象(阅读教材第22页第1段至第3段) 1.互感:两个线圈之间并没有导线相连,但当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它所产生的变化的磁场会在另一个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这种现象叫做互感,这种感应电动势叫做互感电动势. 2.互感的应用:利用互感现象可以把能量由一个线圈传递到另一个线圈,如变压器就是利用互感现象制成的. 3.互感的危害:互感现象能发生在任何两个相互靠近的电路之间,互感现象有时会影响电路的正常工作. ▏拓展延伸?———————————————————(解疑难) 1.互感现象是一种常见的电磁感应现象,也满足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2.互感能不通过导线相连来传递能量. 3.变压器是利用互感制成的,而影响正常工作的互感现象要设法减小. 1.(1)两线圈相距较近时,可以产生互感现象,相距较远时,不产生互感现 象.( ) (2)在实际生活中,有的互感现象是有害的,有的互感现象可以利用.( ) (3)只有闭合的回路才能产生互感.( ) 提示:(1)× (2)√ (3)× 二、自感现象和自感系数 (阅读教材第22页第4段至第24页第3段) 1.自感:当一个线圈中的电流自身发生变化时,它产生的变化的磁场不仅在邻近的电路中激发出感应电动势,同样也在它本身激发出感应电动势的电磁感应现象. 2.自感电动势:由于自感现象而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E =L ΔI Δt ,其中L 是自感系数,简称自感或电感. 3.自感系数 (1)单位:亨利,符号H. (2)决定自感系数大小的因素:与线圈的圈数、大小、形状以及有无铁芯等因素有关. ▏拓展延伸?———————————————————(解疑难) 1.自感电动势的作用:总是阻碍导体中原电流的变化,即总是起着推迟电流变化的作用. 2.自感电动势的方向:自感电动势总是阻碍导体中原来电流的变化,当原来电流增大时,自感电动势的方向与原来电流方向相反;当原来电流减小时,自感电动势的方向与原来电流方向相同.也遵循“增反减同”的规律. 3.自感系数是由线圈本身性质决定的,是表征线圈产生自感电动势本领大小的物理量,数值上等于通过线圈的电流在1 s 内改变1 A 时产生的自感电动势的大小. 4.线圈的长度越长,截面积越大,单位长度上匝数越多,线圈的自感系数越大,线圈有铁芯比无铁芯时自感系数大得多.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试题第四章第七节

(精心整理,诚意制作) 第七节力学单位 1.物理学的____________在确定了物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同时, 也确定了物理量的______间的关系. 2.被选定的利用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其他物理量的单位的物理量, 称为基本物理量, 它们的单位称为____________.力学中选定的基本物理量有: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国际单位制中它们的单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3.由基本单位根据____________推导出来的其他物理量的单位称为__________ __. 4.由________单位和________单位一起组成单位制, 现在常用的是国际通用的,包括一切科学领域的单位制称为________单位制.以下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七个基本物理量和相应的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 物理量名称物理量符号单位名称单位符号 长度l ____ m 质量m 千克(公斤) ____ 时间____ 秒s 电流I ____ A 热力学温度T 开(尔文) K 发光强度I,(I V) 坎(德拉) cd 物质的量n,(ν)摩(尔) ____ 5.在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力学物理量是( ) A.长度、力、时间B.长度、质量、时间 C.长度、力、质量、时间D.速度、加速度、时间 6.下列各组单位符号中,属于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符号的是( ) A.kg、m、J B.N、kg、m C.kg、m、s D.N、g、m 7.下列关于单位制及其应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单位制 B.选用的基本单位不同,构成的单位制也不同 C.在物理计算中,如果所有已知量都用同一单位制中的单位表示, 只要正确应用公式,其结果就一定是用这个单位制中的单位来表示的 D.一般来说,物理公式主要确定各物理量间的数量关系, 并不一定同时确定单位关系

沪科版第四章第六节神奇的眼睛

第四章第六节神奇的眼睛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引入新课 1.统计班级戴眼镜的同 学,提出和眼睛有关的一 些问题。 2.复习回顾 (1)组织学生一起复习回 顾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组织学生一起复习回 顾透镜对光线作用。 其中通过用曲度不同的凸 透镜做实验,引起同学们 的思考,再通过分析讲解 得出结论,曲度不同的透 镜对光线会聚作用不同, 并通过绘图的方式让学生 直观感受到曲度越大,会 聚作用越强。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进 行思考。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回 忆之前所学凸透镜成像 规律并在学案上通过画 图的形式来标注答案。 前面的①②③问同学们 可以根据已有知识在学 案上作答,后面同学们 通过观察实验,根据现 象“焦点位置不同”引 起思考,理解曲度不同 的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 作用不同,得出曲度越 大,会聚作用越强,焦 距越短。 激发学生求知的欲 望,引起同学们的兴 趣,调动同学们学习眼 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同学们意识到物理 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 于生活。 为后面讲解眼睛成 像特点,以及透镜的应 用做好知识上的准备。 通过画图的方式来回 答成像规律,可以提高 课堂上的效率。 通过回顾和讲解凸 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 透镜的发散作用,以及 曲度不同的透镜对光 线的作用不同,为后面 讲解眼睛以及眼睛的 矫正做好知识上的准 备。其中讲解曲度不同 的凸透镜对光线的会 聚能力不同采用实验 观察的方法,可以使同 学们直观的看到光线 的偏折情况,便于同学 们理解掌握。 二、新课教学板块1—眼睛的结构和视物原理活动1.组织学生一起回顾 眼睛的结构,然后再通过 类比的方式使同学们认识 到眼睛的成像原理和凸透 镜的成像原理是一样的。 学生和老师一起回顾眼 睛的结构。学生采用类 比的方式来认识眼睛的 成像过程和前面所学习 的凸透镜成像一样。 采用类比的方式来认 识眼睛的成像原理,使 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便 于同学们理解接受。

第四章 第六节~第七节

第六节超重和失重 第七节力学单位 [学习目标]1.知道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现象,会根据条件判断超重、失重现象.2.会利用超重、失重知识解释一些实际现象.3.知道单位制、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的概念.明确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三个基本物理量及其单位.4.知道物理运算过程中单位的规范使用和表示方法. 一、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 1.超重现象: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的重力的情况称为超重现象. 2.失重现象: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的重力的情况称为失重现象. 3.完全失重现象:如果一个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为零,这种情况是失重现象中的极限,称为完全失重现象. 二、力学单位 1.单位制: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所组成的一系列完整的单位体制. (1)基本单位是可以任意选定的. (2)导出单位是由定义方程式与比例系数确定的. 2.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位 (1)基本单位 长度单位——米(m)、质量单位——千克(kg)和时间单位——秒(s). (2)常见的导出单位 速度的单位为米/秒(m/s),加速度的单位为米/秒2(m/s)2,力的单位为牛即千克·米/秒2(1_N =1_kg·m/s2).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超重就是物体受到的重力增加了.(×) (2)物体处于完全失重时,物体的重力就消失了.(×) (3)物体处于超重时,物体一定在上升.(×) (4)物体处于失重时,物体可能在上升.(√) (5)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时,处于超重状态.(×) 2.现有以下一些物理量和单位,按下面的要求选择填空. A.密度 B.米/秒 C.牛顿 D.加速度 E.质量 F.秒 G.厘米 H.长度 I.时间 J.千克

第四章第七节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第四章第七节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一、选择题 1.社会学习品德理论是由()提出的。 A.埃里克森 B.费斯廷格 C.班杜拉 D.皮亚杰 2.受到他人或规范的压力,个体产生的符合他人或规范要求的行为称为()。 A.模仿 B.从众 C.服从 D.认同 3.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称之为()。 A.模仿 B.从众 C.认同 D.内化 4.采用道德两难故事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心理学家是()。 A.斯腾伯格 B.柯尔伯格 C.埃里克森 D.弗洛伊德 5.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称之为()。 A.模仿 B.从众 C.服从 D.认同 6.爱国主义情感属于()的道德情感。 A.直觉的 B.想象的 C.行为的 D.伦理的 7.品德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生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 A.新观点 B.认知结构 C.价值体系 D.策略系统 8.从整体发展来看,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时期大致在()。 A.一年级 B.三年级 C.五年级 D.六年级 9.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 A.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 B.积极性

C.适应性和社会性 D.内化性和意志性 10.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称为()。 A.态度的认知 B.态度的评价 C.态度的情感 D.态度的意向 11.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 A.内化了的成分 B.动力性成分 C.非智力成分 D.态度的核心成分 12.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向 D.道德行为 13.在柯尔伯格的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服从与惩罚定向阶段属于()。A.习俗水平 B.前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权威水平 14.通过对某种道德形象的联想而发生的情感体验称为()。 A.直觉的道德情感 B.想象的道德情感 C.伦理的道德情感 D.认知性道德情感 15.()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 A.能力 B.道德 C.态度 D.情绪 16.表现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或当个体出现了与自己的价值标准相反的行动时,会感到内疚、不安,此时其态度与品德的形成阶段主要处在()。 A.依从 B.认同 C.内化 D.参与 17.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 A.依从 B.接受 C.认同 D.内化 18.态度改变和品德形成的阶段可划分为()。 A.顺从、认同和内化 B.顺从和认同 C.逆反、认同和内化 D.认同和内化

第四章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六节核能利用 第七节小粒子与大宇宙 [学习目标] 1.了解裂变反应堆的工作原理.2.了解核电站和核能利用的优缺点.3.了解小粒子和大宇宙间的空间跨度和时间跨度. 一、核反应堆及核电站 1.核电站是利用核能发电,它的核心设施是反应堆,核反应堆是人工控制链式反应的装置,它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燃料:铀棒. (2)减速剂:铀235容易捕获慢中子发生反应,采用石墨、重水作减速剂; (3)控制棒:采用在反应堆中插入镉棒的方法,利用镉吸收中子的能力很强的特性,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 2.工作原理 核燃料裂变释放能量,使反应区温度升高. 3.能量输出 利用水或液态的金属钠等流体在反应堆内外循环流动,把反应堆内的热量传输出去,用于发电,同时也使反应堆冷却. 4.核污染的防护与处理 在反应堆的外面需要修建很厚的水泥层,用来屏蔽裂变产物放出的各种射线.核废料具有很强的放射性,需要装入特制的容器,埋入深地层来处理. [即学即用]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核反应堆是通过调节中子数目以控制反应速度.(√) (2)核反应堆用过的核废料无毒无害.(×) 二、小粒子和大宇宙 1.从小粒子到大宇宙——空间跨度 (1)对宇宙的时空结构、运动形态和物质演化的理论描述,称为宇宙模型. (2)大爆炸宇宙模型:大约150亿年前突然发生一次大爆炸,其后逐渐诞生出恒星、星团、脉冲星、超新星、黑洞以及被称作类星体的遥远发光体等,经历150亿年演化成今天的宇宙世界. (3)人类所能研究的物质世界的空间尺度:约从10-15 m到1027m,共跨越了约42个数量级. 2.从粒子寿命到宇宙年龄——时间跨度 (1)宇宙的年龄的数量级:1018s. (2)微观粒子的最短寿命:10-25s.

人教版物理必修二第六章第六节经典力学的局限性同步训练B卷(模拟)

人教版物理必修二第六章第六节经典力学的局限性同步训练B卷(模拟)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共15题;共30分) 1. (2分) (2020高二下·上海月考) 某天体的半径是地球半径的P倍,质量是地球的K倍,则该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 A . B . C . D . 【考点】 2. (2分) (2018高一下·苏州期中) —个物体在地球表面受到地球的引力为F,则在距地面高度为地球半径的3倍处.受地球引力为() A . B . C . D . 【考点】 3. (2分) (2018高三上·陆丰期末)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段计划由35颗卫星组成,包括5颗静止轨道卫星、27颗中轨道卫星、3颗倾斜同步轨道卫星.中轨道卫星和静止轨道卫星都绕地球球心做圆周运动,中轨道卫星

离地面高度低,则中轨道卫星与静止轨道卫星相比,做圆周运动的() A . 向心加速度大 B . 周期大 C . 线速度小 D . 角速度小 【考点】 4. (2分)(2018·杭州模拟) 2015年12月29日0时04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高分四号卫星.至此我国航天发射“十二五”任务圆满收官.高分四号卫星是我国首颗地球同步轨道高分辨率光学成像卫星,也是目前世界上空间分辨率最高、幅宽最大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它的发射和应用将显著提升我国对地遥感观测能力,该卫星在轨道正常运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卫星的轨道半径可以近似等于地球半径 B . 卫星的向心加速度一定小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C . 卫星的线速度一定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D . 卫星的运行周期一定大于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 【考点】 5. (2分) (2018高一下·南昌期中) 牛顿总结前人的观点, 得出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后, 并未能计算出万有引力常量G, 请问是下列哪位科学家通过扭秤实验测量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A . 伽利略 B . 胡克 C . 开普勒 D . 卡文迪许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第六章第6节经典力学的局限性同步练习B卷(练习)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第六章第6节经典力学的局限性同步练习B卷(练习)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8题;共23分) 1. (2分) (2020高一下·泸县期末)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经典力学适用于微观领域质子、电子的运动 B . 经典力学适用于投出的篮球、人造卫星的运动 C . 经典力学可以解决自然界中涉及的所有物理学问题 D . 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出现,表示经典力学失去了意义 【考点】 2. (3分)关于日心说被人们接受的原因是 A . 太阳总是从东面升起,从西面落下 B . 日心说符合宗教神学得观点 C . 若以太阳为中心许多问题都可以解决,对行星的描述也变得简单 D . 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转的 【考点】 3. (3分)(2017·黑龙江模拟)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机械波的频率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与介质无关 B . 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指出,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是不同的 C . 光纤通信是一种以光波为传输介质的通信方式,光波按其波长长短,依次可分为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线光,但红外线光和紫外线光属不可见光,它们都不可用来传输信息

D . 根据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电磁波中的电场和磁场互相垂直,电磁波是横波 E . 宇宙红移现象表示宇宙正在膨胀,这可以用多普勒效应来解释.说明我们接收到的遥远恒星发出的光比恒星实际发光频率偏小 【考点】 4. (3分) (2017高二下·绥棱期中)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坐在高速离开地球的火箭里的人认为地球上的人新陈代谢变慢了 B . 雷达利用超声波来测定物体的距离和方位 C . 普通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双缝会产生干涉现象 D . 电子表的液晶显示应用了光的偏振原理 【考点】 5. (3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其振动能量与振幅无关 B . 全息照相的拍摄利用了光的干涉原理 C . 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都是相同的,与光源和观察者的运动无关 D . 医学上用激光做“光刀”来进行手术,主要是利用了激光的亮度高、能量大的特点 E . 机械波和电磁波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考点】 6. (3分)下列关于经典力学的时空观,正确的是() A . 经典力学的时空观中,同时是绝对的,即在一个参考系中的观察者在某一时刻观察到的两个事件,对另一

司法考试刑事法知识第六章第六节1

第六节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第三百三十八条【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第三百三十九条【非法处置进口的固体废物罪;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走私固体废物罪】违反国家规定,将境外的固体废物进境倾倒、堆放、处置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未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许可,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用作原料,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以原料利用为名,进口不能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液态废物和气态废物的,依照本法第一百五十二条第二款、第三款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三百四十条【非法捕捞水产品罪】违反保护水产资源法规,在禁渔区、禁渔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捕捞水产品,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第三百四十一条【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罪】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违反狩猎法规,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进行狩猎,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第四章消化系统第六节_肝性脑病病人的护理及答案

第四章消化系统第六节_肝性脑病病人的护理 1.乳果糖在治疗肝性脑病中的机制是 A.抑制肠内细菌生长,促进乳酸杆菌繁殖 B.与游离氨结合,从而降低血氨 C.与氨合成尿素和鸟氨酸,从而降低血氨 D.被细菌分解成乳酸和醋酸,使肠内呈酸性 E.纠正氨基酸代谢不平衡,抑制假性神经递质形成 【解析】: D考察肝性脑病的治疗原则。口服乳果糖,在结肠中被细菌分解为乳酸和醋酸,使肠内呈酸性,从而减少氨的产生、吸收。 2.不属于肝性脑病患者昏迷前期的主要表现是 A.阵发性惊厥 B.行为失常 C.睡眠障碍 D.意识错乱 E.肌张力增高 【答案】:A 【解析】:考察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二期(昏迷前期):以意识错乱、睡眠障碍、行为失常为主。定向力和理解力均减退,不能完成简单计算。言语不清,举止反常,多有睡眠时间倒错。甚至有幻觉、恐惧、躁狂。此期病人有明显神经系统体征,如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巴宾斯基征阳性,扑翼样震颤存在,脑电图表现异常。阵发性惊厥是四期(昏迷期)深昏迷的表现。 3.患者女性,50岁。肝硬化十余年伴大量腹水,近日出现意识障碍,血氨增高,肝肾功能减退。患者应禁忌食用的食物种类是 A.碳水化合物 B.维生素 C.蛋白质 D.脂肪 E.钠盐 【答案】:C 【解析】:考察肝性脑病的饮食护理。肝性脑病患者限制蛋白质摄入,发病开始数日内禁食蛋白质,供给足够的热量和维生素,以糖类为主要食物。 4.患者男性,50岁,因肝硬化腹水入院。住院期间患者突然出现淡漠少言,神情恍惚,衣冠不整,吐词不清。下列护理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乳果糖口服 B.肥皂水清洁灌肠 C.硫酸镁导泻 D.白醋加生理盐水灌肠 E.番泻叶液口服 【答案】:B 【解析】:考察肝性脑病的护理措施。并发于上消化道出血后的肝性脑病或发生便秘,应给予灌肠或导泻。灌肠和导泻有利于清除肠内含氮物质,可用生理盐水或弱酸性溶液灌肠,禁用肥皂水灌肠。肠内保持偏酸环境,有利于血中NH3逸出肠黏膜进入肠腔与H+合成NH3+随粪便排出。 5.患者男性,57岁。肝硬化病6年,此次以肝性脑病收入院。入院后患者出现烦躁不安,此时可选用的最佳药物是 A.氯丙嗪 B.吗啡 C.地西泮 D.硫喷妥纳 E.哌替啶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试题第四章第七节

第七节力学单位 1.物理学的____________在确定了物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同时,也确定了物理量的______间的关系. 2.被选定的利用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其他物理量的单位的物理量,称为基本物理量,它们的单位称为____________.力学中选定的基本物理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际单位制中它们的单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3.由基本单位根据____________推导出来的其他物理量的单位称为____________. 4.由________单位和________单位一起组成单位制,现在常用的是国际通用的,包括一切科学领域的单位制称为________单位制. 物理量名称物理量符号单位名称单位符号 长度l ____ m 质量m 千克(公斤) ____ 时间____ 秒s 电流I ____ A 热力学温度T 开(尔文) K 发光强度I,(I V) 坎(德拉) cd 物质的量n,(ν) 摩(尔) ____ 5. A.长度、力、时间B.长度、质量、时间 C.长度、力、质量、时间D.速度、加速度、时间 6.下列各组单位符号中,属于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符号的是( ) A.kg、m、JB.N、kg、m C.kg、m、sD.N、g、m 7.下列关于单位制及其应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单位制 B.选用的基本单位不同,构成的单位制也不同 C.在物理计算中,如果所有已知量都用同一单位制中的单位表示,只要正确应用公式,其结果就一定是用这个单位制中的单位来表示的

D .一般来说,物理公式主要确定各物理量间的数量关系,并不一定同时确定单位关系 【概念规律练】 知识点一 单位和单位制 1.现有下列物理量或单位,请按要求填空. ①密度 ②米/秒 ③牛顿 ④加速度 ⑤质量 ⑥秒 ⑦厘米 ⑧长度 ⑨时间 ⑩千克 (1)属于物理量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国际单位制中,作为基本物理量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国际单位制中属于基本单位的有:________,属于导出单位的有________. 2.(双选)关于力学单位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kg 、m /s 、N 是导出单位 B .kg 、m 、s 是基本单位 C .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可以是kg ,也可以是g D .只有在国际单位制中,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才是F =ma 知识点二 单位制的应用 3.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瓦”是导出单位,用基本单位表示,正确的是( ) A .J /sB .N ·m /s C .kg ·m 2/s 2 D .kg ·m 2/s 3 4.声音在某种气体中的速度表达式,可以只用气体的压强p 、气体的密度ρ和没有单位的比例常数k 表示,根据上述情况,判断下列声音在该气体中的速度表达式肯定正确的是 ( ) A .v =k p ρ B .v =k ρp C .v =k p ρ D .v =k ρp 【方法技巧练】 一、利用单位制分析物理学公式 5.物理公式在确定物理量关系的同时,也确定了物理量间的单位关系.下面给出的关系式中,l 是长度,v 是速度,m 是质量,g 是重力加速度,这些量都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试判断下列表达式的单位,并指出这些单位所对应的物理量的名称: (1)l g ,单位是________,物理量名称是________. (2)v 2l ,单位是________,物理量名称是________. (3)m v 2l ,单位是________,物理量名称是________. 6.小刚在课余制作中需要计算圆锥的体积,他从网上查得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为V =13 πR 3h ,小红说,从单位关系上看,这个公式肯定是错误的.小红的根据是什么?

【精品】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试题:第四章第六节综合运用无答案

综合运用 1、分值分布:4-14分 2、考查范围:综合实践题多以文字表述的形式出现,内容主要涉及学习交流、采访、辩论、活动设计、信息处理等,着重考察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要求学生学会在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一语道破】 知识积累 综合实践题的主要类型有以下几种: 1.学习交流类 学习交流类题目多为交流读书心得体会,了解节日来历、风俗,关注时事热点,以促进学生不断积累知识,能对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提出自己的见解看法,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2.采访类 采访类题目,主要是要围绕采访的主题,设计一些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 3.辩论类 这一类题目主要考察学生能否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4.活动设计类 活动设计主要确定活动的名称及主题、设计活动方案等。 5.信息处理类 此类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在阅读时,能否抓住一段话或几段话的主要内容,明确这段文字要表达的主要观点,同时考查对语段的概括能力以及表述能力。

【名校真题】 例1:学习交流类 《好读书读好书》活动训练题: (1)班里要举行“与书籍结伴而行”的读书报告会,你能向同学推荐一本中外名著吗?写出名著名称和内容梗概。 (2)写一句关于“书”的名言警句: 练习 1.《漫游语文世界》综合活动练习 生活处处有语文,其中广告用语的设计就有着不少的学问,一则好的广告用语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你对看到过的哪则广告词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2.《古诗苑漫步》综合活动练习 从小学到现在,你已经读过不少有关春夏秋冬的古诗,请以其中的一首为例谈谈你的理解和感受。 篇名:《》 作者: 有关春夏秋冬的句子:你的理解和感受: 例2:采访类

思修第六章第六节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教案 第六章第六节《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大学生了解法律权利、法律义务的含义和特征。 能力目标:大学生能够领会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最后落脚到如何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 情感目标:既要依法行使法律权利,更要依法履行法律义务,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依法行使法律权利与履行法律义务 教学难点:公民应该如何理解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关系,如何依法行使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 【教学方法、教具】 以教材、教参、多媒体为教具,以启发法、讲授法、提问法等为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视频案例:2018合肥高铁女子扒门事件 事件经过 2018年1月5日,由蚌埠南开往广州南站的G1747次列车在合肥站停站办客时,一名带着孩子的女性旅客(罗海丽)以等老公为名,用身体强行阻挡车门关闭,铁路工作人员和乘客多次劝解,该女子仍强行扒阻车门。 该列车计划停留15分钟,事件在第14分钟处置完毕,未造成列车晚点。 事件结果 1月10日上午,罗某到合肥站派出所主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罗某的行为涉嫌“非法拦截列车、阻断铁路运输”,扰乱了铁路车站、列车正常秩序,违反了《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第77条规定,依据该条例第95条规定,公安机关责令罗某认错改正,对罗某处以2000元罚款。铁路警方提醒:广大旅客出行要自觉遵守铁路运输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文明出行、安全出行。 一、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 权利和义务问题是人们经常遇到的现实问题,权利和义务关系也是社会关系的核心部分。享有法律权利的主体称为权利人,承担法律义务的主体称为义务人。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同时承担相应的义务;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平等的,任何人不得享有法外特权;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不允许任何人只享受法律权利,不履行法律义务;任何公民都是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统一体,并把自己依法履行义务作为他人依法享受权利的实现条件。 (一)法律权利的含义与特征 1、法律权利是指反映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制约的行为自由,是法律所允许的权利人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而采取的、由其他人的法律义务所保证的法律手段。权利的产生、发展和实现,都必须以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为基础,即“权利决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强调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对权利的制约和决定作用,这是马克思主义权利观与其他权利

第一章水和废水 第六节分光光度法—第七节离子色谱法

水和废水第六节分光光度法 (一)基础知识 一、填空题 1. 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朗伯比尔定律,根据不同浓度样品溶液对光信号具有不同的吸光度,对待测组分进行定量测定。 2. 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时,校正波长是为了检验波长刻度与实际波长的符合程度,并通过适当方法进行修正,以消除波长刻度的误差引起的光度测定误差。 3. 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时,比色皿表面不清洁是造成测量误差的常见原因之一,每当测定有色溶液后,一定要充分洗涤。可用相应的溶剂涮洗,或用(1+3)HNO3浸泡。注意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防比色皿脱胶损坏。 二、判断题 1. 分光光度计可根据使用的波长范围、光路的构造、单色器的结构、扫描的机构分为不同类型的光度计。(√) 2. 应用分光光度计进行试样测定时,由于不同浓度下的测定误差不同,因此选择最适宜的测定浓度可减少测定误差。一般来说,透光度在20%~65%或吸光值在0.2~0.7 之间时,测定误差相对较小。(√) 3. 分光光度法主要应用于测定样品中的常量组分含量。(×)测定样品中的微量组分 4. 应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样品测定时,同一组比色皿之间的差值应小于测定误差。(×)测定同一溶液时,同组比色皿之间吸光度相差应小于0.005,否则需进行校正。 5. 应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样品测定时,摩尔吸光系数随比色皿厚度的变化而变化。(×)摩尔吸光系数与比色皿厚度无关。 三、选择题 1. 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时,下列因素中A. 所用试剂的纯度不够的影响不是产生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主要原因。 2. 分光光度计波长准确度是指单色光最大强度的波长值与波长指示值B. 之差 3. 分光光度计吸光度的准确性是反映仪器性能的重要指标,一般常用A. 碱性重铬酸钾标准溶液进行吸光度校正。 4. 分光光度计通常使用的比色皿具有C. 方向性,使用前应做好标记。 5. 使用分光光度法测试样品,校正比色皿时,应将 A.纯净蒸馏水注入比色皿中,以其中吸收最小的比色皿为参比,测定其他比色皿的吸光度。 6. 朗伯比尔定律A=kcL中,摩尔吸光系数k值A.愈大表示该物质对某波长光的吸收能力愈强,比色测定的灵敏度就愈高。 7. 在比色分析中为了提高分析的灵敏度,必须选择摩尔吸光系数A. 大的有色化合物,选择具有最大k值的波长做入射光。 8.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时,比色皿应选择A. 石英 9. 一般常把B.200~400nm波长的光称为紫外光。 10. 一般常把 B.400(380)~800(780)nm波长的光称为可见光。 11.朗伯比尔定律A=kcL中,摩尔吸光系数k值与 C.测定时的取样体积无关。 12. 一般分光光度计吸光度的读数最多有 A. 3位有效数字。 四、问答题 1. 分光光度法是环境监测中常用方法,简述分光光度法的主要特点。答:(1)灵敏度高;(2)准确度高;(3)适用范围广;(4)操作简便、快速;(5)价格低廉。 2. 简述校正分光光度计波长的方法。答:校正波长一般使用分光光度计光源中的稳定线光谱或有稳定亮线的外部光源,把光束导入光路进行校正,或者测定已知光谱 样品的光谱,与标准光谱对照进行校正。 3. 简述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时,选用比色皿应考虑的主要因素。答:(1)测定波长,比色液吸收波长在370nm以上时可选用玻璃或石英比色皿,在370nm以下时必须使用石英比色皿;(2)光程。比色皿有不同光程长度,通常多用10.0nm的比色皿,选择比色皿的光程长度应视所测溶液的吸光度而定,以使其吸光度在0.1-0.7之间为宜。 4. 如何检查分光光度计的灵敏度?答:灵敏度是反映仪器测量性能的重要指标,检查方法为:配置0.001%重铬酸钾溶液,用1cm比色皿装入蒸馏水作参比,于440nm 处测得的吸光度应大于0.010.若示值小于0.010,可适当增加灵敏度的挡数,如仍不能达到该值,应检查或更换光电管。 5. 在光度分析中,如何消除共存离子的干扰? 答:(1)尽可能采用选择性高、灵敏度也高的特效试剂。(2)控制酸度,使干扰离子不产生显色反应。(3)加入掩蔽剂,使干扰离子被络合而不发生干扰,而待测离子不与掩蔽剂反应。(4)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改变干扰离子的价态以消除干扰。(5)选择适当的波长以消除干扰。(6)萃取法消除干扰。(7)其他能将被测组分与杂质分离的步骤,如离子交换、蒸馏等。(8)利用参比溶液消除显色剂和某些有色共存离子的干扰。(9)利用校正参数从测定结果中扣除干扰离子影响。 6.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时,什么情况下可用溶剂做空白溶液?答:当溶液中的有色物质仅为待测组分与显色剂反应生成,可用溶剂做空白溶液,称溶剂空白。 7. 一台分光光度计的校正应包括?答:波长校正、吸光度校正、杂散光校正、比色皿校正。 8. 在光度分析中酸度对显色反应主要有哪些影响? 答:1、对显色剂本身的影响2、对溶液中各元素存在状态的影响3、对显色反应的影响。 9. 简述朗伯比尔定律A=kcL的基本内容,并说明式中各符号的含义。答:理论基础可综合为光的吸收定律,即当一束单色光通过均匀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与溶液的浓度和液层厚度的乘积成正比。式中:A——吸光度;k——吸光系数;c——待测物浓度;L——液层厚度。 10. 简述朗伯比尔定律中,吸光系数与摩尔吸光系数的区别。答:在朗伯比尔定律中A=kcL 中,k是比例常数,它与入射光的波长、溶液的性质有关。如果有色物质 溶液的浓度c用g/L表示,液层厚度以cm表示,比例常数k称为吸光系数。如果浓度c用mol/L表示,液层厚度以cm表示,则比例常数k称为摩尔吸光系数。 摩尔吸光系数的单位为L/(mol*cm),它表示物质的浓度为1mol/L、液层厚度为1cm时溶液的吸光度。 11. 简述在光度分析中如何用镨铷滤光片对光度计的波长进行校正?答:用特制的镨铷滤光片(预先在精密度较高的仪器上进行校正过)校正仪器波长时,通常用573nm 和586nm的双峰谱线校正。 12. 简述光度分析中如何选择显色剂。答:(1)显色剂的灵敏度要高(2)显色剂的选择性要好(3)所形成的有色化合物应足够稳定,而且组成恒定,有确定的组成 比(4)所形成的有色化合物与显色剂之间的差别要大(5)其他因素如显色剂的溶解度、稳定性、价格等。 13. 简述在光度分析中共存离子的干扰主要有哪几种情况。答:(1)共存离子本身有颜色影响测定(2)共存离子与显色剂生成有色化合物,同待测组分的有色化合物 的颜色混在一起(3)共存离子与待测组分生成络合物降低待测组分的浓度(4)强氧化剂和强还原剂存在时因破坏显色剂而影响测定。 14. 简述在光度分析中引起偏离光吸收定律的原因。答:(1)入射光单色性差而引起偏离(2)溶液中的化学变化而引起偏离(3)介质的不均匀性而引起偏离。 五、计算题 1.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的六价铬,已知溶液含六价铬140μg/L,用二苯碳酰二肼溶液显色,比色皿为20nm,在波长540nm处测得吸光度为0.220,试计算摩尔吸光 系数(Mcr=52)。答:(1)计算摩尔数:140×10-6/52=2.7×10-6 (mol/L);(2)计算摩尔吸光系数:0.220=k×2×2.7×10-6 k=4.1×104L/(mol*cm) 2.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Fe3+,已知Fe3+溶液用KSCN 溶液显色,用20nm比色皿在波长480nm处测得吸光度为0.19,已知摩尔吸光系数1.1 ×104L/(mol*cm),试求该 溶液的浓度(Mfe=55.86)。答:(1)计算溶液的摩尔浓度:0.19=1.1×104×C×2 C=8.6×10-6 (mol/L);(2)计算溶液的浓度:C=8.6×10-6×55.86=482×10-6 (g/L) (五)总氮 一、填空题 8. 总氮测定方法通常采用过硫酸钾氧化,使水中有机氮和无机氮转变为硝酸盐,再以紫外分光光度法、偶氮比色法、离子色谱法或气相分子吸收法进行测定。 9.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总氮时,对于悬浮物较多的水样,过硫酸钾氧化后可能出现沉淀,遇此情况,可取上清液进行测定。 10. 《水质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方法的检出下限为0.05 mg/L,测定上限为 4 mg/L。 二、判断题 9.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总氮时,硫酸盐及氯化物对测定有影响。(×) 10.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总氮时,在120~124℃的碱性介质条件下,用过硫酸钾做氧化剂,不仅可将水中氨氮、亚硝酸盐氮氧化为硝酸盐,同 时也将水样中大部分有机氮化合物氧化为硝酸盐。(√) 11. 碱性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总氮,使用高压蒸汽消毒器时,应定期校核压力表。(√) 三、选择题 6.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总氮时,碳酸盐及碳酸氢盐对测定有影响,在加入一定量的 A. 盐酸后可消除。 7.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总氮时,水样采集后立即用硫酸酸化到P H<2,在 B .24小时内测定。 8.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总氮时,新配制的过硫酸钾溶液应存放在 C. 聚乙烯瓶内,可贮存一周。 9.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总氮时,配制1000mL硝酸钾贮备液时加入2mL A. 三氯甲烷,贮备液至少可稳定6个月。

八年级下册科学第四章4—6节

初中科学八(下)单元练习(十二) 第4章 4-6节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 如图所示,表示缠绕茎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 土壤中的水分参与植物蒸腾作用时的途径是( ) A. 土壤→根毛→导管→气孔→叶脉→大气 B. 土壤→导管→叶脉→气孔→大气 C. 土壤→根毛→导管→叶脉→气孔→大气 D. 土壤→根毛→叶脉→导管→表皮→大气 3. 给植物打针输液(如图)是近年来植物施肥和防治病虫害的常见方法.下列相关说法中, 错误的是( ) A. 该方法操作简便,肥料利用率高 B. 用作施肥的输液液体主要成分是水分、无机盐 C. 该过程不伤害天敌,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D. 用作施肥的输液液体主要成分是水分、有机物 4. 把幼嫩的植物茎掐断,从茎的断面上渗出汁液,这些汁液是从哪 一结构渗出的?( ) A. 导管 B. 髓 C. 筛管 D. 树皮 5. 植物叶片上的气孔对植物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以下会导致气孔关闭的是( ) A. 蒸腾作用最强时 B. 当植物失水过多时 C. 光合作用最强时 D. 放出氧气最多时 6. 玉米的茎长成后不能增粗,而桃树的茎能年年变粗,从茎的结构分析,能不能变粗的根 本原因是( ) A. 有无韧皮部 B. 有无形成层 C. 有无木质部 D. 有无髓 7. 有人为了图方便,会在树与树之间绑上铁丝晾衣物,如果铁丝长期绑在树上,铁丝处的 树皮会逐渐向上突起,严重的会导致树木的死亡。这是由于植物体内( ) A. 水分的运输被切断 B. 有机物的运输被切断 C. 无机盐的运输被切断 D. 空气的运输被切断 8. 据报道,科学家发明了一类无色透明塑料、低粘性蜡等物质,在移栽植物时,若将其喷 到叶面上,则能结成一层二氧化碳可以通过而水分不易通过的薄膜,能大大提高植株的 成活率。这主要是因为薄膜( ) A. 增强了植物的光合作用 B. 增强了植物的蒸腾作用 C. 减弱了植物的蒸腾作用 D. 减弱了植物的呼吸作用 9. 下列关于蒸腾作用的强弱与气孔的张开和闭合的关系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 植物体水分较多,气孔关闭,蒸腾作用减弱 B. 植物体水分较多,气孔张开,蒸腾作用增强 C. 植物体缺水时,气孔关闭,蒸腾作用加强 D. 植物体缺水时,气孔张开,蒸腾作用减弱 10. 把一刚摘下的果树枝装在小瓶中,如图所示,用弹簧秤测得重为5牛, 光照6小时后,测得重为4.8牛。其重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 蒸腾作用 B. 运输作用 C. 呼吸作用 D. 光合作用 11. 茎的各种形态都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主要表现在这些茎都可以( ) A. 从环境中获得有机物 B. 从环境中最大可能地获取生长所需的阳光 C. 更好地进行呼吸作用 D. 更好地缠绕他物向上生长 12. 1500年前,贾思勰任高阳郡太守时曾因枣树数年不结果而“打”枣树,他用斧背狠敲

第四章 第6节

第6节互感和自感 一、互感现象 阅读教材第22页,了解互感现象的应用及危害。 1.互感:两个相互靠近的线圈,当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它所产生的变化的磁场会在另一个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这种现象叫互感。 2.应用:利用互感现象可以把能量由一个线圈传递到另一个线圈,如变压器就是利用互感现象制成的。 3.危害:互感现象能发生在任何两个相互靠近的电路之间、电力工程和电子电路中,有时会影响电路的正常工作。 思维拓展 如图1是法拉第实验线圈。在实验中,两个线圈并没有用导线连接。 图1 (1)当其中一个线圈中有电流时,另一个线圈中是否会产生感应电流? (2)当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在另一个线圈中为什么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呢? 提示(1)不一定。当线圈中的电流为恒定电流时,在其周围空间产生的磁场不变,则在另一个线圈中就不会产生感应电流。只有当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在其周围空间产生变化的磁场,此时会在另一个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 (2)当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穿过两个线圈的磁通量都会变化,在另一个线圈

中就会产生感应电动势。 二、自感现象 阅读教材第22~24页,理解自感现象、自感电动势及自感系数的决定因素。 1.定义:当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时,它产生的变化的磁场不仅在邻近的电路中激发出感应电动势,同样也在它本身激发出感应电动势的现象叫自感。 图2 2.自感电动势对电流的作用:电流增加时,自感电动势阻碍电流的增加;电流减小时,自感电动势阻碍电流的减小。 实验1:演示通电自感现象 实验电路如图2所示,开关S接通时,可以看到灯泡2立即发光,而灯泡1是逐渐亮起来的。 实验2:演示断电自感现象。 图3 实验电路如图3所示,线圈L的电阻比灯泡的电阻小,接通电路,灯泡正常发光后,迅速断开开关S,可以看到灯泡闪亮一下再逐渐熄灭。 3.自感系数 (1)自感电动势的大小:E=L ΔI Δt,式中L是比例系数,叫作自感系数,简称自感或 电感。 (2)决定因素:线圈的大小、形状、圈数以及是否有铁芯等。 (3)单位:亨利,简称亨,符号是H。常用单位还有毫亨(mH)、微亨(μH)。1 H=103 mH=106μH。 思考判断 (1)自感现象中,感应电流方向一定和原电流方向相反。(×) (2)线圈中产生的自感电动势较大时,其自感系数一定较大。(×) (3)对于同一线圈,当电流变化较快时,线圈中的自感电动势较大。(√) (4)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均匀增大,自感电动势也均匀增大。(×) 三、磁场的能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