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合导线、闭合导线平差计算表(自动公式)
- 格式:xls
- 大小:141.50 KB
- 文档页数:4
闭合导线坐标计算
注:黄色部分为外业测量出的或者是已知的;
“n”:多边形内角的个数;
“ƒβ容”:图根导线角度闭合差的容许值为±60″√n,当图根导线作为测区的首级控制网时为±40″√n;
β=β测-ƒβ n;
在这儿坐标方位角的计算就不说了;
△x i,1+i=D i,1+i*cosαi,1+i; △y i,1+i=D i,1+i*sinαi,1+i;
ƒx=Ʃ△x,ƒy=Ʃ△y;
导线全长闭合差ƒ=√(ƒ2x+ƒ2y),相对闭合差K=ƒ∕ƩD,图根导线的容许相对闭合差K容=1∕2000,当K<K容时则说明符合精度要求,可以进行调整,
υ△xi,1+i=-(ƒx∕ƩD)*D i,1+i,υ△yi,1+i=-(ƒy∕ƩD)*D i,1+i;
△x △y x y
υ△xi,1+i υ△yi,1+i ±±
△x i,1+i
△y i,1+i
Ʃ
ƩD ƒx ƒy
辅助计算
观测角 (β测) ′ ″改正数
(β) 改正后角度 ′ ″
坐标方位角 ′ ″
56序号1234△x′△y′ƒβ角度闭合差=Ʃβ测-Ʃβ
理=Ʃβ测-(n-2)*180; ƒβ
≤ƒβ容;
ƒx=Ʃ△x,ƒy=Ʃ△y; ƒD =√(ƒ2x +ƒ2y )
注:1、附合导线和闭合导线的差别在于两个方面:①角度闭合差的计算和调整,②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怎么计算就不一一说了,见谅!)
坐标增量 m 改正后增量 m
坐标值 m 距离 m。
计算方案的设置一、导线类型:1.闭、附合导线(图1)2.无定向导线(图2)3.支导线(图3)4.特殊导线及导线网、高程网(见数据输入一节),该选项适用于所有的导线,但不计算闭合差。
而且该类型不需要填写未知点数目。
当点击表格最后一行时自动添加一行,计算时删除后面的空行。
5.坐标导线。
指使用全站仪直接观测坐标、高程的闭、附合导线。
6.单面单程水准测量记录计算。
指仅进行单面读数且仅进行往测而无返测的水准测量记录计算。
当数据中没有输入“中视”时可以用作五等、等外水准等的记录计算。
当输入了“中视”时可以用作中平测量等的记录计算。
说明:除“单面单程水准测量记录计算”仅用于低等级的水准测量记录计算外,其它类型选项都可以进行平面及高程的平差计算,输入了平面数据则进行平面的平差,输入了高程数据则进行高程的平差,同时输入则同时平差。
如果不需进行平面的平差,仅计算闭、附合高程路线,可以选择类型为“无定向导线”,或者选择类型为“闭附合导线”但表格中第一行及最后一行数据(均为定向点)不必输入,因为高程路线不需定向点。
二、概算1.对方向、边长进行投影改化及边长的高程归化,也可以只选择其中的一项改正。
2.应选择相应的坐标系统,以及Y坐标是否包含500KM。
选择了概算时,Y坐标不应包含带号。
三、等级与限差1.在选择好导线类型后,再选择平面及高程的等级,以便根据《工程测量规范》自动填写限差等设置。
如果填写的值不符合您所使用的规范,则再修改各项值的设置。
比如现行的《公路勘测规范》的三级导线比《工程测量规范》的三级导线要求要低一些。
2.导线测量平差4.2及以前版本没有设置限差,打开4.2及以前版本时请注意重新设置限差。
四、近似平差与严密平差的选择及近似平差的方位角、边长是否反算1.近似平差:程序先分配角度闭合差再分配坐标增量闭合差,即分别平差法。
2.严密平差:按最小二乘法原理平差。
3.《工程测量规范》规定:一级及以上平面控制网的计算,应采用严密平差法,二级及以下平面控制网,可根据需要采用严密或简化方法平差。
附合导线平差计算表(左角用)
计算:检查:
注意事项:
1、使用时,先根据实际点数的多少插入或删除行数。
但第五行和第六行不得删除,夹角个数行及上6行不要删除,目的是为了保
持公式的正确性,行数确定后,从第六行F列到W列选中,把公式拉到您需要的行数
2、“蓝色”字体表示计算时,需要输入的项目,根据实际数据情况进行填写。
3、要根据使用的等级导线,来修改“角度闭合差限差”计算公式(N20数据)及“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Q22数据)
4、如果“N21”和“Q22”显示超限则数据不可用,要重新进行测量
5、计算好后可以把不需要显示的列隐藏起来,如“M”列
)
附合导线平差计算表(右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