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肿瘤
- 格式:ppt
- 大小:5.17 MB
- 文档页数:93
脑瘤(颅内肿瘤)概述及偏方(一)概述1、脑瘤系指生长于颅内的肿瘤,又称颅内肿瘤。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一般在20~50岁之间发病较多。
成人与儿童在好发部位和类型上有所不同,儿童以小脑幕下的肿瘤多见,成人则以小脑幕上的肿瘤为多见。
临床表现因肿瘤的类型、部位、生长速度和患者的全身情况的差异而不同,一般可分为颅压增高症状和患者的全身情况的差异而不同,一般可分为颅压增高症状和定位症状两类。
颅压增高症状一般表现为三联症,即头痛、呕吐、视觉障碍;其它可见头晕、复视、精神症状、癫痫发作等。
定位症状根据所在部位不同也有差异。
如肿瘤位于额叶可见进行性智力迟钝,性格改变,癫痫发作;位于小脑,则可有行走不稳,共济失调等。
现代医学对本病病因不十分清楚,可能与脑胚胎组织发育异常、化学、遗传、病毒等因素有关。
脑瘤的病理学分类很复杂,根据肿瘤组织的起源,大致可分为神经胶质、脑膜、颅内某些特殊器官(如垂体腺瘤等)、脑神经鞘膜等发生的肿瘤。
本病的诊断,除了依据病史和临床表现外,一些必要的检查是不可缺少的。
如眼底检查、X线头颅平片、超声波、脑电图、血管造影、脑室造影、发射性同位素脑扫描及CT扫描等。
现代医学目前对本病的治疗主要采用手术切除。
恶性肿瘤多采用手术、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
脑瘤属中医学“厥逆”、“真头痛”、“内风”、“头风”等范畴。
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内有脾肾阳虚或肝肾阴虚;外为寒气、邪毒入侵及形成痰湿、瘀毒所致。
临床上常分为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痰湿内阻、瘀毒内结等型进行辩施治。
(二)脑瘤总方1、主治:颅内肿瘤。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味: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三棱、莪术、猪苓、土鳖虫、白术各10克、生地黄、泽泻、石菖蒲个15克、茯苓20克、蜈蚣2条。
用法:水煎服,日1剂。
病例:叶X,男,86岁,1986年2月入院。
头痛眩晕、走路不稳一个月。
病情日渐加重。
头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诊断;后颅凹左侧桥小脑角肿瘤。
因年事已高,不宜手术,求治中医。
颅内肿瘤分类
颅内肿瘤是指发生在颅骨内部的肿瘤,包括颅内脑肿瘤和颅内脊髓肿瘤。
它们的分类方式多种多样,但通常可以根据肿瘤的组织类型、生长速度、症状和预后等方面进行分类。
根据组织类型,颅内肿瘤可以分为胶质瘤、脑膜瘤、神经鞘瘤、垂体瘤、转移性肿瘤等。
胶质瘤是最常见的颅内肿瘤,由脑细胞组成,包括星型胶质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多形性胶质细胞瘤等。
脑膜瘤则起源于脑膜,包括脑膜瘤、脑膜瘤病变等。
神经鞘瘤是由神经鞘细胞组成,包括听神经瘤、三叉神经瘤等。
垂体瘤则起源于垂体,包括垂体腺瘤、垂体癌等。
转移性肿瘤则起源于身体其他部位的肿瘤,如肺癌、乳腺癌等。
根据生长速度,颅内肿瘤可以分为良性和恶性肿瘤。
良性肿瘤生长缓慢,对周围组织侵袭性小,预后良好。
恶性肿瘤生长迅速,对周围组织侵袭性强,预后较差。
根据症状,颅内肿瘤可以分为局灶性症状和全脑症状。
局灶性症状是指肿瘤发生在特定区域引起的症状,如颞叶肿瘤引起的记忆力下降、嗅觉丧失等。
全脑症状则是指肿瘤对整个脑部功能的影响,如头痛、恶心、呕吐、眩晕等。
综合上述分类方式,可以制定出更加精准的颅内肿瘤分类体系。
对于临床医生和患者来说,了解颅内肿瘤分类对制定治疗方案和预测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1 -。
颅内肿瘤的原因文章目录*一、颅内肿瘤的简介*二、颅内肿瘤的原因*三、颅内肿瘤的危害*四、颅内肿瘤的高发人群*五、颅内肿瘤的预防方法颅内肿瘤的简介颅内肿瘤又称脑肿瘤、颅脑肿瘤,是指发生于颅腔内的神经系统肿瘤,包括起源于神经上皮、外周神经、脑膜和生殖细胞的肿瘤,淋巴和造血组织肿瘤,蝶鞍区的颅咽管瘤与颗粒细胞瘤,以及转移性肿瘤。
颅内肿瘤的原因1、癌基因和遗传学因素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基因有两类基因。
癌基因的活化和过度表达诱发肿瘤形成,抗癌基因的存在和表达有助于抑制肿瘤的发生。
2、物理因素放射线可增加肿瘤发生率,射线量多在30Gy以上。
可用“双重打击”学说作解释,射线为第二打击因素,可引起细胞的癌基因再次变种而导致细胞间变。
3、化学因素化学因素中以蒽类化合物为主,其中甲基胆蒽易诱发胶质瘤。
苯并比易诱发垂体瘤。
甲基亚硝胺、乙基亚硝胺是很强的致癌物,特别是对中枢神经系统。
其中乙基亚硝脲在围生期特别易发生致癌作用。
4、致瘤病毒病毒侵入细胞后,在细胞核内合成DNA的细胞增殖S期内被固定于染色体内,改变了基因特性,促使增殖失控。
颅内肿瘤的危害1、失明脑瘤突然失明者不多,经常是先出现视力减退,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逐渐发展为失明。
有些儿童,甚至少数民人,忽视了一侧视力下降,医生检查时方发现一只眼已失明。
2、瘫痪多为偏瘫。
肿瘤位于大脑运动区附近、基底节区、脑干腹侧者发生率高。
开始为轻瘫,逐渐发展为重瘫直至全瘫。
在有偏瘫的同时,还会伴有其它表现,如高颅压症状。
3、突然死亡其原因多是因为肿瘤引起颅内压力增高,出现脑疝,压迫呼吸循环中枢,呼吸心跳停止所致。
肿瘤发展已很大,接近晚期,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者容易发生。
但也有部分肿瘤不大,但于中线,早期就影响到脑脊液环,如不解除病因也会造成脑疝而骤死。
多见于胶质瘤、脑转移瘤。
4、癫痫发生率约占脑瘤的30%。
其原因多由于肿瘤的直接刺激或压迫引起。
早期颅内肿瘤10症状早期颅内肿瘤是指脑内生长的良性或恶性肿瘤。
由于大脑是我们身体的司令部,颅内肿瘤的出现可能会对人的行为和思维功能产生许多影响。
因此,对于早期颅内肿瘤,要及早就诊并接受治疗。
以下是10种早期颅内肿瘤的症状:1.头痛颅内肿瘤引起的头痛通常是慢性、渐进性、难以缓解的。
头痛通常在早上或晚上加重,可因活动或咳嗽而加重。
2.癫痫颅内肿瘤可能导致癫痫发作。
大约20-40%的颅内肿瘤患者会出现癫痫发作。
这些发作通常是非典型的,因此容易被忽略。
3.视力异常颅内肿瘤可影响视觉神经,导致视力异常。
患者可能会看到模糊或扭曲的图像,或者在视野某些部分出现空洞。
4.耳鸣颅内肿瘤可压迫听神经,导致听觉异常,如耳鸣或听力下降。
5.恶心与呕吐颅内肿瘤会刺激脑干,导致恶心和呕吐。
这种症状通常在早上出现,可能会伴随着头痛。
6.失语症脑肿瘤在大脑皮层区域生长时,可能会导致言语能力障碍。
患者可能会说话含糊不清、出现断句、忘词或结巴。
7.运动功能异常颅内肿瘤也可能影响大脑皮层中的运动区域,导致肌肉控制障碍,如肌张力异常、运动发育迟缓、肢体无力或僵硬等病症。
8.认知障碍颅内肿瘤也可能影响大脑皮层中负责思考、记忆和决策等认知功能的区域。
患者可能会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智力下降、思维迟缓、语言困难等症状。
9.情绪异常颅内肿瘤也可能影响大脑皮层中负责情感和行为的区域。
患者可能会出现情绪波动、易激惹、冲动、行为异常等病症。
10.植物神经症状颅内肿瘤可能刺激颅神经,导致面部肌肉瘫痪、视网膜脱落、颜面红斑等植物神经症状。
通过以上症状,如果有发现,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发现颅内肿瘤,及时接受治疗。
颅内肿瘤的易发人群是哪些文章目录*一、颅内肿瘤的易发人群是哪些*二、颅内肿瘤检查方法*三、颅内肿瘤的治疗方法颅内肿瘤的易发人群是哪些1、颅内肿瘤的易发人群是哪些1.1、脑瘤的家族性遗传者脑瘤的发生与家族的遗传性密切相关,伴有先天基因缺陷或发生基因变异者,其子女发生脑瘤的几率比普通人高许多。
其中以脑血管网状细胞瘤和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的遗传性最强,可在几代人中出现。
1.2、有不良生活习惯者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很多疾病的帮凶,脑瘤也不例外。
长期使用电脑、手机的人比较危险,尤其经常长时间打电话或晚上睡觉时手机放在枕边者,长期如此对身体损害极大,而且蓝牙耳机比普通耳机的辐射要大许多;经常熬夜、生活工作压力较大者也是脑瘤的高危人群。
1.3、不良情绪者如今生活节奏较快,工作压力也很大,难免会出现焦灼、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如果这些不好的情绪长期积压在心里,得不到很好的释放,可能也会诱发肿瘤滋生。
2、颅内肿瘤的早期症状2.1、头晕头痛颅窝肿瘤颅内压升高时,会引起内耳迷路水肿,引起头晕的症状。
脑部肿瘤的增大会产生压迫,进而造成头晕头痛。
这种疼痛通常是间歇性的,患者会有胀痛感和阵痛感,且会随着肿瘤的增大而加剧。
2.2、视力减退肿瘤会压迫到眼部神经,引起视觉障碍。
还是视盘水肿,然后逐渐演变为视力下降,?不及时治疗的话甚至会导致失明。
2.3、呕吐肿瘤会导致颅内压的升高,进而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下降,对相关神经的控制就会出现问题,表现在这里就是对下丘脑的自主神经抑制作用减弱,还有一条通路是肿瘤块直接刺激呕吐中枢,导致呕吐。
2.4、内分泌失调包括生长激素以及性激素的紊乱。
生长激素的紊乱表现症状为未成年前的侏儒症或巨人症,成人表现为肢端肥大症。
性激素的紊乱则会影响第二性征的发育。
3、颅内肿瘤的饮食原则3.1、多食肝熄风、补肾填精、豁痰开窍、软坚散结等作用的食物与中药。
3.2、要多吃有熄风益脑、保护颅内血管的食物,如芹菜、茭白、菊花脑、葵花籽、海带、海蜇、牡蛎等。
§颅内肿瘤[胶质瘤>脑膜瘤>垂体瘤>神经纤维瘤/听N瘤]起源于脑及其邻近组织,年发病率7~10/10唯一明确的诱发胶质瘤&脑膜瘤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晨起明显,多为弥散性,局灶型发作较典型,亦可为全身发作或意识丧失;→术前评价:CT对后颅窝或无强化的tumor考虑:是否颅内肿瘤?(炎症、肉芽肿、血管畸形);肿瘤的部位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肿瘤的性质及其生物学特性;——鞍区扩大;听神经瘤——内听道扩大;鞍上斑点状或蛋壳状钙化;脑膜瘤、脊索瘤、骨瘤;鞍骨骨质吸收为颅内高压的表现;③头部MRI&CT:MRI对后颅窝&④PET;活检。
→治疗:➢内科治疗:①降颅压;②抗癫痫治疗:尤其幕上肿瘤,术后seizure几率较高,且术中应用青霉素、头孢、异氟醚是术后癫痫的危险因素;故在术前维持有效的抗癫痫药物浓度;术前、后seizure发作者,应服药至停止发作6个月后渐停。
➢外科治疗:降低颅内压& 解除肿瘤压迫症状。
Keyhole approach/ neuronavigation.➢放射治疗:①常规治疗:高敏:生殖细胞瘤,淋巴瘤首选放疗中敏: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多形胶质母细胞瘤,GH垂体腺瘤。
低敏:其他类型垂体腺瘤,颅咽管瘤,脊髓瘤,星形细胞,少突胶质瘤术后7-10天开始,40Gy/4wk,儿童可减少20%;对髓母,淋巴瘤,室管膜母细胞瘤,应全脑+s2以上全脊髓照射(CSF播散)副作用:脑血管扩张,实质水肿。
ICP增高。
治疗中予皮质激素& 甘露醇PET可区分放射性脑坏死&肿瘤复发;②瘤内放疗:适用于囊性颅咽管瘤,胶样囊肿,astrocytoma.③立体定向放射(gamma刀,X刀):严格掌握适应症。
边界清楚,直径小于等于3cm。
➢化学治疗:目前药物以亚硝基脲类为主。
BCNU卡氮芥,CCNU环已亚硝脲;提示:良性肿瘤应全切,恶性肿瘤无法全切应姑息切除,部分降颅内压。
颅内肿瘤护理常规一.定义颅内肿瘤又称脑瘤,常发生于脑组织、脑膜、脑神经、垂体、血管及参与胚胎组织等。
二.症状、体征(一)颅内压增高 90%以上的患者可出现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和体征,通常呈慢性、进行性加重过程,如未得到及时治疗,轻者可发生视神经萎缩,约 80%的病人引发视力减退,重者可发生脑疝。
(二)局灶性症状是脑瘤直接刺激、压迫和破坏脑组织而出现的局部神经功能紊乱表现,因肿瘤部位而异,如意识障碍、癫痫发作、进行性运动或感觉障碍、视力或视野障碍、语言障碍以及共济运动失调。
三.护理问题(一)自我照顾能力缺乏与肿瘤压迫导致肢体瘫痪有关。
(二)焦虑与肿瘤的确诊,担心治疗效果有关。
(三)疼痛与肿瘤引起颅内压增高等症状有关。
(四)舒适度减弱与肿瘤引起呕吐、偏瘫等有关。
(五)记忆功能障碍与肿瘤侵犯顶叶有关。
(六)跌倒的危险与肢体功能障碍有关。
四.护理措施(一)休息/体位采取舒适卧位。
病室安静清洁,定时通风,温湿度适宜。
地面病室物品定期消毒,避免使用刺激味强的消毒液。
(二)饮食指导病人进食清淡易消化的软食,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便秘患者应指导患者勿用力解大便,以免腹压增高引起颅内压增高。
(三)病情观察放疗不良反应观察与处理执行放疗护理常规。
化疗不良反应观察与处理执行化疗毒副反应护理常规。
对高热、烦躁不安、昏迷甚至脑疝患者及时抢救,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并发症。
头痛患者,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包括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给予脱水等对症治疗,保证环境要安静,室内光线要柔和,指导患者休息,预防跌倒,可通过看报纸、听音乐等方式分散注意力。
失语者加强发音指导,肢体活动障碍者预防跌倒。
可能癫痫发作的患者,应尽量为其创造安静的环境,以避免任何不良刺激,仔细观察了解癫痫发作的诱因,及时发现发作的前兆,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帮其稳定情绪,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预防癫痫发作。
癫痫发作执行癫痫护理常规。
自理能力差,特别是偏瘫、失语、视力障碍、定向力障碍患者,需要家属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