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12年中考历史复习资料(根据考纲整理)
- 格式:doc
- 大小:178.50 KB
- 文档页数:22
1 【七年级下册】
第六学习主题: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P2-P6
一、隋朝
1、建立
时间:581 年(589年灭陈统一)
都城:长安
建立者:隋文帝杨坚
年号:开皇
3、隋文帝治国措施:
①改革政权机构;②重视选拔人才;③大力发展农业;④减轻赋税徭役;⑤倡导节俭;
4、开皇之治:
开皇年间,隋文帝勤勉治国,锐意革新,形成国家富庶、社会繁荣的盛世局面,史称“开皇之治”。
5、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二、贞观之治
1、建立
时间:618年 人物:李渊 地点:长安
2、贞观之治:
时间:626年 人物:李世民(唐太宗) 年号:贞观
治国措施:
(1)政治上:①吸取隋亡教训,广开言路,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
②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允许农民用实物代替徭役)
③简法轻刑,修订法律;(《贞观律》)
④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国子学、太学)
⑤实行恩威并施的政策(和亲、封赏、迎击),改善民族关系。(天可汗)
(2)表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国力强盛,史称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第2课 走向全盛时期的唐朝P8-P11
一、女皇武则天(上承贞观,下启开元)
1、时间:690年
国号:周
意义: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统治措施:①打击皇室和贵族集团
②招揽人才,提拔了姚崇、宋 王景等有才干的人;
③组织编写农书,指导农业生产;
④鼓励兴修水利、栽桑养蚕;
⑤减免赋税徭役
3 作用:经济文化继续发展,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二 开元盛世
1、时间:712年,
人物:李隆基(唐玄宗)
年号:开元
2、治国措施:①任用贤能(姚崇、宋璟)
②采取措施发展生产
③下令整理财政,清理土地和户口;
④实行“宽仁”政策,废除了武则天的酷刑苛法;
2 ⑤倡导节俭
3、表现: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第3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P14-P16
1、三国两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2、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下令“分科举人”。
3、隋炀帝:开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产生。
4、科举制度在唐朝时进一步完善
特点:①分科考试;②择优录取。③常科和制举两大类。
常科:进士科(重要),明经科(其次);
制举:皇上为选拔“非常之人”而设置的特科,名目繁多,变化很大。
固定程序:常科先参加州府的初试,再参加尚书省的“省试” 。进士科连考三场。
量才任用:体貌伟壮、能言善辩、书法精良、擅长撰写和处理司法文书。
5、影响:①我国选官制度转变为以考试为主;
②使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进入各级政权;
③促进了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
④前后沿用了1300年(到清朝末年被废除)
科举制度的实施与唐朝的繁荣有何关系?
(答案:①满足了中小地主参政的愿望,缓和了阶级矛盾。有利于统治者政权的巩固和国家的统一。②国家掌握了选拔官吏的权利,选拔了一批促进国家发展的优秀人才。③激发了教育的发展。④看重诗赋文章,促成了唐朝文学的繁荣。)
第4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P18-P21
一、唐与吐蕃
1、生活在青藏高原,是藏族的祖先。吐蕃的首领称赞普。
2、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吐蕃。定都逻些。
3、关系
和亲:①唐太宗嫁文成公主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②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入藏。尺带珠丹上书说唐蕃“和同为一家”
会盟:823年,唐蕃正式结盟,立会盟碑在拉萨大昭寺门前。
二、唐与南诏
1、生活在云南洱海一带的南诏是彝族、白族的祖先;
2、蒙舍诏统一各诏,建立南诏政权。太和城(云南大理太和村)
3、唐玄宗册封皮罗阁为云南王。
三 唐与回纥
1、回纥是维吾尔族的祖先。
2、关系:①唐太宗贞观年间,回纥出兵助唐灭东突厥。
②唐玄宗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③安史之乱时回纥出兵助唐收复长安洛阳。
3、唐朝采取哪些方式来加强与少数民族的联系:
经济文化交流、册封、和亲、会盟、直接管理
第5课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P24-P27
一、唐与日本
1、唐朝时,日本派使节到唐朝
目的:密切两国关系,学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
3 代表人物:空海、阿倍仲麻吕、吉备真备。
2、鉴真:唐朝时为中日两国交流作出突出贡献的僧人。他六次东渡日本,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
二、唐与天竺
1、中国古代称印度半岛为天竺。
2、①玄奘从长安出发,到天竺。
②他学习佛学,求取佛经,他和他的弟子还把旅途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
③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突出贡献。
④玄奘是著名高僧、旅行家和佛学翻译家。
三、为什么说唐朝是一个开放的社会?
表现:选官制度开放、民族政策开放、对外交往开放、文学艺术开放。
四、唐朝对外实行什么政策?这一政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对唐朝自身有何重要历史意义?
1、对外政策:开放。
2、主要表现:①日本遣使来华;②鉴真东渡日本传法;③玄奘西行取经;
3、历史意义:①促进了唐朝经济文化的发展;②丰富了唐朝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第八学习主题: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10课 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P59-P63
一、明朝的建立与君权的加强
1、明朝建立: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称帝,建立了明朝,年号洪武。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2、明朝加强君主权力的措施
①政治上: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把进行政务分别交给六部处理。明成祖时,设立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②特务统治:利用厂卫制度实行恐怖专政,强化君权。(朱元璋)锦衣卫、(之后)东厂、西厂
③文化上:用八取士来培养和选拔皇帝忠顺的奴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④思想上:大兴文字狱,加强思想控制。
二、清朝建立与君权的加强:
1、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族,建立金国,史称后金。皇太极改女真为满洲。
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今辽宁沈阳)称帝,改国号为清。1644年顺治帝迁都北京。
2、雍正帝设立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
乾隆帝时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三、八股取士与文字狱
1、从明朝开始实施,考试题目选自四书五经,考生答卷必须按呆板固定的格式来写,内容必须遵循朱熹《四书集注》的观点,不能有自己的见解。
危害:八股取士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发展。
2、统治者刻意挑剔文字的所谓错误而兴起的大狱。它在历朝都发生,明清时最厉害,清朝达到顶峰。
危害:文字狱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
四、明清加强皇权的措施:
①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和中书省,把朝廷政务交给六部,皇帝直接控制朝廷军政大权。
②明成祖设立内阁,后来成为协助皇帝决策的中枢机构。
③明朝利用厂卫制度实行恐怖专政, 强化君权。
④雍正时设立军机处,乾隆时进一步加大了其权力,军机处成为清朝皇帝专权的重要工具。
⑤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明清时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
第11课 明朝的对外文化交流P66-P69
4 一、郑和下西洋
1、目的:明成祖朱棣时,为加强与海外的联系,并宣扬国威。
2、概况:1405年,郑和船队从刘家港出发,经占城、爪哇、苏门答腊等地,第一次出使西洋。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过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3、影响:①扩大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文化交流,使明朝与30多个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②比哥伦布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是世界杰出的航海家。③郑和下西洋后,更多的中国人到南洋。
二、华侨对南洋的贡献:
早在唐朝时,我国就有人到南洋谋生,明朝后加快。大多来自东南沿海一带,有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为南洋的开发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第12课 明清时期的反侵略斗争P71-75
一、戚继光抗倭:
①倭寇:元末明初,日本海盗、武士勾结不法商人,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走私、劫掠,称之为倭寇。
②戚继光奉命抗倭,组建“戚家军”。
③抗倭业绩:1561年“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基本扫除了浙江沿海的倭寇;前往福建、广东配合当地明军剿灭倭寇。几年后,东南沿海倭患基本平息。
④评价:戚继光是民族英雄。
二、郑成功收复台湾:
①17世纪20年代,荷兰霸占台湾。
②1662年,郑成功率军打败荷兰殖民者,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③评价:郑成功是民族英雄。
三、反击沙俄侵略:
①17世纪中叶,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以雅克萨、尼布楚为据点。
②康熙帝组织反击,1685年和1686年两次围攻雅克萨,打败俄军。
③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是划定中俄边界的第一个条约。规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大片地区是中国的领土,从法律上划定了中俄东段的边界。
第13课 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P77-P79
一、对西藏的管理:(西部)
1、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
2、雍正时,设置驻藏大臣,①代表中央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②享有行政、军事、财政、外交等方面的大权。③通过“金奔巴瓶”制度确定达赖、班禅继承人。
3、进一步加强了清廷对西藏的管理,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二、对台湾的管理(东南部)
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巩固了清朝对东南边疆的统治。
三、对北部和西北边疆的管理:
①17世纪平定噶尔丹叛乱,设置了乌里雅苏台将军。
②18世纪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了伊犁将军。
意义:对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起了重要的作用
四、清 朝 的 疆 域
清朝前期,我国疆域西跨葱岭,西北抵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达外兴安岭及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至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赤尾屿等,是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
五、明清两朝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1、抵御外来侵略:①明朝时,戚继光组建“戚家军”在东南沿海抗倭;②清朝时,康熙帝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击败沙俄侵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