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鼻吸痰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61.00 KB
- 文档页数:3
口鼻吸痰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口鼻吸痰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评估】在进行口鼻吸痰前,需要评估患者的年龄、病情、意识、治疗等情况,是否有将呼吸道分泌物排出的能力(可以嘱患者咳嗽),以及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合作程度。
准备】在进行口鼻吸痰前,护士需要穿戴整洁,仪表端庄,准备好电动吸引器或中心吸引器、吸引管、试管(内盛有0.5‰优氯净消毒液,置于床头栏处,可消毒吸引接头)、一次性使用吸痰管(内含无菌手套一只,消毒无菌润滑吸痰管1根)、听诊器、快速手消毒液、手电筒、护理记录单、卫生纸、医用垃圾袋等物品。
同时需要确保环境整洁、安静、安全,患者处于平卧位。
方法】在进行口鼻吸痰前,护士需要先进行七步洗手法洗手,戴上口罩,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再次核对并解释操作流程。
在吸痰前,需要先给予纯氧或高流量吸氧1~2分钟,并检查患者口腔、鼻腔,取下活动义齿。
将患者位置摆好,头转向操作者,侧身,消毒双手后,按照无菌技术操作原则连接吸痰管。
接通电源,打开开关,检查吸引器并调节负压。
先吸口腔,再吸鼻腔(吸痰管使用后需要更换),手法为左右旋转,向上提拉。
吸痰完毕后,断开吸痰管,擦净患者脸部分泌物,将吸痰管放入医疗垃圾袋,将吸痰的接管插入盛有消毒液的试管中浸泡。
再次给予纯氧或高流量吸氧1~2分钟,消毒双手后进行评价、整理用物、洗手,并观察、记录患者情况。
评价】评价口鼻吸痰技术操作时,需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插管动作轻柔、准确、敏捷。
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及时吸出,气道通畅,听诊双肺呼吸音清,呼吸功能改善,SPO2上升,缺氧症状得以缓解。
患者愿意配合,有安全感,痛苦减轻,康复信心增强。
同时需要确保呼吸道未发生机械性损伤。
注意事项】在进行口鼻吸痰时,需要注意吸痰前后应给予高流量吸氧,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秒,如痰液较多,需要再次吸引,应间隔3~5分钟,待SPO2上升后再吸。
一根吸痰管只能使用1次。
患者痰液黏稠时可以配合翻身叩背、雾化吸入。
患者发生缺氧的症状如发绀、心率下降等症状时,应当立即停止吸痰,休息后再吸。
经鼻/口腔吸痰技术操作评分标准(吸氧患者)姓名:职称(层级):科室:日期:评分:监考人:操作项目操作内容标准分扣分操作目的1、清楚呼吸道分泌物,保证呼吸道通畅。
2、促进呼吸功能,改善肺通气。
3、预防并发症发生。
评估要点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合作程度、双肺呼吸音、吸氧流量,口腔及鼻腔是否有损伤。
2、患者呼吸道分泌的量、粘稠度、部位。
3、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吸痰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操作准备护士准备:着装整洁规范,仪表端庄大方。
2 操作物:(1)电动吸引器或中心吸引器。
(2)治疗盘内:无菌罐2个(内盛无菌生理盐水、分别用于吸痰前预吸以及吸痰后冲洗导管)、纱布数快,一次性治疗巾、一次性吸痰管数根(内含一次性无菌手套)、手电筒、听诊器、弯盘。
必要时备压舌板、口烟气道、插电板。
(3)其他:医嘱单、治疗卡、手消毒液、医用垃圾桶、生活垃圾桶。
3操作步骤(1)两人核对医嘱。
2 (2)核对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患者或家属陈述姓名、核对床头卡及腕带),评估患者,检查患者口、鼻腔,取下活动义齿。
听诊患者双肺呼吸音(听前三点:胸骨上窝。
两侧锁骨上窝——肺尖;听后面两点:左、右肩胛骨下缘——肺底)。
12(3)洗手。
检查吸入器储液瓶内消毒液(200ml),有效期,拧紧瓶塞。
2 (4)连接导管,接通电源,打开开关,调节合适的负压,将吸引器放于床边适当处,按压吸引器电源或中心负压吸引装置,调节合适压力(成人300~400mmHg或0.04~0.53Mpa;小儿150~200mmHg或0.02~0.04Mpa)4(5)洗手,戴口罩。
2 (6)备齐用物携至患者床旁,再次核对、解释,以取得合作。
3 (7)协助患者头偏向一侧,略向后仰,铺治疗于颌下。
3 (8)吸痰前给予高流量吸氧。
3 (9)核对并撕开吸痰管外包装前端,右手带无菌手套,将吸痰管抽出并盘绕在手中,并与吸引软管相连。
5(10)打开吸引器开关,右手持吸痰管前端试吸无菌生理盐水少许,检查吸引器是否通畅,润滑导管前端。
口鼻吸痰术操作评分标准科室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项目操作流程分值评分分值操作前准备20分1护士准备: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帽子2评估患儿:评估患儿病情,意识,痰多的征象:喉部有无痰鸣音或肺部听诊到痰鸣音,痰不易咳出;有无缺氧症状(氧饱和度下降,呼吸频率过快等)3物品准备:负压吸引装置一套,治疗盘:内置:吸痰管(多为8号)数根,无菌手套一副,无菌生理盐水一瓶,治疗碗一个,小毛巾一条、听诊器等4环境准备:安静、光线事宜,避开热源及冷空气对流处5582未洗手扣3分;其他一项未做到扣1分未评估扣5分;评估少一项扣1分物品少一项扣1分环境准备未做到扣2分操作方法与程序60分1.核对患儿床号、姓名,.新生儿取侧卧位,或仰卧位,头偏向操作者一侧2.备齐用物,将无菌生理盐水倒入治疗碗,选择合适的吸痰管3.调节负压吸引装置,连接吸痰管,检查是否通畅及吸引力大小,新生儿<100mmHg4.打开吸痰管外包装,末端暴露,右手带上无菌手套,右手将吸痰管抽出并盘绕在手中,根部与吸引连接管相接,试吸生理盐水,检查是否通畅5.吸引:1)插入吸痰管时,插入口腔,开始吸引,待吸痰管至有阻力或患儿出现咳嗽或恶心反应时,略上提后加负压,一面轻轻旋转管子,一面抽出。
切忌吸引时间不能超过10s,连续吸痰一般不超过3次,有缺氧症状时应予以氧气吸入。
2)将吸痰管顺舌后插入口咽部,深入5--7cm,一面轻轻旋转,一面吸引,当插管遇到阻力时,可适当转换患儿头部位置后再插入,勿强行插入,以免损伤粘膜3)当吸引鼻腔时,可将吸痰管插入鼻孔1cm,再朝下把吸痰管探入喉部,深入5--7cm,一面轻轻旋转管子,一面抽吸,吸痰管退出时,抽吸生理盐水冲洗吸痰管4)吸痰过程中密切观察监测心率、呼吸、面色、血氧饱和度等,如发生缺氧症状:如紫绀、心率下降等应立即停止吸痰,休息后再吸。
5)如为奶液窒息,口鼻腔均有异物时,则先吸口腔,后吸鼻腔,以免鼻腔时刺激呼吸,将口腔中的异物吸入气管内。
经⼝//⿐吸痰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中⼼负压装置)科室___姓名___考核⼈员______考核⽇期:年⽉⽇项⽬总分技术操作要求标分扣分标准扣分仪表5仪表、着装符合护⼠礼仪规范5⼀项不合要求扣2分操作前准备101.洗⼿,戴⼝罩2.核对医嘱单、执⾏单3.备⻬⽤物,⽤物放置合理、有序,依次检查所备物品,保证安全有效治疗⻋上层:执⾏单、吸痰连接管、治疗盘内备NS500ml⼀瓶(注明冲管⽤和开启时间)、型号适宜的⼀次性⽆菌吸痰包数根(吸痰包内有吸痰管、治疗⼱、⼀次性⼿套、如⽆吸痰包,⽤物需另备)、治疗碗内放纱布1块和玻璃接头1个、⼿电筒、听诊器、中⼼负压表治疗⻋下层:消毒瓶(内盛1:1000含氯消毒液,⽤于浸泡玻璃接头)、痰液引流瓶(内盛少量⽔放置⼀⽚500mg的含氯消毒⽚)、速⼲⼿消毒剂、医疗垃圾袋、⽣活垃圾袋235未核对扣3分⼀项不合要求扣1分评估101.备⻬⽤物携⾄床旁,核对患者,询问患者姓名,查看床头牌、⼿腕带与执⾏单是否⼀致2.了解患者病情及有⽆咳痰,痰量、性质、颜⾊情况,向患者解释吸痰的⽬的3.听诊双肺呼吸⾳321未核对扣3分未查对床头牌、⼿腕带、患者各扣1分查对患者姓名不规范扣2分其余⼀项不合4.询问患者是否做过(⼝)⿐腔⼿术,有⽆(⼝)⿐腔疾患,(有⽆义⻮),应⽤⼿电筒观察局部粘膜情况,了解患者配合程度及⼼理反应5.观察并⼝述⽣命体征和氧饱和度6.观察吸氧情况,并将氧⽓调⾄5L/min 7.环境整洁,安静,光线明亮;与患者沟通,语⾔规范,态度和蔼1111要求扣1分操作过程601.协助患者取安全舒适卧位,将患者头偏向操作者⼀侧2.悬挂消毒瓶和痰液引流瓶,妥善固定3.连接中⼼负压装置(吸痰连接管和玻璃接头)4.调节负压(0.02~0.04Mpa)5.检查吸痰连接管道是否通畅,确认连接紧密后,将玻璃接头放⼊消毒瓶内(勿浸⼊液⾯以下)6.打开NS500ml瓶塞7.打开吸痰管包,取出治疗⼱,铺治疗⼱于患者胸前,戴⽆菌⼿套8.左⼿持吸痰管外包装,右⼿取吸痰管并盘绕在⼿中,左⼿把吸痰管包装袋扔⼊⿊⾊垃圾袋中并取出吸痰连接管9.将玻璃接头与吸痰管连接10.试吸:左⼿折闭吸痰管根部,右⼿持吸痰管在NS中湿润并试吸,观察负压⼤⼩及是否通畅11.再次核对患者12.再次观察⽣命体征和氧饱和度情况322212352333未核对⼀次扣3分核对内容不全少⼀项扣1分查对患者姓名不规范扣2分污染⼀次扣5分吸痰时,⽆菌与有菌概念不清每次扣2分吸痰操作⽅法不规范扣5分吸痰时未观察扣5分未与患者交流扣5分⼀次吸痰时间>15s扣5分沾湿床单、盖被或⼯作⾯不洁13.吸痰管轻轻插⼊⼝⁄⿐腔,插管深度适宜,放开负压,.吸痰时轻轻左右旋转吸痰管上提吸痰,避免反复提插14.吸痰过程中观察患者痰液情况(量、颜⾊、性质)、⾎氧饱和度、⽣命体征变化,与患者有交流15.吸痰结束,脱下右⼿⼿套并将吸痰管包裹扔进医疗垃圾袋内16.⽤消毒液冲洗玻璃接头;(如需再次吸痰,应重新更换吸痰包)17.关闭负压,将吸痰连接管玻璃接头浸泡⾄消毒瓶内18.⽤纱布擦净⼝周(⿐部)分泌物;观察⼝(⿐)腔黏膜有⽆损伤,撤⼀次性治疗⼱19.消毒⼿,核对患者并询问患者感受,观察⽣命体征及氧饱和度情况,呼吸是否通畅20.听诊双肺呼吸⾳,告知患者痰液情况及注意事项21.根据病情调节氧流量22.签名5522233322⼀次扣2分未观察⼝⿐腔黏膜扣2分其余⼀项不合要求扣1分操作后51.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盖被2.整理⽤物,按垃圾分类处理⽤物正确3.洗⼿,记录吸痰效果及痰液性状、颜⾊、量212评价51.患者体征及痰液清理情况良好,⽆2操作不熟练扣特殊不适2.操作熟练,⽅法正确,节⼒、有效3.操作时间6min 212分操作时间每延⻓1min扣1分理论提问51.吸痰时应观察什么2.如何为昏迷患者吸痰3.经⼝、⿐吸痰时,应对患者评估哪些事项5少⼀条,扣1分合计100理论提问:1.吸痰时应观察什么?答:吸痰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吸痰前后呼吸情况变化,患者有⽆缺氧表现,吸出痰液的颜⾊、性质、量及粘稠度,并观察⽓道和⼝腔黏膜有⽆损伤等。
经鼻口腔吸痰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docx经鼻 / 口腔吸痰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一)操作流程操作流程操作方法准备●护士:着装规范,洗手,戴口罩●用物:电动吸引器或中心负压吸引装置、治疗车:两瓶灭菌注射用水(检查两瓶吸痰用生理盐水的效期:一瓶用于吸痰前预冲和湿润吸痰管,一瓶用于吸痰后冲洗吸痰管,用笔醒目注明用途)、适当型号的无菌吸痰管2—4 根(内含手套,检查吸痰管包装有无破损及是否在效期)、听诊器、快速手消毒液、记录单、笔、纱布 2 张、必要时备压舌板、舌钳、开口器告知●携用物至床旁,自我介绍,核对患者、腕带、床头卡●告知患者吸痰目的,取得配合评估●放下床栏,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有无义齿、呼吸道是否通畅及缺氧情况●听诊双肺呼吸音及上呼吸道内有无痰鸣音(听诊部位:胸骨上窝,左侧和右侧锁骨下,左侧和右侧侧胸)●给予 6-8L/min 高流量氧气吸入连接吸●协助患者取适当体位引装置●检查吸引器性能,调节负压:成人0.02-0.53Mpa / 小儿< 0.02Mpa或成人150-400mmHg / 小儿< 150mmHg●打开两瓶灭菌注射用水瓶盖●选择粗细、长短、质地适宜的吸痰管;打开吸痰管包装袋前端,取出治疗巾和手套,将手套戴于右手,治疗巾放于病人胸前●左手拿吸痰管外包装,戴无菌手套的右手将吸痰管取出,盘绕在手中,注意保护吸痰管前端不受污染●左手取下吸引接头,将吸痰管根部与负压管连接,在预冲生理盐水瓶内试吸生理盐水,检查负压及吸痰管是否通畅插管●左手阻断负压,右手持吸痰管前端插管从鼻腔插入:从鼻腔经下鼻道、鼻后孔至咽部从口腔插入:从下颌颊侧或臼齿后区至咽部●清醒病人可嘱张口配合吸痰●轻轻插管至患者出现轻咳或有阻力时略回退吸痰管1cm,开放负压,将吸痰管缓慢上提,吸净痰液,吸痰时间≦15 秒●注意观察患者面色、心率、SpO2、痰液等情况,清醒患者鼓励咳嗽●吸不同部位时需更换吸痰管。
●吸痰毕,在吸痰后冲洗用生理盐水瓶中冲洗管道,冲洗干净后右手将吸痰管盘绕入手中,分离吸痰管与吸引接头,翻转脱下右手无菌手套,包裹吸痰管,取下胸前治疗巾包裹吸痰管和手套一并放入医疗垃圾袋内,吸引接头固定于床旁,关吸引器开关。
经口(鼻)吸痰操作评分标准
经口(鼻)吸痰操作相关知识
一、概念:吸痰术是利用负压吸引的原理,用导管经口、鼻或人工气道,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清除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种方法。
二、适应症:危重、昏迷、老年、全麻未醒、大手术后和胸部创伤等,呼吸道被呕吐物,分泌物阻塞而出现各种呼吸困难症状以及各种原因不能有效咳嗽的病人。
三、吸痰装置(负压装置)
利用负压吸引原理,连接导管吸出痰液
1、中心负压装置 :吸引器管道连接到各病房床单位,使用时只需接上吸痰导管,开启开关,即可吸痰
2、电动吸引器 :由马达、偏心轮、气体过滤器、压力表、安全瓶、贮液瓶组成
四、目的
1、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促进呼吸功能,改善肺通气
3、预防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窒息等并发症发生
五、注意事项
(1)吸痰前调节合适负压,检查连接是否正确
(2)按照无菌操作原则。
每次吸痰更换吸痰管
(3)插管动作轻柔,敏捷
(4)吸痰前后应当给予高流量吸氧2min,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秒,如痰液较多,需要再次吸引,应间隔 3-5 分钟,患者耐受后再进行
(5)如患者痰稠,可以配合翻身扣背、雾化吸入;患者发生缺氧的症状如紫绀、心率下降等症状时,应当立即停止吸痰并给予吸氧
(6)观察患者痰液性状、颜色、量,必要时遵医嘱留取痰标本
(7)储液瓶内吸出液应该及时倾倒,不得超过2/3
六、健康教育
1、教会清醒患者吸痰时正确配合的方法,向患者和患者家属宣传呼吸道疾病的预防保健
2、教育患者呼吸道有分泌物应及时吸出,确保气道通畅,呼吸改善,缺氧纠正。
经口(鼻)吸痰操作流程及标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