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要工业部门和工业地区(精)
- 格式:ppt
- 大小:1.63 MB
- 文档页数:19
中国主要的工业部门工业一直被称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中国的工业主要有基础工业部门为主。
包括能源工业,钢铁工业等。
能源工业主要包括煤炭、石油与天然气和电力三个部门。
由于这三者的开发与生产条件、生产工艺和运输条件均不同,故生产布局各具特点。
煤炭资源的数量、质量、品种和开发条件、分布状况,决定其开发规模和增长效益,制约着煤炭工业发展的可能性和在地区及全国的地位。
一个煤田是否能开发或优先布局,除资派条件外,经济地理位置也有重要影响。
地理位置优越,如煤田靠近能源消费中心,拥有近期大规模建设的交通运输条件,靠近能源产销最佳区位和易于获得必要的技术经济支援,常得到优先开发。
石油工业主要包括采油、采气和油气炼制。
石油与天然气的开发与布局取决于油气资源蕴藏量与赋存条件,油田的地理位置,对油气田的开发先后有重要影响。
若油气田交通位置好,又靠近经济发达地区,其开发价值更大。
相反,开发那些边远地区、交通不便的油气田,困难很大。
炼油工业布局既受资源条件影响,又受市场吸引。
因石油产品品种复杂,对运输条件要求较高,运成品油不如运原油经济。
随着炼油工业日益发展成为石油化工联合企业,炼油工业多趋向于在消费区设厂。
电力工业主要包括火电、水电和核电。
火电厂布局首先要考虑燃料来源和负荷位置,水源也是很重要的条件。
水电站布局受水力资源制约,其建设与河流综合开发利用密切相关。
核电站使用的核燃料数量很少,其布局不受资源条件限制,但受水源条件影响较大。
宜布局在靠近充足水源、又远离稠密居民点的消费地。
中国是世界最大产煤国。
煤炭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全国70%的工业燃料和动力、80%的民用商品能源、60%的化工原料是由煤炭提供的。
原煤产量达1087.4Mt,其中统配煤矿占44.2%,地方国营煤矿占18.7%,乡镇和个体煤矿占36.7%。
年产10Mt以上的大型矿区有山西大同、西山、阳泉、晋城,河北开滦、峰峰,河南平顶山、义马,黑龙江鹤岗、鸡西、双鸭山,安徽淮北,江苏徐州,辽宁阜新、铁法,山东兖州。
传统工业区分析思路一、总述1、概念:发展历史较悠久的工业地域,大多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企业为核心,逐渐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
2、问题概述:原料、能源消耗大、运输量大、污染严重。
3、发展简述:20世纪50年代,尤其是70年代后,各国开始改造。
二、传统工业区普遍存在的问题:1、工业过于集中,工业用地紧张、水源紧缺,社会问题严重2、传统工业大部分是污染工业,污染工业聚集分布,使环境污染严重,不易治理。
3、传统工业工厂规模大,调整产业结构、经营机制受工业惯性影响比较严重。
4、传统工业区运输量大且集中,造成交通压力大。
三、综合整治1、积极发展新型工业和第三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
2、调整工业布局,发挥邻近地区区位优势,布局适当分散。
3、发展、建设交通,完善交通网。
4、全方位环境整治。
整顿企业、植树造林。
四、世界主要的传统工业区欧洲西部工业区俄罗斯—乌克兰工业区北美工业区中国—日本工业区形成条件1、丰富的煤炭、石油等资源2、便利的水路运输条件,多优良港湾3、工业基础好4、科技力量雄厚5、市场广阔1、煤、石油、铁矿等资源丰富2、工业基础好1、自然资源极其丰富2、海运便利、区内水陆交通发达3、消费市场庞大1、多优良港湾,海洋运输便利2、较高的科技水平3、劳动力丰富工业部门纺织、钢铁、机械制造、石油、化学、电子钢铁、机械、有色金属、化学、核工业、宇航汽车、钢铁、化学、军事、石油、宇航、飞机、电子钢铁、汽车、造船、石油化工、电子、纺织发展特点工业化最早的地区;现代工业高度发达以重工业为主,消费品制造业发展缓慢;核工业、宇航工业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工业现代化程度高;微电子工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大力发展海上航运,进口原料和燃料,出口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加强国际合作五、重要传统工业区对比:德国鲁尔区英中部工业区美东北工业区工业部门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电力等纺织、钢铁、造船钢铁、汽车、化工、造船工业中心埃森、杜伊斯堡伯明翰、曼彻斯特芝加哥、底特律形成时期二次工业革命一次工业革命后,历史最早开发历史早、二次工业革命后区位优势1、地理位置:欧洲十字路口1、丰富的煤炭石油资源1、丰富的煤炭资源(阿巴拉契新工业区分析思路一、概念:20世纪50年代后,在传统工业衰落的同时,发达国家一些没有传统工业基础的乡村,逐渐2、 原料能源:丰富的煤炭资源;离铁矿近(初:【法】洛林;后:【瑞典】)3、 交通:莱茵河纵贯南北;铁路公路密布;水陆交通发达 4、 水源:莱茵河及支流鲁尔河水量充沛5、 市场:工业发达,市场广阔2、 铁矿丰富3、 交通便利: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航海业发达 4、 工业积累,资本雄厚,最先开始工业革命,最先完成工业化,侵占殖民地,掠夺资源,抢占大量市场5、 市场广阔:殖民地众多,市场广阔。
(1)辽中南重工业基地特点:辽中南地区是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主要工业中心与部门:能源、治金、机械、石油、化工等。
如鞍山一本溪的钢铁工业、沈阳的机械工业,大连的造船和石油加工工业、辽阳的化纤工业等一批工业企业,都是国家重工业的大型骨干企业。
发展条件:①区内丰富的资源与能源;②便利的交通;③工业基础雄厚,历史悠久;④技术力量雄厚;⑤农业发达等,为发展重工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但能源与水源供应不足,环境污染严重。
发展方向:发挥重工业基地优势;更新设备和提高产品质量;调整工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和高科技工业;适当限制耗能大和本地缺乏原料资源的工业发展;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改善和优化环境。
(2)京津唐综合性工业基地特点:京津唐地区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轻重工业都很发达。
主要工业中心与部门:区内约90%的工业集中在京津二市,以冶金(钢铁)、化工、机械、轻纺(纺织)、食品等工业为主。
唐山地区的采煤、冶金、陶瓷等工业比发达。
发展条件:①区内有丰富的资源和能源(有铁、石油、海盐资源,有统一的电网,紧靠山西能源基地,);②有便利的铁路、公路和近海运输,并有输油管道联结东北、华北的油田;③接近消费市场;④技术力量雄厚;⑤农业基础好。
因此,工业发展条件好。
发展方向: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增加产品类型、加强技术改造;重点发展钢铁、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电子、高档轻纺和精细化工。
(3)沪宁杭综合性工业基地特点:沪宁杭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主要工业中心与部门:以轻型和精密机械、轻纺、电子、化工等工业最突出。
近年还建立了新型材料、汽车、微电子、计算机等新兴工业。
上海是全国最大的工业城市。
在上海的支援下,形成了工业发达的沪宁抗“金三角”地带。
南京、无锡、苏州、杭州等地的家用电器、丝绸、服装等工业产品,畅销国内外。
发展条件:①工业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②雄厚的技术力量(科技力量强大)③发达的水陆空交通运输;④农业基础好;⑤接近消费市场。
中国的工业一、工业概况:1.巨大成就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新中国成立后,在工业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2.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开放区我国在南部沿海地区,共设了厦门、汕头、深圳、珠海、海南省五个经济特区。
在设立经济特区后,我国又确定了14个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依次是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和北海。
经济开放区是经济特区、开放城市与全国其他地区经济接轨的中间区域,已划定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福建沿海、辽东半岛、广西沿海五个经济开放区。
3.工业的发展①采取有效措施,集中足够力量,加强能源、原材料等基础工业的建设;②努力用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促进加工工业的发展,并在科技力量较强的城市建立和发展新兴的高技术产业;③在进一步搞活和发展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基础上,正确引导和扶植乡镇企业的发展。
二、主要工业地区和工业地带:1.四个工业基地:(1) 辽中南工业区位置:辽宁省中部和南部,地处东北平原南部,面临渤海和黄海工业中心:沈阳、鞍山、本溪、辽阳、大连、锦州、丹东等工业部门:沈阳:机械、化学、有色金属、食品、纺织和电子鞍山:钢铁、机械、纺织、化学本溪:钢铁、煤炭、机械、化学和纺织辽阳:化学、机械和纺织大连:造船、化学、机械、石化、纺织和电子锦州:机械、石化、电子、钢铁、纺织和食品丹东:机械、化学、电子和纺织特点:我国老工业基地之一,拥有骨干企业区位优势:①地处平原,地势开阔,农业基础较好,有辽河、大凌河等河流流过,水资源丰富,丰富的森林资源及农产品提供原料、粮食和农副产品丰富的铁(本溪铁矿、鞍山铁矿、北票煤矿)、煤(阜新煤矿、抚顺煤矿)、石油(盘锦油田)、铅锌矿、钼矿、锰矿、菱镁矿等)、水能等多种资源能为本区的工业发展提供丰富的能源和原料②漫长的国境线③交通便利,有铁路(京哈线、哈大线、沈丹线等)、公路、航空、水运(大连港冬季不冻)和管道运输组成的运输网络,有利于原料的运入和工业产品的运出④临海地区,有大连、旅顺、营口等港口,有利于发展外向型经济⑤工业发展历史悠久,劳动力充足,较多的专业人才问题:①工厂设备多数陈旧,缺少对工业废气、废水、废渣的处理设施,致使许多工业城市污染严重。
我国主要工业地带和工业基地一、三大工业地带(一)东部沿海工业地带范围:5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厦门、汕头、海南)、14个沿海开放城市(江苏:连云港、南通)、四个工业基地优势条件:有众多优良港口和通达国内外许多地区和国家的海运航线;便于引进外资、发展外向型企业,开展对外贸易;经济发达、技术雄厚、基础好;城市化水平高,市场广阔。
发展:大秦铁路、神黄铁路;秦皇岛港煤炭输出港;秦山、大亚湾、田湾、岭澳核电站;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工程将给本地区带来更广阔的前景。
地位:是我国引进外资和技术,发展外向型企业和对外贸易的重要地带。
(二)长江沿岸工业地带范围:以沪宁杭为中心工业区;以武汉为中心钢铁、轻纺工业;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电力、冶金等工业发展;以攀枝花为中心钢铁工业;以西昌为中心的火箭发射基地;湘赣地区多种有色金属工业等。
优势条件: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矿产、水力资源丰富;水运得天独厚;经济腹地广阔地位:这个地带是我国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矿产和水力资源丰富,水运条件得天独厚,由沿海深入内地,综合性强的一个地带。
发展方向:这个地带将逐步向着拥有水电,有色冶金,化工,钢铁,轻纺,机械,电子等多种工业地带的方向发展。
(三)陇海—兰新沿线工业地带范围:这个地带东起连云港,向西拥有徐州煤炭工业,郑州轻纺工业,洛阳机械工业,西安飞机制造等工业,兰州石油化工,新疆境内的石油工业等工业基地。
工业城市:连云港、徐州、郑州、洛阳、西安、兰州、新疆乌鲁木齐优势条件:能源丰富、资源丰富;第二条欧亚大陆桥。
发展方向:兰新铁路西段巳与中亚铁路接轨。
兰新—陇海铁路将成为从西欧通向亚洲,太平洋地区最近便的陆上通道,工业发展的前景广阔二、四大工业基地(一)辽中南工业基地1、位置、范围:辽中南工业基地位于渤海湾北环和黄海的西北岸,海岸线长2100公里。
它包括了除朝阳市、阜新市区及阜新县以外的辽宁省域,面积118501公里,人口约3500万。
八年级地理上册单元考点梳理分层卷(湘教版) 第四章 中国的主要产业(考点梳理卷)第一节 农业(课本P83~90)1.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2.含义:农业是一种直接利用土地、气候和水资源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一种让“土地奉献”的产业。
3.概念:广义的农业:包括农业(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部门。
狭义的农业:仅指种植业。
1、目前,中国的谷物、肉类、籽棉、油菜籽、茶叶、水果等农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1位。
2、中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趋于合理。
3、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
1.粮食作物的分布粮食作物 集中产区 分布地区重要性水稻 南方 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珠江三角洲的等地区 食物的基本来源,主要的饲料和工业原料。
小麦 春小麦 北方东北平原冬小麦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等地区2.商品粮基地:A三江平原,B松嫩平原,C洞庭湖平原,D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F江汉平原,G 江淮地区。
3.经济作物的种类和分布名称地区差异主要分布地区油料作物南方油菜长江流域是中国最大的产区北方花生山东、河南两省相对集中糖料作物南方甘蔗华南地区,广西为最大产区北方甜菜新疆、黑龙江、内蒙古等地饮料作物茶叶主要产茶省福建、云南、浙江、四川、湖北等纤维作物棉花集中分布在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新疆是中国优质长绒棉产区。
中国农作物的分布歌诀北方作物要记清,棉麦甜菜和花生;南方作物记得快,稻茶甘蔗和1.我国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
2.种类:饲养方式及主要畜产品畜牧业种类主要畜产品饲养方式饲料来源农耕区畜牧业肉、奶、禽、蛋圈养农作物秸秆、粮食牧区畜牧业肉、奶、皮、毛放牧天然草场3.牧区名称及代表畜种牧区名称主要优良畜种①内蒙古牧区三河马、三河牛②新疆牧区新疆细毛羊③青海牧区青海牦牛④西藏牧区西藏牦牛牧区畜牧业与农耕区畜牧业大致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第二节工业(课本P91~100)1.地位——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中国的主要工业区与工业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之一。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工业部门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在中国的工业发展中,主要工业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中国的主要工业区以及工业发展的情况。
一、大广东地区广东地区是中国最具活力和最发达的经济地区之一,也是中国南方的经济中心。
广东地区的主要工业区包括深圳、广州、珠海和东莞等地。
这些城市以其先进的制造业和工业基础设施而闻名,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跨国公司。
广东地区的工业发展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技术、纺织和服装、玩具和塑料制品等领域。
二、长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中心,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工业区包括上海、江苏苏州和浙江杭州等城市。
这些城市在汽车制造、机械制造、船舶建造、电子设备和化工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尤其是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是全球知名的国际大都市。
三、京津冀地区京津冀地区是中国北方地区的经济中心,也是中国政治和文化中心。
该地区包括北京、天津和河北石家庄等城市。
京津冀地区的工业发展主要集中在钢铁、煤炭、石化、建材和装备制造等重工业领域。
尤其是河北省,以其丰富的煤炭和铁矿资源,成为中国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供应基地。
四、长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中心,主要包括浙江、江苏和安徽等省份。
该地区的主要工业区包括南京、苏州、宁波和杭州等城市。
长三角地区以其发达的制造业和现代化的工业基础设施而著名。
该地区的工业发展主要涵盖汽车制造、电子设备、纺织和服装、化工等领域。
总结起来,中国的主要工业区包括大广东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京津冀地区和长三角地区。
这些工业区在中国的工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区也在不断壮大,为中国的制造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中国的工业发展在推动经济增长、提高就业率和促进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为全球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工业的分布》详案【新课导入】上课,同学们好!【鞠躬】同学们来看一个关于中国制造业小镇介绍的视频,看一下这些小镇各自生产什么?分布在哪里?【播放视频】不同生产方向的制造业它们的地理分布是不同的,那么同学们有知道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有什么特点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我国工业的分布。
给同学们两分钟的时间阅读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板书】我国工业的分布【新课讲授】这节课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学习: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四大工业基地,主要工业部门的分布情况。
【停顿】同学们看一下中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的分布图,同桌讨论分析一下我国工业分布的基本格局是什么样的?从东部、中部、西部这三个角度进行阐述。
【停顿】小明,请坐。
东部沿海地区工业中心密集,并集中了主要的工业基地;中部地区工业中心较多;西部地区工业中心较少,分布稀疏。
东中西工业中心分布的密集程度是不一样的,我国工业分布特点是总体不均衡,有三大密集分布区域。
同学们观察这两幅图,小组讨论一下这三大密集分布区是哪三个?讨论三分钟。
【板书】特点小花,请坐。
小黑,请坐。
两位同学说的都很对,这三大密集分布区域分别是河流流域密集分布区,铁路沿线密集分布区,东部沿海密集分布区。
河流流域密集分布区:能源开发重要工业带集中的黄河流域,还有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为中心的沿长江沿线工业地带。
同学们思考一下河流流域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板书】沿河;有利条件小张,请坐。
水运得天独厚;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矿产、水利资源丰富;经济腹地广阔。
铁路沿线密集分布区发展的有利条件有哪些?【板书】沿铁路干线小李,请坐。
交通便捷,属第二亚欧大陆桥;能源丰富,资源丰富。
东部沿海密集分布区:集中了我国四大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沪宁杭工业区、珠江三角洲工业区)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发城市。
发展的有利条件有哪些?【板书】沿海小王,请坐。
有众多优良港口和通达国内外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海运航线;便于引进外资、发展外向型企业、开展对外贸易;经济发达,技术雄厚,基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