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三上古诗三首-望天门山
- 格式:ppt
- 大小:16.86 MB
- 文档页数:6
三年级望天门山古诗三首
1. 《望天门山》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首诗通过描绘天门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首句“天门中断楚江开”写出了江水奔腾,冲破天门山的壮观景象;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则描绘了江水在天门山脚下回旋激荡的情景。
后两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则将天门山的雄奇和江水的壮阔相结合,营造出一种高远、豁达的意境。
2. 《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诗是诗人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作,表达了他重获自由的欢快之情。
诗中运用了夸张和奇想的手法,描绘了江水奔流、舟行如飞的景象,以及两岸猿声不断、轻舟飞逝的场景,展示了诗人豁达、豪放的性格。
3.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首诗描绘了西湖在晴天和雨天时的不同景色,展示了西湖的美丽和变幻无常。
前两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写出了西湖在晴天时的水光潋滟和在雨天时的山色空蒙,表现出西湖的美丽多姿。
后两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则将西湖比作美女西施,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一、课文分析1. 作者简介•杨炯杨炯是唐朝中期著名的文学家、政论家和教育家,他曾经任过宰相、国子监祭酒等要职,有“杨五郎”之称。
在文学方面,杨炯主要以诗、散文和随笔为主要创作形式,代表作品有《阳关三迭》、《游仙窟》、《吾亦知止》等。
他的诗歌清新自然,借景抒情,意境深邃,语言简练干净。
2. 课文介绍•《望天门山》(杨炯),节选自《正月十五夜望京师北山王城南轩士兴》。
本篇诗歌以“天门山”为主要景点,描述了作者夜晚望山的感受。
诗中运用了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法,如“山呼”、“露华”、“势拔五峰”等,凸显出作者对山峰的情感表达。
通过表现景物和情感的交融,营造出了一种优美、恬静、自然的诗意境界。
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课文,学生能够:•了解作者杨炯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增强对唐诗的认识和理解。
•理解本诗的主旨意义,感受作者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理。
•掌握一些基本的诗歌鉴赏方法和技巧,培养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2.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本诗的主旨思想,理解诗句中的形象表达和情感意义。
•难点:掌握一些基本的诗歌鉴赏方法和技巧,如押韵、对仗、比喻等。
3.教学方法•讲解分析法:教师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运用丰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进一步开拓诗歌欣赏的广度和深度。
•合作学习法: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合作探讨、小组展示等多种形式,促进学生互相交流,共同学习。
4.教学步骤(1)导入课文教师可通过图片、音视频、文字等多种形式来引导学生了解“天门山”,在学生了解背景的基础上,让他们尝试描述一下这座山的风光和自然景观。
(2)朗读课文教师先朗读整篇课文,让学生聆听诗歌的声音和语调,通过模仿和感受,使学生加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3)学习诗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逐字逐句的阅读,并结合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掌握诗歌的主旨思想、韵律表达、意象描绘等方面。
(4)鉴赏诗文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一些基本的诗歌鉴赏方法和技巧,如押韵、对仗、象征、比喻等,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探讨,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三年级上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小朋友们,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一首特别棒的古诗——《望天门山》。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可有意思啦!先来说说李白这个人吧。
李白呀,那可是个超级厉害的诗人,他的诗豪放洒脱,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
他一生走过好多好多地方,见到了各种各样的美景,然后就把这些美景都写进了他的诗里。
咱们来看这首《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中断楚江开”,这一句写的是天门山被楚江冲开了。
天门山,那可是两座山呢,就像两扇大门一样立在那儿。
楚江呢,就是长江。
想象一下,长江水汹涌澎湃,力量特别大,一下子就把天门山给冲开了,这得是多么壮观的景象啊!“碧水东流至此回”,长江水一直向东流,流到天门山这儿的时候打了个转。
为什么会打转呢?因为天门山挡住了它的路呀,所以江水就得绕个弯。
这里的“回”字用得特别妙,让咱们好像能看到江水奔腾、回旋的样子。
“两岸青山相对出”,这一句写的是两岸的青山相对着耸立出来。
小朋友们可以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坐在船上,船在江里往前开,两边的青山好像在比赛一样,朝着你跑过来。
这种感觉是不是很奇妙?“孤帆一片日边来”,远远地看到一片孤零零的帆船从太阳那边驶过来。
这画面多有诗意啊!在广阔的江面上,只有这一艘帆船,在阳光的照耀下,慢慢靠近。
李白写这首诗的时候,心情一定特别好。
他看到这么美的景色,忍不住就用诗把它记录下来了。
咱们读这首诗的时候,也要一边读一边在脑子里想象那些画面,这样才能更好地体会诗的美。
再来说说这首诗的语言。
李白用的词语都很简单,但是组合在一起,就变得特别生动、特别有气势。
比如“中断”“开”“回”“出”这些字,简简单单,却把天门山和长江的样子写得活灵活现。
而且呀,这首诗还有很美的韵律。
读起来朗朗上口,就像唱歌一样好听。
小朋友们可以多读几遍,感受一下那种节奏和韵律。
学习这首诗,不仅能让咱们欣赏到美丽的风景,还能让咱们学到李白写诗的本领。
【精选】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基础知识+课文讲解一、我会写断duàn(中断、断绝、一刀两断)楚chǔ(楚国、楚歌、楚楚动人)至zhì(至此、至今、自始至终)孤gū(孤单、孤雁、一意孤行)帆fān(帆船、孤帆、一帆风顺)饮yǐn(饮酒、畅饮、饮水思源)初chū(初晴、初升、大梦初醒)镜jìng(镜子、铜镜、眼镜)未wèi(未来、未知、素未谋面)磨mó(磨刀、磨难、不可磨灭)遥yáo(遥望、遥控、遥遥相对)银yín(白银、银两、银发)盘pán(盘子、棋盘、盘问)二、我会认亦yì(亦是、亦然、人云亦云)抹mǒ(涂抹、浓妆淡抹、搽油抹粉)宜yí(相宜、宜居、因地制宜)三、多音字抹mǒ(涂抹)mā(抹布)磨mó(磨难)mò(磨盘)四、古诗大意《望天门山》: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
碧绿的长江水向东边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向北流去。
两岸边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我乘着一叶孤舟从旭日东升的远处慢慢驶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
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
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晴天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望洞庭》:秋夜,皎洁明月的清光与清澈明净的洞庭湖的水色交相辉映,融为一体。
因为没有风,湖面平静的像一面未经磨平的镜子,没有一丝波纹。
月光下,洞庭山显得更加青翠,洞庭湖显得更加清澈远远望去,如同一只晶莹剔透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五、问题归纳1.《望天门山》作者望到了哪些景物,是怎么望的?《望天门山》描写了:楚江、青山、碧水、白帆和红花日,作者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描写的。
2.《望天门山)的作者是在什么地方“望”天门山的?从“孤帆一片日边来”可以知道,作者是在行进的小船上“望”天门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