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体的组合形式
- 格式:ppt
- 大小:4.88 MB
- 文档页数:32
1、组合体的组合形式有:A叠加 B同轴 C切割 D拉伸2、构成组合体的基本形体有:A. 圆柱、圆锥B. 棱柱、棱锥C. 圆球D. 圆环3、组合体各相邻的表面可以形成()的位置关系。
A异面 B相交 C相切 D共面4、下图组合体中左侧U形底板与圆柱的相对位置关系为:A异面 B相交 C相切 D共面5、下图组合体中左侧底板与圆柱的相对位置关系为:A异面 B相交 C相切 D共面6、下列说法的正确的是:A 当两形体邻接表面相切时,由于相切是光滑过渡,所以切线的投影不画。
B 当两形体邻接表面相交时,交线的投影可以不画。
C 当两形体邻接表面平齐时,两表面间不能画线。
7、下列关于组合体三视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主、俯视图长对正B俯、左视图高平齐C俯、左视图宽相等D主、左视图高平齐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主视图能反映形体的上下和左右方位B俯视图能反映形体的左右和前后方位C左视图能反映形体的左右和上下方位D俯视图能反映形体的上下和左右方位9、俯视图中,远离主视图的一侧为形体的哪一方?A 上方B 左方C 右方D 前方10、根据所给的立体图,判断下面几组视图绘制正确的是: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形体分析法是假想将组合体分解成多个简单形体B 形体分析法主要适用于叠加型的组合体C 形体分析法是实际将组合体分解成多个简单形体D 形体分析法主要适用于切割型的组合体12、确定组合体主视图的原则是:A 主视图尽可能多地反映形体的特征B 符合组合体的自然安放位置C 可随便选取组合体的某一方向为主视图D 使其他视图的虚线尽可能低少A B13、据所给的立体图,判断下面几组视图绘制正确的是:AB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组合体画图时要确定长、宽、高三个方向的画图基准B可以以回转面的转向线为组合体的画图基准C组合体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基准确定,三视图各自的位置也确定D 通常以对称面、大平面、轴线为组合体各方向的基准15、下面属于组合体画图的步骤的是:A形体分析、确定主视图B确定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基准线C用细实线逐个画出各基本形体D检查多线和漏线,描深16、根据所给的立体图判断,下面几组视图绘制正确的是:17、根据所给的立体图,判断下面哪组视图是正确的。
第四章组合体
组合体——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几何体做组成的物体。
4.1 组合体的形体分析
一、形体分析法
任何复杂的物体,都可以看成是由若干个基本几何体组合而成的。
例轴承座的形体分析——通过将物体分解成若干个基本几何体,并分清其相对位置和组合形式的方法称为形体分析法。
二、组合体的组合形式
1、叠加——两形体以平面相接触,是最简单的组合形式。
画图注意:(1)两形体的表面不平齐时,中间应画线;而接触处的“缝”是不能画线的;
(2)两形体的表面平齐时,中间不应画线;
2、相切——平面与回转体表面光滑连接。
画法:(1)两面相切处不画线;
(2)相邻平面的投影应画至切点处。
3、相贯——两形体的表面相交。
相贯线的近似画法:以大圆柱的半径为半径画圆弧(不适用两圆柱
直径相近)。
内相贯线:画法相似,但应注意是否可见。
4、切割——先画完整物体的三视图,再逐个画出被切部分的投影。
总结:画组合体的视图时,要通过形体分析,明白各相邻形体表面之间的衔接关系和组合形式,选择适当的表达方案,再按正确的作图方法和步骤作图。
作业:P87 ~ P88,P89(选2)。
图4-1 组合体的组合形式2、组合体的表面连接关系(1)平齐或不平齐当两基本体表面平齐时,结合处不画分界线。
当两基本体表面不平齐时,结合处应画出分界线。
举例:如图4-2(a)所示组合体,上、下两表面平齐,在主视图上不应画分界线。
如图4-2(b)所示组合体,上、下两表面不平齐,在主视图上应画出分界线。
对照模型讲解。
图4-2 表面平齐和不平齐的画法(2)相切当两基本体表面相切时,在相切处不画分界线。
举例:如图4-3(a)所示组合体,它是由底板和圆柱体组成,底板的侧面与圆柱面相切,在相切处形成光滑的过渡,因此主视图和左视图中相切处不应画线,此时应注意两个切点A、B的正面投影a′、(b′)和侧面投影a″、(b″)的位置。
图4-3(b)是常见的错误画法。
对照模型讲解。
图4-3 表面相切的画法(3)相交当两基本体表面相交时,在相交处应画出分界线。
举例:如图4-4(a)所示组合体,它也是由底板和圆柱体组成,但本例中底板的侧面与圆柱面是相交关系,故在主、左视图中相交处应画出交线。
图4-4(b)是常见的错误画法。
对照模型讲解。
图4-4 表面相交的画法特别提出让学生体会一下图4-3和图4-4所示相切与相交两种画法的区别。
(二)形体分析法形体分析法——假想将组合体分解为若干基本体,分析各基本体的形状、组合形式和相对位置,弄清组合体的形体特征,这种分析方法称为形体分析法。
如图4-5(a)所示的支座可分解成图4-5(b)所示的四个部分(提问学生:每一部分可看作由几个基本体组成)。
对照模型讲解。
图4-5 组合体的形体分析三、教师小结。
【组织教学】清查人数,填写教学日志【复习导入】对照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从几何概念出发,说明任何复杂形状的零件都可以看成是由一些基本几何体的组合体或“演变”而成的。
【讲授新课】第七章组合体任何复杂的机械零件,从形体构成来看,都是由一些基本几何体通过切割和叠加组合而成的。
这些由基本几何体通过切割和叠加组合而成的物体,称为组合体。
§7.1 组合体的组合形式及表面连接关系要想掌握组合体视图的画法和读懂组合体的视图,首先就要了解组合体中各基本形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和组合形式,以及各基本形体组合时各表面之间的连接关系。
一、组合体的组合形式组合体有三种组合形式:切割类组合体、叠加类组合体、切割与叠加综合类组合体,如下图所示。
二、组合体的表面连接关系组合体中各表面的连接关系可归纳为四种情况:共面、错位、相切、相交。
1、共面:是指同方向的两表面平齐,即两立体表面处于同一平面内,如下图所示。
2、错位:是指同方向的两表面不平齐,即两表面不在同一平面内,如上图所示。
3、相切:是指相邻两表面(平面与曲面或曲面与曲面)光滑过渡,如下图所示。
4、相交:是指相邻两表面之间在相交处产生交线(截交线或相贯线),如上图所示。
三、举例例1:根据立体图画出三视图。
画图步骤:1、形体分析。
2、画图。
3、整理、加粗。
【课堂小结】组合体各形体之间的表面连接关系的几种形式。
【布置作业】1、习题集P2、预习下一章节【组织教学】清查人数,填写教学日志【复习导入】1、组合体的组合形式有哪几种?2、组合体各形体之间的表面连接关系有哪些?【讲授新课】§7.2 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复杂的组合体可看作是若干基本形体经切割和叠加组合而成的,因此,画组合体的三视图,实际就是把各基本体按一定的位置关系组合起来。
如下图所示,支架就可以看成是由底板、圆筒、凸台、耳板、肋板按一定的位置关系组合起来的。
一、形体分析法形体分析法就是假想将空间物体分解为几个简单的形体,再对各组成部分的形状和相对位置进行分析,并加以综合,从而形成整体认识的一种分析方法。
教案:机械制图-组合体的组合形式教学目标:1. 理解组合体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组合体的组合形式及其表达方法;3. 能够正确绘制和阅读组合体的图纸。
教学重点:1. 组合体的概念和特点;2. 组合体的组合形式及其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1. 组合体的组合形式的判断;2. 组合体的表达方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机械制图图纸;3. 绘图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复习基本几何体的绘制方法;2. 提问:什么是组合体?组合体有哪些特点?二、讲解组合体的概念和特点(10分钟)2. 讲解组合体的特点:具有独立性、多样性、复杂性;3. 举例说明组合体的应用场景。
三、讲解组合体的组合形式(10分钟)1. 讲解组合体的组合形式:相交、相切、相离;2. 讲解如何判断组合体的组合形式:观察基本几何体的位置关系;3. 举例说明不同组合形式的组合体。
四、讲解组合体的表达方法(10分钟)1. 讲解组合体的表达方法:剖面法、投影法、剖切法;2. 讲解如何选择合适的表达方法:根据组合体的组合形式和复杂程度;3. 举例说明不同组合形式的组合体的表达方法。
五、练习绘制组合体图纸(15分钟)1. 布置练习题目:根据给出的组合体模型,绘制组合体图纸;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组合体的组合形式和表达方法进行绘制;3. 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给予个别指导。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组合体的概念和特点、组合形式及其表达方法,使学生掌握了组合体的基本知识。
通过练习绘制组合体图纸,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判断和选择,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案:机械制图-组合体的组合形式-教案(续)六、组合体的常见组合形式分析(10分钟)1. 分析组合体中常见的组合形式,如叠加、切割、穿插等;2. 通过实例讲解不同组合形式的组合体的绘制方法和技巧;3. 引导学生识别组合体中的基准面和基准线,提高绘图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