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的雕刻艺术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7
天津的雕刻艺术
天津的雕刻艺术如刻砖、木雕等,最早的始于辽〃开泰年间,有的始于清代,多出自民间,用于房屋建筑装饰,并且出现过名品和名人。属于观赏艺术的如根雕、刻瓷、鼻烟壶内雕等,有的始于清代,有的出现在近代或现代。在这类艺术品中,有的历史很久,生命力很强,至今仍存在,并有所发展和创新;有的历史较短,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发展变化。
一、砖雕
清乾隆、嘉庆年间,天津出现了砖雕艺术。砖雕主要是用于古式房屋建筑,在拱门、影壁、屋脊嵌以砖雕,具有“点睛”的作用。雕刻的题材多是《九狮图》一类的吉祥图等。
道光年间,天津的砖雕业发展成一种专门的行业。当时,天津的西北城角一带是回族同胞聚居的地方,他们大多经营小商业和建筑业。清朝末年,在艺人马顺清、赵连壁影响下,不少回族的能工巧匠开始从事砖雕创作。
马顺清的作品构图饱满,刀法沉着有力,具有豪放朴实的特点。为加强画面的层次,他还创造了“贴砖法”,使作品层次深远,空间加大,具有咫尺千里之妙。他在从事砖雕创作的过程中,培育出一支专业砖雕队伍,其中突出的有其子马少德、马少清,外孙刘思甫、刘凤鸣,徒弟穆成林、何宝田等。他们继承和发展了马顺清的砖雕技艺,确立了天津砖雕淳朴、丰满、细腻的地方风格。被誉为“刻砖刘”的刘凤鸣,是马顺清刻砖艺术的杰出传人。
刘凤鸣(1879—1978)原名恩林,15岁开始跟马顺清学习砖雕技艺。学成后,还发展了马氏的“贴砖法”。他的作品构图饱满,疏密适度,刀法纯熟,装饰趣味浓厚。他创作的人物形象生动,楼台殿阁的刻画别致,线条平稳,深受人们的喜爱。其作品主要有《九狮图》、《龙凤》、《三国演义》、《草原
套马》等。
由于时代的发展,西方建筑艺术的传入,砖雕逐渐失去了它的使用价值。20世纪30年代以后,许多砖雕艺人相继改行。解放后,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房屋建筑不再以砖雕作装饰,刻砖艺术逐渐销声匿迹。
砖雕作为曾经在天津盛极一时的一种艺术品,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辟有“天津砖雕”专室,陈列马顺清、刘凤鸣等人的作品,供国内外艺术爱好者欣赏和研究。
二、木雕
木雕,是著称津门、驰名海内外的民间工艺之一。清代,天津的豪门望族、官僚巨商等纷纷修建豪华宅邸,并在庭院、影壁、室内隔扇及各种家具中以木雕作装饰。木雕分平雕、浮雕和全雕3种。平雕即在木材上用线条表现物体的雕刻;浮雕即将所雕物体浮于木材之上形成的半雕塑;全雕即将物体形象写实地雕刻出来。
明末清初,木雕制品多由木匠自己雕刻,工艺不讲究。至清乾隆年间,有了房、云、赵3家较有名气的木雕作坊。房家善刻狮,云家善雕凤,有“房狮云凤”之誉,又有“东房西赵”之说。
清嘉庆、道光年间,房广元等人努力探索,不断实践,从改进木雕制作工具人手,将旧式木雕工具“独条锯”改为“锼弓锯”;同时汲取南方木雕制作工艺、技巧等长处,继承和发扬天津木雕的传统和风格,将南方与北方及天津的木雕制作技艺融为一体,形成天津木雕既有南方木雕的精美剔透、灵巧秀丽,也有北方木雕的淳朴、粗犷奔放的独特风格。
随着天津木雕工艺水平的提高,出现了一些著名的木雕艺人。清光绪年间,朱星联、何万清等木雕艺人借鉴中国画的构图和布局方法,独具匠心地将中国
花鸟画技法引入木雕制作中,使木雕艺术风格趋于成熟。在他们的弟子中,刘杏林颇有盛名,人称“木雕刘”。他的技艺精湛,刀法娴熟,作品多以花鸟为题材,所雕的叶片花瓣,中间厚,边缘渐薄,玲珑精巧,栩栩如生。1960年,他曾为北京人民大会堂精制了巨幅木雕—毛泽东诗词挂屏和花鸟屏,使天津木雕登上了大雅之堂。
天津木雕杰出的代表作是广东会馆(今天津戏剧博物馆)的大戏台。螺旋藻井制作技艺高超,着以金色、碧绿,分外醒目。舞台正面的两根重柱,采用圆雕艺术手法,图案为狮子滚绣球。柱头雕成卷曲的荷叶和含苞欲放的莲花。几面的华板和楣子,所雕图案是彩云之中腾飞的龙凤。舞台大幕正中间,镶嵌着大幅“天官赐福”镂空木雕,祥云上站立着天官和仙童,松柏灵芝中跳跃着活泼灵巧的猴子,圆心之外的四个角上浮雕着的蝙蝠,口中都衔着桃叶。整个木结构的会馆大舞台,其门厅、房间的卷棚及廊厦楼的额坊上,在隔扇、门窗、裙板及至楼梯扶手、门楣子等处,都以多姿多彩的松竹兰花、冰裂纹形等连续图案为木雕装饰。它集中展现了天津木雕的技艺和装饰艺术,代表了天津木雕的技艺水平和地方特色。
至今,天津木雕已向装饰艺术品转化。木雕艺人们除制作一些仿古家具和传统雕饰品外,还利用不同材质、不同的木纹肌理和不同的树皮、树结等材料,巧做一些人物或动物造型。有的将其制成壁挂艺术饰品,可用以美化居室,深受国内外人士喜爱。
三、点心模子雕
天津向来注重食品的口味,也讲究食品的色彩和造型。品佳肴如此,评糕点亦然。所以,制做面食、糕点要求有高水平的模子。
近百年来,许多王公贵戚、名门望族移居天津,促进了天津糕点模子业工
艺水平的提高。庚子年(1900)前,天津只有针市街一家胡姓艺人刻制点心模子。
1900年后,天津地区战争频繁,兵荒马乱,使建筑木雕业日趋萧条。赶巧津门发生了一场大火灾,时任警察厅长的杨以德下令:不得在建筑外檐装饰木雕等易燃物。此令一下,给了天津建筑木雕业致命一击,艺人们纷纷改行。例如傅宝元(“木雕刘”刘杏林的师弟)在鼓楼附近开设了“玉顺合模子店”,专刻纹饰简单的面食模子,卖给市民逢年过节时做蒸食使用。糕点商发现之后帮助其提高技艺,使他的模子很快就在市场出了名。
刻糕点模子要用杜木,取其木质细腻,纹路缜密。这种木材制做的模子扣出来的面食和糕点的纹饰没有杂纹。
傅宝元生产的模子,远销东北三省及西北地区,成为天津市一种颇有影响的实用工艺品。
解放后,点心模子主要用于糕点厂制做硬点心,尤其是每年中秋节制做月饼。有的家庭愿在国庆节、春节之时使用点心模子做面食。所以天津老城厢一带有不少制做、销售点心模子的作坊和商店。
四、根雕
根雕艺术在天津历史悠久。近年来,又焕发了青春,呈蓬勃发展之势。
根雕工艺,取材于深山峭壁、荒山野岭之巅,尤贵于年久又不易长大的灌木,其根扎于少土多石的岩缝中,自成千姿之势,具有耐湿耐燥,不干不裂,年愈久树根颜色愈重、形态愈奇的特征。
当今,天津从事根雕艺术研究和创作的有百余人。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张宗泽。他是宁河县外贸工艺品公司的职工,1979年开始研究根雕艺术,至1995年,已创作数百件根雕作品。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动物造型中有恐龙、鳄鱼、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