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学之旅》《物体的运动》导学案

《科学之旅》《物体的运动》导学案

《科学之旅》《物体的运动》导学案
《科学之旅》《物体的运动》导学案

《科学之旅》《物体的运动》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让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

2.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3.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教学难点】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定位卫星是一种地球同步卫星,人们觉得它在空中是静止的,这时人们甲、乙两列火车,以甲车为参照物,得出乙车向东运动的结论,若以地

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与一个跑步者在平直路面上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跑步者的速度为 m/s。在运动过程中,若以跑步者为参照物,骑车者是的。

距莱州距莱州

用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自动拍照一次,拍下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

(填“匀速”或“变

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

3.在匀速运动的火车上,乘客说车厢小桌上的茶杯是静止的,则他选择

高中物理5.5向心加速度、5.6向心力习题课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物理 5.5 向心加速度、5.6 向心力习题课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学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有关知识,理解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概念。 2.熟练应用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有关公式分析和计算有关问题 【学习重点】理解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并会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应用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有关公式分析和计算有关问题。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1.什么是向心力、向心加速度? (1)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始终指向的合力,叫做向心力。 注意:向心力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不是一种新的性质的力。向心力的作用效果:只改变运动物体的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 (2)做圆周运动物体的沿半径指向的加速度,叫做向心加速度。 2.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的大小怎样计算? (1)、向心加速度公式:a=== (2)、向心力公式:F=== 3.圆周运动中向心力的分析 (1)匀速圆周运动: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受到的外力的合力就是向心力,向心力大小不变,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且指向圆心,这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 (2)变速圆周运动:在变速圆周运动中,合外力不仅大小随时间改变,其方向也不沿半径指向圆心.合外力沿半径方向的分力(或所有外力沿半径方向的分力的矢量和)提供向心力,使物体产生向心加速度,改变速度的方向.合外力沿轨道切线方向的分力,使物体产生切向加速度,改变速度的大小. 4、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圆周运动问题的一般步骤: ①确定研究对象,确定圆周运动的轨道平面和圆心位置,从而确定向心力的方向; ②选定向心力的方向为正方向 ③受力分析(不要把向心力作为一种按性质命名的力进行分析) ④由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 ⑤求解并说明结果的物理意义。 【典型例题剖析】 例题1:如图所示,长0.40m的细绳,一端拴一质量为0.2kg的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绕绳的另一端做匀速圆周运动,若运动的角速度为5.0rad/s,求绳对小球需施多大拉力? 【变式训练】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半球形碗内,有一个具有一定质量的物体A, A与碗壁间的摩擦不计.当碗绕竖直轴OO’匀速转动时,物体A在离碗底高为h 处紧贴着碗随碗一起匀速转动而不发生相对滑动,求碗转动的角速度. 例题2、如图所示,用同样材料做成的A、B、c三个物体放在匀速转动的水平转台 上随转台一起绕竖直轴转动.已知三物体质量间的关系m a=2m b=3m c,转动半径之间 的关系是r C=2r A=2r B,那么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最大 B.物体B受到的摩擦力最小 C.物体C的向心加速度最大 D.转台转速加快时,物体B最先开始滑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曲线运动》学案(含答案)

第一节曲线运动 1.了解曲线的切线。 2.知道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 3.理解并掌握曲线运动的条件。 ★自主学习 1.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沿曲线在这一点的方向。 2.速度是矢量,它既有,又有。不管速度的大小是否改变,只要速度的发生变化,就表示速度矢量发生了变化。3.曲线运动的性质: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时刻(填“不变”、“改变”);也就是具有。所以,曲线运动是运动。 4.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合力为,速度矢量(填“不变”、“改变”);当物体所受的方向与它的方向在上时,物体做直线运动;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当物体所受的方向与它的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新知探究 一、曲线运动中速度方向的确定 1.曲线运动的几个实例 体育活动中的例子: 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自然现象中的例子: 2.切线的理解 (1)数学上曲线的割线:过曲线上的A、B两点所作的这一条叫做曲线的割线。 (2)数学上曲线的切线:当曲线跟其割线的两个交点时,这条就叫这条曲线的切线。 (3)曲线运动质点速度的方向:沿曲线在这一点的。 (4)数学上曲线的切线与物理上曲线运动在某点的轨迹的切线方向的异同: 同:二者都是曲线上的两点之间所作的。 不同:前者是一条没有方向的直线,后者是一条有的。 二、曲线运动的性质

曲线运动中质点速度的方向时刻在,也就具有了,所以曲线运动是。 三、曲线运动的条件 1.规律发现 (1)演示实验: (2)观察结果: 2.规律内容 当物体受的的方向与它的方向上时,物体作曲线运动。 ★例题精析 【例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速度大小不变,物体的运动就是匀速运动B.曲线运动的加速度一定不为零 C.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就是它的合力方向 D.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为曲线上该点的切线方向 【训练1】关于曲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B.变速运动不一定是曲线运动 C.曲线运动是变加速运动 D.加速度大小及速度大小都不变的运动一定不是曲线运动 【例题2】关于曲线运动,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 A.物体在恒力作用下可能做曲线运动 B.物体在变力作用下一定做曲线运动 C.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大小一定变化 D.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1.切线 2.大小方向方向 2. 3.改变加速度变速 3. 4.0 不变合力速度同一直线合力速度 ★新知探究 一、1.略 2.(1)直线 (2)非常非常接近割线(3)切线方向(4)非常非常接近割线方向线段 二、变化加速度变速运动 三、1.略2.合力速度不在同一直线 ★例题精析 例题1 BD 训练1 AB

八年级物理“科学之旅”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docx

八年级物理“科学之旅”教学设计及课 堂实录 “科学之旅”教学设计 湖北省宜昌市花艳中学赵晓琼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到物理是有趣的,也是有用的O 初步了解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展示以及学生的动手实验,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和敢于 猜想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让学生能初步掌握一些学习物理的方法。 难点:注重学生实验的可操作性、可观赏性,达到预期效果。【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乒乓球、漏斗、大小不同的试管、水、 烧杯、水槽、惯性演示器、酒精灯、烧瓶、录音机、小人、扬声器、放大镜、纸板、铁架台、集气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同学们,大家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物理,让我们一起来看—— 师补充:物理学是个知识的海洋,它需要我们去探索, 让我们扬起理想的风帆,乘上《探索物理》这叶小舟,开始我们既充满乐趣又不乏艰辛的科学之旅吧! 看完这一段,同学们一定有许多的想法,对于物理这门学科,同学们一定也有许许多多的问题。首先我们来听听同学们的意见。

同学们讨论发言。 同学们的想法非常好,问题也提的非常好,在以下的旅途中,我们将一起找到答案。 二、让我们一起进入科学之旅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 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实验一:纸人跳舞 打开录音机,纸人随着音乐起舞,关上录音机,小人 停止跳舞。

学生提出问题 师:通过下一节课的探究活动,同学们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实验二:教师演示 烧瓶在火焰上加热一段时间会看到,水沸腾。 烧瓶从火焰上移开,水停止沸腾。

必修二5.6向心力导学案

§6.向心力——问题导读(命制教师:张宇强) §6. 向心力——问题导读 使用时间:3月3日——3月5日 姓名班级 【学习目标】 1、理解向心力的概念及其表达式的确切含义; 2、知道向心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能用来进行计算; 3、进一步体会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并通过牛顿第二定律来理解匀速圆周运动、变速圆周运动及一般曲线运动的各自特点。 【知识回顾】 1、用线速度表示的向心加速度公式: 2、用线速度表示的向心加速度公式: 【问题导读】 认真阅读《课本》P23—24内容,并完成以下导读问题: 一、向心力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具有。根据牛顿第二定律,产生这一加速度的原因一定是物体受到了的合力。这个合力叫做。把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代入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向心力的表达式:或。 向心力并不是像重力、弹力、摩擦力那样作为来命名的。它是根据命名的。 二、变速圆周运动和一般的曲线运动 若物体所受的力不通过运动轨迹的圆心,可以把力分解为两个互相垂直的分力: 和。产生向心加速度,它始终与速度方向,其表现是。仅有向心加速度的圆周运动是运动,同时具有向心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的圆周运动就是运动。

§6. 向心力——课堂导学 姓名 班级 一、向心力 1、向心力公式 2、向心力的来源 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做圆周运动的物体 ①明确该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平面;②标出圆周运动的圆心位置和转动半径;③画出物体的受力分析示意图。 3、实验:向心力的测量 用圆锥摆粗略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 ①简述实验原理(怎样达到验证的目的) ②实验器材有哪些? ③实验过程中要测量那些物理量(记录哪些数据)? 二、变速圆周运动和一般的曲线运动 1、变速圆周运动 在变速圆周运动中,物体所受合力不指向圆心,可以把合力分解为沿半径方向的分力F n 和沿切线方向的分力F t ,F n 其中是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F t 只改变速度的大小。 总结:在圆周运动中,当合力F 与v 成锐角时,物体做加速圆周运动;当合力F 与v 成钝角时,物体做减速圆周运动;当合力F 与v 总是成直角时,(即合力等于向心力)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科学之旅+教案

科学之旅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初步了解一些物理现象 2.对教师讲解的内容有所理解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物理知识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教学中渗透人文主义教育 2.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习物理知识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方法 演示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一门新的学科—物理,你听别人说过物理吗?你心中的物理是怎样的呢?谁起来说一下?(让学生起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二、新课教学 1. 演示几个实验,说明物理是十分有趣的。 (让学生先猜测现象,再演示) (1)器材:一大一小两只试管(尺寸十分接近),水,红墨水。 做法:大试管装入过半的水,管口朝上,放入小试管,倒过来,水流下,管上升。现象:试管自动上升。 (2)器材:漏斗,乒乓球。 做法:一个乒乓球放在一个倒扣的漏斗中,通过漏斗嘴用力吹下面的乒乓球。现象:乒乓球悬在空中不下落。 拓展:让学生撕下两张纸,用力吹两张纸的中央,发现纸靠近。 (3)器材:两只大烧杯,鸡蛋,清水,盐水。 做法:把一只鸡蛋分别放入两个大烧杯中。 现象:鸡蛋有浮有沉。 (4)器材:导线,开关,电池组,小灯泡,变阻器。 做法:连好电路,闭和开关,移动滑片,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 现象:灯变亮。 2. 物理不仅有趣,而且是十分有用的,它能帮助我们解释生活中的许多现象。(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看法,教师再解析) 提问1:人听到子弹声再躲来的及吗?为什么? 解析:子弹出膛飞行时的速度比声音快,所以来不及。 提问2:我们对着水中看到的鱼用手去抓,能抓到吗? 解析:抓不到,我们看到的是像,真正的鱼在像的下边。 提问3:黄浦江边的路灯,水中的像为什么是一道光柱?

5-7 向心力学案

5-7 向心力 【教学目标】 1.理解向心力的概念及其表达式的确切含义及其特点 2.知道向心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能用来进行计算. 3.知道向心力不是物体受到的一种力,它是以力的效果命名的,由其他性质的力来提供,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 【教学重点】 1.体会牛顿第二定律在向心力上的应用. 2.明确向心力的意义、作用、公式及其变形. 【教学难点】 1.向心力在圆周运动中的作用和向心力大小的推导及验证. 2.如何运用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要解决的问题】 1、物体做圆周运动的条件如何? 2、圆周运动是什么性质的运动?具有什么特征? 3、向心力如何定义?特点如何? 4、向心力与哪些因数有关?如何推导向心力表达式? 5、变速圆周运动的受力有何特点? 6、如何采用圆周运动的分析方法处理一般的曲线运动? 【教学方法】 指导学生自学、探究、讨论、互查、分析、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的背景材料 (二)在自学和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找出所要解决问题的答案。 (三)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得出线速度、角速度、转速及周期等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配用习题】 1、典型例题 【例1】关于向心力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由于做圆周运动而产生的力叫向心力; B、向心力只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不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 C、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的物体所受向心力是不变的; D、向心力是除物体所受重力、弹力以及摩擦力以外的一种新的力. 【例2】如图2所示,小物块A与圆盘保持相对静止,跟着圆盘一起作匀速圆周运动,则下列关于A的受力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A.受重力、支持力 B.受重力、支持力和指向圆心的摩擦力 C.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和向心力 D.受重力、支持力和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摩擦力

九年级物理全册《科学之旅》教案

学习目标:1、了解什么是物理? 2、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3、探讨学习物理的方法。 重、难点:如何激发学生探索物理的兴趣。 关键:能否利用实验、现象激发学生思维。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器材:电脑、透镜、喇叭、烧瓶、玻璃杯等。 教材分析:1、本节是第一堂物理课,目的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以及探讨学习物理的方法,并没有具体的物理教学内容,所以可以充 分利用实验、现象、录像等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不加解 释,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去探索物理。 2、围绕“探索”进行学习,让学生去观察讨论有关实验、现象等, 并小结出物理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无————因为暂无相关内容 二、导学达标: 1、学生观看第一部分录像——科学之旅 引入课题,得出:物理是研究光、电、热、力等现象的 科学。 2、学生实验:(1)、吐透镜的使用——成像 (2)、惯性、过山车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3、物理是有趣的 学生观看第二部分录像——有趣的物理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物理兴趣 4、利用课本图片、资料让学生观察、分析: 物理有用吗?有什么用?你在日常生活用到哪些物理 知识?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5、物理是有用的

学生观看第三部分录像——有用的物理,激发学生学好 物理的信念。 6、探就:如何学好物理?讨论小结如下: (1)、注重观察与实验。 (2)、勤于思考,注意理解。 学生观看第四部分录像——怎样学好物理,利用实例说明。 三、小结: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 四、达标测评:无,因本节无具体考察内容 五、课后活动:我生活中的物理探索 板书设计 科学之旅(序) 1、物理是研究光、电、热、力等现象的科学。 2、物理是有趣的。 3、物理是有用的。 4、如何学好物理? (1)、注重观察与实验。 (2)、勤于思考,注意理解。

五年级科学开学第一课教案

五年级科学开学第一课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师生交流,营造温馨舒适的学习氛围。 2、通过师生讨论,了解学生以往的科学课学习方法以及对科学的认知。 3、通过对教材的梳理,明确本学期的学习目标及要求。 4、通过科学视频,认识到学习科学与生活密不可分,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过程 1、自我介绍 同学们,很高兴认识大家!我是你们的李老师,接下来的一年里,将由我来和大家一起进行神奇的“科学之旅”。让我们珍惜这份相遇,在这难得的相遇中把本册教材学好,好吗?下面是我的联系方式,如果在学习上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联系我,很乐于为大家解决问题! 2、说一说“我眼中的科学” 知道老师为什么选择科学吗?因为在老师的眼中科学是神奇的,充满魔力的。它不仅能告诉我们身体里的各种秘密,比如我为什么见到大家这么高兴,原来是因为体内的多巴胺分泌所致,为什么我这次感冒只是打喷嚏,而上次却发烧了,还能知道我的影子怎么来的等等,所以在大学的时候老师选择了深入学习这门学科。那你能说一说你眼中的科学吗?(学生谈一谈自己对科学的认识以及自己的想法) 3、无处不在的科学 从大家的谈话中就知道,科学是无处不在的!(如:……)我们再通过几个例子来感受一下科学的广阔天地。 3.1出示白化病的猩猩图片、池塘中荷花的图片 你们知道左边这幅图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向学生介绍白化病,了解基因的重要作用,认识到生物遗传研究的重要与神奇) 3.2出示电钻、蔬菜水果图片 提问:左边这个机械有什么作用?想一想如果没有它,你能方便的在墙上钻一个孔把这些按上去吗?我们为什么要吃多种蔬菜水果呢?(补充能量、维生素)那为什么要补充维生素,为什么航海的人出海要补充维生素c呢?(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重要性的同事,明白观察、思考以及实验的重要作用) 3.3出示宇宙、微生物的图片 讲解: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地球、人类所处的位置,让学生思考这些知识我们是怎么知道的?(通过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的观察思考得到的,进一步感受到科学的强大) 3.4出示人体大脑、身体器官图片 简单讲解大脑是如何工作的,讲解身体里各个器官的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学好科学可以解决我们生活中遇到的与我们自己相关的问题,如:感冒的时候我的身体是怎么工作的,我要怎么做才能更好地记住老师讲的内容等等。 3.5出示恐龙、外星人图片 提问:真的有外星人存在吗?引导学生明白科学是一个不断探索创新的学科。总结:科学涉及了这么多的领域,说明了什么呢?谈谈你的想法

八年级物理上册 科学之旅教案 新人教版

科学之旅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对物理研究及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标: 1.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 2.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标: 1.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发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 2.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自我介绍 二、引入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课——物理。请同学们观看漂亮的章首图,然后听一位同学带感情地朗读配文。 三、进行新课 科学之旅的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演示] 课本图1实验 [演示] 课本图2实验。 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教师再演示书本的几个 [想想做做] 1.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的。 2.乓球会落下吗?图4 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 [板书] 物理是有趣的 [板书] 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等现象 这些现象不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 [板书] 怎样学习物理。 [板书]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板书]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板书]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

5.7向心力学案

【导学案】 学校:临清二中 学科:物理 编写人:梁述敏 审稿人:李延青 5.7 向心力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预习本节内容,了解什么是向心力?向心力有什么特点?,初步把握变速圆周的分析方法。 二、预习内容 1、本节主要学习向心力概念、向心力的大小和方向,以及变速圆周运动特点、一般曲线运动及其研究方法等。其中,向心力概念,向心力的大小和方向是本节重点,变速圆周运动特点及研究方法则是本节难点。 2、向心力 ,向心力是产生 的原因,它使物体速度的 不断改变,但不能改变速度的 。向心力是按命名的力,它可由重力、弹力、摩擦力等提供,也可以是这些力的合力或它们的分力来提供。向心力大小的计算公式 。 3、力与运动的关系 ①力与速度同一直线,力只改变速度 ,不改变速度 。 ②力与速度垂直,力只改变速度 ,不改变速度 。 ③力与速度成其它任意角度, 。 4、用圆锥摆粗略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 ①、实验器材有哪些? ②、简述实验原理(怎样达到验证的目的) ③、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什么?测量那些物理量(记录哪些数据)? ④、实验过程中差生误差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5、当物体沿圆周运动,不仅速度方向不断变化,其大小也在不断变化,这样的圆周运动称为变速圆周运动。物体做变速圆周运动的原因是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不是始终指向圆心,这时合外 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产生向心加速度的同时,产生切向加速度。匀速圆周运动可看作变速圆周运动的一个特例。 6、一般曲线运动及研究方法:运动轨迹既不是直线也不是圆周的曲线运动,可称为一般曲线运动。研究时,可将曲线分割为许多极短的小段,每一段均可看作圆弧,这样即可采用圆周运动的分析方法进行处理了。 三、提出疑惑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 知道什么是向心力,理解它是一种效果力 2. 知道向心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理解公式的确切含义,并能用来进行计算 3. 结合向心力理解向心加速度 4. 理解变速圆周运动中合外力与向心力的关系 ★教学重点 理解向心力的概念和公式的建立。 ★教学难点 运用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二、学习过程

【初中物理】科学之旅教学设计 人教版

《科学之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物理是有趣和有用的;了解学好物理应该注意的事项;知道观察和实验的基本要求,通过参与活动,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参与活动,使学生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过程——观察、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设法证实猜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体验活动成功带来的喜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教学难点:成功的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小实验 教学方法 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酒精灯、火柴、水、支架、烧瓶、烧杯、试管夹、大试管、小试管、发电机模型、热喷泉演示器 2、学生准备:小漏斗、乒乓球、小纸片、放大镜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背景音乐和引入情境的画面(生活中一些罕见的情境的画面) 生:朗读《科学之旅》引文部分 师:是呀,大海究竟是怎样一个世界,需要我们去发现,物理是怎样一个世界,需要我们去探索。那么,关于物理,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生1:电灯为什么会发光?

生2:苹果为什么会落地? 生3:放大镜为什么会把物体放大? ………………………………………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踏上科学之旅,去了解什么是物理,物理课学些什么,学了有什么用,怎样才能学好物理。 二、进行新课 师:通过物理学的学习,大家会发现,物理学是一门非常有趣的科学,下面我们就一起做几个有趣的小实验。 板书:科学之旅 1. 演示几个实验,说明物理是十分有趣的。 (让学生先猜测现象,再演示) 板书:一、物理是有趣的 演示1: 发电机发电:摇动手摇交流发电机的手柄,灯泡发光,摇动手柄的快慢不同,灯泡的发光强度不同,而且灯泡在不停的闪烁 师:同学发现了哪些现象?有哪位同学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 生:这是发电机,产生的是交流电等(如果学生不能回答,可不解释) 师:说的很好,我们将在物理学的电学部分为大家详细介绍有关的内容。 演示2: 大小试管演示大气压:将一个大试管装满水,然后将一个小试管封闭端向下插入大试管中,将两试管倒置,发现小试管没有掉下来,而是大气压的作用下慢慢向上升。 师:为什么小试管向上动了,是谁给了它一个力?是你还是我? 生:是空气给了小试管一个力的作用,说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师:说的很好,我们再看下面的实验。 演示3:

5.6向心力导学案

5.6 《向心力》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向心力的概念。 2、知道向心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理解公式的确切含义并能用来计算。 3、能够应用向心力公式求解圆周运动的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向心力公式的确切含义。 教学难点 向心力公式的运用。 自主学习 一、向心力 1、向心力:做 运动的物体,会受到指向 的合力,这个合力叫做向心 力。 (1)向心力总是指向圆心,始终与 垂直,只改变速度的 而不改变速度 的 。 (2)向心力是根据力的 命名,可是各种性质的力,也可以是它们 的 ,还可以是某个力的 。 (3)如果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就是物体受到的 ;如果物体做 运动(线速度大小时刻改变),向心力并非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 (4)向心力的公式:F=ma= = 二、向心力大小的粗略验证 分析课本实验,加深对向心力的理解: 1、用秒表记录钢球运动若干周的 ,再通过纸 上的圆测出钢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 ,测量出绳 长l 。 2、用 测出钢球的质量。 3、用公式计算钢球所受的合力F 。 4、利用公式F= 算出向心力的大小。 三、变速圆周运动和一般曲线运动 1、物体做变速圆周运动时,若合外力方向 与 夹角小于900,此时把F 分解为两个互相 的分力:跟圆 的F t 和指 向 的F n ,如图所示,其中F t 只改变v 的 ,F n 只改变v 的 ,F n 产生的加 速度就是 加速度。若F 与v 的夹角大于900时,F t 使v 减速,F n 改变v 的方向,综上可知同时具有向心加速度和 加速度的圆周运动就是变速圆周运动。 2、一般曲线运动 运动轨迹既不是直线也不是圆周的曲线运动,称为一般的曲线运动。 一般的曲线运动可以把曲线分割成许多小段,每一小段看成一小段 ,然后当 作许多 不同的圆处理,再应用圆周运动的分析方法处理。 【互动探究】 问题1、分析下面几种情况中作圆周运动的物块或小球向心力的来源: F F t F n O F t F n F O h

§5.6__向心力__导学案

5.6 向心力 导学案 【知识储备】一、向心力 1、定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具有向心加速度,是由于它受到了指向 的合力,这个合力就叫做向心力。 2、公式: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方向:向心力方向始终指向 ,由于 时刻改变,所以向心力是变力。 4、向心力的来源 (1)向心力是 力,可以由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各种 的力提供。 (2)向心力可以是物体所受的 。 (3)向心力可以是物体所受某个力的 。 二、变速圆周运动和一般曲线运动 ① 做变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力: Ft :切向分力,它产生 加速度,改变速度的 . Fn : 向心分力,它产生 加速度,改变速度的 . ②一般曲线运动的处理方法: 【合作探究】讨论:以下几个圆周运动的实例中向心力是由哪些力提供的. 例1、绳的一端拴一小球,手执另一端使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 例2、火星绕太阳运转的向心力是什么力提供的? 例3、把一个小球放在玻璃漏斗中,晃动漏斗,可以使小球沿光滑的漏斗壁在某一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5.6-6所示。小球的向心力是由什么力提供的? 例4、一个圆盘在水平面内匀速运动,角速度是4rad/s 。盘面上距盘中心0.10m 的位置有一个质量为0.10kg 的小物体与圆盘保持静止,跟着圆盘一起做匀速圆周运动。(1)分析小物体的向心力是由什么力提供的?(2)求小球受向心力的大小 例5、如图所示,在匀速转动的圆筒内壁上紧靠着一个物体与圆筒一起运动,物体相对桶壁静止,则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 例6、如右图所示的圆锥摆,摆球的质量为M ,摆线与竖线的夹角为θ,则小球的向心力的大小等于

八年级物理《科学之旅》的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科学之旅》的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八年级物理《科学之旅》的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科学之旅》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的开篇,是学生学习物理的第一课。教材安排了很多实验,包括声、光、热、电、力部分的实验,展示给学生五彩缤纷、充满神奇的物理世界。目的是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初步了解物理研究的范围;了解观察、实验是研究物理的重要方法;独立思考、密切联系实际是学好物理的重要手段。这一节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建立学好物理的信心至关重要。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物理是研究声、光、热、力、电等现象及规律的自然科学; (2)对物理知识在生活上的应用有初步的印象,知道怎样学习物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初步了解物理实验操作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观察、疑问、猜想、验证猜想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学好物理的信心,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物理的心理环境,鼓励学生大胆的质疑和猜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实施策略 1、重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

实施策略:通过力、热、光、电、声的实验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自己动手参与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增强自信。 2、难点: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探究活动的成功。 实施策略:课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教具的检查和各演示实验、学生探究实验的预演,确保各实验的成功。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小学自然课和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一些物理现象,但学生没有把这些现象和物理知识联系起来,也很少或没有尝试用物理知识去解释这些现象。 三、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演示用:烧杯、烧瓶、喇叭、纸片做成的“舞台”、小纸人、试管夹各一个。 学生探究用:每两个人一组:放大镜、烧杯、新鲜鸡蛋、漏斗、乒乓球、气球各一个,食盐和足量的水。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观察和实验是学生认识物理世界,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所以这节课通过教师的演示和讲解,潜移默化的向学生示范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方法为演示、示范、讲述、指导。 学法:学生观察、动手做实验进行探究,在探究中交流、合作;阅读、归纳总结;参与教学,主动获取知识。 五、教学流程 (一)激疑导入新课 物理是我们新开设的一门学科,想知道它是研究什么的吗?如何进行学习

最新人教版必修二高中物理5.6向心力导学案及答案

56 《向心力》导案 【习目标】 1.解向心力的概念(高考要求Ⅱ)。 2.知道向心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解向心力公式的确切含义,并能用进行计算。 3.了解变速圆周运动和一般的曲线运动。 【重点难点】 解向心力的概念,向心力公式的实际应用 【法指导】 阅读教材23页“实验”,结合圆锥摆运动体会向心力的概念,结合24页图片体会合外力和向心力的关系。 【知识链接】 1.(1)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是:线速度___________,角速度______;周期(频率)______ (2)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定义式为____________;角速度定义式为___________;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角速度与周期、频率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 2.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牛顿运动定律,________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也是产生_______的原因。匀速圆周运动是________运动,故其合外力一定_______零。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大小不变,则其合外力只改变速度的______,则合外力一定与速度的方向_______(“相同”或“垂直”),即合力一定沿着半径指向_______。 【习过程】 一、向心力 1.概念: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一个指向的合力的作用,这个合力叫向心力。 2.公式:或 式中各符号的物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向心力概念的解: ①向心力指向圆心,方向(填“不变”或“不断变”),是________(填“恒力”或“变力)。 ②向心力的作用效果──只改变运动物体的速度,不改变速度。 ③向心力是根据力的(填“作用效果”或“性质”)命名的,它可以是一个力,可以是几个力的合力,也可以是一个力的分力。 探究思考1:课本25页第1题、2题、3题、4题中物体受哪几个力的作用?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是由什么力提供的? 1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实验:用圆锥摆粗略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 课本23页实验,明确验证向心力表达式的方法。 1.制作圆锥摆:如图所示,让小钢球在_______面内做匀速 圆周运动,则小球所做的运动就称为___________运动。 2.粗略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 方法一:运动方法测向心力 (1)用________测出小钢球运动N圈的时间,则周期 T=________;(2)用米尺测出小钢球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r; (3)用_______测出小钢球的质量。则向心力F=__________ 方法二:动力方法测向心力 (1)测出悬点到小球运动平面的竖直高度和运动半径r,则θ=_________ (2)测出小钢球的质量,由受力分析可得向心力F=__________ 3.比较两个方法测出的向心力在误差范围内_________,则可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是否正确。[+++++] 三、变速圆周运动和一般的曲线运动 做变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线速度大小和方向都在不断__________;做变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不总是指向_______,因此,做变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不总是等于________。

科学之旅教案

科学之旅(序言) 学习目标:1、了解什么是物理? 2、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3、探讨学习物理的方法。 重、难点:如何激发学生探索物理的兴趣。 关键:能否利用实验、现象激发学生思维。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器材:电脑、透镜、喇叭、烧瓶、玻璃杯等。 教材分析:1、本节是第一堂物理课,目的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以及探讨学习物理的方法,并没有具体的物 理教学内容,所以可以充分利用实验、现象、录像等 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不加解释,让学生带着 好奇心去探索物理。 2、围绕“探索”进行学习,让学生去观察讨论有关实验、 现象等,并小结出物理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无————因为暂无相关内容 二、导学达标: 1、学生观看第一部分录像——科学之旅 引入课题,得出物理是研究光、电、热、力等现象的 科学。 2、学生实验: (1)、凸透镜的使用——成像 (2)、惯性、过山车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3、物理是有趣的 学生观看第二部分录像——有趣的物理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物理兴趣 4、利用课本图片、资料让学生观察、分析: 有用吗?有什么用?你在日常生活用到哪些物理知识?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5、物理是有用的 学生观看第三部分录像——有用的物理,激发学生学好物理的信念。 6、探就:如何学好物理?讨论小结如下: (1)、注重观察与实验。 (2)、勤于思考,注意理解。 三、小结: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 四、达标测评:无,因本节无具体考察内容 五、课后活动:我生活中的物理探索 板书设计 科学之旅(序) 1、物理是研究光、电、热、力等现象的科学。 2、物理是有趣的。 3、物理是有用的。 4、如何学好物理? (1)、注重观察与实验。 (2)、勤于思考,注意理解。

5.6《向心力》导学案

5.6《向心力》导学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向心力》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向心力的概念及其表达式的确切含义及其特点,知道向心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能用来进行计算。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会分析向心力来源并进行计算。 3.积极投入,全力以赴,养成科学思维习惯和严谨的态度。 【重点】明确向心力的意义、作用及其公式。 【难点】匀速圆周运动的处理方法。 预习案 【知识梳理】 一、向心力 1.定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力。 2.方向:始终指向,与方向垂直。 3.公式:F n=或F n=。 4.来源: (1)向心力是按照力的命名的。 (2)匀速圆周运动中向心力可能是物体所受外力的,也可能是某个力的分力。 5.作用:产生,改变线速度的方向。 二、实验验证 1.装置:细线下面悬挂一个钢球,用手带动钢球 使它在某个水平面内做,组成一个圆周 摆,如图所示。 2

2.求向心力: (1)可用F n = 计算钢球所需的向心力。 (2) 可计算 和 的合力。 3.结论:代入数据后比较计算出的向心力F n 和钢球所受合力F 合的大小,即可得出结论:钢球需要的 等于钢球所受外力的 。 三、变速圆周运动和一般的曲线运动 1.变速圆周运动:变速圆周运动所受合外力 向心力,合外力产生两个方向的效果:(1)沿着半径指向圆心的分力F n ,只改变线速度的方向,产生 加速度;(2)跟圆周相切的分力F τ ,只改变线速度的大小,产生 加速度,此加速度描述线速度 的快慢。即若合外力方向与 夹角小于900,此时把F 分解为两个互相 的分力:跟圆 的F t 和指向 的F n ,如图所示,其中F t 只改变v 的 ,F n 只改变v 的 ,F n 产生的加速度就是 加速度。若F 与v 的夹角大 于900时,F t 使v 减速,F n 改变v 的方向,综上可知同时具有向心 加速度和 加速度的圆周运动就是变速圆周运动。

《向心力》学案2__

5.7 向心力(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向心力,理解它是一种效果力 2.知道向心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理解公式的确切含义,并能用来进行 计算 3.结合向心力理解向心加速度 4.理解变速圆周运动中合外力与向心力的关系 二、课前预习 1、本节主要学习向心力概念、向心力的大小和方向,以及变速圆周运动特点、 一般曲线运动及其研究方法等。其中,向心力概念,向心力的大小和方向是本节重点,变速圆周运动特点及研究方法则是本节难点。 2、向心力,向心 力是产生的原因,它使物体速度的不断改变,但不能改变速度的。向心力是按命名的力,它可由重力、弹力、摩擦力等提供,也可以是这些力的合力或它们的分力来提供。向心力大小的计算公式。 3、力与运动的关系 ①力与速度同一直线,力只改变速度,不改变速度。 ②力与速度垂直,力只改变速度,不改变速度。 ③力与速度成其它任意角度,。 4、用圆锥摆粗略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 ①、实验器材有哪些? ②、简述实验原理(怎样达到验证的目的) ③、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什么?测量那些物理量(记录哪些数据)? ④、实验过程中差生误差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5、当物体沿圆周运动,不仅速度方向不断变化,其大小也在不断变化,这样 的圆周运动称为变速圆周运动。物体做变速圆周运动的原因是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不是始终指向圆心,这时合外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产生向心加速度的同时,产生切向加速度。匀速圆周运动可看作变速圆周运动的一个特例。

6、一般曲线运动及研究方法:运动轨迹既不是直线也不是圆周的曲线运动, 可称为一般曲线运动。研究时,可将曲线分割为许多极短的小段,每一段均可看作圆弧,这样即可采用圆周运动的分析方法进行处理了。 三、经典例题 例1、分析下面各种匀速圆周运动中向心力是由哪些力提供? ①玻璃球沿碗(透明)的内壁在水平面内运动;或者漏斗里的运动,如图。 (不计摩擦) ②圆锥摆运动:细线下面悬挂一钢球,细线上端固定,设法使小球在水平面 面上做圆周运动。 例2 如图所示,小物体A与圆盘保持相对静止,跟着圆盘一起作匀速圆周运动,则A的受力情况是() A、受重力、支持力 B、受重力、支持力和指向圆心的摩擦力 C、重力、支持力、向心力、摩擦力 D、以上均不正确 例3、一辆汽车在水平公路上转弯,沿曲线由M向N行驶,速度逐渐减小。图甲、乙、丙、丁分别画出了汽车转弯时所受合力F的四种方向,你认为正确的是哪一个? N 。 N 。 F N 。 F N 。 F

《科学之旅》教案

开学第一课—科学之旅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刚接触物理,有些概念很抽象,对于由感性思维到抽象思维转变得同学来说理解就是很不容易得。有5个普通班与5个重点班两级分化较突出。上课时,普通班得学生得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够灵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法与学生得学习方法上作进一步改进,让这些学生先喜欢物理,然后再加深知识得学习。对于重点班一定要让学生成为学习得主人,进行探究性得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得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得积极性,培养良好得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让学生认识物理就是有趣得、有用得.对物理研究什么及物理得一些重要 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得学习兴趣. 2.初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得事情.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与实验,学习初步得探究问题得方法. 2.通过本节课得学习,培养初步得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标 1.激发学生对物理得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得精神,发现科学实验得乐趣. 2.在共同完成得观察及实验中,学会与同伴得协作与配合.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得兴趣与愿望. 【教学难点】能从瞧到得现象中提出问题. 今后如何学好物理。 【教学设计】 一、教师自我介绍(3分钟) 二、导入(3分钟) [师]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课——物理.希望同学们喜欢物理,学好物理.请同学们观瞧漂亮得章首图,然后听一位同学带感情地朗读配文.

三、合作交流(28分钟) [师]科学之旅得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瞧几个有趣得实验。请您与您得同桌讨论一下瞧能不能根据在小学科学课学习到得知识解释这些现象呢? 1、[视频1] 停止沸腾得水,浇上冷水会怎样? 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 (1)烧瓶在火焰上加热一段时间会瞧到:[生]水沸腾. (2)烧瓶从火焰上移开.[生]水停止沸腾. (3)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生]停止沸腾得水会再次沸腾.[问题]:(请同学们发挥您得想象试着解释这些现象) (1).为什么冷水能使水再次沸腾? (2).热水能使停止沸腾得水再次沸腾吗? (3).冰、雪能否使停止沸腾得水再次沸腾? (4).为什么加热水得过程中会有许多泡?这些泡从哪来得? [师]同学们提出得这些问题非常好,说明大家不仅对实验进行了仔细得观察,而且进行了认真得思考,本着这样得态度,同学们一定能够学会、学好我们这门课.大家提出得问题,在以后得学习中将会通过您们自己得努力找到它得答案. 2、[视频2]放大镜瞧物体总就是放大得吗? 观瞧视频 [生].‘放大镜”为什么会使物体缩小了呢? 用放大镜瞧指纹,就是放大得;瞧窗外得物体就是缩小得.前者大家熟悉,后者并不熟悉,她们往往认为放大镜瞧东西总就是放大得.这样可以引起冲突,激发学生得兴趣.教师可以进一步安排学生回去用祖母得老花镜观瞧远、近处得物体,再用自己得近视镜观瞧物体,通过自己得探究,能否发现它们得区别,为以后更有兴趣地学习埋下伏笔. 3、[视频3]乒乓球会落下吗? 观瞧视频 吹气前可以先猜测结果,实验结束后,结果与同学们得猜想就是否一致.提醒同学们不仅要善于思考,还要勤于动手. 4、[视频4]鸡蛋得沉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