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物体的运动
- 格式:doc
- 大小:1.41 MB
- 文档页数:4
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知识点总结热爱物理学习可以创造奇迹。
如果我们热爱登山,我们可以不顾旅途的危险与劳顿,勇往直前。
下面由店铺为你整理的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知识点:透镜1、名词(1)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2)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3)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4)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5)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6)区别:凸透镜:中间厚,两边薄;凹透镜:中间薄,两边厚。
2、典型光路FFFF3、填表:名称又名眼镜实物形状光学符号性质凸透镜会聚透镜老花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发散透镜近视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知识点:生活中的透镜(1)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原理凸透镜成像u> 2ffu像的性质倒立、缩小的实像倒立、放大的实像正立、放大的虚像光路图透镜不动时的调整像偏小:物体靠近相机,暗箱拉长像偏大:物体远离相机,暗箱缩短像偏小:物体靠近镜头,投影仪远离屏幕像偏大:物体远离镜头,投影仪靠近屏幕像偏小:物体稍微远离透镜,适当调整眼睛位置像偏大:物体稍微靠近透镜,适当调整眼睛位置物体不动时的调整像偏小:相机靠近物体,暗箱拉长像偏大:相机远离物体,暗箱缩短像偏小:镜头靠近物体(位置降低),投影仪远离屏幕像偏大:镜头远离物体(位置提高),投影仪靠近屏幕像偏小:透镜稍远离物体,适当调整眼睛位置像偏大:透镜稍靠近物体,适当调整眼睛位置其他内容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像越小,像中包含的内容越多。
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投影片要上下左右颠倒放置。
平面镜的作用: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得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够在屏幕上成像。
(2)实像和虚像(见下图):照相机和投影仪所成的像,是光通过凸透镜射出后会聚在那里所成的,如果把感光胶片放在那里,真的能记录下所成的像。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知识点汇总1、测量的定义和单位(1)定义:将待测的量与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
(2)单位:公认的标准量。
2、长度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1)国际单位制SI:米,符号:m(2)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µm)、纳米(nm)(3)换算关系:(4)总结:大单位→小单位,乘以10的正n次方小单位→大单位,乘以10的负n次方3、测量长度的工具——刻度尺的正确使用①会认:认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分度值和量程(或测量范围)量程:一次测量的范围(0-8cm)分度值: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0.1cm/1mm)零刻度线:刻度尺的起始刻度。
使用前,注意观察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若磨损,可以从其他整数刻度量起。
②会放:刻度尺的位置要放正,刻度尺的零刻度线要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使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体。
③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④会读: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⑤会记:记录的测量结果应由准确数值、估读数值和单位组成。
4、长度的特殊测量(1)累积法(测多算少法):测一张纸的厚度、铁丝的直径等(2)平移法:测乒乓球的直径、锥体的高度等(3)化曲为直法:测曲线的长度等5、时间的单位及测量(1)单位:国际单位:秒,符号s;常用单位:小时(h)、分(min)(2)时间单位的换算1h=60min 1min=60s 1h=3600s(3)机械秒表的读数大表盘指针转动一周所经历的时间是30s,大表盘的分度值是0.1s。
小表盘指针转动一周所经历的时间是15min,小表盘的分度值是0.5min。
注意:读数,先分后秒(先读小表盘,再读大表盘)小表盘中过了半格,则大表盘读第二圈(大圈)6、误差(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
(2)减小误差的方法:①多次测量取平均值;②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③改进测量方法。
(3)注意:误差是客观存在的,不能避免,不可能消除,只能尽量的减小;而错误可以避免。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一.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目标】1、会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记录读数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
2、初步学会长度估计测量的方法。
3、初步了解单位形成的过程,体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的喜悦,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
4、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5、知道测量有误差。
6、能根据常见的周期现象测量时间,能用秒(手)表测量时间。
【教学过程】一、长度的单位及其测量1.探究活动:比较课桌的长、宽、高⑴请你目测一下课桌的长、宽、高,试比较他们的长度。
⑵若不允许用尺,你如何证实你的目测结果?⑶总结:测量就是一种比较以及单位的定义。
2.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知识点】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符号是。
常用单位还有,,,,,。
换算关系是:1Km= m 1m= dm 1dm= cm1cm= mm 1mm= um 1um= nm【例题剖析】⑴9.8×103 km = = cm⑵8.5×1015nm = = m二、正确使用刻度尺1、你手头的刻度尺最大测量范围(量程),它准确到什么程度(分度值)2、正确使用刻度尺的要点:①刻度尺有刻度一边被测物体,尺的位置要。
②刻度尺的与被测物体一端对齐,视线与尺面。
③测量值应估读,记录结果由和。
3、用你的刻度尺测出物理课本的其宽度。
4、讨论:a.零刻度线磨损了的刻度尺能否使用?b.用手头的三角板来测量一扇门的长、宽、高行么?为什么?5、学生活动:用刻度尺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总结:误差是指。
减少误差的方法。
阅读【生活、物理、社会】通过身高、脚底的测量可以帮助公安人员破案。
三、时间的单位及其测量 1、时间的单位及其换算【知识点】 在SI 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符号是 ,常用单位是 , 。
换算关系是:1h= min 1min= s 2、时间的测量探究活动:学会使用秒表(1)观察你的手表,完成下列表格 (2)自行设计表格,用你的手表分别测出脉搏跳动10次、20次、30次所用的时间,并且计算出你的脉搏跳动一次所用的时间。
金湖县实验中学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物体的运动》学案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目标】:1、会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记录读数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
2、初步学会长度估计测量方法。
3、初步了解单位形成的过程,体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重点】:单位的引入,刻度尺的使用和估计测量【难点】:刻度尺的估读。
【用具】:刻度尺、秒表【要点1】:长度的单位及测量【活动】:比较课桌的长、宽、高。
【活动1】:请学生目测课桌的长、宽、高,比较它们的长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结】:单凭感觉判断得到的结论并不完全可靠。
进而使学生体会到测量的重要性【活动2】:不用尺,你如何证实自己的目测结果?记录你的做法。
【例如】:取一根线,使其与课桌的宽等长,以此作为标准与课桌的长、高进行比较;用一课本的宽度作为标准,测出课桌的长、宽、高各是选定标准的几倍,等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结】:测量就是将待测的量与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比较,这个公认的标准量就称为单位。
要测量长度,首先要定出长度的_______。
国际单位:国际上规定了一套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______,符号:______。
其它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换算:1Km=_____m,1m=____dm,1dm=_____cm,1cm=_____mm,1mm=____um,1um=____nm。
【阅读】:自然中一些物体的长度常见物体的长度(填单位)(1)X刚学生的身高为1600____,胸围74.6_____。
(2)课桌桌面长12.00____。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一、【自主学习】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___,符号为___。
最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是 ,正确使用时首先应观察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__。
在读数时,视线要 ,估读时只允许估读到____________。
测量结果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组成。
2.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主单位是 ,符号 。
时间的测量工具是 。
3.测量时, 值和 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只能______,不能______,减小误差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 。
4.特殊测量方法:(1) __________;(2) __________;(3) __________; 5.在物理学里,我们把 叫机械运动。
6.物理学中,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__________的物理量。
速度的计算公式为__________,国际单位是__ 。
7. ________________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都是_________,表示物体在通过路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应该叫_________。
8.在描述物体运动时, 叫参照物。
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__________,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__________。
9.物体间保持相对静止的条件是:(1) ;(2) 。
二、【课堂导学】【例1】图中上方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_____cm ,下方刻度尺的最小刻度 值是_____cm ,_____(上/下)方刻度尺更精确;按上方刻度尺读取木块的 长度是___________cm 。
按下方刻度尺读取木块的长度是___________cm 。
【拓展变式】如上右图所示,用A 、B 两刻度尺测一木块的边长,就工具的分度值而言,_____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 _____尺不正确。
使用方 法正确的刻度尺所测木块的边长为_____ cm 。
【例2】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
- 107 -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第1课时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课堂作业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比基本单位大的常用单位是_______,比基本单位小的常用单位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2.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6 370 km=_________m=_________cm. (2)36 nm=_________m=_________mm.(3)32 m=_________cm=__________. (4)3.5cm=_________nm=__________m.3.在下列数据后填上合适的单位:(1)小明的身高为17.4_________. (2)教室的高度约3__________.(3)乒乓球的直径为4.0__________. (4)一根头发的直径约70__________.4.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____,我们学生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5.如图所示是小刚同学分别用a 、b 乙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示意图.(1)a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cm,所测物体长度是________cm,数据中的准确值是________,估计值是_________.(2)b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cm,所测物体长度是________cm,数据中的准确值是________,估计值是_________.6.小明同学用刻度尺测出一个物体长度为172.5 mm,最接近这个数值的是 ( )A.物理课本的厚度B.一根粉笔的长度C.黑板的长度D.饮水杯的高度7.小明为了给窗子配上一块玻璃,在以下的测量工具中,测量窗框尺寸最合理的是 ( )A.分度值是1 mm,长度是20 cm 的学生尺B.分度值是1 cm,长度是15m 的皮卷尺C.分度值是1 mm,长度是2 m 的钢卷尺D.以上刻度尺均可测量课后作业8.在下列数据后填上合适的单位:(1)一支铅笔的长度20___________. (2)人的身高是1.7__________.(3)课桌的高度是10___________. (4)人一步约500___________.9.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江宁生产的金箔的厚度为9.1×10-8m__________mm=___________μm.(2)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微电子器件芯片线宽已经降到0.13 μm,数年后,有可能降到0.05μm=__________nm=___________m=___________km.- 108 -10.某人用刻度尺测量一本画报的长度是18.32 cm,则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准确值是_________,估计值是__________.11.下列长度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9.6 nm=9.6 μm ÷1 000 =9.6×10-3μmB.9.6 cm=9.6×10 mm=96 mmC.9.6 m=9.6 m×100=96 cmD.9.6 dm=9.6÷10 dm=0.96 m12.“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1 nm =10-9m.纳米技术是以0.1~100 nm 这样的尺度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目前我国在对纳米技术的研究方面已经跻身世界前列.1.76×109 nm 可能是 ( )A.一个人的身高B.物体课本的长度C.一座山的高度D.一个篮球场的长度14.四位同学分别用同一把分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记录的数据如下,其中错误的是 ( )A.171.2 mmB.1.712 dmC.0.017 12 kmD.0.1712m15.小云同学在一次测木块长度时,用两把刻度尺进行了测量,如图所示,则以下测量结果最接近木块真实值的是 ( )A.3.2 cmB.3.25 cmC.3.3 cmD.3.5 cm16.在学校运动会中测量跳远成绩时,应选取的合适的测量工具是 ( )A.分度值是1 cm 的15 m 皮卷尺B.分度值是l mm 的1.5 m 钢卷尺C.分度值是1 mm 的米尺D.自制一根分度值是1 cm 的硬杆尺17.某同学测量长度的方法如图所示,他在测量中的错误有:(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7题 第15题- 109 -第2课时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二)课堂作业1.用刻度尺测量一本书的厚度是7.0 mm,这本书共有200页,那么这本书每张纸的平均厚度是__________mm.,这把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2.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图中被测圆筒的外径为_________cm,如果圆筒的壁厚为5.6 mm,则圆筒内径为_________cm.3.如图所示,既可以测出铜丝的直径,也可以测出铅笔的长度,短铅笔杆上密绕有40圈细铜线,则铅笔的长度为_________cm,铜丝的直径大小为__________μm.4.用一把尺子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一般要测量三次或更多次,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位同学用分度值为1mm 的刻度尺测量一木块的长度,三次测量结果为13.41 cm 、13.42 cm 、13.44 cm,他的测量结果应为____________cm.5.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________,常用的单位还有_________和_________通常用 ___________等工具来测量时间.6.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45 min=_______h=_______s. (2)0.4 h=_______min=_________s.7.如图所示是某种机械秒表的实物图,大表盘一周度量的时间是________,分度值是_______.小表盘一圈度量的时间是________,分度值是_________.图中记录的时间为___________.8.在比例尺为1:50 000 000的图上,京广铁路线如图所示,请你测出北京至广州铁路线的实际长度.写出:(1)所需的实验器材.(2)测量方法.(3)铁路长度的计算式及结果.- 110 -课后作业9.在下列数据后填上合适的单位:(1)一支粉笔的长度约1__________.(2)课桌的长度约65__________.(3)人的心脏正常跳动10次的时间大约为9.98_________.(4)小丽同学800米跑的成绩约为245_________.10.试着把下列数据从大到小排列起来:(1)9×109μm,2.5×105 m,3.6×106 cm : .(2)l.6 min,100 s,1min 30s : .11.小丽将一根较长的头发丝在铅笔杆上密绕,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40匝的宽度d=3.5 mm,则头发丝的平均直径用公式表示为D=____________,其数值为__________.若在数匝数时少数了2匝,则测量值比实际值偏_________(大/小),若在绕头发时并非紧密而是有间隙,则测量值比真实值___________(大/小).12.如图所示为测量一个锥体高度的几种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13.如图所示,停表上所指示的读数是 ( )A.6 min 22.8 sB.6 min 23.2 sC.6 min 53.2 sD.6 min 52.8 s14.在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操作会造成误差的是 ( )A.刻度尺没有沿着被测长度放置B.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成60°角C.刻度尺没有紧贴被测物体D.对分度值的下一位估计偏大15.某同学用以下步骤和方法来测算物理课本内页中每张纸的厚度:(1)将从封面开始的10页纸叠紧.(2)用刻度尺测出这叠纸的厚度为L.(3)算出每张纸的厚度d=101L. 该同学以上做法中的三个错误是:① ;② ;③.第13题- 111 - 第3课时 速度课堂作业1.如图所示,在雅典奥运会上,110 m 的跨栏赛跑正在紧张地进行着,谁是冠军,众人瞩目.观众认定,跑在前面的刘翔最快,裁判则依据到达终点计时少而判断他跑得最快.观众与裁判判断运动快慢所用的方法是不同的.观众看谁跑在前面,是用相同时间比较___________的方法;而裁判的判断,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2.物理学中用__________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其大小等于运动物体在内通过的___________.3.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读作____________.若乌龟的爬行速度是1.2 m/min,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完成下列速度单位换算:(1)18 km/h=___________m/s. (2)10 m/s=___________km/h.(3)50 cm/s=___________km/h. (4)30 dm/s=___________km/h.5.速度约为15 m/s 的运动物体是 ( )A.飞机B.行人C.自行车D.汽车6.下列选项中,速度最快的是 ( )A.高速奔驰的磁悬浮列车B.高空翱翔的超音速战机C.让万物生长的阳光D.把“神六”送上天的“长征”运载火箭7.一短跑运动员5 s 内跑了50 m 的路程,羚羊的奔跑速度是20 m/s,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 km/h,三者的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 )A.运动员、羚羊、汽车B.羚羊、汽车、运动员C.运动员、汽车、羚羊D.羚羊、运动员、汽车8.(09·重庆)2009年4月29日,创下多项世界第一的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正式通行,大桥主桥长932米.如果从桥上人行通道过桥的路人步行速度约为1.2m/s,他通过主桥所用时间为多少?(结果保留整数)课后作业9.如图所示是森林动物“运动会”中龟兔赛跑的情景,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快;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了一觉,“裁判员”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判定先到达终点的乌龟运动快.物理学中用_________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程度.第8题- 112 -10.如图(a)、(b)分别是汽车仪表盘上的转速表和速度表,速度表上还有显示汽车已行驶总里程的里程计,从图(a)可以看出,汽车发动机此时的转速为________r/min,从图(b)可以看出,汽车目前行驶的速度是__________,已经行驶的总里程是_________.11.在物理学中我们是以“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路程的多少”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而在文学作品中常常用一些成语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下面的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最相近的是 ( )A.离弦之箭B.风弛电掣C.一日千里D.姗姗来迟12.传递信息,我国古代周朝形成邮驿制度,到宋朝时设“金牌”、“银牌”、“铜牌”三种邮递快慢等级.“金牌”一昼夜(24 h)行500里(1里=500 m),每到一个驿站换人换马接力传递.下面所列速度与“金牌”的平均速度最接近的是 ( )A.中学生步行的通常速度B.人骑自行车的通常速度C.高速公路上限制的最高车速D.磁悬浮列车的最高时速13.火车的速度为72 km/h,地铁的速度是25 m/s,则 ( )A.火车的速度大B.地铁的速度大C.火车和地铁的速度相同D.无法确定14.两辆汽车行驶的路程之比为3:2,所用时间之比为2:3,则两车的速度之比为 ( )A.1:1B.3:2C.2:3D.9:415.(09·临沂)运动会上,100m 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B.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C.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D.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16.(09·嘉兴)2008年底大陆与台湾实现了直接通邮、通商、通航,两岸的交流更加便捷、高效.(1)从图可知,台北位于上海的__________方向。
高中物理第五章抛物运动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单选题1、在地面附近斜向上抛出的铅球在落地前的运动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A.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都在不断改变B.速度与加速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一直减小C.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速率的改变量相等D.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动能的改变量相等答案:BA.铅球做斜上抛运动,轨迹为曲线,速度沿轨迹的切线方向,铅球仅受重力,加速度不变,方向竖直向下,故A错误;B.根据曲线运动的规律可知,受力指向轨迹的内侧且竖直向下,则速度与加速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一直减小,故B正确;C.斜抛运动中,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故相等时间间隔内,速度改变量相同,但是速率为水平速度和竖直速度的合速度的大小,故速率的改变量不相等,故C错误;D.根据动能定理,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动能的改变量等于重力做的功,即WG=mgh对于斜抛运动,由于在竖直方向上,在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不相等,故D错误。
故选B。
2、物体做匀变速曲线运动的轨迹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已知物体在B点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垂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C点的速率小于B点的速率B.A点的加速度比C点的加速度大C .C 点的速率大于B 点的速率D .从A 点到C 点,加速度与速度的夹角先增大后减小,速率是先减小后增大答案:CACD .物体从A 点到C 点做匀变速曲线运动,到B 点时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恰好互相垂直,则物体在A 点的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的夹角大于90°,在C 点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小于90°,所以,从A 点到C 点,加速度与速度的夹角一直减小,速率先减小后增大,C 点的速率比B 点的速率大,故AD 错误,C 正确;B .物体做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不变,所以物体经过C 点时的加速度与A 点的加速度相同,B 错误。
故选C 。
3、如图所示,以9.8m/s 的水平初速度v 0抛出的物体,飞行一段时间后,垂直地撞在倾角θ为30°的斜面上,物体完成这段飞行需要的时间是( )A .√33sB .2√33s C .√3sD .0.2s答案:C分解物体末速度,如图所示由于平抛运动水平方向是匀速运动,竖直方向是自由落体运动,末速度v 的水平分速度仍为v 0,竖直分速度为vy ,则v y =gt由图可知v0v y=tan30∘所以t=v0g⋅tan30°=√3s故选C。
广洋湖中心初中九年级物理“学思导学”学生学案课题第五章:物体的运动课型复习授课时间主备人潘永飞复备人审核人潘永飞审核意见【导学】1.会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会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2.会使用速度描绘物体的运动.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3.会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会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质疑】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___,符号为___。
最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是,正确使用时首先应观察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__。
在读数时,视线要,估读时只允许估读到____________。
测量结果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组成。
2.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主单位是,符号。
时间的测量工具是。
3.测量时,值和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只能______,不能______,减小误差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 。
4.特殊测量方法:(1) __________;(2) __________;(3) __________;5.在物理学里,我们把叫机械运动。
6.物理学中,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__________的物理量。
速度的计算公式为__________,国际单位是__ 。
7. ________________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都是_________,表示物体在通过路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应该叫_________。
8.在描述物体运动时,叫参照物。
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__________,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__________。
9.物体间保持相对静止的条件是:(1);(2)。
【学思】【例1】图中上方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_____cm,下方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_____cm,_____(上/下)方刻度尺更精确;按上方刻度尺读取木块的长度是___________cm。
按下方刻度尺读取木块的长度是___________cm。
【拓展变式】如上右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一木块的边长,就工具的分度值而言,_____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_____尺不正确。
使用方法正确的刻度尺所测木块的边长为_____ cm。
【例2】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
如图所示,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得这32圈的总宽度为cm,可算出细铜丝的直径约为mm。
这种特殊的测量方法叫做,还可以应用到那些地方。
t(s)v (m/s) 01 23 410 20 30甲乙【例3】某小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电动小车作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a ,b 示。
(1)由图a 可知,甲车在作_____直线运动。
甲车通过0.6米的路程所用时间为____秒。
(2)由图b 可知,在AB 对应的时间段内,乙车通过的路程为______米。
(3)比较图ab 可知,甲车的速度_____乙车的速度(大于/等于/小于)。
【拓展变式】右上图是甲、乙两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
由图像可知:甲做的是 运动,乙做的是 运动;3s 时,甲和乙的图线相交,这说明了 。
【例4】如图10为一小球从A 点沿直线运动到F 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 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 点到F 点作的是 运动(匀速直线/变速直线)。
小球从B 点到F 点运动的路程是 cm ,平均速度是 m /s 。
【例5】一天某市的天气格外晴朗,风吹着白云在蓝天中飞行。
某人走进一座高高的商业大厦时,抬头一望,惊呼大厦在移动。
该大厦其实牢牢地耸立在一片空旷的场地上,造成此人错觉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地面B .商业大厦C .蓝天D .飞行的白云【例6】一列长为140m 的列车以72Km/h 的速度穿过一平直的隧道,已知整个列车车身在隧道的时间为42 s ,求:(1)隧道的长为多少?(2)从列车的车头进隧道,一直。
车尾出隧道,一共需要多少时间?【学练】1、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刘翔以12.91S 的成绩夺得110m 栏冠军。
他比赛时的平均速度约为 m/s 。
2、如右上图小球沿一曲面滚动,间隔相等时间所拍摄的照片如图所示,可知小球的运动速度是先变_________,后变_________。
3、以地球为参照物,地球的同步卫星是________的,太阳是________的。
飞机在空中飞行,受油机想让加油机给它加油,它们的飞行方向必须_________,快慢也应该_________,让二者处于_________状态。
4、一位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升飞机在向上运动,则直升飞机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为() A .一定上升 B .一定下降 C .一定静止 D .无法确定5、火车在钢轨上作匀速运动,钢轨每根长12.5m ,车轮滚过钢轨接头处要发生一次撞击声,通过数撞击声的次数就可测得火车行驶的速度,某人从听到第一次撞击声时开始计时,25s 内共数得51次撞击声,则该火车速度应为多少?【课后练习】1、从电杆旁开过的客车,车里的乘客以_______为参照物觉得自己是运动,以_______为参照物觉得自己是静止的。
乘客看到电杆远离它而去,这时他以_________为参照物。
2、某同学测量一支新“中华”绘图铅笔长度,测量四次的结果分别是L1=16.58cm,L2=16.57cm,L3=16.55cm,L4=16.56cm,该同学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测量结果是______,准确值是______,估读值是____________3、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15m /s = km /h ;(2)72km /h = m /s 。
(3)4.76×105km= dm= μm= nm;(4)6min= s= h 。
4、一个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10秒内通过50m,则它在第5秒米的速度为_________,它6秒钟通过路程为_________。
5、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 .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C .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 .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6、如图所示,是“森林动物运动会”中龟兔赛跑的情景。
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比较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快,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了一觉,“裁判员”通过比较判定最先达到终点的乌龟运动得快。
物理学中用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程度。
7、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
经过6秒,两车的位置关系是()A.甲在乙前面0.6米处B.甲在乙前面1.2米处C.在甲前面0.6米处D.在甲前面1.2米处8、据报道:某国际科研小组以一种超低温原子云为“介质”,成功地使光在其中的传播速度降低到17米/秒。
下列哪项运动速度比这速度快?()A.苍蝇的飞行速度可达每秒11米B.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每秒可行驶30米C.乌龟每小时爬行2米左右D.奥运冠军刘翔用12秒91跑完110米栏9、在日丽无风的体育场,进行百米赛跑。
站在终点的计时员,如果在听到起跑枪声开始计时,运动员到达终点时秒表的读数为10.59秒,则运动员跑完百米的时间应为()A.10.30秒B.10.59秒C.10.88秒D.10.18秒10、如图所示,秒表的读数。
11、有两个同学,用下面的方法来测量小钢球运动的平均速度。
在水平桌面上的一条直线上标出A.B.C三个点,拿一根分度值为1mm的米尺紧靠直线,A.B.C三点在米尺上对应的读数如图所示。
当小钢球贴着米尺运动经过A.B.C三点时,两同学用手表记下了小钢球经过A.B.C三点时对应的时刻,如图所示。
则小钢球在通过AB、BC和AC各段路程中,平均速度分别为:v AB=_______;v BC=________;v AC=_________。
12、如图所示为某辆赛车启动过程的频闪照片,该赛车从赛道的起点处(车头所对的零刻度线位置)由静止开始出发,同时,照相机开始拍照(如图甲所示),以后赛车沿直线向右运动的过程中,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如图乙所示)仔细观察频闪照片,如果赛车照此规律从起点运动1.0s到达E处。
请你认真思考后完成:(1)填写表格中所缺的三个数据(不需要估读)(2)分析在这段时间内赛车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可知路程和成正比。
13、在机场高速公路的入口处有一标志牌,如右上图所示,一路上,车上速度计指针从未超过图甲所示的位置。
问:到达机场至少需多少时间?14、玄武湖隧道工程是南京市规划的“经六纬九”路网以及快速“井”字型内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隧道西起模范马路南京工业大学附近入口,东至新庄立交出口。
隧道全长2 660m,设计车速为60km/h,于2003年4月28日正式竣工通车。
(1)22路公交车在地面从入口处到出口处行驶路程约4500m需15min,求该车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74路公交车以36km/h的速度通过隧道由同一入口到同一出口处,能比22公交车节省多少时间?位置起点 A B C D E时间/s 0 0.2 0.4 0.6 0.8 1.0路程/m 0 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