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传统节日》PPT
- 格式:ppt
- 大小:7.45 MB
- 文档页数:7
识字2传统节日文本解读:《传统节日》是部编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识字单元第2课。
本文是根据传统民谣改写。
将识字与传统节日紧密结合。
传统佳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连接着中华儿女的精神血脉,也承载着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古老文化。
全文共8句话,前7句按时间顺序分别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这7个一年中重要的传统佳节和相关习俗,第8句话与第1句话相呼应,表示新春佳节转眼又至。
全文语言平实,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读易记。
本课教学采用课件展示、思维导图、拓展节日等策略,指导学生识字写字、诵读课文,让学生在趣味学习中强化语言实践,了解传统文化,提升核心素养。
教学设计:课前预习:1、识读生字、朗读文本2、制作简单的思维导图教学目标:1、认识“传、统”等14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新字,会写“节日、春节、花灯、清明节、先人、龙舟、中秋、圆月、转眼、全家、团圆、热闹”等词语。
2、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能按时间顺序排列。
并能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3、熟读并背诵课文。
通过春节等节日,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难点:1、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对于文中的一些词语,如“传统、乞巧、祭扫”等难以理解的,采用联系生活、联系语境进行学习,大部分的字可采用随文识字与集中识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
2、联系生活理解“传统”,感受传统节日、传统习俗中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
教学过程:板块一:古诗背诵,激趣导入1、飞花令—春课前进行古诗词背诵,关于春天的诗歌,激发学生感知成功的喜悦,产生学习的兴趣。
师小结1:同学们真棒,背下了这么多的诗。
中华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我们就要多背诵经典,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2、激趣导入师引1:中华传统文化除了古诗词,还包括汉字。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歌天连降寒谷相霜大清暑寒小春夏秋冬惊芒露雪雨满处雪春夏秋冬立春斗指东北口太阳黄经为315度,是二十四节气的头一个节气,其含义是开始进入春天,“阳和启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雨水斗指王中太阳黄经为330度。
这时春风吹遍,冰雪融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口人们常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a P一.惊蛰公历3月5-7日惊蛰斗指丁。
太阳黄经为345度口这个节气表示“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过来,所以叫惊蛰。
这个时期过冬的虫排卵也要开始孵化口谚语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口分公历3月20-21日春分斗指王。
太阳黄经为0度,春分日太阳在赤道上方。
这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这一天南北两半球昼夜相等,所以叫春分。
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便向北移,北半球昼长夜短,所以春分是北半球春季开始口清明斗指丁口太阳黄经为15度口此时气候清爽温暖,草木始发新枝芽,万物开始生长,农民忙于春耕春种口从前,在清明节这一天,有些人家都在门口插上杨柳条,还到郊外踏青,祭扫坟墓,这是古老的习俗。
谷雨斗指癸。
太阳黄经为30度口就是雨水生五谷的意思,由于雨水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长,所以谷雨就是“雨生百谷”中谚云“谷雨前后,种瓜种豆”。
立夏斗指东南口太阳黄经为45度口是夏季的开始,从此进入夏天,万物旺盛大,习惯上把立夏当作是气温显著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最重要节气。
公历5月20一22日太阳黄经为60度。
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已经结果、籽粒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小质小满斗指甲。
等夏收作物,》两口芒种公历6月5—7日芒种北斗指向己口太阳黄经为75度口这时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如晚谷、黍、稷等口如过了这个时候再种有芒和作物就不好成熟了。
夏至北斗指向乙口太阳黄经为90度口太阳在黄经90度“夏至点”时,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上空,北半球正午太阳最高中这一天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从这一天起,进入炎热季节口小暑公历7月6-8日小暑斗指辛中太阳黄经为105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