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黄羊简介
- 格式:docx
- 大小:17.33 KB
- 文档页数:2
祁黄羊的故事
祁黄羊荐才
春秋的时候,晋国有个大夫叫祁黄羊,很善于举荐人才。
有一天,晋王问他:“你觉得谁适合做南阳县令?”他说:“解狐。
”晋王奇怪地问:“解狐不是你
的仇人吗?”他说:“我只推荐适合的人,不管他是不是我的仇人。
”解狐上任
以后,非常称职,百姓们都很满意。
后来,晋王又问他:“谁做京城的尉官合适呢?”他说:“祁午。
”晋王又问:“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他还是说:“我只推荐合适的人,不管他是不是我的
儿子。
”祁午上任后,果然也很称职。
孔子知道这件事后,称赞他说:“祁黄羊推荐人只看才能,不论亲仇,说出的话
经得起事实的考验,真是个诚实可信、大公无私的人啊!”
【点评】:一个诚实正直的人,只要行为合乎道德,就不会害怕别人说闲话,祁
黄羊正是这样的人。
【古代格言】:言忠信,行笃敬。
根深不怕风摇动,树正无愁月影斜。
【格言释义】:说话要诚实而有信用,做事要踏实而懂礼节。
好的树木将树根深
埋在地下,不怕狂风猛吹;长得又高又直的树木,纵然在月光下留下歪斜的影子,又有什么关系呢?。
祁黄羊的故事
摘要:
一、简介祁黄羊
二、祁黄羊的选拔人才标准
三、祁黄羊的贡献
四、祁黄羊故事的影响
五、总结
正文:
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的故事流传千古,给人以启发。
祁黄羊,就是其中一位。
他的故事充满了智慧,为我们树立了选拔人才的典范。
祁黄羊,原名祁绪,字黄羊,东汉时期河南人。
他生活在我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但他不为功名,专心致力于选拔人才,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官员。
他的选拔人才标准独树一帜,不仅注重才华,更看重品德。
他认为,一个优秀的官员,不仅要有卓越的才能,更要有高尚的品德,这样才能为民造福。
祁黄羊的贡献是无法估量的。
他创立了一种全新的选拔人才模式,这种模式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模式强调选拔人才的公正、公平,使许多有才干、有抱负的人得到了发挥的机会。
他的贡献,不仅仅是选拔出了许多优秀的官员,更是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人才,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基础。
祁黄羊的故事,传颂千古,成为了人们学习的典范。
他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次选拔人才的故事,更是一次关于公正、公平、品德的故事。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选拔人才不仅仅是选拔才华,更是选拔品德。
他的故事,对于我们今天的人才选拔,仍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
总结,祁黄羊的故事,是一次关于人才选拔、品德的重要性的故事。
他的故事,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仍具有深远的影响。
他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
祁黄羊(独幕剧)时间:春秋战国时期地点:晋国王宫人物:晋悼公(晋国国君)祁黄羊(晋国中军尉)众大臣旁白: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大陆四分五裂,实力较强大的国家经常带兵攻打实力弱的国家,因此就有了“春秋战国乱悠悠”的说法。
当时的晋国实力强大,这都多亏了一帮大公无私、忠心为国的大臣,祁黄羊就是其中的一个。
祁黄羊担任晋国的中军尉,但不幸腿落下了残疾,晋悼公就跟祁黄羊商量选一位有军事才能的人代替祁黄羊。
晋悼公:将军在军中担任中军尉一职多年,这个职务责任重大,将军心中觉得谁合适这个位置呢?祁黄羊:(嘴巴抿了抿,思考了一会儿)嗯——我觉得解狐非常合适。
晋悼公:(大吃一惊,眼睛瞪得大大的)什么?解——狐——?!他不是你的杀父仇人吗?你对他恨之入骨,怎么会选他?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觉得不可思议。
大臣甲:祁黄羊竟然举荐解狐?大臣乙:这不可能吧!大臣丙:将军是不是糊涂了?祁黄羊:(看着众人)大王让我举荐适合担任中军尉的人,与是不是我的仇人没有关系,这事关系国家安危,我是经过大脑慎重考虑过的。
晋悼公:好,我相信你,我这就召见解狐。
旁白:晋悼公打算召见解狐,可是没想到解狐生病去世了,晋悼公只好又把祁黄羊召进宫来,让他重新选出一位能代替他的人。
祁黄羊:(想了好一会儿)既然解狐已经死了,就只有祁午可以担当此任。
晋悼公:(又吃了一惊)祁午可是你的儿子呀,你举荐他,难道不怕别人说你偏心?祁黄羊:大王只是让我举荐人才,我并没有想着他是不是我的儿子,只是想朝中谁有这个军事才能,谁适合担当这个责任。
晋悼公:(点点头)说得有道理,这事就这么定了!旁白: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故事一传十、十传百,整个朝中都知道了,正是有了祁黄羊这样一心为公的人辅佐,晋国才能称霸中原。
大公无私的主人公是谁,祁黄羊大公无私的故事
如今大公无私很少用到了,但是在古装剧中还是挺多的,那么你知道大公无私的主人公是谁吗?在古代官场其实也是非常混乱的,派别很清晰,但是也有像包青天这样的真正大公无私的人物,那么大公无私的主人公就是包青天吗?其实并不是,而是春秋晋国的祁黄羊。
一、大公无私的主人公是祁黄羊
大公无私的主人公是谁?那就是祁黄羊。
大公无私指办事公平正直,不徇私情,毫无私心,完全为人民群众的利益着想,毫无自私自利之心。
说明在当时,祁黄羊的评价是非常高的,在汉·马融《忠经·天地神明》中记载,忠者中也,至公无私。
祁奚字黄羊,人称祁黄羊,春秋时期晋国人。
当时晋国有一个叫南阳的地方缺个县令,晋平公就去问当时的大夫祁黄羊,看谁适合去当这个官,但没有想到的是,祁黄羊竟然直接说让解狐去,要知道解狐跟祁黄羊可是仇人关系,但祁黄羊毫不在意,说解狐为人公正,是最合适这个位置的,而且一定能够胜任,所以大公无私的主人公是谁?就是这祁黄羊。
大公无私的主人公是谁?就是这祁黄羊给人做出的模范,祁黄羊说,虽然解狐是我的仇人,但这是私人恩怨,并不能否认他的才华。
晋文公也觉得祁黄羊说得很有道理,就派解狐到南阳县去上任了。
果然解狐上任之后,办了不少好事,得到所有人的称赞,如果不是祁黄羊的大公无私,也就没有这样一个好县令了,当然祁黄羊大公无私的事情并不只是这一点。
以上内容由(历史新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祁黄羊举荐的故事
祁黄羊,名字叫祁奚,姓姬,字黄羊。
出生在,今天的山西省祁县东南。
他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士大夫,以德行赢得了赞誉。
他向晋平公举荐的故事,流传千古。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南阳缺个县令,哪一个是担任这官职的合适人选呢?”祁黄羊说:“解狐可以胜任。
”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谁适合,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
”平公称赞说:“好!”就任用了解狐。
都城的人都称赞任命解狐好。
过了一段时间,平公又问祁黄羊说:“国家少个掌管 ... 的官,谁担任合适?”祁黄羊答道:“祁午合适。
”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谁适合,不是问我的儿子是谁。
”平公又称赞说:“好!”,就又任用了祁午。
都城的人又一致称赞任命祁午好。
孔子听到了这件事,说:“祁黄羊的话,真好啊!他推荐外面的人,不感情用事排除自己的仇人,荐举自家的人,不怕嫌疑避开自己的儿子,祁黄羊可以称得上是大公无私了。
”。
左传《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
《左传》的作者,司马迁和班固都证明是左丘明,这是目前最为可信的史料。
现在有些学者认为是战国初年之人所作,但均为质疑,并无任何史料佐证,只能归为臆测。
《左传》对后世的影响也首先体现在历史学方面。
它不仅发展了《春秋》的编年体,并引录保存了当时流行的一部分应用文,给后世应用写作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仅据宋人陈骙在《文则》中列举,就有命、誓、盟、祷、谏、让、书、对等八种之多,实际还远不止此。
祁奚(祁黄羊)祁奚(前620--前545),姬姓,祁氏,名奚,字黄羊,春秋时晋国人(今山西祁县人),因食邑于祁(今祁县),遂为祁氏。
周简王十四年(前572),晋悼公即位,祁奚被任为中军尉。
史载,鲁襄公三年(前570年),“祁奚请老”,可知时年祁奚至少在50岁以上。
其生年最晚也在晋灵公初年(前620年)。
又据县志,祁奚“历事晋景、厉、悼、平四世(前599年——前532年)”。
那么,既便从平公继位初年(前557年)算起,其享年也在60以上。
如果以平公卒年计,则80余岁,可谓长寿。
祁奚本晋公族献侯之后,父为高梁伯,因食邑于祁,遂以祁为姓。
“下宫之难”后,晋景公曾以赵氏之田“与祁奚”。
悼公继位,“始命百官”,立祁奚为中军尉。
平公时,复起为公族大夫,去剧职,就闲官,基本上不过问政事了。
祁奚在位约六十年,为四朝元老。
他忠公体国,急公好义,誉满朝野,深受人们爱戴。
盂县、祁县有祁大夫庙。
《祁县志》祁奚位列《乡贤篇》首。
康熙《山西通志》祁奚被收入《人物篇》。
墓在祁县东南荣仁村,其子午并葬于此。
有关祁黄羊的历史资料祁黄羊是晋国的公族。
他忠公体国,急公好义,誉满朝野,深受人们爱戴。
盂县、祁县均设有祁大夫庙。
有关祁黄羊的历史资料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祁黄羊的历史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有关祁黄羊的历史资料之人物简介政治情况由于时代所限,祁奚在政治上并无卓越的业绩可称。
晋景、厉、悼、平四世,秦、楚、齐、晋争霸正酣;晋内忧迭起,是政治家施展抱负的大好机会。
况景公继位(前599年)至厉公末年(前574年),正是祁奚20到40多岁期间,年富力强,理应有充足的精力参与国家事务。
但这数十年间,却是祁奚政治生涯的空白时期,颇令人费解;究其原因,恐是晋公室宗族势力较弱所致。
历史上,晋宗法血缘关系比较松弛,经过多次晋宗族相残事件后,异姓和异支的卿大夫贵族逐渐把持了朝政。
至景公、厉公以后,晋同姓大夫仅剩栾氏、郤氏、羊舌氏、祁氏四家了。
景公和厉公采取的是重用异姓卿族,压制同姓宗族的政策,厉公杀三郤(即郤锜、郤犨、郤至),亡郤氏;平公时灭栾氏;到晋顷公十二年(前514年),“祁奚孙、叔向子,相恶于君”,六卿“遂以法尽灭其族……分其邑为十县”,晋公室益弱。
可见,景公、厉公以后,同姓大夫正在逐步退出晋国政治舞台而让位于“六卿”,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上述问题了。
祁奚荐贤虽然祁奚在政治上没有施展抱负的机会,但祁奚荐贤却成为千古美谈,为人所称颂。
祁位于帝尧封地,有“尧之遗风”,其民勤俭质朴。
这种品质在祁奚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祁奚请老,悼公问谁可代中军尉一职,祁奚举荐解狐。
悼公又问,解狐可是你的仇敌,祁奚道:“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解狐卒,祁奚又荐祁午。
悼公问,祁午可是你的儿子,祁奚道:“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
”这就是祁奚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故事。
正面评价《诗小雅》赞:“言惟有德之人,能举似已者也。
”相传解狐为祁县东冀里人,为人正直廉洁,做官时也曾举自己的仇人刑伯柳为上党守。
柳往谢解狐,解狐说:“举子,公也;怨子,私也,子往矣怨子如初也。
祁黄羊简介
祁奚(前620(壬申年)--前545),姬姓,祁氏,名奚,字黄羊,春秋时晋国人(今山西祁县人),因食邑于祁(今祁县),遂为祁氏。
周简王十四年(前572年),晋悼公即位,祁奚被任为中军尉。
祁奚本晋公族献侯之后,父为高梁伯。
“下宫之难”后,晋景公曾以赵氏之田“与祁奚”。
悼公继位,“始命百官”,立祁奚为中军尉。
平公时,复起为公族大夫,去剧职,就闲官,基本不过问政事。
祁奚在位约六十年,为四朝元老。
他忠公体国,急公好义,誉满朝野,深受人们爱戴。
盂县、祁县均设有祁大夫庙。
他曾推荐自己的杀父仇人解狐替代自己的职位。
祁奚以公而无私赢得了朝野内外的赞誉,他的言行也随之成为衡量是非曲直的标准。
祁奚之“公”,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宗法制时代士大夫阶层应具有的“忠”“孝”之道德的内在要求。
大夫应尽力公家之事,以私害公,即为非“忠”;而“孝”之道德最为重要,贵族之孝,就是要“尊祖敬宗”“保族宜家”。
何况,祁奚唯贤是举,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劳动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所以才受到人民的怀念。
解狐简介
解狐(xiè hú)(—前570年)春秋晋大夫,祁县东冀里人。
解氏。
祁奚请求告老,推荐他担任中军尉,未就职病逝。
《吕氏春秋》指出解狐出任南阳令。
解狐在职为当地办了不少好事,受到南阳百姓普遍好评。
解狐为人正直廉洁,曾荐其仇于刑伯柳为上党守。
解狐说:“举子,公也;怨子,私也,子往矣怨子如初也。
”其耿直倔强的性格同祁奚何其相似,不因个人恩怨而埋没人才。
祁午简介
祁午,晋人,中军尉祁黄羊之子。
在祁黄羊告老还乡后接替其父职位。
这个故事出自《吕氏春秋·去私》。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9课《祁黄羊》是根据《左传》改写的.晋悼公作国君的时候,中军尉祁黄羊要告老还乡,请求辞职。
晋悼公问祁黄羊:“你看谁可以代替你呢?”祁黄羊说:“解
狐这个人不错,他当这个官合适。
”悼公很吃惊,他问祁黄羊:“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为什么要推荐他?”祁黄羊笑答道:“您问的是谁能代替我,不是问谁是我的仇人呀。
”悼公认为祁黄羊说得很对,就派解狐去。
谁知解狐大病在身,不久就去世了。
悼公又问祁黄羊:“你看现在谁能担当这个职务?”祁黄羊说:“祁午能担当。
”悼公又觉得奇怪,“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说:“祁午确实是我的儿子,可您问的是谁能去代替我,而不是问祁午是不是我的儿子。
”悼公很满意祁黄羊的回答,于是派祁午继任中军尉,后来祁午果然成了能公正执法的官。
孔子听说这两个故事后称赞说:“好极了!祁黄羊推荐人才,对别人不计较私人仇怨,对自己不排斥亲生儿子,真是大公无私啊!”
后来,人们就用“大公无私”这个成语,形容完全为集体利益着想,没有一点私心。
也可以指处理事情完全出以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