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学习金字塔理论”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学习金字塔心得体会篇一:学习金字塔心得体会学习金字塔理论解析心得体会中阳楼中心小学程小燕2月27日,我听取了我校赵校长对金字塔理论的解析,感受颇多,自己的教学方式有待转变。
金字塔理论告诉我们:不同的学习方法达到的学习效果不同,研究表明在两周之后之后,学生对知识的保持率,从5%——90%不等。
用耳朵听讲授,知识保留5% ;用眼去阅读,知识保留10% ;视听结合,知识保留20%;用演示的办法,知识保留30%;分组讨论法,知识保留50% ;练习操作实践,知识保留75%;向别人讲授相互教,快速使用,知识保留90% 。
由此可见,学习方法不同,学习效果大不一样,因此,教师要学会调整甚至改变教学方式,学生要努力转变学习方法,要由被动听转到主动学,要多种器官综合使用,要耳、眼、脑、口、手并用。
在教学中,要大力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间要相互讨论,如在班级组织小老师,开展同学辅导同学等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同学们在参与中掌握了知识,生成了能力,从而真正实现了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更使学生们真正将老师传授的知识记得多,记得准,记得牢。
为了让我们的教育更富成效,我们必须因材施教,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性才能体现出来。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老师经常会提问题,问谁,请谁来回答哪个问题,都是有讲究的,不同的学生回答之后,我们老师的点评也要因人而异。
比如,难一点的,思想有深度的,可以请成绩较好、善于思考的学生来回答;较容易的,带有复述意味的、巩固性的问题让成绩较差、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回答。
作为语文教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
我们语文老师要在实际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认真读书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习惯,爱护书报的习惯,用眼卫生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等。
这些阅读习惯一旦形成,不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很重要,而且对他们将来的发展也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钻研教材,把握教材,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题地位,让学生喜欢学、善于学。
二年级数学教研组利用《金字塔》实现有效教学的心得体会《金字塔》理论我们点亮了路灯,指明了航向。
该理论强调学习效果较好的方式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它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广大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深化课程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非常符合教学实际。
《学习金字塔》理论从三个方面提出了一些教育教学方法,有助于教师们借鉴,即减少教师讲授时间,为学生的讨论、实践等高效学习预留时间;增强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尝试让学生当小老师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
学习金字塔理论告诉我们:不同的学习方法达到的学习效果不同,研究说明在两周之后之后,学生对知识的保持率,不等。
由此可见,学习方法不同,学习效果大不一样,所以,教师要学会调整甚至改变教学方式,学生要努力转变学习方法,要由被动听转到主动学,要多种器官综合使用。
在教学中,要大力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间要相互讨论,如在班级组织小老师,展开同学辅导同学等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同学们在参与中掌握了知识,生成了水平,从而真正实现了从知识到水平的转化,更使学生们真正将老师传授的知识记得多,记得准,记得牢。
吃透学生,因材施教。
”为了让我们的教育更富成效,必须像孔子那样因材施教,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性才能表达出来。
我们老师的点评也要因人而异。
比方,难一点的,思想有深度的,能够请成绩较好、擅长思考的学生来回答;较容易的,巩固性的问题让成绩较差、接受水平较弱的学生回答。
精心布置作业,提倡分层作业。
在课堂上要优化作业设计。
减负就必须让孩子从成堆的作业中解放出来,就要求教师要精选习题,精心琢磨,作业要适量,难易度要适当。
量过多或难度过高都会直接影响学生即时认真地完成。
自编自拟也必不可少,这样的习题目的性更强,减负增效更明显。
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对于局部作业的设计,分一些层次。
这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都有相对应的收获和提升,把他们从过多的作业中解脱出来,减轻了作业负担又提升了作业质量。
“学习金字塔”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学习金字塔”理论是一种教学模式,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目标,通过阶梯式的教学方法,将复杂的知识点分解为简单易懂的内容,逐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学习金字塔”理论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分解为不同的层次,逐渐进行教学。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知识往往是抽象而复杂的,他们很难一下子理解。
教师可以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将其分为不同的层次,先教授基础概念和基本操作,再逐步引入更高层次的知识。
这样,学生可以逐步建立起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不会因为难度过大而感到挫折。
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练习的方式帮助学生消化和理解数学知识。
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他们更喜欢通过具象的方式来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的方式给学生演示如何解题,再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这样,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掌握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思维活跃性,进行互动式的教学。
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他们对新鲜的事物更感兴趣。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趣味性的数学题目,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合作,通过讨论和比较的方式,帮助学生互相学习和取长补短。
这样,学生可以在积极参与的氛围中学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教师可以通过反馈和复习的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学习金字塔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中的反馈和复习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弥补学习中的疏漏。
教师可以及时给学生提供反馈,指出他们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并帮助他们改正。
教师还可以定期进行复习,让学生回顾和巩固已学的内容。
这样,学生可以不断夯实数学基础,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学习金字塔”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学习金字塔"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介绍了学习金字塔理论的概述,指出金字塔顶端应用知识、中间理解概念、底部记忆事实与数据的重要性。
接着讨论了如何通过启发式问题设计和个性化学习路径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并做出总结。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学习金字塔理论对小学数学教学有着积极的影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
希望未来可以进一步探索该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学习金字塔理论、小学数学教学、应用知识、理解概念、记忆事实与数据、启发式问题设计、个性化学习路径、实际应用效果、未来发展方向、总结。
1. 引言1.1 学习金字塔理论概述学习金字塔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韦尔于1948年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
该理论认为,学习过程应当按照金字塔的形式展开,从底部的记忆数据和事实开始,逐渐上升至中间的理解概念,最终达到顶端的应用知识。
金字塔的每一层都是建立在下一层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逐步深入的学习路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金字塔理论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教师可以根据学习金字塔的理念,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数学知识体系。
通过让学生从记忆事实和数据开始,然后逐步理解概念,最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可以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学习深度和广度。
学习金字塔理论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一种系统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根据该理论的指导,设计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建立起扎实的数学基础,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2. 正文2.1 金字塔顶端——应用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金字塔顶端的应用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应用知识是指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应用知识,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实际意义,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课程改革三论支持之学习金字塔理论一、学习金字塔的概念学习金字塔是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成果,它用数字形式形象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
它是一种现代学习方式的理论。
它最早是由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1946年首先发现并提出的。
二、学习金字塔理论的容如上图所示:在塔尖,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容只能留下5%。
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容,可以保留10%。
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
第四种,是“示”,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
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容。
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
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容。
爱德加·戴尔提出,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效果可高达90%。
三、学习金字塔理论的简析根据这个“学习金字塔”,老师用讲述的方式上课(或学生用听讲的方式学习),两周以后学生记得的学习容只剩5%。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是最被动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参与度是最低的,学生基本记不住什么东西,当然,如果老师思路清楚,语言感染力强,可能还好些,就怕有些讲课如念经的老师,让人昏昏欲睡,纯属浪费学生的时间。
从第一项至第四项的学习方式都是被动式的,学生的参与度非常低,所以学习的保存率都无法超过30%。
金字塔的最底端,其教学效果可以高达百分之九十。
如果学生有机会把上课容作立即的应用,或是让学生有机会当同学的小老师,效果可高达90%以上。
所以从“学习金字塔”中可看出,学生的学习以能够转教别人的效果最好。
而且要学生以教师的身分对其他人进行教学,不仅要对容相当熟悉,同时也要透过语言的呈现来进行沟通,所以学生在进行教学之前,必须透过个体思维,将容转化为让其他人能懂的表达方式,同时,也提升了学生潜在智能的发展。
“学习金字塔”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1. 引言1.1 学习金字塔理论简介学习金字塔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在20世纪60年代首次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学生需要通过不同层次的知识和技能来建立起对某一知识领域的全面理解。
金字塔结构正是基于这一理论而设计的,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按照金字塔结构逐步引导学生学习,先从基础知识开始,逐步深入,直至达到全面理解和掌握。
金字塔结构包括四个层次,分别是基础知识、理解、应用和创新。
基础知识是学习的起点,学生需要通过这一层次建立对基本概念的认识;理解是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学生需要通过这一层次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和逻辑结构;应用是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解决的能力;创新是指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创造性思维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通过金字塔结构的设计,教师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逐步提高认知水平,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2. 正文2.1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金字塔结构设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金字塔结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金字塔结构设计主要是指将数学知识按照一定的层次和逻辑顺序进行组织和展示,让学生从简单到复杂、由表及里地逐步掌握数学知识。
金字塔结构设计需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能力合理设置知识的层次。
在小学数学中,可以将数学知识划分为基础知识、进阶知识和拓展知识等不同层次,然后再在每个层次中分别进行细化和展开。
这样设计出来的金字塔结构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数学知识的结构和内在联系。
金字塔结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数学知识的连贯性和延伸性。
在设计金字塔结构时,应该将不同层次的知识之间进行有效的连接,让学生能够逐步建立起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
还可以通过设置一些拓展性的知识点或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已有的知识。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金字塔结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合理设计金字塔结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
学习金字塔理论一、学习金字塔1、“学习金字塔(Cone of Learning)”是由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Edgar Dale)1946年率先提出的,也有人翻译成“经验之塔”。
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做过类似的研究,并提出了学习金字塔(Learning Pyramid)理论,结论跟戴尔差不多,只是把阅读和听讲交换了次序,认为阅读比聆听记住的东西更多,这个结论与我们的经验更加贴近一些。
下图是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提出的学习金字塔(Learning Pyramid)。
在塔尖,是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
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
第三,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
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
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
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
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
2、转录一节课堂实录下面,我们结合一个课堂实录(选自《直击美国课堂》)来详细了解一下学习金字塔的应用。
我们听的是6年级的历史/语文课。
6年级在这所学校里已经算初中了。
老师讲的内容是前历史时期。
首先,老师给每位学生发了一块石头和一些油彩,让学生假设手中的石头是化石,让学生在石头上画画,想画什么都可以,但必须是学生对前历史时期的理解。
学生们很兴奋,开始埋头在石头上画画,有的学生嫌不过瘾,还拿了两块石头。
有些学生画的是前历史时期的原始人,有的画的是前历史时期的洞穴,有的画钻木取火的场景。
有一个学生最有意思,画的动物非牛非兽,可能这就是他对前历史时期的理解吧。
浅谈学习金字塔理论的运用学习金字塔是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成果,它用数字形式形象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
它是一种现代学习方式的理论。
最早它是由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1946年首先发现并提出的。
以语言学习为例,在初次学习两个星期后:在塔尖,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
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
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
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
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
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
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爱德加·戴尔提出,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
(以上内容摘自百度百科)根据我粗浅的理解以及查阅一些相关的资料,我想谈谈个人对这个理论运用到小学语言教学实践及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学习等方面的一些看法,供大家参考探究。
以语言学习来说,大家经常首先想到的便是听觉输入(听讲),视觉输入(阅读),甚至是二者结合的输入(视听、演示),然后才可能有输出(讨论、实践、教授),最后学以致用。
所以,金字塔上层的效率极为低下的一些方式,实际上仍然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建立在这些方式上的学习,才可能持续下去。
不论在老师的教学还是家庭辅导方面,我们都经常运用这些方法,只是侧重各不相同。
下面,我们根据金字塔的层级,一个一个地来看看这些学习方式在语言学习及复习中的运用。
一、听讲对于听觉型的学习者,听讲是重要的输入途径,甚至可以忽视视觉辅助工具的效用。
学习金字塔理论“学习金字塔”是美国学者艾德加•戴尔1946年发现的。
美国缅因州国家科学实验室做过类似的研究,他们的金字塔如图如下:学习金字塔理论告诉我们:不同的学习方法达到的学习效果不同,研究表明在两周之后之后,学生对知识的保持率,从5%——90%不等。
用耳朵听讲授,知识保留5%用眼去阅读,知识保留10% 视听结合,知识保留20%用演示的办法,知识保留30% 分组讨论法,知识保留50% 练习操作实践,知识保留75%向别人讲授相互教,快速使用,知识保留90% 。
由此可见,学习方法不同,学习效果大不一样,因此,教师要学会调整甚至改变教学方式,学生要努力转变学习方法,要由被动听转到主动学,要多种器官综合使用,要耳、眼、脑、口、手并用。
在教学中,要大力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间要相互讨论,如在班级组织小老师,开展同学辅导同学等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同学们在参与中掌握了知识,生成了能力,从而真正实现了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更使学生们真正将老师传授的知识记得多,记得准,记得牢。
有兴趣的老师,不妨在教学活动中尝试一下。
当然,更好的办法,就是进一步研究并更好掌握“学习金字塔理论”,自觉的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觉地参加合作学习,从而提升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金字塔”是美国学者艾德加•戴尔1946年发现的。
美国缅因州国家科学实验室做过类似的研究,他们的金字塔如图如下:学习金字塔理论告诉我们:不同的学习方法达到的学习效果不同,研究表明在两周之后之后,学生对知识的保持率,从5%——90%不等用耳朵听讲授,知识保留5%用眼去阅读,知识保留10% 视听结合,知识保留20%用演示的办法,知识保留30% 分组讨论法,知识保留50% 练习操作实践,知识保留75%向别人讲授相互教,快速使用,知识保留90% 。
由此可见,学习方法不同,学习效果大不一样,因此,教师要学会调整甚至改变教学方式,学生要努力转变学习方法,要由被动听转到主动学,要多种器官综合使用,要耳、眼、脑、口、手并用。
学习“学习金字塔理论”
石家庄市建设北大街小学
赵巧莉
一、学习金字塔概念
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Edgar Dale)1946年提出了“学习金字塔”(Cone of Learning)的理论。
以语言学习为例,在初次学习两个星期后:阅读能够记住学习内容的10%;聆听能够记住学习内容的20%;看图能够记住30%;看影像,看展览,看演示,现场观摩能够记住50%;参与讨论,发言能够记住70%;做报告,给别人讲,亲身体验,动手做能够记住90%。
爱德加•戴尔提出,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
美国缅因州National Training Laboratories做过类似的研究,结论跟戴尔差不多:
第一种,“讲授、听讲”,老师讲,学生听,这种学习方式效果最低,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
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
第三种,用“声音、图片或视频”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
第四种,是“演示或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
第五种,“分组讨论”(4-6人,有负责人,好中差结合),可以记住50%的内容。
第六种,“做中学或实践演练”,可以达到75%。
第七种,“教别人或对所学知识的立即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二、学习金字塔应用
根据这个“学习金字塔”,听老师用讲述的方式,两周以后记得的内容只剩5%。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是最被动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参与度是最低的,学生基本记不住什么东西,当然,如果老师思路清楚,语言感染力强,可能还好些,就怕有些讲课如念经的老师,让人昏昏欲睡,纯属浪费学生的时间。
从第一项至第四项的学习方式都是被动式的,学生的参与度非常低,所以学习的保存率都无法超过30%。
金字塔的最底端,其教学效果可以高达百分之九十。
如果学生有机会把上课内容作立即的应用,或是让学生有机会当同学的小老师,效果可
高达90%。
所以从学习金字塔中可看出,学生的学习以能够转教别人的效果最好。
而且要学生以教师的身分对其他人进行教学,不仅要对内容相当熟悉,同时也要透过语言的呈现来进行沟通,所以学生在进行教学之前,必须透过个体思维,将内容转化为让其他人能懂的表达方式,同时,也提升了学生潜在智能的发展。
学习金字塔也说明:学习方法不同,学习效果大不一样。
因此,教师要学会调整甚至改变教学方式和角色,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引导学生自觉地参加合作学习,学生要努力转变学习方法,要由被动听转到主动学,要多种器官综合使用,要耳、眼、脑、口、手并用。
在教学中,要大力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在参与中掌握知识,生成能力,从而真正实现了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更使学生们真正将老师传授的知识记得多,记得准,记得牢。
让学生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展示自我,体验成功,从而提升学习兴趣,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变得高效,学生的学习也会变得高效,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素质,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