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五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 (2)
- 格式:docx
- 大小:377.86 KB
- 文档页数:15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山东省莒县寨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1.可以确定下列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的是( ) A .甲烷燃烧B .将Ba(OH)2·8H 2O 晶体与NH 4Cl 晶体快速搅拌混合,有氨气放出。
C .锌与稀硫酸反应产生H 2D .硫酸和NaOH 的中和反应。
【答案】B 【解析】2.448 mL 某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质量为1.28 g ,该气体的摩尔质量约为 A 、64 g B 、64 C 、64 g/mol D 、32 g/mol 【答案】C【解析】标况下,448ml 为0.02mol ,M=m n =1.28g0.02mol=64g/mol ;答案选C 。
3.下列元素中,金属活泼性最强的是A .NaB .MgC .AlD .Li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元素的金属性越弱,不同周期的元素,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Na 、Mg 、Al 是第三周期的元素,元素序数Na< Mg < Al ;Li 是第二周期的元素,所以元素的金属性最强是是Na 。
选项是A 。
考点:考查元素的金属性强弱的比较的知识。
4.将4 mol A 气体和2 mol B 气体在2L 的密闭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A(g)+B(g) 2C(g),2 s 时测得C 的浓度为0.6mol ·L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物质A 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3mol/(L ·s) B .用物质B 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6mol/(L ·s); C .2 s 时物质A 的转化率为70%D .2 s 时物质B 的浓度为0.7mol ·L -1【答案】A 【解析】5.下列气态中性基态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 ( )A .1s 22s 22p 63s 23p 2B .1s 22s 22p 63s 23p 3C .ls 22s 22p 63s 23p 4D.1s22s22p63s23p64s24p2【答案】B【解析】6.有关氧化还原反应实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是否有元素的电子转移 B.是否有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C.是否有氧元素的参加 D.是否有原子的重新组合【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答案选A。
山东省滕州市第十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1摩尔氢为2克B .H 2O 的摩尔质量为18克C .44克CO 2的体积为22.4LD .9.8克H 2SO 4含0.1N A 个H 2SO 4分子【答案】D【解析】2.在N 2 + 3H 2 2NH 3的反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NH 3的浓度增加了0.6mol L 1·- ,在此时间内用NH 3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30mol L 1·-·S -1。
则此一段时间是:( )A .1秒B .2秒C .0.44秒D .1.33秒【答案】B【解析】 试题分析:化学反应速率=△C/△t ,所以0.6mol L 1·-/△t =0.30mol L 1·-·S -1,则△t=2s 。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点评:本题计算量不大,只需要简单利用化学反应速率的公式,带入计算。
这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
3.工业上用CO 和H 2合成CH 3OH :CO(g)+2H 2(g)CH 3OH(g)。
反应的平衡常数如下表:温度/℃0 100 200 300 400 平衡常数 667 13 1.9×10-2 2.4×10-4 1×10-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反应的△H> 0B .加压、增大H 2浓度和加入催化剂都能提高CO 的转化率C .工业上采用5 ×103 kPa 和250℃的条件,其原因是原料气的转化率高D .t ℃时,向1 L 密闭容器中投入0.1 mol CO 和0.2 mol H 2,平衡时CO 转化率为50%,则该温度时反应的平衡常数的数值为100【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 .依据平衡常数随温度变化和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判断,随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减小,正反应为放热反应△H <0,故A 错误;B .反应前后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增大压强增大氢气浓度,平衡正向进行,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化学平衡,不能提高CO 的转化率,故B 错误;C .升温平衡逆向进行,此条件是催化剂活性最大,不是原料气的转化率高,故C 错误;D .结合平衡三段式列式计算,平衡常数等于生成物平衡浓度幂次方乘积除以反应物平衡浓度幂次方乘积,CO (g )+2H 2(g )⇌CH 3OH (g )起始量(mol/L ) 0.1 0.2 0变化量(mol/L ) 0.1×50% 0.1 0.05平衡量(mol/L) 0.05 0.1 0.05平衡常数K==100,故D正确;故选D。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鼎尚图文收集整理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1.在下列元素中,不属于主族元素的是A .砷B .铍C .铁D .碘【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 .砷是第VA 的元素,错误。
B .铍是第IIA 的元素,错误。
C .铁是第VIII 族元素,不是主族元素,正确。
D .碘是第VIIA 元素,错误。
考点:考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的确定的知识。
2.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A 、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该反应一定不能发生B 、强酸跟强碱反应放出的热量就是中和热C 、由石墨比金刚石稳定可知:0),(),(<∆=H s C s C 石墨金刚石D 、在kPa 101、C ︒25时,21gH 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放出kJ 9.120热量,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mol kJ /【答案】C【解析】略3.某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价电子数为5,并且是同族中原子序数最小的元素,关于该元素的判断错误的是 ( )。
A .电子排布式为1s 22s 22p 63s 23p 63d 34s 2B .该元素为VC .该元素为ⅡA 族元素D .该元素位于d 区【答案】C【解析】该元素为同族元素中原子序数最小的,所以该元素为第二周期或第四周期元素。
又因其价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可推出该元素并不是第二周期元素,应为第四周期元素,价电子排布式为3d 34s 2,故为23号元素V ,d 区元素。
4.已知乙烯分子中的所有原子都在一个平面上。
乙酸在一定的条件下能生成一种重要的有机试剂M 。
核磁共振氢谱发现M 分子中的氢原子没有区别,红外光谱发现M 分子里存在羰基,且M分子中所有原子在一个平面上。
M极易与水反应重新变为乙酸,则M 分子的结构简式可能是( )A.(CH3CO)2O B.CH2=CO C.CH3CHO D.HCHO【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C中所有原子不都在一个平面上,D中只有一个碳原子,与水反应不会再生成乙酸,本题根据题给信息知乙酸消去1分子水可得,所有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上。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山东省金乡县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1.暴露在空气中不易变质的是 ( )A.氯水B.钠C.氢氧化钠 D.氯化钠【答案】D【解析】氯水不稳定,长时间放置将变为盐酸。
钠被氧化,氢氧化钠易吸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所以正确的答案是D。
2.准确量取25.00mLKMnO4溶液,可选用的仪器是:A.50mL量筒 B.10mL量筒C.50mL酸式滴定管 D.50mL碱式滴定管【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量取25.00mL溶液,精度为0.01mL,需用滴定管,高锰酸钾具有氧化性,所以需要酸式滴定管,故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化学仪器的使用。
A.配制0.10 mol·L-1NaOH溶液B.除去CO中的CO2C.苯萃取碘水中的I2,分出水层后的操作D.吸收HCl尾气,防止倒吸【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容量瓶不能用于溶解固体,A错误;B、二氧化碳是酸性气体,能和碱液反应,一氧化碳和碱不反应,所以可用碱液洗气,B正确;C、苯萃取碘水中的I2,苯层在上层,分出水层后,应从上口倒出苯层,C错误;D、该装置导管直接插入水中,会引起倒吸,D 错误,答案选B。
【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名师点晴】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涉及溶液的配制、物质的除杂、分离,尾气处理等问题,为高频考题,要注意相关知识的学习和积累,题目难度不大。
4.按系统命名法下列名称不正确的是A.1一甲基丙烷 B.2一甲基丙烷C.2,2一二甲基丙烷 D.3一乙基庚烷【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第一位碳上不能接甲基,A错;2一甲基丙烷,命名正确,B对; 2,2一二甲基丙烷,命名正确;3一乙基庚烷,命名正确。
考点:系统命名法的应用。
5.已知反应①KClO3+6HCl=3Cl2+KCl+3H2O②2KBrO3+Cl2=Br2+2KClO3③Cl2+2KBr=2KCl+Br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上述三个反应都有单质生产,所以都是置换反应B.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KBrO3 >KClO3 >Cl2 >Br2C.反应①中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1.D.若反应②中有1 mol还原剂参加反应,则氧化剂得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 mol【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只有③为置换反应,错误,不选A;B、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分析,正确,选B;C、反应①中还原剂为氯化氢,其物质的量为5摩尔,氧化剂为氯酸钾,其物质的量为1摩尔,二者比例为5:1,错误,不选C;D、反应②中氯气做还原剂,每摩尔氯气反应失去10摩尔电子,错误,不选D。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山东省淄博任城区英才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1.若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标准状况下,N A个硫酸分子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B.5.6g铁与氯气完全反应,失去电子的数目为0.2N AC.在标准状况下,22.4L由N2、O2组成的混合气体中所含有的分子数为N AD.1 mol C12发生化学反应,转移的电子数必为2N A【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项在标准状况下,硫酸是液体,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换算,A错误;B项铁和氯气生成三价铁,所以失电子数为0.3N A,B错误;C项正确;D项1mol Cl2反应时可能会发生自身氧化还原,转移电子数可能为N A含,所以不能确定,D错误。
考点: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的相关计算点评:熟悉物质的量、质量、体积、微粒数之间的换算,注意体积换算的条件是标准状况的气体2.摩尔是A.物质的量的单位B.物质的质量单位C.物质的数量单位D.既是物质的数量单位又是物质的质量单位【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答案选A.考点:物质的量的单位3.可用于判断碳酸氢钠固体粉末中混有碳酸钠的实验方法是A.加热时无气体放出 B.溶于水后滴加稀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C.滴加盐酸时有气泡放出 D.溶于水后滴加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生成【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加热时,碳酸氢钠分解放出气体,错误;B.只有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正确;C.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都反应生成气体,错误;D.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于水后滴加澄清石灰水都有白色沉淀生成,错误;选B。
考点:考查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烷和乙醇均能发生取代反应B .苯酚和甲苯遇FeCl 3均显紫色C .溴乙烷与NaOH 水溶液共热生成乙烯D .甲苯既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反应而褪色,也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答案】A【解析】只有含有酚羟基的才能和氯化铁发生显色反应,B 不正确。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山东省鄄城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盐溶液是电解质B.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有无丁达尔效应C.可用NaOH溶液回收铝合金中的镁D.小苏打溶液呈碱性的原因:HCO 3-OH- + CO2【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电解质是纯净物,是化合物,盐溶液属于混合物,故错误;B、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100nm是浊液,1~100nm属于胶体,<1nm属于溶液,故错误;C、金属铝和氢氧化钠反应,而镁不和氢氧化钠反应,然后过滤,故正确;D、NaHCO3属于强碱弱酸盐,HCO3-水解,HCO3-+H2O H2CO3+OH-,溶液显碱性,故错误。
考点:考查电解质、分散系、铝的性质、盐类水解等知识。
2.下列各组物质的燃烧热相等的是A、碳和二氧化碳B、1mol碳和3mol碳C、3mol乙炔(C2H2)和1mol苯D、淀粉和纤维素【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燃烧热: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因为要求燃烧热相等,只能是同种物质,即选项B正确。
考点:考查燃烧热的定义等知识。
3.某温度时,测得纯水中c(H+)=2.4×10-7 mol·L-1,则c(OH-)为A.2.4×10-7 mol·L-1 B.1.0×10-7 mol·L-1C.1471.0102.410--⨯⨯mol·L-1 D.无法确定【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由水的电离平衡H2O≒H++OH-可知纯水中电离出的c(H+)和c(OH-)相等,答案选A。
考点:水的离子积常数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油的催化重整和煤的干馏均可以得到芳香烃,说明石油和煤中含有芳香烃B.石油裂解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得到更多的汽油C.石油分馏得到的产物可用来萃取溴水中的溴D.石油裂化主要得到的是乙烯、丙烯等【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石油的催化重整和煤的干馏均可以得到芳香烃,是芳香烃的主要来源,但并不能说明石油和煤中含有芳香烃,A错误;B、石油裂解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短链不饱和气态烃,B错误;C、石油分馏得到的产物可用来萃取溴水中的溴,C正确;D、石油裂解主要得到的是乙烯、丙烯等,D正确。
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1.下列各组元素相互化合,既能形成离子化合物,又能形成共价化合物的是()A.C、H、O B.N、H、O C.Na、Mg、Cl D.Na、Mg、O【答案】B【解析】考查化学键的形成。
一般活泼的金属和非金属容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形成共价键,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但也可以含有共价键,共价化合物中只能含有共价键。
A中只能形成共价键,C和D中只能形成离子键。
B中可以形成共价键,但同时含有氮元素,因此可以形成铵盐,铵盐属于离子化合物,所以答案是B。
2.下列药品可用无色带玻璃塞的试剂瓶存放的是A.NaOH溶液 B.氯水 C.盐酸 D.Na2SiO3溶液【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酸钠,硅酸钠具有黏性,能把玻璃塞黏住,所以不能盛放在带有玻璃塞的试剂瓶中,A错误;B、氯水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B错误;C、盐酸不和二氧化硅反应,所以可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盛放,C正确;D、硅酸钠溶液具有黏性,能把玻璃塞黏住,故不能盛放在带有玻璃塞的试剂瓶中,D错误。
答案选C。
考点:试剂的保存3.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决定因素是A.元素原子半径大小呈周期性变化B.元素原子量依次递增C.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D.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故C正确,A.元素原子半径大小只能表述微粒的大小,故A错误;B.元素原子量的大小是按顺序排列,方便查找,与性质无关,故B错误;D.由于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才致使元素的最高正价成周期性变化,故D错误,此题选C。
考点:考查原子结构与性质相关知识点4.利用厨房用过的废食用油,加入强碱共煮后可制得下列物质中的()A.蜡烛B.机油 C.肥皂D.面霜【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是皂化反应的实例,故选C。
考点:皂化反应点评:狭义的讲,皂化反应仅限于油脂与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混合,得到高级脂肪酸的钠/钾盐和甘油的反应。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山东省安丘市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1.下列反应中,生成的有机物只有一种的是()A.异戊二烯()与等物质的量的Br2发生加成反应B.2氯丁烷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HCl分子的反应C.新戊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一氯取代物D.甲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硝化反应生成一硝基甲苯【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 A、异戊二烯与等物质的量的Br2发生加成反应,可以1,2加成、3,4加成或1,4加成,得到3种产物,不符合题意;B、2氯丁烷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反应时,因为2氯丁烷不对称结构,氯原子可以和左右相邻碳上的H发生消去反应,生成2种产物,不符合题意;C、新戊烷中只有一种等效氢,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只生成一氯取代物,符合题意;D、甲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硝化反应时,有邻、间、对三种位置上的H原子可被硝基取代,生成3种一硝基甲苯,不符合题意。
考点:有机反应中加成和取代类型的特点及产物同分异构体的判断,及等效氢的判断。
2.下列过程中,最终的白色沉淀不.一定是BaSO4的是()【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加入稀硝酸和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除了有可能是硫酸根离子,还有可能是银离子,故选A;B项原溶液含硝酸根,再加入盐酸,相当于硝酸,把亚硫酸根氧化为硫酸根;D 项先加盐酸,排除了其他离子的干扰,最后得到的沉淀一定为硫酸钡沉淀。
考点:本题考察离子的检验。
3.一定温度下,向质量分数为a 的乙腈(CH 3CN )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水,所得溶液中乙腈的质量分数为0.4a ,若乙腈的密度为1ρ,水的密度为2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2ρρ>B .12ρρ<C .12ρρ=D .无法确定【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于乙腈(CH 3CN )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水,所得溶液中乙腈的质量分数比原来小,说明乙腈的密度为1ρ小于水的密度为2ρ。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鼎尚图文收集整理山东省夏津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1.能源分类相关图如图所示,下列四组选项中,全部符合图中阴影部分的能源是A.潮汐能、煤炭、石油 B.海洋能、地热能、核能C.天然气、水能、生物能 D.风能、太阳能、沼气【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煤炭不属于新能源,错误,不选A;B、地热能、核能不属于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错误不选B;C天然气不属于新能源,错误,不选C;D、沼气、太阳能、风能都是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是可再生能源,正确,选D。
考点: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和新能源的开发2.在核磁共振氢谱图(1H核磁共振谱图)中,有二个吸收峰的物质是A.CH3CH2OH B.CH3CH2CH3 C.CH4D.CH2=CH-CH3【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核磁共振氢谱中只给出一种峰,说明该分子中的H原子都是等效的,只有1种H 原子.A.CH3CH2OH中有3种不同的氢原子,核磁共振氢谱中有3个峰,故A错误;B.CH3CH2CH3有2种H原子,核磁共振氢谱中有2个峰,故B正确;C.CH3有1种H原子,核磁共振氢谱中有1个峰,故C错误.D.CH2=CH-CH3有3种H原子,核磁共振氢谱中有3个峰,故D错误;故选B。
考点: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点评:本题考查核磁共振氢谱与有机物中氢原子的种类关系,题目难度不大,核磁共振氢谱中峰值数等于有机物中氢原子的种类数。
3.含有一个双键的烯烃,和氢加成后的产物结构简式如图,则此烃可能有的结构有( )A .4种B .5种C .7种D .9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烯烃与H 2加成反应的原理,推知该烷烃分子中相邻碳原子上均带氢原子的碳原子间是对应烯烃存在碳碳双键的位置,该烷烃的碳链结构为,最右边碳原子为1号碳,所以能形成双键位置有:1和2之间;4和5之间;5和6之间,6和7之间,5和5支链上的碳原子之间,故该烃共有5种,故选B 。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山东省成武县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1.关于4 ℃时在100 mL水中溶解了22.4 L HCl气体(标准状况下测得)形成的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10 mol· L-1B.该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因溶液的密度未知而无法求解C.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因溶液的密度未知而无法求得D.所得溶液的体积为22.5 L【答案】B【解析】考查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有关计算。
氯化氢的物质的量是1.0mol,溶剂是100ml,但由于不能确定溶液的密度,因此无法确定溶液的体积,所以不能计算溶液的浓度,答案选B。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燃烧都会产生热量B.在有易燃易爆物的工作场所,严禁穿化纤类服装C.煤井中必须采取通风,严禁烟火D.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燃烧都是放热过程;所以燃烧都会产生热量,正确;B.化纤类衣物容易产生静电从而产生电火花而使可燃物发生火灾;正确;C.在煤井中存在大量瓦斯气体,浓度太高容易遇火爆炸,所以必须采取通风,严禁烟火;D.可燃物即使达到着火点,如果没有足够的空气,也难以燃烧,错误。
选项是D。
考点:考查与燃烧有关的知识及处理方法的知识。
3.某铁的氧化物,用7mol·L—1的盐酸100mL在一定条件下恰好完全溶解,所得溶液再通入0.56L标准状况下的氯气时,刚好使溶液中的Fe2+完全转化为Fe3+。
则该氧化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A.FeO B.Fe2O3 C.Fe4O5 D.Fe5O7【答案】D【解析】4.下列选项中所涉及的两个量一定相等的是A.6.2 g Na2O和7.8 g Na2O2中所含的离子数B.电解精炼铜时阳极溶解与阴极析出的铜的质量C.11.2 L N2与14 g CO气体所含有的原子数D.20 g重水(D2O)与17 g NH3所含有的电子数【答案】AD【解析】正确答案:ADA.正确,6.2 g Na2O和7.8 g Na2O2中所含的离子数均为0.3mol,Na2O2中O22―是原子团;B.不正确,电解精炼铜时阳极溶解与阴极析出的铜的质量不相等地,阳极溶解的不一定是铜,还有更活泼的金属;C.不正确,11.2 L N2不是标准状况;D.正确,20 g重水(D2O)与17 g NH3所含有的电子数均为10摩。
山东省梁山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1.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A.酒精 B.H2 C.Na2SO4 D.SO2【答案】C【解析】A.酒精常温下为液态,在水溶液中只存在乙醇分子,不能导电,属于非电解质,故A错误;B.无论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都是指化合物,H2是单质,故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B错误;C.Na2SO4是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自身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硫酸根离子和钠离子,能导电,是电解质,故C正确;D.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所以二氧化硫的水溶液导电,但电离出离子的物质是亚硫酸不是二氧化硫电离,所以二氧化硫是非电解质,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电解质的概念,解答时抓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并注意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题目较易.2.欲使CaCO3在水溶液中溶解度增大,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A.1.0mol·L-1 Na2CO3B.加入2.0mol·L-1 NaOHC.0.10mol·L-1CaCl2D.降低溶液的PH值【答案】D【解析】A、C两个选项由于同离子效应会降低CaCO3的溶解度。
加入NaOH对的CaCO3溶解平衡无影响,只有D降低溶液的PH值会促进CO32-的水解,这样使CaCO3的溶解平衡向右移动,能增大的溶解度。
3.有Al2(SO4)3 ,FeSO4,CuCl2,NaOH四种溶液,将其两两反应,若有一种溶液滴入另两种溶液中均产生了白色沉淀,继续滴加该溶液,原白色沉淀或消失或发生颜色变化,则可推断这一种溶液是A.Al2(SO4)3B.FeSO4C.BaCl2D.NaOH【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若有一种溶液滴入另两种溶液中均产生了白色沉淀,继续滴加该溶液,原白色沉淀或消失或发生颜色变化,沉淀消失可知,该物质必为NaOH,将NaOH滴加到Al2(SO4)3溶液中先生成氢氧化铝沉淀,NaOH过量,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溶于水的偏铝酸钠溶液,故选D。
【考点定位】考查物质的检验和鉴别【名师点晴】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
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该类试题的关键是要抓住特征条件,然后结合题意灵活运用。
本题由题设沉淀消失可知,该物质必为NaOH,将NaOH滴加到Al2(SO4)3溶液中先生成氢氧化铝沉淀,NaOH过量,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溶于水的偏铝酸钠溶液。
4.一定量的铝铁合金与300mL 2mol/L的硝酸完全反应,生成3.36L NO(标准状况),三价铁盐和铝盐等,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3mol/L NaOH 溶液恰好使++33、Fe Al 完全反应并生成沉淀最多,则所加入NaOH 溶液的体积是A.150mLB.300 mLC.450 mLD.600 mL 【答案】A 【解析】 正确答案:An(NaOH)=n(NO 3―)=0.3 L ×2mol/L ―3.36L/22.4mol/ L=0.45mol 所加入NaOH 溶液的体积是0.45mol ÷3mol/L=0.15L ,A 正确。
5.室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 +)等于10-13 mol·L -1,该溶液的溶质不可能是( ) A .NaHSO 4 B .NaCl C .HCl D .Ba(OH)2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此时c(H +)小于常温下纯水电离产生的c(H +),说明水的电离受到了抑制,NaHSO 4、HCl 、Ba(OH)2对水的电离都起抑制作用。
考点:水的电离 溶液的酸碱性6.如图所示2个甲分子反应生成1个丙分子和3个乙分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 .1个乙分子中含有2个A 原子B .摩尔质量关系为: 2 M (甲) = M (乙) + M (丙)C .该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 .该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从图分析,反应为2BA 3=B 2+3A 2。
A 、从分析指乙分子中含有2个A 原子,正确,不选A ;B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摩尔质量的关系应该为2 M (甲) = M (乙) + 3M (丙),错误,选B ;C 、因为丙中B 为0价,在甲中丙的化合价不是0,所以有化合价变化,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不选C ;D 、反应为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物质,所以为分解反应,正确,不选D 。
考点:化学反应的质量守恒7.蓄电池在放电时起原电池作用,在充电时起电解池的作用。
下式是爱迪生蓄电池分别在充电和放电时的反应:Fe+NiO 2+2H 2O放电充电Fe(OH )2+Ni(OH )2,则下列有关对爱迪生蓄电池的推断错误..的是 A .放电时正极附近pH 增大B .充电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Fe(OH )2 +2e -=Fe+2OH -C .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向正极方向移动D .蓄电池的电极可浸入某种碱性电解质溶液中【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根据电池反应,放电时正极发生NiO2+2e-+2H2O = Ni(OH)2+2OH-,所以正极附近碱性增强,PH增大,A正确;B.充电时,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Fe(OH)2+2e -=Fe+2OH-,B正确;C.放电时,正极得电子带负电,所以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方向移动,C错误;D.由于Fe属于活泼金属,与酸反应,所以蓄电池的电极可浸入某种碱性电解质溶液中,D正确;答案选C。
考点:考查爱迪生电池的工作原理。
8.下列有关生活中的化学,说法不正确...的是A.食用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高级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B.福尔马林可制备标本是利用了使蛋白质变性的性质C.棉花和蚕丝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D.银氨溶液可以用于区分麦芽糖和蔗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食用植物油属于油脂,因其烃基中含有碳碳双键而成液态,主要成分是高级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A项正确;B.福尔马林是甲醛的水溶液,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B项正确;C.棉花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而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C项错误;D.麦芽糖分子中有醛基,而蔗糖分子中没有醛基,用银氨溶液可以区分麦芽糖和蔗糖,D项正确;答案选C。
考点:考查生活中的有机化合物9.下列物质分别与NaOH的醇溶液共热后,能发生消去反应,且生成物只有一种的是()【答案】B【解析】A项中的邻位碳原子上不带氢原子,C项中无邻位碳原子,故A,C两项均不能发生消去反应;D项消去后可得到两种烯烃:CH2=CH—CH2—CH3或CH3—CH=CH—CH3;B项消去后只得10.含有a mol FeBr2的溶液中,通入x mol Cl2。
下列各项为通Cl2过程中,溶液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其中不正确的是()A.x=0.4a,2Fe2++Cl2=2Fe3++2Cl-B.x=0.6a,2Br-+ Cl2=Br2+2Cl-C.x=a,2Fe2++2Br-+2Cl2=Br2+2Fe3++4Cl-D.x=1.5a,2Fe2++4Br-+3Cl2=2Br2+2Fe3++6Cl-【答案】B 【解析】A 、氧化性:Cl 2>Br 2>>Fe 3+,所以Cl 2能氧化Fe 2+生成Fe 3+和Cl -, 离子方程式为:2Fe 2++Cl 2═2Fe 3++2Cl -。
B 、氯气具有氧化性,能将亚铁离子和溴离子氧化,先氧化亚铁离子,2L 0.5mol/L 的FeBr 2溶液中通入标况下的Cl 222.4L 反应时,两者的物质的量相等,此时Fe 2+全部被氧化,溴离子部分被氧化,根据电子得失守恒:n (Cl 2)×2=n (Fe 2+)×1+n (Br -)×1,即1mol×2=1mol×1+n (Br -)×1,则n (Br -)=1mol ,此时离子方程式为:2Fe 2++2Cl 2+2Br -═2Fe 3++4Cl -+Br 2。
11.用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1mol Na 2O 2固体中含有O 22-2 N AB .常温常压下,3.2 g CH 4中含有电子2 N AC .标准状况下,11.2 L CH 3CH 2OH 中含有分子0.5N AD .100 mL 1 mol ·L -1的CH 3COOH 溶液中含有CH 3COOH 分子0.1 N A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 、过氧化钠中阴阳离子的个数之比是1:2,所以1mol Na 2O 2固体中含有O 22-N A ,A 不正确;B 、甲烷是10电子微粒,则常温常压下,3.2 g CH 4中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是3.216/gg mol×10=2mol ,则电子数是2 N A ,B 正确;C 、标准状况下乙醇是液体,不能适用于气体摩尔体积,即标准状况下,11.2 L CH 3CH 2OH 的物质的量不是0.5mol ,C 不正确;D 、乙酸是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所以100 mL 1 mol ·L -1的CH 3COOH 溶液中含有CH 3COOH 分子小于0.1 N A ,D 不正确,答案选B 。
考点: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计算12.有一种烃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有关该分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该烯烃的分子式为C 5H 4B .该分子中1、2、4、5四个碳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C .该烃的二氯代物同分异构体有2种D .与其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只含三键的链烃只有2种 【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该烃的分子式为C 5H 4,中心碳原子连有4个键,空间构型类似于甲烷,是四面体结构,所有碳原子不可共平面;由于有2个双键的存在,1 mol 该烃最多可以与2 mol Br 2发生加成反应;与其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且只含三键的链烃分子有两种。
故B错。
13.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①沸点:H 2Se >H 2S >H 2O ②原子半径:Na >Mg >O③酸性:H3PO4>H2SO4>HClO4④离子还原性:S2->Cl->Br-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B【解析】考查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比较:1.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①同周期元素,自左向右,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增强;②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化合的越容易,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的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①分子化合物的熔沸点和分子间作用力有关,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但水分子间存在氢键,水的沸点最高;沸点:H2O>H2Se>H2S;③非金属性越强,所对应的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酸性:HClO4>H2SO4>H3PO414.下列装置或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图1中的实验现象能证明非金属性: Cl>C>SiB.图2可用于实验室制备并收集乙酸乙酯C.图3中,气体从a口进入时,可用于收集H2、CH4、NH3等气体D.图4中X物质若为CCl4,可用于吸收NH3或HCl【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盐酸不是氯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因此图1中的实验现象不能证明非金属性:Cl>C>Si,A错误;B.乙酸乙酯不溶于水,而乙酸和乙醇与水互溶,所以收集乙酸乙酯时导管口不能插入溶液中,即图2可用于实验室制备并收集乙酸乙酯,B正确;C.图3中,气体从a口进入时,可用于收集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例如H2、CH4、NH3等气体,C正确;D.图4中X物质若为CCl4,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因此可用于吸收NH3或HCl,D正确;考点:考查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15.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高能电池相比,该电池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