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三 物质结构与性质
- 格式:doc
- 大小:107.00 KB
- 文档页数:3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金戈铁骑整理制作《物质结构与性质》月考试题高二化学组2011-4第Ⅰ卷(共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60分)1.玻尔理论不能解释()A.H原子光谱为线状光谱B.H原子的可见光区谱线C.在一个给定的稳定轨道上,运动的核外电子不发射能量———电磁波D.H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2.在d轨道中电子排布成,而不排布成,,其直接的根据是()A.能量最低原理B.泡利不相容原理C. 原子轨道能级图D.洪特规则3.下列分子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的是( )A.CO2B.NH3C. CO2D.BF34.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A.碘升华B.酒精溶于水C.冰融化成水D.HCl气体溶于水5.下列各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其中能组成化学式为XY2型离子化合物的是()A.6和8B.16和8C.12和17D.11和16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极性分子中一定没有非极性键B.非极性分子中一定不含极性键C.单质分子中一定存在非极性键D.极性分子中一定有极性键7.下列含有非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是A.HCl B.Na2O2 C.C2H2 D.CH4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B.完全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C.ⅠA族和ⅦA族元素化合时,一定形成离子键D.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有离子键9.A元素的阴离子、B 元素的阳离子和C元素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已知C的原子序数大于B的原子序数。
则A、B、C三种离子半径大小的顺序是()A. C>A>BB.B>A>CC.A>B>CD.C>B>A10.下列叙述中,一定是金属元素的是()A. 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B.在反应中很容易失去电子C.具有金属光泽D.价电子排布为ns 2元素11.在多电子原子中,各电子具有下列量子数,其中能量最高的电子是( )A.2,1,-1,12B.2,0,0,12-C.2,1,1,12-D.3,2,-1,12- 12.按周期表排列,元素Be 、C 、Mg 、Na 的电负性大小顺序为( )A. C >Be >Mg >NaB.C >Na >Be >MgC.Na >Mg >C >BeD.C <Na <Be <Mg13.Y 、Z 是3种短周期元素,其中X 、Y 位于同一主族,Y 、Z 处于同一周期。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第一章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一、学习目标1理解能量最低原则、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学会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写法。
知道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按周期划分的原因,族的划分与原子中价电子数目和价电子排布的密切关系。
2、了解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能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主族元素,原子半径周期性变化的原因。
3、明确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模型的建立使元素周期表的建立有了理论依据。
二、学习重点、难点能量最低原则、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了解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族划分的关系。
三、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探索新知](1—18号)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a.以H为例电子排布式轨道表示式结论:b. 以He为例电子排布式轨道表示式结论: c. 以C 为例电子排布式轨道表示式结论: [活动探究](1—18号)书写下列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和轨道表示式(书写、对照、纠错、探因)N 、 O 、Ne 、Al 、Mg 、Si 、[学无止境](19—36号)a.书写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书写、对照、纠错、探因)Sc Fe 结论:b.再书写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书写、对照、纠错、探因)Cr Cu 结论:练习:V、As第2、3课时(二)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1.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的划分。
[看图·思考]仔细观察图1-2-7鲍林近似能级图回答下面问题:鲍林近似能级图中分为几个能级组?每一能级组中共有多少个原子轨道,最多能容纳多少个电子?[交流·研讨]请根据1-36号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参照鲍林近似能级图,尝试分析原子中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中周期划分的内在联系,回答下题。
(1)周期的划分与什么有关?(2)每一周期(前4周期)各容纳几种元素?这又与什么有关?(3)周期的序数与什么有关?(从原子中电子排布式分析)[同步检测1] 已知某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34s2,根据这一排布式可知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归纳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的一本重要教材。
本书主要介绍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以及有机化合物、配位化学、无机材料等内容。
下面是关于该教材的知识归纳。
第一章物质的结构和性质1.物质的微观结构:原子、离子和分子是物质的微观结构。
2.物质的宏观性质:密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等是物质的宏观性质。
3.物质的宏观性质与微观结构的关系:物质的性质与其微观结构相关,如金属的导电性、晶体的硬度等。
第二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1.有机化合物的元素组成:有机化合物主要由碳、氢和少量氧、氮、硫等元素组成。
2.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有机化合物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
3.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有机化合物具有燃烧性、酸碱性、氧化还原性、流动性、挥发性等特性。
4.有机物的分类:根据分子中所含的官能团,有机物可分为醇、酮、醛、酸、酯、醚、芳香化合物等不同类型。
第三章有机反应与有机合成1.有机反应的定义:有机反应是指有机化合物在适当条件下发生变化,形成具有新性质的有机化合物。
2.脱水反应:脱水反应是指有机化合物中的水分子与有机分子发生反应,生成新的有机化合物。
3.氢化反应:氢化反应是指有机化合物中的氢气与有机分子发生反应,生成新的有机化合物。
4.酸碱催化:酸碱催化是指在酸碱存在的条件下,有机化合物的反应速率增加。
第四章金属配合物1.配位化合物的概念:配位化合物是指由一个或多个给体与一个或多个受体之间通过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2.配位键:配位键是指由配体中的一个或多个电子对与金属离子形成的共价键。
3.配位数:配位数是指一个金属离子周围配位体的数目。
4.配位化合物的性质:配位化合物具有明显的颜色、溶解度、稳定性等特性。
第五章无机材料1.无机材料的分类:无机材料可分为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
2.无机材料的性质:金属材料具有导电性、延展性、塑性等特性;非金属材料主要用于绝缘材料、陶瓷材料等;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性。
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主要知识要点:1、原子结构2、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3、共价键4、分子的空间构型5、分子的性质6、晶体的结构和性质(一)原子结构1、能层和能级(1)能层和能级的划分①在同一个原子中,离核越近能层能量越低。
②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能量由低到高依次为s、p、d、f。
③任一能层,能级数等于能层序数。
④s、p、d、f……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是1、3、5、7……的两倍。
⑤能层不同能级相同,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相同。
(2)能层、能级、原子轨道之间的关系每能层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2n2(n:能层的序数)。
2、构造原理(1)构造原理是电子排入轨道的顺序,构造原理揭示了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2)构造原理是书写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的依据,也是绘制基态原子轨道表示式的主要依据之一。
(3)不同能层的能级有交错现象,如E(3d)>E(4s)、E(4d)>E(5s)、E (5d)>E(6s)、E(6d)>E(7s)、E(4f)>E(5p)、E(4f)>E(6s)等。
原子轨道的能量关系是:ns<(n-2)f <(n-1)d <np(4)能级组序数对应着元素周期表的周期序数,能级组原子轨道所容纳电子数目对应着每个周期的元素数目。
根据构造原理,在多电子原子的电子排布中:各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 ;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电子。
(5)基态和激发态①基态:最低能量状态。
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基态原子。
②激发态:较高能量状态(相对基态而言)。
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跃迁至较高能级时的状态。
处于激发态的原子称为激发态原子。
③原子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电子跃迁时会吸收(基态→激发态)和放出(激发态→较低激发态或基态)不同的能量(主要是光能),产生不同的光谱——原子光谱(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
利用光谱分析可以发现新元素或利用特征谱线鉴定元素。
高中化学<< 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材分析物质结构理论是现代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的重要基础。
它揭示了物质构成的奥秘。
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有助于人们理解物质变化的本质,预测物质的性质,为分子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在本课程模块中,我们将从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以微粒之间不同的作用力为线索,侧重研究不同类型物质的有关性质,帮助高中学生进一步丰富物质结构的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模块的功能高中化学选修 3 是在在必修课程基础上为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而设置的。
我省理工方向的学生必须选修本模块,它是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的内容。
本模块选修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方法,研究物质构成的奥秘,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模块的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模块的学习,学生应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1.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2.进一步形成有关物质结构的基本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3.能从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的视角解释一些化学现象,预测物质的有关性质;4.在理论分析和实验探究过程中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三、模块的内容标准及学习要求学习要求分为基本要求和发展要求:基本要求:全体学生应在本节学习时掌握。
发展要求:有条件的学生可在选修 3 结束时掌握。
引言学习要求节内容标准教学建议基本要求发展要求引言1.了解人类探索物1.1 了解人类在探索物质结构的质结构的价值,认同过程中已经取得的重要成果。
“物质结构的探索是1.2 了解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价无止境的”观点,认值,认同“物质结构的探索是无识在分子等层次研止境的”观点。
究物质的意义。
2.初步认识物质的 2.1 初步认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之间的关系,认同“结构决定性关系,知道物质结构质、性质反映结构”等观点。
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大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1.能层、能级与原子轨道(1)能层(n):在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按照电子的能量差异将其分成不同能层。
通常用K、L、M、N……表示,能量依次升高。
(2)能级:同一能层里电子的能量也可能不同,又将其分成不同的能级,通常用s、p、d、f等表示,同一能层里,各能级的能量按s、p、d、f的顺序依次升高,即:E(s)<E(p)<E(d)<E(f)。
(3)原子轨道:电子云轮廓图给出了电子在核外经常出现的区域。
这种电子云轮廓图称为原子轨道。
【特别提示】(1)任一能层的能级总是从s能级开始,而且能级数等于该能层序数。
(2)以s、p、d、f……排序的各能级可容纳的最多电子数依次为1、3、5、7……的二倍。
(3)构造原理中存在着能级交错现象。
由于能级交错,3d轨道的能量比4s轨道的能量高,排电子时先排4s轨道再排3d轨道,而失电子时,却先失4s轨道上的电子。
(4)前四周期的能级排布(1s、2s、2p、3s、3p、4s、3d、4p)。
第一能层(K),只有s能级;第二能层(L),有s、p两种能级,p能级上有三个原子轨道p x、p y、p z,它们具有相同的能量;第三能层(M),有s、p、d三种能级。
(5)当出现d轨道时,虽然电子按ns,(n-1)d,np顺序填充,但在书写电子排布式时,仍把(n-1)d放在ns前。
(6)在书写简化的电子排布式时,并不是所有的都是[X]+价电子排布式(注:X 代表上一周期稀有气体元素符号)。
2.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1)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尽可能地先占有能量低的轨道,然后进入能量高的轨道,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
如图为构造原理示意图,即基态原子核外电子在原子轨道上的排布顺序图。
注意:所有电子排布规则都需要满足能量最低原理。
(2)泡利原理每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状态相反。
(3)洪特规则。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课时1 原子结构
1.主族元素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主族元素的原子得到电子填充在最外层形成阴离子。
下列各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错误的是()
A.Ca2+:1s22s22p63s23p6B.O2-:1s22s22p4
C.Cl-:1s22s22p63s23p6D.Ar:1s22s22p63s23p6
解析:氧离子(O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B选项是氧原子(O)的电子排布式。
答案:B
2.下列电子排布图中,能正确表示该元素原子的最低能量状态的是()
解析:A、B两项不符合洪特规则;C项,原子处于激发态,不是能量最低状态;D中能够表示该元素原子的最低能量状态。
答案:D
3.下列各组原子中,彼此化学性质一定相似的是()
A.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的X原子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的Y原子
B.原子核外M层上仅有两个电子的X原子与原子核外N层上仅有两个电子的Y原子
C.2p轨道上只有一个电子的X原子与3p轨道上只有一个电子的Y原子
D.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的X、Y原子
解析:A中1s2结构的原子为He,1s22s2结构的原子为Be,两者性质不相似;B项X原子为Mg,Y原子N 层上有2个电子的有多种元素,如第四周期中Ca、Fe等都符合,化学性质不一定相似;C项为同主族的元素,化学性质一定相似;D项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的碱金属元素可以,过渡元素中也有很多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的,故性质不一定相似。
答案:C
4.具有下列电子层结构的原子和离子,其对应的元素一定属于同一周期的是()
A.两原子其核外全部都是s电子
B.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2p6的原子和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2p6的离子
C.原子核外M层上的s、p能级都充满电子,而d能级上没有电子的两种原子
D.两原子N层上都有1个s电子,一个原子有d电子,另一个原子无d电子
解析:氢原子和锂原子都只有s电子但不在同一周期,A错;2s22p6的离子如果是阳离子的话,对应的元素就和2s22p6的原子对应的元素不在同一周期,B错;虽然M层上的s、p能级都充满电子,即使d能级没有电子,但4s上可能有电子或没有电子,C错。
答案:D
5. 已知X、Y是主族元素,I为电离能,单位是kJ·mol-1。
请根据下表所列数据判断,错误的是()
元素I1I2I3I4
X 500 4 600 6 900 9 500
Y 580 1 800 2 700 11 600
A . 元素X 的常见化合价是+1
B .元素Y 是ⅢA 族元素
C .元素X 与氯形成化合物时,化学式可能是XCl
D .若元素Y 处于第三周期,它可与冷水剧烈反应
解析:X 的第一电离能(I 1)显著小于I 2、I 3等,可知X 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故常见化合价为+1价,且与Cl 元素形成XCl ,A 、C 两项正确;Y 元素的I 1、I 2、I 3相差不悬殊,与I 4悬殊明显,故Y 最外层有3个电子,为ⅢA 族元素,当n =3时,Y 为Al ,与冷水不反应,故B 正确,而D 错误。
答案:D
6.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X 、Y 、Z 、W 均为短周期元素,若W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
的7/8。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X Y
Z W
A .Y 单质可与Z 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反应,使溶液pH 升高
B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W>Z
C .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Z>Y>X
D .X 的单质中有一种为白色蜡状固体
解析:由W 的原子结构特点可推知W 为氯元素,则依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可知X 、Y 、Z 依次为氮元素、氧元素和硫元素。
A 中的反应是2H 2S +O 2===2S ↓+2H 2O ,A 正确;HClO 4酸性强于H 2SO 4,B 正确;X 、Y 、Z 的原子半径应是Z>X>Y ,C 不对;N 元素的单质为无色气体,D 不对。
答案:AB
7.a 、b 、c 、d 、e 、f 、g 为七种由短周期元素构成的微粒,它们都有10个电子,其结构特点如下:
微粒代码 a b c d e f g
原子核数 单核 单核 双核 多核 单核 多核 多核
带电荷数(单位电荷) 0 1+ 1- 0 2+ 1+ 0
其中b 的离子半径大于e 的离子半径;d 是由极性键构成的四原子极性分子;c 与f 可形成两个共价型g 分子。
试写出:
(1)a 微粒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
(2)b 与e 相应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比较为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3)d 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
(4)g 微粒所属化合物类型________,是________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
(5)用化学式表示:c 微粒是________;f 微粒是________。
解析:10电子的微粒有:原子Ne ;分子CH 4、NH 3、H 2O 、HF(均为第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气态氢化物);
简单阳离子Na +、Mg 2+、Al 3+(均为第三周期金属元素形成的阳离子);复杂阳离子H 3O +、NH +4;简单阴离
子N 3-、O 2-(以上两种离子不能在水溶液中稳定存在)、F -;复杂阴离子OH -。
可知:a 为Ne ;b 为Na +;c 为OH -;d 为NH 3;e 为Mg 2+;f 为H 3O +(H 3O ++OH -===2H 2O);g 为H 2O 。
答案:(1)··Ne ····
·· (2)NaOH Mg(OH)2 (3) (4)共价化合物 极性 (5)OH - H 3O +
8. 下表为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的编号代表对应的元素。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属于d 区的元素是________(填编号)。
(2)写出元素⑨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元素的特征电子排布式为n s n n p n +1,该元素原子的核外最外层电子的成对电子为______对。
(4)元素④的氢化物的分子构型为________________,中心原子的杂化形式为________。
(5)第三周期8种元素按单质熔点高低的顺序如右图,其中序号“8”代表________(填元素符号);其中电负
性最大的是________(填图中的序号)。
解析:(2)⑨号元素是Fe元素,其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
(3)由n s n n p n+1可知n=2,则该元素是N,其最外层成对电子只有1对。
(4)元素④是氮元素,其氢化物的分子构型是三角锥型。
(5)第三周期熔点最高的单质应是Si;电负性最大的是Cl即图中的2。
答案:(1)⑨(2)1s22s22p63s23p63d64s2(3)1(4)三角锥型sp3(5)Si 2
9.A、B、C、D、E代表5种元素。
请填空:
(1)A元素基态原子的最外层有3个未成对电子,次外层有2个电子,其元素符号为________;
(2)B元素的负一价离子和C元素的正一价离子的电子层结构都与氩相同,B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C的元
素符号为________;
(3)D元素的正三价离子的3d能级为半充满,D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________;
(4)E元素基态原子的M层全充满,N层没有成对电子,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E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
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
解析:(1)A元素基态原子的轨道排布图由题意可写成:
,可见该元素核外有7个电子,为氮元素,其元素符号为N。
(2)B-、C+的电子层结构都与Ar相同,即核外都有18个电子,则B为17号元素Cl,C为19号元素K。
(3)D元素原子失去2个4s电子和1个3d电子后变成+3价离子,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2p63s23p63d64s2即26号元素铁。
(4)根据题意要求,首先写出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3d104s1,该元素为29号Cu。
答案:(1)N(2)Cl K(3)Fe1s22s22p63s23p63d64s2或[Ar]3d64s2
(4)Cu1s22s22p63s23p63d104s1或[Ar]3d104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