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品外观检查教材
- 格式:ppt
- 大小:10.96 MB
- 文档页数:13
1.目的(Purpose):1.1為確保產品外觀件進料之品質標準,並提供進料檢驗及其品質判定依據,使產品出貨至客戶端均能符合客戶品質之需求,故制訂此檢驗標準。
2.適用範圍(Range):2.1適用於產品事業處之所有產品外觀件的檢驗及其品質判定2.2適用於產品尚未有專案檢驗規範前進料檢驗使用。
2.3適用於產品事業處及品保部所有同仁。
2.4包含所有塑膠射出外觀件、金屬外觀件、成品檢驗用。
3.責任(Responsibility):3.1品保工程師:負責制訂、修訂本檢驗標準。
3.2品管員:負責執行抽樣檢驗,確保進料品質,防止不良流至客戶端;並針對不合格品,進行提報。
4.抽樣標準:4.1正常檢驗:外觀依據MIL-STD-105E II級正常檢驗單次抽樣計畫,AQL 0.65,尺寸每批抽測5pcs。
4.2加嚴檢驗:外觀依據MIL-STD-105E II級正常檢驗單次抽樣計畫,AQL 0.4,尺寸每批抽測5pcs。
4.3抽樣方法:採用隨機抽樣,從不同單位包裝裡隨機抽取樣品。
5. 缺陷定義:5.1缺陷分類:A.致命缺陷(CRI):可能對機器或裝備的操作者造成傷害,潛在的危險性,會導致與安全有關的失效或不符合政府法規,影響機械或電器性能,產品在組裝後或客戶使用時會發生重大品質事件。
B.主要缺陷(MAJ):性能不能達到預期目標,但不至於引起危險或不安全現象,導致最終影響產品使用性能與裝配,客戶很難接受或存在客戶抱怨風險性。
C.次要缺陷(MIN):不滿足規定的要求,但不會影響產品使用功能。
5.2 不合格品分類:A.致命缺陷類不合格品:有一個或以上致命缺陷,也可能還含有嚴重或輕微缺陷的單位產品。
B.嚴重缺陷類不合格品:有一個或以上嚴重缺陷,也可能還含有輕微缺陷的單位產品。
C.輕微缺陷類不合格品:有一個或以上輕微缺陷的單位產品。
6. 檢驗條件:6.1距離:產品距日光燈80~90cm,肉眼與被測物距離30~45cm。
6.2時間:5秒內確認缺陷(單個零件的所有表面)。
目录1.0静电放电危险的预防2.0 机械装配2.1 紧固件合格性要求2.2 紧固件安装2.2.1 紧固件安装—电气间距2.2.2 紧固件安装—螺纹紧固件2.2.3 紧固件安装—元件装配2.2.3.1 紧固件安装—元件装配—功率晶体管2.2.3.2 紧固件安装—元件装配—功率半导体2.3 挤压型紧固件2.3.1 冲压成型紧固件-扁平法兰盘-熔融安装2.4 元器件安装合格性要求2.4.1 元器件安装合格性要求-粘接-非架高元器件2.4.2元器件安装合格性要求--元器件安装用垫片2.4.3 元器件安装--金属丝固定2.4.4 元器件安装--结扎带(绕扎、点扎)2.5 连接器、拉手条、扳手的合格性要求02.6 散热片合格性要求2.6.1 散热片合格性要求--散热片绝缘体以及导热混合物。
2.6.2 散热片合格性要求--散热片的接触3.0 元器件安装的位置和方向3.1 定位3.1.1 水平方向3.1.2 垂直方向3.2 安装3.2.1 轴向引线元器件水平安装3.2.2 径向引线元器件水平安装3.2.3 轴向引线元器件垂直安装3.2.4 径向引线元器件垂直安装3.2.5 双列直插封装(DIP)3.2.5.1 双列直插封装(DIP)和单列直插封装(SIP)插座插针3.2.6 卡式板边连接器3.2.7 引脚跨越导体3.2.8 应力释放3.2.8.1 应力释放—端子—轴向引线元器件3.3 引脚成型3.4 损伤3.4.1 引脚3.4.2 DIP和SOIC3.4.3 轴向引线元器件3.4.3.1 玻璃体3.4.4 损伤--径向(双引脚)3.5 导线/引脚端头3.5.1 .1 导线/引脚端头——导线安装——绝缘破坏3.5.1.2 导线/引脚端头——导线安装——导体变形3.5.1.3导线/引脚端头——导线安装——导体损伤3.5.3 导线/引脚端头——印制板——导线伸出量3.5.3.1 直的及部分折弯的3.5.4 导线/引脚端头——软性套管绝缘4.0 焊接4.1 合格性要求4.2.1 镀覆孔上安装的元件-- 裸露的基底金属4.2.2 镀覆孔上安装的元件--剪过的引线4.2.3 焊料中的引脚涂层弯液面4.2.4 镀覆孔--无引线的层间联接--SMT过孔4.3 金手指4.4 机插连接器插针5.0 洁净度5.1 焊剂残留物5.2 颗粒状物5.3 氯化物、碳化物以及白色残留物5.4 腐蚀6.0 标记6.1 刻蚀的标记6.2 丝网印制的标记6.3 印章标记6.4 激光打印标记6.5 条形码6.5.1 标记-条形码-可读性6.5.2 条形码-粘贴和破损7.0 涂覆层7.1 敷形涂层7.1.1 总则7.1.2 涂覆范围7.1.3 敷形涂层-厚度7.2 阻焊膜涂覆术语7.2.1 阻焊膜涂覆—起皱/破裂7.2.2 阻焊膜涂覆—孔隙和鼓泡7.2.3 阻焊膜涂敷—断裂8.0 层压板状况8.1 引言关于白斑和微裂纹8.2 术语解释8.2.1 白斑8.2.2 微裂纹8.2.3 起泡和分层8.2.4 显布纹8.2.5 露织物8.2.6 晕圈和板边分层8.2.7 烧焦/阻焊膜变色--阻焊膜脱落8.3 弓曲和扭曲9.0 跨接线跨接线的合格要求9.1 跨接线选择9.2 跨接线布线9.3 跨接线固定9.4 跨接线--镀覆孔9.5 跨接线--表面安装10.0 表面安装组件10.1 胶粘接10.2 焊点10.2.1 只有底部有焊端的片式元件10.2.2 片式元件--矩形或正方形焊端元件--焊端有1、3或5个端面10.2.3 圆柱形焊端10.2.4 城堡形焊端的无引线芯片载体10.2.5 扁带“L”形和鸥翼形引脚10.2.6 圆形或扁平形(精压)引脚10.2.7 “J”形引脚10.2.8 “I”形引脚的对接焊点10.3 焊点—片式元件-端头,第3或第 5端面--焊缝范围10.4 元件损伤10.4.1 片式电阻器10.4.1.1 片式电阻器裂纹和缺口10.4.1.2 片式电阻器——金属化10.4.2 片式电容器10.4.2.1 片式电容器——浸析10.4.2.2 片式电容器——缺口和裂缝10.4.3 圆柱形零件附表范围·合格它不是最佳的,但在其使用环境下能保持PCBA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1 目的为检验员提供检验规则和检验方法,指导其正确检验从而稳定产品质量。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检验员对装配后的产品外观检验,主要是指处于发货状态下的成品物料。
3 主要检验工具卡尺、卷尺、色差仪、测厚仪、螺纹规、标准色板,签样板等。
4 检验环境4.1 光度300~600LX (相当于40W 目光灯750㎜远)。
4.2 如条件许可,检验者目视方向应与光源方向成45°如下图所视(如图1)。
图14.3 检验者沿目视方向与待检验表面之间的距离为600~650㎜。
5 术语和定义5.1 产品:指本公司确定的、处于向客户发货状态下的物品。
5.2 A 级表面:产品在本公司的客户处进行安装、操作及日常维护时能被看到的表面。
5.3 B 级表面:除A 级以外的所有表面。
5.4 外部表面:在产品正常工作状态下或产品开启前门后,能直接正视到的表面,外部表面归属于A 级表面。
5.5 内部表面:在产品正常工作状态下或产品开启前门后,不能直接正视到的A 级表面。
5.6 金属表面:包括电镀、氧化、钝化以及金属压铸面等表现为金属质感的表面,非喷涂面。
5.7 浅划痕:指电镀或氧化之因操作不当或对明显缺陷进行粗打磨等人为造成的基体材料上的划伤或局部磨擦痕迹,一般呈细线型。
5.8 划痕:膜层表面划伤,但未伤至底层(即底层未暴露);对其它无膜表面则为目测不明显、手指甲触摸无凹凸感、未伤及材料本体的伤痕。
5.9 深划痕:表面膜层划伤,且已伤至底层(即底层已暴露);对无膜层表面则为目测明显、手指甲触摸无凹凸感、伤及材料本体的伤痕。
5.10 露白:镀彩色锌钝化膜因磨擦而被去除、露出锌层,或因缝隙截留溶液导致的无钝化膜现象,呈现为区别于周围采色的白色。
5.11 雾状:镀铬、镀镍表面或透明塑胶表面上的模糊、不清晰、不光亮的现象。
5.12 局部无铬层:指镀铬表面因电镀工艺的局部限在凹槽内、深孔内、折弯内角等低电位区出现铬层未电镀上的现象。
外观检验作业指导书一、目的:规范公司产品外观检验方法及允收标准。
二、适用范围:所有产品的外观处理检验三、外观检视条件:1)视力:校正视力1.0以上。
2)目视距离:检查物距眼睛A级面40㎝,B、C距眼睛一臂远。
3)目视角度:45度~90度(检查时产品应转动)。
4)目视时间:A级面15秒/面,B、C面10秒/面。
四、术语和定义●A级表面:在使用过程中总能被客户看见的部分。
●B级表面:在使用过程中常常被客户看见的部分。
这些表面允许有轻微不良,但是不致引起挑剔客户不购买产品。
●C级表面:在使用过程中很少被客户注意到的表面部分。
此表面的外观缺陷应合理而且不至于给客户觉得该产品质量不佳。
●D级表面:在使用过程中几乎不被客户看到部分(如:产品的内部件表面)。
此表面的缺陷合理,不能影响零件使用性能。
●金属表面:包括电镀、氧化、钝化等表现为金属质感的表面,非喷涂表面。
●拉丝:是一种砂带磨削加工,通过砂带对金属表面进行磨削加工,去除表面缺陷,并形成具有一定粗糙度、纹路均匀的装饰表面。
●基材花斑:电镀或氧化前因基体材料腐蚀、材料中的杂质、材料微孔等原因所造成的、与周围材质表面不同光泽或粗糙度的斑块状花纹外观。
●抛光区:对基材上的腐蚀、划伤、焊接区、铆接区等部位进行机械打磨抛光后表现出的局部高光泽、光亮区域。
●镀前划痕:指材料划痕、电镀或氧化之前因操作不当,或对明显缺陷进行粗打磨等人为造成的基体材料上的划伤或局部磨擦痕迹,一般呈细线型。
●浅划痕:膜层表面划伤,但未伤及底层(即底层未暴露);对其它无膜层表面则为:目测不明显、手指甲触摸无凹凸感、未伤及材料本体的伤痕。
●深划痕:膜层表面划伤,且已伤至底层(即底层已暴露出来);对其它无膜层表面则为:目测明显、手指甲触摸有凹凸感、伤及材料本体的伤痕。
●凹坑:由于基体材料缺陷,或加工过程中操作不当等原因而在材料表面留下的小坑状痕迹。
●凹凸痕:因基材受撞击或校形不良等而呈现出的明显变形、凹凸不平的现象,手摸时有不平感觉。
外观检验生效日期步骤图示检验内容以下图示为常见不良,其它电镀常规不良按正常检测产品检验标准程序(SIP)适用机型文号工序名称一全检员双手拇指与食指各拿取产品两端参考产品指示面如图⑥检查产品A面插口面有无变形、起泡、起皮、发黑、发黄、碰伤、砂孔、漏底层、多料、碰缺、缺料、披锋等不良。
二参考产品指示面如图⑥由以上A级面旋转180°到产品D级面如图②检查外观表面有无起泡、起皮、发黑、发黄、碰伤、砂孔、漏底层、多料、碰缺、缺料、披锋等不良。
三参考产品指示面如图⑥由以上D级面旋转到产品B级面如图③检查外观上表面有无起泡、起皮、发黑、发黄、碰伤、砂孔、漏底层、多料、碰缺、缺料、披锋等不良。
注意事项: 带手指套方可作业,严禁裸手触摸产品;2.检验员必须100%的按检验规范进行全检误漏检隐患; 验员检验过程中,遇到无法判定的产品,知上级,要求上级签限度样版;4.检验员检验过程中,因失误造成掉落地做不良品处理。
5.(1)A级即为客户最常检验的面一律不许有不良现(2)除A级面外,B级面外观是客户最常检面不许有不良现象。
(3)除A/B级面要翻转产品才能看到的两侧外观面,不许(4)D级面是外观面较难观察到的面,一或焊接面,D级面表面不能有不良现象。
(5)E级面是产品内部非外观面,有时E级面,所以产品管控跟B级面一样。
注:以上律不许有变形、起泡、起皮、发黑、发黄、漏底层、多料、碰缺、缺料、披锋等不产品外观全检作业指导书3碰伤B 级面A 级面2D 级面1起泡修NO.修订日期修订人NO.修订人订14记25录36PZ3/4:YZGC/1:□回收 份□回收 份日期:□回收 份□回收 份日期:□回收 份□回收 份日期:□回收 份□回收 份日期:四参考产品指示面如图⑥由以上B级面旋转90°到产品C级面如图④检查外观两侧表面有无起泡、起皮、发黑、发黄、碰伤、砂孔、漏底层、多料、碰缺、缺料、披锋等不良。
五参考产品指示面如图⑥由以上B面旋转180°到产品E面如图⑤检查E面内部表面有无起泡、起皮、发黑、发黄、碰伤、砂孔、漏底层、多料、碰缺、缺料、披锋等不良。
成品外觀檢驗標准─外端子與印面課別﹕生產課上課時間﹕
以本車間所生產的W4HM系列產品的相關檢驗標准做如下講解﹕
一﹑檢驗外端子的吃錫狀況﹕
1.吃錫性﹕金屬被溶錫浸潤的能力或吃錫程度。
從各角度距離30cm處目視﹐端子各位置
都有吃上錫且鍍錫層沒有異色﹐(如明顯發黑﹑發黃﹑發白)等現象則可允收。
2.錫尖﹕產品端子鍍錫后﹐錫向下流動﹐凝固在端子頂端的部分。
用手輕輕觸碰﹐不刺手
且長度在0.25mm以內﹑寬度在兩端子之間的二分之一以內允收。
3.錫瘤﹕產品端子鍍錫后﹐錫過多地凝固在端子某個部分形成凸起的瘤狀﹐能順暢套入規
定的模具內允收。
4.堆錫﹕鍍錫過程中﹐因錫的流動性不佳﹐而使錫堆積在端子底部﹐形成凸起的部分。
經
套模后﹐能平穩放置模具上且不影響端子的平整度則可以允收。
二﹑打標面的檢驗﹕
1.色差﹕從各角度觀察顏色有明顯差異。
輕微差異﹐在30cm處且視無法辨識者可允收。
2.打標重影﹕打標作業不當使字體留下兩道或兩道以上的痕跡。
在30cm處目視能辨識清楚
可允收。
3.打標殘缺﹕字體不完整﹐有部分缺塊或字體斷開之情形﹐拒收。
4.打標貼壁﹕字體貼著棱邊或某標志部位。
產品型號﹑周期與印字面四棱邊和某標志有一定的間距﹐沒有貼壁﹔與棱邊相接部分沒有絲毫殘缺﹐且在距離30cm處目視可辨識字體完整性。
核准﹕審核: 制表﹕。
何谓外观判定者认定制度?改善生产效率维持适当的部品质量外观判定者根据认定制度的认定认定方法考查认定Ⅷ. 制作的限度样品上,必需盖有认定者的印章.Ⅸ. 一般不要在部品状态下作出判定,请在整机状态下作出判定.Ⅹ. 请做一些让认定者得到全公司的认可的日常活动.★得到领导层的充分理解,营造认定者容易开展工作的环境.最近的将来要达到全公司水平的认定者感官管理序言见到美人,觉得漂亮、吃了美味,觉得好吃。
所以,可以这样认为:人感觉物体的有用性,最终还是依靠感官的。
不能利用一般测量仪器来判定,只能依靠人的五种感觉(视、听、闻、尝、触摸)的检查,叫做感官检查。
依靠感官评价品质的最具代表例子是外观检查。
其判定结果,往往会因各人能力之差、检查员的情绪、环境条件的变化、成见等因素,出现比较大的偏差。
虽然,最近逐渐推行测量仪器化,但是不管怎么说,在商品的形象、一般消费者的需要等方面来说,感官检查是最重要的。
感官检查,对于企业来说是不容忽视的。
所以,为了维护它的公正性,应把感官检查当作重要事项来抓。
1、感官(检查)管理的应用1-1、进行感官管理时的必要事项(1)、检查员的选定和训练(2)、限度样板的设定和管理(3)、环境条件(4)、研讨计量化1-2、感官检查的应用可应用感官检查的事例有如下几种:(1)、看:涂装面的伤痕、颜色、部品整修面、电镀颜色、光泽度etc(2)、触摸:VR的动作感觉、表面触感,布的触感etc(3)、听:轴承的声音、齿轮的杂音、喇叭的音质、马达的声音(4)、闻:涂装制剂的气味、化妆品的香味etc(5)、尝:酒、啤酒的味道、面包的味道etc2、检查员的选定和训练2-1 检查员的选定感官检查当中,检查员应当充当评价品质特性、测量仪器的作用。
因此,不但要考虑检查方法及测试用材料的性质,而且还要考虑到采用适合检查目的的检查员。
一般来说,影响感官检查员检查结果的有以下几个因素。
所以,作为检查员应具备的条件为(1)具有较强的识别能力和检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