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第六课从传统到现代(国外部分)
- 格式:ppt
- 大小:30.95 MB
- 文档页数:35
第六课从传统到现代-湘美版美术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美术发展的历程和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
2.掌握从线描到涂鸦,从黑白到彩色的表现方法。
3.学会欣赏和解读一些著名的现代美术作品。
4.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涵盖以下内容:1.中国美术的演变2.从线描到涂鸦的表现方法3.从黑白到彩色的表现方法4.现代美术的欣赏和解读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中国美术的演变:了解中国美术的历程,把握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
2.现代美术的欣赏和解读:学会欣赏和解读著名的现代美术作品。
2. 教学难点1.线描和涂鸦的表现方法:如何在画面中运用线描和涂鸦表现主题和情感。
2.从黑白到彩色的表现方法:掌握画中的明暗和色彩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课堂教学:通过多媒体的手段,讲解中国美术的历程和现代美术的发展演变,理论授课和展示欣赏。
2.实践案例式教学:结合实例,分析学习大师们的画中典型的线描和涂鸦表现方法,实践探索。
3.互动式教学:针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并互动讨论,借助欣赏和比较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了解中国美术的历程1.介绍中国美术的演变历程,包括古代、近现代、现代等历史时期。
2.分析各个时期的美术风格,让学生明白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
3.看范本,学习传统绘画和现代绘画的区别。
第二步:分析线描和涂鸦的表现方法1.介绍线描和涂鸦的表现方法,通过分析大师们的传统线描画、现代线描画以及涂鸦方式等,对于学生进行示范和分析,理解画中线条、阴影、光影表现方式。
2.制定实践任务,要求学生从观察中提炼出主题和情感, 运用所学知识,把握表现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第三步:分析黑白和彩色画面1.介绍黑白和彩色画面的区别和表现方法,比较两种画面的不同表现方式。
2.通过欣赏训练和多元练习提高学生的基本功和感知能力,更好地掌握画面的明暗和色彩运用,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的基本美学实践的学习。
从传统到现代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变迁,从而更好地理解我国历史发展的脉络,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自豪感。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2. 掌握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变迁的方法;3. 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1.3 教学内容1.3.1 传统文化概述1.3.2 现代社会的特征1.3.3 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互动第二章: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演变2.1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阐述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2. 分析传统文化在历史发展中的传承与演变;3. 理解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2.2.1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2.2.2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演变历程2.2.3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第三章: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碰撞与融合3.1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描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差异;2. 分析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与影响;3. 探讨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碰撞与融合。
3.2 教学内容3.2.1 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差异3.2.2 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与影响3.2.3 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碰撞与融合第四章: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4.1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阐述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2. 分析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保护与传承措施;3. 提出个人对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意见和建议。
4.2 教学内容4.2.1 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4.2.2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保护与传承措施4.2.3 个人对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意见和建议第五章:案例分析与讨论5.1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分析案例中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互动;2. 评价案例中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效果;3. 提出改进案例中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措施。
从传统到现代教案2.6从传统到现代[教案]教学目标.了解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2.了解中国美术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以及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与观念;3.了解西方现代派的一些代表作品和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在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是如何突破传统,走向创新的;2.美术“现代化”的方式和原因。
教具与学具教具: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
学具:笔记本(或者作业纸)、笔。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教学:教师提问:如果让同学们创作一幅关于现代生活的绘画作品,你会表现什么内容。
为什么要表现这些内容?学生思考。
请一些同学起来回答。
教师总结:因为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带来了很多新的事物,而我们的美术创作必然会反映这些新的事物。
接着教师点明本节课的主题“从传统到现代”。
二、新授、教师提问:中国的美术由于进入了新的时代,内容和形式必然会产生变化,那么①中国美术为什么要走向现代化?②你初步设想一下,中国美术的现代化会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2、学生分小组讨论、思考并回答。
3、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简单总结,并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42~44页。
4、教师总结:①导致中国美术现代化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中西文化的交融,二是现代社会的变化。
②中国美术的现代化主要体现在内容、主题、形象、形式、技巧等因素中。
8.教师展示第42~43页的作品,请同学们分小组根据自己的直观印象分析并完成第42页的“思考与交流”。
9.教师在学生完成之后,提问:①你认为中国画的革新体现在什么地方?②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革新?③你觉得现代中国画与中国元、明、清时期的绘画有什么不同。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42~43页的内容并填写下表(有概括、直观的比较即可)。
时代元、明、清现代创作的主导观念表现的主题形象的处理手法10.学生阅读、思考并且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上述提问。
1.教师总结:指出在现代中国画领域最重要的思想就是“美术革命”,也就是用西方绘画来改良中国画。
第二单元第六课从传统到现代第二单元第六课从传统到现代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2. 能力目标:了解中国美术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以及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与观念;了解西方现代派的一些代表作品和观念。
3. 情感目标:领略不同艺术风格的美术作品,体会作品中蕴涵的审美观念和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1.在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是如何突破传统,走向创新的;2.美术”现代化”的方式和原因。
教具与学具:教具:多媒体播放工具。
学具:笔记本(或者作业纸)、笔。
教学过程:中国美术的“现代化”1.导入教学:教师提问:如果让同学们创作一幅关于20世纪初生活的绘画作品,你会表现什么内容。
为什么要表现这些内容?2.学生思考。
请一些同学起来回答。
3.教师总结:因为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带来了很多新的事物,而我们的美术创作必然会反映这些新的事物。
接着教师点明本节课的主题”从传统到现代”。
4.教师提问:①中国美术为什么要走向现代化?②你初步设想一下,中国美术的现代化会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5.学生分小组讨论、思考并回答。
6.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简单总结,并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42~44页。
7.教师总结:①导致中国美术现代化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中西文化的交融,二是现代社会的变化。
②中国美术的现代化主要体现在内容、主题、形象、形式、技巧等因素中。
8.教师展示第42~43页的作品,请同学们分小组根据自己的直观印象分析并完成第42页的”思考与交流”。
9.教师在学生完成之后,提问:①你认为中国画的革新体现在什么地方?②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革新?③你觉得现代中国画与中国元、明、清时期的绘画有什么不同。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42~43页的内容并填写下表(有概括、直观的比较即可)。
10.学生阅读、思考并且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上述提问。
11.教师总结:指出在现代中国画领域最重要的思想就是“美术革命”,也就是用西方绘画来改良中国画。
高中美术鉴赏
第二单元
辉煌的美术历程
第六课——从传统到现代(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的是中西方美术的“现代化”问题。
中国部分的主要内容是:1.东西方文化碰撞对中国美术现代化的影响。
2.年画的现代化。
3.中国画的改革与创新。
4.素描、油画等美术门类的改革与创新。
西方的主要内容则是一些有代表性的现代美术流派及其主要作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难点:1.对中国画在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过程中从观念到表现手法、表现内容发生的具体的变化的认识和理解。
2.对中国的传统画种在20世纪中西文化的双向交流中是如何显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和个性特征的认识和理解。
3.如何通过教材中的个案分析,来理解以上问题。
三.教具与学具:
教科书、笔记本、多媒体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从传统到现代教案第一章:传统文化的概念与特点教学目标:1. 理解传统文化的定义与概念。
2. 掌握传统文化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3. 探讨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与价值。
教学内容:1. 传统文化的定义:传统的含义、文化的传承与延续。
2. 传统文化的特点:历史悠久、稳定性与连续性、地域性与民族性、传承与创新。
3. 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民间艺术、传统节日、习俗与风俗、传统建筑、哲学思想与宗教信仰。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的定义,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
2. 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传统文化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3.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邀请传统艺术表演者进行表演,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和体验。
第二章: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与碰撞教学目标:1. 理解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与差异。
2. 掌握传统与现代交融与碰撞的现象和原因。
3. 探讨传统与现代交融与碰撞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传统与现代的差异、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2. 传统与现代交融与碰撞的现象:传统元素的现代运用、现代科技对传统的影响、传统与现代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3. 传统与现代交融与碰撞的原因:社会变迁、经济发展、全球化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了解传统与现代的差异和交融。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传统与现代交融与碰撞的现象和原因。
3. 邀请专家或企业家进行讲座,分享他们在传统与现代交融与碰撞中的实践经验和案例。
第三章: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教学目标:1. 理解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
2. 掌握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方法与途径。
3. 探讨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现状与挑战。
教学内容:1. 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文化多样性的维护、文化身份的认同、文化传承的责任。
2. 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方法与途径:政策支持与法律法规、教育与培训、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产业发展。
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课题:湘教版高中美术第二单元第六课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2.了解中国美术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以及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过程。
3.了解西方现代派的主要代表作品以及其思想教学重点:中国艺术是如何突破传统,走向创新的教学难点:美术“现代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以及需要“现代化”的原因教学用具:幻灯机,幻灯片,画册等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学:导入图片:展示两幅传统现代绘画作品,分别描述这两幅绘画有什么不同?表现的是那个时期的生活状态,为什么?学生思考:请一些同学起来回答教师总结:因为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带来了很多新的事物,而我们的美术作品必然会反映这些心得事物。
接着点明本节课的主题“从传统到现代”。
二、讲授新课:1.教师提问:中国美术为什要走向现代化?美术“现代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分小组讨论,思考并回答)2.教师总结:导致中国美术“现代化”的原因主要是,一:中国西方文化的交融,二是现代社会的变化与发展中国美术现代化主要表现在内容,主题,技巧等因素中。
分别从年画和中国画上改良和和改造。
3.教师通过幻灯片展示从传统到现代的年画作品,然后总结年画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4.教师提问:中国画的革新体现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革新?在现代中国出现了哪些具有代表性的画家?5.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以上问题6.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林风眠的《白衣女》,提问西方艺术的传统受到了什么的影响,而西方的现代艺术流派有主要有哪些?7.给同学们展示西方各大艺术流派的代表人物以及做品8.学生分组分析和进行讨论•第一组:野兽派•第二组:立体主义第三组:抽象主以第四组:达达主义第五组:超现实主义第六组:表现主义认真阅读教材,仔细观察图片和思考并回答问题表现的是什么内容表现方式有什么特点你对这幅画有什么感觉各小组代表发布讨论结果,老师加以点评。
《从传统到现代》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早上好,我是芜湖市第十二中学美术老师娄安麟,我说课的题目是《从传统到现代》:一、首先我谈一下我对教材的理解。
本课选自高中美术鉴赏课本第二单元第六课。
第二个单元是以美术史为基本脉络,着重从文化史分期的角度让学生了解大的艺术分期及其文化特征。
然而新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有其独到的特点,它并不是将美术史简单的罗列为年代表和代表作而是将整个美术史划分为七个部分,每个部分又冠以富于个性特色的主题,这也充分体现了新教材的文化性的特点。
第六课《从传统到现代》从总的思路上面它体现出一些美术史的特征,但是它又是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来展开一些美术现象,着重探讨在现代艺术阶段出现的新的美术现象。
我将本课的内容划分为两个课时,今天我所说的是第一课时,介绍二十世纪初东西方文化碰撞对中国美术的影响。
二、根据《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倡让学生探索美术作品中的人文内涵这一基本理念,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二十世纪初中西方文化碰撞对于中国美术的影响。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运用“个案分析”的方法来研究和分析美术作品。
3、让学生能够理解中国的艺术家在突破传统,追求创新过程中的思路与观念。
三、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美术“现代化”的原因和表现方式分别是什么。
四、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学会独立运用“个案分析”的方法分析画家林风眠的《白衣女》。
五、下面我分析下学生情况及相应的教法学法。
本课的内容更多是涉及美术史的知识,为了避免知识的相对抽象与枯燥,我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采用了图片展示、视频演示等教学媒体,以及分组讨论、交流协作等教学手段。
为的是使学生们能更好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六、本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安排的。
1、导入部分我会向学生们展示两组作品,一组是中国古代绘画,另一组是二十世纪之前西方的油画作品。
并提问这两组作品的表现手法有何不同。
(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学生独立做出回答)第二个问题:如果将西画的表现技法融入到中国画的表现形式当中,将会产生怎样的艺术效果?导入部分大约用时5分钟。
《从传统到现代》说课稿《从传统到现代》说课稿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从传统到现代》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说教材《从传统到现代》是湖南美术出版社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六课的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为第一课时,主要是通过欣赏林风眠等近现代画家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美术由传统不断发展至现代的过程,熟知美术与时代发展之间的关系,感悟艺术的美。
利用自主研讨的方式,展示多幅近现代美术代表作品,引导学生学会感悟分析美术作品的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二、说学情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鉴赏能力,具有更强的探究精神,思维比较活跃,见解独到,同时观察能力与感知能力增强,在美术学习中也希望了解更多本质性的、美术理论方面的知识。
能用较准确的语言来表达,但是并非发展的尽善尽美。
因此本课在教学设计上会更多的采用教师引导,然后抛砖引玉的方式展开,鼓励学生合理运用不同的美术鉴赏方法,在文化的场景中理解作品。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以上的分析和新课标的理念,我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近现代美术作品的特点,了解中国美术由传统不断发展至现代的过程,理解美术与时代发展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一系列中国近现代艺术家画作的欣赏、描述、分析、讨论,在时代的情景中体会近现代美术的变革之路,提高审美素养水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美术对于时代的`展现,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美术作品,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
四、说教学重难点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和本课的现有知识,我的教学重难点确立如下:重点:理解中国近现代艺术中体现的中西融合的观念,了解中国美术由传统不断发展至现代的过程。
难点: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美术。
五、说教法、学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需要不断学习与更新着教学理念。
从传统到现代教案第一章:传统与现代的定义与区别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传统的概念及其在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性。
让学生掌握现代的含义以及它如何反映当前的社会和技术状态。
引导学生了解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1.2 教学内容传统的定义和特征现代的定义和特征传统与现代的对比分析1.3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讲解传统和现代的定义和特征。
对比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传统与现代的对比分析。
1.4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举例讲解传统的概念及其在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性。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传统与现代的对比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两个概念。
第二章: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各种表现形式。
引导学生理解各种传统文化形式在历史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2.2 教学内容传统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如节日、习俗、艺术、建筑等。
各种传统文化形式在历史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讲解传统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作用。
示例法:教师通过具体案例展示各种传统文化形式。
2.4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传统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如节日、习俗、艺术、建筑等。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各种传统文化形式在历史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教师展示具体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形式。
第三章:现代社会的发展与传统的关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现代社会的发展与传统的关系。
引导学生理解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培养学生对现代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3.2 教学内容现代社会的发展及其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讲解现代社会的发展及其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3.4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现代社会的发展及其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二单元第六课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设计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二单元第六课从传统到现代教学设计【名师授课教案】1教材分析《从传统到现代》是湘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六课,主要讲述中西方美术的“现代化”问题,了解东西文化的碰撞对中国美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和中国美术走向“现代”的一些主要表现形式;了解中国美术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以及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与观念;学会用个案分析的方法来研究绘画作品。
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欣赏、分析美术作品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与辨析能力。
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对于美术学科存有纯娱乐心理,对美术基础知识理解不够透彻,技能实践经验比较缺乏。
因此,在教学的难度设计上不宜太大,我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逐步渗透知识,充分利用多媒体与学科的整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让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
2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由于受西方文化影响,中国20世纪绘画在传统绘画基础上所发生的变化。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个案分析《愚公移山》,了解中国美术现代化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和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及观念,能正确理解作品的内涵。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悟富春山居图与情感体验吴冠中的形式画法,了解画面记录的时代变迁以,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感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学情分析学生对中国画有一定的接触,在前面的课上也欣赏了一些古代中国画,本课主要是抓住“现代”二字感受现代中国画的变革,高一的学生还缺少深入分析作品的能力,对现代中国画在变革中表现出的新的创作方法,绘画语言等缺少理解分析的能力,所以在理解现代社会背景下的中国画在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变中从观念到表现手法、表现内容发生的具体的变化的认识和理解时需要提供一些必要的背景知识,通过古代与现代作品的比较分析,让学生直观的感悟到现代中国画体现出的时代精神及新的绘画语言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