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床与榻
- 格式:ppt
- 大小:2.06 MB
- 文档页数:52
中国古代床榻间的学问,你可知道?床榻类家具泛指各种卧具及部分大型坐具,床与榻在功能和形式上有所不同,床略高于榻,宽于榻,可坐可卧,榻则低于床,窄于床,有独坐和多坐等。
从古老的席到床再到榻,几乎都占据着古人饮食起居的中心,而榻更是被历代文人赋予了睡卧之外的文化内涵。
而这一自简而繁的发展过程,也展现了一个由基本生活到与文人风度相关联的中式卧具艺术。
比床榻更早的床据李宗山所著的《家具史话》中记载,最早的成形坐具是席,它出现的时间在我国至少已有8000年。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胡德生也表示,席出现在床榻之前,包括毯子、褥子以及草编的席等,“席地而坐”就是这么来的。
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席类编织工艺已相当成熟,不仅编织材料和纺织技巧丰富多样,而且加工工艺更为精良,“神农作席荐”之说当为最早的史书记载,后“黄帝诏使百辟,群臣受德教,先列珪玉于兰席上”等。
到了大禹时代,开始在席的边缘装饰花纹或用丝麻织物包边,古籍中有“至禹作讲席,颇缘此弥侈矣,而国不服者三十三。
”可见当时以丝麻作讲席是非常奢侈豪华的举动。
而讲席不仅是古代人们从事礼仪、政事、饮宴活动的中心,同时也成为社会地位的象征,以至于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仍有“主席台”,“贵宾席”等名称。
书中记载,商代甲骨文“宿”字写法,形象似人卧于席上,周朝时周天子手下设有专门的官史,掌管铺陈之事,名曰“司几筵”。
因此可以断定,席的广泛使用并与繁琐的礼节联系在一起,始自西周时期。
此时的席被统治阶级列为维护其等级、礼仪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
▲东汉河南洛阳东汉墓壁画《宴饮图》先秦两汉时期的社会生活是以席为中心的。
四川成都东汉墓出土的宴饮画像砖上,刻二人或三人同坐一席,席前摆设食案,这是当时人们生活情景的真实描绘,后来人们把招待客人饮食称为设筵,把酒肴称为筵席,源起于此。
筵和席经常同时使用,为了有所区别,便把铺在下面的大席称为筵,使用时,先在地上铺筵,再根据需要在筵上另设小席,人即坐在小席之上,筵席之上的几案,亦由司几筵根据需要负责陈设。
简述明清家具的种类与设计特征明清家具是中国古典家具的代表,其种类和设计特征体现了中国古典家具的精髓。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深入探讨明清家具的种类和设计特征,帮助你更深入地了解这一主题。
一、明清家具的种类1. 实木家具实木家具是明清家具中最常见的一种,它包括了各种实木桌椅、橱柜和床等。
这些家具以优质的木材制作而成,工艺精湛,历久弥新。
2. 红木家具红木家具是明清家具中的高档家具,它以红木、紫檀等名贵木材为主要材料制作而成,工艺复杂、雕刻精美,常常用于宫廷或富豪家庭的装饰。
3. 宫廷家具宫廷家具是专门为皇家宫廷所定制的家具,包括屏风、床榻、案台等,其设计典雅、富丽堂皇,体现了封建皇权的权威和尊贵。
4. 民间家具民间家具是明清时期普通百姓家庭常用的家具,包括了方凳、榻椅、圆凳等,设计简洁实用,体现了中国传统家具的朴实和民俗风情。
二、明清家具的设计特征1. 古典美学明清家具的设计受到中国传统古典美学的影响,注重几何比例、曲线美、雕刻等手法,注重内在气质的陶冶,表现了中国古典家具的高雅品味。
2. 工艺精湛明清家具的制作工艺非常考究,包括了榫卯结构、雕刻、插画等技艺,工匠们注重细节、追求完美,以求将每一件家具打造得精美而持久。
3. 符号象征明清家具中常常出现龙、凤、莲花等中国传统象征,这些符号善于寓意,意味着权力、吉祥和美好的寓意,体现了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总结:明清家具作为中国古典家具的代表,其种类与设计特征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美和丰富。
从实木家具到红木家具,从宫廷家具到民间家具,每一种家具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其设计特征体现了中国古典美学的魅力,工艺精湛、符号象征等方面无不值得我们去深入挖掘和品味。
个人观点:我个人对明清家具的种类与设计特征很感兴趣,它不仅给我们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更是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研究明清家具,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典美学,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你更好地了解明清家具的种类与设计特征,欢迎继续关注我的知识专栏,我会持续分享更多有价值的文章。
明清家具的种类和风格明清家具是中国古代家具历史上的重要时期,根据时代背景、地域文化和特定需求等方面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种类和风格的家具。
一、明式家具明式家具是明代中国家具艺术的代表,其风格特点是简约、明快、敦厚、大方、稳重、端庄、古朴等。
明式家具的常用木材有紫檀、黄花梨、红木、栾木、花梨木等。
明式家具的种类包括:床、榻、桌、椅、橱、屏风、屏障、屏风龛、屏格、屉柜、斗柜、书橱、书龛、酒柜、挂屏、虎脚凳、三联柜、翻天柜、星月榻等。
二、清式家具清式家具是清代中国家具艺术的代表,风格特点是秀丽、精美、细腻、华丽和轻盈。
清式家具的常用木材有紫檀、酸枝、黄花梨、红木、楠木、翠竹等。
清式家具的种类包括:床、榻、桌、椅、屏风、屏障、屏格、书橱、酒柜、斗柜、碗柜、屏风龛、屏龛、翻面柜、笼架、方凳等。
三、江南家具江南地区是中国古代家具制作的重要区域,其家具以作工精湛、造型别致、雕刻精美而著称。
江南家具的常用木材有紫檀、花梨木、酸枝、黄花梨、梧桐、槐木等。
江南家具的种类包括:床、榻、桌、椅、笼、橱、屏风、板凳、灯台等。
四、官式家具官式家具是古代官府或贵族用的家具,风格华丽、雕刻精美,色彩繁盛、金碧辉煌。
官式家具的常用材料有紫檀、黄花梨、花梨木、红木等。
官式家具的种类包括:龙椅、太师椅、内官椅、扇面椅、马足凳、九曲榻、仙人桌、八仙桌、束肩橱、盆橱、八宝柜等。
五、民间家具民间家具是中国古代广大人民群众所使用的家具,常用的材料有柳木、松木、桦木、杨木等。
风格朴实、简洁,具有浓厚的民族风味。
民间家具的种类包括:竹编家具、板凳、婚床、柜子、斗柜、草席等。
六、庭院家具庭院家具是专门为庭院、花园、阳台等户外场所制作的家具。
庭院家具的常用材料有柳条、竹子、藤条、铁、铜、石头等。
风格自然、简约、清新,色彩明快、形式丰富。
庭院家具的种类包括:雕花铸铜椅、藤栏同时凳、石桌石凳、草席、藤椅、竹床等。
综上所述,明清家具是中国古代家具历史上的一段重要时期,其家具具有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风格和种类,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我国床榻的演变年代历史起源“构木为巢,垒石为台”的石器时期为了避免潮湿与寒冷,人们只能用茅草、树叶、树皮或兽皮之类铺在地上,这就是最古老的家具-席,有些人视其为床榻之始。
“安身之作,装载人体”的夏商周《礼记.礼器》中说:“天子之席五重,诸侯之席三重,大夫再重。
可见周代的家具从材质、装饰到色彩都要严格按照等级与名分来行事,不可逾越礼制。
“席地而坐,几案其上”的春秋战国这个时期的家具所表现的理性和民间意趣日见蔓延,艺术风格一改先前的神秘和沉重,出现了精雕细琢、镂金错彩和奢侈豪华的气象。
“设筵摆席,床榻社交”的秦汉从秦汉时期的壁画、画像砖、画像石、漆画、帛画、雕塑和板刻中可以推断,床榻是当时使用最多的家具之一,主要供人坐、卧、寝,逐步形成了以床榻为中心的起居形式。
第三,床榻兴起盛行,对其进行装饰也悄然升温。
“垂足而坐,床榻渐高”的三国两晋南北朝床榻的新形式不断出现,其中三扇屏风榻和四扇屏风榻极受贵族人家的宠爱,此时期床榻的高度显然增加,床体较大,在《女史箴图》、北齐《校书图》中得以印证。
人们即可伽跌于床上,又可垂足坐于床沿。
“上板下足,床椅有别,南睡床,北睡炕”隋唐五代十国在中国家具形式变革发展的历史中处于一个特色的过渡阶段,是高型家具和矮型家具并存的历史时期,而后“垂足而坐”为人们起居的主要形式和习惯。
在家具风格方面五代又一改唐风,易立新意,变唐家具之厚重为轻简,浑圆为秀直。
“盘腿为席,垂足而坐”的宋元辽金反唐代浑圆与厚重变圆形体为矩形体继承和发展了五代的简洁秀气,样式变化不大,大多无围子,所以又有“四面床”的称呼。
床榻丧失了作为座具的功能,只用于卧息睡眠的专用家具。
“大睡床,小睡榻”的明清这一时期也堪称中国床榻制造技术和造型艺术的黄金时代。
和7次下西洋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和技术交流,从盛产高级木材的南洋诸国运回了大量的花梨木、紫檀木等家具原料,从此南洋诸国与中国来往密切。
家具至明代已是品种齐全,造型丰富,艺术风格渐趋成熟多元化的近代与当代由于材料给床带来的发展更是不可言语。
明清家具类型一、官式家具官式家具是明清时期官员家庭使用的家具,以宫廷家具为基础,注重庄重、厚重、典雅的特点。
它的造型精美,线条流畅,工艺精细,使用的材质多为名贵的红木,如紫檀木、酸枝木等。
官式家具包括床榻、桌案、椅凳等。
二、民间家具民间家具是明清时期普通百姓家庭使用的家具,它以实用性为主,注重舒适、简洁、朴实的特点。
民间家具的造型简单朴素,多采用原木材质,如松木、柏木等。
民间家具包括床榻、柜台、桌凳等。
三、床榻类家具床榻是明清时期家庭中最重要的家具之一,床榻类家具主要包括床、榻、床幔、床帷等。
明清时期的床榻多采用木质结构,床面较低,榻面较高,以适应当时人们习惯盖褥子睡觉的方式。
床榻的造型各异,有的采用流线型设计,有的采用雕刻工艺,富有装饰性。
四、桌案类家具桌案是明清时期家庭中常见的家具,它主要用于放置书籍、文房四宝等物品。
明清时期的桌案多为方形或长方形,造型简洁大方,有的采用镂空的雕花,有的采用实木的纹理装饰。
桌案类家具除了桌子外,还有案几、案台等。
五、椅凳类家具椅凳是明清时期家庭中常见的家具,用于坐卧休息。
明清时期的椅凳多采用木质结构,有的采用编织的座面,有的采用靠背。
椅凳的造型多样,有的采用弯曲的线条,有的采用雕刻的花纹。
椅凳类家具包括官式椅、民间椅、折叠椅等。
六、柜台类家具柜台是明清时期家庭中常见的收纳家具,用于存放衣物、书籍等物品。
明清时期的柜台多为方形或长方形,有的带有抽屉和柜门,方便物品的分类和存放。
柜台类家具包括书柜、衣柜、屏风等。
七、屏风类家具屏风是明清时期家庭中常见的装饰家具,用于隔断空间、增加私密性。
明清时期的屏风多采用木质结构,有的用宝石、玉石、贝壳等装饰,有的用绘画技法制作图案。
屏风类家具包括折屏、立屏、屏风墙等。
八、书画架类家具书画架是明清时期家庭中常见的陈设家具,用于展示书画作品。
明清时期的书画架多为木质结构,有的有多层架子,方便分类陈列。
书画架类家具包括书架、画架、笔筒等。
古代“榻”的演变史榻的衍生要从古人的起居习惯讲起。
开始第一个家具命名为“榻”。
无栏杆、无围子、一个平面、四足落地的坐具,就是榻。
榻是狭长而较矮的床。
春秋以来,床往往兼做其他家具。
鞋子、读书、饮食都在床上放置案几。
到了汉代室内生活以床、榻为中心,床的功能不仅供睡眠,用餐、交谈等活动也都在床上进行,大量的汉代画像砖、画像石都体现了这样的场景。
床与榻略有不同,床高于榻,比榻宽些。
而且这个时代有了帐幔的使用,设置于床上的帐幔也有起重要作用,说明社会在文明进步,夏日避蚊虫、冬日御风寒,同时起到美化的作用,也是显示身份、财富的标志,同时也是文明进步的体现。
东汉时期,胡床传入中原,也就是俗称的马扎。
“床”这一概念,在早期是坐具,不是卧具。
《说文》中解释:“床,安身之坐者。
”说得非常清楚,床以坐为它的主要功能。
胡床的传入对以后出现高型家具奠定的基础。
胡床促使了家具的增高,使得中原的原有低矮家具有了变化。
如“睡眠”的床在逐渐增高,床的上面有床顶和蚊帐,可垂足坐于床边。
到了唐代,出现了桌椅,人们生活饮食等活动都是坐椅就桌,不在在床上活动。
床由一种多功能的家具,退而成为专供睡卧的用品。
到了明清时期,家具的发展迎来了高峰,床的形制也愈发多样化。
有罗汉床、架子床、拔步床等种类。
罗汉床是指左右和后面装有围栏但不带床架的一种床。
围栏多用小木做榫攒接而成,也有用三块正版做成,罗汉床有大小之分,大的罗汉床可供作物,它的作用就像我们现在的沙发。
古人一般都把它陈设与厅堂代课,中间放置一几,两边铺设坐垫,典雅气派,形态庄重,是厅堂中十分讲究的家具。
架子床是古人使用最多的床,它的做法通常是在床的四角安立柱,床顶部安盖,称作“承尘”,床的三面装有围栏,多用小料拼插成几何纹样,也有的在正面多加两根立柱,我们称为六柱架子床。
也有在正面多加两根立柱,两边各案方形栏板一块,名曰“门围子”。
正中是上床的门户。
更有巧手把正面用小木块四合如意,中加是指,组成大面积的棂子板。
明清家具类型明清时期是中国家具发展的黄金时期,形成了许多精美的家具类型。
下面将介绍几种代表性的明清家具类型。
1. 宫廷家具宫廷家具是明清时期皇宫内使用的家具,它体现了尊贵华丽的风格。
宫廷家具的特点是雕刻精细、材质讲究、造型庄重。
常见的宫廷家具有龙椅、御案、宝匣等。
龙椅是皇帝的座椅,通常由红木制成,椅背上雕刻着龙纹,象征着皇权的象征。
2. 文人雅致家具文人雅致家具是明清时期士人、文人雅士使用的家具,它体现了文人的品味和情趣。
这类家具注重实用性和审美性,以简约、典雅为特点。
常见的文人雅致家具有书桌、屏风、座椅等。
书桌是文人雅士读书写字的地方,通常采用红木制作,表面镶嵌着精美的雕花,给人一种高雅的感觉。
3. 家庭实用家具家庭实用家具是明清时期普通家庭使用的家具,它注重实用性和耐用性。
这类家具制作简单,造型朴实,材质一般采用柚木、松木等。
常见的家庭实用家具有床、柜、桌椅等。
床是家庭中最重要的家具之一,明清时期的床多为榻榻米式的,用竹子编制而成,舒适实用。
4. 寺庙佛教家具寺庙佛教家具是明清时期寺庙使用的家具,它体现了佛教的庄严肃穆。
这类家具造型庄重、雕刻精细,常常以佛教故事和佛像为主题。
常见的寺庙佛教家具有佛座、经桌、法器等。
佛座是供奉佛像的座位,通常由红木制成,雕刻着佛教故事和佛像,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以上介绍的是明清时期几种代表性的家具类型,每一种家具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这些家具不仅是当时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遗产。
通过研究明清家具类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家具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内涵。
中国古代床进化史床作为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家具,一直以来都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在中国历史上,床的形态和特点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了多次改变。
下面将从史前及商代、春秋战国、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时期以及近代以来等方面,详细介绍中国古代床的进化史。
1.史前及商代在史前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以穴居和树居为主,床的概念尚未完全形成。
然而,到了商代,床开始作为一种重要的家具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商代的床多为长方形,由四根柱子支撑,床面多用藤席铺成。
床的高度较低,通常与地面相平。
这一时期,床的主要形态和特点是实用性和便携性,以满足人们频繁迁徙和游牧生活的需要。
2.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床的形态和特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床的高度逐渐增高,出现了明确的阶梯形床架。
床铺也变得更为宽敞和舒适,床垫开始出现并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同时,床的功能也开始多样化,出现了专供贵族睡觉、娱乐和议事的“卧床”。
这一时期床的发展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床文化奠定了基础。
3.秦汉时期秦汉时期,床的形态和特点又发生了变化。
床的高度进一步增加,床头开始出现雕花和彩绘等装饰。
床榻也开始流行,成为了床的一种重要形式。
这种床榻多以木料制成,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
此外,这一时期还出现了箱形床和柜式床等新样式。
4.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文化的传入和民族交流的加强,床的形态和特点也呈现出了新的变化。
床的高度逐渐降低,床头开始向两侧展开,形成了“扇形床”。
床身也开始雕绘各种图案和花纹,如龙、凤、花鸟等,以展现出床的艺术价值。
此外,这一时期还出现了许多华丽的床上用品,如枕、褥、垫等。
5.隋唐五代隋唐五代时期,床的形态和特点又发生了变化。
床身开始变得更加宽大,床铺也变得更加宽敞。
同时,床的材质也开始多样化,出现了铜、铁、玉等多种材质的床。
床上用品也变得更加丰富和华丽,如绸缎、绣花等。
这一时期,床的发展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人们的生活品质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一.中国明清时期古典家具:种类:椅凳、桌几案、床榻、柜架、门窗、楹联和其它用途各异的小件。
1.宝椅:是一种体形较大的椅子。
宫廷中称“宝座”。
2.交椅:交椅的结构是前后两腿交叉,交接点作轴,上横梁穿绳代坐,可以折合。
上面安一栲栳圈儿。
因其两腿交叉的特点,遂称“交椅”。
3.圈椅:圈椅是由交椅发展和演化面来的,交椅的椅圈后背与扶手一顺而下,就坐时,肘部、臂部一并得到支撑,很舒适,颇受人们喜爱,逐渐发展为专门在室内使用的圈椅。
它和交椅的不同之处是不用交叉腿,而采用四足,以木板作面,和平常椅子的底盘无大区别。
4.官帽椅:官帽椅是依其造弄酷似古代官员的帽子而得名。
又能分南官帽椅和四出头官帽椅。
南官帽椅的造型特点是椅背立柱与搭脑的衔接处做出软圆角。
5.四出头式官帽椅:是椅背搭脑和扶手的拐角处不是做成软圆角,而是搭脑和扶手在通过立柱后继续向前控出,尽端微向外撇,并磨成光润滑的圆头。
除此之外,其它均与南官帽椅相同。
6.靠背椅:是指光有靠背没有扶手的椅子。
有一统碑式和灯挂式两种。
7.绣墩:也是一种无靠背坐具,它的特点是面下不用四足,而采用攒鼓的作法。
形成两端小中间大的腰鼓型。
8.紫檀腰圆形脚踏,面心镶板,中部稍细,作腰圆形,其形式为脚踏中的变化。
带束腰,鼓腿彭牙,内翻马蹄。
9.花梨嵌瘿木心坐墩,座面嵌圆形瘿木心。
墩身两端各雕一道弦纹,一周鼓钉纹。
四腿以插肩榫连接座面及底托。
四腿间饰仿竹藤制品的弧形圈,显得颇为别致,极具装饰效果。
10.鸡翅木六开光坐墩,墩身上下各雕出弦纹四道,中间两道为双线,上下弦纹均饰鼓钉纹一周。
腹部正中有六个小镂空椭圆形开光,饰双线边。
11.楠木嵌瓷心云龙纹圆凳,座面嵌瓷心,绘青花云龙纹。
鼓腿彭牙。
牙条抱肩榫。
四腿下端格肩榫与托泥结合,形成四个壶门开光。
足端带蹼,托泥下饰龟脚。
此圆凳本为八件成堂,现故宫与颐和园各存其四。
12.红漆嵌珐琅面山水人物图圆凳,座面嵌掐丝珐琅山水人物图面心。
束腰分段嵌绦环板,开长条形炮仗洞。
明式‚榻‛的形制分析1、明式家具概念何为明式家具,在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家具研究》一书中对其定义做出过解释,认为明式家具有广义和狭义之说,广义上不单指明代家具,只要属于明式风格的不论柴木还是贵重木质的都可称为明式家具,而狭义上便是指明朝至清朝前期材质精美、工艺精良、造型优美的家具。
在本文所研究的对象并不是指明代的榻,而是广义上的明式坐具,明式坐具是作为一种艺术概念,而并非时间概念。
所以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明式风格的榻,不仅仅是明代的榻,主要根据其造型、结构、工艺、选材等方面做判断,而不只是时间上。
通过上文对明朝前期榻的变迁和发展历程的描述中可以看到,榻从汉代发展到明朝前期,体型逐渐的由小变大,由最开始的仅供一人独坐的小方榻成为可供数人同坐的大榻,至明代榻的形制和制作工艺己趋于完善,兼具坐卧两种功能。
2、明式榻的分类榻,在现代词典中解释为:‚狭长而低的坐卧具,又叫‘独睡’。
一般陈设在正堂房,供主人用来在上面体息和接待贵客的时候使用,其功能相当于近代时期兴起的沙发‛。
王世襄先生在其著书中将榻分为装围子的榻和不装围子的榻。
(1)榻榻一般指的是不安围子的,榻体型一般偏窄,除个别宽外,仅供一人坐卧。
明代部分文士、学者常使用此榻,意在仿古,以示文雅。
不装围子的榻也分有无束腰两种形式,如图8 , 9为有束腰的榻,此榻选材为铁力木,用材厚拙,整体质朴简练。
榻面攒框,中间藤编软屉,边抹冰盘沿极简,牙条、束腰与边抹的接合采用抱肩桦结构。
腿部为内翻马蹄,兜转有力。
凉榻简约温婉,沉静质朴,稳重大方,是明式床榻的代表作品。
图9 铁力木榻(明代)图9 三面围板罗汉床(明代)(2)罗汉床又名‚罗汉榻‛,其造型特征是榻面上装矮围子。
榻的形体较大,榻中间放臵小炕几,左右两边铺坐垫、隐枕,放臵在厅堂用来待客。
罗汉床的围子有三面围板的形式,也是及其单纯、及其多见的一类样式。
另一种形式是围子做成镂空的根格形式的围屏,这也是罗汉床非常多见的做法,如图12。
古代榻的种类古代榻有多种类型,从远古至今,随着时代发展,各式各样的古代榻不断出现,其特征也更加丰富多彩。
1、方榻:方榻是最古老的一种古代榻,也叫“四方榻”,它由木板或竹子拼凑而成,外形呈正方形,重要的功能是做床,还起到装饰作用。
南宋时,方榻不仅做床,还用来放置各种器皿,比如曹瓷。
2、雍子榻:雍子榻是宋代的一种榻椅,外形呈长方形,它的框架由木头、竹子、雕花组成,可折叠,被称为“折叠榻”,既可以当床,也可以做凳子,而且有风格独特的装饰花纹,是宋代临时休息的必备家具之一。
3、圆榻:圆榻一般圆形,可以拆卸,有四个支架,用来支撑床面,最常见的是圆形木质圆榻,通常由竹子或木板制成,上面有漂亮的雕花,傍晚可以放上各种小饰品,也可以当榻椅子使用。
4、南韩榻:南韩榻的一般材质是桑树木或者桃木,它的外形与四方榻类似,但南韩榻的床面比四方榻长,因此它用来休息比四方榻更舒适,它也有雕花装饰,多用于床配件。
5、仰榻:仰榻是清朝时期出现的一种新式榻,有圆形和长方形两种,其外形与四方榻相似,但仰榻在长方形榻和圆形榻间进行了折中,将圆形和长方形的优点合二为一,仰榻的床面大,容易搬运,是床的常用配件。
6、张桥榻:张桥榻是一种由六个木板支撑而成的榻,它堪称中国古代家具的精品,它的工艺精湛,能够改变形状,也可以改变床的大小,由于它的灵活性,常常作为床的配件使用,使空间充分利用。
7、孔夫子榻:孔夫子榻是春秋时期的一种榻,它是孔夫子睡觉所用的榻,原本形状大概是三角形,现在整体以圆形为主,因此也称作“圆榻”或“圆滑榻”。
它没有框架,用一层软木头做床面,又软又柔软,休息起来很舒服。
以上就是古代榻的部分种类,除此之外,古代还有梅花榻、虎跑榻、象牙榻、火枪榻等,它们也曾经被广泛应用,成为古代人们休息的一种象征。
宫廷床榻赏析作者:暂无来源:《艺术品鉴》 2015年第1期文_ 朗韵床榻类家具泛指各种卧具及部分大型坐具。
专供睡眠用的床都属于卧具,而有些坐、卧两种功能兼而有之的器物,论造型特点与床相近的也归属在这一类里。
明清时期的床榻大体分为架子床、拔步床、罗汉床、宝座四种。
架子床多在南方使用,拔步床多在长江流域使用,罗汉床是一种两用家具,在卧室供睡眠称为床,在客厅待客则称为榻。
而宝座则是一种大型坐具,只能供坐不能供卧。
只是因为宝座的造型、结构与罗汉床完全一致,有人称其为床式椅,故将宝座列在床榻类。
一、架子床架子床因床上有顶架而得名。
一般四角安立柱,床面两侧和后面装有围栏。
上端四面装横楣板,顶上有盖,俗名“承尘”。
围栏常用小木块作榫拼接成各式几何纹样。
有的在正面床沿上多安两根立柱,两边各装方形栏板一块,名曰:“门围子”。
正中是上床的门户。
更有巧手把正面用小木块拼成四合如意,中夹十字,组成大面积的棂子板,中间留出椭圆形的月洞门,两边和后面及上架横楣也用同样方法做成。
床屉分两层,用棕绳和藤皮编织而成,下层为棕屉,上层为席,棕屉起保护席和辅助席承重的作用。
席统编为胡椒眼形,四面床牙饰以浮雕螭虎龙等图案。
牙板之上,采用高束腰做法,用矮柱分为数格,中间镶安绦环板,饰以浮雕鸟兽、花卉等纹饰。
而且每块与每块之间无一相同,足见做工之精。
这种架子床也有单用棕屉的,做法是在四道大边里沿起槽打眼,把屉面四边的绳头用竹楔镶入眼里,然后用木条盖住边槽。
这种床屉因有弹性,使用起来比较舒适。
我国南方各地,直到现在还很受欢迎。
北方因气候条件关系,喜欢用厚而柔软的铺垫,床屉的做法大多是木板加藤席。
二、拔步床拔步床是一种造型奇特的床。
把架子床安放在一个木质平台上,平台前沿长出床的前沿二三尺。
平台四角立柱,镶安木制围栏。
还有的在两边安上窗户,使床前形成一个廊子。
床前的两侧还可以放置桌、凳等小型家具,用以放置杂物。
这种带顶架和廊子的床多在长江流域使用,南方温暖而多蚊蝇,床架的作用是为了挂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