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宋时期人物画家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9
三一文库()〔画史上的南宋四大家是哪四位〕南宋四大家有画史上的四大家和诗歌史上的四大家。
诗歌史上的南宋四大家又称中兴四大诗人中国南宋前期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四位诗人的合称。
画史上的南宋四大家指中国画史上的南宋画院画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亦称“南宋四家”简称:“李、刘、马、夏。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画史上的南宋四大家是哪四位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四家中李唐略早,刘、马、夏继承发展李唐的画法,成为南宋画院的主流。
他们四家的风格特点是:李唐之画刚劲犀利,气魄雄伟;刘松年之画受李唐影响,而又工整方面更为突出。
马远、夏娃师李唐笔直法刚劲简括,水墨淋漓,构图书馆多向特写。
有“马一角”、“夏半边”之称。
其画风对明代的浙派和院体山水画有较大的影响。
属豪纵简略一路画风,初无此称,屠隆说:“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此南渡以后四大家也。
”张丑认为:“南宋刘松年为冠,李唐、马远、夏圭次之。
”张泰阶则曰:“刘、李、马、夏,俱负重名,而李、马为最。
”李唐李唐,南宋,约1083-1163.字晞古。
河阳(今河南孟县)三城人。
一作1070-1150,徽宗朝曾补入画院,建炎(1127-1130)间太尉邵渊荐之。
授成中郎,画院待诏,赐金带。
时年近八十。
善画山水人物,笔意不凡,是一跨南北宋之变局性关键人物,其山水初学李思训后加变化,越觉清新。
喜作长图大幢,石用大斧劈皴,水不用鱼鳞谷纹,有盘涡动荡之势。
高宗尝题其长夏江寺卷云:“李唐可比唐李思训”,人物绝类李公麟。
画牛亦得戴篙遗法。
为南宋四大家之首。
其画法远追李思训,变小斧劈而创大斧劈,笔意不凡,使人产生一种“神惊目眩”的威压之感,开创出南宋山水画的新画风。
他亦善画人物,如《晋文公复国图》、《采薇图》等。
到南宋后,为歌颂金战士,画《雪天运粮图》等。
画人物阁楼描绘工整。
画山水有尤其趣。
作品有《长江雪图》、《独钓归庄图》、《虎溪三笑图》《香山九老图》、《高逸图》、《万壑松风图》、《雪景》、《雪江图》、《江上小景图卷》等。
宋朝的绘与艺术家流派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朝代之一,也是中国绘画与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涌现出了众多杰出的绘画家和艺术家,他们以独特的风格和流派对绘画与艺术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本文将介绍宋朝的几个重要绘画家流派,包括“北宗”、“南宗”、“花鸟”、“山水”等流派,以及其中的几位代表性艺术家。
北宗是宋朝绘画家中最具代表性的流派之一。
北宗绘画追求写实和精确度,注重细节的描绘,以及准确的线条和构图。
代表性的北宗绘画家包括郭熙、李唐等。
郭熙是北宗山水画的代表性人物,他的作品《徽州晴雪图》展示了北方山水的苍劲和雪景的神韵。
而李唐则擅长绘制花鸟画,他的作品《追寻幽径图》以其精细的笔触和生动的色彩塑造了栩栩如生的花鸟形象。
南宗则以“文人画”为代表,强调画家的个人情感和意境的表达。
南宗绘画更加注重意境和自由的笔墨。
代表性的南宗绘画家有米芾、夏圭等。
米芾是南宗绘画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寒山拾得图》以其独特的笔法和豪放的气势,展示了南方山水的风骨。
而夏圭则出类拔萃地擅长人物画,在他的作品《赵希远图》中,他以细腻的筆触勾勒出了古代人物的神韵。
花鸟画作为宋朝绘画的一大特色,也形成了独特的绘画流派。
宋朝的花鸟画强调对自然界中花鸟形象的真实和细腻描绘,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表达。
代表性的花鸟画家包括赵孟頫和仇英等。
赵孟頫在花鸟画上展现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作品《秋山垂钓图》以其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表现力,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深深热爱。
仇英则擅长用淡墨婉约地表现花鸟,他的作品《竹石图》以其高超的技巧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成为花鸟画艺术的经典之作。
山水画是中国绘画中最重要的流派之一,也是宋朝绘画的核心。
宋朝的山水画以表现大自然景观为主题,展示了中国山水的壮美和意境。
代表性的山水画家有范宽、夏珪等。
范宽是宋朝山水画领域的开创者之一,他的作品《溪山行旅图》以其奇特的造型和浓郁的笔墨,展现了山水画的独特魅力。
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绘制的不朽杰作《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无价之宝。
它是一幅用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的长卷风俗画,通过对市俗生活的细致描绘,生动地再现了北宋汴京承平时期的繁荣景象。
张择端,字正道,南北宋之交的画家,东武(今山东诸城)人。
《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在宋徽宗朝任朝翰林画院画史时所作。
这幅长卷为绢本,淡着色,画幅高24.8厘米,长528.7厘米。
它是一幅用高度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的长卷风俗画,通过对市俗生活的细致描写,生动地再现了北宋汴京升平时期的繁荣景象。
张择端完成这幅歌颂太平盛世历史长卷后,首先将它呈献给了宋徽宗。
宋徽宗因此成为此画的第一位收藏者。
作为中国历史上书画大家的宋徽宗酷爱此画,用他著名的"瘦金体"书法亲笔在图上题写了"清明上河图"五个字,并钤上了双龙小印(今佚)。
这件享誉古今中外的传世杰作,在问世以后的800多年里,曾被无数收藏家和鉴赏家把玩欣赏,是后世帝王权贵巧取豪夺的目标。
它曾辗转飘零,几经战火,历尽劫难……它曾经五次进入宫廷,四次被盗出宫,历经劫难,演绎出许多传奇故事。
(1) 装裱匠以假易真《清明上河图》,最先由宋徽宗收藏于北宋宫廷,公元1126年九月,金兵掳走了徽钦二帝,洗劫了宫中宝物。
《清明上河图》却流传于民间,元灭金后,画第二次进入皇宫。
元代至正年间,宫中有个装裱匠,用临摹本把真本换出,卖于某真定守,后又卖给武林(杭州)的陈彦廉,陈怕事败,又急于用钱,就卖给博雅好古寓居北京的杨准。
(2) 汤装裱恩将仇报据清代顾塑公的《消夏闻记》载:太仓王(yu)家里收藏有《清明上河图》,严世蕃知情后,强行索要,王(yu)不愿,就请一高手(即黄彪)复制一本送去,早先王(yu)巡抚两浙时,有一姓汤的裱画师,生活十分困难,王(yu)把他带回家中做事,后又推荐给严世蕃。
当王(yu)的仿本(清明上河图)送到严家时,汤裱画恰在旁边,就对严世蕃说:"这画是假的"。
中国十大著名山水画家(上)1、展子虔:隋代绘画大师,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擅画佛道、人物、鞍马、车舆、宫苑、楼阁、翎毛、历史故事,尤长于山水,人物描法细致,以色景染面部;画马入神,立马有足势,卧马则腹有腾骧起跃之势。
写山水远近,有咫尺千里之势,被称为“唐画之祖”,是他开创了青绿山水之画法,中国存世最古老的山水画就是他的作品。
2、李思训:唐代著名书画家,擅画青绿山水,受展子虔的影响,笔力遒劲。
题材上多表现幽居之所,画风精丽严整,以金碧青绿的浓重颜色作山水,细入毫发,独树一帜,和同时期兴起的水墨山水画,都为五代和北宋时期的山水画奠定了基础。
李思训的金碧山水画对后来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后世山水画中的青绿山水就是对他这一派画风的延续。
明代莫是龙和董其昌等人提出绘画上的南北宗论,则将他列为“北宗”之祖。
3、关仝:五代时期杰出画家,是五代、北宋间“四大山水画家”之一,他画山水早年师法荆浩,刻意学习,几至废寝忘食,所画山水颇能表现出关陕一带山川的特点和雄伟的气势。
在山水画的立意造境上能超出荆浩的格局,而显露出自己独具的风貌,被称之为关家山水。
论者谓其晚年成就,较之荆浩更能青出于蓝,是荆浩画派的有力继承者,与荆浩并称为荆关4、董源:五代绘画大师,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北宋三大家”之一,他擅长山水,人物、云龙、牛虎,无所不能,最有独创性而且成就最高的是水墨山水,他用笔甚草草,近视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然,在技巧上富有创造性,当时得到巨然和尚的追随,后世遂以董巨并称。
在宋代,除了米芾、沈括十分欣赏董巨画派之外,到了元代,取法董巨的风气渐开。
董源在后世能够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在中国山水画史上是罕见的,是国内山水画名家中不可忽视的名字。
5、范宽:中国山水画十大名家之一,这位宋代绘画大师因为性情宽厚豁达,时人称之为“宽”,遂以范宽自名。
他的《溪山行旅图》堪称台北故宫三宝之首,是存世系于范宽名下的山水画中最受肯定的真迹,被誉为“宋代绘画第一神品”,是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巅峰之作,自诞生以来影响了古今众多画家。
北宋南北两大山水画派中的李成、范宽、董源以不同的画风和卓越的贡献,创立了当时三大主要流派。
米芾曾云:“李成真见两本,伪是三百本。
”可见李成的影响是巨大的。
他画的水墨山水,善用淡墨的情韵,体现山水的灵秀,展现的是文秀的一路。
米芾又谈到:“李成淡墨如梦雾中,石如山动。
”李成创造了“卷云皴”,他的作品虽没有留下,但从师承李成的郭熙的画中可以看到卷云皴的表现形式。
“卷云皴”是最早也是影响最深远的山水画皴法之一。
北宋另一主要流派山水画家是范宽。
范宽与李成虽然是北方流派,但是与李成有很大的不同。
他的画体现的是壮武的风采,王诜将他与李成比较,称之为“一文一武。
”范宽传世的作品有《溪山行旅图》、《雪景寒林图》等。
他画山水,强调主峰突出,要占三分之二的画面。
以一种雄伟峻厚的气势,显示一种咄咄逼人的威严。
同时,范宽又十分重视具体景物深入细致的刻画,精心经营山坳深壑中的飞瀑流泉和山峦的顶端密密层层的树木。
特别是正面的山体以稠密的小笔,皴出山石巨峰的质与骨。
这种皴法便是后人所称的“钉头皴”或“雨点皴”,稍大一点的被称为“豆瓣皴”。
画史上的南宋四大家是哪四位画史上的南宋四大家是哪四位南宋四大家有画史上的四大家和史上的四大家。
诗歌史上的南宋四大家又称中兴四大诗人中国南宋前期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四位诗人的合称。
画史上的南宋四大家指中国画史上的南宋画院画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亦称“南宋四家”简称:“李、刘、马、夏。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画史上的南宋四大家是哪四位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四家中李唐略早,刘、马、夏继承发展李唐的画法,成为南宋画院的主流。
他们四家的风格特点是:李唐之画刚劲犀利,气魄雄伟;刘松年之画受李唐影响,而又工整方面更为突出。
马远、夏娃师李唐笔直法刚劲简括,水墨淋漓,构图书馆多向特写。
有“马一角”、“夏半边”之称。
其画风对明代的浙派和院体山水画有较大的影响。
属豪纵简略一路画风,初无此称,屠隆说:“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此南渡以后四大家也。
”张丑认为:“南宋刘松年为冠,李唐、马远、夏圭次之。
”张泰阶则曰:“刘、李、马、夏,俱负重名,而李、马为最。
”李唐李唐,南宋,约1083-1163.字晞古。
河阳(今河南孟县)三城人。
一作1070-1150,徽宗朝曾补入画院,建炎(1127-1130)间太尉邵渊荐之。
授成中郎,画院待诏,赐金带。
时年近八十。
善画山水人物,笔意不凡,是一跨南北宋之变局性关键人物,其山水初学李思训后加变化,越觉清新。
喜作长图大幢,石用大斧劈皴,水不用鱼鳞谷纹,有盘涡动荡之势。
高宗尝题其长夏江寺卷云:“李唐可比唐李思训”,人物绝类李公麟。
画牛亦得戴篙遗法。
为南宋四大家之首。
其画法远追李思训,变小斧劈而创大斧劈,笔意不凡,使人产生一种“神惊目眩”的威压之感,开创出南宋山水画的新画风。
他亦善画人物,如《晋文公复国图》、《采薇图》等。
到南宋后,为歌颂金战士,画《雪天运粮图》等。
画人物阁楼描绘工整。
画山水有尤其趣。
作品有《长江雪图》、《独钓归庄图》、《虎溪三笑图》《香山九老图》、《高逸图》、《万壑松风图》、《雪景》、《雪江图》、《江上小景图卷》等。
中国历代书画家名录秦汉魏晋南北朝著名书画家安弘嵩蔡邕曹不兴程邈曹仲达戴逵顾恺之皇象李斯陆探微陆机仇靖索靖张僧繇王羲之王献之王徽之王献之王珣王僧虔王微卫铄卫协卫恒韦诞卫瓘谢赫萧绎杨子华姚最羊欣宗炳郑道昭钟繇张芝隋唐五代时期著名书画家边鸾褚遂良曹霸董源丁道护戴嵩刁光胤董伯仁杜牧戴峄冯承素顾闳中顾德谦关仝贯休高文进胡瓖怀素黄筌黄居寀韩滉韩幹贺知章怀仁荆浩巨然柳公权陆柬之梁令瓒卢稜伽李阳冰李昭道李思训李邕李白李赞华李隆基李世民李煜欧阳询阮郜石恪孙位孙过庭滕昌祐吴道子韦偃卫贤王知敬王齐翰王维徐熙徐浩薛稷虞世南阎立本杨凝式杨广颜真卿智永展子虔张璪张旭张萱钟绍京周昉郑法士周文矩赵幹赵嵒南北宋辽金元时期著名书画家陈琳鲜于枢崔白蔡京蔡襄陈容陈汝言崔嗀曹知白范宽范仲淹范成大冯大有法常方从义顾安龚开郭熙郭畀勾龙爽宫素然郭忠恕管道升高克明高克恭何澄惠崇黄庭坚黄公望姜夔贾师古柯九思林椿李公麟李嵩李成李唐李建中李安忠李衎李迪李安忠刘松年刘贯道梁师闵梁楷陆游米芾米友仁马琬马和之马兴祖马君详马远倪瓒钱选祁序屈鼎乔仲常任仁发司马光苏轼盛懋孙君泽苏汉臣孙知微王居正王庭筠王诜王冕王瓘王渊王振鹏王希孟王绎王蒙吴元瑜吴镇吴琚吴说文天祥文同武洞清武宗元卫九鼎夏圭薛绍彭许道宁徐禹功徐铉徐崇嗣萧照阎次平易元吉扬补之颜辉姚月华岳飞燕文贵赵孟頫赵麟赵雍赵伯驹赵佶赵构赵昌赵孟坚赵令穰张择端张渥张中张即之郑思肖邹复雷朱敦儒朱锐朱熹朱德润翟院深周朗陈居中明清时期著名书画家边文进(景昭) 陈淳(白阳) 陈录(宪章) 陈栝(白阳子) 陈洪绶(老莲) 陈继儒(眉公) 仇英(十洲) 崔子忠(青蚓) 戴进(静庵) 杜堇(柽居) 丁云鹏(南羽) 董其昌(玄宰) 杜琼(东原) 归昌世(文休) 文壁(征明) 郑燮(板桥) 唐寅(伯虎) 吴昌硕(俊卿) 陈洪绶(老莲) 郎世宁陈师曾(衡恪) 八大(朱耷)。
宋代著名画家17人
宋代著名画家
1、武宗元(宋?—1050)《朝元先仗图》宗法吴道子。
宗教画。
2、李公麟(宋1049—1106)《五马图》、《临韦偃牧放图》。
白描《维摩诘图》。
白描人物画。
3、梁楷(宋1201—1204)《太白行吟图》、《泼墨仙人图》。
简笔人物画。
4、张择端(北宋)《清明上河图》、《西湖争标图》。
风俗画。
5、苏汉臣(宋)《秋庭戏婴图》、《货郎图》。
风俗画。
6、李成(宋919—967)《寒林平野图》:《读碑窠石图》擅山水,师承荆浩、关仝。
山水画
7、范宽(北宋1023—1031)《溪山行旅图》、《雪山萧寺图》、《雪景寒林图》有“得山之骨”、“与山传神”之誉,山水画。
8、郭熙(北宋)《林泉高致》、《早春图》、《关山春雪图》、《窠石平远图》。
山水画。
9、米芾(宋)《潇湘奇观图》、《云山得意图》。
小景山水。
10、王希孟(宋)《千里江山图》。
山水画派。
11、李唐(南宋四家之一)《万壑松风图》:《采薇图》、风俗画、开创南宋山水画新风。
12、刘松年(南宋四家之一)《四景山水图》、《罗汉图》。
13、马远(南宋四家之一)《踏歌图》。
14、夏圭(南宋四家之一)《溪山清远图》。
15、崔白(南宋)《双喜图》:《寒雀图》宫廷花鸟画
16、赵佶(宋徽宗)(宋1082—1135)《芙蓉锦鸡图》、《池塘晚秋》、《瑞鹤图》擅长楷、草书及山水、人物、画鸟、墨竹,创“瘦金体”。
17、赵孟坚(宋末):以画白描水仙而著称。
.。
五代十国山水四大家山水四大家NO.1荆浩荆浩:后梁画家,开创了描写大山大水为特点的北方山水画派,吸收唐代经验,求真求似,多以全境式描绘北方的崇山峻岭,壮阔雄伟。
《匡庐图》是荆浩的代表作之一,画的是庐山及附近一带景色,结构严密、气势宏大。
构图以高远和平远二法结合,而其深远、微妙、飘逸尽得其当。
画法皴染兼有,皴法用小披麻皴,层次井然。
全幅用水墨画出,充分发挥了水墨画的长处,正如他自己所说:吴道子画山水,有笔无墨;项容有墨无笔,吾当采二子之所长,成一家之体。
此画确实具有非凡神韵和独特风格。
此图右上端有荆浩真迹神品六字,传为宋高宗笔迹。
山水四大家NO.2关仝关仝:后梁到北宋的画家,早年师法荆浩,画风笔简,气壮意长,主要以秦岭,华山的大山巨壑为描绘对象,在北宋与李成,范宽并称三家山水。
《关山行旅图》是关仝的代表作,画上峰峦叠嶂、气势雄伟,深谷云林处隐藏古寺,近处那么有板桥茅屋,来往旅客商贾如云,再加鸡犬升鸣,好一幅融融生活图。
此画布景兼高远与平远二法,树木有枝无干,其用笔简劲老辣,富有节奏感,所谓以书入画也。
山石先勾勒后皴擦,用的是点子皴或短条子皴,笔法缜密,然后用淡墨层层渍染,故显得凝重硬朗.这与董源、巨然画江南山水的圆柔迥然不同。
据载,明代书画家王铎在这幅画背边留下题识:关仝画多淋漓博大,旁假设无人,此帧精严,步骤打量。
《山溪待渡图》带有鲜明的北方特色。
先以水墨淡色勾绘圾垅,风阜、峦岭,再细染矗立的主峰,直泻的飞瀑,山下烟林掩映的古刹柴关,更增添了画面的生活意趣,使整幅画更加饱满生动。
巍峰耸立,瀑布高悬;坂垅、冈阜、峦岭,自近及远盘礴而上;楼阁掩映,远山迷朦;气势堂堂,景意幽深。
图中强调的是山和溪,山作正面主峰突危,两峰环抱之。
山势直立,占构图中轴线,相当稳定。
全图用勾染和皴法的技巧来表现,笔力某某,用墨厚重,染晕次甚多。
整体效果与北宋范宽作品相似,具有北方中原地区高山巨壑宏传劲拔的共同特色。
整体效果与北宋范宽作品相似,具有北方中原地区高山巨壑宏传劲拔的共同特色。
中国绘画简史:五代两宋时期的绘画五代时期,中原地区战争不断,但西蜀、吴越地区相对安定,文化艺术相对发达,尤其是诗词和绘画成就更高。
绘画史上著名的荆(荆浩)、关(关仝)、董(董源)、巨(巨然)都出现在这一时期,他们也都是由五代入宋的画家。
荆、关、董、巨的区别,在荆浩和关仝是北方画家,多图写北方山水的雄奇峻伟,而董源和巨然都是南唐画家,多图写江南山水的秀丽清润。
(五代)荆浩《雪景山水图》荆浩五代时隐居于太行山洪谷,以大山、大水、大树为描写对象,多作全景式山水,他的《匡庐图》,气魄宏大,正是北方山水的代表作。
荆浩的弟子关仝,继承了荆浩的画风而又有所发展,形成“石坚凝,杂木丰茂,台阁古雅,人物幽闲”(《图画闻见志·论三家山水》)的“关家山水”。
他的作品,今存《关山行旅图》《山溪待渡图》都是“关家山水”的代表作。
董源是南唐的后苑副使,他的山水,图写的是江南的山川景物。
江南没有北方那样高峻险劲、石棱嶙峋的峻岭,而多林木繁茂、波涛浩渺的丛山大江,所以,董源的画,也充满一种江南山水所特有的秀润清雅,与荆、关所表现的北方山水迥然不同。
《龙宿郊民图》《潇湘图卷》《夏景山口待渡图卷》《溪山行旅图》等,是他这种画风的代表作。
(宋)董源《寒林重汀图》董源的学生巨然,继承了董源的画风,而在细节处理上又有变化。
他的《秋山问道图》《万壑松风图》《溪山图》《秋山图》等是其代表作。
北宋初年,以董、巨为代表的南方山水不太受重视,人们的喜爱的多是荆、关一路的大山大川式的全景山水。
北宋时期出现了许多山水画名家,李成、范宽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宋)李成《寒林平野图》大一统时期的文化艺术,必然有一种融合南北的趋势,秦、汉如此,隋、唐如此,宋也如此。
所以,李成的山水画,虽然师法荆浩,但是“未见一笔相似”(米芾《画史》)。
他的画,不是荆、关的大山大水,而是雪景寒林、飞流绝涧,表现的是山水的风雨晦明、烟云雪霁,已经汲取了南方董、巨一派山水的技法和审美趣味。
南北宋时期人物画家
南北宋时期人物画家一、赵佶1、简介:宋徽宗赵佶,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宋朝第八位皇帝。
是古代少有的艺术天才与全才。
被后世评为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2、事迹:他信奉道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大建宫观,并设道官二十六阶。
3、研究现状:徽宗酷爱艺术,史称“不爱江山爱丹青”的一位皇帝。
在位时将画家的地位提到在中国历史上最高的位置,成立翰林书画院,即当时的宫廷画院。
他的绘画重视写生,尤善画花鸟画,极强调细节,以精工逼真著称。
徽宗独创的瘦金体书法独步天下,直到今天相信也没有人能够超越。
这种瘦金体书法,挺拔秀丽、飘逸犀利,瘦挺爽利,侧锋如兰竹,与其所画工笔重彩相映成趣。
4、作品:存世画迹有《听琴图》、《芙蓉锦鸡》、《池塘秋晚》、
《四禽》、《雪江归棹》等图。
有词集《宋徽宗词》。
传世不朽的瘦金体书法作品有《瘦金体千字文》、《欲借风霜二诗帖》、《夏日诗帖》、《欧阳询张翰帖跋》等。
此后八百多年来,迄今没有人能够达到他的高度,可称为古今第一人。
《听琴图》《听琴图》局部二、李公麟1、简介:北宋著名画家。
字伯时,号龙眠居士。
汉族,舒州人。
尤以画人物著名,凡人物、释道、鞍马、山水、花鸟,无所不精,时推为宋画中第一人。
2、事迹:李公麟和苏轼、黄庭坚、米芾等人同是驸马王诜家的座上客。
他们在王诜家里的聚会曾被纪录在李公麟画的《西园雅集图》中,米芾也为此写了一篇文章。
他们十几个人在王诜家的花园中饮酒、作诗、写字画画、谈禅、论道等等。
这是他们交游的第一个时期,是在苏轼被黜,离开汴梁去杭州作官以前。
元丰二年苏轼因作诗遭祸,陷入险境,王诜也被株连,据说李公麟在街上遇见苏家人,就以扇遮
面,因而受到人们的讥笑。
李公麟和苏轼等人第二次交游是在哲宗元祐年间,那时王安石已经去世,正是旧党短期得势,而苏轼又恢复了自己的政治地位的时候,李公麟又画了第二幅《西园雅集图》。
苏轼和黄庭坚的诗集中载多首赠诗和称赞他作品的诗。
3、研究现状:北宋的人物画,其构形技法,到北宋后期为李公麟发扬光大,线条健拔却有粗细浓淡,构图坚实稳秀而又灵动自然,画面简洁精练,但富有变化;题材广及人物、鞍马、山水、花鸟,既有真实感,又有文人情趣,而且所作皆不着色,被称作“白描大师”。
著名者有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图》,清秀娴丽,气度恢弘,而其构形技法,到北宋后期为李公麟发扬光大,线条健拔却有粗细浓淡,构图坚实稳秀而又灵动自然,画面简洁精练,但富有变化;题材广及人物、鞍马、山水、花鸟,既有真实感,又有文人情趣,而且所作皆不着色,被称作“白描大师”。
4、作品:他善画人物,尤工画马自作《山
庄图》,为世所宝。
传世作品有《五马图》等。
《临韦偃牧放图》、《免胄图》、《维摩诘像》、《十六小马图》、《龙眠山庄图》、《辋川图》等。
《五马图》三、刘松年1、简介:刘松年南宋孝宗、光宗、宁宗三朝的宫廷画家。
钱塘人。
因居于清波门,故有刘清波之号,清波门又有一名为“暗门”,所以外号“暗门刘”。
2、事迹:宋孝宗淳熙年间入为御前画院学生,宋光宗绍熙年间为画院待诏,宋宁宗时因进献《耕织图》,得到奖赏,赐予金带。
擅画人物、山水,师张训礼,而名声盖师,被誉为画院人中“绝品”。
3、研究现状:画学李唐,画风笔精墨妙,山水画风格继承董源、巨然,清丽严谨,着色妍丽典雅,常画西湖,多写茂林修竹,在技法上刘松年变李唐的“斧劈皴”为小笔触的“刮铁皴”,山明水秀之西湖胜景;因题材多园林小景,人称“小景山水”。
所作屋宇,界画工整。
兼精人物,所画人物神情生动,衣褶清劲,精妙入微。
后人把他与李唐、马远、夏圭合称为“南宋四大家”。
4、作品:传世代表作品有:《四景山水图》、《天女献花图》、《罗汉图》、《醉僧图》、《雪山行旅图》、《中兴四将图》、《西湖春晓图》、《便桥见虏图》。
《《撵茶图》《罗汉图》四、梁楷1、简介:南宋人,祖籍山东,南渡后流寓钱塘( 今杭州) 。
他是名满中日的大书法家,曾于南宋宁宗担任画院待诏。
他是一个行迳相当特异的画家,善画山水、佛道、鬼神,师法贾师古,而且青出于蓝。
他喜好饮酒,酒后的行为不拘礼法,人称是“梁风子”。
2、事迹:梁楷,于南宋宁宗担任画院待诏,这是最高级的宫廷画师,皇帝曾特别赐给金带,这是种画院最高的荣誉,但梁楷却不接受,把金带挂在院中,飘然而去,完全不想受制于他人。
宁宗嘉泰间曾为画院待诏,后因厌恶画院规矩的羁绊,将金带悬壁,离职而去。
生活放纵,号称梁疯子。
师贾师古,又远远超过老
师。
3、研究现状:以简练的笔墨表现出人物的音容笑貌,以简洁的笔墨准确地抓取事物的本质特征,充分地传达出了画家的感情,从而把写意画推入一个新的高度。
梁楷的《六祖伐竹》是其中年以后的作品,笔墨极为粗率。
笔笔见形,笔路起倒,峰回路转,点染游戏;欲树即树,欲石即石,“心之溢荡,恍惚仿佛,出入无间”。
他的人物画很简单,很概括,也很生动。
这三者都能体现在他的用笔上。
画中险笔很多,起粗落细,急缓轻重,变化多端;金错刀作墨竹,山石大笔扫出。
画中有一种意念贯穿着,此念意深澹远,故能平复笔墨的运动变化。
4、作品:梁楷传世的作品包含了《六祖伐竹图》、《李白行吟图》、《泼墨仙人图》等,但以《泼墨仙人图》最为有名。
此外还有《右军书扇》、《羲之观鹅》、《黄庭经换鹅》、《渊明像》、《钏馗像》、《寒山拾得》、《参禅图》、《田乐图》、《庄生梦蝶》、《苏武牧羊》等。
《布袋和尚》《泼墨仙
人图》五、张择端1、简介:张择端,字正道,汉族,琅琊东武人。
北宋画家。
宣和年间任翰林待诏,擅画楼观、屋宇、林木、人物。
所作风俗画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刻画细致,界画精确,豆人寸马,形象如生。
2、事迹:张择端自幼好学,早年游学汴京(今河南开封),后习绘画。
宋徽宗时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界画宫室,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
3、研究现状: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长卷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绘画史上的稀世奇珍。
它用现实主义手法,全景式构图,生动细致地描绘了北宋王都开封汴京时的舟船往复,飞虹卧波,店铺林立,人烟稠密的繁华景象和丰富的社会生活习俗风情。
全图规模宏大,结构严密,构图起伏有序,其笔墨技巧,兼工带写,活泼简练,人物生动传神,牲畜形态,房舍、舟车、城郭、树木桥梁,、河流、无一不至臻至妙,称得上妙笔神工。
综数我国古代绘画,多有那种士大夫的孤芳自赏,实难
找到类似“清明上河图”这样不惜以大量的笔墨,描绘数以百计的民众市俗生活与商业经济活动。
此画的第一位收藏人是宋徽宗,是他用瘦金体亲笔在画上题写了“清明上河图”五个字。
4、作品:存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等,皆为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
《清明上河图》六、武宗元1、简介:北宋人,初名宗道,字总之。
河南白波人。
擅画道释人物,曾为开封、洛阳各寺观作大量壁画。
2、事迹:曾在广爱寺见吴道子画文殊、普贤大像,武此杜绝人事旬余,专在广爱寺刻意临摹。
结果临摹之画骨格停分,神观气格,大衣缨络,乘跨部从,与大像不差毫厘,真灵心妙悟之天才也。
景德末,真宗营建玉清昭应宫,召天下画师三千,中选者仅百余人,分为二部,武宗元任左部之长。
3、研究现状:武宗元擅画道释人物,曾为开封、洛阳各寺观作大量壁画。
工人物、佛道、鬼神,师吴道子法,行笔如流水,神采活动,大抵
如写草书,笔术精高。
年十七即能画北邙山老子庙壁,颇称“精绝”。
人物形象端庄丰满,仪态万方,气象不凡。
4、作品:传世作品有《朝元仙仗图》,在洛阳,开封各寺观画了大量壁画,如洛阳上清宫《三十六帝像》,中岳天封观《圣帝出队图》,许昌龙兴寺《帝释梵王相》、经藏院画《旃檀瑞像》、嵩岳庙画《出队》等壁画。
《朝元仙仗图》局部《朝元仙仗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