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心脏泵血功能的评定
- 格式:ppt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3
1.简答评定心泵功能的生理学指标?评价心脏泵血功能的主要指标与方法有:(1)心率。
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是反映心脏功能的重要指标。
安静时心跳有力徐缓、运动时心率增加幅度小、运动后心率恢复较快,均是心脏功能较好的标志。
(2)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
每搏出量是指一次心跳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射血分数是指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
二者均与心肌的收缩力量成正比心肌的收缩力量越大、心脏搏出量越多、射血分数越大、心脏泵血功能越强。
(3)每分输出量和心指数。
一侧心室每分钟所输出的血量,称为每分输出量,简称心输出量。
心输出量随着机体的代谢状况而变化,在肌肉运动、情绪激动等情况下,心输出量增加。
以每平方米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称为心指数。
身材高大和矮小的人,由于新陈代谢的总量不同,因此在进行不同个体之间心脏泵血功能的比较时,心指数较心输出量更准确。
(4)心力储备。
它是指心输出量随着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这是评价心脏泵血功能储备能力的有效指标。
2.简述运动心脏泵血功能的改善?长期运动训练后,运动员的心脏功能明显增强,主要表现在三种不同的状态。
①在安静状态下,长期运动训练的人和普通人由于机体的代谢水平相同,心输出量并无太大差异。
但普通人的心率快,搏出量较小,而运动员则表现为心动徐缓,搏出量大。
②在定量负荷运动时,有训练者心率的增幅小,而心搏量的增幅大,心输出量的增幅亦较普通人小,表现出心泵功能的节省化现象。
这是由于长期的运动训练使心肌工作的机械效率提高,在与普通人完成相同的运动量时,能耗少,更加轻松省力,心血管系统对运动的反应减小。
③在完成极限负荷运动时,运动员的心泵功能表现出较高的机能储备量。
虽然,有训练者所能达到的最大心率与无训练者差别不大,但心搏量和心输出量却明显大于无训练者。
一般人心搏量最大可达 120mL,心输出量约为 20—25L·mn-1,而有训练者心搏量可高达 160mL左右(优秀运动甚至高达 180-200mL),心输出量最大可达 40L·min-,表现出很高的心脏机能储备量。
血液循环一、心脏: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所经历的的时间,称为一个心动周期。
心脏收缩射血和舒张充盈是在一个心中周期中完成的。
由于心室在心脏泵血活动中起主要作用,所以心动周期通常是指心室活动周期。
✓心率与心动周期的关系:心动周期时程的长短与心率有关,心率增大,心动周期缩短,收缩期和舒张期都缩短,但舒张期缩短的比例较大,心肌工作的时间相对延长,故心率过快将影响心脏泵血功能。
✓心脏泵血(1)射血与充盈血过程(以心室为例):①心房收缩期:在心室舒张末期,心房收缩,心房内压升高,进一步将血液挤入心室。
随后心室开始收缩,进入下一个心动周期;②等容收缩期:心室开始收缩时,室内压迅速上升,当室内压超过房内压时,房室瓣关闭,而此时主动脉瓣亦处于关闭状态,故心室处于压力不断增加的等容封闭状态。
当室内压超过主动脉压时,主动脉瓣开放,进入射血期;③快速射血期和减慢射血期:在射血期的前1/3左右时间内,心室压力上升很快,射出的血量很大,称为快速射血期;随后,心室压力开始下降,射血速度变慢,这段时间称为减慢射血期;④等容舒张期:心室开始舒张,主动脉瓣和房室瓣处于关闭状态,故心室处于压力不断下降的等容封闭状态。
当心室舒张至室内压低于房内压时,房室瓣开放,进入心室充盈期;⑤快速充盈期和减慢充盈期:在充盈初期,由于心室与心房压力差较大,血液快速充盈心室,称为快速充盈期,随后,心室与心房压力差减小,血液充盈速度变慢,这段时间称为减慢充盈期;(2)特点:①血液在相应腔室之间流动的主要动力是压力梯度,心室的收缩和舒张是产生压力梯度的根本原因;②瓣膜的单向开放对于室内压力的变化起重要作用;③一个心动周期中,右心室内压变化的幅度比左心室的小得多,因为肺动脉压力仅为主动脉的1/6;④左、右心室的搏出血量相等;⑤心动周期中,左心室内压最低的时期是等容舒张期末,左心室内压最高是快速射血期。
因为主动脉压高于左心房内压,所以心室从血液充盈到射血的过程,是其内压从低于左心房内压到超过主动脉压的过程,因此心室从充盈到射血这段时间内压力是不断升高的。
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脏是血液循环系统的动力泵。
生命存活过程中,心脏不停的重复节律性的收缩、舒张。
心室收缩时,将血液泵入动脉;心室舒张时,血液又经静脉回流入心室,为下次泵血奠定基础。
心脏通过节律性的舒缩及瓣膜的单方向开启保证了血液在循环系统中单方向流动。
心室较心房收缩力强,在心脏的泵血过程中起主要作用,故在讨论心脏泵血的过程时,主要讨论心室的周期性改变。
标签:心脏;泵血1 心动周期与心率1.1 动周期不管是心房还是心室,每收缩一次或舒张一次,便是心动周期,也就是一次心跳。
心室、心房的心动周期就是舒张期与收缩期。
在正常情况下,生物体心脏节律性活动是通过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导致的。
窦房结的兴奋性通过心内特殊性传导功能,首先使心房产生兴奋,让心房收缩,让后心室发生兴奋。
所以通常以心房开始收缩开始计算心动周期的起点。
1.2 心率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搏动的次数。
身体健康的成年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心率每分钟搏动60至100次,平均心率为每分钟76次。
心率由于性别、年龄以及生理情况的差异各有不同。
小儿心率相比成年人要快,新生儿心率每分钟超过130次,然后逐渐减慢,直到青春期近似成年人。
在成年人中,一般女性的心率比男性快。
经常从事体力劳动。
或是运动锻炼的人,平时心率速度较慢。
同一个人,安静或睡眠时较慢,肌肉活动增加或情绪激动时较快。
1.3 心动周期中心房与心室的时相的关系心动周期的时间与心率具有一定联系。
处于安静状态时,按照成年人的心率每分钟76次为标准,一个心动周期时间则是0.8秒。
其中,心房收缩期时间为0.1秒,舒张期时间为0.7秒。
而心室手术期的时间为0.3秒,舒张期时0.5秒。
在心房收缩期间,心室还没有达到舒张状态。
如果心房已经完成收缩,并且已经进入舒张期,这时心室才会开始收缩。
在心室开始舒張前0.4秒的时候,这时心房也处于舒张期,此时这个状态为全心舒张期。
一个心动周期过程,不管是心房还是心室,舒张期时间均大于收缩期,这对心脏持久地活动,以及保证心室有足够的充盈时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心功能分级ef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心功能分级EF(心室射血分数)是评估心脏功能的一种指标,它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心脏健康状况。
EF是指心室在一次心跳中排出的血液量占心脏充盈时的血液总量的比例,它反映了心脏泵血功能的强弱。
一般来说,EF越高,说明心脏的泵血功能越好,越低则标志着心脏功能的下降。
根据EF水平,可以将患者的心功能分为不同的等级。
根据美国心脏病学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HA)和美国心脏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ACC)的标准,EF水平可以分为以下四个等级:1. 无心衰:EF≥50%在这个等级下,心脏的泵血功能良好,患者没有明显的心力衰竭症状。
这个阶段的患者通常可以正常进行日常活动,并且不需要特殊的治疗。
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EF高于50%,但也不代表心脏完全健康,患者仍然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如戒烟、控制饮食、适量运动等。
2. 轻度心力衰竭:EF 36%-49%在这个等级下,心脏的泵血功能已经开始下降,患者可能会出现轻度心力衰竭症状,比如呼吸困难、疲劳、运动耐力下降等。
这时患者需要接受药物治疗来帮助减轻症状和延缓疾病进展。
患者需要注意限制盐分摄入、定期监测心脏功能等。
3. 中度心力衰竭:EF 35%-30%在这个等级下,心脏的泵血功能继续下降,患者出现中度心力衰竭症状,如心悸、水肿、心率快等。
此时需要进一步加强治疗,包括增加药物治疗,甚至可能需要考虑植入心脏起搏器或除颤器等设备来帮助维持心脏功能。
患者需要密切监测病情变化,避免诱发心力衰竭加重的因素。
4. 重度心力衰竭:EF<30%在这个等级下,心脏的泵血功能急剧下降,患者出现严重心力衰竭症状,如持续呼吸困难、心绞痛、心律失常等。
此时患者需要立即就医,可能需要住院治疗、使用呼吸机等设备来维持生命。
同时需要积极进行心血管手术或介入治疗,如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冠状动脉搭桥术等。
评价心脏泵血功能的指标
一、评价心脏泵血功能的指标
1、临床特征:
心脏泵血功能的主要临床表现有低血压,发热,头晕,乏力,心功能衰竭等。
另外,患者体征检查中可以检查出来,例如心肌肥厚,心律失常,心脏瓣膜有异常发出的杂音等。
2、血液生化指标:
主要包括血清肌酐、肾小球滤过率、血尿酸、乳酸脱氢酶、肌钙蛋白等,其中血清肌酐可以反映出心脏泵血功能的病情是否发生变化;而乳酸脱氢酶和肌钙蛋白则可以反映出心脏肌肉的损伤情况。
3、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心脏彩超、心电图和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等,可以反映出心脏大小、肺血管、心室有无变形、心肌内血流量、心脏节律和心肌组织等。
4、实验室检查:
一般包括心肌酶的检查,可以反映心肌损伤的情况,以及CK-MB 酵素检查,可以评价心肌梗死的情况。
二、总结
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临床特征,血液生化指标,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可以反映出心脏泵血功能的病情变化以及心肌损伤的情况,也可以反映出心脏节律和心肌组织等情况。
- 1 -。
心脏的顺序性去极化触发了心肌细胞的机械活动,心肌细胞的周期性同步收缩和舒张为血液体循环和肺循环提供了必要的驱动力,因此,心脏是具有泵血功能的循环动力装置。
心脏的泵血功能是依靠心房及心室收缩和舒张的交替活动得以完成的。
心室收缩时将血液射入动脉,并通过动脉系统将血液分配到全身各组织;心室舒张时血液通过静脉系统回流到心脏,使心脏充盈,为下一次射血做好准备。
下面重点介绍心脏泵的基本机械特性、影响和(或)调节心输出量的因素、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
一、心脏的泵血过程和机制(一)心动周期心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cardiac cycle)。
心脏是由心房和心室构成的,所以,心动周期包括心房活动周期和心室活动周期。
由于心室在心脏泵血活动中起主要作用,故心动周期通常是指心室的活动周期。
心动周期分为两个主要时相,即收缩期(systole)和舒张期(diastole)。
在收缩期,心室收缩射血;在舒张期,心室舒张,血液充盈。
心动周期的持续时间与心率呈反比关系。
例如,一个正常成年人的心率为每分钟75次,则每个心动周期持续大约0.8 s,其中心室收缩期约占0.3 s,心室舒张期约占0.5 s;对心房而言,心房收缩期约占0.1 s,心房舒张期占约0.7 s。
心动周期中,心房和心室的活动是按一定的次序和时程先后进行的,左右两侧心房或两侧心室的活动几乎是同步的。
一个心动周期中,两个心房先收缩,持续0.1 s,继而心房舒张,持续0.7 s。
当心房收缩时,心室处于舒张期,心房进入舒张期后,心室开始收缩,持续0.3 s,随后进入舒张期,占0.5 s。
心室舒张的前0.4 s期间,心房也处于舒张期,这一时期称为全心舒张期。
可见,心动周期中心房或心室的收缩期均短于舒张期。
当心率加快时,心动周期则缩短,收缩期和舒张期均相应缩短,但舒张期缩短的程度较大,将明显影响心脏的血液充盈,这对心脏的持久活动是不利的。
(二)心脏的泵血过程和机制在心脏的泵血活动中,心室起主要作用。
心脏的泵血功能范文心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负责泵血和循环。
心脏的泵血功能指的是通过心脏收缩和舒张的过程,将氧气和营养物质通过血液传递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并将代谢产物和废物带回心脏,再通过肺脏排出体外。
这个过程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机制,下面将详细讨论心脏的泵血功能。
心脏是由四个心房和四个心室组成的。
通过心房和心室之间的心瓣膜,血液可以顺序地流入和排出心脏。
心脏的泵血功能主要依赖于心脏的收缩和舒张两个步骤。
心脏收缩称为心脏收缩期,也叫做舒张期。
在心脏收缩期,心房和心室的肌肉开始收缩,形成一种连续有力的泵血力量。
在此过程中,心脏起搏细胞通过电信号的传导,触发心肌细胞的收缩,从而推动血液顺利流动。
通过体表的动脉脉搏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这一过程。
心脏舒张称为心脏舒张期,也叫做舒张期。
在心脏舒张期,心房和心室的肌肉松弛,充满血液。
此时,心脏内部的压力减小,心脏可以重新接受来自体循环系统的血液。
在此过程中,肺静脉和体静脉的血液经过心脏的房室瓣膜流入心房,然后经过心室瓣膜进入心室。
这个过程与心脏收缩期形成对比,是一个无声而无力的步骤。
在心脏的泵血功能中,心脏有自动起搏和传导功能。
心脏起搏细胞由SA节点、AV节点和His束组成。
SA节点是心脏的起搏点,它产生电信号并通过传导系统传递给心脏的其他部位。
AV节点是通往心室的唯一通道,它将电信号从心房传导到心室。
His束是将电信号从AV节点传导到心室的纤维束。
心脏的泵血功能还与心肌的收缩力和心脏的射血分数有关。
心肌是由心肌细胞组成的,它们具有高度的收缩能力和弹性。
心肌细胞在收缩时通过收缩蛋白和肌球蛋白的运动来产生力量,将血液推入主动脉和肺动脉。
射血分数是衡量心脏泵血功能的指标之一,它是指心脏每次收缩中排出的血液量与收缩前的血液量的比值。
正常情况下,射血分数约为55%到70%。
心脏的泵血功能还受到心脏和循环系统的调节机制的影响。
当身体处于休息或睡眠状态时,心脏的泵血功能较弱;而当身体处于运动或应激状态时,心脏的泵血功能会增强。
心脏泵血功能的四个基本指标1.引言1.1 概述研究心脏泵血功能的四个基本指标对于了解心脏健康和心血管疾病非常重要。
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负责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同时将二氧化碳和废物排出体外。
心脏泵血功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状况。
本文将详细介绍心脏泵血功能的四个基本指标,包括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心律、心输出量、体循环血流量、心脏收缩力和心脏舒张力。
舒张压和收缩压是血压的重要指标,反映了心脏在舒张和收缩时对血液的泵送能力。
心率和心律是衡量心脏节律的指标,对维持心脏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心输出量和体循环血流量是衡量心脏泵血能力的指标,反映了每分钟心脏能将多少血液泵送到全身。
心脏收缩力和心脏舒张力是衡量心脏肌肉收缩和松弛状态的指标,影响心脏泵血功能的强弱。
通过深入理解这四个基本指标,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心脏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疗。
了解心脏泵血功能的重要性,有助于我们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心脏疾病的发生。
本文将通过逐个详细介绍这四个基本指标,进一步加深对心脏泵血功能的理解,并探讨其对我们日常生活和健康的影响。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篇本文将围绕心脏泵血功能的四个基本指标展开分析和探讨。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概述心脏泵血功能的重要性,并介绍整篇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接着,在正文中的第二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心脏泵血功能的四个基本指标。
其中,第一个基本指标包括舒张压和收缩压的解释和分析。
我们将着重讨论这两个指标在心血管健康中的重要性和不同疾病对其的影响。
第二个基本指标将重点介绍心率和心律。
我们将解释心率和心律的定义,并探讨它们与心脏泵血功能的密切关系。
同时,我们还将讨论心率和心律失常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
第三个基本指标将涉及心输出量和体循环血流量。
我们将解释这两个指标的含义,并探讨它们与心脏泵血功能的紧密联系。
此外,我们还将讨论心输出量和体循环血流量在评估心血管疾病和调整心脏功能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