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有原生质团单细胞和菌丝共三类营养体类型
- 格式:ppt
- 大小:2.38 MB
- 文档页数:33
2.1真菌的基本特征……根据目前的研究,多数真菌学家认为真菌是具有下列特征的一类生物:①细胞中具有真正的细胞核,没有叶绿素;②生物体大都为分枝繁茂的丝状体;③细胞壁中含有几丁质;④通过细胞壁吸收营养物质,对于复杂的多聚化合物可先分泌胞外酶将其降解为简单化合物再吸收;⑤主要以产生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
(一)真菌菌体的基本类型真菌的菌体根据其结构与功能可分为营养体、孢子和子实体三种类型。
(1)真菌的营养体真菌的营养体形态多种多样,大体上可分为4种类型:菌丝体:为多分枝的丝状体。
绝大多数真菌的营养体为菌丝体,因真菌种类和环境条件的不同,菌丝体又有各种各样的变化……酵母状菌体:为球形、卵形、圆柱形及与球形、卵形、圆柱形近似形状的单个细胞菌体。
有些文献上称这类菌体为单细胞菌体,由于丝状菌体也可能属于单细胞,所以用“单细胞菌体”这一概念来表示这类菌体不很确切。
因为酵母菌营养体的主要形式是这类单细胞菌体,所以称其为酵母状菌体比较合适。
……具须的单细胞菌体:这类菌体上有一个球形或近球形的部分,在球形或近球形部分的几部有须状体,须状体为无细胞核的根状菌丝(也成为假根),靠须状体将菌体固着在基物上。
这类菌体很少,仅见于一些壶菌中。
虫囊菌体:这是寄生于昆虫体外的虫囊纲真菌特有的菌体,是由双细胞的子囊孢子发育而成的,由营养体和繁殖器官共同构成。
由子囊孢子发育成虫囊菌体的过程大致如下:在适宜的条件下,传播到寄主体上的虫囊菌子囊孢子开始萌发,基细胞变大,基部的鞘变暗,形成洗盘状器官,称为胞脚。
从胞脚下表面产生不分枝的细小丝状体,以此细小丝状体通过寄主的皮孔或穿过寄主的体壁吸收营养。
寄生关系建立后,在寄主体外的子囊孢子细胞迅速分裂,形成菌托,在菌托上形成雄性器官、子囊壳和附属丝。
(2)真菌的孢子孢子是真菌的繁殖体,其作用类似于植物的种子。
植物的种子发芽形成植株,真菌的孢子萌发产生芽管。
芽管世纪上就是从孢子萌发生出的一段短菌丝,然后通过这段菌丝体。
名词解释1植物病害植物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由于遭受其它生物的侵害或不适宜的环境条件(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使植物正常的生理机能受到破坏,组织形态发生改变,甚至导致死亡,并对农业生产造成经济损失的现象称为植物病害。
2.症状:植物生病后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的状态3.病状:是指发病植物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反常现象。
【变色、坏死(斑点)、腐烂、萎靡、畸形】4.病征是指病原物在植物体上表现出来的病原体特征。
【霉状物、点粒状物、粉状物、菌核、脓状物(细菌特有)】寄生性一种植物与另一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从中吸取食物的现象寄生物一种生物生活在其他生物上以获取他赖以生存的主要物7.致病性是指病原物对寄主植物的致病和破坏能力8.专性寄生虫在自然界只能从寄生的活组织中获取营养,如锈菌、黑粉菌、白粉菌等。
9.非专性寄生虫一种是侵害活的组织,组织死亡后,仍能继续发育和繁殖,另一种是在侵入寄主之前先杀死寄主组织,然后在其内进行腐生10.寄主范围一种病原物能够计生的记住植物的多少12.非侵染性病害由于生长环境条件不合适或物理化学因素造成的不能侵染的,不能传染,这种病害叫非侵染性病害。
13.侵染性病害由于生物因素引起的病害,有侵染性的,能传染,叫非传染性病害。
生物因素: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等14.共生现象共生又叫互利共生,是两种生物彼此互利地生存在一起,缺此失彼都不能生存的一类种间关系,是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高度发展。
15.共栖现象是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也无害,或者对双方都有利,两者分开以后都能够独立生活。
空题1. 植物侵染性病害由寄生物侵染引起,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引起2.引起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物有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线虫性病害、寄生性种子植物病害3. 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有变色、斑点(坏死)、糜烂、萎靡和畸形。
4.坏死是细胞和组织的死亡,坏死在中叶片上常表现为叶枯5.腐烂可分为干腐湿腐软腐,断题(正确的打“ˇ”,错误的打“╳”,下同)1.病害的三角关系指病原、植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植物病原真菌复习提纲(2010)1、真菌区别于其他生物类群(细菌、植物、动物)的特征是什么?真菌的共同特征是:真核生物,以内有完善的细胞核与细胞器,无叶绿素和其他荧光合作用的色素,无根、茎、叶的分化,只以寄生或腐生方式生存。
能进行无性或有性繁殖(产孢子),大多数为多细胞,少数为单细胞。
一般都有细胞壁,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Chitin)(低等真菌多为纤维素)。
与细菌区别:真核;多腐生、寄生、共生;丝状或多细胞与植物区别:无叶绿素,异养;无根茎叶分化;无维管束系统;碳水化合物以糖原形式贮存与动物区别:有细胞壁;不游动;孢子繁殖;不能固定碳;营养元素经过细胞壁和原生质膜进入而不能吞食2、根据什么特征将生物分在3个界(Kingdom):真菌界(Fungi),原生生物界(Protoctista)和茸鞭生物界(Stramenopila)内?在真菌界内又分为几个门?其区别特征是什么?真菌界:营养方式以吸收为主,细胞壁成分为几丁质和β—葡聚糖,多无鞭毛。
原生生物界:营养体为多核、无壁的原生质团,营养方式为摄食。
茸鞭生物界:主要为单细胞和丝状体,细胞壁组分是纤维素,鞭毛至少有一根是茸鞭。
真菌界分为:壶菌门、接合菌门、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壶菌门:多水生,营养体为单细胞多核或发达的无隔菌丝体,无性生殖产游动孢子,有性生殖产休眠孢子囊或卵孢子。
接合菌门:多腐生,营养体为菌丝体,典型的无隔。
无性产孢囊孢子,有性产接合孢子。
子囊菌门:营养体是有隔菌丝体,极少数单细胞,无性产分生孢子,有性产子囊孢子。
担子菌门:营养体为桶状隔膜的菌丝组成的菌丝体,具有初生菌丝、次生菌丝和三生菌丝。
无性产分生孢子,有性产担孢子。
3、什么是有性型(teleomorph)和无性型(anamorph)?如果一个真菌既有有性型又有无性型,如何确定其名称?有性型:具有有性和无性两种阶段的菌物生活史中的有性阶段。
无性型:多型性菌物生活史中的无性阶段。
在具有无性型和有性型的子囊菌和担子菌中,其正确的名称是以有性型为模式的最早合法名称,但地衣型真菌除外。
第二章真核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名词解释:01.01.节孢子节孢子节孢子::一些真菌在进行无性繁殖时,其菌丝顶端停止生长后,产生许多横隔膜,这些隔膜处断裂开后便形成一节一节的细胞,这些节状细胞即为节孢子。
02.02.厚垣孢子厚垣孢子厚垣孢子::一些真菌在不良的环境条件下,细胞原生质收缩变成近圆形,外生一层厚壁结构,当环境条件适宜时,它可以萌发重新长出菌丝。
03.03.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分生孢子::一些真菌在进行无性繁殖时,在菌丝分枝顶端的产孢细胞(或分生孢子梗)上分割或缢缩而形成的单个或成串的孢子。
04.04.孢囊孢子孢囊孢子孢囊孢子::某些真菌(如根霉)在进行无性繁殖时,产生在孢子囊内不具有鞭毛,不能游动的一种内生无性孢子。
06.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子囊菌亚门的真菌产生于子囊中经减数分裂后形成的有性孢子。
07.07.接合孢子接合孢子接合孢子::由两种不同遗传性的菌丝分别长出形状相同或略有不同的配子囊接合后发育而成的有性孢子。
08.08.无性繁殖无性繁殖无性繁殖::不经过两性细胞的配合,由营养体细胞的分裂或营养体菌丝的分化而形成同种新个体的过程。
09.09.无性孢子无性孢子无性孢子::未经性细胞(核)结合,直接在营养体上产生的孢子。
10.10.菌丝菌丝菌丝::丝状真菌的结构单元,是一条具有分枝的管形丝状体,外由细胞璧包被,里面充满原生质和细胞核。
幼时无色,老后常呈各种不同的颜色。
11.11.匍匐枝匍匐枝匍匐枝((匍匐菌丝匍匐菌丝):):毛霉目的一些真菌,在基质上形成一种节段的跳跃菌丝。
12.12.异宗配合异宗配合异宗配合::某些真菌必须由不同交配型的菌丝相结合才能产生有性生殖的性亲和方式。
13.13.同宗配合同宗配合同宗配合::某些真菌,其有性生殖发生在同一个菌体中,是一种自身可孕的结合方式。
14.14.菌核菌核菌核::一些真菌的菌丝,紧密聚集交织成一种坚硬的,具有抗逆功能的休眠体,外壁由深色厚壁细胞组成,内层由浅色拟薄壁细胞组成。
1、真菌:真菌是真核的,不含叶绿素,没有根、茎、叶分化,营养体为丝状的菌丝体结构(少部分为单细胞结构),以孢子方式进行无性或有性繁殖,具有细胞壁,其细胞壁主要成分为几丁质,以吸收方式获取营养。
2、人们发现真菌存在着广泛的共生、促生、和抗生现象。
3、真菌需要具备的条件:①细胞具有真正的细胞核②营养体通常为分枝繁茂的丝状体,菌丝呈顶端生长③有硬的细胞壁,大多为几丁质④通过吸收方式获取营养物质⑤通过有性和无性繁殖的方式产生孢子延续种群,核糖体是80S型。
4、真菌的孢子是真菌繁殖的基本单位,其生长发育分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阶段。
其形态结构有两类:一是分工进行营养生长的营养体二是为了繁衍后代的繁殖体。
5、营养体:用于吸收水分和养料并进行营养增殖的菌体6、营养体的类型:①原生质团:菌体原始简单,没有细胞壁只有一层原生质膜包围着多核的原生质,形态不固定,形似假变形虫,随原生质流动而运动,以变形虫方式移动和摄取养料②单细胞:营养体简单,仅为一个有细胞壁和原生质膜的单细胞,或者单细胞上长有假根,通常椭圆形至近似球形③假菌丝:某些真菌一个个细胞芽殖成一串的芽孢,细胞互相连接成链状类似菌丝体故称假菌丝④两型菌丝:有些菌体在寄生体和培养基上,表现出两种不同的菌丝类型称为两型菌丝。
⑤菌丝体:营养体呈丝状或管状的菌体,自由分枝、有隔或无隔,每一根丝状物称菌丝,组成真菌菌体的一团菌丝称为菌丝体。
绝大多数的真菌典型的营养体为菌丝体。
7、菌丝分为有隔菌丝和无隔菌丝8、菌丝的一般就结构及特点:①真菌的菌丝是外层、由硬壁包围、内含可流动原生质的具分枝的管状结构②生长特点是顶端生长,旁侧分枝,为无限生长方式(真菌的分离培养即利用这个特点)③大多数真菌菌丝是透明的,有些能产生色素,而使菌丝呈暗褐色至黑色,或呈鲜艳的颜色,如青霉菌是绿色的,粗糙脉孢菌是淡红色的,毛霉和根霉是灰色,很多真菌是白色的等④高等真菌的菌丝中具有典型的横壁或叫做隔膜,低等真菌不存在,隔膜是有菌丝细胞壁向内作环状生长而形成的,因此隔膜实际上是细胞壁向内生长的横壁,发育很快,几分钟即可形成,主要有:单孔型,多孔型,桶孔型。
第一章真菌学概述一、真菌(fungus):通常为丝状体的一类营养体,有真正的细胞核、具细胞壁,多数真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是异养型,以吸收的方式从外界获取营养,通过产生孢子进行繁殖的真核生物六、真菌与人类的关系1.有益方面(1)农林业:①土壤肥力的积累(分解动植物残体)②菌根真菌③作为生物防治因子(防治病、虫、杂草)④食用菌等(2)工业:①酿洒,②食品,③酶工业(3)医药:①抗生素,②名贵中药材(如虫草、茯苓等)(4)遗传工程材料2.有害方面(1)引起植物病害:(减产、降低品质)(2)人畜疾病(3)产生毒素(毒菌)(4)鱼类水霉病(5)农产品、用品、用具、器材霉烂变质第二章真菌的营养体1.营养体的定义:真菌营养生长阶段的结构称作营养体2.营养体的基本类型:原质团、单细胞、假菌丝、菌丝体一、丝状真菌的营养体(一)菌丝的形态1、菌丝:绝大多数真菌的营养体是可以分枝的丝状体,单根丝状体称为菌丝(hyphe),管状壁透明,光滑或有刺,有色或无色,有或无隔膜,主要为几丁质,有的为纤维素;A、有隔菌丝:菌丝内有横隔膜,将菌丝隔成多个长圆筒型的小细胞。
高等真菌的菌丝。
B、无隔菌丝:菌丝内无横隔膜,整个菌丝体为一个无隔多核的细胞。
2、菌丝的一般结构:硬壁管状结构、内含可以流动的原生质,直径约1~30um,多数5~10um;长度可以无限生长3、菌丝体(mycelium):菌丝的集合体;4、菌落(colony) :在培养基上,菌丝几乎沿着它的长度的任何一点都能发生分枝,由于分枝的不断产生而形成一个特征性的圆形轮廓,称为菌落;真菌的菌落形状可以归纳为疏松的、紧密的、平坦的、光滑的;质地为毡状、絮状、毛发状、绳索状、皮革状等;多数真菌的菌丝是透明的,有些可以产生色素,黄色、绿色、红色、灰色等串珠镰孢单分生孢子后代的菌落形态。
(二)无隔菌丝和有隔菌丝1、高等真菌的菌丝中具有典型的隔膜(septa),而低等真菌的菌丝中则不存在隔膜;2、卵菌和接合菌等低等真菌虽多分枝,但无隔膜,当菌丝老化或形成繁殖器官时,可能在局部产生隔膜,全封闭,无孔口,称为不定型隔膜;3、隔膜是菌丝细胞壁做内向环状生长而形成的,发育很快,隔膜当中有小孔,胞间原生质可以相互沟通,将菌丝分成许多小细胞;(三)真菌的细胞结构:细胞壁、细胞质膜、细胞质(包括各种细胞器)、细胞核(四)菌丝的变态:吸器、假根、附着枝、附着胞、菌环或菌套、菌网。
第二章真菌的营养体什么是真菌?一般讲来它必须具备下面五个条件:(1)真菌的细胞具有真正的细胞核;(2)它们通常为分枝繁茂的丝状体,菌丝呈顶端生长;(3)它们有硬的细胞壁,大多数的真菌的壁为几丁质;(4)通过细胞壁吸收营养物质,分泌胞外酶降解不被吸收的多聚物为简单化合物而吸收,是异养型;(5)借助有性和无性繁殖的方式产生孢子延续种族。
.伸展区后的细胞壁逐渐加有双层膜包围的典型的细胞核,菌落(colony):菌丝几乎沿着它的长度的任何一点都能发生分枝,由于分枝的不断产生而形成一个特征性的园形轮廓。
联结现象(anastomosis):在菌落发育的后期,菌丝之间互相接触,在菌丝接触点相近的壁局部降解而发生菌丝的联结现象,使菌落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状结构。
(二)无隔菌丝和有隔菌丝真菌分为低等真菌和高等真菌cross wall)或叫做隔膜(septum)无隔菌丝中的隔膜形成是一种应激保护措施。
有隔菌丝是由多细胞组成的,细胞是单核或多核的。
严格讲,菌丝并非由细胞组成,而是由于隔膜的存在而把菌丝分隔成许多小室,是有细胞核存在的一个固定的细胞质体积的功能单位a.低等真菌菌丝的全封闭隔膜;b.白地霉菌丝的隔膜;c.镰刀菌菌丝的隔膜;d.典型的子囊菌隔膜;e.典型担子菌的桶孔隔膜桶孔隔膜中心纵切面透射电镜照片,P:中心孔;SPC:隔孔帽拟薄壁组织(由紧密排列的角形或卵园形的菌丝细胞组成,与维管束植物的薄壁细胞相似。
这一真菌组织中菌丝失去了其独立性而彼此不易被区别。
一层厚壁,以抵抗不良环境,表面一般具有刺或瘤状突起,禾白粉菌的吸器侵染小麦叶片的表皮细胞HW,寄主细胞壁;hn,吸器的柄;菌丝顶端受重复阻塞的影响,构成了多分枝,同时分枝菌丝顶端膨大而发育成(五)匍匐菌丝和假根(rhizoid)毛霉目(Mucorales)的真菌常形成延伸的匍匐状的菌丝,当蔓延到一定距离后,即在基物上生成根状菌丝前形成新的匍匐状菌丝深入基质吸收营养;并固定、支撑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