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菌丝_主题创新报告_20131023
- 格式:pdf
- 大小:899.28 KB
- 文档页数:31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从自然界中分离出具有特定功能的益生菌,并对其生长特性进行初步研究。
通过本实验,我们希望了解益生菌的分离和鉴定方法,以及不同培养基对益生菌生长的影响。
二、实验材料1. 实验材料:- 新鲜蔬菜样品(如白菜、菠菜等)- 灭菌生理盐水- 不同培养基(如LB培养基、MRS培养基等)- pH计- 显微镜- 实验室常用仪器(如无菌操作台、高压灭菌锅、移液器等)2. 实验试剂:- 蛋白胨- 酵母提取物- NaCl- K2HPO4- MgSO4·7H2O-琼脂- 碳酸钙- 磷酸氢二钠- 柠檬酸铁- 酚红指示剂三、实验方法1. 样品处理:- 将新鲜蔬菜样品洗净,用无菌剪刀剪碎。
- 将剪碎的蔬菜样品加入灭菌生理盐水中,充分搅拌。
- 用无菌纱布过滤,收集滤液。
2. 菌落分离:- 将滤液接种于不同培养基上,如LB培养基、MRS培养基等。
- 将接种好的培养基在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 观察并记录菌落特征。
3. 菌落纯化:- 将具有明显特征的菌落挑取,接种于新的培养基上。
- 重复上述步骤,直至获得纯菌落。
4. 菌落鉴定:- 观察菌落形态、颜色、大小等特征。
- 对纯化后的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观察菌体形态。
- 通过显微镜观察菌体的排列、大小、形态等特征。
5. 生长曲线测定:- 将纯化后的菌种接种于LB培养基中,在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 定时取样,测定菌液的浊度,绘制生长曲线。
四、实验结果1. 菌落分离:- 在LB培养基上,分离出多个具有明显特征的菌落。
- 在MRS培养基上,分离出少量菌落。
2. 菌落纯化:- 通过挑取纯菌落,获得多个纯化菌株。
3. 菌落鉴定:- 革兰氏染色结果显示,分离出的菌株为革兰氏阳性菌。
- 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菌体为杆状,排列呈链状。
4. 生长曲线测定:- 生长曲线显示,分离出的菌株在LB培养基中生长迅速,具有一定的生长潜力。
五、实验讨论1. 菌落分离:- 本实验从新鲜蔬菜样品中分离出多个具有明显特征的菌落,表明蔬菜样品中存在多种益生菌。
食用菌栽培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学习和掌握食用菌的组织分离法制作食用菌母种;2.掌握食用菌培养基的配置原理;3.通过平菇、秀珍菇、金针菇、鸡腿菇、香菇、榆黄菇的栽培实验,掌握食用菌代料栽培的一般方法和栽培管理技术。
二、实验原理(一)食用菌母种的制作食用菌的母种一般是采用孢子分离法或组织分离法得到的纯培养物。
利用食用菌子实体内部组织进行分离,是获得母种最简便的方法。
(二)平菇、秀珍菇、金针菇、鸡腿菇、香菇、榆黄菇的栽培实验1.食用菌的营养物质食用菌在生活时需要多种多样的营养物质,除水和氧气外,还要碳、氮、钾、磷、硫、镁、铁等大量元素和一些微量元素。
各种食用菌对营养物质的要求各不相同,有的要求不严格,有的要求严格。
[1]碳源:能利用自单糖到纤维素等各种复杂的碳水化合物,如:纤维素、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半乳糖、糊精、淀粉、半纤维素、木质素、有机酸、某些醇类等。
[2]氮素:是食用菌合成蛋白质和核酸必不可少的主要原料。
主要有蛋白质、氨基酸、尿素、氨、铵盐和硝酸盐等。
蛋白质必须经蛋白酶分解成氨基酸后才能被吸收;其他小分子氮素化合物菌丝体可直接吸收。
[3]碳氮比:一般认为食用菌在营养生长阶段碳氮比(C/N)以20 : 1为好,而在生殖生长阶段碳氮比以30 : 1~40 : 1为好。
[4]无机盐类,如:磷酸二氢钾、硫酸钙、硫酸镁、氯化钠、硫酸锌、氯化锰等。
这些无机盐中的金属元素磷、钾、镁为最重要,适宜浓度是每升培养基加100—500毫克,而铁、钴、锰、锌、钼等微量元素,每升培养基只需1/4毫克。
这些金属元素在普通水(河水、自来水)中都有,一般培养料不再添加。
[5]各种维生素和生长素,量很微,但必不可少。
[6]栽培原料:广泛采用棉籽壳。
棉籽壳含粗蛋白73%,粗脂肪3.45%,粗纤维36.99%,无氮浸出物73.99%。
其物理性能良好,能使水分和空气的矛盾得到解决,以满足菌丝生长的要求,棉籽壳的表面密布的一层棉纤维,在合适的水分、空气和温度的条件下首先分解,加之壳内残存的棉籽碎屑,也易分解利用;经过试验,1斤干棉籽壳能产1斤左右的鲜平菇,最高达4斤左右。
工业微生物育种实验细菌营养缺陷型菌株的诱变和筛选鉴定关于菌株的几个概念:野生型菌株:从自然界分离到的微生物在其发生突变前的原始状态。
营养缺陷型:野生型菌株经过人工诱变或自然突变失去合成某种营养的能力,只有在基本培养基中补充所缺乏的营养因子才能生长。
原养型:营养缺陷型菌株经回复突变或重组后产生的菌株,其营养要求在表型上和野生型相同关于培养基:基本培养基(minimal medium,MM):仅能满足微生物野生型菌株生长需要的培养基,用[-]来表示。
完全培养基(complete medium,CM):凡可满足一切营养缺陷型菌株营养需要的天然或半组合培养基。
用[+]来表示。
补充培养基(supplemental medium,SM):凡只能满足相应的营养缺陷型生长需要的组全培养基,它是在基本培养基中加入该菌株不能合成的营养因子而组成。
摘要:本实验选用紫外线为诱变剂,来诱发大肠杆菌突变,并用青霉素法淘汰野生型,逐个测定法检出缺陷型,获得100#大肠杆菌菌株,最后经生长谱法鉴定出该菌株为脯氨酸缺陷型。
关键词:大肠杆菌紫外线营养缺陷型青霉素逐个测定法生长谱法一、实验目的1、了解营养缺陷型突变株选育的原理。
2、学习并掌握细菌氨基酸营养缺陷型的诱变、筛选与鉴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筛选营养缺陷型菌株一般具有四个环节:诱变处理、营养缺陷性的浓缩、检出、鉴定缺陷型。
本实验选用紫外线为诱变剂,来诱发突变,并用青霉素法淘汰野生型,逐个测定法检出缺陷型,最后经生长谱法鉴定细菌的营养缺陷型。
三、实验器材离心机,紫外线照射箱,冰箱,恒温箱,高压灭菌锅;三角烧瓶,试管,离心管,移液管,培养皿,接种针四、实验材料(一)菌种E.coli(二)培养基、1LB培养液:酵母膏,0.5g;蛋白胨,1g;NaCl,0.5g;水,100ml,pH7.2 121℃灭菌15min22×LB培养液:其它不变,水,50ml。
3基本培养基:葡萄糖0.5 g,(NH4)2SO4 0.1 g,柠檬酸钠0.1 g,MgSO4·7H2O0.02 g,K2HPO4 0.4 g,KH2PO4 0.6 g,重蒸水100 mL,pH 7.2,110℃灭菌20 min。
食用菌菌种的鉴定报告
尊敬的鉴定专家,
此次食用菌菌种鉴定报告旨在鉴定所提供的菌种样品。
经过详细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对该样品进行了以下描述和鉴定结果:
1. 外部形态特征:
样品为菌盖呈圆形的食用菌,直径约为5-8厘米。
菌盖颜色
为深棕色,表面呈现有小鳞片的结构。
菌褶呈白色,较厚且密集。
菌柄高度约为8-10厘米,基部稍粗。
2. 内部结构特征:
我们切开样品,发现菌肉为均匀白色,质地较韧。
菌盖和菌
柄的内部均未发现异味。
3. 真菌的显微观察:
经过显微镜下的观察,我们鉴定这是一种菌丝菌。
菌丝细长,无色透明,囊泡和分生孢子形成端部。
4. 鉴定结果:
综上所述,根据外部形态特征、内部结构特征和真菌的显微
观察,我们可以初步确定该样品的菌种为某某蘑菇属(学名),但无法确切识别到具体的物种级别,因为还需要进一步的分子鉴定和比较分析。
请注意,本鉴定报告提供的结果仅供参考,进一步的实验和分析可以提供更准确的鉴定结果。
我们建议您咨询更专业的菌种
鉴定机构,以获得更确切的结果和建议。
希望这份报告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您对我们的工作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谢谢。
此致,
XXX(您的姓名)
鉴定报告编写人。
食用菌一级菌种制作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食用菌栽培学是一门应用基础学科的学科,不仅要求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结合生产实际来加深理解和体会,真正的实现学以致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本次食用菌的实习旨在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和学习食用菌栽培学的知识,熟悉湖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而且还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我们亲自加入生产食用菌的多个环节,培养我们吃苦耐劳、团队意识和沟通交流的品质。
通过此次的课程实习,进一步脱框我们的视野以及对食用菌产业的理解,增长对这产业美好前景的信心。
(二)实习任务
1、参加菌种制作的各项操作。
2、参加食用菌栽培的各项操作。
3、参加菇房和菇场栽培管理工作。
4、参观食用菌生产企业,参与食用菌市场行情调查。
二、实习时间
2012年10月28日至2012年11月4日。
三、实习单位及地点
华中农业大学食用菌菌种试验中心、武汉东西湖如意生鲜食品净菜配送公司(如意食用菌高科技公司)、湖北裕国菇业有限公司、长
久菌种厂、三里岗香菇基地、裕国菇业试验基地、裕国菇业生产线、三友食用菌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新洲许易产业园、天添食用菌科技产业。
四、试验内容
1华中农业大学黑木耳、香菇、平菇代料栽培生产实践
2、观看湖北菇菌产业发展三十年历史和香菇生产技术的视频
3、“中国香菇之乡”的随州三里岗以及新洲各工厂、公司参观学习
五、实习过程
具体工作时对集中食用菌的传统生产进行了解和实践;第二阶段是赶赴随州市以及新洲市的各大工厂公司进行参观学习;第三阶段是再次回到菌种试验中心进行平菇的最后装袋灭菌工作。
本次实习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在菌种试验中心。
肠道菌群分析报告人体的肠道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生态系统,被各种微生物组成。
这些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它们共同构成了肠道菌群。
肠道菌群在维持人体健康、消化食物、促进免疫系统功能以及合成关键维生素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深入了解您的肠道菌群状况,我们进行了一项肠道菌群分析。
以下是您的肠道菌群分析报告:1. 菌群组成在我们的分析中,我们检测到了您肠道中主要的菌群组成。
根据结果显示,您的肠道菌群主要包括乳酸菌、双歧杆菌、变形杆菌、放线菌等多种细菌。
这些细菌在维持肠道健康、消化食物并促进免疫功能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2. 益生菌水平通过分析,我们了解到您的益生菌水平。
益生菌是一类对人体有益的菌群,可以帮助维持肠道平衡,增强免疫力并改善肠道功能。
根据结果,您的益生菌水平处于正常范围,这对于您的肠道健康非常重要。
3. 菌群多样性菌群的多样性是评估肠道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
多样性指的是肠道内菌群的种类与数量。
通过我们的检测,发现您的肠道菌群多样性良好,拥有较高的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
这说明您的肠道菌群相对较为平衡,有利于保持肠道健康。
4. 潜在问题在肠道菌群分析中,我们还检测到了一些潜在问题。
例如,我们发现您的肠道中存在少量的致病菌,如大肠杆菌等。
尽管数量不多,但仍需要密切关注。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您的某些有益菌水平相对较低,建议您加强对这些菌群的补充。
5. 营养建议在肠道菌群分析报告中,我们还提供了一些针对您的肠道菌群的营养建议。
例如,通过增加益生菌的摄入,如酸奶、发酵食品和益生菌补充剂,可以增强肠道菌群的功能。
此外,饮食中膳食纤维和预生物的摄入也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
总结:通过这次肠道菌群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您的肠道状况。
在保持菌群多样性和平衡的基础上,加强益生菌的摄入对您的肠道健康非常有益。
请根据我们的建议,合理调整饮食,并定期关注肠道健康。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需要更多的建议,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感谢您对我们的信任,祝您肠道健康!。
鹿茸菇抑菌研究报告怎么写鹿茸菇抑菌研究报告怎么写一、引言鹿茸菇(scientific name)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菇类,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功效。
近年来,研究表明鹿茸菇具有抗菌活性,对多种病原微生物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本研究旨在探究鹿茸菇的抑菌机制及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潜力,进一步拓展其应用范围。
二、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准备:收集新鲜的鹿茸菇,清洁并晾干后粉碎成粉末状。
2. 制备鹿茸菇提取物:将鹿茸菇粉末加入适量的溶剂(例如甲醇、乙醇或水),搅拌并静置一段时间。
之后,进行离心分离,收集上层液体即为鹿茸菇提取物。
3. 病原菌培养:选取多种常见病原菌(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分别在琼脂平板上进行培养。
4. 稀释法测定抑菌效果:利用稀释法,将不同浓度的鹿茸菇提取物与培养基混合,接种不同病原菌株于琼脂平板上,观察不同浓度鹿茸菇提取物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
三、结果与讨论1. 对病原菌生长的抑制效果:实验结果显示,鹿茸菇提取物对不同病原菌株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
其中,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效果最为显著,其次为大肠杆菌等。
2. 抗菌机制探究:通过进一步的实验,研究人员发现鹿茸菇提取物中含有丰富的活性成分,如多糖、多酚、生物碱等,这些成分可能通过破坏病原菌细胞膜、干扰代谢过程和抑制酶活性等方式,发挥抗菌作用。
3. 应用潜力:鹿茸菇提取物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对多种病原微生物均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这使其具备在医药领域的应用潜力。
可以进一步开发成抗菌药物、防腐剂等产品,有效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等领域。
四、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鹿茸菇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且抑菌机制复杂多样。
鹿茸菇提取物中所含的多糖、多酚、生物碱等活性成分可能是其抗菌作用的重要原因。
鉴于其广谱抑菌活性和良好的安全性,鹿茸菇提取物有望成为新型抗菌药物、防腐剂等产品的重要来源。
然而,鹿茸菇抑菌机制和成分的具体作用方式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希望未来的研究能够深入探索鹿茸菇的抗菌潜力,并进一步挖掘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领域。
杏鲍菇菌丝体营养优势菌株的筛选赵爽;刘宇;殷贝贝;许峰;王守现;耿小丽;孟莉莉【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2(040)004【摘要】[目的]从保藏16种杏鲍菇品种中筛选出高蛋白、高多糖含量的优势菌株,为杏鲍菇功能研发发掘出优势材料.[方法]通过菌丝发酵的方法获得16种杏鲍菇的菌丝体,经过组织处理,利用二喹啉甲酸(BCA)检测法和苯酚-硫酸法进行蛋白和多糖的筛选工作.[结果]16个品种中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品种为杏21,其蛋白含量占菌丝体鲜重的5.20%;水溶性多糖含量较高的为杏4,占菌丝体干重的6.37%.[结论]16个品种中蛋白质含量和多糖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可以根据对功能成分开发的需要,选择优势菌株并对其进行高产发酵方面的研究.【总页数】2页(P1975-1976)【作者】赵爽;刘宇;殷贝贝;许峰;王守现;耿小丽;孟莉莉【作者单位】北京农林科学院植护环境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97;北京农林科学院植护环境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97;北京农林科学院植护环境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97;北京农林科学院植护环境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97;北京农林科学院植护环境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97;北京农林科学院植护环境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97;北京农林科学院植护环境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9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46.1【相关文献】1.双孢蘑菇菌株在杏鲍菇菌糠中的发菌情况及适宜菌种筛选 [J], 逯昀;王家才;郭蓓2.富硒杏鲍菇优良菌株筛选 [J], 方玲;汤强3.杏鲍菇子实体和菌丝体营养成分的比较 [J], 俞苓;刘民胜;陈有容4.适宜甘蔗渣栽培的杏鲍菇菌株筛选 [J], 杨杰仲;郑治洪;曾茜;廖敏会;卢颖颖;张金霞;魏善元5.利用ITS-RFLP标记辅助筛选白灵侧耳与杏鲍菇杂交菌株 [J], 谭笑;滕立平;滕星;凤鹏;杨大海;李启云;温嘉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菌子研究报告1. 引言菌子是一类重要的生物体,具有广泛的生态和经济价值。
通过对菌子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和应用潜力。
本报告通过对菌子的分类、形态特征、生态环境以及应用情况的研究,对菌子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探讨。
2. 菌子的分类菌子是一类真核微生物,属于真菌界(Fungi)。
根据菌子的形态和生活方式,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个主要类别:2.1 子囊菌门(Ascomycota)子囊菌门是最大的一个菌门,菌丝体多为单核。
其特点是生殖器官为子囊,形成囊孢子。
常见的子囊菌有酵母菌、霉菌等。
2.2 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担子菌门是含有菌褶和担子的菌丝体,菌丝多为多核。
担子菌类中常见的有伞菌、牛肝菌等。
2.3 接合菌门(Zygomycota)接合菌门的菌丝通常由不完全分离的孢子串组成,被称为类接合菌丝体。
接合菌门中的接合菌多为厌氧菌,常见的有毛霉、小担子菌等。
2.4 未分化菌门(Deuteromycota)未分化菌门包括了形态特征比较复杂的菌类,其生殖器官形式不固定,多不产生性孢子。
在未分化菌门中有许多人们熟悉的真菌,如曲霉、链霉等。
3. 菌子的形态特征菌子的形态特征通常包括菌丝、子实体、生殖器官等方面的描述。
3.1 菌丝菌子的菌丝通常由单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细胞之间通过隔壁相互连接。
菌丝可看作是菌子的基本构成单元。
3.2 子实体子实体是菌丝在较好的环境条件下形成的,通常被称为菌盖。
菌盖的形态和颜色多样,常用于菌子的鉴别。
3.3 生殖器官不同种类的菌子具有不同的生殖器官。
例如,子囊菌门的生殖器官为子囊,担子菌门的生殖器官为菌褶和担子。
4. 菌子的生态环境菌子的生态环境十分广泛,可以存在于土壤、水体、植物体等不同的生境中。
不同的菌子对生境的适应性不同,因此在不同的环境中能够找到各种菌子的存在。
4.1 土壤菌子在土壤中广泛存在,可以分解有机物,促进土壤中养分的循环。
同时,一些菌子也能与植物根系形成共生关系,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