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研究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6.86 KB
- 文档页数:5
翻译理论⼀外国翻译史和翻译名家西⽅翻译史可⼤致归纳为四种主要的翻译研究⽅法:①语义学翻译法(philological approach)②语⾔学翻译法(linguistic approach)③交际学翻译法(communication approach)④社会符号学翻译法(socio-semiotic approach)社会符号学翻译法:源于美国翻译理论家,《圣经》翻译家尤⾦.奈达(Eugene A.Nida)创导的社会符号学翻译法语⾔学翻译法:着眼的基本问题是原⽂的字⾯意义(the literal character of the source text)篇章的主题结构和风格(the thematic structur and style of the discouse).这种⽅法强调直译。
(公元前⼀世纪,古罗马翻译家兼演说家西塞罗:翻译不应拘泥与原⽂的词语⽽注重原⽂的思想,坚持不可逐字死译⽽要符合译⽂的语⾔规则与特性)。
18世纪中叶,爱丁堡⼤学的历史学教授泰特勒在《翻译的原则》⼀书中提出著名的三原则:①译⽂应完整的再现原⽂的思想内容——That the translation should give a complete transcript of the ideas ofthe original work。
②译⽂的风格,笔调应与原⽂的性质相同——That the style and manner of writing should be of the samecharacter with that of the original)③译⽂应像原⽂⼀样流畅⾃然——That the translation should have all the ease of the original composition.)语⾔学翻译法:现代语⾔⽂学发展的产物,它主张在对⽐语⾔学(contrastive linguistics)的基础上制定的⼀系列规则以实现等值(equivalence)这⼀学派的代表⼈物:英国语⾔学家卡特福特catford,法国的穆南和前苏联的巴尔胡达罗夫等⼈。
翻译规范及其研究途径翻译规范是翻译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领域。
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决定了翻译规范的多样性。
在翻译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考虑语言的转换,还要文化背景的差异,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本文将探讨翻译规范的定义、分类及其研究途径,旨在提高翻译质量和效率。
一、翻译规范的定义与分类翻译规范是指在进行翻译活动时所应遵循的原则和标准。
这些原则和标准可能涉及到语言、文化、社会、心理等多个方面。
根据其性质,翻译规范可分为以下几类:1、语言规范:涉及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词汇、语法和句法转换的规范。
这些规范确保了翻译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2、文化规范:涉及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差异的规范。
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尊重和保留原文中的文化元素,同时将其融入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中。
3、社会规范:涉及社会习惯和礼仪的规范。
在翻译过程中,需要了解并遵循目标语言的社会习惯和礼仪,以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读者的期望。
4、心理规范:涉及心理活动和认知过程的规范。
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分析和把握原文作者和目标读者的心理活动,以确保翻译的有效性和说服力。
二、翻译规范的研究途径要研究翻译规范,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途径:1、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词汇、语法、句法等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异与相似之处,为翻译实践提供指导。
2、语料库研究法:利用语料库资源,对大量的翻译实例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翻译规范和技巧。
3、实证研究法:通过实验和调查等手段,对翻译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社会因素等进行分析,揭示翻译规范的实际情况和应用效果。
4、跨学科研究法:将翻译学与其他相关学科(如语言学、文化学、心理学等)进行跨学科研究,深入探讨翻译规范的内在机制和影响因素。
三、翻译规范的应用与评估翻译规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翻译过程,包括准备阶段、翻译阶段和审校阶段。
在每个阶段中,翻译规范都发挥着指导作用,帮助我们做出合理的决策。
同时,我们也需要对翻译规范的应用进行评估。
评估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准确性评估:译文是否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意思?是否避免了歧义和误解?2、流畅性评估:译文是否通顺、易读?是否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3、文化适应性评估:译文是否适应该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是否保留了原文中的文化元素?4、社会认可度评估:译文是否符合目标语言社会的价值观和习惯?是否得到了目标读者的认可?总之,了解并遵循翻译规范是提高翻译质量的关键。
新闻翻译的方法与策略摘要:众所周知,词与词形成句,句与句构成篇,从而组成一则新闻。
因此句子就成了整个新闻的主要组成部分。
对新闻英语句子的翻译是始终表现出一个翻译者或一个记者的技巧。
那就是把一个扩展开的简单英语句子翻译成中文的技巧。
我们应该首先把英语句子分成几个意群。
同时根据中国的时间和逻辑的序列,继而把意群转化成中文副本并同时记录下来。
如果任何一个句子的失去了它的逻辑,句子无论如何也不能成立。
本综述报告将着重讲如何分析新闻英语翻译成中文的主要策略并进行研究。
关键词:;新闻英语翻译;方法;策略English news translation methods and strategies research and reviewed in this paperAuthor:Wang Jing The Guide Teacher:Zhang Jianlei Abstract:As we all know that news was formed by sentences and sentences were formed by words. So the sentences were the main part of all the structure of news.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sentences about news was always show the skill of a translator or a journalist. To translate an expanded simple English sentence into appropriate Chinese. We should first and foremost divide the English sentence into several sense groups. Then transform the sense groups into Chinese counterparts and simultaneously recorder them according to Chinese norms of the sequence of time or the logic. If any of a sentence lost its logic, the sentence could not be made in any case.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how to use cross-communication theory to translate English news to Chinese.Key words:English news translation; method; strategy1研究背景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技术革命的进一步拓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这就要求我们掌握最基本的一项技能——语言的沟通。
浅谈规定性翻译研究与描述性翻译研究【摘要】翻译研究方法是指从事翻译研究所采取的手段、途径和可操作性规则或模式。
本文想介绍描述性研究与规定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以客观描述为主,尽量不予以价值判断。
而规定性研究则以价值判断为主。
【关键词】翻译;规定性翻译研究;描述性翻译研究一、规定性翻译研究概述“规定”一词在《韦氏第三版新国际英语大词典》中的定义,“是定下规则或给出明确指令”。
“描述”一词的定义是“与批判、评价、理论、规范、规定、情绪化、先验、分析等词相对。
”因此我们可想而知规定与描述是一对彼此对立,相伴相生的概念。
中国传统的译论遵循着“案本-求信-神似-化境”这样的翻译标准道路在发展。
[[1]]那么规定性翻译研究在《翻译学词典》中的定义如下:“规范性的翻译研究途径,或者说,那些制定标准、规定在特定文化下该如何译为佳的翻译研究。
”而在国内的定义是“规范性翻译研究,从规范走向描写。
”[[2]]规定性翻译研究有以下特征:1、以原语或源文本为中心,它主要的目的是指导翻译实践,为翻译实践及评估设定普遍标准。
在传统的规定性翻译研究中,翻译实践及评估的标准主要来自原文。
比如西塞罗、圣哲罗姆、泰特勒,他们都坚持以原语为中心的原则,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中,更是每一条都以源文本为标准:要完全复写原作的思想、风格笔调与原作性质相同、与原作同样流畅。
[[3]]中国传统的译论“案本”、“求信”、“神似”、“化境”都是在追求与原作的某种程度、或某一方面的“等”或“似”。
它们都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以源语文本为导向。
第二个显著的特征是仅把翻译视作语言文字间的转换,忽视“文化这个大语境”,即使提到了文化,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提出具体的翻译技巧。
[[4]]换而言之,在传统的规定性翻译研究中,译者往往通过译语和源语两种语言的系统来对比和探讨翻译技巧和翻译艺术。
第三个特征是“源自‘纯粹的臆想’”或者其它更‘基础的学科’框架下所做出的理论及描述性研究成果。
描写性与规定性翻译研究方法摘要:翻译研究范式经历了有规定走向描写的过程。
本文试从翻译研究从规定走向描写的发展历程,发展趋势,理论成果分析方面进行论述,分析和总结,反思当前此方面研究的成就也不足,以期对将来的研究提供一些启发。
关键词:规定性,描述性,翻译研究一,引言在语言学中,描写(descriptive)与规定(prescriptive)是一对相对的理论原则,也是两个相对立的方法论范畴。
传统的翻译研究只注重原则、标准、方法和技巧,是规定性的研究;而现代翻译研究重描写,是指由语言学,文学批评理论,心理学、哲学、社会学,文化学等等所有带主义的词组成的理论。
规定的理论可以看成是传统的理论。
它和传统上的思维习惯一脉相承,虽然有时也参考一些现代的发展,但总的趋势没变。
总的说来,这种理论在翻译研究中主观性强,一般属于保守派。
翻译中规定性的理论也可以说就是“忠实论”,翻译的标准是普遍的,可以应用于任何翻译,这个标准就是“忠实”。
描写翻译研究的任务是发现翻译的规律,包括翻译过程、产品、影响、效果等等,相关的问题有译文读者的接受,不同文化、不同历史时期对翻译文本的选择、翻译策略的选择,文本、读者、译者、赞助人等与翻译策略和结果的关系等等。
描写重客观、重理性、重分析、重经验,但是它的不足是容易埋没价值问题。
上个世纪50 年代,西方翻译研究的范式发生了转变,由规范转向描述。
(李红满,2002) 这是一个意义重大的转变。
传统的规范性翻译研究侧重于文本的对照力图探索。
语言转换的规律,评判译文的优劣,进而对翻译实践提供具体的指导。
而描述性翻译研究则突破了由单纯的文本构成的封闭空间,将翻译视为一种文化和历史现象,在目的语社会文化这个大环境中研究翻译,考察翻译与译入语文化的互动关系。
其着重点不在于制定规范,作出价值判断,而在于客观地描述实际发生的翻译现象。
二,由规定转向描述性翻译研究的发展过程传统的翻译研究大多倾向于规定性,注重翻译标准的设定,研究应当怎么译,强调翻译的忠实性。
2.1术语定义2.1.1翻译策略(Translation strategy)“策略”,是指“适合具体情况的做事原则和方式方法”(辞海编辑委员会,2009:231),是“可以实现目标的方案集合。
”(互动百科)因此,“策略”,虽与“方式方法”有关,但更多强调的是宏观的“原则”和基本的“方案”。
基于以上对“策略”的认识,我们把“翻译策略”定义如下:翻译策略是翻译活动中,为实现特定的翻译目的所依据的原则和所采纳的方案集合。
2.1.2翻译方法(Translation method)“方法”,是指“解决思想、说话、行动等问题的门路、程序”(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2002:544),是“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途径、步骤、手段等。
”基于以上对“方法”的认识,我们把“翻译方法”定义如下:翻译方法是翻译活动中,基于某种翻译策略,为达到特定的翻译目的所采取的特定的途径、步骤、手段。
值得指出的是,“翻译方法”体现的是一种“翻译中的概括性的处理方式,而非具体的、局部的处理办法”(Chesterman,2005:26),这一点使得我们能把“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区分开来。
2.1.3翻译技巧(Translation technique)“技巧”,是“表现在艺术、工艺、体育等方面巧妙的技能”(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2002:916 )。
采用什么“技巧”不是任意的,而是“依据事先确定的一定的方法或程序”(Zabalbeascoa,2000:121)。
可见“技巧”是属于“方法”之下的一个范畴。
基于以上对“技巧”的认识,我们把“翻译技巧”定义如下:翻译技巧是翻译活动中,某种翻译方法在具体实施和运用时所需的技术、技能或技艺。
“翻译技巧”是局部的、微观层面的,是对文本在语言层面的操作和操控。
(Chesterman,2005:26)2.2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三个概念相互之间形成一种从上至下的层级关系,即从宏观到微观、从宽泛到具体、从抽象到具象。
一外国翻译史和翻译名家西方翻译史可大致归纳为四种主要的翻译研究方法:①语义学翻译法(philological approach)②语言学翻译法(linguistic approach)③交际学翻译法(communication approach)④社会符号学翻译法(socio-semiotic approach)社会符号学翻译法:源于美国翻译理论家,《圣经》翻译家尤金.奈达(Eugene A.Nida)创导的社会符号学翻译法语言学翻译法:着眼的基本问题是原文的字面意义(the literal character of the source text)篇章的主题结构和风格(the thematic structur and style of the discouse).这种方法强调直译。
(公元前一世纪,古罗马翻译家兼演说家西塞罗:翻译不应拘泥与原文的词语而注重原文的思想,坚持不可逐字死译而要符合译文的语言规则与特性)。
18世纪中叶,爱丁堡大学的历史学教授泰特勒在《翻译的原则》一书中提出著名的三原则:①译文应完整的再现原文的思想内容——That the translation should give a complete transcript of the ideas ofthe original work。
②译文的风格,笔调应与原文的性质相同——That the style and manner of writing should be of the samecharacter with that of the original)③译文应像原文一样流畅自然——That the translation should have all the ease of the original composition.)语言学翻译法:现代语言文学发展的产物,它主张在对比语言学(contrastive linguistics)的基础上制定的一系列规则以实现等值(equivalence)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英国语言学家卡特福特catford,法国的穆南和前苏联的巴尔胡达罗夫等人。
中韩—韩中翻译方法与技巧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背景介绍:中韩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日益频繁,翻译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中韩之间的翻译需求愈发增长。
由于中韩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翻译过程中会遇到一系列挑战和难题。
对于中韩翻译方法与技巧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中韩翻译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转换,更需要考虑到两种语言的文化、习惯和表达方式的差异。
如何准确传达原文意思,并且符合目标语言的语言习惯,是中韩翻译中的关键问题之一。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翻译技术的发展也为中韩翻译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如机器翻译、智能翻译等新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拓展了翻译领域的研究和实践。
通过对中韩翻译方法与技巧的研究,能够更好地促进两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中韩关系的深化与发展。
1.2 研究意义本文旨在探讨中韩和韩中翻译方法与技巧的研究,通过比较分析探讨其差异和共通之处,同时结合实践案例和技术应用,以期为翻译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具有重要的社会和文化意义。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中韩翻译方法与技巧的特点,探索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为中韩间的翻译工作提供更加准确和高效的指导,促进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有助于提高翻译工作者的专业水平,拓展翻译研究的新领域,在国际化背景下提升我国在翻译领域的竞争力,推动中韩文化交流的深入发展,为促进世界各国文化多样性的传播和交流做出积极贡献。
2. 正文2.1 韩中翻译方法中韩翻译方法是进行中韩翻译的基础,对于翻译质量和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进行中韩翻译时,需要根据具体的文本内容和语境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以确保译文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
一般来说,中韩翻译方法可以分为直译和意译两种。
直译是指尽量保持原文的结构和表达方式,忠实地翻译出原文的意思。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文本,如法律文件、科技论文等。
述评《翻译研究方法概论》穆雷主编的《翻译研究方法概论》xx年出版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本书共分为十四章,主要介绍了翻译研究中主要运用到的研究方法,为入门研究者构建了关于如何进行翻译研究的蓝图,使其对翻译研究中的主要的研究方法有了初步性地了解。
因此,为更 ___系统地读懂本书,以促使更为系统全面地学习翻译研究中的研究方法,本文将从内容与结构、特点和局限性三方面出发,对《翻译研究方法概论》进行述评。
早在xx年,威廉姆斯和切斯特曼在其著作《路线图――翻译研究方法入门》中,就针对翻译研究中的基本研究方法进行了详细地介绍。
然而,由于我国对研究方法的重要地位的忽视,使得我国长久以来几乎没有一本针对翻译研究中的研究方法进行介绍探讨的书籍。
这不仅不利于我国翻译研究事业的长远发展,也不利于翻译专业的研究生开展其翻译研究的学习。
因此,为解决这一局面,以穆雷为首的将近8位国内的专家学者,于xx年出版了《翻译研究方法概论》一书,旨在为翻译专业的研究生介绍相关的研究方法,为其真正踏入翻译研究这一广阔的大门铺垫道路,以促进我国翻译研究事业的长足发展。
因此,为更 ___系统地读懂本书,以促使更为系统全面地学习翻译研究中的研究方法,本文将从内容与结构、特点和局限性三方面出发,对《翻译研究方法概论》进行述评。
《翻译研究方法概论》总共由14章构成。
分别为“方 ___概述”、“形式逻辑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归纳法和演绎法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定性定量法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翻译研究中的规定性和描述性研究”、“实证研究法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语料库与TAPs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证实与伪证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翻译研究中的共时研究与历时研究”、“翻译研究中的宏观与微观研究”、“课题与研究设计”、“文献情报与文献综述”、“问题与假设”和“研究计划、论文及答辩”。
对于这14章,学者曹佩升(xx)认为:全书还可再划分为三个部分。
翻译研究方法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翻译研究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主要研究方法;2. 掌握翻译研究中常用的数据分析技巧和评价标准;3. 了解翻译实践中涉及的文化、历史背景及对翻译策略的影响。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对翻译实例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评价和改进建议;2. 培养学生运用翻译研究方法独立开展翻译实践的能力;3. 提高学生在团队协作中进行翻译项目研究、讨论和报告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翻译事业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翻译研究的兴趣;2. 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翻译实践;3. 培养学生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翻译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翻译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有助于学生和教师在课程结束后明确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翻译研究基本概念:翻译的定义、翻译类型、翻译标准;2. 翻译理论研究:等值论、功能派翻译理论、文化翻译理论;3. 翻译方法与技巧:直译、意译、归化、异化、编译;4. 翻译实践分析:文学作品、影视字幕、官方文件等翻译案例分析;5. 数据分析与评价:翻译质量评估、错误分析、翻译策略对比;6. 文化背景与翻译策略: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翻译实践、翻译策略选择。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翻译研究基本概念及翻译类型;第二周:翻译标准及等值论;第三周:功能派翻译理论及文化翻译理论;第四周:翻译方法与技巧;第五周:翻译实践分析;第六周:数据分析与评价;第七周:文化背景与翻译策略。
教学内容涵盖翻译研究的主要领域,旨在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翻译知识体系,为翻译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1. 讲授法:教师通过系统讲解翻译研究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常用方法,为学生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西方学界翻译过程实证研究的方法译者大脑中究竟发生了什么?这个问题一直吸引着翻译研究者的好奇心。
译者大脑中的认知心理过程无法被直接观察,因此,被视为翻译研究的“黑匣子”。
直到内省实证方法被运用于翻译过程研究,引发有关译者思维过程的间接证据,这个问题才开始逐步获得有效解答。
在翻译研究中引入实证方法是翻译学科发展进程中一个真正的里程碑,其最大贡献在于使研究那些制约、影响翻译过程、翻译产品和翻译功能的诸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成为可能,并可增强研究结果的预测能力;实证研究的这一潜在价值源于实验的两个内在特征:变量的相对可控性和高复制率[1]221-222。
翻译过程实证研究将执行翻译任务时译者头脑中发生的思维过程或认知心理过程作为研究对象,有助于翻译学“跳出过分倚重感性认识的归纳和经验的梳理的以实用为指向的研究范式”[2]。
经过近30年的发展,翻译过程实证研究已成为西方翻译研究的前沿性研究。
“翻译学方法论研究是翻译学整个学科的基础理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3]本文将对西方学界翻译过程实证研究的方法论予以系统归纳,重点论述以内省法为主、以其他方法为辅的多元数据验证法。
一、内省法概述内省法,亦称自我观察法,是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
内省法要求被试注意自己的内心思维活动,并将其用言语的形式报告出来,然后对报告资料进行分析,得出心理学结论。
19世纪末,心理学发展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
构造心理学(structuralpsychology)是出现于欧美的第一个心理学派,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定为直接经验,因此内省法也就成了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构造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威廉·冯特(WilhelmWundt)将内省法与实验法相结合,开创了心理学研究的实验内省法(methodofexperimentalintrospection)。
该方法将被试置于受控条件之下,便于测量和重复实验,从此为心理学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并为实验心理学的发展打下了基础[4]。
翻译研究方法
翻译研究方法是一种学术研究手段,它强调在翻译工作中应用系统的、可量化的方法来研究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差异。
这些方法通常涉及对母语和目标语文本之间内容、结构和语法上的差异进行分析,以及识别并解释翻译者使用的不同翻译策略和技巧。
翻译研究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分析和理解翻译工作的复杂性,并识别影响翻译质量的因素。
它主要关注的是母语与目标语之间的差异,以及翻译者如何将这些差异转化为有意义的翻译。
翻译研究方法的分析和理解可以帮助翻译者更好地理解语言,更好地解决翻译问题,并更好地理解文本之间的差异。
翻译研究方法涉及许多不同的概念,其中包括:母语分析、目标语分析、语言对比、翻译过程分析、翻译策略与技巧分析、原文内容分析、翻译研究结果分析等。
母语分析是母语文本的系统分析,以识别出母语文本中的语言特征和文本结构特征,例如句子构成、语法特征和词汇特征。
目标语分析是对目标语文本进行系统分析,以识别出其中的语言特征和文本结构特征,例如句子构成、语法特征和词汇特征。
语言对比是比较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不同
之处,如语义差异、语法差异、语用差异等,以了解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差异,并提出翻译策略。
翻译过程分析是指深入研究翻译者面临的障碍,并识别翻译者正在使用哪些策略来解决这些障碍。
翻译策略与技巧分析是指研究翻译者使用的不同翻译策略和技巧,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翻译质量。
原文内容分析是指对母语文本进行系统分析,以识别出其中的文化、历史和文学背景信息,以及文本中可能存在的隐喻和象征。
最后,翻译研究结果分析是指对翻译过程中的结果进行系统分析,以识别出那些影响翻译质量的因素,并提出有效的翻译策略和技巧。
翻译研究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学术研究手段,它可以帮助翻译者更好地理解语言,更好地解决翻译问题,并更好地理解文本之间的差异。
该方法涉及多个不同的分析和理解概念,它们可以帮助翻译者更好地理解语言,更好地解决翻译问题,并有助于改善翻译质量。
Translation research methods are an academic research means that emphasize the application of systematic and quantifiable methods in translation work to study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source language and target language. These methods usually involve the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in content,
structure and grammar between source language and target language texts, as well as the
identific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different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nd techniques used by translators.
The main purpose of translation research methods is to analyze and understand the complexity of translation work, and identify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quality of translation. It focuses mainly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source language and target language, and how translators can turn these differences into meaningful translations. The analysis and understanding of translation research methods can help translators better understand languages, better solve translation problems, and better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exts.
Translation research methods involve many different concepts, including: mother tongue analysis, target language analysis, language comparison, translation process analysis, translation strategy and skill analysis, original content analysis, translation research results
analysis, etc. Mother tongue analysis is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mother tongue text to identify the language features and text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mother tongue text, such as sentence composition, grammar features and vocabulary features. Target language analysis is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target language text to identify its language features and text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sentence composition, grammar features and vocabulary features. Language comparison is the comparison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source language and target language, such as semantic differences, grammatical differences, pragmatic differences, etc.,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source language and target language, and to propos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Translation process analysis refers to the in-depth study of the obstacles faced by translators and the identification of which strategies translators are using to overcome them. Translation strategy and skill analysis refers to the study of the different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nd techniques
used by translators, and how they affect the
quality of translation. Original content analysis refers to the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source language text to identify its cultural, historical and literary background information, as well as possible metaphors and symbols in the text. Finally, translation research results analysis refers to the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of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in order to identify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quality of translation and propose effectiv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nd techniques.
Translation research methods are an important academic research means that can help translators better understand languages, better solve translation problems, and better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exts. This method involves several different analytical and understanding concepts, which can help translators better understand language, better solve translation problems, and contribute to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rans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