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整体道床道岔综合整治方法
- 格式:pdf
- 大小:103.51 KB
- 文档页数:1
浅谈地铁整体道床病害的成因分析与预防处理措施摘要:在施工地铁整体道床过程中,因为多种原因会产生不同的病害,这些病害影响日后运营安全。
地铁整体道床病害是一个普遍存在而又不易解决的问题,本文对地铁整体道床常见的一些病害进行分析,同时针对具体病害提出一些预防和控制措施。
关键词:整体道床病害分析预防处理措施前言随着国内建设地铁的城市不断增加,线路运营里程也越来越长。
在建设过程中受到外界环境、施工单位管理水平、设计理念不成熟等客观或主观因素影响,地铁整体道床在浇筑完成后或通车运营前期阶段出现裂纹、掉块、翻浆冒泥、磨损等病害变得既普遍又严重。
因此,有必要针对不同道床出现的病害原因进行深度分析,同时提出预防和处理措施。
1 高架线整体道床病害分析与预防处理措施1高架线整体道床病害成因分析高架线整体道床主要病害是轨枕两侧混凝土产生“八”字裂纹,道床内钢筋失去外侧混凝土保护层作用受到雨水及自然环境影响后锈蚀,锈蚀后的钢筋体积增大,“八”字裂纹宽度随着钢筋体积增大而变大,整体道床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
产生“八”字裂纹成因有以下几点:a水泥在水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水化热聚集在结构内部不易散失,形成温度应力,当内部温度应力大于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纹,而轨枕两侧的混凝土厚度较其它地方薄,混凝土抗拉强度较弱,裂纹容易在此处产生;b当外部气温急剧增加时或风力较大时,混凝土表面就会失水产生收缩裂纹,轨枕两侧是薄弱地方容易产生裂纹;c当外部气温急剧变化时,钢轨内部就会产生很大的温度应力,钢轨的温度应力通过扣件传递给轨枕,轨枕与混凝土相互作用就会在两侧产生“八”字裂纹。
2高架线整体道床病害预防处理措施浇筑高架线整体道床混凝土时初冬季外一般选择在晚上施工,减少外界温度对混凝土表面水分、内部温度应力和钢轨温度应力等不利影响。
一般情况下,高架线整体道床混凝土浇筑用时较短。
早上太阳出来前道床混凝土已经初凝,混凝土初凝后应迅速松开扣件,使得钢轨在温度应力作用下自由伸缩。
整体道床产生的病害及维修问题分析与整治措施摘要:整体道床的优势明显,但是在应用中会因为外界因素或者自身施工的工艺问题导致其出现各种病害,从而影响整体道床的使用安全性,本文介绍了病害的成因并对其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整体道床,病害形式,病害成因,防治措施Abstract: the advantage of the track on, but in the application of external factors or because their own construction process leading to the appear all sorts of disease, which affects the use of the track on securit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auses of the disease and its control measures are analyzed.Key words: overall track bed, disease form, disease cau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一、整体道床出现的病害形式从整体道床的结构看,其基础梁上承受的是列车的反复作用,与有砟轨道相比结构简单且稳定性好,就容易保持形状,但是其刚度大弹性小,因此其结构上的钢轨扣件和弹性垫层的性能要求较高。
当道床地面出现不均匀的情况,在列车的作用下就会导致其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害。
综合看,整体道床的病害有三种集中体现,一是混凝土结构出现的破损,导致结构下沉,轨道在列车垂直载荷的作用下发生了不同程度上的形变。
轨道下沉形变是轨道吸收列车载荷的主要方式。
轨道下沉应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如果轨道变形小在轨道承载列车的载荷大,将加快轨道部件的损伤,如果下沉变形大则容易导致轨道塑性变形,增加危险性与维护工作量,因此整体道床出现下沉变形量过大就成为了一种病害;还有就是道床上的混凝土出现上鼓变形进而破损,这时应为地下水压大导致地面抬升而造成的后果;最后是整体道床因为混凝土受到腐蚀而产生破坏。
综合整治道岔病害青铜峡机械化维修工区管辖包兰线正线长度73公里,道岔97组,(其中单开道岔91组,复式交分3组,菱形3组),设备数量多,类型复杂。
近年卡,随着列车的提速和货流量的不断增加,管内道岔几何尺寸变化大,钢轨磨耗和串动,岔心尖轨零配件伤损率大,道岔维修工作量占线路总维修量的70%—80%。
因此,分析道岔设备病害原因,采取有效的整治措施,对提高设备质量,减少了日常维修保养劳动强度,保证行车安全,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节约维修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一、道岔常见病害的原因分析:1、道岔水平高低不良:(1)道岔直曲股两个方向的行车密度不同,造成同一根枕木上的机械磨耗不一致,主要行车方向为直股,则直股钢轨垫板切入岔枕的深度不同,机械磨耗的不同,深度普遍比行车较少的曲股严重,并且曲股产生了空吊。
尤其是导曲上股最为显著。
主要行车方向相同时,由于导曲线半径小无超高,过车时就产生的偏载而造成水平超限不良。
(2)长岔枕中部低洼,造成超高、内股水平低,辙岔心沉落和岔后中间两股水平低。
(3)钢轨垂直磨耗不均造成水平不良,这种情况多和岔枕机械磨耗一致,同时存在。
(4)养护维修作业不当,造成水平不良,高低不良,连接零件脱落失效,在起道作业中,往往由捣固不良,不均匀,人为的造成水平超限,高低超限,枕木空吊和低接头等病害。
2、道岔方向不良:(1)道岔前后衔接不良造成大方向不顺,一方面是铺设更换时的位置不正,另一方面维修拨道时只顾道岔拨道,不顾两端衔接,只顾主线,不管侧线。
(2)线路爬行,由于包兰正线是全区间的无缝线路,道岔部分便为无缝线路的缓冲区,使道岔和道岔前后线路方向移动,改变方向,特别是交叉渡线道岔,如两股线路为单向行车时,方向保持困难。
(3)基本轨横移,造成方向不良。
一方面,由于“三道缝”的存在,不能完全固定基本轨,过车时轨撑不能阻止基本轨横移,造成方向不良。
另一方面,复式交分道岔中间曲股钢轨受轮对冲击力大,发生横移,轨距扩大,方向变化。
道岔专项整治方案一、整治前的检查和准备工作在进行道岔专项整治前,需要对道岔的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道岔的使用情况:检查道岔的使用年限、使用频率、安全记录等,了解道岔的基本情况。
2. 道岔的技术状态:对道岔的轨道、轨枕、道岔机构等部件进行全面检查,了解其技术状态和存在的问题。
3. 道岔的环境情况:考察道岔所处的环境,包括气候、地质、周边设施等,了解其对道岔的影响。
4. 道岔的安全隐患:重点排查道岔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如裂纹、松动、变形等问题。
除了对道岔本身进行检查外,还需要做好整治工作的准备:1. 制定整治方案:根据道岔的检查情况,制定整治方案,明确整治的范围、内容、工期、人员等,并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
2. 确定整治的技术措施:根据道岔存在的问题,确定整治的技术措施,包括修理、更换、加固等。
3. 配备必要的设备和材料:根据整治方案和技术措施,准备好必要的施工设备和材料,确保整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整治内容和技术措施道岔专项整治的内容主要包括对道岔的轨道、轨枕、道岔机构等部件进行修复、更换、加固等工作。
根据道岔的具体情况,确定以下几项技术措施:1. 轨道修整:对道岔的轨道进行修整和校直,消除弯曲、变形等问题,确保轨道的平整度和直线度。
2. 轨枕更换:根据轨枕的破损情况,对道岔的轨枕进行更换,选择符合要求的轨枕材料和型号,确保轨床的稳固性和承载能力。
3. 道岔机构检修:对道岔的机构进行检修和维护,包括检查道岔道叉、道岔机、道岔控制装置等部件,确保其动作灵活可靠。
4. 道岔道板曲线调整:根据道岔的实际使用情况,对道岔的道板曲线进行调整和改进,消除因曲线不平顺而引起的问题。
5. 道岔轨心修复:通过修复道岔的轨心,消除因轨心磨损和变形引起的故障,保证道岔的正常使用和安全性。
三、施工组织和安全措施在进行道岔专项整治时,要注重施工组织和安全措施,确保整治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 制定施工计划:根据整治方案,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包括施工的工序、时间、人员、材料、设备等。
简论地铁道岔整体道床一次性施工技术研究道岔整体道床是地铁轨道施工过程中相对薄弱的环节,其施工质量和进度直接影响着铺轨总工期和列车运营后的平安性和舒适度,是轨道施工中的关键工序。
本文以深圳地铁三号线道岔施工为依托,重点阐述了道岔整体道床混凝土一次性浇筑施工工艺。
1. 前言深圳地铁三号线全线设有50组60Kg/m单开道岔,4组交叉渡线,基础形式均设计为C30混凝土整体道床,施工任务量大,工序简单,质量难控,直接影响着铺轨总工期和线路状态,是轨道施工中的关键工序,为此,讨论了道岔整体道床混凝土一次性浇筑用撑轨架,削减了传统施工中的中间环节,加快了道岔铺设速度,提高了道岔铺设质量,缩短了总的施工工期。
2. 道岔整体道床施工方法简介在城市轨道工程中,道岔整体道床混凝土在传统的施工工艺中一般采纳“支墩法”浇筑,即道岔铺设时用临时撑轨架架设,然后精调各部几何尺寸达到标准后,在道岔关键部位处立支墩模板,即撑轨架暂不拆除,而是在道岔部分短轨枕下立模板浇筑支墩混凝土,待支墩混凝土达到强度后,拆除撑轨架,立道岔道床模板,浇筑道床混凝土。
根据此施工工艺作业,施工周期长,模板消耗大,施工误差大。
为此,研制了道岔道床一次性浇筑用撑轨架,即依据道岔不同部位的构造尺寸制做专用撑轨架,道岔铺设时用此专用撑轨架,可在道岔几何尺寸精调达到标准后一次性浇筑道床混凝土,避开了传统“支墩法”施工的各种弊端,从而加快了施工进度,保证了道岔铺设质量,确保了铺轨连续进行,有效节省了施工成本。
3. 一次性浇筑道岔整体道床用撑轨架的研制一组单开道岔,主要由转辙器、连接部分、辙叉及护轨三大部分组成。
以60Kg/m钢轨-9号单开道岔为例,其平面总结构图如附图1所示。
整体道床道岔在铺设时,主要在尖轨尖端、尖轨中、尖轨根端, 辙叉前、中、后,以及道岔连接部分,相隔适当的距离分别设置钢轨支撑架。
钢轨支撑架的安设位置及详细尺寸是依据道岔结构理论计算出来的,施工时可依据实际需要适当调整支撑架的位置。
道岔病害分析及整治方案】道岔是铁路轨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铁路运输的安全与效率。
然而,由于长时间的使用和环境的影响,道岔常常会出现各种病害,如不及时进行整治,有可能对铁路运输带来重大安全隐患。
以下将对道岔常见的病害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整治方案。
一、道岔病害分析1.轨距超限轨距超限是道岔中常见的病害之一。
由于道岔的特殊结构,以及列车通过时对道岔的冲击,常常会导致轨距扩大,严重时会影响列车的安全通过。
轨距超限的原因主要包括道岔铺设时的误差、道岔使用过程中的磨损以及养护不到位等。
2.水平偏差水平偏差是指道岔轨道在横向上不平整,导致列车通过时产生摇晃,严重时会影响行车安全。
水平偏差的主要原因是道岔铺设时的误差、道岔受到横向力的冲击以及养护不当等。
3.高低偏差高低偏差是指道岔轨道在纵向上有高差,导致列车通过时产生冲击和噪音,严重时也会影响行车安全。
高低偏差的原因主要包括道岔铺设时的误差、道岔受到纵向力的冲击以及养护不当等。
4.零部件磨损由于列车通过道岔时会对零部件产生磨损,因此长时间使用后,零部件会出现严重的磨损和损坏,如轨枕磨损、扣件松动等。
这些病害不仅会影响轨道的性能,还会增加养护难度。
二、整治方案针对以上道岔病害,提出以下整治方案:1.调整轨距针对轨距超限的病害,可以通过调整轨距来改善。
具体措施包括调整轨枕间距、更换不合适轨型以及加固轨道连接处等。
在调整轨距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保证轨道几何尺寸的准确性,避免造成其他问题的出现。
2.调整水平针对水平偏差的病害,可以通过调整水平来改善。
具体措施包括调整高低垫片、矫正轨向以及更换磨损的扣件等。
在调整水平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保证轨道几何尺寸的准确性,避免造成其他问题的出现。
3.调整高低针对高低偏差的病害,可以通过调整高低来改善。
具体措施包括调整高低垫片、矫正轨向以及加固轨道连接处等。
在调整高低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保证轨道几何尺寸的准确性,避免造成其他问题的出现。
道岔的整治措施方案随着铁路行业的快速发展,保障铁路交通安全格外重要,而道岔作为铁路交通机构不可或缺的重要部件,往往是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对于道岔的整治措施是极其重要的。
道岔的现状目前我国还存在一些简单、老旧的道岔,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隐患,因此,我们有必要及时制定道岔的整治措施方案,定期的对道岔进行检查,以确保其运行的安全性。
道岔的整治方案针对道岔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的整治方案。
1. 道岔的清洗道岔长期暴露在露天空气中,会出现生锈和腐蚀的现象,不及时清理会对道岔的安全性造成危害。
因此,我们应该定期清理道岔表面的杂物和污垢,以保证其正常使用。
2. 道岔的检查道岔的检查是道岔整治中的重要工作,只有对道岔的检查工作做好,才能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保障道岔的安全性。
检查工作的重点主要包括道岔轨枕、轨道、横枕、道叉子、角铁等部位的检查,以及轨距和轨面高度的检查。
3. 道岔的维护道岔在使用过程中会有各种磨损,应注意及时更换磨损严重的部件,保证道岔正常使用。
同时,在检查过程中,对于磨损较轻的部件,可以通过加润滑助剂或加涂抹剂的方式来进行维护,以保证其使用寿命。
4. 道岔的改造老旧的道岔不仅存在安全隐患,同时对于现代高速铁路的使用也存在很大的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对老旧的道岔进行逐步改造,以适应现代高速铁路的运行需求。
改造的重点主要包括道岔的结构、材料和出边线的设计等方面,通过技术升级和改良来提升道岔整体的质量和安全性。
道岔整治的实施步骤为了提高道岔整治的效率和质量,我们应该严格按照以下步骤来进行实施:1.制定道岔整治计划:根据道岔检查报告和实际使用情况,制定完整的道岔整治计划,并将其上报相关领导进行审批。
2.道岔清洗和检查:按照制定的整治计划,进行道岔清洗和检查工作,并对检查结果进行记录。
3.道岔维护:针对检查结果中的问题,对道岔进行相应的维护工作,保证道岔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4.道岔改造:通过科技手段和改良,将老旧道岔改造成现代化道岔结构,为现代高速铁路的运行提供保障。